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龙泉日记
“旧话新提”系列之四十二:
忍之为德 【题记】本想是为师父打抱不平,没想到师父是如此宽容大度。师父所言极是,“听不同的意见,被人批评,正好冲击自己的自性执著。”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烦恼、争端、纠纷是因为“自性执著”而引发的。从市井之人到社会精英,或为己利,或为己见而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乃至伤及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从师父那里我学得了,破除“自性执著”,尊重、包容异己的存在是佛法的智慧。
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我等等这些词,世间人习惯用来描述、赞叹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品质。我平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经常能听到“我就是比较自信”,“我就是很自尊,不能受一点点委屈”,“我就是要强,不甘示弱,凡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好”等等这样的话,当时听了也没觉得这些说法和做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对,因为我自己实在跟他们是一样的,也是自尊、自爱、自我、自信,有时候可能还自傲、清高,跟许多人一样也忍受不了屈辱,所以也就不认为这些是多么大的缺点和错误。
可是,现在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些实在都是凡夫的品质,是需要用佛法来对治的烦恼。观念改变了,行为也跟着改变。现在我为人处世较以前宽容大度多了,也能够包容激烈,甚至是侮辱的异己之见。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师父悉心教授的结果。
自从接触佛法以来,浏览师父的博客和网友提问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定课,遇到各种问题,我也给师父留言提问,从4月16日开始,到11月2日,我在师父博客上提问超过200个,整理出的文字五十余篇近六万字,估计是师父开博以来个人累计提问量最多的。有同修老乡经常善意地提醒我说:“你天天给师父出难题,都像你这样,可要把师父累倒了。”我听后,想:“也是,师父那么多弟子,如果都像我这样,师父每天不用干别的,光回答问题都忙不过来。”虽然想是这么想,但是一遇到问题还是很希求问师父。师父一如既往认真、耐心、细致回答每个弟子的各类问题。
可是有一段时间里,师父博客的提问空间几乎成了战场,战火纷飞,恶语相向。我看后非常着急,悄悄给师父发纸条:“师父,我发现个别人由于各种自身的原因,说了些极其恶劣的话,我看后非常担心,不知道能否在管理员的环节做些处理?”师父回复说:“没有大关系,慢慢化解其心,也是一个反面教材,让大家更深刻认识惑业和佛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看了的回复,我还是不能理解,觉得任其这样下去,岂不玷污佛门净土?
也恰好是那个时候,我的一个学佛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他的一位朋友,他的这位朋友有着特别的经历,十几岁出家,学佛十几年,后来道心不坚固还俗成家养子过着世俗的生活。他常在网上跟我探讨佛法,每每提到大善知识,他总有微词,每次我都耐心平静和他交流。可是在一次网络聊天时,他说:“……我内子的佛法见地应该不亚于你师父吧!!!”我看后怒从心来,回复说:“太狂妄了!不知天高地厚!”他回复说:“再见。”我再没有回复。
第二天上网时,我发现他已经从我QQ好友列表中删除了,虽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也为这件事心里好一阵不痛快。我问师父:“我这样做对吗?在佛法学修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异己呢?”师父回复说:“好坏是唯心所见,不必执诤高低,多尊重他们,结个善缘。听不同的意见,被人批评,正好冲击自己的自性执著,另外也增长知人处事的善巧智慧。《荀子》说:‘问楛(恶劣、不正当)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本想是为师父打抱不平,没想到师父是如此宽容大度。师父所言极是,“听不同的意见,被人批评,正好冲击自己的自性执著。”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烦恼、争端、纠纷是因为“自性执著”而引发的。从市井之人到社会精英,或为己利,或为己见而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乃至伤及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从师父那里我学得了,破除“自性执著”,尊重、包容异己的存在是佛法的智慧。
但是又想想,你尊重、包容对方,有时候对方不一定尊重、包容你。再看看师父博客里的一些留言,简直是胡编乱造,恶语中伤,这又该怎么办呢?我问师父:“针对这种情况,是不是就应该忍辱负重呢?‘忍辱’在佛法里是怎样的修行法门呢?‘忍’有限度吗?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我已经忍耐你很久了’、‘我忍无可忍’等等是不是等同于佛法中的‘忍辱’呢?”
师父回复说:“身正不怕影子歪。‘智者不应与愚诤,愚骂而智默,则为胜彼愚。’‘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真尊贵。’‘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忍无限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无有可忍。‘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亦不随眠流注恒续,故名为忍。’”
与师父的问答如登高山,一步一台阶,一阶一风景。细细领会师父对“忍”的注解,突然想到佛陀在《金刚经》里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此理解,可以说:“说忍者,无忍可说,是名说忍。”准确理解应该是:“忍无忍。”与凡夫的“忍无可忍”实在是两个境界。以此类推,“法无法”、“我无我”、“执无执”……,其所有妙处在一“无”字。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可谓“忍”之重,“忍之为德”之重。我问师父:“该如何修‘忍’而又如何修‘忍’成‘德’呢?”师父回复说:“明朝真鉴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羼提,此云忍辱,有六相:一、力忍,不忘嗔,而但不报也。二、忘忍,雅量容物,处辱如无也。三、反忍,反己自责,不尤人也。此三未必得理。四、观忍,外人内身,皆达如梦也。五、喜忍,喜其能成我之忍力,又如力士试力而喜也。六、慈忍,怜彼加辱者愚痴,而发愿度脱也。’”
至此,我彻底明白了,师父的“忍辱”实乃“慈忍”, 怜彼“愚痴”,而发愿度脱之,远远超越了“无忍”的境界。我在百度上查了查“愚痴”在佛教里的解释,谓无通达事理之智明。《瑜伽师地论》卷八六:“痴异名者……亦名愚痴,亦名无明,亦名黑闇。”《法华经·譬喻品》:“愚痴暗蔽,三毒之火。”
没想到,愚痴竟然这么可怕,我问师父:“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对治呢?在俗世间不仅有‘愚痴’之人,还更有甚者如精神病人,对此佛法又该如何作为呢?”师父回复说:“用智慧来化导愚痴,但还须善的业缘,所以需要忍辱慈悲,消解恶缘,增长善缘,或由跟他们有善缘的人渐渐接引度化。”
在浏览师父的微博时,无意中我看到两则短信留言:“三界有为,终归败坏。才有所求,便成窒碍。死安可憎,生安可爱。憎爱两捐,便是三昧。”“宁使身碎如微尘,终不退舍菩提愿。宁使永劫受众苦,终不忘失大悲心。”可见师父彻底舍生死成佛道的“菩提愿”和“大悲心”。
半年前,当我刚刚接触佛法时,我还不能理解,“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人生难得,佛法难闻”的深厚内涵,但是今天我似乎懂得了一点。
师父用言传和身教授我忍辱波罗蜜,让我受用生生世世。我谨记师父的教诲:“‘好坏是唯心所见,不必执诤高低’,‘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怜彼加辱者愚痴,而发愿度脱也’。”对照师父的标准,虽然我做得还很不够,很不好,但在进趣菩提的路上,一点点进步都让我真实体会到欢喜,真实感受到心安、自在。这种体验、修行佛法所带来的法乐是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所获得的欲乐所无法比拟的。
学诚法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学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北京龙泉寺网络佛学院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92280923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15179601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龙泉网络佛学院于直播教室网络教学授课。软件下载地址:http://show.sina.com.cn/down.html安装后,申请一个帐号,--点左上方“查找房间”--输入房间名:“龙泉网络学院一”或者搜索房间ID:447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