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01|回复: 0

[佛化生活] 2月1日龙泉日记:《阿底峡尊者传》导读之二——“道次纲要”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日龙泉日记
“念法功德”系列之三十四:
《阿底峡尊者传》导读之二
——“道次纲要”讲记

编者按:“道次纲要”课程意在建立佛教修行完整次第之认识,指出许多修行的关要。法师从祖师传记入手,先讲解了《一梦漫言》和《阿底峡尊者传》,作为课程前行。我们会陆续将讲记整理出来。

在家时代
  第一段是在家时代,这里面又分成几节。第一个受用圆满,他是国王的次子,皇族出身,像我们的释迦世尊一样。第二个种姓圆满,他的父亲是国王。第三节讲俱生功德的圆满,出生以后,他本身就有很多殊胜圆满、不可思议的功德。
  阿底峡尊者诞生在宋太宗七年,982年,圆寂大概是1054年。一日卧在宫殿上层宝床上,后来尊者看到宫殿发大响声,若梁崩裂。他的母亲看到一些蝎子,像要下来螫他一样,“尊者全无惧色,即便散去”,看到毒蝎要下来把他螫了,他母亲看到了很害怕,尊者一点都没有惧色,后来毒蝎就逃走了。法尊法师说这是非人的显现,来干扰他。又有一天,发出声响,他的母亲发现有一朵青莲花,但是尊者看到有一个度母现身,是尊者以前修行的本尊,尊者从小就有本尊摄受他。
   “尊者凡十八月未出宫门”,一岁半当中都没有出过宫门。
  在宫殿的北边有一个寺院,这个叫比扎摩罗寺,后来他的侍从带着他去寺院,“虽仅年半,量似三载”,尊者虽然只有一岁半,但是看起来就像三岁的孩子,特别地成熟、庄严。
  他看到街上的人,问他父母说这些众生是谁所有啊?他的父母说:哎,是归你所有。因为他是王子,所以他就发了一个愿:“愿此诸人,悉皆如我,常生王家,富乐自在”。就像《华严经》里“净行品”一样,对别人会任运生起一种慈愍心。当然我们会觉得比较特别,这么小,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所以看到后面我们就发现原来他五百五十二生都是出家持戒清净的比丘,是经过宿生很好的串习的。最初的一岁半的时候他就开始有发心了,别人没有教他,他自己任运发心。如果多生串习菩提心,就会有这种状况。最初道次第就在这里有体现了。
  他们走到了扎摩罗寺院,阿底峡尊者顶礼了三宝以后,就发了一个愿:“我得暇满人王身,诸根无过随三宝,常敬顶载三宝尊,自今永为归依处”,开始皈依三宝。他的父母也发了一个愿:“惟愿我等生生世中,恒常供养三宝尊,承事僧众宣正法,除烦恼言得自在”,愿我们能长久护持、供养三宝。阿底峡尊者见到以后,对着他的父母发愿:“世世不被家法缚,处僧伽中获法乐,无慢供养三宝尊,悲心观照诸有情”,这时他就有出离心了,世世可以出家,不要在家,以比丘的身份可以去修行、供养三宝,以悲心来观照众生。这个是他一岁半的时候,任运能够对境发菩提心、出离心。
   “尊者三岁,算术字画,一切学毕”。他三岁时世间一切技艺、艺术等该学的都学完了。
   “至六岁时,能辨内外正邪之法”。六岁的时候就能辩别出正、邪的法。
   “于十岁内,常时归依佛法僧宝,守持斋戒,馈施贫乏”。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守持斋戒。“读诵经论,祈祷本尊,寻求正法;恭敬父母,迎爱法侣,悲愍眷属,护恤无怙。无量善士,一切胜行,悉能担荷而无遗缺。”重要的善行他都可以常常去作,这个是他俱生所证的功德。

学法时代

  第二段是学法时代。尊者到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王臣供养童女二十一个,“王子见已,眼根难舍,贪念顿萌,身毛骤竖”,尊者见到以后,贪念顿生,这时一个化身童女劝他:“莫贪莫贪善根者,如象沉溺芦苇围,勇识溺此欲泯中,清净戒衣岂不没﹖五百五十二生中,恒受奔勤(译大善巧)苾刍身,犹如鹅王游莲池,汝于此世当出离。城邑净妙诸童女,是魔使女夺戒颜,现似欢喜而诳惑,妙相王子愿当知。如月明净印海中,身相明净无浊垢,具足五髻天庄严,殊妙夺诸有情意(此一颂是赞王子相好。)。得此难得暇满宝身时,当以闻思修三尽人世,增上缘谓无尽善知识,为断短故惟愿极依止。”你五百五十二生都是清净的比丘,你不能沉溺在这里,就象大象陷在泥里面那样。你得到了暇满人身,要以闻思修来度过你的一生,要去求善知识作为你的增上缘,去依止善知识修学。
   尊者听了以后,“笑颜答之”,说了一段很长的偈子。尊者转变了想法,发了出离心。
   “时诸众会,闻王子语,随生稀有,然恐出离”,当时大家听了王子的话,怕他出离,马上告诉了他的父母,然后又增加女乐,希望能够留住他。
  慢慢地他们都走了,要返回城里面。王子他们又到了山里面,见到了一个胜敌婆罗门,他是一个内道佛弟子,“独居静处,修出离法”。
  尊者看到他以后就问他:“独居静处,行诸难行,以梵净法,清净存活,捐除欲尘,习仙人道,为得何等胜功德耶?”你一个人在这里修仙人道,为了得到了什么大功德?这个婆罗门目不顾视,说:“我见诸行无常,无有真实,生时虽具王乐,死已为业自在,引向恶趣,见此义故,独居静处。又见恶劣,诸众生等,行同畜类,死后恐生不静垢中,故我行此难行之行,住此林薮。又于幻财,见无真实,思后世故,顶受仙法”。是说诸行无常,无有真实,死的时候只会被业所牵附,三恶道倍为痛苦等,他说了这些话。
  王子听到这些话以后,就说“诸沙门者,慢重余人,见王至前,何为不起?”你这个人怎么慢心这么大呢?比其他人还我慢,见到王来也不起来迎接。婆罗门回答说:“我无资财,依林安乐,身命仇敌,唯有死主,我无慢故,弃舍喧杂,汝为何王?复自何至?我无亲怨,不相识故”,我的怨敌只有死亡,我并没有慢心,在我眼里没有贵贱的分别,所谓的你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在我眼里一切众生都平等的。
  听到这些,王子知道他是个不平常的人,立即回答他说自己是谁。胜敌婆罗门回答:“我已出人群,超越诸律则,无官亦无奴,复无所护恤,王趣后世时,无马亦无伴,独自徒步行,无衣亦无食,独自趣中有,无地亦无国,远游无知处,王子亦非常,故我依林薮,王来不起迎!”我们死亡的时候,没有名位,没有同伴,这些都没有的,只有一个人独自而去。王子也一样,现在拥有的只是个假象而已。所以我住在树林里,王子来我也不会起来迎接的。
  尊者马上就改变了想法,献上供养,非常恭敬的希望婆罗门可以摄受他出离生死。这时胜敌候婆罗门以三宝加持,传“发心法”,并劝他出离生死。
  尊者碰到的第一个师长是胜敌婆罗门,见生死三有的过患,下士道的法类有了,死没无常,业苦相系,三恶趣苦。尊者就说:“我居王宫如系牢狱!祈垂加持,不被王逼”,尊者真实地看到三有、王室的过患,他说王室就象牢狱一样,希望师长可以摄受他。胜敌婆罗门又引导尊者,最后说“汝今不久定遭羁逼”,你肯定会遭到你父亲的留难,所以“今莫居此,当往阿兰陀寺,彼处有汝多生师长,名曰菩提跋陀罗,从彼请受“发心教法”,彼大善巧,能饶益汝。”

   学习如何依师

  尊者很像《华严经》里面的善财童子,亲近了师长后,第一个师长引导他,你应该去那烂陀寺,去亲近菩提跋陀罗,从他那求发心法。这里是讲依止师长的道理,《华严经》里面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时,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碰到第一位师长文殊菩萨以后,就告诉他你下一位要去参谁,善财童子去参,参完以后,又告诉他,你应该去找谁,这样陆续去找,陆续去参。所以真正的参访,都是善知识互相介绍,而不是乱碰的。我们仔细去看,尤其是禅门大德,到我这里学,现在有一关没过,你应该去找谁谁,先去参他。像丹霞天然禅师当时有人推荐他找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他去刚一见马祖禅师,马祖禅师就说你应该去找石头迁希禅师,他就在石头禅师座下先在槽厂劳动三年,后剃度,后来又去见了马祖禅师(见《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一》)。其他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碰到一个师长以后,先学习他的功德,都是这样的。有些人参访善知识,师长摄受他时,总是三心二意,觉得我学过的东西你好像没有,好像也没有什么功德,心里总是不满意,但退一步说既然你以前认为他是个善知识的话,至少这个师长要比你高明吧,他最底线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至少可以把长处学到不是吗?所以在依止师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太过理想化。
  在《广论》里“依止善士”一科面说了善知识的十种德相,我们看到以后,有时反而会容易拿着这个到处去比对,去要求。或者我们看到历代祖师的传记,就认为如何如何的善知识才是我要亲近的,结果可能找了一圈也没有一个人能达得到自己的标准的。这个人好象不行,看那个人好象也很差,以这种心态去学习,大概一生都不会碰到。
  在依止师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态是第一位的。假如说我们一开始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哪怕是佛来,我们可能也不能得到任何的利益。你看佛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就是这样的,不论善知识有什么样的功德,仍然会觉得有不圆满的地方。
  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经论里面讲的并没有错,亲近善知识并不是不对,善知识的十种具备的条件也并没有错误。但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我们自己对这些条件的认识以及对善知识的观察上是否如理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经论里所讲的这些条件其实背后都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的,而我们自己的认识本身就很有限,对这些的体会更有限,而我们固有的心理惯性又非常容易以一种负面的心态和眼光去看待自己尚不熟悉的人事物,这时我们去观察,只能是以自己有限,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去观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肯定会产生错误,甚至会产生很多的邪执与痛苦。
  所以师父在“亲近善知识”的开示里用:大家已公认的善知识、公认的善知识推荐另一位善知识、公认的善知识推荐一位不出名的善知识的方式来做一种现代判断的标准(《法音》2007年10期“怎样亲近善知识”)。
  当自己碰到真正的善知识的时候,自己就要多珍惜多生累积的福报,好好勤练内功,把他具备的功德多方学习,希望能快速的学习把这些功德变成自己具有的功德。
  依师的道理,在这一段里面都有非常生动地展现出来。包括后面留学那烂陀寺的时候,他的师长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引导一个,然后慢慢去参学、参访。
                                                                       
                                                                       
                                                                     


学诚法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学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北京龙泉寺网络佛学院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92280923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15179601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龙泉网络佛学院于直播教室网络教学授课。软件下载地址:http://show.sina.com.cn/down.html安装后,申请一个帐号,--点左上方“查找房间”--输入房间名:“龙泉网络学院一”或者搜索房间ID:4473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1:10 , Processed in 0.128749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