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93|回复: 3

[以戒为师] 转帖:净慧法师:《优婆塞戒经浅释》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明玉 于 2013-7-31 15:52 编辑

净慧法师
序言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浅释的《优婆塞戒经》,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特此说明!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五三年十月
西历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我们今天共同读诵受持《优婆塞戒经》,其它经书都有四句开经偈,而这部经在开经的时候,没有用四句开经偈,用的是《大般涅槃经》中佛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这个开经偈的法义是,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有戒在就等于佛住世。
        缘起是在家二众想知道怎样持戒修行才为具足,请讲此经。
        讲一讲经名,《优婆塞戒经》属于佛教三藏十二部中的律部,从经名上看是佛为在家人说法。但是内涵里,是为四众弟子说法,只不过是一位在家男众请法;所以,以请法的优婆塞为题,将经名定为《优婆塞戒经》,并不是专为在家人所说,法会上包括四众弟子。这部经一共分七卷,二十八品。由印度僧人昙无忏法师翻译,“昙无”译成中文为“法”,整个名字译成中文就是法丰法师。昙无忏法师来到中国后,在甘肃一带翻译经典,这位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在中印度时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译的经典主要有《大般涅槃经》、《大集经》、《光明经》、《菩萨戒经》等;此经与《中阿含经》、《优婆塞五相戒经》、《优婆夷净行法门经》等经典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此经为大乘经典。
        在家人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家的信佛人;二是在家的修行人;三是在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出家人是少数,在家人是多数。这部经的特点,即不分宗门教下,哪宗哪派都得依戒而行,不管修学什么法门,都得以戒为师。这部经主摄各门,具足各宗,总持三藏。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出家人以戒为师;在家人也以戒为师。下面讲几个关系:
一、戒与修行的关系
       佛法是船,戒是行船操作的规范。我们这个身体修行是主人奔向彼岸,想到极乐世界去;修行的主人是舵手;奔到彼岸才是目的;导航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在苦海中,想让这艘法船航行,必须按操作规程办;不按操作规程办,这艘船会触礁,会迷失方向,奔向何方不可知,什么时候到岸就更不可知了。如不持戒,不可能到达彼岸。只有在以戒为师的前提下,才能依法修行。否则,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一边修行,一边杀盗淫妄犯戒,出家人在寺院里,主持戒律的法师不允许;在家人有业报相随,受业报牵引堕三恶道。持戒修行能够到达智慧的彼岸;而破戒之人堕愚痴的彼岸,即三恶道。正所谓持戒修行比翼鸟,破戒修行单翅飞。空守戒律不修行,还是原地没有动。
       要明白守戒、持戒不是目的,光守戒、持戒也不能到达彼岸。不管出家人、在家人,守持戒律都是值得赞叹的。但是如同一个害怕犯错误的小学生,心里就想着不违犯纪律,却忘了学习,还是不能取得好成绩;修行人也如此,害怕犯戒,进而不闻、不思、不修,忘记了自己修行人的本分,也不能修行好。出家人守持戒律容易一些,夏季可以结夏,不染酒色,有持戒的环境,又不容易犯戒。而在家人修行却不容易,不管是修行声闻、缘觉的人,还是菩萨行人,生活中处处都有戒条。如走路时不小心踩死蚂蚁怎么办;农民发现果树生虫子要不要喷洒农药;家里蟑螂泛滥怎么处理;将军不指挥千军万马行不行等;在家人守持戒律很难。过去佛教里有过公案,在家人修行为了不犯戒装哑巴,现在行不行?现在在家的修行人哪行哪业都有,不说话能行吗。上面讲的这些情况都能如法处理,既得到解决,又不犯戒。这里就需要如法思念,如法说话,如法办事,如法修行。
二、守戒与因果的关系
       身不该做的事不做;口不该说的话不说;意不该想的念不起。如果不该想的想了,就有因果。有善念就有善因果;有恶念就有恶因果。戒条就像高压线,不可越雷池半步。世俗的事把握一个度,过一点儿就为失,有业报相随。善事无度,恶事有度,有底线。对受三皈依的人说戒,对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说戒。但平常人听了有预防作用,可以避免造业。修行人的身体就是法船,无量劫以来业习结集所感,尽有诸漏。六根天天在漏,说白了就是六个漏功德的大窟窿;戒就是帮身体堵漏的。只有靠戒能够预防产生新的漏洞,最终到达极乐彼岸。否则,苦海中行船,根本走不了。修行人的身体是法船,即载法之器;这个身体造作业因必入因果律,就是因果的规律、法则,谁也改变不了。自种因,自受果,俗话说“自食其果”。谁做的恶果肯定是谁自己承担,别人替代不了。有的果报是一因多果,如做了一件恶事,有多种果报相随。造了杀因,可以短命,亦多病,这就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一果多因,如生重病,是由多种业因共同结集所致。不管时间多久远,业因不失,业果相随。前世、现世和后世,三世因果。果报有三种,一是现世报,现世作业,现世受报;二是下世报,今生作业,下生感召受报;三是百千万劫报,就是说造的业因百千万劫都不消失。人要是不修善、不出离,因果就永远不消失。“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所以,讲戒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因果。
三、戒与法的关系
       法是众生与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变化的规律,众生离不开法,众生一切的造作都是法。佛法是觉悟者之法,佛法分经律论三藏。简单地说,佛法就是让众生转迷为悟,转痴为智,转凡为圣的规律,这也是一种因果规律,这就是佛法,谁也改变不了。谁不按这个法行,谁就成不了佛;谁按照这个法行,必定成佛。戒是佛法中的一部分,是修行人共同遵守、共同奉行的规则;既约束自己,也约束他人;持戒是共同遵守、自愿遵守。戒是为修行人前行保驾护航的;一犯戒,道行马上停滞,无法前进。有戒,法船才能正常航行。既要守戒,又要积极去持戒修行,这才是菩萨行人的愿力。修行过程中不犯戒,积极去持戒,心里不觉戒的存在,又处处是戒,无一不是戒,有这样证悟的人都是大乘之人。正常的守戒多为初行者,觉得有戒律存在,身、口、意为戒律所约束。佛法与戒同行;一是受三皈依的时候,受三皈就有戒;二是承传佛法时,同时受戒。什么是“承传佛法时”,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里,佛说“我有秘密口诀、修持方法,传给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以道传道、以法传法。”传道传法的时候,就已经受具足戒,男众二百五十条,女众三百四十八条;同时,受菩萨戒。三是修行一段时间后,由沙弥戒转为具足戒;在家人修行由五戒、八戒至菩萨戒;大乘戒与小乘戒不同,大乘戒动念没作都是犯戒;小乘戒有念没作不犯戒。
      再讲一下破戒的危害,佛说三途轮回报。佛不度无缘之人,法不度破戒之人。不管修学什么法门,一旦破戒,法在身上就失效。为什么说对一位圣人或有修行的人起疑惑心的时候,法就已经为不度。
“法不度”什么概念?人同样载法,首先,护法善神不护佑,心被邪见所蔽。还有,破戒的果报从人直到阿鼻地狱,破戒之人不可能生天。有人不愿守戒,是由于自己的业习、业因感召,无量劫造作的,今生就有这个魔蕴。谁有业习,魔就会去找谁。“业习”就是我执我见我慢,通过第七意识反映出来,有习惯力,不受理智的控制或控制不住。抽烟、酗酒、吸毒、贪欲等都是业习感召,习惯力在起作用。
       再有,修行人心有所求,着相前行,心量自狭;就是有贪着心、往生极乐心、求法心。一有求,就把自己的心量变小,本来心有一丈,一有求心,变成五尺。心量一小,做起事来功德就变成福报。自己不觉,善知识、护法善神一下就知道。贪善也为贪,贪不到的时候,马上变为嗔。有些人求善法,求不到心就生嗔。心量自狭的人难求圣果。贪求善境界,心有贪念都是小乘人的心魔所致,心魔无始劫来与人同行,魔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心魔是自己内在的魔,顺逆二境来的时候,击败人的心智,让人心智散乱,明白转糊涂。遇到自己心魔的时候,败者多胜者少。胜者就是出离,败者就是六道众生。心魔在人这一道,有心魔就召人魔、事魔,世俗的是是非非。同时是外魔,比如想出门,就遇暴雨,或者生老病死等,都属于外魔之事。修行人证得圣果的时候,肯定召天魔;天魔魔成就之身。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破魔军,魔王、魔子、魔民全上来。我们体内有魔蕴,自心有魔才召外魔。魔考过关了,成圣;魔考没过关,败下来,那就是众生。
    什么保护修行人?戒律。没有戒,内魔没守住,外魔破不了。降伏不了内魔,外魔一击就败。心里想饮酒,那里一招呼饮酒,肯定乐颠地去;心里想打麻将,那边一招呼就走。一个修行人,要做恶事的时候,心里有两个声音,一个说“去做”,另一个说“不要去做”。凡夫认为做“恶事”是天经地义的;“恶事”指的是食肉、饮酒、找小姐,即世俗人眼里的“好事”;内心还有个声音催促快去,都是不知不觉做了不守戒的事,种下业因。明白因果的人才知害怕,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作犯戒的事。戒与法的关系,戒是保护依法修行的。
四、古德与现代人的关系
       讲法要离开文字相,法不依文字。没有证悟的人讲不出三藏十二部的真相,怎么讲都是文字般若。世人追逐名相,追逐文字的华丽,这和证悟是两回事。古德先贤已证知并悟透天、地、人之间乃至宇宙人生真相,预知三世因缘之事及世事变迁等,具足世间与出世间智慧;而现代人,只在法的末端科学知识方面超越古人;在认知世界与宇宙和不同生命状态存在等领域,现代人无法达到或超越古德先贤的深度与高度。但从佛法一万二千年的后五百年开始,最先陨落的大乘说是《大佛顶首楞严经》,从声闻乘说是《大般涅槃经》,最后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住世。后五十年,世论破坏佛法。世论就是世俗的观点言论,把佛说经典彻底毁坏掉。后五百年,信佛的人念四字洪名修行就得度;现在诵持四字洪名只是结法缘,不得度;念六字洪名修行得度。佛说经典陨落不是佛法陨落,佛法种性不是真正灭度,只是这个地球要遭受劫难,阶段性的灭度,等弥勒佛出世,继续弘传佛法。
       三世诸佛有两种法通;一是说法通;二是自宗通。佛法不管怎么去修证,达到怎么高深的程度,现在佛不否过去佛,未来佛不否现在佛,因为是一脉相通,无互相攻击。后佛不超前佛,前佛带领后佛,佛佛平等,是这样一个法相。而其它的宗教,开始父亲讲一样,儿子讲时又是一样,一教之内出现两派,两派之间互相争斗。佛教是过去、现在、未来佛一体,提倡不管修学什么法门,修持方法或有不同,但不许有争论,不可互相指责、争斗。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个。“说法通”就是随众生心,随应种种说法,言说文字又离文字。“自宗通”是修行者离自心,离种种妄想;又超一切心意识,自觉圣性境界,离世间妄因,见出世间实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两边而不知;所以,佛法不灭。修菩萨行的时候就是这样,离种种妄想而无种种妄想;离自心而不离自性。性本圆融,心还不真实。以世间有为相,修世间有为法,而证出世间智慧。所以,听闻佛法,不说后五十年世论破坏佛法与灭度。
五、“以戒为师”与善知识的关系
       第一,依法不依人。佛的弟子是人,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他们都住世,以平常人的身份在人身边。可是不露相,他人不知道。能跟他们结缘就三生有幸,不要贪求别的,有求为贪,贪就是要断缘的。糖块好吃,小孩吃多了有害;美味吃多会撑坏。贪求善境界仍然为贪,为佛菩萨所呵斥,这和恶行的贪虽有区别,也是要断缘的。一些声闻、缘觉、菩萨都是世人,他们住世的时候,是我们的善知识。他们默默地绍隆佛种,承传佛法,引领有缘众生超凡入圣。他们在持戒、传戒,但不制定戒。关键就在这,他们不制定戒,也不改变戒。不管哪位佛弟子修的如何好,佛制戒律一字都不会改。善知识尊佛法、遵佛戒律。所以,善知识不能替代戒律;只能引领人守戒、持戒修行。
       第二,戒律不可更改。戒律是佛住世时亲自制定,众弟子受持戒律修行。众善知识是守持戒律的模范,三世诸佛如此,庄严劫、贤劫、星宿劫也如此。现世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佛的戒律不可更改。包括末法时代后五百年,人不持戒也照样不可得度、不可往生。因此,永远不可犯戒,戒律也永远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佛不度无缘之人;法不度破戒之人。破戒之人只有在大善知识的引领下忏悔,才可得度。否则,人的忏悔只是言语上的说辞,不知如法忏悔。
       第三,以戒为师就是以佛为师。佛在自己的法性身之内,在报身主持的三界内,不舍众生故才制定戒律。这个戒律是十方诸佛接引众生共同遵守的宇宙公约,十方诸佛都遵守,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都按这个标准接引众生,没有不按照这个标准的。修行人破了戒,天地不容,龙神共愤;有人想“我破了戒,佛菩萨不知道吧。”别说诸佛诸菩萨知道,就连有的修行人都看一眼就知道。破戒的人眉宇之间有一股邪气,不把它说破,就是给留余地。在佛菩萨那里给人留一个忏悔的机会,若自己不知忏悔,再往前行非常危险。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贤劫千佛出世都不度,流转六道。善知识不能替代戒律,善知识只能讲佛法,让修行人坚固信心,去守戒、持戒、依戒修行。释迦牟尼佛化身在这个娑婆世界常住,谁守持佛的戒律、依法修行,佛就度谁。否则,在这个世界,修行而不守戒的人等于没修。末法时代,魔王在干什么,他与善知识相反,干两件事;一是破法;二是破戒。哪个法度人,魔王就想方设法破坏哪个法,让该法不能度人,特别是佛密传之法。能不能破坏呢,不能;只是让人心起疑惑,真正修持这个法门的人仍在秘密传承,真涵内要盗不走,也破坏不了。就像单线联系的电话一样,一旦谁利用这个法从事其它破坏活动,这个线一下子就断。如罗睺罗修持的密法,谁也破坏不了。魔王想知道,绞尽脑汁套口诀内要,用语言激怒,诽谤“修的是外道。” 若受不了,辩别几句,一下子就中计,魔王就以此达到破坏佛法的目的。因此,法师传法前要观察人的根基,根基尚浅,定力不够者,对不起,不能传法。破法的方法就是说相似法,利用魔子魔民和魔境给修行人设置障碍,目的就是毁法,逼迫修行人退道,打击修行人的信心。破戒,就是修行人自毁菩提。表现为魔子魔民破僧威仪,进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有的出家人出家几年还俗结婚了,这就是魔子魔民入我伽蓝,典型的以破坏戒律来破坏佛法。所以,在家人没修行之前,还容易点;修行之后,有的魔子魔民以美女身、美男身勾引,守持不住,就是魔子魔民的俘虏,不用多说其他。破戒之人,没人度,谁也不救。而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堕阿鼻地狱。不是说的重,戒律和诸法实相就是如此,谁也改变不了这个法则。讲上述几点,是为了帮助诸位更好的理解此经。在经教讲解上,重弘法义,不专一宗,方便随宜。下面讲经。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824080-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优婆塞戒经卷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此经是佛说真实。时间是一时,地点是祇陀林中阿那邠抵精舍,听众有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僧五百人,一千名善男子,五百名善女人,还有五百乞儿。请法的是长者子,就是地方有威望的一人之子,非常有影响,佛称之为善生。
       善生向佛请法,外道讲供养六方,东西南北上下,各方均有护佑;佛法中有没有六方之说呢?
佛法不离世俗的形式,即形式相同,内涵不同。如世俗人结婚要摆宴席,但一样摆,信佛的人摆宴席,要素食或念死。即用诵经、念佛号的功德提前回向给被吃、被杀的众生,让它们得到超度。不信佛的人杀生,就要业报循环。佛教随顺世俗这些形式,形式相同而内容不一样。
       佛说,佛法中也有六方。六方是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供养六方,也增长寿命、增长财富。佛法中的增长财命和外道不一样。外道供养六方的增长财命是有为的,即生财命;佛法中的增长财命是无为的,今生和未来生。首先是寿命,一位阿惟越致菩萨寿命无可称量,佛的寿命更是不可称量。其次是财富,极乐世界的人就是思衣得衣,思食来食,妙不可言。这个财富即功德,是无穷无尽的,与世间的有为财富完全是两码事,没有可比性。
善生向佛请法说,什么是菩提呢?
        佛说,得菩提者名为菩萨。菩萨是菩提性,具足这个功德。刚才讲的财就是菩萨具足,财就是菩萨功德,寿就是极乐。怎么理解“修六度万行就是菩萨”?笫一,得菩提者应为佛,菩萨一定能够成佛,在没成佛之前称为菩萨,也称佛子。第二,具足菩萨的功德,为菩提性,才称菩萨。不是“众生皆有佛性”就是佛,而是善恶业因合和,感召不同果报。菩萨是无量众善因缘合和,证道后发菩提心,才具足菩提性,成为菩萨。众生在什么情况下才发菩提心呢,有修外道的,见外道不究竟;有众生身住寂静,内善因缘成熟了;有的众生见恶、闻恶,然后觉醒的,感觉到作恶、行恶没有意义;有的知自身无常;有的是贪嗔痴被佛呵斥;有的见外道有五通;有的众生想知道宇宙奥秘;有的众生怜悯众生;有的众生爱众生;这些都引发众生发菩提心。外道有发菩提心的,在家人有发菩提心的,出家人有发菩提心的。由于环境不一样,具体情况也不一样。但基础是一个,即无量劫来修的善因,都是往昔所修,因缘所致。因缘不同,愿力相同。证果后感佛恩、报佛恩,舍离福报而替佛分忧,承传佛法度众生,这就是发菩提心。菩提之心有下中上三种;下者,勤修无量善法。时间上有间断;善法为最低标准,间断的原因是不修或破戒;停止不修的,以前修得不散失,等因缘合和时还会得度;破戒之人不遇大善知识,不深加忏悔,不立即改掉,贤劫都不得度;有缘得度时还从往昔修的这个起点开始,没有超越。中者,菩提心有退心和恐怖心;恐怖心是度众生的人当魔王来扰害,带来疾病或麻烦及损害周围人时所生;退心是我舍身命财救度他,他还不好好修行,不知道珍惜己身与佛法时所生。上者,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精修善法,修六度万行没有恐怖,没有退转。三者之间,下可转中,中可转上,上可转中,中可转下。问题在于自己退不退,恐怖不恐怖。没发菩提心的人,刚修两天,或修那么一段儿,就发愿度人,那是“决心书”。出一点麻烦,立刻就转弯。自己不修行或不具足功德,自己一想或别人一说是菩萨就认为自己是菩萨,那是邪道。自以为受了清净戒或者别人说我是菩萨,我就是菩萨,这样的人着相生心而行邪道。菩萨如何修行大乘,就是行六度修大智慧;就是欲知宇宙人生真相,庄严佛净土,不惜身命,内财外财均可舍弃。菩萨有两种;一是退转;二是不退转。退转的不退道,一般情况下,品位前的新发意菩萨有退转心无退道心。昨天一位出家人说以前一些事发生了,我退转了但我不退道。她始终说这样一句话,我说你哪来的道啊,只能说你出家的心不退。有道的人是你这样的吗?是一果罗汉还是二果罗汉啊?品位以上的菩萨为不退道菩萨,直至成佛。在世间发菩提心的人中,菩萨还有两种,一是出家,持十重戒,具足清净戒,这是名不退的出家菩萨;二是在家菩萨,在家菩萨持六重戒,具足清净戒,这是名不退的在家菩萨。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出家人发菩提心不难,在家人发菩提心难,名为不可思议。在家人多恶因缘缠绕。所以,在家人发菩提心的时候,从四王天到阿迦呢咤天普天欢喜,这个人修菩萨道,不久要成佛了。阿迦呢咤天是三界二十八层的色究竟天。
       【发菩提心品第二】
       善生向佛请法说,众生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
       佛说,共有二十四种原因。一是增长寿命,这里的增长寿命不是年龄增长而是指与宇宙同寿。我们的骨头渣子留在这个世界,也不能和宇宙同寿。因为星球毁灭的时候,骨头早就跟着消失了,无论如何留不下。只有佛具这种能量与智慧,与宇宙同寿。二是增长财物,这里不是世间财物,而是享用不尽的法藏和宝藏,即功德。三是续佛慧命,承传佛法,绍隆佛种。四是度脱众生发菩提心,为不舍众生故。五是自观无量劫来不发菩提心,永远也得不到真正解脱。六是诸佛不能度脱我身,是我身自度。自己的业自己了,自己不努力修道,想让佛度脱、让佛替担业障是不可能的;不求自度就是贪,为佛菩萨呵斥。七是众善奉行,众善奉行又不为善而善。八是不为自己得好名声或利益而修善,为众生脱离苦海而修善,功德不会失掉,反在积聚;否则只在积聚福田,得善报,终将失掉;我们做善事是为激励众生,为坚固其道心而去做;同样做善事发心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九是超越人天果报。十是超越声闻缘觉报。十一是为证菩提,以苦为乐,就是修苦乐法,以烦恼为良师益友。十二是如佛一样,国土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无量众生。菩萨度众生,一为己度,即报众生恩;二为佛度,即报佛恩。十三是我和过去佛、未来佛因地发心修行是一样的。十四是文字般若不是般若,实相般若才是般若。实相般若是自修、自证,佛法是可修、可证,谁修谁证,谁证谁得,谁得谁悟;谁想读文字证果,永远都不可能。十五是观察住六度万行的菩萨,虽然有退转心,仍然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比;新发意菩萨,声闻、缘觉也不能比;品位菩萨超越四果罗汉与辟支佛。十六是勇猛精进,修行最上道;就是在修行过程中,不要满足现状,要自己默默做到最好,不是说到最好。十七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切苦果我皆代受;让杀我、辱我、慢我、轻我、欺我、诈我的人,都去往生佛净土,业报由我来担;一般人发菩提心难,就难到这里。十八是承担众生之苦,让众生修善得福超越外道的人天福报。十九是直至成佛也不舍离众生,还有三转法华。二十是虽身无常,处在烦恼之中,却不被其染着,求得解脱。二十一是身体所行,口中所言,皆令众生欢喜,入佛知见,永断苦恼。二十二是我愿为众生受苦恼,心甘情愿。二十三是做警世明灯,断众生智慧不足所产生的障碍,也称“见、思”二惑;如知见障,拿着一句话钻牛角尖,不知道佛法圆融无碍;佛经可没说拿着哪句话就能得解脱。二十四是引领众生依法修行,断众生无常因和无常苦,还有业习带来的烦恼障碍;如身障、业障等。
       佛说,发菩提心还要具足十个条件;一是亲近善友,不亲近杀盗淫妄等人。二是断嗔恨心,自处逆境或见亲人处逆境而不生嗔,不生报复心;还有看电视、报纸情爱凶杀、阴谋陷害之事等,也不生爱憎之心。三是随师教诲,教导要听,呵斥更要听;不听呵斥的人,犹如树枝长杈,不把杈修理掉,长不高。四是生怜悯心,见苦、弱、残和年少、年老、被抛弃之人,要种悲田,心生怜悯;再有就是放生,办水陆法会。五是勤修精进,不懈怠,不放逸;现在修行最难做到的就是耐住寂寞,而找刺激、找灵感等;懈怠、放逸,就不是菩萨行人。六是不见他过,不见这个世间之过及他人之过,只管自己的修行,只做好本分的事。七是虽见他人有过而心不悔,不去攻击指责,而是给予宽容感化。八是得善法之后,不生骄慢;特别是得到佛教密法的人,不要以为这个法门比其它法门高;实际法法平等,只不过由善因缘积聚,所感所召,有这个功德。九是见他善业,不生妒心;欢迎他人比我强,比我好。十是关注众生如一子想;对一切众生,蠕动含灵,像对待自己独生子一样,宝中之宝。
       有智慧的人,于修行中发菩提心;世间也有乘愿再来之人,践行菩提心。这样的人,能够把自己往昔如须弥山的业障消掉。发菩提心的修行人,在静坐过程中,或者在言行当中,就像阳光照在雪上一样,业障无声无息被融化掉。而且听经闻法,还能帮助自己消业。乘愿再来的菩萨发菩提心,不需要上述条件,五条就够;一是乘愿不舍五浊恶世众生;具体说来就是不舍自己有缘人。二是知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妙力,都是精进证得而来;怎么证得,践行菩提心。三是常听闻佛法,用八种妙音度化菩萨、缘觉、声闻、天龙、鬼神、修罗。乘愿再来的菩萨讲佛法的时候,一些天王等都临道场受教护持;一种音声有八种妙音,根据不同众生各自不同根性,都能听明白。四是知自己功德尚不圆满,业习要用身苦了掉;身受苦了旧业就是圆满功德的过程。五是了众生苦,就是了自己的苦。正所谓:普度众生为己度,不为佛度为己忙。众生父母我为子,累劫养育恩绵长。环境空间诸众生,相依互存共兴亡。无明业感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
       【悲品第三】
       善生向佛请法说,外道六师不讲因果;而佛说因有两种,一是生因,即一切事的起因;二是了因,即果报。佛说因果,初发菩提心的人为了什么因呢,还是为了什么果呢,他是为因发菩提心还是为果发菩提心呢?
佛说,或说一因、二因、三因,乃至十二因。一因者只说因。二因者说因果。三因者说烦恼、业、身体,从环境包括对象,世间一切存在。四因,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说五因者是色受想行识。说六因者色声香味触法。说七因者六根加上第七意识。说八因者,前七因加上第八阿赖耶识。说九因者,性也。十因者,十地也。十一因是十地菩萨证菩提,化度众生。十二因,六根对六尘,十二因缘是也。这个世界,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的因,有智慧的人,想知道吗?只有佛能全部通晓,就发心成佛吧。佛接着说,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既为因又为果,有的先为因后为果;有的先为果后为因。但是无论哪种,都是从慈悲开始。慈悲是一切众生发菩提心的因。慈是平等的善;悲是拔众生的苦;失去慈悲无慧根,一切修行从慈悲修起。
       善生向佛请法说,怎么修行才能得慈悲呢?
       佛说,发菩提心的菩萨为拔济一切沉沦苦海的众生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没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处对魔境心生畏惧而生悲心。十力即,一是一切处智力;二是三世业智力;三是诸禅解脱三昧力;四是五根上中下力;五是种种欲乐智力;六是一切种智力;七是一切道智力;八是得宿命智力;九是得天眼智力;十是漏尽智力。四无所畏即;一是一切智无所畏;二是漏尽无所畏;三是诸法障道无所畏;四是说尽苦道无所畏。大悲三念即;一是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二是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三是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忧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又见众生虽多伪善怨毒,不识欺诈而愈作亲近想,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不知善行正路,又没有善知识引导,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深陷五欲泥潭,不知自救而出离不了,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常为贪着财物、妻子等不知无常而不能舍离,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以现在的身体而生骄慢不知诸苦相逼,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恶知识、邪知邪见迷惑,不知醒悟,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身口意造诸不善之业,多受苦果,害自己而不自知,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虽渴求无欲,而被业习牵引不得解脱,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虽欲求乐,不造乐因,不知乐因由修行、布施而得,不去皈依受戒,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于无我而生我想;即这个身体是无常的,明明只有暂时的使用权,却生常久想;世间一切无常,几十年后埋入尘土,哪还有这个人啊,就是一把土或一个记录而已,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有生死而不常住,流转于五道有情众生(修罗不单算一道),被六根牵着走,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怕生惧死,但天天造作生死之因,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身心受苦,又去造身心受苦的新业,而生悲心;又见众生爱别离苦,为受因缘而不能断爱,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处于无明暗处,不知寻找智慧佛法明灯,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烦恼火所燃烧,天天处于烦恼之中,不知修行三昧定水,寂灭常乐,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五欲乐,造无量恶业,杀生、偷盗、邪淫、破禁戒等,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虽知五欲乐为苦,又求五欲乐而不息,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在恶世又遇不施仁政的暴君而遭受苦难,不知行善自省往昔业力而去随暴行恶,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流转于各种各样的苦,不知持戒修行能断除苦因,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生存忙碌而又有饥渴寒热等,不得自在,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虽皈依三宝而又为名闻利养违犯戒律,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这样的人又不知悔改,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寿命、自己的安全、自己的言论,自己不能作主,要听命于客观,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身体残疾行动不便,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处于饥荒之中,身体瘦弱,或见众生处于原始生活状态,佛、法、僧三宝之名都听闻不到,更不知修行善法,而生悲心;又见人为生存,互相劫夺、抢杀,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处于战争中,互相残杀,恶心增盛,以恶报恶,越穷越打仗,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佛甘露净法不接受,被愚痴或世间聪明误而不觉,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信邪恶友,拿着无明找烦恼,始终不知追求善知识教,行于善法,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善舍种福田,为富不仁,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耕田作种,工作经商等都在有为当中苦求而不知善求,而生悲心;不管挣多少钱,只是一生享用,也带不走;小孩出生时攥着拳头来,发狠要发财;死时两手一耷拉,都是撒手人寰;人都是哇哇哭着来,咧嘴乐着走,“总算不受苦了”,而又没有真正的离苦,而生悲心;又见众生、父母、兄妹、妻子、儿女、亲友、宗室不相爱念,互相打骂、打斗、争夺,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对于世间一切善法不为,见世间的一切恶法皆为,乃至三界诸天人有定乐,有智之人见这些犹如地狱,而众生愚痴为贪欲而行恶,而生悲心;菩萨见众生苦,才生起慈悲心。
一些外道经论不究竟、不了义、不永恒,只是三界之内的有为。在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之内享受定乐的声闻、缘觉等;如不发菩提心,菩萨行人见之就像见毒蛇猛兽一样可怕。菩萨不舍众生,才慈悲说法,让一切众生都能发起菩提心。
       佛说,未证得佛道的菩萨有上述观只能是悲因,因为没有能力去救度。发菩提心可以,但没有能力救度。只有证得佛道的菩萨,如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等,才有能力施以慈悲,救济众生。称念地藏王菩萨名号的人,生病能转好等;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能消除三灾八难等;称念文殊师利菩萨名号的人,没有智慧能获得智慧等;如果人做事没有恒心,就称念普贤王菩萨名号。若随便找一位法师的名字念不好使,他不是证得佛道的菩萨。有化身成就的菩萨,要以示现身弘法度众生,只能称为悲。只有证得佛道的菩萨与慧共行,不动摇,不转义,对一切众生无差别想,能平等救度,才是大慈大悲。未证得佛道修行慈悲的菩萨,虽不能直接救度众生脱离苦海,但已有了弘法利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可以承佛愿力度众生,就是替佛结缘,接引这些众生去佛国土。这些功德都是修行六度万行而证得的,又示现修行六度万行而圆满。
       佛说,出家人修慈悲不难,在家人修慈悲难;因为在家人多恶因缘缠绕。如不想饮酒打牌等,多有人找。在家人若不修慈悲,等于没有得到优婆塞戒。说受了清净戒,不修慈悲,受戒也等于没得戒,戒在身上没有作用。只有修慈悲心的人,不受戒也具足戒。而出家人容易修五度,缺布施。就是说出家人修布施难,六度万行其它那五度都好修,唯独布施不容易圆满。在家人则能自食其力修布施,供养三宝,救济穷人,行弘法利生的法布施也能做到。这就是在家人修行又比出家人容易的地方。但是布施恰恰是六度万行之首;所以,出家人往往多少世出家而不容易出离,而在家人一旦发菩提心,出离的就快,是珍贵的火中金莲。一切事物都有二重性,在家人有容易做到的一面,如不管是乞讨的、残疾人,还是怨亲债主来求衣求食求力等,愿意做都能做到;出家人却很难。在家人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要以修慈悲为先,以修慈悲为根本,布施是修慈悲的表现。有了布施,再去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具足。于一切时中做到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做能做。这样善行才能坏恶业如须弥山,积善果如须弥山,必证佛道。出家人布施难,修道相对就慢。慢在哪里,因为没有布施的功德,没有种福田、种悲田的能力,向前行就相对困难。所以,有智慧的出家人一定要学会布施。自己有钱布施给身边同修,或是给庙外的残疾人种悲田,不要用于自己买高档袈裟穿等。种悲田功德大,等于值佛住世供养佛。同时,要作法布施;不能讲法的,随喜法师或以身行正法而弘法,让周围人受益也等于法供养。
       【解脱品第四】
       佛说,在家有修慈悲心的人应该知道得到法体,才能得到解脱。人人的身体都一样,但不是法体。身体是法中轮回之物体,不是得佛法而依法修行的法体。修行人要从生死烦恼中解脱出离,身体必须得到佛法,承载佛法,依法持戒,才是得法体。
善生向佛请法说,体是什么呢?又怎么能得到法呢?
       佛说,体者,身口意是。我们这个身体的身口意,即是载法之器。人和人表面一样,内心功德不一样,差别是十法界,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人、声闻、缘觉、菩萨、佛。
       法从方便得,即有缘听闻佛法。听闻佛法后,能认真思维,相信佛说的法。具体说有三种方便;一是惠施,以平等心给他人恩惠,即内外财和法供养;二是持戒,身是法器戒是船,掌舵无漏奔彼岸。离戒无师空往来,法体戒行自庄严;三是多闻,即多读诵经典,多听法师讲法。这三种方便从哪里来?佛住世,从佛那里来;佛入涅槃以后从善知识那里来,否则无方便,也谈不上法体。世人多数不知法体,少数人得法体而不珍惜,破佛戒律而失法体。一样的身体,一旦破戒失法体,不受护法护佑,身体在而法离体,就是法的实相离体。破戒之人想修也修不成了,只有生大忏悔心,立刻停止还能有挽救机会,这是补漏。
善生向佛请法说,得解脱的人是从惠施、持戒、多闻三方便得,有定数吗?
       佛说,法体既是从惠施、持戒、多闻得,又无有定数。有的人虽然于无量劫中以无量财施,但也不能依法解脱;而有的人于一施中,于一把麦子施一乞儿能得法解脱。根本区别在哪里,功德不同。有人于无量佛所严格守持戒律亦不能得法解脱;有人一日一夜受戒,受持八戒就能得法解脱。有一位法师皈依三天,第一天没静坐,第二天静坐了一日一夜,第三天阎王就通知“你的生死已了。”这不就是解脱了吗。一日一夜就得解脱,现世的人就有这样的,仍然在世,佛没说空话啊。什么原因啊?功德不一样,发心不一样,愿力不一样。有的人于无量佛所受持读诵三藏十二部经典,亦不能得法解脱;有的人只读一四句偈,能得法解脱。六祖慧能大师,不就听了一遍《金刚经》就得法解脱吗?世界上就有具这种善根的人,不是没有,而且不仅一位,还有多少没露世的,不被人知道而已。就是因为功德不一样,愿力不一样。一切众生心不同,而心不同,功德、因缘就不同。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佛说祖祖联芳,一佛授手,千佛授手;一菩萨护佑,十方诸菩萨护佑。没有这个功德,就没有祖祖联芳因缘。
       佛说,如果修行人不能一心观察到生死无常带来的痛苦,观察不到证果圣人的涅槃安乐与法喜。这样的人无论去行惠施、持戒、多闻,也不能得法解脱。能观察到这些的是什么人,是得禅定之人。为什么去静坐?静坐才能入定境,有定境的人必然观到自己过去生的苦,观到证果圣人的安乐,即身肉体也得到法喜。这样的人,虽然少施、少戒、少闻,也能得法解脱。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平凡,却是证果的圣人。有人自认长的比他强,口才比他好,文化程度比他高,受了具足戒比他高贵,怎么修的不如他呢!比了一大堆没用的,就是不比心功德。观察不到,前者那位看似平凡,多少世出家修行,与佛有善因缘。表面上一比起了疑惑心而不得解脱,又会经受多少苦难,才能回头醒悟。今生知道回头还不算晚,今生都不知道更是可怜悯者。
       佛说,有这样得解脱的人可以从“三时”中得法;一是值佛住世和佛法住世时;二是缘觉出世,辟支佛出世时,修观十二因缘法;三是听到色究竟天天王讲法时,也能得法解脱。佛到这个世界上来,无师自证。怎么自证的?在净居天听到自己的报身佛在说法,听法以后,即身成佛。这样的法,欲界天得不到,因为欲界天放逸;色界天得不到,因为色界天无惠施,不持戒,不多闻;无色界天得不到,因为无色界天的天人无身口,没有身体,不用口说话,只有一个意识在定境中存在,他们有意定。法体是身口意三具足,一个不能缺,缺一不能得法体。所以,只有在色究竟天上得。北俱卢洲科技发达,人长寿,非常幸福;虽有身口意却不可能去惠施、持戒、多闻,不能得法解脱。现世只有三种人能得法解脱,一是声闻;二是缘觉;三是菩萨。只有遇善知识转声闻、缘觉为新发意菩萨,行菩萨道,才能得法解脱不退转,而且永远不会失去也不会被魔破坏掉。不退转的人自心生起正知正见,自心的魔蕴被破掉;心内无魔,外界的魔就魔不了;即所谓:魔蕴已破,魔军自败。
       善生向佛请法说,善知识怎么才能分辨出一个人是能得法解脱还是不能得法解脱呢?
       佛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一是能够至心听法,专一其心思维经义;二是能够行作,不说世俗世论;三是对佛法不起疑惑心,一起疑惑,本来可度之人变成不可度;四是听到三恶道苦的时候,心生恐怖,毛骨悚然;修菩萨道的人听到这,见哪个人一破戒心都直哆嗦,见谁拿块肉都不忍瞧,不是恐惧而是悲;五是坚持斋戒,小心自己的过失;不管多细小的过失都不去犯;这样才是身体力行地去尊师重教,才是修行人,才能得法解脱;六是知报佛恩,怎么行作才是报佛恩啊?尊师重教必须要从身体力行开始,去静坐念佛,适量做一些粗活,对于正反两方面帮助的人,要知感恩,要知报答;七是心内求法,不要拿别的法师讲过的什么理论当标尺,用这把标尺衡量这个,衡量那个,那位法师解脱了,学会他的理论也能解脱吗。这样的人多愚啊!能如此行作的人,能得法解脱。
       佛说,外道人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无量劫,不能得法解脱,早晚是地狱人。不管是外道、大罗仙,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不发菩提心的人都是地狱人。若没有得法解脱,不管今天是国王、宰官还是平民百姓,在佛的眼里都是地狱人,还要受无量劫的苦恼。只有得法解脱的修行人,才称作涅槃人。世间只有这两种人,一是地狱人;二是涅槃人。佛住世时,乞婆供养佛的一盏灯风吹不灭。为什么这样,因为佛对这位乞婆的真心供养心生怜悯,佛即度之,佛力加持,什么风也吹不灭她真心供养这盏灯。而佛对当时的王子提婆达多不生怜悯心,当堕地狱。他虽是王子,没发菩提心,行恶事破坏佛教,当生即堕地狱。佛发怜悯心的对象不分高低贵贱,对低下的人可能发起,对尊贵的人可能不发起。根据人的因缘,是不是出于真心。
       佛说,舍利弗等小乘人发菩提心以后又退菩提行,没有依法解脱。但是,根基还是优胜于声闻缘觉。舍利弗发菩提心以后,退失菩提行不得解脱。但是,由于发了菩提心;功德还是高于声闻缘觉,佛出世随佛多闻,还有机会,菩提种子留下了。法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菩萨是唯一佛乘,三乘的法不同,体不同,行不同,果不同。有出家人、在家人于无量世中,各求戒,有的是沙弥戒,有的是比丘戒,有的是菩萨戒;还有优婆塞、优婆夷戒,并如闻而行,却不能得戒。为什么呢?因为在没得法解脱前,只能说受戒或守戒。没解脱前,人还是人,只能是守戒修行人而已。人得到解脱,才为涅槃人。没发起菩提心,声闻、缘觉仍然不能逃离地狱,八万四千劫以后还要堕落。只有诸菩萨得法解脱,终不造业,不求生到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去享天福;而是示现常生众生之处。发菩提心的人,如果在定中知道,有生天享福报的,立即向佛发愿,自我去掉天业。可不生天,还要继续修行,还要生为人,见天福如毒蛇猛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修戒、修定、修慧,善业结集,才能得法解脱。
       佛说,一果罗汉不过三身得解脱,即七返生死中,有三生人间身,四生天人身,得四果罗汉。所得解脱为暂时解脱,缘觉之人也是这样。唯有菩萨得法解脱,解脱之后还要经过无量身,仍行不退、心不退,胜过声闻缘觉。菩萨在佛国土少施、少戒、少闻,即得无量果。为度众生故,示现入三恶道,不受三恶道苦。菩萨证入调柔地,无明渐微渐弱,心逆烦恼流;即菩萨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这个世间有四种人;一是凡夫人,顺生死流;二是声闻人,逆生死流;三是缘觉人,不逆不顺;四是菩萨人,到达彼岸。什么是菩萨呢?常觉悟众生心,不以外道教人,不受外道典籍,不受三恶道、修罗、人天、声闻、缘觉五道法所约束。身在三界,身在浊世,心无障碍,法中无我,这就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有四件事永不忘失;一是不贪财物;二是不惜身命;三是修行忍辱;四是怜悯众生。这是修行的种子,也可称为佛的种子。为了让菩提种增长,还要做好五件事;一是自信一定成佛;二是身受苦而心不后悔;三是精进不退;四是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五是赞叹三宝微妙功德。同时,时刻不放松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在世间常以八法行事;一法,亲近善友;二法,心坚难坏;三法,难行能行;四法,怜悯众生;五法,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六法,赞叹他人功德;七法,自修六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声闻缘觉不究竟;八法,常说生死无常。无常有七种;是名无常;形无常;性无常;事无常;因无常;造作无常;色无常。
       佛说,发菩提心的菩萨是世间无上福田,要与之结善缘。能结上善缘,三生有幸,难值难遇。若知道谁是,攀缘是为贪着。菩提心不是用嘴发的,与人结善缘,受其教化,那就是三生有幸,无量功德。自己有业不自行了业,让菩萨替承担,反而不能得度,有缘者会断缘。见到谁是善知识,就去攀缘、纠缠,是为贪着,而且会破坏菩萨度人的环境;这种人不得度,为戒律所不允许。
       佛说,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一成佛之道甚为难得。因无量无边众生,佛法愿缘度人;但还是众生自度,自己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的功德不是众生的功德。借他人的自行车骑,早晚得还人家,不是自己的。佛在声闻中说,无十方佛,现世中唯一佛。为什么这样说呢?怕众生轻慢成佛之道,也怕小乘人退道。即使这个世界无量无边众生能得佛道,能修佛道,而众生多有退转,有一人能真正成佛道,实在罕见。佛住世时也说,修四果罗汉即成佛道,即可解脱。这就是怕小乘人退转才如此说,小乘法和大乘法既有相同处,又有区别。一个人能发菩提心成佛道,实在难得。这个世界发菩提心的人太难值难遇,出家菩萨得法解脱容易,在家菩萨得法解脱难,行解脱之法更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玉 于 2013-8-5 21:15 编辑

  【三种菩提品第五】       善生向佛请法说,菩提有三种,即声闻、缘觉和菩萨。为什么声闻缘觉不能称为佛?如觉法性为佛,那声闻缘觉是什么因缘,称为苦集灭道呢?
       声闻缘觉也具足一切智,但是这个智有区别。小乘人修的一切智是四谛,即苦集灭道;缘觉的一切智是十二因缘,即独觉;共为世间智。菩萨的一切智是六度万行,即彼岸;为出世间智,功德不一样。
      佛说,菩提有三种;一是从闻而得;二是从思而得;三是从修而得。声闻人从闻而得菩提,即听到菩提不能成佛,没发菩提心,只修到四果罗汉。佛是修证得的,不是听闻得。辟支佛人从思维得菩提,即觉菩提少分,不能成佛。辟支佛人从思维悟到十二因缘,没有去行六度万行。如来无师,不以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直至证得菩提。“如来无师”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无师自证,在菩提树下静坐的时候,悟得与法性通、报身通,才祖祖联芳化身成就。所以,佛可无师自证。我们必须依师而行,而且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只有成佛的时候才会无师自证。
       佛说,法性有两种;一是总相;二是别相。总相是报身因缘与四谛,以报身成就为究竟。只知娑婆世界一总相,这就是声闻缘觉乘。别相是十方诸佛国土,各国土有所差别,不仅报身成就,而且要法性身和化身都成就;最后功德圆满,才有自己的佛国土。总相,别相无有差别,为一合相,这才是真正的成就。否则,光知总相成就于娑婆世界,不知别相成就是法身成就、化身成就于十方世界。声闻、缘觉知总相成就,不知别相成就,智慧不足。佛既知总相,又知别相,智慧具足。
       佛说,如恒河水,有兔、马、象三种兽都想过河,兔子浮水而过,站不到底;马是半站底儿过河,想站底不实;而象过河,脚能站底。兔子和马比喻声闻缘觉,只能断烦恼,无世间诸漏;但自身习气之根不断,最大的习气是自我完善,独修其身;即自修自利、不能利他的习惯力还在。佛能拔除一切烦恼习气之根,广度众生,积无量功德;所以,象比喻菩萨,既能过河;又能站底。
       佛说,人的疑惑有两种;一是烦恼疑;二是无记疑。烦恼疑是思维产生的疑惑,小乘人可以通过修定、空,将烦恼疑惑去掉;无记疑是烦恼疑的根,不通过思维反应出来,八万四千大劫定力消失后,因缘再会时,还会产生烦恼疑。如同说冬天大葱根枯叶黄心不死一样。无记疑要通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破除,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就是要拔这个无明之根。
       佛说,声闻人厌于多闻,因为得少为足的习气在。如《妙法莲华经》中,五千比丘离席,不发菩提心。现在厌于多闻的人也有,出家、在家都有。一听说有人讲法,就说“我现在都不渴了,还让我喝水。”典型的“贡高我慢”。能得度吗?能得解脱吗?不用问,肯定不得解脱;没有谦下心。儒家都知道谦下,“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如儿子要给父母叩头,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报恩,同时也表示自己谦下和顺而成就孝道。声闻缘觉之人压抑思维,就像石头压草,观到十二因缘就为极限,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愿发菩提心,不知报佛恩而成就佛道。石头压草,草仍然生出来而烦恼不断。闻众生苦,而思维上无法救度;只有菩萨闻众生苦而不厌,能够救度。
       佛说,声闻缘觉智慧清净,但功德不具足,感召到天身不究竟,如同清水放在三界浊瓶里。自己清净了,放的容器不清净,把清净水又染污了。所以,四果罗汉和辟支佛八万四千大劫被染污掉。佛功德圆满,国土清净,如智器俱清净。净有两种,一是智净,智慧清净,无杂染;二是行净,行做清净,不犯戒。声闻缘觉只有净智而无净行,行有障碍。如人初发菩提心,魔就让吃点苦头,而要救度的人又愚痴,还打你、骂你、辱你、欺你、恨你、怨你,发菩提心的人就会转道,不能进行。而佛智行具足,无有障碍,以苦为乐,以苦为良师益友。所以,能够把烦恼转掉。遇着障碍就转的人,小乘根基。说自己是菩萨,是大乘如何如何,那都是吹嘘,自吹自擂。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其心量有边,即自了汉;其身有边,有神通但不能到达其它佛国土;度人有边,报身尽而度众生数尽。佛心量无边,十方国土任由往来;度众生无边;功德无边,过去现在未来圆通;时空无边,无处不现身;法无边,一毛端可现十方刹等。佛能用一念破坏掉智障和解脱障,佛无烦恼。所以,没有烦恼障和身障、智障。通俗一点说,小乘人有想不开的地方,想不明白的地方,有知见障和法障。佛的智慧已经到达彼岸无极限的程度,佛的一念可比喻一盏灯,立刻可破满屋的黑暗。解脱障可以说是法障,即障碍解脱的宇宙法则。因法则、果法则、因果律法则。佛具足智因、智果,可化无量亿因,可化无量亿果。所以,圆融无碍。而声闻缘觉做不到。
       佛说,佛所说法,无有二语,没有谬误,真实不虚。因为,佛具足因智,即自智因。十方诸佛智因具足,观察众生因具足。佛具足时智,即在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里,十方诸佛度众生因缘都不受限制。佛具足相智,即化身无量亿观察众生相通达无碍,佛智对众生起心动念都知道。所以,说法不存在藏藏掖掖、遮遮盖盖的事。说法时不需他人守着、护着,一切无所畏、无所求。佛教化一切众生如何依法解因缘,依法修道,善行灭掉无量劫所结业习,脱离世间法则束缚和诸苦。佛对一切众生有大怜悯心,有这样的智慧和愿力,只要众生发心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佛的身力能超越一切众生的身之力、心之力、不可比拟力。佛的心力是智慧力超越一切声闻缘觉,无量无边。佛的菩提和声闻缘觉的菩提有差别,声闻缘觉都是有限菩提,不究竟菩提,对众生无有彼岸菩提。而佛的菩提,是彼岸菩提无极限。出家菩萨理解三种菩提不难,在家菩萨理解三种菩提难,在家菩萨有多恶因缘缠绕,很难证悟到这些境界。
       【修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善生向佛请法说,菩萨身力是什么时间成就的呢?
       佛说,是从修三十二相业时开始成就。菩萨修行积聚三十二相功德的时候,就得菩萨果。这时虽然有些业习未破,但得二种定;一是菩提定,即智慧心生起,知有佛道可成,是真实法相;二是有定,即业习少许未破,而不暂舍众生。同时还得两种定;一是宿命定,即在定中观察自己宿命和众生宿命;二是生正法因定,即定中证知自己和众生必以正法精神去修行,方能成就。得正法必须亲近佛,亲近善知识,修六度万行,不退转,种不退转的因。从一句南无佛至证新发意菩萨,再至成佛的三大阿僧祇劫时间里,常随佛多闻,不生厌倦。修三十二相的时候,以百福功德为中心,修心五十,心行五十,就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光发心不行,就是说得到,做不到。说一半、做一半,圆满才是百福功德。
       佛说,一切世间功德,为人天福报,不能与佛的一毛功德相比。三十二相是菩萨大悲善业之果报,即证菩提。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但功德不具足,是漏体。菩萨修三十二相,不是在天中修得,不是女人身能成就,需要满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证得菩提。一些人一听说发菩提心这么难,这么长时间才能成就,就退转为声闻缘觉。诸位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品位前菩萨一大阿僧祇劫难过,包括出家修道的开始时间;一旦证得品位菩萨以后,这两大阿僧祇劫好过,常在佛身边听闻佛法。
       佛往昔在宝顶佛所满第一大阿僧祇劫,燃灯佛所满第二大阿僧祇劫,迦叶佛所满第三大阿僧祇劫。往昔释迦牟尼佛是这样修行过来的,我们能不能例外?修行的时候,以次第修行,有时超越,有时也退转。所以,时间不必确定。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不是等靠时间,只能是精进修行,才能证得;等不来果位,靠不来果位。为什么有超越、有退转;超越的菩萨,一舍天福,二发大愿,三最上法供养。退转的菩萨,为品位前菩萨,一心退,二行退;但退转不退道。
       菩萨修行三十二相是,以善眼视众生,得牛王眼相;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得八梵音相;供养师长,头顶礼拜诸佛菩萨,得无见顶相;不诳一切众生得白毫毛相;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得足下平相;供养父母、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得手足轮相;不杀得纤长指相;不妄语得足跟长相;善受师长等教得身臃满相;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教化众生,得手足合网缦相;以手洗除师长、父母身上垢秽后涂香,得手足软相;让众生修施、修戒等一切善法,得毛上靡相;至心听法、说法,坏生死诸过,得鹿王端相;众生有病施药得身方圆相;不欺诳一切贤圣得手过膝相;救护怖畏众生,不说他过得象马藏相;乐闻智论,乐治道路,得皮肤柔软一孔一毛生相;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得金色身相;不生嗔心,得七处满相;不说无义语,得缺骨满相;无两舌得上身狮子相;教人不两舌,得颊车狮子相;以十善法教化众生得四十齿相;让众生喜欢听教善法得白净相;称赞他人功德,得齐密相;修欲界慈,乐思善法,得四牙白相;受持善法得肉髻相;教化众生善法得广长舌相;不恶口得梵音相;慈善怨亲得牛王目相;宣说正法,实法不虚,得白毫光相;头顶礼拜一切贤圣等,得无见顶相。出家人修三十二相不难,在家人修三十二相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法从方便得,即有缘听闻佛法。听闻佛法后,能认真思维,相信佛说的法。具体说有三种方便;一是惠施,以平等心给他人恩惠,即内外财和法供养;二是持戒,身是法器戒是船,掌舵无漏奔彼岸。离戒无师空往来,法体戒行自庄严;三是多闻,即多读诵经典,多听法师讲法。这三种方便从哪里来?佛住世,从佛那里来;佛入涅槃以后从善知识那里来,否则无方便,也谈不上法体。世人多数不知法体,少数人得法体而不珍惜,破佛戒律而失法体。一样的身体,一旦破戒失法体,不受护法护佑,身体在而法离体,就是法的实相离体。破戒之人想修也修不成了,只有生大忏悔心,立刻停止还能有挽救机会,这是补漏。
善生向佛请法说,得解脱的人是从惠施、持戒、多闻三方便得,有定数吗?
       佛说,法体既是从惠施、持戒、多闻得,又无有定数。有的人虽然于无量劫中以无量财施,但也不能依法解脱;而有的人于一施中,于一把麦子施一乞儿能得法解脱。根本区别在哪里,功德不同。有人于无量佛所严格守持戒律亦不能得法解脱;有人一日一夜受戒,受持八戒就能得法解脱。有一位法师皈依三天,第一天没静坐,第二天静坐了一日一夜,第三天阎王就通知“你的生死已了。”这不就是解脱了吗。一日一夜就得解脱,现世的人就有这样的,仍然在世,佛没说空话啊。什么原因啊?功德不一样,发心不一样,愿力不一样。有的人于无量佛所受持读诵三藏十二部经典,亦不能得法解脱;有的人只读一四句偈,能得法解脱。六祖慧能大师,不就听了一遍《金刚经》就得法解脱吗?世界上就有具这种善根的人,不是没有,而且不仅一位,还有多少没露世的,不被人知道而已。就是因为功德不一样,愿力不一样。一切众生心不同,而心不同,功德、因缘就不同。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佛说祖祖联芳,一佛授手,千佛授手;一菩萨护佑,十方诸菩萨护佑。没有这个功德,就没有祖祖联芳因缘。
       佛说,如果修行人不能一心观察到生死无常带来的痛苦,观察不到证果圣人的涅槃安乐与法喜。这样的人无论去行惠施、持戒、多闻,也不能得法解脱。能观察到这些的是什么人,是得禅定之人。为什么去静坐?静坐才能入定境,有定境的人必然观到自己过去生的苦,观到证果圣人的安乐,即身肉体也得到法喜。这样的人,虽然少施、少戒、少闻,也能得法解脱。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平凡,却是证果的圣人。有人自认长的比他强,口才比他好,文化程度比他高,受了具足戒比他高贵,怎么修的不如他呢!比了一大堆没用的,就是不比心功德。观察不到,前者那位看似平凡,多少世出家修行,与佛有善因缘。表面上一比起了疑惑心而不得解脱,又会经受多少苦难,才能回头醒悟。今生知道回头还不算晚,今生都不知道更是可怜悯者。
佛说,有这样得解脱的人可以从“三时”中得法;一是值佛住世和佛法住世时;二是缘觉出世,辟支佛出世时,修观十二因缘法;三是听到色究竟天天王讲法时,也能得法解脱。佛到这个世界上来,无师自证。怎么自证的?在净居天听到自己的报身佛在说法,听法以后,即身成佛。这样的法,欲界天得不到,因为欲界天放逸;色界天得不到,因为色界天无惠施,不持戒,不多闻;无色界天得不到,因为无色界天的天人无身口,没有身体,不用口说话,只有一个意识在定境中存在,他们有意定。法体是身口意三具足,一个不能缺,缺一不能得法体。所以,只有在色究竟天上得。北俱卢洲科技发达,人长寿,非常幸福;虽有身口意却不可能去惠施、持戒、多闻,不能得法解脱。现世只有三种人能得法解脱,一是声闻;二是缘觉;三是菩萨。只有遇善知识转声闻、缘觉为新发意菩萨,行菩萨道,才能得法解脱不退转,而且永远不会失去也不会被魔破坏掉。不退转的人自心生起正知正见,自心的魔蕴被破掉;心内无魔,外界的魔就魔不了;即所谓:魔蕴已破,魔军自败。
善生向佛请法说,善知识怎么才能分辨出一个人是能得法解脱还是不能得法解脱呢?
       佛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一是能够至心听法,专一其心思维经义;二是能够行作,不说世俗世论;三是对佛法不起疑惑心,一起疑惑,本来可度之人变成不可度;四是听到三恶道苦的时候,心生恐怖,毛骨悚然;修菩萨道的人听到这,见哪个人一破戒心都直哆嗦,见谁拿块肉都不忍瞧,不是恐惧而是悲;五是坚持斋戒,小心自己的过失;不管多细小的过失都不去犯;这样才是身体力行地去尊师重教,才是修行人,才能得法解脱;六是知报佛恩,怎么行作才是报佛恩啊?尊师重教必须要从身体力行开始,去静坐念佛,适量做一些粗活,对于正反两方面帮助的人,要知感恩,要知报答;七是心内求法,不要拿别的法师讲过的什么理论当标尺,用这把标尺衡量这个,衡量那个,那位法师解脱了,学会他的理论也能解脱吗。这样的人多愚啊!能如此行作的人,能得法解脱。
       佛说,外道人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无量劫,不能得法解脱,早晚是地狱人。不管是外道、大罗仙,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不发菩提心的人都是地狱人。若没有得法解脱,不管今天是国王、宰官还是平民百姓,在佛的眼里都是地狱人,还要受无量劫的苦恼。只有得法解脱的修行人,才称作涅槃人。世间只有这两种人,一是地狱人;二是涅槃人。佛住世时,乞婆供养佛的一盏灯风吹不灭。为什么这样,因为佛对这位乞婆的真心供养心生怜悯,佛即度之,佛力加持,什么风也吹不灭她真心供养这盏灯。而佛对当时的王子提婆达多不生怜悯心,当堕地狱。他虽是王子,没发菩提心,行恶事破坏佛教,当生即堕地狱。佛发怜悯心的对象不分高低贵贱,对低下的人可能发起,对尊贵的人可能不发起。根据人的因缘,是不是出于真心。
       佛说,舍利弗等小乘人发菩提心以后又退菩提行,没有依法解脱。但是,根基还是优胜于声闻缘觉。舍利弗发菩提心以后,退失菩提行不得解脱。但是,由于发了菩提心;功德还是高于声闻缘觉,佛出世随佛多闻,还有机会,菩提种子留下了。法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菩萨是唯一佛乘,三乘的法不同,体不同,行不同,果不同。有出家人、在家人于无量世中,各求戒,有的是沙弥戒,有的是比丘戒,有的是菩萨戒;还有优婆塞、优婆夷戒,并如闻而行,却不能得戒。为什么呢?因为在没得法解脱前,只能说受戒或守戒。没解脱前,人还是人,只能是守戒修行人而已。人得到解脱,才为涅槃人。没发起菩提心,声闻、缘觉仍然不能逃离地狱,八万四千劫以后还要堕落。只有诸菩萨得法解脱,终不造业,不求生到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去享天福;而是示现常生众生之处。发菩提心的人,如果在定中知道,有生天享福报的,立即向佛发愿,自我去掉天业。可不生天,还要继续修行,还要生为人,见天福如毒蛇猛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修戒、修定、修慧,善业结集,才能得法解脱。
      佛说,一果罗汉不过三身得解脱,即七返生死中,有三生人间身,四生天人身,得四果罗汉。所得解脱为暂时解脱,缘觉之人也是这样。唯有菩萨得法解脱,解脱之后还要经过无量身,仍行不退、心不退,胜过声闻缘觉。菩萨在佛国土少施、少戒、少闻,即得无量果。为度众生故,示现入三恶道,不受三恶道苦。菩萨证入调柔地,无明渐微渐弱,心逆烦恼流;即菩萨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这个世间有四种人;一是凡夫人,顺生死流;二是声闻人,逆生死流;三是缘觉人,不逆不顺;四是菩萨人,到达彼岸。什么是菩萨呢?常觉悟众生心,不以外道教人,不受外道典籍,不受三恶道、修罗、人天、声闻、缘觉五道法所约束。身在三界,身在浊世,心无障碍,法中无我,这就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有四件事永不忘失;一是不贪财物;二是不惜身命;三是修行忍辱;四是怜悯众生。这是修行的种子,也可称为佛的种子。为了让菩提种增长,还要做好五件事;一是自信一定成佛;二是身受苦而心不后悔;三是精进不退;四是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五是赞叹三宝微妙功德。同时,时刻不放松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在世间常以八法行事;一法,亲近善友;二法,心坚难坏;三法,难行能行;四法,怜悯众生;五法,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六法,赞叹他人功德;七法,自修六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声闻缘觉不究竟;八法,常说生死无常。无常有七种;是名无常;形无常;性无常;事无常;因无常;造作无常;色无常。
       佛说,发菩提心的菩萨是世间无上福田,要与之结善缘。能结上善缘,三生有幸,难值难遇。若知道谁是,攀缘是为贪着。菩提心不是用嘴发的,与人结善缘,受其教化,那就是三生有幸,无量功德。自己有业不自行了业,让菩萨替承担,反而不能得度,有缘者会断缘。见到谁是善知识,就去攀缘、纠缠,是为贪着,而且会破坏菩萨度人的环境;这种人不得度,为戒律所不允许。
佛说,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一成佛之道甚为难得。因无量无边众生,佛法愿缘度人;但还是众生自度,自己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的功德不是众生的功德。借他人的自行车骑,早晚得还人家,不是自己的。佛在声闻中说,无十方佛,现世中唯一佛。为什么这样说呢?怕众生轻慢成佛之道,也怕小乘人退道。即使这个世界无量无边众生能得佛道,能修佛道,而众生多有退转,有一人能真正成佛道,实在罕见。佛住世时也说,修四果罗汉即成佛道,即可解脱。这就是怕小乘人退转才如此说,小乘法和大乘法既有相同处,又有区别。一个人能发菩提心成佛道,实在难得。这个世界发菩提心的人太难值难遇,出家菩萨得法解脱容易,在家菩萨得法解脱难,行解脱之法更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824079-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将情执心回向给法界,愿法界吉祥,平和,佛陀法轮常转
愿我生生世世皆以童子身入道,直至法身圆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03:24 , Processed in 0.14922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