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7|回复: 2

[大德开示] 观禅简介(续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4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两种证智,即寂止智和法智。寂止智是透过修习止禅,让心寂止所获得的智慧:神变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天眼智。

一、神变智:指具有飞天入地的神通,能变化令人惊叹的事物,或具有把自己变成不同的人物的能力。
  
二、天耳智:指具有如天人般的、极端灵敏的听力。三、他心智:指具有知道他人心中的想法的神通。四、宿命智:指具有知道过去世的神通。
  
五、天眼智:能清楚的了解众生根据业力投生到不同的生存趣,也具有仿如天神的超常视力。

法智,指具有照见诸法实相的智慧,即前文所提及的真谛,及其所具有的超越世俗谛范围的特色。

法智有三种不同的种类:闻所成智:指由听闻佛法所获得的智慧。

思所成智:指经由推理、思考佛法所获得的智慧。修所成智:指经由修行佛法所获得的智慧。

修所成智又可再分成两种:随觉智与通达智。

在这两者中,前者是指三种智慧,即对无常、苦、无我的了解,或指能如实的了知事物的所有特性。

后者指了知四圣谛的智慧。透过这种智慧,能去除烦恼的黑暗,例如邪见、疑惑等烦恼,已经证悟道智的人,具有智慧之光,不再有烦恼的黑暗。

(二十)三种遍知:遍知,是指深湛的智慧。有三种遍知,一、知遍知:包括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

知遍知,指能够深入、精确的辨别名法与色法,及其近因,以及觉知涅槃的道智,如前文论及真谛与因中所示。

以究竟谛的观点而言,透过法智的知识来深入观察事物,不仅能去除概念或假名的观念,例如头发,体毛等等。

还能正确观察二十八种色法等,如果能正确的观察四界及二十四种所造色,我们可以说,知遍知对于色法的作用已被完成。

关于名法——即精神方面,包括心、心所,以法智的方式彻底观察,我们可以说,知遍知对于名法的作用已被完成。

如果也能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去觉知、辨别涅槃,则知遍知的作用将被充分了解。

二、度遍知:亦作审察遍知,指深入和正确的观察名法和色法的刹那生灭,并熟练的将名法和色法的连续性,分析成刹那生灭的事物。

度遍知可分为三种:无常遍知、苦遍知、无我遍知。一、无常遍知:在这三者中,无常遍知是对死亡具有完整、必要的知识。

此处,死又分为两种:世俗死及胜义死。在这两个名相中,世俗死是我们习惯的说法,是根据世俗谛来说,

亦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死对每个人或每个生物是不可避免的。’胜义死,是指名法和色法的刹那灭(死)。

名法和色法的刹那灭,甚至在一天内能够发生无数次。前者(世俗死)既不具有无常的明显特色,也不在无常遍知的范围内,而只是死随念。

实际上,只有后者(胜义死),才显示出无常的明显的特色,且蕴涵在无常遍知的范围之内。

二、苦遍知:苦遍知是指对疾病、痛苦等的固有特性,具有完整、必要的知识。

苦又可分为两种——受苦:感到痛苦的苦受(三受之一)。怖畏苦:因恐惧而产生的苦。
   
在这两者中,受苦是指身心所感受之苦。身苦,是来自身体各个部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而心苦,则是心体验到的苦,诸如忧愁、悲痛、忧恼、哀伤、苦恼、绝望等的痛苦。

怖畏苦:是指在怖畏智和过患智范围内的苦,包括生苦、病苦、死苦、苦苦、行苦、变易苦,这些苦以后再作解释。

此处将说明,受苦和怖畏苦之间的差别。例如,一个人罹患严重的疾病,他必须以清淡的食物为食,如蔬菜和水果,以便保持健康,和让疾病处在控制的情况下。

如果他吃油腻的食物,例如家禽、鱼、肉和糕饼糖果,即使一种舒适爽口的感觉,可能伴随这餐可口的饭,

但是在享用之后,由于消化不良,那一整天,或者好几天,他将遭受极大的痛苦,因为原己减轻的疾病将再度复发,甚至恶化。

食物愈精致、可口,他所受的苦愈长。如果这人的朋友,为了获得赞赏,带给他一些很好吃的、精致烹调的、混合奶油的米、鸡肉、鱼和肉。

此人害怕如果他吃了这些佳肴,虽然只是片刻,他将经历极大的痛苦,他必须感谢他的朋友,但却婉谢美食,

并告诉朋友们:那些饭菜对他来说太油腻,如果他享用之后,他必定会遭受苦果。

在这种情况下,丰盛的佳肴当然是令人愉快的事物,因为它将提供美味,满足味觉。当享用佳肴时,那种快乐的感觉称为乐受。

但是,此人能预见佳肴将破坏他的健康,并带来痛苦,这种食物真的是让人不愉快的物体。

他畏避、惧怕佳肴,因为他知道,越是美味的食物,越将使他遭受更长的痛苦,因此,从品尝美食所得到的快乐,对他而言,是真正的怖畏苦。  

在这个世界上,尚未去除我见、且对堕入恶趣的危险不知畏惧的人,正如上述那位罹患严重疾病的人。

有福报的人、天神和梵天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们在其中所经历的快乐,亦如那些丰盛的佳肴,快乐的感觉从美食中得到。

而死后投生四恶道的情况,就像那位享受美食的人,事后遭受极大的痛苦。此处,受苦与苦受同义。

有三种感受,即: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怖畏苦与苦谛和苦同义。他们有三个明显的特色,即:无常、苦、无我。

因此,对苦固有的特质具有完整且必要的知识的人、天神和梵天,如同他们对他们所经历的快乐,具有完整且必要的知识,称为苦遍知。

三、无我遍知:是指对名法和色法,具有完整且必要的知识,如同对‘无我’的特质,具有完整且必要的知识一般。

藉着观察诸法无我的智慧,所有的名法和色法,以胜义谛而言,并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

以世俗谛而言,‘人’也没有真实不变的实体。由名法和色法所组成的人和动物,并没有真实不变的‘我’;而真实不变的‘我’也无法被承认。

‘人’在轮回不已时,他的名色相续流永远不断,从此生到来世。如果有人获得这种智慧,且到了顶点,此时,这种智慧称为无我遍知。

无常、苦、无我这三种遍知,又称为度遍知。它包括了思惟智和生灭随观智,其作用是审察与辨明一切名色法及其诸因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

断遍知:是从坏灭随观智开始的佛法观智,指具有舍断、去除妄想的完整且必要的智慧。

断遍知透过观察诸行无常的智慧,来去除三种常颠倒;透过观苦的智慧,来去除三种乐颠倒;藉着观察诸法无我的智慧,来去除三种我颠倒。

三种常颠倒——想常颠倒:指想,错误的视无常为常,作为常想。心常颠倒:指心,错误的视无常为常。 见常颠倒:指见,错误的视无常为常,作为常见。
  
三种乐颠倒——想乐颠倒:指想,错误的视苦为乐,作为乐想。心乐颠倒:指心,错误的视苦为乐。见乐颠倒:指见,错误的视苦为乐,作为乐见。  

三种净颠倒——想净颠倒:指想,错误的视不净为净,作为净想。心净颠倒:指心,错误的视不净为净。见净颠倒:指见,错误的视不净为净,作为净见。

三种我颠倒——想我颠倒:指想,错误的视无我为我,作为我想。心我颠倒:指心,错误的视无我为我。见我颠倒:指见,错误的视无我为我,作为我见。

此处,‘我’只是一种具有形状的概念,却被人们信以为真,认为是一种实体;而生命也是一种由五蕴和合而成的概念,却被信以为真,认为是一种实体。

在这两种颠倒妄想中,前者可以藉着真谛与世俗谛来去除;但是只有当无常遍知达到顶点时,后者才可以被除去。

相续,乃指色法或者名法的相续不断;相续包括色法相续、名法相续两种。色法相续又可分为四种:由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食生色所产生的相续。

如果各自的因改变的话,这四种色法相续中的每一种,均易于改变。

当发生变化时,由业生色产生的相续变化并不明显,而由心生色生产的相续变化则非常明显。

以坐下为例,坐只是单一的动作,然而我们会发现,身体的不同部位,也会跟着移动。这些移动和行为,只不过是心生色法的相续的改变。

每个色法均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生、成长和衰败、坏灭。正在走路时的每一个步伐,有开始、中间及结束。

这些分别是生、住、异、灭 。虽然我们说‘一步’,这包括整个身体,也就是说,整个身体经历变化;全身的色法经历新的生起,新的发展和衰败,以及新的坏灭。

如果在散步时,走了一百步或者一千步,此时,一百步或者一千步新生了,且有了新发展和衰退,最后新的坏灭在体内发生。

一个步伐也可分成两个步骤,即:脚的提起和放下。我们必须注意每一步的生、住、灭(消失)。以此类推,身体的其他姿势,如站立、坐、睡、伸展、收缩亦然。

在此,我们必须了解:所有的疲倦、令人厌烦的、令人愤怒的、难过的、痛苦的情况,在由时节生色(火界)产生的色法相续中不断改变。

色法及诸蕴在存在的过程中,在稳定阶段和相续阶段之后,接着的是衰退、衰败,有关此等状况,称之为衰竭或疲惫感。

它由令人激动和让人愤怒的事情产生,因此令人难以忍受的苦受随之生起。之后,由于这些苦受,人们意识到衰竭的存在;但是他们无法理解相续中的成长和衰败。

的确,疲惫感这个名词指:诸蕴在发展和衰退的相续中的感受。在诸蕴的相续中,首先产生强大的、愉快的乐受和苦受;而诸蕴中的每一蕴的结局是相续的坏灭。

同样的,我们可以了解:由笑、微笑、欢喜、高兴、悲痛、悲哀、悲叹、呻吟、啜泣、贪婪、恨、信任、爱等所产生的每一个蕴,均有其开始、中间及结束。

说话亦然,每句话均有其开始、中间和结束,他们都是刹那生、刹那灭的。

至于由时节生色(火界)产生的色法,在天气热时,当我们用扇子扇我们自己时,我们扇子的每一次扇动时,诸蕴亦在同时生生灭灭。

同样的,当我们洗澡时,每当我们泼水到身上,受蕴对于凉爽的感觉也随之生生灭灭。

一般说来,当我们疲倦、疲劳时,感到不舒服的诸蕴也会跟着生灭,这种生灭是由地界与火界所产生的。

由于食物的冷热,我们发现体质的改变有时是由于火界所引起。疾病的产生、更加严重或者痊愈,

有时是因为食用不当的食物和药物所引起,有时则是由于温度(火界)所致。即使是由心生色产生的诸蕴,也可能由于火界而产生许多变化。

至于由食生色(营养素)所产生的诸蕴,也必须考虑到是否贫穷,或有丰盛的肉品;是否朝气蓬勃或缺乏生命力。

所谓充沛的生命力,是指当食物进入胃后,所产生的生命力,使人变得精力充沛且更强壮。

因此,对芸芸众生而言,最重要的事,是防止生命力衰退,并使生命力增强。我们所谓的在世界上谋生,只不过是为了定期的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命力。

如果人们认为:维护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对他们而言,很明显的,合适和充足的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供食物比增加血液更重要,因为如果减少胃中的食物,在体内的所有的血和肉将逐渐减少。

由业力所产生的色身,如眼睛、耳朵等等,这色身必须依赖食物来提供生命力。如果食物供应不足,整个身体以及生命力也将衰退。

如果暂时停止供应新鲜的食物六或七天,人的生命力和由业力所产生的色身将死亡,此即所谓的某人、某种生物死了。

此时,无须指出由食物所滋养的色身,及其诸蕴的变化(即生、住、灭),因为对每个人而言,他们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所述是色法在相续中的生长、衰退和坏灭,现在将讨论名法的生长、衰退和坏灭。

名法的相续也非常多,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心。有各种各样的贪、嗔、痴的相续,有各种不同信仰的相续,有各种层次渴爱的相续。

每个人都承认:在独坐的单一行为里,有各种各样的无数想法生起。在思考的过程中,有生起、衰退以及止息。

每个人都如此自知:‘贪婪正在我的心中生起’;或‘嗔恨正在我的心中生起’;或是‘贪婪已在我的心中止息’;或‘嗔恨已在我心中止息。’

但是不能说:它已经永远止息,或者它已经结束了,因为这只是暂时的止息,或只是某个过程的止息,或只是思想的相续。

如果外缘是强而有力的,他们将立刻生起。以上所述,是解说名法相续的衰退和止息。

三相:所谓的三相,是指三个明显的标记或特征。无常相:指所有的事物、名色法、诸行都是无常的。苦相:指诸苦交迫之相。无我相:指现象界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一、无常相:是变异和继起的变异范围内的特性。viparinama指变异,或指在性质上所产生的一种彻底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从现在的状况,转变成并非现在的状况。Abbathabhava指继起的变异。如果以心的角度来看变异和继起的变异的范畴,

我们将很清楚的看出:色法和名法是在这两者的范围内,它们真的是无常的。因此,我们说过:“无常相是变异和继起的变异的特征。”

当我们仔细观察并且分析在夜里燃烧的一盏灯的火焰时,我们注意火焰以及它的五个显著的特征,即:生起、发展、持续、衰退以及止息。

我们注意到火短暂的生起,这是一个物质的产生,但是这不是火。我们观察火焰在生起后,正不断的发展,这是物质的生长,但是这不是火。

我们注意到,火焰正继续燃烧,这是物质的持续,但是这不是火。我们观察火焰正减弱,这是物质的衰退,但是它不是火。

我们观察火焰正渐渐消失,这是物质的止息,但是这不是火。火的特质当然是热。火焰摇动,只因为有这五个显著的特征。

当焰灯被搬动时,有时火焰可能摇动,而有人可能说:灯火的摇动是由于风。因此,这五个显著的特征,是火焰的继起的变异,是为无常相。

透过观察和注意这五个显著的特征,可以了解到火焰是无常的。同样的,凡是会移动的东西都是无常的。

因为人的眼睛无法辨别最微细的色聚的移动,透过显微镜的帮助,人们可发现一些微细原子移动的状况。

由于这些移动的发现,如今,某些西方人相信这些色法是生物。但事实上他们不是生物,而移动的现象是由于物理变化,因而使色法再生。

这里所谓的再生,即所谓的增生色法。当然,在某些生物体里,可能有活的众生存在着。  

当我们看一条河或一条溪的流水时,或在水壶里煮沸的水,我们能看到水的流动,这是物理变化所产生的物质现象。

对肉眼而言,看起来似乎静止的水,藉助于显微镜,我们将能看见水的移动。这是物理变化所产生的物质现象的再生。

此处,‘再生’指新的现象的持续的融合,亦即所谓的增生色法。透过了知新的现象的融合,我们也可得知:被称为无常色的旧现象的死灭或消失。

当新事物的融合和旧的事物的死灭同时发生时,相续色是可辨别的。当新的事物过度的再生时,积集色是可辨别的。

当旧的事物过度的死灭时,色老性是可辨别的。以上我们已经指出,每一棵树、根、枝条、叶、芽、花和果实,都有五个明显的相。

因此,当我们在一台显微镜的帮助下看他们时,我们看见非常小的物体移动来、移动去,好像他们是生物,其实这只是由物理变化所产生事物的再生。

至于动物或者人的身体,这五个显著的相也可在身体的每个部位中发现,例如头发、体毛、手指甲、脚指甲、牙齿、

皮下组织、表皮、肌肉、神经、血管、骨头、骨髓、肾、心、肝、薄膜、肺、肠、内脏、未消化的食物,已消化的食物和大脑。

因此,当我们藉助于显微镜时,我们发现:这些移动的物体,仿如非常小的生物。这些是由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食生色变化所产生的再生。

当然,其中有些可能是微生物。因此,如果我们以慧眼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整个身体的无常相。

以上所阐述的是色法的无常相。在名法方面,是指心和心所。名法的无常相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彻底的变异和继起的变异,我们仍然可以清楚看出名法的无常相。

在世界上,我们知道有许多术语和表达方式,这些术语和表达方式用来表达身心的变化,而身心的变化是不断生生灭灭的。

例如,有两种表达方式:看见和没看见用来描述眼睛的功能。看见是用来形容眼识的语词,

或者,当我们说某人看见,这是用来描述眼识生起的语词。眼识的生起必须同时具足四个因:眼根、色所缘、光和作意。

当我们说‘某人没看见’,这是我们用来描述眼识不存在的语句。在夜里,在暗处时,当没有光源时,眼根无法产生眼识,此时眼识暂时停止作用。

当炉火产生亮光时,眼识亦随之生起。而当灯被熄灭时,眼识也将再次停止作用。由于火焰有五种明显的相,如果有灯则能看见,此时视觉也产生了。

如果灯亮着,人也在看着。如果灯继续亮着,看也继续。如果灯光衰退,‘看’也跟着衰退。如果灯熄灭了,而‘看’也停止了。

在白天,这两个词:看见和没看见可能被使用。如果没有障碍,某人可以看见;而如果有障碍,某人无法看见。

至于眼根,如果眼睛被打开,某人可以看见;而如果眼睛闭着,某人无法看见。刚刚所阐述的眼识的变异和继起的变异,

必须具足特定的因和光,才能产生。如果眼根损坏了,眼识也将永远不起作用。如果颜色被拿到视野范围外,眼识也将停止。

当睡眠时,由于无法作意,所以眼识也暂时停止作用一段时间。与眼根有关的各种识的产生,可以用‘看见’一词来理解;

而当这些识停止作用时,可以用‘没看见’一词来理解。同样的,如表达听力、嗅闻、品尝和触等的每个功能可以同理类推。

关于它们的无常性,亦即变异和继起的变异,必须以讨论眼识生灭的方式来讨论它们。

关于心的认知,它有许多的、不同的模式,由于心在变异和继起的变异中,透过种种思想的变化,可以得知每个心的认知是明显的。

在诸心所中,以感受为例,快乐、痛苦、喜悦、悲痛和冷漠等变化,非常明显。因此想的改变,最初的想,持续的想,从善到恶的想,反之亦然,是非常明显的。

在一人独坐的单一姿势中,贪婪、无私、嗔恨、友善等念头,轮流地生起,这是任何人都可注意到的。

刚刚所阐述的是名法的无常性,是针对无常相而言。

二、苦相

简而言之,在变异和继起的变异中,无常相也被称为苦相,因为在生死轮回中,它们为智者所畏惧。

它们为什么为智者所畏惧?因为在世上,衰老和死亡是危险的,是最为人所惧怕的。变异只是瞬间的衰老和死亡,这是死亡之路,和通往诸趣之路。

所有众生之所以依然活着,尚未投生他趣,是因为他们被各种各样的维生方法所维护着。变异之所以为人所惧怕,是因为它对生命带来种种的不利。

继起的变异的特征,是流转、积集、相续,这些特征也可能带来许多害处。它们可能在身体内产生各种疾病和慢性病。

它们也可能在心理造成许多痛苦、烦恼,和各种颠倒妄想及其他的害处。一切物质都拥有这两种无常相;

而每一种属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名法,同样具有这两种无常相。因此生命或人、天神和梵天的身心,全都注定受苦。

这二种无常相总是与众生同在,这种无常之苦又可分为三种,即苦苦、行苦和坏苦。

一、苦苦:是指身体及精神的苦受,因为自性及名称都是苦的,故说‘苦苦’。

二、行苦:是指舍受,以及三地诸行名色法拥有刹那生灭的逼迫,故说‘行苦’。这种苦存在于当身心总是被限定、限制,并需用极大的努力来维持时,所遭受的苦。

在梵天的生命或身体中,有许多的行苦。在一百人当中,几乎没人能放弃感官快乐,脱离社会,不顾生命的去修苦行,只为了未来能生在梵天。

虽然人们知道生在梵天是一件好事,却不愿修行,因为他们认为修行非常艰苦和困难。

当获得禅定和出世间的智慧时,必须非常小心和不厌其烦的去保持它们,因为如果不如此,禅定很容易在不经意中退转、消失。

三、坏苦:乐受,因为是由变坏而苦的生起之因,故说‘坏苦’。坏苦是毁坏的状态,即使情况是顺利的,无论在任何时日,身体必定日趋衰老、毁坏。

因此,人、天神和梵天的身体或生命的存在,是真正的苦,因为他们各自受到这三种苦,即:苦苦、行苦和坏苦。

这三种苦,广而言之,又可分为十一种苦:生苦、老苦、死苦、悲苦、忧苦、身苦、心苦、绝望苦、怨憎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在这十一种苦中,生表示诞生或者再生。它具有三种,即烦恼生苦、业生苦和果报生苦。

在这三种生苦中,烦恼生苦,指因烦恼而产生的苦,例如,贪、嗔、痴、邪见、骄慢等。

业生苦指低劣、低下的生命的再投生,例如鸟、动物和湿生低下生命的再生等等。

果报生苦,是指不同种类的疾病、不同种类的慢性病,以及在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痛的感觉的产生或者再生。
发表于 2013-8-25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22:24 , Processed in 0.16291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