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与文化】为何都来帮助她 (转)
文:吴克成
我一直以为名人都是天上星宿下凡,生下来嘴里就含着金汤匙,腰里别着三辈子也花不完的大金块,想要去夏威夷冲浪或者去巴厘岛晒太阳,就拿锤子敲一块下来。还有十八罗汉暗中护卫,总之从不用自己为稻粱费心思。却原来现实与我的“以为”隔了十万八千里,有时他们也会输个精光。
画坛巨擘徐悲鸿,现在哪幅画不够他吃一辈子?
1915年,刚安葬了尊长的徐悲鸿穿着蓝竹布长衫、白布袜,满面尘灰地从宜兴到上海讨生活,好不容易找了一份为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画插画的工作,他们又嫌他的线条画得太粗,炒了他。船迟又遇打头风,旅店老板因他欠4天房钱,扣下他的箱子,将他扫出了大门。走投无路的徐画家在旅店门前的台阶上伴着风雨过了一夜,第二天又冷又饿地穿过大上海熙熙攘攘的人流去跳黄浦江……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比他幸运。
穷苦人带着自家地里出产的瓜果菜蔬到贾府“表穷心”,临走时七大姑八大姨都以涌泉相报,且看他们给她的好东西。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里,“刘姥姥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地拿于她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底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种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种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此外还有老太太送的衣服、面果子、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鸳鸯送的衣裳,宝玉从妙玉那里要的成窑钟子……
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一个人要帮助别人,第一要有充裕的时间,第二须在关注别人的时候产生同理心。大都市的人行色匆匆,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要应对周围嘈杂的信息,在忽略周围于己无关的信息时,往往也忽略了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久而久之,都市里的人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是一看到处境困难的人,就会习惯性地把头转向一边,以避免引起帮还是不帮的焦虑。因此大都市的人走在街上,通常不会关注、问候或帮助别人,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都市恍惚症”。有了时间关注别人并引起了共鸣,人们就有可能伸出援手,很奇怪:他人的善举还能对别人产生独特的冲击,它会诱发一种温暖兴奋的感觉,这种感觉还有传染性,周围的人此时就会纷纷伸出援手,尤其是对病人、穷人或其他处于困境的人,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升华”。
刘姥姥在贾府呆了一两天,给众人行善积德留够了时间。贾母与刘姥姥年纪相当,“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吃”,刘姥姥所说的乡村所见也合贾母的口味,引起了她的同理心。贾母的怜老惜贫又让周围的人跟着“升华”,因此众人齐来相助。
对于“升华”我想再絮叨两句:
农夫以身相救,暖和过来反咬一口的毒蛇一直有,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死不绝。这种人心真硬,现在请你闭目想一想,你觉得这种硬心肠的人会有多少?一万、十万、一百万,还是一千万?请你默念这个数字,并把它作为分母,分子则是今天真的反咬一口的人的总和,那么现实生活中,是经常血光冲天,还是邪不压正、常常吹着和畅的惠风?各位不妨算算看。
我是这样想:
谁都怕遇到反咬一口的毒蛇,可是因为怕遇上毒蛇都不去做燎原的星火,这个世界会多么冷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