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67|回复: 0

[大德开示] 细讲《弟子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礼旭主讲

(第二十六集)

2005/2/20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26   

诸位朋友,大家好!学习贵在能够有恒,所以我们说学习的方法在「一门深入,长时熏习」,所以熏习相当重要。我看到大家的气色都很好,代表这一帖中药吃得很不错,早晚都念一遍《弟子规》。当你很熟悉的话,我们在课程当中所举到的这些经句,你可能都会豁然一悟,所以熟悉还是挺重要的。早上的课我们上到: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我们也分析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会到不好的环境,根源还在他不懂得是非善恶的判断。假如要从根本来解决,必然是要从小把他德行的根基扎好,自然而然他就不会去接触不好的朋友,不会去接触混乱的环境。有一位老师常常带着他的小孩在路上走,小孩才一、二岁。每次经过一些声色场所,一些打电动玩具的地方,他就跟他儿子说,这种地方会污染人,会让人学坏,所以这种地方绝对不能进去。因为从小就教,所以长大了,这样的地方他走过去连看都不想看,这叫先入为主。所以教育确实要「禁于未发之谓豫」,一定要在他还没有养成、还没有染上的时候就要制止。当他已经养成这个习惯就很难导正过来,这叫预防法。所以当家长教育的敏感度愈高,就能掌握预防的技巧。

刚好我们在深圳有几位六、七岁的孩子一起学习经典。有一天晚上,老师就问他们什么是好心?什么是坏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六个孩子答出来底下的答案,我念给诸位朋友听一下。学习经典一、二年的孩子他的判断力,他的存心是如何?首先讲好心。第一位同学说:一件东西自己想要,但别人想要就让给别人。这是一种礼让的态度。第二位同学说: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是好心。好!孝跟敬是一个人德行的大根大本。

我跟孩子上课,上第一节我就跟小朋友说,我就画了一个图问他们。诸位小朋友,这是什么东西?(从诸位的眼神看得出来,我小学画画学得不好,我再画生动一点,好象又太夸张了),透出小小的一个部分,我跟学生说这叫做冰山,冰山的一角。冰山的一角只占冰山的多少?百分之五。所以我就问他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冰山?有没有?有。你看的是冰山什么?一角。整个冰山在哪?百分之九十五在哪里?在海底下,没有开发。所以人的潜力就跟冰山一样,大部分都埋没了。那怎么把这九十五开发出来?老师今天送你们两把钥匙把它开出来。哪两把?第一把是「孝顺」,第二把是「礼貌」。礼貌其实本质就是恭敬之心。所以我就告诉他们,你看古代舜王,他就是因为孝顺,所以智慧很高。不只智慧很高,还因为他的智慧跟德行赢得全国人民的爱戴跟推崇效法,所以你看他的潜力就可以发挥得非常好。第二个是礼貌、恭敬。我就跟小朋友说,老师因为很有礼貌,所以认识卢叔叔,所以就把很多卢叔叔的智慧跟经验可以得到,让自己的能力可以开发出来。

那一节课讲完,孩子会有什么转变?现在连孩子都很现实。所以从那一天以后,看到老师、看到其它的家长都会鞠躬问好。诸位朋友,教人之善勿太高,你不要说他们很现实,这样不真诚。不会!只要肯鞠躬,鞠到最后,由外内化到里面去了。很多人都说,有些人去行善都想要有好的果报。我说想要有好的果报有什么不好?最起码他做出来的可以让其它的人得到帮助,也会「见人善,即思齐」。而当他持续继续行善,一开始是有目的,后来愈看愈多很可怜的人,慢慢他那颗本来的善良就自然引发出来。假如我们只站在旁边说,他都有求行善,那个也一样。我们只是在看别人,自己停在原地都没动,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人家?所以当别人已经是行善了,不管他有求、无求,我们都应该随喜称赞,随喜功德。那他就会愈来愈受鼓舞,自然而然愈做愈真愈欢喜。所以我就送给孩子这两把钥匙。

什么时候可以开?这两把钥匙没有年龄限制,八十岁也行。所以我在杭州演讲的时候,有位长者七十岁,然后我讲到第四天,突然在中场休息他就过来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蔡老师,人生的第一课我七十岁才上,孝道!但是有开始就不会太晚。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明白道理,真正去做,这一生绝不空过。

另外,在上海演讲的时候,第一天我们刚好把「入则孝」讲完,有一位长者六十岁带着儿子一起来听。第一天上完课,吃饭以前,他就到我们老师的这一桌,很激动。他说他终于知道他修身修行十多年,为什么都觉得上不去?怎么学就觉得这一颗存心还是不够真诚、不够恭敬,一直都找不到原因。听完「入则孝」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第一层楼没有盖好,直接就盖第三层。可能别人劝他:你先下来盖第一楼。我们可能说,我都已经在三楼了,怎么还叫我下来?其实我们在三楼的时候,是用两根竹竿撑上去,确实是站到三楼,但是随时都怎么样?所以别人很好心说:来!下来。他还说:你程度比我差,还叫我下来。所以当他明白到原来根基重要,原来他为什么摇摇晃晃,终于找到原因。人理得,心才会安,而往后所跨出的每一步他才会扎扎实实。

所以我们刚刚看到这一位同学提到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是好心。已经长养了德行的基础,孝跟敬。下一位讲到,做到《弟子规》的心是好心。下一位讲,做到《孝经》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然后听老师的话,做到《常礼举要》是好心。他们连《常礼举要》都背起来。有一位小朋友去找朋友,找了以后,刚好朋友不在。他还自己折了一个纸鹤,就放在朋友的门口,代表要告诉朋友他来过。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孩子灵活运用的能力,他们学的东西都会用在生活当中。下一位讲,智慧的心是好心。再来,做好事的心是好心。再来,不用督促就去做事的心是好心。诸位朋友,这些心境已经到了会自我观照,看看自己的存心是真是假。再来讲到知道是好事就去做,这是好心。下一位讲懂道理的心是好心。

接下来我们看坏心,小孩怎么看坏心?第一位讲不帮助人的心是坏心。再来,欺骗别人,浪费的心,比方说电、水,浪费生命,浪费物,浪费人生,浪费时间,这都是浪费的心,是坏心。所以从这位同学所讲的这个答案,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的什么学得不错?《弟子规》学得不错。从时间、人生、生命都可以看得到。再来,侮辱别人是坏心。下一位,开玩笑开过火是坏心,里面还括号「祸从口出」。所以他们已经从他生活与人相处开始观照,观照心,观照会有什么后果。下一个,怨恨别人的心是坏心。再来,为自己不为别人的心是坏心。别人对他好,他对别人不好,没回报的人忘恩负义。我们是把他的原文抄出来,没有添加其它的文辞。

再来,记仇的心是坏心,「恩欲报,怨欲忘」。下一个,小气的心、指出别人缺点的心、坚持错误的心是坏心。小气的心,《弟子规》有教,「己有能,勿自私」。下一位讲,没爱心,害别人的心,是坏心。再来,没慈悲心,知道应做好事还没去做。下一个说,对孔子像不恭敬是坏心。因为他们的教室就挂着一幅孔子像,比方说今天到郊外公园走一走,回来的时候,一进门会对着孔老夫子说:孔老夫子,我回来了。这叫落实「事死者,如事生」。

在海口有一位孩子,刚好海口举行防空演习,让孩子懂得防空演习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准备。结果老师也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告诉他们,在这个时候你就挑一些马上需要的东西,你可不能拿太多。进一步引导,你可能会渴所以带一点水。就看每个孩子拿的东西都不一样,内心比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拿一大堆走。其中有一个孩子什么都没拿,跑到桌子,打开抽屉,拿出了一幅画像,还裱了框。他拿出了孔子像,然后就对着他的老师说:老师,这个应该要拿!他的老师当场眼泪都掉下来。连这么危急的情况,第一念是想到孔老夫子像,这样的孩子,往后他面对人生的际遇,相信孔夫子的教诲他绝对提得起来。

再来下一位讲怕吃苦的心是坏心。因为他们老师每一周给他们一句教诲,其中就有提到「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一阵子苦」。因为趁小、趁年轻好好努力,老了就可以享福报。下一个讲到表面做好事,心里做坏事,是坏心。他们知道言行要一致。下一个说不孝顺父母的心是坏心。再来,破坏的心是坏心。下一个孩子说,妈妈不知道就说妈妈笨是坏心。下一个说,不做到《弟子规》是坏心。下一个孩子说,本来可以做到,但老想到做不到,是坏心。这要「勿畏难」,要「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下一个说,己所不欲施于人,是坏心。所以,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的国文底子不错。这些孩子已经可以轮流拿着《德育课本》去讲课。不要小看孩子的悟性,其实读文言文,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难。我们底下的课程,我再把学文言文的心得跟大家做报告。

这个孩子,刚好有一天他母亲跟他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想了一想,他说:妈妈,我懂了,学如斜坡骑车,不进就退。所以他在他的生活当中,去体会一些道理。下一个孩子说,高声喧哗,打扰别人,是坏心。最后一个讲「倘掩饰,增一辜」,是坏心。所以我们从孩子在看好心、坏心,也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中都有是非善恶的一把尺。等他们这样熏习个三年、五年,相信根基就可以扎牢。我们为人父母才真正能够高枕无忧。所以人生的投资报酬率要会算。下一句经文。

『邪僻事,绝勿问』。这就是指偏邪下流的事情不要去过问,这样会污染自己的心灵。所以孩子所接触的人、接触的环境,甚至于接触的电视,我们都要相当谨慎;因为父母是孩子长大以前的两个很重要的老师,两尊菩萨;要好好保护他,不要让他受到污染。受污染以后,再要把它清除,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跟精力。所以要慎于始、要禁于未发,这就很重要。

现在不只大人会赶流行,小孩赶不赶流行?现在最流行的电影是什么?有没有很多恐怖片?然后又拍得很恐怖,小孩又去看,看了之后回来半夜又怎么样?所以你看人都吃饱,做一大堆事情,对人生没帮助,还自我虐待,这叫花钱找罪受。所以现在人过的不是人的日子。所以连孩子的嗜好,我们也要适当地去引导,甚至于去主导。当你所让孩子从事的娱乐都是很健康,对身心很有帮助的,久了以后,孩子自然就很欢喜去接受。比方说去爬爬山、去露营,给他一些生活,给他一些历炼,这都是相当地好。透过这些好的娱乐,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心,孩子对意志力的锻炼,都可以在这休闲娱乐当中,一点一滴积累成长。所以我们还是要先带着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走。我们再念下一段经文: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将入门,问孰存』。我们要进人家的房间,首先一定要敲一下门,不然你很莽撞开进去,对人家非常无礼,所以先敲三下门。我们在韩剧里面也看到,他没有敲门,他会先站在门外。比方说,里面是他的长官,他会说:都房大爷,我是尚沃。就先在外面让里面的人知道。假如里面的人正忙,就跟他说,你先等一下;假如没事,说好,你可以进来。所以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相处起来非常舒服,不会觉得唐突。这是要入门以前应该要做的动作。

我们再把它延伸一下,我们到别人的家里去作客,所以「将入门」,将到人家家里,「问孰存」,可以先问问看他家里有哪些家人跟他一起住。当我们都清楚,比方说他爸爸、妈妈还有姐姐。朋友跟朋友之间相处都会聊到自己的家庭状况。当我们进一步了解,他有一个姐姐在哪里上班,他的母亲前一阵子刚好感冒。刚好你都听到这个消息,或者他妈妈喜欢吃什么?你听在耳里要有心。刚好时机成熟,要到他们家去。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买一点他母亲喜欢吃的到他家里,说:伯母,听说你喜欢吃橘子,还是喜欢吃什么。你看这第一个印象怎么样?就会很好。

所以诸位朋友知道怎么样追女朋友了没有?追女朋友不是追一个,要追什么?这一段话不要传出去,因为所谓「门当户对」,确确实实也透露出来结婚绝对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两个家庭能够和谐。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大半都不会幸福。所以现在人很多人结婚,喜帖上写着「我俩将于什么时候结婚」,我俩。谁最大?所以从这个文字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太不恭敬。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直接就写我俩。所以这是我们年轻人要好好反思的。往往这写我俩的成功率都怎么样?好象高兴就来,不高兴?所以恭敬重要。

所以我们到朋友家里,要能够也爱屋及乌,关心他的家人,那会一团和气。所以我交朋友也是有这个原则,因为当他的父母常在他孩子的口中听到你的名字。他父母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何许人也,怎么我儿子跟他这么熟?他会不会有想法?会不会有担心?这个人跟蔡礼旭这么好,假如蔡礼旭是坏人怎么办?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去安朋友父母的心,这很重要。我什么时候有这个态度?高中的时候。我跟一个同学很好,好得不得了,是男生。我念雄中,男生。结果他妈妈很担心。因为那个时候听说已经有同性恋的情况,所以他妈妈很担心他儿子会不会跟我好得太过分。我从这一件事情就体会到确实交朋友不只要跟他熟,还要跟他家里的人熟。

我在大陆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他们是夫妻。刚好我要去他们家,跟他相约要去放生。结果我就想到,因为我们现在年轻人都是年轻人跟年轻人交往,很少跟对方的父母接触,我就觉得这样不好。所以我想他们可能会,我还没有上他们家,他们就已经到大门口来等我,就出发。所以我就灵机一动买了一篮苹果,做什么?我拿着一篮苹果,他就不得不让我上去坐。我的脑筋贼不贼?我们要看存心,这个存心是良善的就好。所以果不其然,我到他们家都还没上去,三台脚踏车已经牵出来准备出发。我说:这么难得到你们家,不上去怎么行?一定要问候你的爸爸、妈妈。所以就跟他们夫妻俩上楼,上楼看到他爸爸、妈妈也非常亲切,嘘寒问暖,差不多聊了三、五分钟,老人家就说,你们有事要忙,别耽搁,赶快去。其实老人家都很客气,老人家都很替别人着想。所以我们三个就出门去。

当天晚上我的朋友就打电话给我,他说:我爸爸、妈妈要请你吃饭(请我吃饭),而且还专门为你准备素食。因为我在五、六年前了解到吃素对身体比较健康,从此就吃素。所以那一餐饭全部都是素的,就跟他们吃起来。中国人说「见面三分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所以也吃了一餐饭,感觉就拉得很近。然后我的朋友就介绍说,我是在做国学启蒙中心,所以对小孩教育比较多去钻研、去研究。结果他妈妈刚好带他妹妹的小孩,带着他小外甥女。因为爷爷奶奶带孩子难免会比较宠,他们两个常常纠正,妈妈并没有听,所以他们两个也觉得怪委屈的。后来吃完饭,他母亲就跟我聊起教育孩子的问题,比方说,我就跟她讲夹菜先夹给谁。他母亲突然恍然大悟,对!就跟她讨论很多观念,说比方恩威并施。每次讨论这些观念的时候,她母亲就说:对、对!我的朋友在旁边就说:早就跟你讲了,你都不听。他就在旁边一直重复这句话。诸位朋友,该不该插这一句嘴?不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你那么一讲,你妈妈还怪不舒服的。所以人的心不要太急躁,所谓一默如万雷,你有时候沉默,反而你妈妈会觉得你还满不简单的。

这一餐饭就吃得很愉快,我也从中体会到要「易子而教」。易子而教,这个意思就是,比方说你的孩子每天都跟着你,有一些道理他听得很熟,反而会忽略掉。那刚好你很好的朋友也提醒他这个道理,这个时候他一定会说:原来不是我爸爸这么讲,叔叔也这么说。他这个态度就会扎下去。所以你要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一起来教育你的小孩。有这么一群良师益友,你教小孩就轻松多了。

所以我们在深圳也跟很多老师常常一起上课、一起交流,他们的小孩也都一起来学习。有一天,有一位李老师就问这些孩子。他说:假如你们有一亿,你们想做什么?有一个孩子就说我要做四件事。第一件事我要盖一所学校,要专门推广中国圣贤教育的学校,这是他第一个志愿。诸位朋友,你有听过哪一个小孩是这个志愿吗?所以不是这个孩子优秀,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的环境。除了父母以外,他所接触的长辈、同学都是这样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观,自然就耳濡目染。这些孩子常常都,我在深圳讲课,他们都是不缺课的。你不要看他们小小的,坐在底下,都会听得哈哈大笑。然后就说,我们学习就一定要立志作圣作贤。其中一个孩子就说:假如不作圣不作贤,那读书要干什么?所以你学圣就要作圣。人生要有志气,因为学圣作圣又不求人。俗话讲「登天难,求人难」,那学圣又不比登天,不比求人,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第二个愿望是要盖一间医院,让这些苦难的人、生病的人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第三个愿望,他要做一个大爱电视台。因为我带了大爱电视台的「牵手人生」到大陆去给他们看。他们看到马文仲都已经双脚都残废了,一生还致力于办教育、办学校。当马文仲一开始办,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跟他说?一个连行动都不方便的人他居然要办教育、办学校,你会怎么跟他讲?所以一个人有好的志向,之所以能够再把志向真正去落实、去努力,除了他个人要有志之外,他身旁一定要有好的亲友支持他。所以马文仲先生就是有一位很好的父亲,一直不断地鼓励他要去达成他的理想,后来也确实做到了。

所以马文仲先生也用一生印证《中庸》的话「诚者,物之终始」。一件事情的成败在哪?自始至终都环绕在一个真诚的心。假如不诚?一个人心不诚,一生绝对做不了事。「不诚无物」,诸位朋友这句话是真理。所以当你现在看到很多不真诚的人开大车子、住大房子,那是不是真理不准?不是。因为他可能是爸爸、爷爷怎么样?留一些东西下来。可是当他不真诚之后,他这些福分一点一滴都会耗掉;然后这种奢侈的风气又直接给了他的下一代,所以这是很快就会败丧下来。所以我们看事情要能看得出来龙去脉,要用智慧。唯有真诚的事才可以屹立不摇,所以「至诚如神」。马文仲先生后来因为他这一分对孩子的教育爱,他的太太坐了很远的火车来帮助他、来嫁给他,也赢得愈来愈多的人支持他这个事业。所以一个人的真诚就能够唤醒众人的真心。

这个小孩因为看过「牵手人生」,所以就特别觉得要用一个大爱电视台,做一个电视台,让好的节目能够教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我们不要小看孩子的判断力,因为他也听过释净公上人教授讲,现在要救这个社会两种人最有力量,一种是国家领导人,另外一种是传播媒体,因为可以瞬间把圣贤的教诲传递到全世界。所以小孩子从小就接受这些教诲,就能够时时放在心上。这是第三个愿望。这小孩第四个愿望,他说他要当蔡老师。

诸位家长不要太高兴,假如这是你儿子,高不高兴?很高兴。可是他母亲听完了,因为他母亲在外演讲,没有在家里,就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儿子。她说:儿子,你有这些愿望,妈妈很高兴。但是你这些愿望,不见得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诸位朋友,这位母亲的敏感度很好。她不希望孩子只是发一个空愿,愿望一定要从当下的生活、当下的每一步开始踏起。所以她这么一问,孩子就开始思考。母亲接着跟他说,蔡老师有没有一亿?所以只要我们有很好的学问、很好的这一分存心,纵使没有一亿,也可以做奉献社会的事情。所以这个母亲也把他的志向回归到当下、回归到现在要好好充实自己。

所以孩子会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最主要就是有好的环境。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常常一起学习,或者一起去爬山,让彼此的情谊很深厚,也让下一代都有很好的互动,就会形成一个环境的教化,互相来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相信你也会觉得比较轻松,跟你们夫妻两个人教确实不同。

『将上堂,声必扬』。这个我们早上也提到,你到别人的家里去,假如人家还不在,一定要先喊一下有人在吗?绝对不能跑进去逛一逛,这都要谨慎。不然到时候人家家里刚好不见东西,一走进来,刚好又碰到你。你到时候就百口莫辩,就麻烦。人一生要很注重自己的名节,还有信誉,不要一不小心受到污点,那就不好。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句话就是跟人家交谈,比方说打电话,拿起来:你好,我叫某某某,我是蔡礼旭。这样人家马上知道是你打来的。现在有时候接电话,喂!请问你是哪一位?是我,你不知道吗?你把我忘了吗?我们可能还在那边处理事情,在那里跟他瞎折腾,心情也很紧张。想半天确实想不出来,这样就很失礼。所以当我们打过去:你好,我是礼旭,你现在讲话方便吗?处处替对方着想,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所以这也要教小孩,比方说小孩在按电铃,上面的人讲话:哪一位?我啦!人家怎么知道我是谁?所以「吾与我,不分明」,这些细微之处都要多加提醒。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小孩你没教他的时候,他是非善恶还不是很清晰。所以他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他顺手就拿来看一下。我们要适时把这个经文告诉他。刚好有一对姐妹,有一天姐姐骂妹妹,骂完以后,妹妹很委屈就在那里哭。一边哭,就到厨房去找她妈妈。就跟她妈妈说:妈,姐姐骂我。诸位朋友,怎么处理?你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姐姐过来,怎么可以骂妹妹?凡事要讲理,要先把对错搞清楚,不能说大的就不对,大的就要让小的。这句话对不对?不全对,还是要先判断是非。结果这个母亲也不急不徐,一边炒菜一边问她:那为什么姐姐要骂你?她就说,因为我拿了姐姐的玩具没有告诉她,结果她就骂我。这位母亲接着说,因为这孩子都读过《弟子规》,所以母亲接着就说:用人物。小女孩就说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结果她那个「偷」一讲完就开始哭:我不要当小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共通的语言,共通的做人标准,那你就很好跟孩子沟通。就是孩子已经熟读了《弟子规》,所以一引出来,又有这样的情境,所以那句话她会记多久?你看二、三岁就记一辈子,对她一生莫大的益处。

所以小孩我们要教他「用人物,须明求」,那当然我们大人也要做到。所以上一次课程也提到在大陆一个外商公司,已经一大堆的人来考试,删去了一大半,只剩下几个人进了复试。结果这个老板说:我临时有事,十分钟以后再回来。结果一出去,这些已经经过初试的年轻人就开始翻这些档案,「用人物」怎么样?「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后来全部没录取。结果这些年轻人说,从小又没有人教我们,所以他也很冤枉,因为他没学过什么?所以我们有责任给他们传递圣贤的教诲。

而且当我们要用别人的东西,你可不能,比方说把这一枝笔拿起来,这一枝借我好不好?说不定那枝笔是她男朋友送她的,只有她一个人用,那你又已经给人家拿在手上,对不对?那她只好:好!所以借东西不能这样借,借东西是要人家亲手拿给你,这样才礼貌。可不可以借我一枝笔?那他欢喜借你哪枝笔,让主人自己拿。所以在这些细节之处,我们也要保持为对方着想的心。「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23:52 , Processed in 0.14069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