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53|回复: 4

[实修交流]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五八卷)2008/5/1华严讲堂档名: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段偈赞分,第三小段胜慧菩萨,偈颂第六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我们先看这一首。这个偈颂末后这两句是很有名的两句话,『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个慧是世间智慧,也就是说六道众生,包括二十八天的天人,虽有智慧也没有办法能够了解佛法。这是什么原因?其实凡夫跟佛没有差别,要说差别,只有迷悟不同,佛觉悟了,凡夫在迷,所以只有迷悟不同,除迷悟之外没有丝毫差别。为什么会迷?他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迷了;为什么会觉悟?只要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悟了。佛变成凡夫,这话不能这样说法,我们可以说佛性、法性,佛性就是佛,可是意思还是有差别。佛性迷了就叫凡夫,凡夫觉悟了就叫做佛,佛性没有迷悟,如果佛性有迷悟,那就不能叫性。所以这是个基本上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个清楚的概念,实在说这是很难讲的。
  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生的?你看现在科学、哲学都研究这个问题,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在哲学里面讲就是本体,佛法不用本体,佛法用「性」,所以性就是本体。性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佛性,一个是法性。前面跟诸位做了报告,智觉之本体就叫佛性,也就是我们讲见闻觉知。见闻觉知之体是什么?是性,我们称佛性,因为佛的意思是智跟觉的意思,智觉所依的就叫做佛性。不是智觉,我们一般讲没有智觉,像植物、矿物、山河大地、自然现象,这些东西没有智、没有觉,我们就称为法性。法是万法,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能」我们就称它作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一个性是两种讲法,就是我们现在讲,在动物上称佛性,在植物跟矿物讲就称为法性,是这么个意思。实在说,什么动物、植物、矿物很难分的,粗分可以,细分就分不出来。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实验,水是矿物,水是法性,他在这个法性里面去测验,它有佛性,什么佛性?它有见闻觉知。这个在大乘了义经典里面有,「一性无二性」,我们就佛法大乘教里面一般对於佛性跟法性的说明,我们总得要知道。
  我们先说佛性,什么叫佛性?「谓真性平等,犹如虚空,於诸凡圣无所限碍,故名佛性」,这是对佛性简单的解释,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性就是体,体性;性就是理,道理,所以它是真如之理,真性平等。菩提心里面讲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就是一个智慧觉悟的心,是一切众生的真心,就是一切众生的本性。中国老祖宗讲,在五千年前老祖宗就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不是善恶的善,那善是什么?真诚是善,清净是善,平等是善,正觉是善,慈悲是善。换句话说,一切众生哪一个的真性不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统统具足!这叫本性本善,它是真平等。平等,它没有分别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有执著就不清净,所以它本来是平等的,本来是清净的。对於凡夫,对於圣人,没有限量、没有障碍,或者说没有限制、没有障碍,凡圣是一样的,迷了叫凡,觉悟了叫圣,不迷就是圣。圣是什么?圣是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十法界的菩萨,法身大士。
  《华严经》上佛说过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四圣法界是佛,六凡法界也是佛,天人是佛,我们人,人人都是佛,畜生是佛,饿鬼、地狱也是佛,妖魔鬼怪还是佛,他有佛性。为什么会变成这么多这种形形色色的不一样?迷的浅深不相同,迷的理事不一样,所以才有这些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虽然发生,统统是幻相,《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大乘教里讲得很多,并不只是《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以梦幻泡影来做比喻的说得最多。梦幻泡影都不是真的,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真的,但是迷了的时候它会起这个现象,这现象如果你不觉悟,你不知道它是个幻化的相的话,你在这里面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你有这个痛苦。真正觉悟了之后,没有障碍,为什么没有障碍?它是幻妄的,不是真的,它怎么会起障碍?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为我们说出来,理事没有障碍,事事没有障碍,这才叫真的解脱,叫得大自在。
  所有一切障碍全是从分别执著里头分的,我们只要把分别执著放下就没事了,虽然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可以说你已经得自在,六道里头不自在。现在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为什么会有六道?因为有执著,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偏偏要执著,那就是偏偏舍不得离开六道轮回,不就这么回事情吗?头一个放下的,佛教导我们的,身见,不要执著这个身。这一关很难,这一关是凡圣的分水岭,凡夫执著身是我,迷惑,圣人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佛性是我,性是一切万物的本体,万法的本体,永恒不变,所以它是真的,叫真性。真是永恒不变,《中观论》上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性,性遍法界虚空界,虚空,空间、时间都是从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时间、空间不是真的,因为它是所变。能变是真的,能变不生不灭;所变有生有灭,所变的有来有去、有常有断、有一有异,所变的。能变的没有,能变你找这些现象统统找不到,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一异,所以它是真的,那个才是自己。所以禅宗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说的佛性,灵魂不是。有很多外道,心外求法的,他知道身不是自己,他不执著身是自己,他执著灵魂是自己,比我们高明。虽高明,出不了六道,他最高可以生到无色界天,可以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执著灵魂是自己。确实,灵魂是精神,肉体是物质,我们这个身体是肉体跟精神集合在一起的,这个要知道。物质离不开精神,精神离不开物质,在佛法讲,色法跟心法是一不是二,决定分不开。佛法说得微细,整个身体,灵魂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色身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它两个分不开。弥勒菩萨讲得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是见分,形是相分,念念成形,形形有识。那个念是什么?念是迷,迷的人才有念,悟的人没有念,这个要知道。没有念,真的觉悟了,至少是《华严经》上讲的圆教初住菩萨,他脱离十法界。你就晓得四圣法界虽然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他有念,有念,执著没有了,执著习气也没有了,分别没有,分别习气有。
  这些事情我们要长时间来薰修,要密集的来薰修,为什么?否则的话,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妄想执著烦恼习气当家做主,那就错了,那就是每天从早到晚依然造业。造业当然有果报,善因得善果,三善道受报,恶因,三恶道受报。要知道,这桩事情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干,养成习惯了,现在虽然在佛法当中听到事实真相,由於这个习惯太深,力量太强,我们回不了头来。回不了头来,你要受它影响,对於如来的正教不能完全相信,我们听了怎么样?半信半疑。这是事实真相,自己一定要接受,要肯定我真的是半信半疑;如果真信,真信你马上就回头了。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真信,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真信。所以凡夫成佛就是一念,真信。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大师妄想分别执著一下就放下。这一放下,这一放下就成佛了,《华严经》上讲圆教初住以上,就脱离十法界,真的超越了。要知道,世尊能超越,六祖能超越,我们每个人都能超越,问题就是在你是不是真的放下?不能像佛祖那样顿悟、顿超,一下放下,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昨天我跟诸位说过,我们像一根柴火,像一根木头泡在水里面,泡了几十年,泡了几百年,湿透了。把它捞起来,水擦擦干净,真的没有水了,擦擦干净,我们拿一支火柴点它,能不能把它点燃?不能,再用一支,一盒火柴统统都烧完了,这个木头一丝毫都没有影响。我们是这种木头,这就是烦恼习气太重。可是要知道,火一定能点得燃的,只要你继续不断,一包火柴不行,两包、十包、一百包、一千包、一万包,肯定点燃,得有耐心,慢慢来。释迦、六祖他这个木头是个干燥的,没有沾过水,真的一支火柴就把它点燃了。从这个比喻里说明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人听经三年五载开悟的,有人听经学教十年、二十年开悟的,有人三十年、四十年开悟的。只要你有信心,知道开悟的秘诀就是放下,我们不能一下放下,慢慢来。
  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先从哪里放下?先从身外之物放下。身外之物什么东西最优先?你最喜欢的东西最优先放下。我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福报,生活非常艰苦,老师问我,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我最喜欢的是书,从小喜欢读书。你就从这放下。真的,我对书很爱惜,一生都这个样子,对书籍保存得非常完好,不会损坏它,也不会染污它。我们讲经这个书本现在是个普通的本子,里面可以写字。如果是线装的本子,就不能写字,另外用纸张做笔记,不可以把这个经本损坏,我们再写了字,就没有办法留给后人,留给后人要留得完整。现在印刷术发达,印刷来的东西是复印本,我们在这上写字没有关系。字还是要写得工工整整、规规矩矩,不可以太潦草,画一根线一定要画得很直,这是什么?这是恭敬,这是爱惜。所以我年轻的时候,我的东西别人可以用,我的书不可以借给人看。他不知道爱惜,他拿到我的书他在里面就乱画,看到哪个地方把这个书叠一页过去,这书会损坏,他都不能用个书签夹在当中,这些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的书不愿意借给人看。老师教我放下,就从这开始。从此以后,人家想看我的书我可以借他。一、两年之后有了进步,我买的新书,我还没有看,别人看到之后想看也行,我也能借给他。所以说从你最喜欢的放下,你最珍惜的放下。这种教学法很有道理,先放下身外之物,容易,然后再放下身体,叫内财,那就很大的进步了。内财怎么放下?内财,用我的智慧、用我的时间、用我的劳力为众生服务,现在讲的做义工,做义工是内财布施。慢慢练习,先练习肯放下,愿意放下,然后再进一步,这个放下为众生不为自己,这就又进一步了,能够做到舍己为人。到最后才叫你放下执著,慢慢的往前进。我们的执著太多了,先从容易放下的先放下,不容易放下的慢慢再说。最后到佛的门口了,这才告诉你身见要放下,不再执著这个身体是我。这个时候对佛法了解了,佛性是我,灵性是我,灵魂不是我。这个放下之后就入了佛门,证须陀洹果。
  放下有好处,这一放下,本能透出来,起作用,本能最先透出来的是天眼、天耳。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根,六根的能力是圆满的,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的眼能见,能见法界虚空界没有障碍,能见到微尘里面的世界,这《华严经》前面我们都读过,这是我们的本能。但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执著才放下少分,还有很多没有放下,所以须陀洹的天眼能量就不大。阿罗汉的天眼能见到一个小千世界,也很了不起。你看看黄念祖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银河系。说明阿罗汉的天眼,一千个银河系他看得很清楚,佛在经上比喻说「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这本能恢复了一些。菩萨至少能看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一个小千世界。佛眼那就不必说了,遍法界虚空界没有障碍。诸位要晓得,圆教初住以上就没障碍,法界虚空界你统统见到了,可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带著习气,那就是虽然看得见,有的看得清楚,有的看得比较模糊。《华严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愈是位子在下面的看得模糊,愈往上面去愈清楚。大概到等觉、妙觉的时候,那是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本能恢复。耳听音声亦如是,鼻嗅香、舌尝味、身的接触,没有一样不是圆满的。这是什么?这叫佛性,没有障碍。佛没有障碍,明显,凡夫说没有障碍,不明显,那是什么原因?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出现品」讲得很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说妄想分别执著是障碍,把我们自性里面无量智慧德能障碍住,不能现前。所以,佛法修学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学的是知识,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智慧是本有的,要用戒定慧的方法才能恢复,才能证得。知识那是可以向外求,为什么?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的。真妄在佛法里面,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由戒定慧得来的是真的,非戒定慧得来的不是真的。这是简单区别世出世间法。
  佛性也有三个说法,「自性住佛性」,这是第一个,「谓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即是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是名自性住佛性」。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没有这个体,现相、作用就不能发生,所有一切现相、作用都是依自性而住的,所以称之为自性住佛性。相有变化,作用有变化,但是自性没有变化,所以才称之为性。不但没有变化,还没有来去,《中观》里面的八不是讲的自性,佛性。佛在经上常常把它比作虚空,那是比喻,因为在所有现相里面,我们确实只看到虚空没有变化,空性。众生虽有佛性,你怎么知道你有佛性,所以必须有「引出佛性」。这是说「一切众生,佛性虽具」,虽然具足,你有佛性,你有体,但是现在这个色身这是相,有相当然它一定起作用,「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我们现在迷了,迷了之后,迷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迷了不起作用,叫迷失,现在要怎样把它引出来,引导出来。
  这引导,佛法,不只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很谦虚,告诉我们大家,他老人家所说的经典、所修行的方法是古佛所传的,他没有在古佛经上多加一个字。这个话的用意太深了。所以诸佛菩萨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没有新奇的东西给人。在中国,孔孟亦复如是,夫子说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一生没有发明,没有著作,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释迦佛所传的全是古佛所传的东西,佛佛道同,没有新奇,新奇的东西一定是违反自性;随顺自性,哪有新奇的?这个很重要。我们要想回归自性,先要有这样心态,就是随顺自性、随顺性德你才能回归自性。如果你要标新立异,不走古人的道路,我另外开辟一条道路,那问题就来了。今天的社会整个世界动乱不安,大家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过去几千年虽然有动乱,是局部性的,规模很小,影响不大,大致上来讲还是长治久安,特别是在中国。什么原因?就是遵守著夫子这个学习的心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守住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的教训。那是什么?性德,那个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本性本善的教育,你怎么能改?这一改,毛病出来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虽然是朝代不一样,改朝换代,但是老祖宗的教训一成不变,每个朝代帝王都遵守,没例外的。在外国,外国社会能够安定,靠什么?靠宗教,大家都信神,神圣的教诲不敢违背,纵然违背,幅度也不大。最近这二、三百年来,科学技术发达,大家相信科学,不再相信宗教,社会问题出来了。
  圣贤教育约束了人心,圣贤教育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课题,伦理、道德、因果,不外乎这三样,这三样东西能维系住社会安定、世界和谐。如果把这个否定掉之后,你就找不出另外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安定社会,来教化大众,找不到。从前学孔子的人很多,信而好古,现在没有了。现在每个人头脑里面养著什么?创新,立异、创新,这是现代社会的风气。立异创新是不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值得思考。如果说竞争创新立异是引出社会动乱、矛盾、冲突的根源,那再看看中国传统五千年来,用伦理、用道德,五伦八德,五伦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道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就这么几个字,引导社会的安定和平。在今天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是选择竞争、创新立异,我们还是选择伦理道德?清朝时候,周安士居士在他的著作,就是《安士全书》里面有句话说,他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安士先生强调因果教育的重要。安定和平,人与人之间互相谦卑、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那是天性,是你本性里有的,所以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能把它引发起来,引出来。我们今天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失掉,取而代之的是竞争、是创新、是立异,这个引起无止境的竞争,社会怎么会不乱?所以,社会的治与乱关键在教育。《三字经》一开头,古大德就给我们指示出来,「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简简单单八句,一句三个字,二十几个字就把这个大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方向、道路能够引导安定、和平、繁荣、兴旺,这是佛性。
  第三说「至得果佛性」,至是到达,你看你前面有修因,这就恢复了,真的回头。「谓修因满足」,修因到什么时候满足?佛性完全现前就满足了,「则本有佛性,於证得果位之时,了了显发,是名至得果佛性」,你就完全见到。见到佛性是什么样子?见到性相不二,原来器就是金,譬如以金作器,原来器就是金,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是个比喻。克实而论,你的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果报圆满,这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这就叫成佛,这个意思不能不懂。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世尊是依这个事实真相说出这个话来的。所以我们要晓得,那是自性性德现前。
  凡夫在六道里头迷久了,总免不了积非成是,这是错误观念。别人欺负我,我们一定要反抗,这是世间人观念,在佛法不如是,所以佛法不会被世间人谅解。佛法,佛法不抵抗,佛法不争,佛法永远是让。有人说这是佛法错误,讲得也很有道理,让人听了之后也会点头,这是佛法在这个时代难以让别人接受、相信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连自己的国家被人家灭掉了,他也不出来抵抗,这是世间人无法理解的。佛做了这么个示现,这个示现里头给我们讲因果的事实。为什么不能抵抗?冤冤相报。琉璃王为什么灭释迦族?释迦族过去灭了他一族,现在他回头来灭你,这冤冤相报。抵抗怎么样?抵抗,来世这个灾难还会发生,永远没有完了。不抵抗,这个帐到这里就结掉,来世就没有了,报掉了。只有真正通达因果的人他才明白。你今天,那个人要杀你,他为什么不杀别人?我这一世跟他无冤无仇,前世,再前世。连美国的凯西都晓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全世界的人一生所遭遇的事情决定没有一桩是突发的,突然发生的,没有过去世的因果,那叫突然发生的;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一生当中所遭遇的,都有前因后果。懂得因果,你就一切都能够顺从,随顺是消业障,「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释迦族被琉璃王消灭,世尊是随缘消旧业,劝他们的家人逃亡。所以释迦族逃到西藏,以后就在西藏定居,没有再回去,在后藏,释迦族的有不少人逃到后藏。佛给弟子们说出这个因果的原委,大家恍然而悟。当时目犍连以神通救了五百人,放在他的钵里面,他把钵放在天上,还很得意的回来向世尊报告,他救了五百人。世尊说在哪里?他说在我的钵里,现在放在天上。世尊说你去看看。他把钵取回来一看,钵里面一个人也没有,钵里半钵的血水。佛告诉他,定业,能逃得出去的,不在这个定业当中;在这个定业里逃不出去,这才知道因果可怕。
  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敢不敢得罪一个人?这个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我敢不敢用同样态度对他?不敢。为什么?我们心里会想到,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他为什么不陷害别人,他来对我?肯定是我过去世曾经用这些手段对他,今天碰到了,他来报复。我现在学佛明白了,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心,这个帐一笔勾消。来生来世,好朋友了,没有冤业。这叫什么?随缘消旧业,随逆境、随恶缘消旧业;随顺境、随善缘不要造新殃,随顺境、随善缘你起贪心、起贪念,那你就又造业。
  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我们知道轮回可畏,不能再干,这一生决定要超出。决定超出,佛法引导我们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要信,要能解,依教奉行,我们把这个定作是我们一生第一桩大事;其他的,其他的都鸡毛蒜皮,微不足道。众生无边誓愿度,那是本愿,我没有能力,不能度,我到极乐世界去,到那边去断烦恼、学法门、证佛果,回头来不迟。现前自度是第一,帮助别人是附带的。我们接触到的都算是有缘人,接触他能信、他能解、能行,我们应当协助他。现在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个道场,道场帮助大众,这都是缘,这不是为自己,为正法久住,为成就有缘的同参道友们。真正明白之后,我们来肩负起护法的责任,将来正法久住,要靠世世代代的接班人,有人接班正法就久住,没人接班佛法就灭绝了。所以,我们有义务照顾世世代代接班的,就是续佛慧命的、弘法利生的,我们要护持,我们要帮助。佛性我们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再讲「法性」,法是「轨则」的意思,轨是轨道,则是原则,原理原则。你看三种智里面讲道种智,道种智就是讲法,就是知法别相,宇宙之间森罗万法,这些万法种种差别不一样,但是它有个轨则。性,「性即不改之义」,千变万化里有个不变的原则,「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一切法的性决定没有改变的,一切法的相改变,一切法的性不改变。我们看一切法的性是什么?什么性不改变?只要依著不改变的性去修行,你就能见性,你不可以随它的改变而变,那你就永远见不到性。要从它不改变的那个性,做为我们修行的原理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能见性。所以法性有两种,一种叫「实法性」,一种叫「事法性」。实是讲理,实法性,「谓一实之理」,实是真实,一就是真实,二就不真实了,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实法性是什么?佛在经上常讲万法皆空,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是无中生有,那个「无中」跟佛法讲的空很接近,能生万有的是空性。
  所以佛真有智慧,这个世间自古以来就讲究标帜,帜是旗帜,国家有个旗帜,族群也有个旗帜,在从前叫图腾。佛也有一面旗帜,佛这个旗帜画什么?画一个圆,我们称它作法轮,实际上就是个圆。圆代表什么?代表实法性跟事法性,那个圆,圆周是事法性,圆心是实法性。圆心,诸位想想有没有?有,决定有圆心,没有圆心圆怎么会成就?圆心是什么样子?圆心在哪里?找不到。所以在几何里面讲,圆心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没有事实。我们不能用东西给它点一点,这是心,点一点,你在显微镜里一放大,它是很大的面积,它不是点。所以佛用这个做图腾,非常有道理,只有圆才能够显示出空有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能从这显出来。事有理无,事是外面的圆周,理是圆心,圆心找不到;相有,相是圆圈,性没有,性找不到。你必须依照这个规则,所以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你不依圆心,你圆不能成就,一定要依照这个规则,你才能把圆成就。
  然后佛告诉我们,你要不能把我空掉,佛法讲人空,把法空掉,什么空掉?对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对法,对一切万法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性。在人,你就见到佛性,在诸法,你就见到法性,你得要依法性的轨则你才能修成。所以我们知道,戒律是什么?是教我们依事法界而放下分别执著的一个方法,定慧是让我们依理法界放下妄想,见到理法界,见法性、见佛性。你不依照这个轨则,你决定见不到。科学、哲学跟佛法不相同的,就是科学、哲学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佛法是完全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不同在这里。放不下,你所见到的,我们可以说你接近法性,你见不到法性。真正放下,那是明心见性,才真正晓得性相是一、理事是一,入不二法门。科学、哲学都讲二,没有讲到不二法门,因为他没有入不二法门。佛法,只要你放下就契入,就真正证实了,性相是一不是二,理事是一不是二,理事就是性相,事就是相,理就是性,法法融通,圆融贯通,妙不可言。
  第二叫「事法性」,事法性就是能生万法,森罗万象,「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於理,施设建立」,所以它有秩序,它一点都不乱。什么理?「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虽属於事,实不外乎法性之理,是名事法性」。这里讲森罗万象,森罗万象的本体这是我们今天讲物质现象的理体。物质现象是怎么生的?总不外乎地水火风,所有一切物质这四个不变的理,现在科学证实了。科学家们研究微观世界,讲一切物质的结构,他把它分析分成分子,分子再分,分成原子,分成电子、核子、粒子,现在所谓的夸克,统统有这个现象,这四个地水火风的现象。地是什么?它是物质,你在高倍显微镜里面能看得到;这个极小的物质它带电,水是阴电,火是阳电,火就是温度,水是湿度;风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动的。这是物质基本的四个现象,任何物质,小到微尘,大到宇宙,都具有这四个现象。所以这四个现象是物质的轨则,事法界一切事相所依的,在佛法称为四大,讲物质。五阴里面就包括精神,阴是盖覆的意思,把自性的性德障碍,显不出来,这是什么?这个东西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因为性德不能现前,变质了,变成受想行识。这个五,前面色阴,色就是地水火风,地水火风就是物质;后面四个是精神。受,你有感受,有苦乐忧喜舍的受,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要知道这全是假的,外面的色也是假的,不真实。你看《心经》上讲的,「观自在菩萨」,那有智慧,他用的是很深的智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用很深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五蕴皆空?五蕴是依他起性,在三性里面讲是依他起性,是遍计所执性,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把它比喻作梦幻泡影,你不认识它你吃亏了。你作梦的时候有苦乐忧喜,如果你作梦的时候,梦境,得到一个金山也不欢喜,梦,不是真的;梦到一头老虎要吃你,不在乎,不是真的,听说菩萨舍身喂虎,我也可以做到,知道那不是真的。所以事实真相要了解。
  虽然事相是假的,它还是从真理里面产生的。真理里面为什么会产生假的?真理上面有障碍,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现的相就现出幻相出来。如果没有分别执著,那就叫真相,那个境界叫什么?叫一真法界;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它做十法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十不是数字,十是个圆满的数字,就是说明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家可以细心想想,每个人的法界不一样,这《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有别业、有共业,别业当中有共业,共业里有别业,这个要讲起来很复杂、很微细。共业,不是说我的业跟你的业完全相同,不是的,是相似。我有这个业,你也有这个业,相似,还是各人感受各人自己的共业,这很微细,彼此有影响,但是感受是各人感受各人的。譬如夜晚赏月,两个人在一起赏月,看到月光,一个人看到很欢喜,一个人看到很感慨,忧愁。看到月亮不是共业吗?为什么感受不一样?这就显示出来,共业里有别业,而且共业里有不共业,是相似,不完全相同,这个道理很深、很微细。
  这是所谓事法界,事法界就是六祖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换句话说,事法界的体就是自性,自性能生万法。所以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是不二。这在我们常常讲,唯识里面讲的四分,四分把这个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

中华佛典宝库 http://www.fodian.net/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11:08 , Processed in 0.15966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