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哈尔滨旅游最好的季节,我知道,但我还是执着地来了。在雨雪交加的晚秋,我撑着伞,独自一人徜徉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去寻访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异国教堂,也寻觅着这座城市的百年繁华。在它们身上,我看到了昔日的光芒,也看到了今天的寂寞。雨混合着雪落在身上,冰凉冰凉,心上也同样忧伤而冰凉。我踏着满脚泥泞,心里反复回味着只有纳兰的那句诗:“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哈尔滨市有各种宗教的教堂,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等,我去了七个,包含了不同建筑风格和不同的宗教流派,这些老教堂像一首首凝固的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三亚天气 http://weather.mipang.com/sanya每一个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吧,我只能拍下来它们的外形,却拍不出繁华落尽往事随风……一、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式建筑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道里区透笼街95号 。始建于1907年,于1932年竣工。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特别是1997年的修整,使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圣·索菲亚教堂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二、圣母无染原罪教堂-----巴洛克建筑风格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又称作圣母无染原罪教堂。它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果戈里大街(原来这条街曾称教堂街)与士课街交界处,教堂建的很漂亮,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对称布局,独特的洋葱头尖顶、透空的塔楼、外表是土红色的砖墙,钟楼、塔楼和天主堂上方各有一枚神秘的十字架,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俄。它原来是东正教教堂,现为哈尔滨市天主教教堂。三、圣母守护教堂——巴洛克建筑风格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又名圣母帡幪教堂,它最有特点的圆圆的拱顶向世人昭示着这是一座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重建为现在砖石结构的教堂。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2600公斤大钟。它是罗马式的建筑,也是希腊东正教教堂的基本样式。由俄国著名建筑师吉达诺夫设计。石家庄天气 http://weather.mipang.com/shijiazhuang
当时因为这个教堂由在哈尔滨的乌克兰信徒管理,故名乌克兰教堂。1984年政府重新修缮开放。 位于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旅游书上介绍说现在俄国侨民越来越少,信仰东正教的人不多,这个教堂现在冷清的很,整天大门紧闭,来的人已经很少了。我坚持找到了它,现在这里正在修地铁,只能从后面一条小路绕过去,整个教堂全被周围的建筑包围了,门上的漆已经剥落了,一副没落的凄凉景象。四、南岗基督教堂——哥特式建筑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堂),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位于哈尔滨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线条轻快的尖拱券、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型拱门、造型挺秀的小尖塔都体现了很强的哥特式建筑的风格。这个教堂看起来特别像积木里的小房子。也是我遇到的唯一一个正在做礼拜的教堂。走了一下午又冷又乏,我这个共产党员也准备去听一场布教。在门口用了半包湿纸巾才擦净鞋底,进入教堂大门看到教堂的顶上的吊灯非常明亮,映照着教堂四壁显得非常洁净,教堂内正面设了一个带有十字架的讲台。讲台上的人每讲一句话,底下的人就一起颂一句“阿门”。我被人指点才知道进教堂要脱掉帽子,我人云亦云的跟着大家一起“阿门”,在温暖的室内,听着一句句教义,听着美妙的歌声,我这不信教的人也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安宁。等台上的人讲完了,大家都散了,我还舍不得走。直到人家过来和我说:“姊妹,您到副堂去练歌吧,我们这里要打扫卫生了。”我也是“姊妹”啊,出来看到活动的宣传才知道下个周末是感恩节了,是基督教的一个大节日呢,很多教友们在商量怎么庆祝,我这个异类还是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