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1|回复: 1

[事迹传记] 转帖:袁中道禅定到极乐世界“边地疑城”的奇异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7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译者:不详

原文转自此心犹如清凉夜的博客,略作编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8c5ee0100dz8j.html

引子:袁宏道的《西方合论》和他的“边地疑城”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三袁都是明季有名的文学家,禅学家,净土学者,《明史.文苑传》有记。
  他写有一本很著名的净土学著作《西方合论》,该书判摄净土各经。有意思的是在宏道去世后,《西方合论》这一书顺利刊行之后,宗道和中道,皆同时发心回向净土。不久之后袁宏道又出任从前的官职,又迁官至稽勋司(考核功绩的部门)担任郎中,后来又再度因病归乡,回家不到数日,入于荆州城,住宿在僧寺,无疾而命终。袁中道,官为南礼部郎中,乞求退休,养老于家,平日常常精勤地礼拜课诵。在参禅过程中就发生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故事见于《西方合论序.袁中道珂雪斋纪梦》: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西元一六一四年)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课诵完毕后跏趺静坐,形体心神寂静清爽,忽然间入定,心神飞出屋子之上,飘然地乘着白云。此时有二位童子引导他向西飞行,不久之后下降到地上,童子说:“停!”袁中道随着他停下来,见到大地平坦如掌,光耀明净细滑柔润。旁边有水渠,宽十余丈。水中有五色的莲华,香气芬芳异常,并有金色的桥梁跨过水渠,七宝的栏楯交罗排列,楼阁极为整齐美丽。 袁中道于是向童子作揖问道:“此是何地?您是何人?”童子说:“我乃灵和先生的侍者也!”中道问:“灵和先生是谁呢?”童子说:“正是您的兄长袁中郎(袁宏道)啊!他现在正在等您,有话要跟您说,您可以赶紧前去。”接着就依着步道走到了另一个地方,有树木十余棵,池水流动作声,水池上有一个白玉的门扉,其中一位童子先进入,另一位导引袁中道,经过楼阁二十几重,到了一座楼阁之下。此时有一个人下来迎接,其容貌如同美玉,衣服如同云霞,身长有一丈余,见到袁中道后,欢喜地说:“弟弟你来了!”袁中道仔细地一看,原来是袁宏道。

  两人于是上楼作礼交拜,有四五个人前来共坐。宏道说:“此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信解尚未成就,持戒尚未完全的,大多生于此地。又称为‘懈慢国’。上方有化佛的楼台,前面有大莲池,约有一百由旬(一由旬约四十~八十里),其中有殊妙的莲华,是众生的化生之处。一旦已往生此地之后,则散处在各个楼台,与有缘的净土莲友相聚。因为此地没有淫声美色的惑乱,胜解容易成就,不久之后,就能进升为净土中之人。”袁中道问:“不知兄长您生在何处?”

  袁宏道说:“我往生净土的愿力虽然很深,但是情执染着的习气未除,刚开始化生于此边地一小段时间!现今已经居住在净土了。但是终究因为以前持戒不够严谨精进,因此只能在地面居住,不能与大菩萨们一起飞翔于广遍的虚空和七宝楼阁之间,仍需要再进一步的修行。所幸我宿世生来智慧猛利,又曾经作《西方合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度化众生之力,感得飞行自在,可以游行于十方的诸佛刹土,十方诸佛说法,我皆得以前往恭听,此实在是很殊胜啊!”接着宏道就牵着中道的手向上飞升,刹那之间就飞越了千万里。到了一个地方,光明照耀无所障碍,以琉璃为地,以七宝行树为界,皆散发栴檀吉祥的妙香,并且开着众多殊妙的华朵,皆是奇异珍宝的妙色。下方为众宝莲池,水波中激扬着自然微妙的音声。池中众宝莲华,华叶皆散发出五色的光明。水池上隐隐约约有高楼如丝带般回旋耸立,阁楼则有旁出的道路。到处皆有无量的乐器,演奏着种种的法音。

  袁宏道说:“你所看到的,是极乐净土中依着地上而行之众生的依报世界。经过此地之后,则是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其境界甚为美妙,胜过千万倍于此地,其神通变化也是千万倍于此地众生,我以慧力的缘故、得以游行于其间,但是不能够居住于彼地。再经过彼地则是十地、等觉菩萨所居住,其境界我就不得而知了。再经过十地、等觉的居住地则是妙觉如来所居住的地方,只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了知。”说完,又到另一个地方,没有墙壁,有栏楯,光明耀眼更胜于前。坐了一会儿,宏道又说:“我没有想到极乐世界快乐到这种程度,假使我前生时能够严持戒律,我的境界尚不止是如此而已。大体上来说在教理和戒律都精进严谨的人,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严谨的人,往生最稳当。如果是只有教理而无持戒的人,大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了,这种状况我所亲见到的有很多。

  弟弟你的般若气分颇深,但是戒力定力甚少。如果只是体悟教理而不能生起戒定,此是狂慧也。你回五浊恶世后,趁着色身仍然强健,要实修实悟,兼持往生净土的誓愿,勤行种种方便善巧、怜悯一切众生,不久之后当再相见。如果一不小心一入他途,则可怖可畏。如果不能持戒,有龙树菩萨的六斋法现在仍然存在,应当遵而行之。而杀戒尤其重要,希望你寄语其他一同学法的学人,没有说每天动刀杀生,口中贪食众生血肉滋味的人,而能够往生此极乐国土的。纵使说法如云如雨,又何益于事呢?我和你在空王劫时,生生世世为兄弟,乃至于在六道之中,也是如此。所幸我今日得生善地,我恐怕你会堕落,因此以方便神力,将你摄受至此地,但是净土与秽土相隔,不得久留于此。”

  当时宏道与中道的兄长宗道已经命终,中道因此问其兄长投生之处。宏道说:“他往生的地方也很好,你以后自然就会知道。”说完之后宏道突然凌空而去。中道行走在水池上,顿时好像坠入水中,突然之间就醒过来了,中道因此自己把此事记述下来。
  故事后续:在此之前袁宗道有个儿子叫袁登,年十三岁,得重病将命终,告诉宏道说:“我快死了!叔叔你要怎么才可救我呢?”宏道说:“你只要念佛,即得往生佛国,此五浊恶世,不足以留恋。”袁登于是合掌,称念阿弥陀佛,诸眷属都同声助念之。过一会儿,袁登微笑说:“我见到一朵莲华,颜色微红。”才一会儿又说:“莲华渐渐变大,色彩鲜明实在是无与伦比。”接着又说:“佛来了,相好光明,充满了整个室内。”不久,呼吸急促,宗道说:“你只要称念‘佛’字就可以了。”袁登称念佛字数声,然后合掌安然而往生。



《无量寿经.边地疑城第四十》中记载的“边地疑城”: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大安法师的开示:这个边地疑城是怎么回事?
  大家要注意这个概念的,边地疑城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不要把他认为是西方极乐世界边的地,或者是有一个真实的城在哪里。不是这样。它这个边地是指八慢,闻不到佛法,称为生到边地。由于有怀疑的人来念佛,但是他是夹杂着怀疑,也有相当的信心往生。他内心的疑根未断,他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城里面。在《无量寿经》讲,中辈往生和下辈往生都有边地疑城的情况。比如他原来比较相信念佛法门,也曾经有过至少一日一夜的念佛的功夫,然后中间他又后悔了,忽然觉得西方极乐世界好像很虚无缥缈,我一天到晚念佛,是不是有这个地方?心里都没有底。疑是一种五种烦的根本烦恼之一,烦恼一旦很重的时候就整个不相信了,哪有这个东西?这都是天方夜谭!他就不相信了。由于疑障起来了,他就把什么烦恼都激活出来了,所以就连世间的善恶、因果报应他也不相信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以后他就整个跟原来不学佛一个样了,该干什么干什么,爱吃喝什么吃喝什么。就这样的一个众生临命终时他就生病了。按他自己的业力因果来说,这种人决定要堕三恶道的。就是对这样的一个苦恼的众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慈悲不舍这个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开始了他的无作妙用的操作了,(是不是一般的净土行者也会是这个样子?是的话就好好努力吧。)就在梦中阿弥陀佛示现令他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这个众生在梦中一见,这都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说他有这种能力,他就忽然感觉到又欢喜又后悔。欢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还真的存在,阿弥陀佛还真的是有,如果我当时没有后悔、没有中转的话,那多好啊!他就带着这一念的后悔的心再开始念佛,这种人能够蒙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加持往生。但由于他有怀疑,那么他会往生到西方净土,正好他就看见一座大城,大概有两千由旬那么大的城,他就进去了。进去以后,里面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各种饮食、资生用具也是念头一动就出来。它的享乐也像化乐天一样的享受。但是在那里面他有一个巨大的困惑,就是见不到佛、闻不到法、见不到菩萨圣人。就是不能见三宝。所以从这个不能见三宝的角度来看,就类似于我们这个世间生到边地。这个两千由旬的城是由于他怀疑的心变现出来的,不是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城。这是一切唯心造,唯心所现的。所以这个城就是对这个往生者来说他所出现的境界,不是阿弥陀佛有这个城。所以这个疑城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本土,不是在外面。是这么一个情况。在这个情况下,阿弥陀佛这时候还仍然加持他。尽管他见不到佛但阿弥陀佛会放光进去,放光到他的城里。他是透过这束光来反省自己:为什么见不到佛、闻不到法、见不到菩萨声闻僧?是由于自己有怀疑。他返照到这么一个事情真相,所以他这时候就升起惭愧的心,就把这个疑根忏除。忏除疑根就出来了,就能够见阿弥陀佛了,就能够听闻佛菩萨讲经说法,乃至于风吹林()的声音、八功德水的声音,都在讲经说法。是这么一个情况。那么边地疑城最长的就是五百年,大家注意这五百年是指娑婆世界的时间概念,也就是说到边地疑城实际上也能很快就能出来了。这段经文大家最好去看一下《无量寿经》的汉、吴两译。汉译的支娄迦谶翻译的《佛说大乘清净平等觉经》,他讲这个边地疑城讲得非常好。



附录: 原文《袁中道珂雪斋纪梦》

        万历甲寅冬十月十五日,予晚课毕微倦趺坐榻上,形体调适,心神静爽,忽尔瞑去,如得定状。俄魂与魄离跃出屋上,时月色正明。予不觉飘然轻举,疾于飞鸟云霄中见二童子,清美非常其去甚驶。予不暇问,但遥呼子曰:快逐我来。盖西行也。予下视世界,高山大泽,平畴旷野,城邑村落,有若垤土柸水,蜂衙蚁穴。子飞少坠,即觉腥秽不可闻。极力上振乃否俄至一处,二童子忽下至地,曰住。子亦随之而下。见有坦道如绳其平如掌,细视其地,非沙非石,光耀滑腻,逐路有渠,皆文石为砌,宽可十余丈许,中种五色莲花芬香非常。渠上有树,枝叶晃耀。好鸟和鸣。间有金桥界渠栏楯交罗。树内隐隐,朱楼画阁,整丽无比,见楼中人,清美妍好,宛若仙人,皆睨予而笑。童子行疾,子常追之不及。乃大呼曰:卿可于前金桥边少待,我当有所言。童子如言。予始及之,共倚桥上宝栏少息。予揖二童子,问卿何人,此地何处,幸为我言。二童子曰:予灵和先生之侍者也,先生欲与卿有所晤言,特遣相迎耳。予问曰:灵和先生何人也?二童子曰:“即令兄中郎先生是也,今生西方净域,易今称矣。相见自为卿言。可疾往。”予遂与二童子复取道。俄至一处,有树十余株,叶如翠羽,花作金瓣。树下有池,泉水汨汨。池上有白玉扉。一童先入。如往报者。一童导予入内。所过楼阁,凡二十余重,皆金色晃耀,灵花异草,拂于檐楹。至一楼下,俄见一人。下楼相迎,神情似中郎,而颜色如玉,衣若云霞,可长丈余。见予而喜曰:吾弟至矣。因相携至楼上。设拜共坐。有四五天人。亦来共坐。中郎谓予曰:此西方之边地也(就是边地疑城)。凡信解未成。戒宝未全者。多生此地。亦名懈慢国。其上方有化佛楼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中有妙莲。众生皆托体于其中。时满则散居各处楼台之上。与有缘清净道友相聚。以无淫声美色。故胜解易成。不久升进为净土中人耳。予私念。如此美妙之处。尚是边地耶。仍问中即曰。兄今生在何处。中郎曰。我初亦以净愿虽深。情染未除生于此地少时。今已居净域矣。然终以乘急戒缓。仅与西方众生。同一地居。不得与诸大士同升于虚空宝阁。尚需进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度生之力。感得飞行自在。游诸刹土。凡诸佛说法之处。皆得往听。此实为胜。非诸众生所能及也。拉予行中郎冉冉上升。予亦不觉。飘然轻举。倏忽虚空千百万里。至一处。随中郎下。无有日月。亦无昼夜。光明照耀。无所障蔽。皆以琉璃为地。内外映彻。以黄金绳。杂厕间错。界以七宝。分剂分明。地上有树。皆旃檀吉祥。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数万千重。一一叶出众妙花。作异宝色。下为宝池。波扬无量。自然妙声。其底沙纯以金刚。其中生众宝莲叶。作五色光。池之隐隐。危楼迥带。阁道傍出。栋宇相承。窗闼交映。阶墀轩楹。种种满足。皆有无量乐器。演诸法音。大约与大小阿弥陀经所载。觉十不得其一抄一忽耳。予爱玩不舍。已仰而睇之。见空中楼阁。皆如云气上浮。中郎曰。汝所见净土地行。诸众生光景也。过此以上。为法身大士住处。甚美妙千倍万倍于此。其神通亦千倍百倍于此。吾以慧力能游行其间。终不得住也。又过此以上为十地等觉所居。即吾亦不得而知也。又过此为妙觉所居。惟佛与佛乃能知之。即等觉诸圣亦莫能测度矣。语罢。复引予至一处。无墙垣。而有栏楯。其中院宇。光耀非常。不知俱以何物为之。第觉世间之黄金白玉。皆如土色矣。共坐一楼下少谈。中郎曰。吾不图乐之至此极也。然使吾生时严持戒律。则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则生品最高。其次戒急。则生最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予亲见同学诸人矣。弟之般若气分颇深。而戒定之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归至五浊。趁此色力强健。实悟实修。兼之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龙殊六斋遗法。见存遵而行之。诸戒之中。杀戒尤急。寄语同学。未有日启鸾刀。口贪滋味。而能生于清泰者也。虽说法如云如雨。何益于事。我与汝于空王劫时。世为兄弟。乃至六道轮回。莫不皆然。幸我此生。已得善地。恐汝堕落。故以方便神力。摄汝至此。净秽相隔。不得久留。予更问伯修诸人生处曰。生处皆佳。汝后自知。言已忽凌空而逝。俄已不见。予起步池上。忽如堕者。一骇而醒。通身汗下。时残灯在篝。明月照窗。更已四漏矣。



发表于 2018-9-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00:25 , Processed in 0.15084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