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37|回复: 0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转帖:今日恭迎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诞辰纪念日!追忆一代高僧的传奇一生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恭迎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诞辰纪念日!追忆一代高僧的传奇一生 !

南无阿弥陀佛!
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得自在


导读
今日2019年1月17日,
农历戊戌年腊月十二,
是印光法师诞辰纪念日。

印光大师在见浊波涌的时代,力挽狂澜,
传承儒佛圣学于来哲;
以正法眼,弘扬净宗念佛法门,
为火宅国人,直指离苦得乐之大道。
其德业文字,必将与法界同在。

至诚顶礼印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专题片:灵岩道风

印祖生平
  印光大师,1861(农历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辰时)—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出家后,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
  大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腊月,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
  清光绪七年(1881),大师二十一岁,出世缘熟,遂于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为师。翌年于陕西兴安双溪寺,依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足戒。
  二十六岁,赴净土道场红螺山资福寺念佛,自号继庐行者以明其志。次年正月朝礼五台,仍归资福。其间除念佛外,深入研习大乘经典,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三十岁时,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三十一岁至圆广寺,继续专修念佛法门。
  光绪十九年至普陀山法雨寺,其后长驻法雨,朝夕阅藏念佛,不求闻达。期间两度闭关,空诸色相。

  民国元年(1912),印光大师始以文稿刊于《佛学丛报》,署名“常惭愧僧”,名震遐迩。民国七年,为募印《安士全书》而常至上海,各方投函请益之人甚多,大师无不慈悲摄受。
  印光大师毕生弘扬净土,坚守“不当住持,不收徒众,不登大座”三大原则,淡泊名利,刻苦俭朴,常示人以老实修持之道,于吴县复建灵岩山寺,由真达和尚主其事,为我国近代净土宗第一道场。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一月初四,印光大师示寂于灵岩山寺,世寿八十,僧腊六十。茶毗后得五色舍利花及舍利珠无数,奉灵骨塔于灵岩山石鼓东南印光大师塔院内。
  大师一生操守弘毅,学行俱优,感化甚广,被誉为民国以来净土宗第一尊宿。大师创弘化社,印赠经书数百万部;维护法门,中兴净土,功难思议,故被尊为净土宗十三祖。后世佛门弟子都称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

潜修净业
  印祖出生六个月有眼疾,几近失明,后来虽痊愈,而目力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出家后,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帮着晾晒经书,得读残本《 龙舒净土文 》,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是即生了生脱死的要道。印祖于受戒时,因擅长书法,凡戒期中所有书写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眼睛发红如血灌。由此眼疾,深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故虽力疾力书,仍能勉强支持。后眼疾竟得痊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便由此而始。
  印祖修净土,久而弥笃。二十六岁时,到红螺山资福寺净土道场入堂念佛。三载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妙契佛心,净业大进。三十三岁时,应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请,护藏经南下,住法雨寺藏经楼闲寮近二十载,励志精修,深入经藏。间或受寺众坚请,乃为讲净土经典,讲毕,旋即闭关。斋房书“念佛待死”以自勉,学行倍进。印祖出家三十余年,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长期昼夜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早证念佛三昧(1919年,印祖答高鹤年居士信云:“去岁妄企亲证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仍是全体业力……谁知宿业,竟与真如法性,同一不生不灭。”如此境界或乃悟道之语。印祖何时契证念佛三昧,时人多有异说,然印祖实证念佛三昧,当是不争之实情)。晚年大弘法化之余,于苏州报国寺方便闭关。1937年,于苏州灵岩山闭死关念佛。关中答一日本人的“近来动静”问题时,答云:“自到灵岩,任何名胜,均不往游,以志期往生,不以名胜介意故。”足证印祖一生行化,以身弘法,但念无常,深心求生净土。
文钞应世

印光法师文钞
  民国纪年,(1912)师年五十有二,高鹤年居士取大师文稿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读者虽不知为谁,而文章中所显义理己足以引发见闻者生信念佛。延至民国六年1918),徐蔚如、周盂由诸居士得读大师文稿,甚感稀有难得。于是一再搜集印光大师的文稿,题为《印光法师文钞》而刊行之。 徐蔚如居士于文钞之跋中赞言: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 其后数年间,复为增广大师文稿,由中华书局印行,名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大师的文钞,正如徐氏跋中所言: 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 不单是在佛理上精辟入理,就是一般世俗道理,亦即兼而融会,凡是能使闻者改恶修善,生信念佛者,不据一格为众宣扬法要。义理深契众机,且文法典雅,是以凡闻大师名者,人人必争请奉读师之文钞。因此之故,大师威名扬于环宇,渴望皈依大师门下之善信人等,日益增多。有登门造访请求慈悲摄受者,有亲写书信乞赐法名者。一时间,做大师的皈依弟子蔚然成风。前后二十余年来,皈依大师座下的信徒, 无法统计、进而言之,受大师之教,而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以往生西方净土者,亦难枚举。由此可见大师身传言教之功行实不可思议。
中兴净土
  降至近代,中国佛教包括净土宗衰颓之极,同时知识大开,历代祖师的著作都出现于世。印光法师乘愿而来,应运而生,得以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历代祖师的净土教义,集净土教之大成。正如周孟由居士所赞:“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明蕅益大师)步武资福,(清彻悟禅师)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三百年来是指与明代莲池大师相比较而言。实际上,大师的净土教义是集一千多年来历代净宗祖师之大成。


净土五经
  选定净土五经,确立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各宗都有本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历代净土宗祖师和善知识在弘扬净土法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净土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和《往生论》,是净土宗的正依经论。清末魏源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列入形成《净土四经》流通,可惜他跟宋朝王日休居士一样,按照自己的意见用各种译本的《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取代自古来以来依据的曹魏康僧铠《无量寿经》译本,大师指出了这种做法有流弊,提倡应该流通受持原译本。早在民国七年(1918年),大师在给永嘉某居士的书信中就提出,“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在给弟子的书信中,常常开示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1932年,郭辅庭居士发心精刻大师选定的《净土五经》,《净土五经》初次流通,大师作了序言。次年,大师亲自校刻《净土五经》,由弘化社流通一万部。《净土五经》正式形成。大师先后作两序阐明五经的要义。《净土五经》的选定意义重大,是近代净土宗振兴的一大成果,它重新明确了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和佛说阿弥陀经的正依地位,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选入,充实了净土法门的念佛方法。
  阐明净土宗宗旨和判教,统摄一代时教,导归净土。宗旨是修行要径及其目标,是一宗得以成立和区别于其他宗派的核心。
  完善念佛仪轨方法,提倡临终助念。大师示现隐居潜修数十年,每年从冬至春坚持打念佛长期,两度闭关,一共六年,通过长期的卓绝修持,发明心地,大事了办。依照实修实证对念佛种种方法利弊了如指掌。
  印祖的净土思想博大宏富,虽博通三藏及世间学术,而由博返约,一以念佛为归,对近代净宗的中兴,厥功甚伟。


创办弘化社
  校订、刻印、流通佛经佛书,是印光法师弘宗演教的主要方式。早在他隐迹潜修普陀山法雨寺后期,自1918年起,就专门为刻印善书、佛书,多次亲赴上海、杨州、苏州、南京等地。其时他印行净土经论近百种,印数达数十万册,普遍各界赠送。
  1930年由印光法师发起,王一亭、关絅之、黄涵之等居士的协助,明道法师主持,在上海常德路觉苑内筹备成立佛经流通部——弘化社,制定流通办法为全送、半价、照本三种,旨在弘法利生,与一般书店的营业谋利截然不同。1931年,流通部业务发达兴盛,于是宣布弘化社正式成立。嗣后又迁至苏州报国寺印光法师闭关的关房近旁。1935年,明道法师去世,弘化社经办负责无人可托,印光法师以75岁高龄出而自任,一直到1940年圆寂。
  弘化社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价值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刻印流通了大量佛经佛书、净土宗典籍,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印光法师亲自指导主持下的一个真正的佛教经籍出版流通机构。

复兴灵岩山寺
  创办弘化社,流通经书;兴建灵岩山寺净土宗道场,树立净土宗风——这是印光法师毕生弘宗演教的两大事业,是他对中国近代佛教的两项具体贡献。
  苏州近郊吴县木渎灵岩山寺,是东晋时就创建的古刹。以后屡有发展,屡有兴废,清代太平天国之际又毁于兵火,遂为焦土。至宣统年间成一荒寺,经当地士绅挽请普陀山真达老和尚接收,由真达老和尚出资修葺一新。但是真老法务繁忙,在上海有太平寺,在普陀山也有寺院要住持负责,灵岩山寺没有精力去管理了。1937年(民国廿六年)冬,南方抗战烽起,苏州沦陷。印光法师应灵岩山寺监院妙真和尚之请,移住灵岩。

苏州灵岩山寺
  印光法师早在苏州报国寺关中,就已为灵岩山寺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制订了五条规约。1933年(民国廿二年)灵岩山寺监院妙真和尚将此五条规约申报吴县政府,刻石立碑。如今这块刻有印光法师手订的五条规约的石碑仍还完好地保存在灵岩山寺。
安详往生
  1940年冬,印祖略示微疾,促令办理妙真法师升座仪式,预知时至,多诸迹证。初三日晚,对大众开示:“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初四日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印祖坐床边呼水洗手毕,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即坐椅上,端身正坐,口唇微动念佛。三时许,妙真和尚至。印祖吩咐:“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自后即不复语,只唇动念佛而已,延近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


印光大师舍利
  次年二月十五日,印祖示寂一百日,举行荼毗典礼,得五色舍利珠百余颗,精圆莹澈;顶骨裂成五瓣,如同莲花;三十二颗牙齿全然不坏;又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等,共一千余粒。四众弟子奉灵骨塔于灵岩山石鼓之东南。

  印祖集往昔祖师德业于一身,出兴于斯世,大弘法化,为劫难中的众生高擎法炬。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吾辈末法凡夫众生,应服膺印祖教诲,念佛求生净土,庶不负祖师乘愿再来之悲心。



追忆一代高僧印光法师传奇一生 !
印光法师,民国一代高僧,其振兴佛教,弘扬净土,密护诸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法师均为好友,弘一法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极高,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一声佛号一声心
奕睆/周志宏 - 奕睆佛曲精选1
法师留给后世的无上法宝《印光法师文钞》,前后三编共计一百余万字,是净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灯,被誉为“小藏经”。
其一生中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以净土为依归;皈依弟子莫不奉为圭臬,而闻法师风范追随者亦依念佛法门而证莲果,其数何止于千万人耶?法师数十年来以念佛要旨谆谆善诱,诲人不倦,兴慈运悲,转妙法轮,无非以末法众生,根钝难调,以此念佛法门,实为往生捷径而又三根普被;若钝根者,以信、愿、行执持佛号,亦可带业往生。若利根者,方一提撕,三昧现前,亲蒙弥陀授记,上品上生,如操左券。如未能深信或信而未笃,甫闻圣号,或赞叹,或恭敬,皆可远植净根,获大利益。是故法师普劝念佛,咸得解脱。 


地灵人杰 祖师出生:
1861年腊月十二日,在陕西合阳县乳罗山下赤东村诞生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法名圣量,字印光,号继庐,行者又常惭愧僧。(绘画作者:王国声)


书香门第 童中灵秀:

大师出身于书香门第,父秉纲知书达理,仁和德劭,耕读传家,母张氏系清初礼部尚书雍正之师张大有之后裔,读书知理,向善拜佛,慈和淑慎,乡里相敬。兄弟三人,长兄折桂,二兄秋桂,自幼随长兄学儒,颖悟异常,聪明超群,成童中才秀。


儒佛兼益 一心念佛:

1880年,大师随长兄读书长安,在去同州考秀才时,只身投奔西安大雁塔慈恩寺出家,后被长兄再三相劝,硬扯回家,但人在家,心已归佛。


佛心所向 剃度出家:

1880年底,大师被兄扯回家,闲住八十余日,因佛心所向,决心未移,1881年自投终南山五台莲华洞寺,拜礼道纯和尚为师,剃度出家。


受具足戒 献身佛门:

1882年,大师到陕西安康县双溪寺座下,受具足戒,从此开始了他终身奉献佛教的漫长生涯。


晒经之中 深喜净土:

1882年,大师在湖北莲花寺中晒经,偶读残本龙舒净土文,益知净土一法,圆赅万行,普摄群机,言简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度众生,此书万不可忽视,从此一心专致诵念佛号,身行化他,以净土为归奠定基。


隐迹专致 跋涉躬行:

1883年至1892年,大师在这十年中,隐迹南五台山,晓夕念佛,兼读契经,理念心诚,深入法海后,八年行脚北京怀柔县红螺资福寺,又朝礼山西五台山,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艰苦,拜师识友,精研净土经,四年攻读,八年躬行,既饱览了祖国锦绣河山,又专修净土宗之决心。


深研净土 学行倍进:

1893年大师在北京园广寺与化闻和尚相晤,应化老之邀,南下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安单藏经楼,检阅料理相助之人,从1893年到1918年二十五年间除两次因公出寺外,一心念佛,深研净土,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学行,倍进当年,大师住锡的藏经楼现作为印光大师纪念堂,赵朴初题写了纪念堂匾额。


真修实践 率先垂范:

大师一生从不谈玄说妙,而是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真修实践,率先垂范,使人通过学佛,皆知能行切实受益,他特别反对口是心非的假善人,指出倘外观修持之相,而内无真实之心,则是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耶?


结合现实 大胆改革:

大师抓住佛陀创教主旨,认为只要人心向善,心中有佛,就是学到了佛教的根本,总结几千年宗教发展史,结合现实,大胆改革,他不主张学佛者都要出家,特别奉劝妇女不要一学佛就出家,这一改革是佛教史上的重要举措,对于振兴佛教发展宗教教化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和欢迎,因此他的弟子迅速发展到三十余万人。


经文真谛 启迪民心:

1912年大师在研究宗教中从儒道佛三教相融,大师深探人生奥妙,穷究佛教真谛,他的《净土决疑论》《佛教不宜混滥论》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文,言言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启民心,拯救世风,经世致用,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乃为人处世之根基。大师不但为佛陀的忠实继承者,又把佛教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一步。


文钞出世 广觉有情:

1912年,大师在普陀山法雨寺晤上海居士高鹤年,高鹤年居士临行携去大师四篇文章至沪,首次登刊于佛学专报,引起很大反响;1918年春,天津居士徐蔚如搜访得大师文稿二十二篇,定为《印光法师文钞初编》于北京印行;《印光法师文钞》不断增编,先后由商务印书馆、扬州刻经院、中华书局、苏州弘化社、上海佛教书局等印行,由此风行天下,印光大师之名远扬国内外。


文字三昧 名家赞美:

1918年,大师《文钞》出世后,深受名人所爱。国学大师梁启超得《文钞》后,题词赞美:“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诵此后,更进以莲池、憨山、紫柏、蕅益诸集,培足信根,庶解行证得有下手处。启超具缚凡夫,何足以测大师,述所受益,用策精进云尔。”


简氏听讲 开囊捐助:

1919年,大师应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简照南、简玉阶之邀,在上海南园向诸居士说净土法门及因果报应事,简氏兄弟及诸居士深受感化,遂发意捐助千余元作印经费用,随后兄弟两人发心布施,将上海常德路私宅献给上海佛教净业社,现为上海佛教居士林觉园。


太平兰若 名传遐迩:

1922年,远真翻造太平寺时,为大师特辟净室一间,从此来沪卓赐太平。时间长了,一些法门君子,如南京魏梅茹、西安王幼龙、淮阳王慧常、江西华止净、嘉兴范古农、沪上冯梦华、施省之、王一亭、闻兰亭、朱子桥、屈文六、黄涵之、关絅之等,或因私问道,或因社会慈善,皆向大师请益,各方投函者更不可胜数,一时太平兰若名传遐迩。


总统赐匾 悟彻圆明:

1922年,浙江定海县知事陶在东、会稽道尹黄涵之,因师道行教化一方,呈请民国政府大总统为大师题赐“悟彻圆明”匾额一方,当时法雨寺锣鼓喧天,成为一时盛事。普陀素为佛教名山,大师盛名更是广传天下。弟子都为大师高兴,而大师却置若罔闻,有人稽首请问,师曰:“空中楼阁,而自己实在是无此福德,惭愧尚且来不及,又有什么值得荣耀。”


叶公好禅 教界崇敬:

1927年十月,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由弘一法师引见,在上海闸北太平寺,同李石岑等七八人拜谒大师,叶后作《两法师》一文评赞说:弘一、印光两法师,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而一个是山样的浑朴凝重。


流通佛经 弘宗宣教:

从1918年起,大师校订、刻印、流通佛经佛书,弘宗演教,多次往返上海、扬州、苏州、南京等地,印行净土经论近百种、数千万册,赠送各界。


爱国志士 将军皈依:

1936年4月,抗日爱国将领范续亭将军经大师皈依弟子介绍,全家至苏州报国寺拜谒大师,要求皈依大师,获赐法名慧范。


画虎专家 牵虎拜谒:

1936年,全国著名画家张大千之兄张善子,擅长画虎,将自己在苏州狮园养的一只老虎牵到大师跟前,让大师给老虎说三皈依,并赐法名格心,从此这只猛兽之王老虎都变得十分温顺,实乃佛心灵感。


女士听讲 佛灵梦真:

1936年10月,大师在上海觉园举行丙子护国息灾法会演讲,某晚年仅十八岁的上海女中学生杨信芳与张孝娟睡觉中梦见大士招手,告诉她大势至菩萨现在上海教化众生,汝何昏迷,不去闻法,又道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四年后化缘毕矣。杨惊醒把梦告知张,次日《申报》刊登印光在上海觉园主持法会,她两同去听讲并一同皈依。1937年春,杨去苏州谒师,告以梦,大师严词呵斥:“莫瞎说,莫瞎说,以凡滥圣,招人毁谤,此梦万不可对人说。”1940年大师圆寂时,杨女士痛哭流涕,才把此梦说于大家,仔细推算,从1936年11月至1940年11月4日大师圆寂,整整四年时间,真是佛其灵、梦其真!


文明圣地 必生圣人:

印光大师生长于文化古国的大地上,合阳是夏启所封之有莘国。五帝之一的帝喾统治生活在这里,死后葬于合阳洽川。商朝开国宰相伊尹,曾于此耕种。周文王妃太姒为洽川美女,以他二人爱情为主题的《关睢》诗开中国诗歌先河。夏商周之后,历朝历代合阳人文荟萃,隋唐又是佛教圣地,这一切都在印光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将身献佛的种子。


饱览史籍 身体力行:

1893年至1918年,大师通过精研佛典,彻悟佛旨,饱览史籍,身体力行,认为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使人得到解脱,普度众生达到彼岸,净土即是彼岸的所在,指出净土念佛法门为当世隆盛佛法的唯一途径,也是自利利他度己度众的最终之道,摄爱信息意念感应等现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不能轻率地冠以唯心主义而一笔抹煞。


众僧钦佩 首次请佛:

1897年夏,大师应普陀山法雨寺众僧一再坚请,第一次开请弥陀便蒙钞,众生钦佩不已,从此和一些高僧谛闲、太虚、明阳、了余、圆瑛、了清、真达、妙真、了然、得森等以及名流居士西安王幼农、淮扬王慧常、江西许止清、嘉兴范古农、上海冯梦华、王一亭、闻兰亭、朱子桥、屈文六、黄涵之、关絅之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情谊。


创办道场 制订规约:

1937年,大师应妙真和尚之请,移住灵岩,创办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并制订了五条规约。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有一违反者立即出院,这五条规约是大师佛学思想的结晶,是兴净土、振佛教的根本,是理想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理想化僧团组织的模式,也是近代佛教工作之纲领性文献。


维护法门 保护教产:

1927年,政局初更,寺产毫无保障,普陀山首当其冲,大师舍命力争,始得苟延保存,当政又屡提庙产兴学,更颁驱僧夺产条例,举国缁素惊惶无措,大师与缔闲法师计议先疏通后请愿,终使当政庙产兴学之议未行,条例取消,为保护教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封书函 两寺保全:

1934年,安徽阜阳古刹资福寺为学校占据,山西五台碧山寺广济茅蓬横遭厄运涉讼官厅几已不保,各得大师一函,遂得保全,渐次复兴。


撰写碑文 流传各地:

1933年,福建鼓山涌泉寺新建放生园落成,大师撰写碑文立于白云堂前。1934年,扬州江都建修精舍,募建大殿,大师允请撰文。1935年,四川东山大佛凌云寺创建藏经楼,请求大师撰写碑文,大师即撰文寄去。1937年9月,浙江绍兴教禅寺募修大殿,请大师撰文,大师欣然命笔。云南、江西、广东、安徽、南通、宁波、无锡等地,寺院翻修或重大佛事活动,均邀大师撰文点化。


恤民为本 募捐赈灾:

1936年,大师听说绥远灾情严重,他正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演讲,便将法会一千多人皈依他的香敬两千九百多元捐向灾区,回苏州后把仅有的印书款一千多元再汇灾区,大师认为救灾就是普渡众生,以世为怀,恤民为本,身体力行,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救灾捐济 普渡众生:

1917年,北京、天津大水为灾,大师极为关怀,与普陀山方丈召集诸山长老成立赈灾分会,大师带头把仅有一些钱全部捐献出来。


佛入犯心 弃恶从善:

1922年至1923年,大师应江苏定海县陶知事之请,派人到监狱中宣讲佛法,他被推为江苏监狱感化会名誉会长,经过多次对监犯的宣讲,不少囚犯回心向善、改邪归正。


创办慈院 普渡赤贫:

1922年,大师弟子在南京三汊河创办放生池,大师亲自参加并订寺规,又亲自拿钱,并劝其募资帮助创办佛教慈幼院,后又在上海创办佛教慈幼院,心存慈悲,收养弃婴,教赤贫子弟。


告戒青年 勤俭有涵:

大师经常告戒青年不要学大派头,聪明有涵养乃成法器,1940年大师在圆寂前吩咐妙真和尚,“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此戒语和精神已成为广大僧众座右铭,世代相传。


是非分明 疾恶如仇:

大师对有缺点错误的人总是严肃批评、热诚劝戒,决不姑息迁就,著名佛教学者江易园是大师皈依弟子,早期为了弘扬净土做出一些贡献,但后来沉湎于迷信扶乩,遭大师严厉批评,佛法决不可以与迷信同流,如冰炭不可共存一样。


艰苦朴素 始终如一:

大师自奉极薄,食则唯充饥,衣则唯求御寒,厌弃华丽,吃的白粥菜食至碗净并以开水冲净,菜汤余汁咽下,此种衣食俭朴自己洗涤的生活,几十年坚持不变,令人敬佩称赞。


自知之明 自让座任:

1940年10月27日,大师身体不适,略示微疾,28日召集全体在山职事及居士等关房会谈,提议妙真任灵严山寺住持,众皆赞同,11月初一妙真和尚座任住持。


安祥西逝 世寿八十:

1940年11月初三日晚,大师食碗粥许,曰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继而精神疲惫,体温降低,初四日起床云,念佛见佛,决定西去,索水洗手毕,移座椅上面,西端身正坐,祗唇动念,佛午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西逝,世寿八十,身无痛苦,无贪婪诸要,愉悦正念分明舍报安祥如入禅定。


西逝百日 遗体荼毗:

1941年2月15日,佛陀涅槃日,适大师西逝百日之期,在苏州灵岩山寺举行了盛大的遗体荼毗仪式,国内各大名山各地佛教会,佛学会,居士林,莲社等,国外各佛教团体代表参加典礼,淞沪机关团体代表致祭,以及弟子两千余名缁素祈祷送行者满山遍野。


舍利质坚 晶莹透亮:

1941年2月15日,在苏州灵岩山寺给大师举行遗体荼毗时,烟白如云,现五光色,随后由妙真领众捡骨,色白质坚香如矿能发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花其余形成五光十色晶莹透亮的舍利子。


结晶舍利 四海敬请:

1941年,大师荼毗后出现的舍利子等级极高,国内外各大寺院争相敬请,经商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旧金山和中国南方各大寺院,香港、陕西各请一份运回本地建塔供奉。


住锡旧址 今留永念:

苏州灵岩山寺为大师晚年住锡和圆寂之处,此寺仰仗大师威望而具兴,妙真法师等众僧抱着对大师极其崇敬的心情,特辟此山石鼓之东南最佳处,建造印公塔院,塔院大殿正中安放着大师的灵骨舍利。


故里悼念 永世不忘:

大师的故里在陕西,大师圆寂后,陕西广大僧众及各界人士在西安西华门广场召开隆重悼念大会并成立了印光大师西北永久纪念馆。


敬请舍利 建塔南山:

1941年,陕西敬请大师的舍利子安放在南五台寿圣寺,建立了舍利塔,于右任题写印光大师影堂石匾,陕西省都督张凤翔撰了碑文。


研讨探索 丰富宝库:

大师西逝,各地纷纷撰写回忆文章,宗教界,教育经济界和思想文化界召开纪念会并研究探索大师文钞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中国社会利学出版社出版了印光传,在社会上发行传播,普渡于民,使净土法门和大师的佛教思想得以广泛。


遗物陈列 供人瞻仰:

大师西逝,普陀山将大师生前所居之藏经楼修茸一新,所有遗物仍依大师生前摆放位置陈列,供人瞻仰。苏州报国寺将大师住锡一院房舍刷新整理,作为文物倍加珍惜,小院严加管护,不作他用,如同大师生前一样,显示了对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宗教祖师的崇敬心情和继承弘扬他的事业及作风的强烈心愿。


四十周年 诸老参拜:

1980年12月10日,灵岩山寺举行盛大法会纪念大师西逝四十周年,1983年重修大师舍利塔,9月1日举行法会,诸山长老参加拜谒。


灵严山寺 永继净土:

大师西逝后,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经常来灵严山寺拜谒并指导灵严山寺佛学院的工作。


丰功伟绩 流芳百世:

上海佛教会秘书长兼上海佛教印书局经理沈去疾,怀着对大师崇敬的心情,1990年开始历时八年翻阅整理大量资料,在泉州承天寺圆拙老法师,明学方丈,上海社会科学院守振农教授,上海宗教研究室袁自力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刘淩教授,上海文艺出版社唐让先生,上海中医药出版社总编金文明先生,苏州报国寺和开封大相国寺方丈弘法,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上海五佛寺监院觉醒和四川省宗教局成都天地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下,撰写出版了三十万字的印光法师年谱,香港河南佛教学社等赞助六千册共印一万册,于1998年发行海内外各地,这是印光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全面介绍大师的珍贵资料。


居士国声 画传缘起: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法师正是遵循释迦世尊之教劝修易行疾至之道,提倡念佛导归极乐。法师著作有《文钞》《续编》等。

三宝弟子王国声先生,出身艺术世家,是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曾为陕西宁夏佛寺道观绘画雕塑受到高度赞誉。他与印光法师同乡,由于这一特殊因缘,发心将印祖生平搜集整理绘出印光法师画传五十余幅,以饷后学,能以印光法师为师范者,必能利益社会,造福人群,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门之优秀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9:19 , Processed in 0.12129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