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空门空的回应。。。
身非我器,命非我本。
对于生命的实相而言,自由自在是最可贵的。没有什么比这个没有障碍的自在来得更加的实在,也没有什么比之来的更加的无限开怀。就像笼中的小鸟一样,只有无边无际的天空才称得上他的家,笼子再美好也是局限,即使他是一只金子打造的,对于生命的渴望也没有任何意义。。。
生命不知道物质,生命只知道天空。心不知道物质,心知道天空。头脑只知道物质。事实上,头脑,妄想,就是物质,他们是内在的物质。然后,外在的物质就会跟着来。无明的头脑不知道天空,迷失者不知道自由,迷失者想要自由,梦想自由。如果,你不在希望,那么,你也将不在虚妄。当希望被停下脚步,你才可以从茫然若失的执著中休息下来,佛说:歇即菩提。你太累了,思想散乱不断,你太累了,情绪反复无常。。。心灵知道天空。但是,心灵不会形容,头脑不知道,但是头脑只会形容。这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理。。。
没有什么是局限的,一切都是无限的——时间,空间。当然,无限的不可说,体悟就是说,体悟就是知道,体悟就是明白,体悟就是洞见。他是存在性的语言,无声的语境遍在虚空,他是海潮音,潜在的海洋,潜在的呼吸,潜在的感动,无量无边,在耳际,秘密绵绵的应验着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光。。。
自由意味着解放,一个刹那接着一个刹那的解放和解脱。所以,真正的解放属于菩萨,不属于声闻乘,和缘觉乘。他是纯一乘的具足戒体。只有这个具足的戒体才是别解脱道。凡夫可以想象,但是不要认为你的感觉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金刚经上说,纵有所说都无实意。这个“所说”包括:语言说,意识说,感觉说,觉知说。他们都是执著,他们是最后一层的牢笼。。。
牢笼很深,意识是第一个错误,然后执著是最后一个,所有的功夫都要下在这里,下在觉悟意识的生灭,透过生灭法通达不生不灭的道。。。要达到这个道,就应该时时刻刻觉悟迁流不息的心念,借着这个扎根在当下的觉知,安定的,清净的觉知,你才会有资格悟道。。。
有情众生就像被关在牢笼之中的鸟儿,时时刻刻渴望着外在的天空,天空属于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美好都与天空有关。他来自我们潜在意识的渴望。在感觉上我们还留有余味,在感觉上我们的内在某个地方依然盘桓着久久不散的尾音,他是本性动听的共鸣。。。
而天空不属于身体的世界,天空只属于心灵的世界,属于内在的天真世界。正如人们追求的幸福,他们不属于外在的世界,你无法通过头脑的算计达到妄想的要求。鸟儿的天空来自内在的觉悟,当鸟儿开始感觉到内在天空的时候,他便立即的获得自由,即使,他被关在笼子中,但是,他的内在是解放的,是喜乐的光,透过觉悟他解放了他的执著,他开悟了他的生命,他自由在内在的无量无边的神圣世界,享受着无穷的安乐。这就是内观的好处。他不可言尽。。。
当你开始回望你的心,内观你的天空,房间将不复存在,你开始飞翔,高高的飞翔,优雅玄妙的飞翔在内在的天空,没有人会知道,无量世界的诸佛菩萨知道,但是生死凡夫不知道,因为生死凡夫使用意识分别,这个意识分别就是分段生死,菩萨的生死是变异生死,他们是截然不同的因缘果报,菩萨法喜充满,凡夫苦恼不断。。。
自由是鸟儿的所有快乐,来自笼子中的歌声不会是真正的歌声,他是被局限的歌声,他还不够天空和自由。。。来自迷茫的情绪,将会没完没了的连锁下去,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一样,生命顿失光彩,歌声也缺乏了自由的美丽。什么是自在?不是没有障碍,是智慧般的超越障碍,有超越才自在。。。
自在不能孤立存在,障碍同自在不是两个,障碍就是自在,自在就是障碍,这个地方要下功夫参悟,才能透得过障碍山。。。
对于生死凡夫来说,超越生死轮回就是自在,蜕变情绪的愚弄就是自在。众生于无量劫中承受着分段生死的轮回之苦,只因为对真理不觉不知而顿失其大自在。菩萨虽然享受着觉悟法开发的胜妙乐趣,但是尚有真常流注之苦,他更加微细。。。苦是什么?苦就是牢笼,所以,要想出得牢笼,首先就要了解牢笼,了解什么是牢笼,你不能听凭头脑的盲目嘶喊,没完没了的发牢骚,要想走向光明的觉悟正路,首先就应当从了解“苦”开始。。。要肯吃苦,吃心内的苦,也要吃心外的苦,无条件的品尝他,深入他,洞悉他,直至超越他,在你专一的勇气中,你将会毫无例外的知道超越他的关键点其实就在内在的某处蛰伏着,等着你殷切的觉醒他。。。
界限就是牢笼,有限就是牢笼。界限和戒律是完全不同的。界限是不存在的,他是执著产生的幻象,他是固态的。我们认为它存在的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三界之内。三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界限就像断章取意一样,这就是笼子,它里面囚禁着活生生的有情众生。。。
界限指着三界内的因果报应,是真实不虚的,这是三层的牢笼。戒律是界限内在的自由,是牢笼中更内在的自由歌声。这就是受戒的妙处。当你的身体还处在牢笼之中,你的心并没有被这个幻象囚禁起来,你在你的内在是无限的自由,当里面的歌声开始撩动你的心弦,当你成为他的弹奏着,当你只是一个音声,只是一记弹空的迂回,红尘世界在外面不断的消失,消失,消失。极乐世界在里面不断的诞生,诞生,诞生。。。
实际上,所谓的界限就是杀生。因为错误的认识而遭致多劫的迷失,这是一种阻隔,你从圆满无漏的真理被断开,这就是杀生。妄想和执著就是杀生,妄想和执著就是偷盗,妄想和执著就是杀盗淫妄酒。这就是犯戒,犯了你的自性戒。。。这就是人生的不幸,由此不幸,而引发一系列的灾难事件。人类对于灾难已经烂熟于心。所以当美好到来时,你将会下意识的开始担心他的消失,你完完全全的不在他发生的事实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还不够诚实。你在使用头脑,你并不懂得尊重来自你内心的感应,当他发生时,他是以一种感应的方式发生在你的当下,你不在这里,你不在此时此地,你迷失于此时此地。你被妄想分裂成二,你被五欲六尘牵着走,你消失在脑海中,而他其实是苦海。。。这个无觉无知的迷失就是唯一的红尘,这就是唯一的堕落。。。
当你是迷失的,由此,你所有的人生经验之谈都将是妄想之谈,他们都是梦话,对于真理而言没有任何实在的价值,他们除了谎言和谎言之外什么都不是。因为他来自一个迷失的灵魂,他分散,偏颇,无常,没有中心,他是随处飘荡着的尘埃,,他除了淹没你的心光之外不具有任何创造性的意义,在人生的迷途中,你的心无处皈依。。。
感应一直被人们误解,当佛教徒开始谈论他们的感应的时候,他们所谈论的几乎都是有关于梦境的事。有一个师父很喜欢跟我讲述他的梦境。他的记忆确实很好,虽然他已经六十岁了,但是,多年以前的梦都记得很清晰,他曾经同我讲述过无数的梦,同样的梦境,有的描述将近五六次之多。我看得出,他很留恋,在他的描述中他很得意。我没有提醒过他说他曾说过很多次,这样说,他将会伤心,而且我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她: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回望梦境的道路上。因为,他从来都没有问过我,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没有这个责任。。。
梦境是一种感应,而且就现象来看很复杂。至于他是否真实,或者是否应验,或者是否是启示,依情况而定。然而,我更关心他的存在状态,我在乎他本人,以及那个感应本身所宣示的讯息,那里面有道路,但是,思想不知道,语言的复述不知道,意识分别也不知道,只有善思惟知道。。。
善思惟是一种秘密乘,是大乘佛法。善思维就是由发心生起德善的心念,这个心念来自空性的感应,从空性生起的感应才能生起神通妙用。这个空性的感应不会流于知识,不会流于记忆,不会流于陈述,他是清净法流,他是圆光普照,一种无限流动的光芒。透过善思维的观照可以知道他的发生,可以知道他的形状和颜色,但是他是意识生起来的影子。他不是真实的,真实的在他的内在,他以无色为色,以无形为形,他是微妙的化身,从欲界的粗糙的身体转向色界的比较微细的身体,再由色界比较微细的身体转向无色界更加微细身体,然后,再次一个跳跃,转向微妙的菩萨妙色身。。。
感觉是比较微细的知道。一个感觉是一个生死,清净不死,当感应成为唯一的生命迹象时,他将充满一切清净的本体。这里是我们要关注的是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圣迹。当感应很纯粹,很纯粹,很纯粹的时候,一个人将会依照感应而存在,将会依照内在的缘起而生活,这是菩萨觉有情的秘密道,只有这个道才是成佛的光明正道。。。
佛陀说过,当你吃,你就只是吃,感觉到每一个微小动作的起承转合。身心一体,静静的观察,不说是,不说非。动是心在动,作是空性在作。。。食物是空的,你是空的,感觉是空的,你留在空性观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感觉都被空性所充满,一个片刻接着一个片刻的充满,起承转合,不即不离。。。空性是最纯净的能量,最纯粹的光明。空性观示现着更加超然的知觉力,你的内在世界被一层一层的打开,你的头脑世界被放逐于空,消失无踪。。。
任何时候,当头脑放空,身体就会放空,当身体开始放空,心就会放空,当心放空的时候,你安心于这个寂静之光中,欢喜在这个寂静的光中,无我在这个寂静之光中,你就是在解放来自所有向度的众生。一个又一个的妄想被看清楚,一层又一层的执著被打开,有情众生被解放,安乐,自在,没有作为的轻松。。。
当心放空,头脑就会放空,身体就会放空,一切觉知都会放空,即使思想出现也会放空,即使情绪造访也会放空,即使因缘来袭,也会放空,空是什么,空不是什么,空正是乐。。。
不仅是你的嘴巴在吃,你的眼睛也是在吃,他以看的方式再吃,你之所以迷失,就是迷失在对于内在的无知,对于吃的无知。你觉悟将是觉悟在内在的清净觉知,要默契这个清净灵明的觉知,这就是感应。实际上没有人能够没有感应而存在。见、闻、觉、知,无不是感应,觉悟的重点在于,对他们的共同“根”要有透彻的了解。。。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还有更深的意义。六祖大师说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说的就是修行的道次第。眼耳鼻舌身是前五识,实际上,前五识所对的境界原本是清净无染的胜妙境界,但是,第六根在做一件头上安头的事,这个无名的作为染污了本来的见,歪曲了正知见,正知见是清净的感应。然后,第七识在意识之后也做了一件事,将他收集到的信息传达给第八识,第八识是含藏识,也叫末那识,这个传递又是一个头上安头的事,这使得原本迷失的我执我见深种在无意识的田地中。实际上无意识是不存在的,由于迷失本来的原因,他被使用,他只是被作为悬梯来使用,使用它来觉悟更深层的菩提道。。。
一切都是感应,一切都是来自本性的感应,来自佛性的感应,但是,你必须要开始观察内在。佛陀的道是从内观开始的,因为你总是游走在外在的感官中,你总是迷失在头脑的幻象里,所以,佛陀才会说内观。。。实际上,内观只是开始,当你真正在内在安家落户的时候,你将亲身见证,他不是内,也不是外,他是非内非外的中道观。。。
惊醒和觉察,让你的全然性成为你内在的警察。因为,你非常习惯于忘记这份美差,你对于这个内在的警察工作还不熟悉,正是不熟悉,所以,你才要死心塌地的,爱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约定。。。
禅是思维修,修的就是意识心,由观察心念开始,不断的觉知他的发生,觉知这个来自内在某处的感应。不间断非常重要,不间断其实就是在严守戒律和修持定力。当你的定力具足的时候,就会在你的内在发生一个奇迹般的转变,只有成熟才能够发生转变,只有纯熟才能够发生蜕变。突然间,意识心转化成妙观察智。这是一个超然的感应,他不属于作为,他不可预计,你不能对他做什么,你只能为他做好准备工作,努力的成全他,这个感应来自佛菩萨的感应,来自空性的感应。。。
不是所有的感应都是来自佛,当你的能量不是纯粹的,感应就会有杂质,他或许是来自鬼道的感应,或许是来自仙道的感应,或许是地狱的感应,无论他来自哪里,他就是你。是你的执著造成了它的发生,事实上是你的内在出了问题,引导着它的发生,只是你处在无明意识中,你是散乱的,你的能量还没有变成纯净的光,所以,他将不会是来自圣境的感应。。。
你是你的作者,变得清醒是你对于你自己唯一不可推脱的责任。安定的观察起心动念,将会带来内在的了解,了解使你更加有信心深入当下,觉悟实际。。。
六根原来是一根,六根互用是十八不共法之一。声闻,缘觉不知道这个法,只有佛菩萨知道这个不可思议的妙法。所以,当你还没有证圣之前,你所有的问题都不值得一问,即使你问了一个问题,你也听不到真正的答案,并非答案不实,是你的问题不实,你的问题来自自我,来自头脑的分别,除非你被整合,你是一个,你的问题将会融化,你变得无限的柔软。当你还是一个固态的时候,不要问问题,你应该学会倾听,无条件的倾听,虔诚的倾听,全然的处在当下谛听。直到有一天,某一个感应来临,你开始以一个菩萨的慈悲心,为广大无边的众生来请法,你的祈请才是无量众生的福音。。。
2011 07 13
空门空。普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