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34|回复: 1

论治病必须常顾胃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胃在人体的重要地位    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气血精微之大源,与脾互为表里,共为后天之本,主于受纳、腐熟、化生营卫气血,以充养全身。《素问。经脉别论》:“人受气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以清者为营,浊者为卫”。“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六腑之本也”。《素问。六气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以上这些论述说明了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并肯定了胃在人体的重要地位,胃气旺盛则身体健康而不病。
  2.胃气和疾病的关系    张景岳说:“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李东垣亦指出:“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这些说明胃气的强弱和疾病的关系至为密切。在临床上,人虽已罹患疾病,如胃气未伤,饮食如常,气血生化有继,则病易痊愈;如胃气虚损,谷馨不香,纳呆食减,营卫生成不足,则治疗较难;如胃气败绝,水谷不入,化源断绝,则预后不良。此皆因胃气与人体正气息息相关,正气的强弱,又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与传变,故胃气不伤,后天给养正常,正气得养,病易恢复;胃气受损,化源不足或断绝,正气后继匮乏,必致疾病发展,传变而病情恶化。因此,胃气反映和影响着疾病的变化、转归和预后,临床察病“必须先察胃气”,“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大医”。
  3.治病必须常顾胃气    《景岳全书》:“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临床治病重视胃气,顾护胃气,实乃促使疾病痊愈一576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6期大关键,当谨守其机,永志此法。
  3.1治胃大法以和降为顺。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升胃降,气机运行有序,乃为常态。故胃气以下行为顺,通降为和,其病理表现则是胃气失和,胃气上逆。如外邪犯胃可致胃气上逆;肺气失于宣降而可形成肺胃气逆;肝胆之气犯胃能致胃气上逆;痰饮瘀血宿食犯胃可使胃失和降;内生寒湿火热燥邪犯胃可致胃气失和,此皆胃中冲和之气受到影响,不能承顺下行之故。所以胃之治疗大法宜在清除病因的原则下密切配合“和胃降逆行气”是属正途,用药诸如厚朴、半夏、砂仁、木香、陈皮、青皮、枳壳、郁金之属,皆可随证选用,使胃气恢复和降,承顺下行的正常功能。
  3.2选方用药以柔润为宜。胃属阳土,喜润恶燥,故胃病选方用药必须把握其生理特性,用药以柔润生津养阴为主。胃喜柔润,得阴则安,此治胃之关键。如张仲景用治阳明胃热炽盛的白虎汤,有石膏、知母之清热生津,又配伍甘草粳米以顾胃气;用药凉润则热除津生而不伤胃气。又如吴鞠通用治温病胃阴受损的益胃汤,其药沙参、麦冬、玉竹、冰糖性阴柔,甘寒生津,则胃阴可复。
  3.3清热泻火谨防苦寒败胃清热泻火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法则,然其使用须辨脾胃虚实。如胃气已虚,全然不察,一味使用大黄、黄连,苦寒直折火势,火邪未去,胃先败伤,由是则或不思饮食,或胃脘疼痛等等,变证蜂起。李东垣指出:“大黄苦寒,先虚其胃,致脾胃虚损之病标实不去,本虚愈甚,可以增剧。”他还创立温胃汤,专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的病证。故苦寒易败胃,医者宜谨防。
  3.4荡邪攻下则宜顾护胃气。张从正指出:“治病重在祛邪,邪去则正安”。汗吐下三法是临床常用的祛邪之法,这些治法能祛邪外出,但使用不当又能损伤正气,贻害无穷。张仲景特别重视治病先顾胃气,他用于发汗解太阳之表的麻黄汤中的甘草,桂枝汤中的甘草大枣;用于泻下阳明热结的调胃承气汤中的甘草;用于攻逐胸胁水饮的十枣汤中的大枣;用于祛除少阳之邪的小柴胡汤中的人参甘草大枣等等,皆属此义。张景岳明确指出:“胃气虚者攻之不去,盖以本虚,攻之则胃气益弱,反不能行其药力”。故临床要注重辨证,详分虚实,无犯虚虚之戒,以达到攻邪先顾护胃气的目的。
  3.5运用补益莫要滋腻滞胃。凡虚损之疾皆当调补,就是脾胃虚弱之人亦当以补益为治,但辨证要精确,调补要适当,实证补之诚属误治,虚证补之不及不能愈病,补之太过反增新疾。补益之法治病,过用滋腻粘滞之品,则易腻滞胃气,而出现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稀溏等证,而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如熟地、山药、人参、炙甘草等大量久服皆能伤胃,故应用补益须在察胃前提下,正确选用方剂,灵活配伍,以防滋腻呆滞胃气,影响疾病的总体治疗。
  3.6治取温热不能燥伤胃津。胃喜润恶燥,治胃重在润养生津护阴,如过用温散燥烈,最易耗气伤津,胃中津伤,则易生热燥化,甚者可下吸肾水,使病情恶化。故治用温热,当辨胃确有寒,才可用之,然亦宜中病即止,过用则生火热。《脾胃论》曰:过用“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这是助火生热而循经上攻之故。故临床凡用温热燥烈药物,如麻桂羌防附姜之类,当辨证正确,治随证转,防止太过而致燥化损伤胃津,使病情发生变化,给治疗造成困难。
  3.7治疗他脏疾病应避免损伤胃气。胃旺盛,五脏六腑之气皆旺盛。然而,凡治病必须服药,“诸药入口,必先入胃而后行及诸经”。虽为治他脏之病,然察胃不真,用药不慎,必损胃气,胃气虚弱,则增加治病难度。岳美中讲到治疗肾炎尿毒症期,“余常采用六君子汤、生用半夏和党参(人参最好)加大黄少许合真武汤方,以分健脾和阴降浊,可起到正气来复,胃能纳食,减少痛苦,延长寿命的作用”。病虽在肾,治以六君顾护胃气,这是一个治他脏疾病避损胃气的一个典型例证。所以在临床上治疗疾病避损胃气,才能对疾病的痊愈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胃在人体至关重要,胃气冲和才能健康无病,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说明了胃气之有无盛衰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过程中的重要性,胃气无损,就给疾病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对疾病进行诊断辨证时,必须先察胃气,在疾病过程中必须常顾胃气。
  张柏峰陕西省宝鸡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721001)
  康仓平陕西省宝鸡市中医药学校(721001)

[ 本帖最后由 照彻 于 2010-1-30 22:03 编辑 ]
发表于 2010-1-3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9:55 , Processed in 0.18849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