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01|回复: 1

[其它] 佛说不妄语诸经集第一七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不妄语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慧。言慧即有定。譬如女人而有左手。亦如男子而有右手。定慧亦尔。无缘之慈具正观慧而以定当名。中道种智。具大慈定以智标目。何但理然今文亦尔。文云。便生福德智慧之男。此语自具二法门何劳有疑而称男子也。文云。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无邪丑表中道正观。离二边之丑。即慧义也。相即三十二相慈心所种。即表定义也。虽具二而名女。故知此文若作男女二解。即表定慧不二而二。若作不二解。即表定慧二而不二。理实非二非不二。赴缘为二为不二。即是表二法门文义斯在。次明应机满愿者。果报满愿如前说。修因者。若就修五戒事论。不杀是仁不盗是廉。属女表定法。不妄语是质直不淫是贞良不饮酒是离邪昏。此属男表慧法。若不得此五戒男女。则失人天道。孤独堕在三途。归命求救五戒完全即男女愿满。十善例可知。修禅时。方便修慧精进等三方便为男。念一心为女。若就支林。觉观喜为男。乐一心为女。乃至非想禅禅中细作可解。次明声闻男女者。五停心观。治嗔用慈治散用数。此二为女。治贪用不净。治痴用因缘。治障道用念佛。此三属男。又直缘谛理正智决断名为男。出观用法缘慈为女。若不得此两法。即当堕落凡夫。为火宅烧害贫穷孤露。若蒙垂应五停心男女生即得入真。出观男女生得入假。二义既满则不复畏二十五有也。次支佛者。...(第1481部~观音义疏二卷)


...其相也。互具可知。二故知下总结二。初以一二相即结。此文男女各具二德。即表定慧二法互具。若非体一何能互具。故以互具。显乎体一。故二不二舒卷自在。二理实下以说默相即结。理非一二赴缘两说。如此说者何异不说。经示男女其德互具。表于定慧一二无异说默不殊。能此解者方得经文表法之义。二次明下与愿二。初示义门二。初明十番感应四。初果报。二修因下世善三。初五戒二。初表行法。二若不下求愿满。行人若为五种惑业。牵破持心。当念未来感报苦乐。归命观音。障退戒完二求即满。二十善。若例五戒妄摄口四。酒即意三。并慧属男。若自细作。不绮是真实属男。不两舌是和爱。不恶口是柔善属女。不贪痴是无染智慧属男。不嗔是慈属女。余同五戒。三修禅下。八定定即四禅四空各有修证。且论初禅五法为修五支为证。修以乐欲精进巧慧。此三方便分别属男。忆念一心此二方便静细属女。若证支林三支慧多属男。二支定多属女。若论二禅四支。一内净。二喜属男。三乐。四一心属女。三禅五支。一舍。二念。三慧属男。四乐五一心属女。四禅四支。一不苦不乐与第四一心属女。二舍三念清净属男。若论四空。一空处定。二识处定。三无所有处定。四非有想非无想定。此四虽无支林男女。而有微细四阴。通以四处受想为女。行识为男。若论四无...(第1482部~观音义疏记三卷)


... 六恶口 恶言加彼。令他受恼。名为恶口。  
  七绮语 绮侧语辞言乖道理。名为绮语。  
  八贪欲 引取顺情尘境。心无厌足。名为贪欲。  
  九嗔恚 若对违境。心生忿怒。名为嗔恚。  
  十邪见 拨正因果。僻信求福。皆名邪见。  
  次此应出四重。五逆。七逆。谤方等经。用僧鬘物。作阐提行。十六恶律仪等。诸轻重恶业科目。皆从十恶中。离合分别而说者。今欲论诸入道要门具出(云云)。至后第六卷中。别当更出。  
十善初门第十二  
  身三种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口四种善 一不妄语 二不两舌 三不恶口 四不绮语。  
  意三种善 一不贪欲 二不嗔恚 三不邪见。  
  次十恶而辨十善者。若人能知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则必须息恶行善。可以来世永致清升之乐果。是以次十恶而明十善也。但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行二种。皆名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通至乐果也。  
  一不杀生 即是止善。止前杀生之恶行。善者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则必须息恶行善。可以来世永致清升之乐果。是以次十恶而明十善也。但十善有二种。一止。二行。止则但止前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此二通称善者。善以顺理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止则息于重倒之恶。行则渐归胜道之善。故止行二种。皆名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通至乐果也。  
  一不杀生 即是止善。止前杀生之恶行。善者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 即是止善。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善者当行布施之善。  
  三不邪淫 即是止善。止前于非妻妾淫欲之恶行。善者当行恭敬之善。  
  四不妄语 即是止善。止前虚言诳他之恶行。善者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 即是止善。止前构斗两边之恶行。善者当行和合之善。  
  六不恶口 即是止善。止前恶言加人之恶行。善者当行软语之善。  
  七不绮语 即是止善。止前绮侧乖理之恶语行。善者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  
  八不贪欲 即是止善。止前引取无厌之恶行。善者当行不净观。观诸六尘皆欺诳不净之观行善。  
  九不嗔恚 即是止善。止前忿怒之恶行。善者当行慈忍之善。  
  十不邪见 即是止善。止前拨正因果僻信邪心之恶行。善者当行正信归心正道生...(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依于佛者。终不更归依其余诸外天神也。  
  二归依法 达磨秦言法。法云可轨。大圣所说。若教若理。可为心轨。故言法也。归者反邪法还修正法。故名归。依者凭佛所说。法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法者。永离于杀害。  
  三归依僧 僧伽秦言众。众名和合。出家三乘行者。心与佛所说事理法合。故名为僧。归者反九十五种邪行之侣。归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归。依者凭心出家三乘正行伴。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僧者。永不复更归依其余诸外道也。  
五戒初门第十四  
  一不杀生戒 二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  
  次三归而辨五戒者。大智度论云。念佛如医王。念法如服药。念僧如瞻病人。念戒如药禁忌。今所以次三归而明诸戒品。意在此也。故佛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归已。即授五戒。为优婆塞。若在家佛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信士女。故经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则违五星。在地则违五岳。在方则违五帝。在身则违五藏。如是等世间违犯无量。若约出世。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所以者何。五戒是一切大小乘尸罗根本。若犯五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也。若能坚持。即是五大施也。此五通名戒者。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何名杀生。若实知是众生。发心欲杀而夺其命。起身业有作已。是名杀罪。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其余系闭鞭打等。是杀方便非正罪。  
  二不偷盗戒 云何名盗。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其余计校乃至手捉未离地等。是盗方便非正罪。  
  三不邪淫戒 云何名邪淫。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出家戒法护。乃至自妇受一日戒法。若有娠乳儿。及非道处。如是犯者。名为邪淫。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其余言戏。以物相要。乃至捉手触身。未遂淫事。皆为邪淫方便非正罪。  
  四不妄语戒 云何名妄语。不净心欲诳他。隐覆实事。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妄语之罪。从言声相解生。若不相解。虽不实语。皆是妄语方便。不谓正罪。  
  五不饮酒戒 云何名酒。酒有三种。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药酒。若干若湿。若浊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也。  
  次此应明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一日一夜八戒。出家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尼六法戒。比丘比丘尼十种得戒。五篇七聚相。乃至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及三千威仪。八万律仪。是中皆应次第略出科目。辨大圣从粗至细制戒之意。事转繁多具列(云云)。今欲且逐要出诸禅定智慧法门科目次第。此诸戒中事数。至下第...(第1483部~法界次第初门三卷)


...藏教者。如释论引迦旃延子明菩萨义。释迦初为陶师值昔释迦佛发愿。从是已来始发菩萨心。即是行人所求菩提即名为法。深厌苦集欣求灭道。即起慈悲心誓度一切。行六度行。行愿相扶拔苦与乐。所以者何。悭名为集堕饿鬼名苦。行檀名道悭息名灭。菩萨自伏悭贪悲心熏物。众生称名即能脱苦。自行檀施慈心熏物。物应可度即能示现令得安乐。当知为满弘誓而修檀行也。乃至愚痴名集生天名苦。修慧名道痴伏名灭。修慧度时自破苦集为成悲心以熏众生。众生称名即得解脱。自证道灭以成慈心以熏众生。众生有感应机得度。故知行填于愿。行此六度各论时节。尸毗代鸽是檀满。须摩提不妄语是尸满。歌利王割截不动是忍满。大施抒海是精进满。尚阇梨坐禅是定满。劬傧大臣分地是般若满。如此修行至初僧祇劫。不知作佛不作佛。第二僧祇心知作佛口不言作佛。第三僧祇心知口言。过三僧祇已又百劫种相。百福凡用三千二百福修成。三十二大人相现时方称菩萨摩诃萨。但伏惑不断。如无脂肥羊。取世智为般若即此意也。用此菩萨行对声闻行位者。初僧祇可对总别念处。二僧祇可对暖法。三僧祇可对顶法。百劫种相可对忍法。坐道场时可对世第一。三十四心断结成佛。即对十六心发真乃至九解脱无学也。尔时坐道场上三十四心断惑。正习俱尽名为三藏佛。所以释迦精...(第1485部~观音玄义二卷)


...逆十恶者。感此道身。三饿鬼道。梵语阇黎哆。此道亦遍诸趣。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庙神。无福德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无量。谄诳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四阿修罗道。此翻无酒。又无端正又无天。或在海岸海底宫殿严饰。常好斗战怕怖无极。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五人道。四洲不同。谓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浮提(寿一百岁)西瞿耶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命无中夭。圣人不出其中。即八难之一)皆苦乐相间。在因之时行五常五戒。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六天道。二十八天不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初欲界六天者。一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二忉利天(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已上二天单修上品十善。得生其中)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已上四天空居。修上品十善。兼坐未到定。得生其中)次色界十八天分为四禅。初禅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禅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禅九天(无云福生广果。已上三天凡夫住处。修上品十善坐禅者得生其中。无想天外道所居。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已上五天第三果居处。上之...(第1488部~天台四教仪一卷)


...五。一明国大严净。地平如掌者。经直言如掌不言手掌。手掌不平则非所引。海底有石名掌。此石无有一微尘许不平。当是类如海掌耳。又贤劫经正明如佛手掌。非引人掌也。二明纯是善道。三明人天福慧具足。月藏第九法食喜食禅食。经文总言法喜禅悦。别分应有三种差别。四明菩萨声闻众数甚多。五总结也。月藏第五云。不杀得十功德。一于一切众生得无所畏。乃至第十命终生善道后作佛。国无害仗之具国人长寿。不盗十功德。一果报具足而大。为事决断无有难碍。乃至第十死生善道。后作佛国华宝庄严充满。不淫十功德。一诸根律仪为事决断。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国无女人。不妄语十功德。一众生信其言。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时国无臭秽常满宝华。不两舌十功德。一身不可坏。乃至死生善道。后作佛国魔不能坏眷属。不恶口得十功德。一柔软语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国法声充满。不绮语十功德。一天人爱敬。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国众生强记不忘。不贪十功德。一身根不缺。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国无魔外道。不嗔十功德。一离一切嗔。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国人得三昧。不邪见十功德。一心性柔善。乃至死生善道作佛国人正信。偈有二十一行半。颂上发迹授记。初有十四行颂发迹。次七行半颂授记。初复二。前七行总发诸声闻迹。颂上我等之意也。后七行颂...(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2)


...节。次虽作下。第二一行半。颂第二正求法。次时有阿私下。第三一行半。颂第三得说法师。时王闻仙言下。第四二行半。颂受法奉行。后亦不为已下。第五一行半。结证劝信。告诸比丘王者下。第二结会古今复二。一正结会古今如文。由提婆下。第二明师弟功报俱满。满中复二。先明弟子因报已满。次佛告四众下。第二明法师妙果当成。弟子中复三。先明因满。次三十二相下明果圆。后皆因提婆下。结证由通经者益。初具足六波罗蜜者。度义甚多。如大论说。舍依正名檀。防止七支名戒。打骂不报名忍。为事始终名精进。四禅八定名禅。分地息诤名般若。又若束十善为六者。不杀至不妄语是檀。不两舌是尸。不恶口是忍。不绮语是进不贪嗔是禅。不邪见是般若。菩萨善戒第十云。六波罗蜜。有三种。一对治。谓悭恶嗔怠乱痴(云云)。二谓相生。谓舍家持戒遇辱须忍。忍已精进进已调五根。根调知法界。三谓果报。富具色力寿安辩。又余经云。施报富戒报善道。忍报端正进报神通。禅报生天智报破烦恼。如是等例皆是三藏明六度相也。若施受财物三事皆空名檀。不见持犯名戒。能忍所忍不可得名忍。身心不动名精进。不乱不味名禅。非智非愚名般若。如此流例即通教中六度相。若言檀有十利。伏悭烦恼舍心相续。与众生同资产。生豪富家生生施心现前。四众爱...(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2)


...趺隆如龟背。两相共一修坚固布施千辐轮但一修。安慰恐怖者。足跟长手足指长圆直身。三相共一修。谓不杀戒。七处满肩颈臂脚一修。谓恒作施主。手足合缦及柔软两相一修。谓四摄。足跟直踝不现毛右旋。三相共一修。恒以善法饶益众生。鹿膊肠相一修。以经书教人不吝。皮肤不受尘垢相一修。如问而答。黄金色相一修。忍辱好衣施。阴马藏相一修。和合诤讼梵身圆等相。手摩膝相共一修。慈等心教导。肩圆项光师子臆。三相共一修。恒令施得增长。万字相一修不恼众生。绀眼牛王睫。二相共一修。不恚爱视众生。顶髻青发二相共一修。诸功德在人前。一孔一毛白毫。二相共一修不妄语。四十齿白齐二相共一修不两舌。广长舌梵音声。二相共一修不粗恶语。师子颊一修不绮语。四牙一修离邪命。一切众生功德等佛一毛。佛诸毛功德等一好。诸好等一相。诸相等白毫肉髻。白毫肉髻百千万亿。乃成梵音声。三十二相因虽各各。论其真因者。持戒精进。精进无戒尚不得人天身。况余相耶。此则三藏教相本也。空无生是通教相本。道种智是别教相本。实相是圆教相本。八十种好者。二十指手足表里。八处平满踝膝髀六处好。妙肩肘腕六处满。两髂奇中三处好。髋尻二处马藏一。两膊二腰齐二。胁腋乳六腹胸背项四。上下牙上下唇齶。两颊两鬓两目两眉。两鼻孔额两...(第1491部~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卷-002)


...出世间法施。三出世间上上法施。可知云云释论云。何惠用世间法施。譬如王子从高堕下。父王爱念积以缯绵于地接之。令免苦痛。众生亦尔。应堕三途。圣人愍念以世善法权接引之令免恶趣。然施法药凡愚本自不知。皆是圣人托迹同凡。出无佛世诱诲童蒙。大经云。一切世间外道经书皆是佛说。非外道说。光明云。一切世间所有善论。皆因此经。若深识世法即是佛法。何以故。束于十善即是五戒。深知五常五行义亦似五戒。仁慈矜养不害于他。即不杀戒。义让推廉抽己惠彼。是不盗戒。礼制规矩结发成亲即不邪淫戒。智鉴明利所为秉直中当道理。即不饮酒戒。
 楼主| 发表于 2018-8-2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契实录诚节不欺。是不妄语戒。周孔立此五常为世间法药救治人病。又五行似五戒。不杀防木。不盗防金。不淫防水。不妄语防土。不饮酒防火。又五经似五戒。礼明撙节此防饮酒。乐和心防淫。诗风刺防杀。尚书明义让防盗。易测阴阳防妄语。如是等世智之法。精通其极无能逾无能胜。咸令信伏而师导之。出假菩萨欲知此法。当别于通明观中勤心修习。大悲誓愿精进无怠。诸佛威加豁然明解。于世法药永无疑滞。然世法药非毕竟治。屈步移足虽垂尽三有。当复退还。故云。凡夫虽修有漏禅。其心行穿如漏器。虽生非想当复退还。如雨彩衣其色驳脱。世医虽差差复还生。此之谓也。次明知出世法药者。如大经云。或说信为道。或说乐欲。或说不放逸。或说精进。或说身念处。或说正定。或说修无常。或说兰...(第1493部~摩诃止观十卷-001)


...止义。梵云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于佛法中生净信心故。又云近事男。以依三宝亲近师长承事无失故。离杀盗淫。此三防身业。妄语一戒防口业。饮酒一戒通防二业。广释戒相如大论尸波罗蜜说云云。提谓波利等问佛。何不为我说四六戒。佛答。五者天下之大数。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脏。在阴阳为五行。在王为五帝。在世为五德。在色为五色。在法为五戒。以不杀配东方。东方是木。木主于仁。仁以养生为义。不盗配北方。北方是水。水主于智。智者不盗为义。不邪淫配西方。西方是金。金主于义。有义者。不邪淫。不饮酒配南方。南方是火。火主于礼。礼防于失也。以不妄语配中央。中央是土。土主于信。妄语之人乖角两头不契中正。中正以不偏乖为义也。道将邻圣曰贤。假名行人位也。皆行阿罗汉下。三叹德也。虽迹同凡夫而本皆罗汉。十地者有三种。若菩萨二乘共行。此通教也。一干慧二性地。三八人四见地。五薄地六离欲。七已辨八支佛。九菩萨十佛地。依此十地则是通教中优婆塞也。大品经云。若菩萨具干慧地。于十地速证菩提云云。大论七十八云。干慧地二种。一声闻二菩萨。声闻独为涅槃故勤精进持戒等。或习观佛三昧不浮观等。虽有智慧不得禅定水。故名干慧地。于菩萨则初发心乃至未得顺忍者是。性地者。声闻从暖至世第一。于...(第1499部~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


...王。调达破僧。舍利目连教化还合。推山压佛。密迹金刚以杵拟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华色比丘尼呵之。拳打眼出。作三逆罪。生入地狱。频婆往日毗富罗山游行猎鹿。空无所获。遇值一仙正坐。使人驱逐令去。遂敕杀之。临终恶念。愿我来生。还如今日心口害汝。如此等事皆是大士善权现化。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众生根性不同。入道有异。一逆一顺。弘道益物。示行无间而无恼恚。阇王现逆为息恶人。令不起逆。二明夫人奉食。王食麨饮浆。求水嗽口合掌遥礼。请受八戒澡浴清净。三二圣为说法。目连是佛右面弟子。昔为辟支佛剃头作袈裟。愿得神通。授八戒者。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香。不观听伎乐。不上高床。此八是戒。不过中食是斋。毗昙不着香衣不上高床。同是庄严处。合为一也。富楼那。此云满愿子。亦满慈子。从父母得名。说法第一。巧开人心故偏遣之。四频婆因食闻法。遂得多日不死也。次害母中为四。一为子幽闭。二因禁请佛。三佛与弟子因请往赴。四见佛伤叹请法。初中又三。一欲害母。二二臣谏不听害。三敕内官幽闭。初阇世问守门者。王今在不。二守门者以事实答。三王闻嗔怒。名妇为贼。母为贼伴。即执利剑欲害其母。应杀守门人。而欲害母者。守门有辞。王先有敕。制诸群臣。不言妇女。沙门从空飞入。非我能禁...(第1502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


...毒不死。三兵刃不伤。四终不横死。五善神拥护。以利益无量众生故。得无量福德。二未来功德者。善修四无量心。若生色界多作梵王。以无量心广摄众生故。若于初禅得即作初禅王。乃至四禅亦尔。问曰。三藏中但说初禅号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今何故说。乃至四禅悉有梵王。答曰。缨络经中明四禅。禅禅并有梵王。问曰。若尔佛何以故。说慈报生梵天上。答曰。以梵天众生所尊皆闻皆识故。佛在天竺国常多婆罗门。婆罗门法所有福德尽愿生梵天。若闻行慈生梵天。闻多信教修行慈法。以是故说行慈生梵天上。复次断淫欲天皆名为梵。说梵则摄四禅四无色定。如五戒中律仪但说一种。不妄语则摄三事。复次若于四禅中修四无量心。随是禅中悉得受生。既随禅生无量心福德大故。果报亦应有异。岂得生于彼天而无君民之别。复次如佛于人王经说十八梵。亦应有王民之异。又云。四禅中有大静王。而佛于三藏中。但说初禅有大梵王者。以初禅内有觉观心。虽则有语言法主领下地众生为便。上地无此故不别出。问曰。若尔佛何故。说四无量功德。慈心好修。善修福德极遍净天。悲心好修。善修福德极虚空处。喜心好修善修福德极识处。舍心好修善修福德极无所有处。云何言慈果报应生梵天上。答曰。佛法不可思议。随众生应度者如是说。复次从慈定起入三禅易。从悲定...(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根本世间。尔时或见道或未见道。今欲深知此根本世间一期果报因何而生。尔时于三昧内心慧明利谛观身内三十六物四大五阴。以愿知心愿知此身何因缘。有三昧智慧福德善根力故。即便觉知。如是身命皆由先世五戒业力。持于中阴不断不灭。于父母交会之时业力变识即计父母身分精血二渧大如豆子以为己有识托其间。尔时即有身根命根识心具足。识在其间。具有五识之性。七日一变如薄酪凝酥。于后渐大如鸡子黄。业力因缘变此一身内先为者五脏安置五识。尔时即知不杀戒力变此身内。次为肝脏。则魂依之。不盗戒力变此身内以为肾脏则志依之。不淫戒力变此身内为肺脏则魄依之。不妄语戒力变此身内以为牌脏则意依之。不饮酒戒力即变身内以为心脏则神依之。此魂志魄意神五神即是五识之异名也。五脏宫室既成则神识则有所栖。既有栖托便须资养五戒业力复变身内以为六府神气。府养五脏及与一身。府者胆为肝府。盛水为气合润于肝。小肠为心府。心赤小肠亦赤。心为血气。小肠亦通血气。主润于心入一身。故大肠为肺府。肺白大肠亦白。主杀物益肺成化一身。胃为脾府。胃黄脾亦黄。胃亦动作黄间通理脾脏气入四支。膀胱为肾府。肾府黑膀胱亦黑。通湿气润肾。利小行肠故三焦合为一府分。各有所主。上焦主通津液清温之气。中焦主通血脉精神之气。下焦...(第1504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


...加。此两句是犯淫戒。经言。人护则人嗔法护则法坏。昔侵其人今骨肉斗讼。昔毁他法今王法所加。即其事也。各各忿诤此应有两句。或是翻者脱落。或是略尔。内则各各忿诤。外则人人不信。此一双是犯妄语。昔不实欺他今常被欺忿。昔语无实今人无信者。外耗财物内亏礼度。此是饮酒报。昔慢财费日今多损耗。昔乖撙节今堕聋騃。经言。嫌恨猛风吹罪心火常令炽然。即其事也。问释大乘经。何得以五戒对义。答开合五戒大有所关。提谓经云。五戒者天地之大忌。上对五星下配五岳中成五藏。犯之者违天触地。自伐其身也。又对五常。不杀对仁。不盗对义。不淫对礼。不饮酒对智。不妄语对信。又对五经。不杀对尚书。不盗对春秋。不淫对礼。不妄语对诗。不饮酒对易。又对十善。杀盗淫是身三。妄语摄口四。饮酒摄意三。俗不能护口。略制一不妄语。释论云。说重者是妄语则已摄三。饮酒是邪命自活增益恚痴。出世以智慧为首。生死以三毒为根。若能禁酒是防止意地三毒。长养出世智慧也。是为开五戒出十善。十善是旧法轮王所用。亦名性罪性善。都是一切罪之根本。又五戒对五阴。不杀即色阴。不盗即受阴。不淫即想阴。不妄语即行阴。不饮酒即识阴。五阴开四念处。念处开三十七品。三十七品开三脱门。三脱门开涅槃。故云色能发戒。受受禅定。想慧悟虚通。行发解脱。识即知见。当知五戒能成五分法身。办二乘之法也。又五戒亦是大乘法门。提谓经云。五戒是佩长生之符不死之印。即常德也。出入无乱往还无间。即净德也。统御一身即我德也。以立道根。即乐德也。此是五戒对四德。束五戒为三业。即对三无失三不护三轮不思议化三密三轨三身三佛性三般若三涅槃三智三德等无量三法门。横竖无边际与虚空法界等。亦是无尽藏法门。亦是无量义三昧。举要言之。即是一切佛法也。  
  复次害...(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非内观得是解脱。非外观非内外观。非离内外观。亦不以无观得是解脱。如实说者。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如是皆名诸法实相。经言。诸佛皆实语佛语实不虚。能以一妙音遍满三千界随意之所至。随诸众生类各各皆得解。即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也。圆人亦有妄语法门。无车说车诱戏童子。无乐说乐止彼啼儿。若有众生。因虚妄说得利益者。佛亦妄说。经言。我是贪欲尸利。我是嗔恚尸利愚痴尸利。然实非也。我是天是人。实非天人。我是龙鬼。实非龙鬼。将虚以出虚。令有不虚尔。前诸行浅近隘塞圆行深远。夷坦无碍经异会同。故能如此。是名究竟持不妄语戒也。复次若谷若草昏心眩乱者名事酒。法门解者。迷惑倒见名之为酒。倒见多种。夫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能生三十六种之失。招于五百世中无手。慢刑失礼发出伏匿。眠卧粪秽唐突水火。过患如此。人犹尚之。晋世引满称艺能。魏朝清浊为贤圣。毕卓自署为酒徒。郑泉自誓为酒壶。竹帛载之古今歌之。不应作而作。不应歌而歌。非醉酒是何。释论云。有一法师。为王说五戒罪福。王难云。饮酒招狂饮者甚多。狂者何少邪。法师举手指诸外道而已。更言余事。外道侜张云。王难甚深。是秃高座更不能答。王云。法师答竟。狂亦不少。指汝等是。将护不彰尔。此即世人之醉也。又...(第1506部~金光明经文句六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u3214876.pipipan.com/fs/3214876-302586915 https://u3214876.ctfile.com/fs/3214876-302586915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陈大惠  http://www.sxjyqqw.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  http://www.sxjyxxw.org/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0:12 , Processed in 0.18398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