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90|回复: 1

[其它] 法华经讲演录卍南无阿弥陀佛201803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太虚大师法华经讲演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破迷启悟,离苦得乐。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信解品第四)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信解品第四



中根、指须菩提、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目犍连等。领悟者、以如来既说三车,仍归一乘,中根等众闻之领受信悟也。以是之故,譬喻品后有信解品。



上根舍利弗闻佛说法,亦曾信受了解,而未立有信解品者,以舍利弗陈悟之经文颇短故。此次须菩提等领解,文辞特长,故专立信解一品。佛前以譬喻为说,而中根须菩提等即能因譬喻而了解,故现更说穷子之譬喻以陈其悟。小乘果证,如穷子甫得一地,堪谋生活,暂足衣食而已。此品实可名为穷子喻品,如法华论以七譬喻说此诸品,其义亦通。特以穷子喻实因信受了解之后始能说之,故此品以信受了解之心为本,不名为穷子喻品而名为信解品。又、譬喻品为对治求胜妙境界果报之增上慢,故说火宅喻。今为对治执声闻乘与如来乘无别之增上慢,故当为说此品之穷子喻也。



信以信从为义,解须如实了解,必先信从方能了解,若不了解即非真信。故知增上慢之千五百比丘闻法即退,为不信不解;人天会众,对佛恭敬赞叹,似极尊信,仍为不能了解;又须菩提等于说方便品时,亦信而未解;又人天众中之大心凡夫,闻法虽多领解而或不能深信:凡此种种,均不能称为信解。必能先信佛法,由信法故起正思惟,由是了解;信受此一乘之法,即了解此一乘之法,斯为亦信亦解,信解并彰,此则本品须菩提等之信解也。



戊二  中根领悟

己一  叙四人之喜敬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



此明欢喜。尔时、指佛说火宅喻已毕之时。慧命者、比丘从佛出家,乞食以资生命,乞法以资慧命。须菩提等已证生空之慧,且久在般若法会中演说空理,已得法性常住大乘慧命之少分,即可由空以成就一切不空之功德,故四人者均称慧命。慧命、亦译具寿,不仅色身之寿,兼有智慧之寿也。未曾有法,即佛说二乘法悉是趋入大乘之方便,此说为未曾有也。须菩提等闻授记不奇,闻为小乘人授记则奇;闻授菩萨成佛记或授声闻人阿罗汉记不奇,闻授声闻人佛记则奇。由是知二乘即是一乘,故身心并悦。



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



此明敬仰,具足身口意三业恭敬。从座起,喻不滞著于小乘涅槃之地。整衣、喻将以大乘为庄严。右肩、右膝,喻降伏小乘也。



己二  申四人之领述

庚一  长行

辛一  法领

壬一  彰昔不悕



“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下四人陈述其领受信解之义也。



彰昔不悕中,先略释。既为憎之上首,年复长老,又已证阿罗汉果,自谓与佛同得涅槃,复自信不能更作何事。以此种种,故更无进求妙觉之心。盖此四人证阿罗汉果颇早,在佛成道后之数年,当时佛印可已证涅槃,而彼等不察,遂即以此为究竟也。



“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此彰昔不悕中之广释也。空、即空观,观一切法为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等。无相、即涅槃,即灭、尽、妙、离,无相可得。无作、即无愿,言所作已办,观诸有为一切无愿。菩萨法、即三十七菩提分法。游戏神通,即八相成道之法,为初地以上菩萨所共有之神通。净佛国土,如维摩诘经所说,即以净众生之心者为能净佛国土。盖土为依报,即众生之共业所成,而众生之业,实依众生之心而住。若众生之心净,则众生之共业净,共业净则其依报之国土亦因之而净矣。然净众生之心,必依佛法,故所净之国土即为佛国土也。成就众生,即佛以法化度众生,如未种善根者令种,已种善根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度脱也。须菩提等于佛说大乘之法,久已熟闻,而在座之时反生疲懈,但滞著于其所证生空之法,而于一切大乘事业概不好乐。何以故?以观此菩萨法种种悉皆空故,以自证涅槃与佛无异别无堪作故,以朽迈故,以佛所说大乘法为教化菩萨与己无与故,此所以不起悕求也。



壬二  显今获得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忽闻此三乘唯是一乘之希有法,所获实堪深幸,如不求而得无量珍宝也。



辛二  喻领

壬一  总谈法喻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



此下说譬喻以生领解也。



壬二  正陈喻辞

癸一  喻昔不悕

子一  最初发心喻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



此下喻昔不悕,复分为六,此最初发心喻也。有人、喻发大乘心,幼稚、喻发大心不久。



子二  退流生死喻



“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



父、喻佛,舍父、喻违佛乘之教义。逃逝久住他国,喻退转以流浪于生死之三界,而不安住于大乘心之本国也。十、喻天道,二十、喻人道,五十、喻五趣也。



子三  中还见佛喻



“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年长大、喻原有之大乘心发动。穷困求衣食,喻为生死烦恼所逼迫,知求解脱。渐渐游行,喻熏习既久。遇者、不期而有之谓。遇向本国,喻忽又回向佛道也。其父求子中止一城,喻佛本教子以大乘,故于大乘中求之;求之不得,乃示现应化于三界也。其家财富无量等,喻佛功德教化之盛。金、银等财宝,喻法财也。仓库,喻有为、无为功德之藏。僮仆、喻八万四千功德。臣佐、喻佛之方便法以佐正智。象马、喻神通教化。车乘、喻三乘。牛羊、喻万行庄严。出入息利遍于他国,喻成就自利、利他功德,遍于九法界之国也。商贾、喻宣扬佛法之三乘圣众。穷子游行经历遂至父城,喻熏习既久,重复值佛应身于三界也。



子四  不肯修大喻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此明父恒念子也。父曾教子发大心,今已退转,故曰离别。未向人说者,未向菩萨说也。老朽多财物等,喻佛自身功德成熟。子息者,佛以一切众生具出世大乘心者为子息,今已发大乘心者既已退转,故如无子息,以小乘人不能担荷佛法也。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旛,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此明子见惊走也。佣赁、佣工取赁,喻乐小法。门侧、喻大乘教门之侧。遥见其父者,喻佛之大化身与他受用身,为十地之菩萨所可见,而声闻众不能见之,故曰遥见。佛以一切法空为床,以万行为足,婆罗门、刹利、居士,喻大乘、独觉、声闻三乘之圣众。吏民、僮仆等,如前已释。散众名华,喻施教化。罗列宝物、出内取与,亦喻自利、利他之功德。见父力势怖悔走去者,喻此退失大乘心之人,现在苦中虽求法食,而因已自忘其原有之大乘心,遂反怯怖大乘,以为与己不类,非我所堪,转不如小法之与己方便也。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



此明父令急捉及子遂忧惶也。见子便识,喻佛唯一乘而以大乘为心,故见曾发大心者,即能识为佛子。傍人、喻佛之大乘教义。以佛自证于大乘之理,故理即大乘之主,而教即为大乘之傍人也。我不相犯,喻我本不求大乘,即须菩提前所谓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是也。惶怖闷绝躄地,喻大乘教义强为教化,不但不能使之信受以引起其原有之大乘心,乃并其原有之善根亦遭伤断,而将永沦于生死海矣。



子五  化以二乘喻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此明启发权心。豪贵、喻大乘。不语他人云是我子者,喻佛本知其曾发大心,今因时机未熟,教之不利,爰随顺其意,听用小法修行,是即方便权说,而佛初不预言其曾发大心、原为佛子也。往至贫里求食,即用小法修行之谓。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直。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



此明随顺诱引。二人、喻二乘之教义。理通一乘,此未明言,故云密遣。憔悴无威德,喻小乘功德缺乏庄严之相。除粪、喻修断见、思等惑。二乘教义本通大乘,二乘所作亦趋一乘,而教法之力亦能助断烦恼,故曰我等二人亦共汝作。先取价后除粪者,喻先得闻思之慧,后起修慧也。



“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



此明引入二乘。羸瘦污秽等,喻虽修三慧,仍不免烦恼不净之相。脱庄严之具、著粗弊之衣、执除粪之器、近与子言等,喻佛审观众生根器,随顺诱引之相。常作加价,喻令恒常修习,惑业可断,则果位自增。盆器、米盐等,喻三昧功德之法。老弊使人,喻四神足解脱所修之法,言此诸功德皆可获得也。无有欺怠等,喻已能折伏三业之恶,复已堪为佛子也。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此明便登果位。名为儿者、喻预圣流,已断初果见惑也。再二十年常令除粪,喻已断思惑,证二果、三果也。心相体信,喻识达生空,得证解脱,成四果阿罗汉也。入出无难,喻自他俱利。仍止本处,喻虽已证涅槃,而心仍著小未能向大也。



子六  示大不悕喻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有疾、喻佛念根性已熟之四人尚未度脱,惧其不得度而示现忧疾也。已证罗汉者,已不疑于大乘法,且知小乘所证之空性与大乘功德之第一义空,本自无二无别,故此云我有金银珍宝等汝悉知之也。体此意,喻当体此领受各功德之意。今我与汝便为不异者,喻小乘、大乘终唯一乘。盖小乘专取生空之门,大乘则等取生空、法空之门,然小乘所证之真如法性,则与大乘所证之第一义空及所免之分段生死,初无所异,此不异之义也。故所有自利利他之功德,当勿漏失。领知、即领取一切佛功德,且知为佛宣说此功德以教化菩萨,然自不希求,仍止于小乘之地。犹穷子虽已被长者认为己子,而仍心甘下劣,常自安止于佣工之本处也。



癸二  喻今获得

子一  父付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竮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少时、喻说大法之因缘已熟。子意通泰等,喻小乘人之意,渐通入于大乘,而心已泰然向大也。临欲终时,就法华会言之,喻应说之大法已说,应度之众生已度,应化将毕也。以下各句,喻佛复于菩萨大众中说:彼本佛子,我于昔曾教以菩萨法,彼忽退转失大乘心,堕于生死,流浪五趣。我久教化,今复成就,一切大乘法财自利利他功德,彼悉有之,与佛无异也。



子二  子获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喻本不知好乐大乘,而不料大乘之法即由小乘权法获之。今一开示,立知真为佛子,从佛口生也。



辛三  合领

壬一  合昔不悕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



合领,谓回合前喻以生领解也。



此下为合昔不悕。此三小段,合最初发心、退流生死、及不肯修大。三苦、指苦苦、坏苦、行苦,如前已释。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弘多。



此合化以二乘。思惟、即思心所,善恶之行皆其所起。此指正思惟,故由是修习,以断身、边、邪、见、戒、五见等法之戏论,遂断见、思等惑,取证阿罗汉,然只证小乘涅槃,仅免分段生死,故云一日之价。粪、仍喻烦恼,诸戏论法皆是烦恼也。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此合示大不悕。文有数义:一、世尊知我著于贪欲,以小法为乐,即不分别说明我等亦有大乘之分。二、佛说方便权教,即是密说如来智慧,因我著于已得涅槃之价,遂不志求大乘。三、以佛说如来智慧专为菩萨,自遂无有志愿。其实佛为随顺我等之种姓权说小乘,而我等固真为佛子也。



壬二  合今获得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此亦有三义:一、我昔疑佛不教我以大乘为吝,今知佛早为我密说,原无所吝。若我等早知乐大,佛更早为显说矣。二、佛虽于菩萨前毁訾声闻,如维摩诘经所言小乘为焦芽败种,为贫所乐法,如莲不出于高原之类,然佛实以大乘隐为教化。观佛于此经唯说一乘,其意可知。三、言我等昔不知求,今已实获,真为佛子。



庚二  偈颂

辛一  颂法说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此颂、共八十六颂半,约分为二:初七十三颂半,颂法领、喻领、合领;后十三颂,属本品经文第三条、陈四人之荷恩。摩诃迦叶,在四人中年最长老,故以领首。



辛二  颂喻说

壬一  颂昔不悕喻

癸一  颂发心退失喻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周流诸国五十余年。



此初半颂颂最初发心喻,次一颂颂退流生死喻。解均见上。



癸二  颂中还见佛喻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码瑙、真珠、琉璃,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人民众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之所爱念,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豪富如是,有大力势。



一城、即大乘之化城。五欲、即净法界等五法之乐。田业、喻智断二德。人民、喻佛为九法界之法王,九法界众生皆其人民。利息遍于他国,喻佛化遍行于凡圣同居土。商贾、喻传布佛化之三乘圣众,亦喻应现人天六道之三类化身。为王者爱念,喻为佛法性身、受用身之所护念。群臣、豪族,喻法身诸菩萨众。豪富有势,喻佛万德庄严以自住于大乘也。



癸三  颂不肯修大喻



“而年朽迈,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五十余年,库藏诸物当如之何!



此二颂、颂父恒念子。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饥饿羸瘦,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佣赁展转,遂至父舍。



此三颂、颂遇到父舍也。求索衣食,喻求离苦之人天善法。饥饿羸瘦,喻无大法食以充养此大乘种子。疮癣、喻恶见及不持坚戒之过失。渐次经历,喻求人天则有向上心,求解脱则有出世心,渐次求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遂趋向于中道之大乘也。



“尔时、长者于其门内,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谓是国土、若国王等,惊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或见逼迫,强驱使作。思惟是已,驰走而去,惜问贫里,欲往佣作。



此六颂、颂所见父相及见已惊走也。佛自住于大乘,故以大乘为宅。门、喻大乘之教。未信解大教者,均在大乘之教门外;佛因教通理,因行证果,故在门内。国王喻佛,国王等喻法身菩萨。余解见前。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遥见其子,默而识之。即敕使者:‘追捉将来’!穷子惊唤,迷闷礔地,是人执我,必当见杀,何用衣食?使我至此!



此三颂、颂父捉子惊也。默而识之者,喻佛以妙智观察,于众生界中识知此为已发大心之人也。见杀,喻本未希求,逼修大行,与死不殊。何用衣食,言但求小法,何为至此被大乘见逼也。



癸四  颂化以二乘喻



“长者知子愚痴狭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即以方便,更遣余人──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汝可语之:‘云当相雇,除诸粪秽,倍与汝价’。穷子闻之,欢喜随来,为除粪秽,净诸房舍。



此四颂、颂父命子依也。佛以方便导以小乘,令除烦恼粪,净五蕴舍。发小心者,遂闻之欢喜矣。遣余人,喻不说大而说小。眇目、喻小乘只证生空,异于大乘圆证二空。又断见、思惑者,即是断贪欲,贪欲既断,慈悲乃显,则此心即大慈大悲之净舍;若贪欲不断,则此舍即不净矣。



“长者于牖常见其子,念子愚劣,乐为鄙事。于是长者著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语令勤作。既益汝价,并涂足油,饮食充足,荐席厚暖。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



此五颂半、颂劝登果位也。涂足油、谓涂以防足风湿之油,为印度土人之常需,此喻修戒。饮食充足、喻修慧。荐席厚暖,喻修定。若如我子,喻许为相似佛子以诱之。入出、喻自行、教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喻居二乘之位,知说大乘之法也。



癸五  颂示大不悕喻



“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犹处门外以下,喻虽知大乘教门之义,而自卑谓无我分,故仍止于大乘之门外也。



壬二  颂今获得喻



“父知子心渐已旷大,欲与财物,即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于此大众,说:‘是我子,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已二十年。昔于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来至此。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并及舍宅、一切财物,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辛三  颂合说

壬一  颂合昔不悕



“佛亦如是,知我乐小,未曾说言汝等作佛,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此二颂、颂佛初不说我堪作佛故不悕。



“佛敕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种种譬喻、若干言辞,说无上道。诸佛子等,从我闻法,日夜思惟、精勤修习。是时诸佛即授其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如彼穷子、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此八颂、颂佛说大乘,专教菩萨,非正敕我故不悕。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余事。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我等长夜,于佛智慧无贪无著,无复志愿,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余涅槃。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求无愿乐。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此十颂半,颂自得涅槃,谓已满足故不悕。内灭、已灭见、思惑,已灭分段生死也。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谓我已证空,菩萨亦空,即金刚经所谓实无有法名为菩萨也。无漏、无为,即无相观。已报佛恩,谓我等如实修行成道,自度度他,即为已报佛恩。下复结言:佛观我心不乐大乘,故于我等舍而不劝。此总释其不悕之旨也。



壬二  颂合今获得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一切财物。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



此三颂法喻对明,初教方便,后说真实。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得无量宝。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此七颂、明我今获得也。无漏法、指无上功德。清净眼、指无上智慧。言今者真知得道得果,真是声闻,真阿罗汉,而决定自当作佛矣。



己三  陈四人之荷恩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愍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谁能报者!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若以顶戴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又以美膳、无量宝衣,及诸卧具、种种汤药;牛头旃檀及诸珍宝以起塔庙,宝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养,于恒沙劫亦不能报。



此六颂半、总明佛恩难报。



“诸佛希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神通力,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及其志力,随所堪任,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已,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此六颂半、别明佛恩难报。诸佛于法得最自在,即下文知诸众生欲乐、随顺宿根、方便喻说等事。佛具无量无边功德智慧,乃不居净土示现秽方,随逐凡夫,因机化度。此恩最为难报,故真能如法修行者,斯真能报佛恩也已!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4:16 , Processed in 0.15149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