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如果在嘴里含上一块薄荷糖,你马上就能感觉到咽喉会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如果你把一碗生姜茶喝下肚,你又会觉得胃里面有一种温热感。这就说明,对某些食物,我们可以感觉到它作用的部位和性能,如上面说的薄荷具有清凉的作用,生姜具有温热的作用,利用这种食物本身具有的自然特性,人们就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如咽喉感到灼热疼痛时,就可以利用薄荷糖的清凉作用来医治;胃部冷痛时,就可以用生姜汤的温热作用进行治疗。
这种体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如在炎热夏季,酷暑难熬,人们习惯用绿豆汤、西瓜汁、菊花茶、金银花露之类具有寒凉特性的食物,借以清热泻火,祛暑解渴;寒冷冬季,天寒地冻,人们爱吃羊肉、狗肉,借以温补阳气,抵御外寒。这就叫做食物的“气”,这个“气”指的是食物本身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自然特性。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气,其中寒和凉属于同一性质,温和热属于同一性质,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凉之甚者为寒,所以有时也把凉称为“微寒”;而温之极者为热,因此有时也把热称为“大温”。
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特性称为“四气”,也可称为“四性”。在这四气之外,有很多食物性质平和,既不过热,也不过寒,介乎寒与热之间,传统食养学称之为“平性”食物。但事实上每一种平性食物,还是具有稍稍偏温和偏凉的特性的,所以中医对食物的属性描述,还是习惯称为四气,而不称作五气。
在我们日常吃的杂粮中,如糯米、高粱、西谷米、南瓜、甘薯、栗子等,都属于温性杂粮;
而小米、薏仁米、小麦、荞麦、绿豆等,则属于凉性杂粮;
而更多的杂粮如玉米、燕麦、青稞、芝麻、黄豆、扁豆、赤小豆、番薯、山药等,则都为平性。
真正大寒或大热的杂粮,几乎没有,这正说明我们大家日常所吃的杂粮,其自然特性比较平和,一般来说,常吃久食或多吃,也不会对常人的养生带来不利影响,正如清代名医陈念祖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所言:“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这也正是杂粮养生的最大优越性。
(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