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74|回复: 0

[其它] [洛桑陀美仁波切]在做事中修感恩和忍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在做事中修感恩和忍辱
有句话叫“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因为做事就会受到批评、埋怨、指责甚至是诽谤和侮辱,这里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做事者受私心的驱使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有可能因智慧不足,事情的结果有欠缺不够圆满;有可能是客观条件使然无能为力而他人不了解情况进行误解;还有可能自己并没有丝毫错误但批评、指责的人有问题:如有人出于妒忌、有人出入怨恨、有人是一种喜欢说三道四的习气等等。
做事本身意味着付出和辛苦。在遇到批评时,有的做事者心里很难接受,觉得委屈、难过。如果是为了一己之利倒会平衡些,如果没有私心,仅是服务他人的心态出发,心里就很失落,对受到批评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不同性格的人对他人的批评反应不同,性格暴躁的人,对批评有直接的反抗方式,或许会找到批评者进行理论、争吵等,因其强势的性格,即便别人有意见多半也是敢怒不敢言。对于胆怯或是内敛、含蓄的人来说,一般不会与批评者进行正面的冲突,但心里可能会念念不忘、烦恼不已,有的还会心生怨恨。
面对批评,有的人会怨气冲天,有的人会退缩逃避,但对于修行人来说,应视批评为最好的逆增上缘。别人的诽谤、指责、侮辱正是自己修忍辱的最好时机,不但要忍于面,还要忍于心,心里要真正的忍的过、放得下。
很多人因多种原因虽然表面上忍了下来,但心里却忍不过,非常生气,嗔恨心很强,当这种嗔恨心越加增长时,就会如决堤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暴发出来,到了一定程度,不用说见到某人会气愤填膺,就是想到某人也会咬牙切齿。这不叫忍辱,忍辱要做到别人越是伤害我,越要怜悯对方,没有一点怨恨,要感激对方,并要帮助伤害我的人。
这样做会不会有些难?能不能做到呢?如果我们进行正确的修心,就可以做的。我们先对伤害我的人修感恩心。佛告诉我们,他人的称赞不会增加我们的功德,他们对我们的侮辱却可以消除我们的业障,增长我们的功德。虽然以我们浅薄的慧力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这里面的深刻道理,但我们信的过世尊的教言。
想想自己无始以来曾造作种种罪业,受过各式的痛苦,仅就今生来说,身心上也曾遭受过各种痛苦,我们所造罪业时,是伤害他人的身体或是心理的行为,现在要消除自己的业障,自己的身心也得受些苦才行。身体上的受苦主要反应在疾病的折磨,心理上就是他人的诽谤、侮辱等使我们的心理受到伤害。因此,别人的侮辱正好消除了我的业障,业障消除一分,功德就增加一分,这么想来,真要感激侮辱、诽谤等伤害我的人。
进而,再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为什么对于他人的侮辱会让我们愤怒呢?是因为自己心理存在烦恼,有时候明明知道不该生气,该修忍辱,可是控制不住生气的心理,不自觉就会想起对方的过错,自己的无辜,为自己辩解。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无始以来,执着我是对的、我是好的习气。要想抑制住习气,就要不断地进行正思维:如采用上面所说的思维方法,反复的思维直到产生的力量能够抵住习气。
有的人会反复纠缠于一个问题:我什么方面做错了?为什么他(她)要如此的说我?他人侮辱自己时的言语和行为在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这样做一点意义都没有,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和怨恨罢了!试想一个人如果心有偏执,那么他的言语和行为能够公正吗?进而,一个人在嗔恨心、烦恼心下的行为会正确吗?有意义吗?
所以,不必思索他人言语的内容和行为的意义,只须培养自己的感恩心和不断增强自己忍辱的能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4:44 , Processed in 0.13656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