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35|回复: 10

明一法师:智慧生活靠勤奋(关于心理咨询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一法师:智慧生活靠勤奋(转)

前几天写了日记《智慧生活不分别》讲了我们如何才能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做得更好,使得自己不掉进是非的纠结之中,又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客户满意,让自己满意。从而走出因为信佛,总是感觉有很多工作不好做的怪圈,让自己能够向上向善。

当然,这一切是要靠我们的努力付出作为代价的,就拿《智慧生活不分别》中所说的对话例子来说,本来他做这份工作可以很简单,不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只要把人挖过来就可以了。但是因为要给用户更多的选择,他就需要把所有的情况罗列出来,把所有的资料准备出来供用户选择。

也就是说,本来可能做一份方案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要做许多份方案准备给客户了。这里面要多做很多很多的工作,在绝大部分的人眼里是很傻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做这些事情是功不唐捐的,这样可以避免你被拖入到是非里面去,因而有效地避免烦恼。

这种做事情的方法在佛教里面可以说就是跳出三界外的处世方法了,或者说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了。所以,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自然不会有烦恼,自然就能远离是非等二元对立的心态,自然就能保护我们的信心,自然就开始了修行的步骤,自然……

甚至可以这样说,佛教的修行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比如我自己在跟别人介绍如何持好不杀生戒的时候,我就常常教人如何把非要形成杀生的时候,把杀生这件事情变成一堂佛事。这样,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勤奋,就远离了恶法。实际上这也是善将尘劳做佛事的方式。

比如杀生这件事情,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需要打扫卫生或者是农民要打杀虫药。要是一般的人来做,他们直接就把药一放就完事了。但是,我们佛子为了持杀生戒就不能这样把药一放了事了,我们就要想办法如何在持戒的基础上做好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不得不麻烦一些。我们不得不先把所有通道打开,驱赶虫子,然后告诉虫子这里将要放药,希望他们换个地方生活,不要被药药死。实在走不了造成了误杀的话,希望你们早日往生净土(这可以为他们念经或者到寺院挂牌位,甚至是做佛事等)。

就好比我们比丘早上起床的第一句话:“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互,若于足下丧其形,愿汝早日生净土。”如果对于一般不守戒律的人来说,这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守持不杀生戒律的比丘来说,就成为了必做的功课了。

其实这在心理学的咨询里面也是常常见到的。

因为心理咨询师不充分投入的话,就得不到患者的认同,就无法与患者沟通,从而无法有效实现治疗;如果过度投入的话,又会堕落到患者的是非纠结之中。

这也是心理咨询师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他们要把握好尺度的关键。

自己就曾经听到心理学 家张老师说过,要一只脚在岸上,一只脚在水里救人的比喻。

他说,在接受心理患者咨询的时候,不能全部投入,又不能不投入。就好比下水去救人,只有一只脚在岸上,一只脚在水里,这样才能最有效果地救人。如果两只脚都在水里就容易被拖到水里去了;如果两只脚都在岸上,得不到患者的认同。

(若能以“应无所住而生心”的状态,两只脚投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心理学的咨询师只好多勤奋一些,多做点世间的人认为无用的工作。

做到既能与患者好好地沟通,又不会被患者拉到是非纠结里面去。

所以,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是很辛苦的。

不过,若以修行的心态投入其中,为他人咨询亦是成就自我,以此心态,辛苦即是不心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心眼 一切都在身边 (转)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他一眼盲,一眼弱视,读经时仅能以单眼微弱的视力,用几乎贴近书本的方式阅读,当然速度不可能太快。
     
往往为了迁就他,全班只好跟着放慢速度,也因为是佛学班不是升学班,大家也乐于为了他放慢速度。在期末写心得时,弱视男孩写下这么一句话感谢大家:“有你们的照顾,我的眼虽在黑暗中,心却在光明中。”短短一句,也让大家上了一堂佛学课。
     
多数人的眼是光明的,心却处于黑暗之中。

有位富人不满现状,还想再富,于是到寺里找禅师问发财梦。禅师二话不说,一手便把灯给关了,顿时屋内陷入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当然富人心里有些不快,怎么发财发到黑了。

不久,禅师又将灯给打开了,恢复光亮,屋内一切清晰可见。
     
此时,禅师说:黑与亮的差别在哪儿呢?

黑暗时,屋内什么都有,你却看不见,想要抓个东西也很有限。

但光明时,屋内一切现成,毫不费力。当心灵从黑暗到光明时,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缺,而这个“发现”过程才是“发财之道”。
     
弱视男孩眼盲心不盲,求财富人眼明心却盲,我们又是如何呢?

当心里不满足,觉得缺少时,试着打开心眼,你会发现一切都在身边,可能只是我们没看见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者 礼敬诸佛。  二者 称赞如来。
三者 广修供养。  四者 忏悔业障。
五者 随喜功德。  六者 请转法轮。
七者 请佛住世。  八者 常随佛学。
九者 恒顺众生。  十者 普皆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守真堂夜话:禅心三无 (转)

上午在家中静读,从中午到晚上一直是事情接着事情,不能说是忙,只是事情多而已,因为在一个长距离的开车行进中还去从从容容的冲洗了汽车。晚上回到家中已是夜里12点,拧亮台灯,伴着柔和的灯光,打开一本晚上带回的书《禅心三无》,内心与周下一片宁静安然。

这本《禅心三无》是今天从河北柏林禅寺带回的,明海大和尚所著。

明海大和尚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与我在北大同期读书上学。

89年开始留心佛学,92年在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93年在白马寺受具足戒,2000年于净慧上人座下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

“有一种学问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不管是有文化的人还是没文化的人,都特别有兴趣,就是关于算命的学问。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一套,通过血型、星座等预测命运,东方有东方的一套,算命学在我们中国就很丰富,有占卜、四柱、奇门遁甲等种种预测方法”,“反映出人类整体上有一个潜在的忧患意识、希望通过种种预测命运把握未来的方式来化解、冲淡内心对不可知未来的担忧。”

禅心就是让我们彻底放下忧愁。

这是禅心的第一无——无忧!

无忧就是内心很轻松,没有压力。能够做到这点的,甚或是差不多做到的人都不会很多的。我也是心有忧患的,还没有做到“无忧”。

禅心第二无便是“无悔”。

“悔”是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态度。当年带学生的时候,常常听学生硬着脖子说:“我绝不后悔”,我心想学生们是因为根本没有生活经验才有这样的气概,但是真正的人生有几个能做到“无悔”呢?除非你对过去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态度”。现在有些很了不起的人也常常把“从不后悔”轻易地挂在嘴边,其实在平时还是能听到他们在言谈中还是有后悔的。“从不后悔”变成了一种情绪或者激情状态,但是在佛教中,做到“无悔”是个不小的境界。人的第八识就是把人平时表现在身口意三种业的种种活动收藏记录,将来这些业一定会被重新拿出来算算帐的,个人的“后悔”感觉会不会也是从这里涌现的?

禅心第三无——“无怨”。

禅心“第一无的忧是我们对未来的执著,对利害得失放不下而产生的心结,第二无的悔是我们因为对过去自己的错误、失误放不下而产生的心结,第三无的怨则是指对于现在落在自己头上的一切不满意而产生的心结。”外界和他人如何对待我们,现实中我们的不满等等,都会使我们产生怨。

“无怨就是对我们的命运,对我们在人生路上遇到的一切,都能够欢喜接受,没有怨恨——不仅欢喜接受,而且还要心生感恩。”

禅心三无的无忧、无悔、无怨,其实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三种品质。

不要让明天落在空泛中,明天的按钮在今天,所以说认真活好今天,做到无忧;

也不要让昨天依然驻留在现实中,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做到无悔;

认真生活在今天,人生就是由你修得的一个接着一个的今天组成的,而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今天无怨了,你是否也是?

推荐董子竹先生的一篇博文,“道可,道非,常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者 礼敬诸佛。  二者 称赞如来。
三者 广修供养。  四者 忏悔业障。
五者 随喜功德。  六者 请转法轮。
七者 请佛住世。  八者 常随佛学。
九者 恒顺众生。  十者 普皆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者 礼敬诸佛。  二者 称赞如来。
三者 广修供养。  四者 忏悔业障。
五者 随喜功德。  六者 请转法轮。
七者 请佛住世。  八者 常随佛学。
九者 恒顺众生。  十者 普皆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显 于 2011-10-20 11:11 编辑

(若能以“应无所住而生心”的状态,两只脚投入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谈修行,说了一辈子,为的不就是要达到这么一种境界吗
达到了,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要这样,包括在证券市场上也要这样用心才对。所以才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的说法------因为只有在世间的日常生活中才能验证自己做的怎样啊

(这正是世人不能证得涅槃的通病了,这是道死穴,法师提醒的好,收藏了)。

感恩至善佛缘的法布施

点评

感恩明一法师的慈悲开示。 敬礼法界一切贤圣僧。 也感恩能够真正理解、明白真意并付诸生活实践的朋友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20 1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显 发表于 2011-10-20 09:41
(若能以“应无所住而生心”的状态,两只脚投入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谈修行,说了一辈子,为的不就是 ...

感恩明一法师的慈悲开示。

敬礼法界一切贤圣僧。

也感恩能够真正理解、明白真意并付诸生活实践的朋友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富人不满现状,还想再富,于是到寺里找禅师问发财梦。禅师二话不说,一手便把灯给关了,顿时屋内陷入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当然富人心里有些不快,怎么发财发到黑了。

不久,禅师又将灯给打开了,恢复光亮,屋内一切清晰可见。
     
此时,禅师说:黑与亮的差别在哪儿呢?

黑暗时,屋内什么都有,你却看不见,想要抓个东西也很有限。

但光明时,屋内一切现成,毫不费力。当心灵从黑暗到光明时,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缺,而这个“发现”过程才是“发财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5:59 , Processed in 0.78925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