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170|回复: 35

滥用抗生素将成民族之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弘亮 于 2011-9-28 16:02 编辑

引言:   耐药菌渐渐“刀枪不入”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旨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从此,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已成为与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相并列的、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三大病原微生物之一。人们担心,由于机体对抗生素的耐用,人类是否将回到没有至霉素的年代?
   1992年4月在北京通县举办的一个国际医院感染培训班上,67名医护人员全部作了鼻咽部的微生物学检查。北京某医院的一位护士长,对所有检测的抗生素全部耐药。人们担心,如果她一旦感染,医生将用什么药去治疗。


中国人均年消费抗生素138克,世界首位, 八成以上属于滥用!

    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买抗生素很难,但在我国恰好相反,无论是感冒还是发烧,只要一有病症,医生马上就会给患者大剂量使用最新最贵的抗生素。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这种局面不及时改变,中华民族有可能集体成为“耐药一族”。

发表于 2011-9-2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过了个限度总是不好啊……

还是多用用中医的办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弘亮 于 2011-9-29 20:20 编辑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全军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04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张延霞介绍,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而到了90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60%--70%。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而耐高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张主任说,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人。
  人类与致病菌的较量从未停止。从细菌物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目前,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无效。
  许多专家忧心忡忡地说:“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人们不能不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出现,人类将重新回到上个世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
  
  在美国,买一枝枪非常容易,而买一支抗生素却非常困难。抗生素是严格控制的处方药,医生乱开处方会受到处罚,患者必须持处方才能购买到抗生素。而在我国,人们到药店很随便就可以买到抗生素药品,滥用抗生素十分普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滥用抗生素 究竟谁之过

  304医院呼吸科主任文仲光介绍说,尽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菌,但至少可以延缓耐药菌的发展速度。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信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信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一是医生的原因。  每个医生对抗生素都有处方权,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在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很不规范: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高档抗生素,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
  二是患者的原因。  文主任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出专家门诊接待了一位患普通感冒的患者,文主任给她检查后,开了20元左右的药。这位患者很不高兴,要求开抗生素。文主任说,绝大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对免疫功能正常者,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杀死病菌,却不能杀灭病毒。我国许多人缺乏医学知识,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门诊时经常有患者点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这也是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三是社会原因。  在国外,抗生素药品是不允许作广告的。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大众媒体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夸大其治疗作用,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对滥用抗生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处方药广告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封杀铺天盖地的抗生素广告,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
  四是食品的原因。  个别地方在鸡、鸭等饲料中掺杂抗生素,有的养鱼户为了减少鱼病发生,建鱼塘时在塘底撒上层喹诺酮类抗生素。一方面动物、禽类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会转移到人体,另一方面,动物、禽类产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
  文主任说,滥用抗生素是一个严惩的社会问题,从上到下都应有危机感、紧迫感。他呼吁要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使人们树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观念。
  
  一位女孩感冒,咽喉发炎,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不仅不见好转,体温反而升高到40摄氏度,浑身起满皮疹,急送304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药物热,只输了一些葡萄糖,病情很快就好转了。一位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家医院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引发肺部毛霉菌感染。送304医院后,医生给他停用广谱抗生素,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真菌药,很快痊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接触抗生素多矣

  几乎所有的人接触过抗生素,但真正知道该臬正确使用的人却不多。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某患者做腰椎间盘空出手术,为预防感染,医生给他用了在剂量的抗生素,引起腹泻。医生又用抗生素止泻,结果腹泻越来越厉害,生命垂危。专家会诊认为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专家认为。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感染,起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抗药性。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外用。不少外科医生经常把抗生素配成液体冲洗伤口,有的在术后向伤口内撒抗生素粉剂……这都是很不正确的。教科书对使用抗生素规定得非常明确,所有生物合成类抗生素、沙星类抗生素以及用于治疗重症感染的抗生素,是不可以外用的。利福平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品,国外对利福平的使用控制非常严格,严禁外用。而我国不少医生用利福平给患者点眼。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我国结核菌耐药率高达46%,不能说与得福平的滥用毫无关系。
  误区之三: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专家认为,抗感染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不少病人急于求成,使用一天后感到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用其它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它抗生素,逐渐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变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误区之四: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不少人喜欢跟着广告用药,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高级越好。常看到的患者到医院后点名要广告上的药。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却对这些病没有什么疗效。
  误区之五:抗生素是消炎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致病菌可以说来之不尽,杀之不竭。即使把一个菌库的细菌全部杀死,也会马上被别的细菌定植。医院感染就是这样,当病人刚刚住院时带的敏感菌株,住院后被杀灭,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医院医护人员或其他病人身上的耐药菌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跳出怪圈莫纠缠 换个思路抗感染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感染的预防放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上。因为绝大多数的院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患者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在我国,中医讲究“祛邪扶正”,二者不可偏废。抗生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还应该有其它的措施来扶正,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们陷入了“感染-用抗生素-培养出耐药菌株-造成新的感染-再用抗生素”恶性循环的怪圈。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熊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同抗生素的不同点在于,抗生素是通过抑制和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治病的作用。而微生态疗法则是通过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系的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和抵抗力而获得防治疾病的效果。有人曾预言,20世纪是抗生素的辉煌时期,21世纪将成为微生态治疗的黄金时代。(2001.5.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滥用抗生素有四重危害
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然而说到“滥用”,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其中的含义。实际上,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就可能给患者带来“四重危害”:

  第一: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第二: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第三:二重感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第四:耐药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买抗生素很难,但在我国恰好相反,无论是感冒还是发烧,只要一有病症,医生马上就会给患者大剂量使用最新最贵的抗生素。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这种局面不及时改变,中华民族有可能集体成为“耐药一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依赖抗生素带来隐患
近期,北京患普通感冒和流感的人数急剧增加,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尤其儿童患病者剧增。记者近日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输液室里看到,医务人员在配液室里忙碌的工作,护士们配好的药水已经排成了长龙。
带着儿子来看病的高先生告诉记者:“我带着孩子到这看病,从挂号到就诊、化验、缴费、拿药、输液……足足用了7个小时。以前孩子发烧感冒都会到医院来输液,好的快呀。没想到这次会有那么多孩子一起生病!”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家设有儿科的医院后发现,每家医院的输液室里都是人满为患。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患者中,有90%的市民表示,为了让感冒快点好,就诊时都会主动要求医生为其输液治疗。
看来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已渐渐从被动转为了主动,但这种主动要求真的会给患者带来好处吗?
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介绍,滥用抗生素问题长期存在,就拿感冒来说,医生不管患者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引起的疾病,都习惯用抗生素来应对,从而使抗生素的使用量居高不下,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医生对记者感叹道:“现在小孩生病都要输液,而且基本都使用最新级别的抗生素。一个新的抗生素研制成功至少得10年,童年就对顶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些孩子长大后用什么抗生素?这种情况不改变,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无药可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滥用抗生素将成民族之患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的第一死因,抗菌药物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但是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现象,使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之惊人使中国抗菌药物的“黄金时代”没有持续多久。有的抗生素进入我国20多年,病菌耐药率就已达到60%—70%,而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抗菌药现在对70%肺炎球菌无效,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将率先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中国人也将成为第一代的“耐药一族”,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有关专家也一再呼吁医生要慎用抗生素类药品,就是因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具有不可逆性。使用了第一代抗生素药物后,下一次发生感染时,使用第一代抗生素会无效,必须使用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抗生素才有效果。
浙江省食药局局长郑尚金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滥用抗生素问题是中华民族之患。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竞争力是健康,如果连健康都没有了,中华民族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既然社会各界都意识到滥用抗菌药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为何近几年这种形势毫无减弱的趋势,难道大家都对自己的生命如此不负责任吗?
调查显示,对某医院的293份病历的抽查发现,使用抗生素的占53%,其中外科病历中使用抗生素占总数的86%,尤其在术后,抗生素使用几乎达到100%。14%患者术前就开始预防用药,甚至有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就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这种用法极易引发细菌的耐药性,不符合抗生素的基本使用原则。
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他们认为,多年来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十分严重,基层医疗机构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知识欠缺。按照医生用药原则,用了青霉素,在开药方时就不能再开青霉素族的其他药,而在实际中不少医生往往是“祖孙三代”一起用,“大炮打蚊子”等用法也经常能在药方中看见。
其次,在不少医生心目中,把抗菌药物当做“保险药”、“安慰剂”,有的医生在病因诊断不明确的前提下,认为只要用了抗感染药物就保险了。有时用一种抗菌药物就可以解决问题,往往用两种或三种抗菌素;用低档抗菌药即可治愈的,偏要用高档的,像扁桃体发炎等轻微症状用青霉素即可,而在实际中医生却要用先锋类,这些都是医务人员怕担责任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4:09 , Processed in 0.39990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