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7|回复: 1

真孝广集第九一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门真孝广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哀恸荒鲠悲不自胜。而此传流离分散他所。累载搜购近乃获全。因命余以序之。迫余以次之。余抚己缺然拒而不应。因又谓余曰。佛法之事岂预俗徒。况乃当仁苦为辞让。余再怀惭退沉吟久之。执纸操翰汍澜腷臆。方乃参犬羊以虎豹。糅瓦石以琳璆。错综本文笺为十卷。庶后之览者无或嗤焉。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  
  起载诞于缑氏终西届于高昌。  
  法师讳玄奘。俗姓陈。陈留人也。汉太丘长仲弓之后。曾祖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以学优仕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父慧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长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带好儒者之容。时人方之郭有道。性恬简无务荣进。加属隋政衰微。遂潜心坟典。州郡频贡孝廉及司隶辟命。并辞疾不就。识者嘉焉。有四男。法师即第四子也。幼而圭璋特达聪悟不群。年八岁父坐于几侧口授孝经。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问其故。对曰。曾子闻师命避席。玄奘今奉慈训。岂宜安坐。父甚悦知其必成。召宗人语之。皆贺曰。此公之扬焉也。其早慧如此。自后备通经奥。而爱古尚贤。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不交童幼之党。无涉阛阓之门。虽钟鼓嘈囋于通衢。百戏叫歌于闾巷。士女云萃其未尝出也。又少知色养温清淳谨。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东都净土寺。察法师堪传法教。因将诣道场诵习经业。俄而有敕。于洛阳度二七僧。时业优者数百。法师以幼少不预取限。立于公门之侧。时使人大理卿郑善果有知士之鉴。见而奇之。问曰。子为谁家。答以氏族。又问。求度耶。答曰。然。但以习近业微不蒙比预。又问。出家意何所为。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于是结侣陈表有瞾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崄。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启请申其意。愿乞众圣冥加。使往还无梗。初法师之生也。母梦法师着白衣西去。母曰。汝是我子今欲何去。答曰。为求法故去。此则游方之先兆也。贞观三年秋八月。将欲首涂又求祥瑞。乃夜梦见大海中有苏迷卢山。四宝所成极为严丽。意欲登山。而洪涛汹涌。又无船筏。不以为惧。乃决意而入。忽见石莲华涌乎波外应足而生。却而观之随足而灭。须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试踊身自腾有抟飙飒至。扶而上升到山顶。四望廓然无复拥碍。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时年二十六也。时有秦州僧孝达。在京学涅槃经。功毕还乡。遂与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兰州伴。又随去至兰州一宿。遇凉州人送官马归。又随去至彼。停月余日。道俗请开涅槃摄论及般若经。法师皆为开发。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时开讲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宝稽颡赞叹归还。各向其君长称叹法师之美云。欲西来求法于婆罗门国。以是西域诸城无不预发欢心严洒而待。散会之日珍施丰厚。金银之钱口马无数。法师受一半燃灯。余外并施诸寺。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时李大亮为凉州都督。既奉严敕防禁特切。有人报亮云。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亮惧追法师问来由。法师报云。欲西求法。亮闻之逼还京。彼有惠威法师。河西之领袖神悟...(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五印度及道俗不无敬重。去时得达于敬重亦好但不如于住。师之寿命自今已去更可十年。若凭余福转续非所知也。法师又问。意欲思归经像既多。不知若为胜致。尼干曰。勿忧戒日王鸠摩罗王。自遣人送师。必达无苦。法师报曰。彼二王者从来未面。如何得降此恩。尼干曰。鸠摩罗王已发使来请。二三日当到。既见鸠摩罗。亦便见戒日。如是言讫而去。法师即作还意庄严经像。诸德闻之咸来劝住。曰印度者佛生之处。大圣虽迁遗踪具在。巡游礼赞足豫平生。何为至斯而更舍也。又支那国者蔑戾车地。轻人贱法。诸佛所以不生。志狭垢深。圣贤由兹弗往。气寒土崄亦焉足念哉。法师报曰。法王立教义尚流通。岂有自得沾心而遗未悟。且彼国衣冠济济法度可遵。君圣臣忠父慈子孝。贵仁贵义尚齿尚贤。加以识洞幽微智与神契。体天作则。七耀无以隐其文。设器分时。六律不能韬其管。故能驱役飞走感致鬼神。消息阴阳利安万物。自遗法东被咸重大乘。定水澄明戒香芬馥。发心造行愿与十地齐功。敛掌熏修以至三身为极。向蒙大圣降灵亲麾法化。耳承妙说目击金容。并辔长途未可知也。岂得称佛不往。遂可轻哉。彼曰经言。诸天随其福德共食有异。今与法师同居赡部。而佛生于此不往于彼。以是将为边地恶也。地既无福。所以不劝仁归。法师报曰。无垢称言。夫日何故行赡部洲。答曰。为之除冥。今所思归意遵此耳。诸德既见不从乃相呼。往戒贤法师所具陈其意。戒贤谓法师曰。仁意定何如。报曰。此国是佛生处非不爱乐。但玄奘来意者为求大法...(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将问罪辽滨。天下之兵已会于洛。军事忙迫。闻法师至。令引入朝期暂相见。而清言既交遂不知日昃。赵国公长孙无忌奏称。法师停在鸿胪日暮恐不及 帝曰。匆匆言犹未尽意。欲共师东行省方观俗。指麾之外别更谈叙。师意如何。法师谢称。玄奘远来兼有疾疹。恐不堪陪驾。 帝曰。师尚能孤游绝域。今此行盖同跬步。安足辞焉。法师对曰。 陛下东征六军奉卫。罚乱国诛贼臣。必有牧野之功昆阳之捷。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效。虚负途路费损之惭。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奉。伏愿天慈哀矜。即玄奘幸甚。 帝信纳而止。法师又奏云。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一言未译。今知此嵩岳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壥落泉石清闲。是后魏孝文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玄奘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 敕旨。帝曰。不须在山。师西方去后。朕奉为 穆太后于西京造弘福寺。寺有禅院甚虚静。法师可就翻译。法师又奏曰。百姓无知见玄奘从西方来。妄相观看遂成阛阓。非直违触宪网亦为妨废法事。望得守门以防诸过。帝大悦曰。师此意可谓保身之言也。当为处分。师可三五日停憩还京就弘福安置。诸有所须一共玄龄平章。自是辞还矣。三月己巳法师自洛阳还至长安。即居弘福寺将事翻译。乃条疏所须证义缀文笔受书手等数。以申留守司空梁国公玄龄。玄龄遣所司具状发使定州启 奏。令旨依所须供给务使周备。夏六月戊戌证义大德。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者一十二人至。即京弘福寺沙门灵润。沙...(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门论一卷。戊申皇大子又宣令曰。营慈恩寺。渐向毕功。轮奂将成。僧徒尚阙。伏奉敕旨度三百僧。别请五十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其新营道场。宜名大慈恩寺。别造翻经院。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令法师移就翻译。仍纲维寺任。法师既奉令旨。令充上座。进启让曰。沙门玄奘启。伏奉令旨。以玄奘为慈恩寺上座。恭闻嘉命。心灵靡措。屏营累息。深增战悚。玄奘学艺无纪。行业空疏。敢誓捐罄。方期光赞。凭恃皇灵。穷遐访道。所获经论。奉敕翻译。情冀法流渐润。克滋鼎祚。圣教绍宣。光华史册。玄奘昔冒危途。久婴痾疹。驽蹇力弊。恐不卒业。孤负国恩。有罚无赦。命知僧务。更贻重谴。鱼鸟易性。飞沈失途。伏惟皇大子殿下。仁孝天纵。爱敬因心。感风树之悲。结寒泉之痛。式建伽蓝。将弘景福。匡理法众。任在能人。用非其器。必有蹎仆。伏愿睿情远鉴。照弘法之福因。慈造曲垂。察愚鄙之忠款。则法僧无悔吝之咎。鱼鸟得飞沈之趣。不任沥恳之至。谨奉启陈情。伏用悚悸。十二月戊辰。又敕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并使豫极庄严。己巳旦集安福门街迎像送僧入大慈恩寺。至是陈列于通衢。其锦彩轩轞鱼龙幢戏。凡千五百余乘。帐盖三百余事。先是内出绣画等像二百余躯。金银像两躯。金缕绫罗幡五百口。宿于弘福寺。并法师西国所将经像舍利等。爰自弘福引出安置于帐座及诸车上。处中而进。又于像前两边各严大车。车上竖长竿...(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册 代王弘为 皇太子 代子就大慈恩寺。为 皇太子设五千僧斋。人施帛三段。  
  敕遣朝臣行香。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义府。因参法师。遂问曰。翻经固法门之美。未审更有何事可以光扬。又不知古来翻译仪式如何。法师报曰。法藏冲奥通演实难。然则内阐住持。由乎释种。外护建立。属在 帝王。所以泛海之舟。能驰千里。依松之葛。遂竦万寻。附托胜缘。方能广益。今汉魏遥远。未可详论。且陈符姚已来。翻宣经论。除僧之外。君臣赞助者。符坚时昙摩难提译经。黄门侍郎赵整执笔。姚兴时鸠摩罗什译经。姚主及安城侯姚嵩执笔。后魏菩提留支译经。侍中崔光执笔。及制经序。齐梁周隋并皆如是。贞观初波颇罗那译经 敕左仆射房玄龄赵郡王李孝恭太子詹事杜正伦太府卿萧璟等监阅详缉。今独无此。又慈恩寺圣上为文德圣皇后营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未得建碑传芳示后。显扬之极。莫过于此。公等能为致言。则斯美可至。二公许诺而去。明日因朝。遂为法师陈奏。  
  天皇皆可之。壬辰光禄大夫中书令兼捡挍太子詹事监修国史柱国固安县开国公崔殷礼。宣。  
  敕曰。大慈恩寺僧玄奘。所翻经论。既新翻译。文义须精。宜令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兼捡挍吏部尚书南阳县开国男来济。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守黄门侍郎兼捡挍太子左庶子汾阴县开国男薛元超。守中书侍郎兼捡挍右庶子广平县开国男李义府。中书侍郎杜正伦等。时为看阅。有不稳便处即随事润色。若...(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穷神妙。观者日数千人。文武三品已上表乞模打。许之。自结绳息用文字代兴。二篆形殊。楷草势异。悬针垂露。云气偃波。铭石章程。八分行隶。古人互有短长。不能兼美。至如汉元称善史书。魏武工于草行。钟繇闲于三体。王仲妙于八分。刘邵张弘发誉于飞白。伯英子玉流名于草圣。唯中郎右军稍兼众美。亦不能尽也。故韦文休见二王书曰。二王自可称能。未是知书也。若其天锋秀拔。頵郁遒健。该古贤之众体。尽先哲之多能。为毫翰之阳春。文字之寡和者。信归之于我皇矣。法师少因听习。及往西方涉凌山雪岭。遂得冷病发。即封心屡经困苦。数年已来凭药防御得定。今夏五月因热追凉。遂动旧疾几将不济。道俗忧惧中书闻奏。  
  敕遣供奉上医尚药奉御蒋孝璋针医上官琮专看。所须药皆令内送。北门使者日有数般。遣伺气候。递报消息。乃至眠寝处所。皆遣内局上手安置。其珍惜如是。虽慈父之于一子。所不过也。孝璋等给侍医药昼夜不离。经五日方损。内外情安。法师既荷圣恩。翌日进表谢曰。沙门玄奘言。玄奘拙自营卫。冷疹增动。几至绵笃。殆辞昭运。天恩矜悯。降以良医。针药才加。即蒙瘳愈。驻颓龄于欲尽。反营魄于将消。重睹昌时。复遵明导。岂止膏盲永绝。腠理恒调而已。顾循庸菲。屡荷殊泽。施厚命轻。罔知输报。唯凭慧力。庶詶冥祉。玄奘犹自虚惙。未堪诣阙陈谢。无任悚戴之至谨遣弟子大乘光奉表以闻。  
  帝览表遣给事王君德。慰问法师曰。既新服药后气力固当虚劣。请法师善自摄卫。未宜即用心力。法师又蒙圣问。不胜喜惧之至。又表谢曰。沙门玄奘言。玄奘业累所婴。致招疾苦。呼吸之顷。几隔明时。忽蒙。  
  皇帝皇后降慈悲之念垂性命...(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皇子载诞。天枝广茂。琼萼增敷。率土怀生。莫不庆赖。在于玄奘。特百恒情。岂直喜圣后之平安。实亦欣如来之有嗣。伏愿不违前。  
  敕。即听出家。移人王之胤。为法王之子。披着法服。制立法名。授以三归。列于僧数。绍隆像化。阐播玄风。再秀禅林。重晖觉苑。追净眼之茂迹。践月盖之高踪。断二种缠。成无等觉。色身微妙。譬彼山王。焰网庄严。过于日月。然后荫慈云于大千之境。扬慧炬于百亿之洲。振法鼓而挫天魔。麾胜幡而摧外道。接沈流于倒海。扑燎火于邪山。竭烦恼之深河。碎无明之巨[穀-禾+卵]。为天人师。作调御士。唯愿先庙先灵。藉孙祉而升彼岸。  
  皇帝皇后。因子福而享万春。永握灵图。常临九域。子能如此。方名大孝。始曰荣亲。所以释迦弃国而务菩提。盖为此也。岂得以东平琐琐之善。陈思庸庸之才。并日而论优劣。同年而议深浅矣。谨即严衣棒钵。以望善来之宾。拂座清涂。用伫逾城之驾。不胜庆慰翘颙之至。谨奉表以闻。轻触。  
  宸威。追深战越。当即受三归服袈裟。虽保养育。所居常近于法师。十二月五日满月。敕为佛光王度七人。仍请法师为王剃发。法师进表谢曰。沙门玄奘言。昨奉恩旨。令玄奘为佛光王剃发。并敕度七人。所剃之发。则王之烦恼落也。所度之僧。则王之侍卫具也。是用震动波旬之殿。踊跃净居之怀弘愿既宣景福弥盛。岂谓庸贱之手。得效伎于天肤。凡庶之人。蒙入道于嘉会。上下欣抃。悲喜交集。窃寻。覆护之重。在褓所先。解脱之因。落...(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不任缠迫忧慑之至。谨附表以闻。伏乞 天覆云回。曲怜孤请。  
  帝览表允其所请。仍 敕所司。其法师营葬所须并宜公给。法师既荷殊泽。又进启谢曰。沙门玄奘启。玄奘殃深衅积。降罚明灵。不能殒亡。偷存今日。但灰律骤改。盈缺匪居。坟垄沦颓。草棘荒蔓。思易宅兆。弥历岁年。直为远隔关山。不能果遂。幸因陪从銮驾。得届故乡。允会宿心遂兹改厝。陈设所须。复蒙。  
  皇帝皇后曲降天慈。赐遣营佐。不谓日月之光。在瓦砾而犹照。云雨之泽。虽蓬艾而必沾。感戴屏营。喜鲠兼集。不任存亡衔佩之至。谨附启谢闻。事重人微。不能宣尽。法师既蒙。  
  敕许。遂改葬焉。其营送威仪。并公家资给。时洛下道俗。赴者万余人。后魏孝文皇帝。自岱徙都洛阳。于少室山北造少林伽蓝。因地势之高卑。有上方下方之称。都一十二院。东据嵩岳。南面少峰。北依高岭。兼带三川。耸石巉岩。飞泉萦映。松萝共筼筜交葛。桂柏与杞梓萧森。壮婉清虚。实域中之佳所。其西台最为秀丽。即菩提流支译经处。又是跋陀禅师宴坐之所。见有遗身之塔。大业之末。群贼以火焚之不然。远近珍异。寺西北岭下缑氏县之东南凤凰谷陈村。亦名陈堡。即法师之生地也。秋九月二十日。法师请入少林寺翻译。  
  表曰。沙门玄奘言。玄奘闻。菩提路远。趣之者必假资粮。生死河深。渡之者须凭船筏。资粮者。三学三智之妙行。非宿舂之类也。船筏者。八忍八观之净业。非方舟之徒也。是以诸佛具而舛彼岸。凡夫阙而...(第1531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而无遗。包妙门而必尽。但文繁则情堕。义略则寡闻。不欲虚构浮词。假盈卷轴。以事不可却。文翰似多。披览日久。还知其要。故于大唐总章元年。岁在执徐。律惟沽洗。三月三十日。纂集斯毕。庶使缉玄词者。探卷而得意珠。轨正道者。披文而饮甘露。绎之以知微。观之而睹奥。与环景而齐照。将旋穹而共久。  
法苑珠林目录  
  劫量 三界 日月 六道 千佛 敬佛 敬法 敬僧 致拜 福田 归信 士女 入道 惭愧 奖道 说听 见解 宿命 至诚 神异 感通 住持 潜遁 妖怪 变化 眠梦 兴福 摄念 发愿 法服 燃灯 悬幡 香华 呗赞 敬塔 伽蓝 舍利 供养 受请 轮王 君臣 纳谏 审察 思慎 俭约 惩过 和顺 诫勖 忠孝 不孝 报恩 背恩 善友 恶友 择交 眷属 校量 机辩 愚戆 诈伪 堕慢 破邪 富贵 贫贱 债负 诤讼 诬谤 祝术 祭祀 占相 祈雨 园果 渔猎 慈悲 放生 救厄 怨苦 业因 受报 罪福 欲盖 四生 十使 十恶 六度 忏悔 受戒 破戒 受斋 破斋 赏罚 利害 酒肉 秽浊 病苦 舍身 送终 法灭 杂要 传记。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苑珠林卷第一
劫量篇第一(劫灾有二一小二大)  
初明小三灾(此有六部)  
  述意部 疫病部 刀兵部 饥馑部 相生部 对除部。  
述意部第一  
  夫劫者。盖是纪时之名。犹年号耳。然则时无别体。约法而明。所以圣教弘宣多所攸载者。虽非理观之冲规。亦惩劝之幽旨也。若乃涉迷...(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杀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四万岁。子寿二万岁。人寿二万岁时。时彼盗者便作是念。王若知实。或缚鞭我。或摈罚钱。或贯标上。我宁妄言欺诳王耶。念已白王。我不偷盗。是为因贫无物。不能给恤盗杀转增。便妄言两舌。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二万岁。子寿一万岁。人寿一万岁时。人便嫉妒邪淫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一万岁。子寿五千岁。人寿五千岁时。三法转增。非法欲恶贪邪法。故父寿五千岁。子寿二千五百岁。人寿二千五百岁时。复三法转增。两舌粗言绮语。故彼寿转减形色转恶。故父寿二千五百岁。子寿千岁。人寿千岁时。一法转增。邪见是也。因一法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千岁。子寿五百岁。人寿五百岁时。彼人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门梵志。不行顺事。不作福业。不见后世罪。故父寿五百岁。子寿二百五十岁。或二百岁。今若长寿。或寿百岁。或不啻者。佛复告比丘曰。未来久时。人寿十岁。女生五月即便出嫁。人寿十岁时。有谷名稗子。为第一美食。如今糠粮以为上馔。所有苏油盐蜜甘蔗一切尽没。唯行十恶业道者为人所敬。都未有善。母于其子极有害心。子亦于母极有害心。父子兄弟姊妹亲属。展转相向有贼害心。犹如猎师见彼鹿已极有害心。人寿十岁时。乃有七日刀兵劫盛。彼若捉草即化成刀。若捉樵木亦化成刀。以此刀兵各各相杀。彼于七日刀兵劫过七日便止。尔时亦有人。生惭耻羞愧厌恶不爱。彼人七日刀兵劫时。便入山野在隐处藏。过七日已则从山野于隐处出。更互...(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增形色转好。寿十岁人生子寿二十。寿二十人复作是念。若求善者寿色转好。我等应可更增行善共离不与取。行是善已寿便转增。人生子寿四十岁。复离邪淫。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八十岁。复离妄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百六十岁。寿百六十已。复离两舌。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三百二十岁。复离粗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六百四十岁。复离绮语。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千五百岁。复离贪疾。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五千岁。复离嗔恚。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一万岁。复离邪见。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万岁。复离非法欲恶贪行邪法。我等宁可离此三恶不善法。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四万岁。寿四万岁时。孝顺父母。尊重恭敬沙门梵志。奉行顺事。修习福业。见后世罪。行是善已。人生子寿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丰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女年五百岁乃当出嫁。唯有七病。寒热大小便利淫欲饥渴老等。更无余患。时有王名螺。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四天下。七宝千子具足。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统领大地乃至大海。不以刀仗。以法教令令得安乐(余有疾病饥馑作法延促并皆同前)  
对除部第六  
  依新婆沙论云。然有圣言说彼对治。谓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起。若能以一诃梨怛鸡果。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疫病灾起。若能以一团食施诸有情。于未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时。问...(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何。答曰。依增一阿含经云。大星一由旬。小星二百步。楼炭经云。大星围七百里。中星四百八十里小星二十里。星是诸天宫宅。瑜伽论云。诸星宿中。其星大者十八拘卢舍。其中者十拘卢舍。最小者四拘卢舍。  
  述曰。若依内经。此诸星宿并是诸天宫宅。内有天住。依报所感福力光现。若依俗书。即云是石。故宋时星落。殒星如石。或云非星。是天河石落。故俗书云。天河共地河相连。故河内时有石落。如须弥象图山经云。天空有河名耶摩罗。于虚空中行。久有大石小砂。时有漏失即执为星此非正经。是俗所造妄述流行。非是佛说。  
  唐贞观十八年十月丙申后。汾州并州文水县两界天大雷震。空中云内落一石下。大如雉觜。脊高腹平。其文水县丞张孝静共汾州官同奏。当时西域摩伽陀菩提寺长年师来到西京。内外博知。  
  敕问。答云。是龙食二龙相诤。故落下如石。准此而言。何必天落即云是星。夫遥天之物非凡度量。令人难知莫若天地。俗云。天为精气。日为阳精。星为万物之精。儒教所安也。星有坠落乃为石矣。精若是石不可有光。性又质重。何所系属。一星之径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数万。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又星与日月光色同耳。但以大小差别不同。然而日月又当石耶。石既牢蜜鸟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日月辰宿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背违。其间迟疾理宁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宁当气堕忽变为石。地既滓浊。法应沉...(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故生。秋怒气故杀。夏乐气故养。冬哀气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尔雅曰。穹苍苍天也(李巡曰。古时人质仰视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苍苍。故曰穹苍也)春为苍天(李巡曰。春万物始生。其色苍苍。故曰苍天也)夏为昊天(李巡曰。夏万物壮其气昊昊。故曰昊天也)秋为旻天(李巡曰。秋万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旻天文也。郭景纯曰旻犹愍。愍万物雕落也)冬为上天(李巡曰。冬阴气在上万物伏藏。故曰上天。郭景纯曰。言时无时在上。临下而已)广雅曰。天圆广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东西短减四步。周六亿十万七百里二十五步。从地至天一亿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下度之厚与天高等。  
  孝经周天七。衡六间曰。周天有七衡。而六间者。相去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合十一万九千里。从内衡以至中衡。从中衡以至外衡。各五万九千五百里。  
  洛书甄曜度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度为千九百三十二里。则天地相去十七万八千五百里。论衡曰。日一日行一度。一度二千里。日昼行千里。舒疾与骐驎之步相类也。  
  白虎通曰。日行迟。月行疾。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月径千里。又计日行路。有其内外。从极北至极南。相去九百九十由旬。经一百八十日。日行从内至外。又经一百八十日。日行从外至内。是故名行。言日行六十里者。由轮大故。日迟天行。以行迟故。唯六十里。是故一年有十二月。六月北...(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部)  
  述意部 会名部 住处部 业因部 贵贱部 贫富部 受苦部。  
述意部第一  
  夫论人道之中。身形浮伪多诸罪业。喜造[保/言]瑕。仁智道消恩良义绝。所以崔抒弑君。高臣害父。七雄并争。万国连踪。互骋憍奢各炫淫荡。淳风永尽美化不行。三毒竞兴十缠争发。四流浩漫五盖幽深。颠倒无明转复滋甚。遂使生同险树命等危城。口蜜易消井藤难久。垄头松下哭响摧残。广巷重门悲声呜咽。今为人中悉皆忏悔。絓是圆首方足上智下愚。西尽瞿耶东极于逮。北穷单越。南罄阎浮。乃至板屋毡帷。文身被发。饮血茹毛。巢居穴处。雕蹄黑齿。倒住傍行。弱水毛浮。危峰绳度。边城远戍。装甲负戈。系缚锁囚。担金捧木。并愿各修礼让。人气孝慈。息放荡之心。断荒淫之色。质齐金石体类嵩华。八苦不侵九横长遣也。  
会名部第二  
  如婆沙论中释。人名止息意。故名为人。谓六趣之中能止息意。故名为人。谓于六趣之中。能止息烦恼恶乱之意。莫过于人。故称止息意也。又人者忍也。谓于世间违顺情能安忍。故名为忍。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何故人道名摩[少/兔]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说人道为摩[少/兔]沙。又新婆沙论。问何故此趣名末奴沙。答昔有转轮王。名曼犾多。告诸人曰。汝等欲有所作。应先思惟称量观察。尔时人即如王教欲有所作。皆先思惟称量观察。便于种种工巧业处...(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  以是重业故  今受是苦恼  
感应缘(略引六验)  
  宋司马文宣 宋王胡 宋李旦 唐眭仁茜 临川诸山鬼怪 杂明俗中鬼神。  
  宋司马文宣。河内人也。颇信法。元嘉九年丁母难弟丧。月望旦忽见其弟。身形于灵座上不异平日。回遑叹嗟讽求饮食。文乃试与言曰。汝平生时修行十善。若如经言应得生天。若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中耶。说吟俯仰默然无对。文宣即夕梦见其弟。云生所修善。蒙报生天。旦灵床之鬼。是魔魁耳。非其身也。恐兄疑怪。故诣以白兄。文宣明旦请僧转首楞严经。令人扑系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户外。形稍丑恶举家骇惧詈叱遣之。鬼云。饿乞食耳。积日乃去。顷之母灵床头有一鬼。肤体赤色身甚长壮。文宣长息。孝祖与言往反。答对周悉。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时京师传相报告。往来观者门巷叠迹。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含沙门。与鬼言论亦甚款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众恶。受报未竟果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疠。所应钟灾者。不忓道人耳。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故使我来监察之也。僧以食与之。鬼曰。我自有粮不得进此食也。含曰。鬼多知我生。何来何因作道人。答曰。人中来。出家因缘本誓愿也。问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答对。具有灵验条次繁多。故不曲载。含曰。人鬼道殊。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鬼曰。此间有一女子应在收捕。而奉戒精勤。故难可得。比日稽留用此故也。藉乱主人有愧不少。自此已后不甚见形。...(第1532-01部~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20:26 , Processed in 0.13119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