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348|回复: 11

求助版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8-16 21:52 编辑

身上湿气重怎么办?(舌有齿痕,乏力,湿疹等等)

老问题了,薏米红豆这些都试过,但不很有效。请楼主师兄帮忙。感恩

发表于 2011-8-1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关于湿疹形成的原因与对治方法的答疑(转)

问:湿疹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

答:湿疹,是湿气、阴湿气进入脾胃或者肝后生成的。在多数是因为阳气不足,多智,贪心重,或者是淫欲心重,阳气泄得太厉害,阴气进来后造成的。

第一件事:忏悔;

第二件事:把自己的阳气提升起来,去掉淫欲心,做事情光明磊落,大大方方。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读《论语》,照着当中讲的做人模式去做,可以提升阳气。

《金刚经》也可以提升阳气。做事情不欺暗室,光明磊落,没有私心,湿疹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心眼儿越多的人,湿疹越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凤岐的养生餐桌3 薏米利水渗湿  (转) 

生薏米、炒薏米,疗效大不同

  
薏米为什么能够祛湿呢?首先它是入脾经的,可以健脾除湿。其次按药材的性味而言,中医里的祛湿药或是辛香温燥的,或是甘淡渗利的。辛香温燥的如陈皮,可以燥湿化痰,这就好比架起火来把水烘干。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湿除得快,坏处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壶烧干。薏米则味甘淡,可以利水渗湿,像疏通水道一样将水排走。一般性属寒凉和作为果实、种子及质重的药物多为沉降药,沉降则能渗利。薏米性凉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米都能祛除哪些湿邪呢?脾管运化水湿,但若是脾虚了,湿邪又会困脾。脾属土,我们就把脾比作大地,睡觉时流口水,就好比汛期河水上涨越出了河床,给大地带来水患,实际上还有很多形式的水患会给大地带来危害。像脾虚湿盛排不出去就会出现水肿;湿邪停在胃肠,人就会大便稀溏、腹泻;跑到下面会生成脚气;流注关节,则四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而且湿邪有个特点是沉重,关节疼痛的同时人体还会感到十分沉重无力;湿邪还有秽浊的特点,“浊”就是混浊,例如有种病症叫淋浊,就是小便混浊不清,另外女性带下白浊,也是湿浊的体现。
  
有人会说,湿邪的表现太多了,不可能什么样的湿证都能用薏米吧?的确如此,湿邪表现各异,应对它们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薏米在祛湿除湿上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不过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薏米生用和中药炒制的效果是不同的。
  
生薏米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可以祛湿除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炒薏米是取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中药的炮制方法里,还有一种是将药物与麦麸拌炒,即麸炒薏米。锅热后先撒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1/10,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略有香气。简单说一下这个香气。根据中药炒制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把药炒黄、炒焦和炒炭。而炒黄就是指用文火炒出药材固有的香气,或鼓起、爆裂时为度。炒黄能缓和药材的过偏之性,同时散发的香气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
  
生薏米和炒薏米,它们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药性平和,擅长健脾止泻,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良药。不同点是,炒薏米比生薏米的除湿效果好。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疗脾虚泄泻,便经常煮些薏米汤来喝,却不见什么效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正是因为他用的生薏米,性偏凉,如果用炒过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会很明显了。而麸炒的比单纯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为什么加入麦麸呢?中医认为,具有补脾作用的药物,经过麸炒可增强疗效,缓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药物的药性。如果是脾胃不好,总是吃不下东西,要么吃点就腹胀,总觉得不舒服,这时在稀饭里加一把麸炒薏米一起煮着吃,就能有效缓解食少、腹胀等症状。
  
大家平时食用薏米时,多半是直接煮汤、煮粥服食。我们知道薏米硬度大,较难煮熟,如果和易熟的米一起煮,它们的熟软程度不均匀,难免会影响口感,所以煮前最好把薏米泡两三个小时,等吸收了水分之后就容易熟了。
  
夏天天气多湿热,人们也最容易被湿邪所困。可能有人早有体会,夏天时腿部、脚部常常出现水肿,大便也很黏滞,这都是由于体内有过多的水湿停留,可以多吃一些利水消肿的食物帮我们把水湿排出体外。除了单用薏米煮汤煮粥,还可以考虑用薏米炖冬瓜。
  
冬瓜味甘淡而性寒,功效以利水消肿而著称,是治疗水肿和减肥瘦身的佳品。和薏米配伍一起食用,就像物理学上的同向合力,作用更大。也许有人担心冬瓜性寒,会加重体内的寒湿之气,所以我们在这里一定要加入葱和姜,这样就把性寒的食物变得稍微平和了一点,适用的人群也就更广了。如果说就要突出清热、除湿和解暑功效,那我们直接用薏米和冬瓜煮粥就可以了。

在用薏米煮粥时,如果我们把冬瓜换作南瓜,效果就另有所偏重了,适宜的人群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病人常感到没有力气。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脾主肌肉,脾健手足自会有力。南瓜还能降糖止渴,有“降糖降脂佳品”之誉。薏米也是自古多用来治疗消渴症状的。

《本草纲目》中说:“消渴饮水,薏米煮粥食之。”糖尿病另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患者总感到口渴,总要喝水,这正是糖尿病的病机所在,体内阴津亏损太严重了。很多药物在除湿的同时会助燥,损真阴之气,而《本草新编》里却说:“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能健脾阴。这样一来,薏米加南瓜,既能滋阴又可益气,可见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中医认为,湿热相加“如油入面”。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如果你把油揉到面里头,再想把油拿出来还行吗?当然不行!同样的道理,如果湿邪进入人体,想祛除也是不那么容易的。想要一两副药就能够解决问题,纯粹是天方夜谭。”

——湿疹救急,若不愿用西药、抗生素之类,那就找中医大夫,望闻问切,针对你个人的情况,对症下药。就算如此,趟路的3副药之后,也大概得7副,见效。用药尚且如此,何况食疗?

之前,从没长过湿疹,自去年7月,外出后,不知何因,始生湿疹,外用艾灸止痒、内用中药调理、大青叶、艾叶煮的水晾凉后外敷、浸泡。今年为防治,竟还用了20余副中药。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疹长了,就是持久战,不能太心切。每年都要在夏季与相应容易发作的季节注意关照,饮食清淡,避免的辛辣、油腻等。皮肤一定要避免暴晒,也要注意所用凉被的防潮。

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也会有助治疗。

祝健康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原创】神奇的艾草,经验谈(连载)

(二)湿疹
膝盖附近患湿疹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还不算严重,就几颗几颗反复发作。最初用吹灸,感觉是好点,起码不会那么痒了,范围也没怎么扩散。那时连续吹灸了半个月左右,有一段日子没再发作过,以为就好了,就没再继续(本人比较懒) ,但天气稍微闷热潮湿一点就又发作。可惜那时不能再天天坚持了,上班或生活等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天天用吹灸。如果有湿疹的师兄们可以试试坚持每天吹灸,应该也是会有效的。

后来再度继续吹灸时,湿疹被我赶得往大腿上跑了。针对我的情况,感觉吹灸只能驱逐,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本人虽对抗生素没多少好感,但无奈,只好涂抗生素试试。有一师兄介绍一支抗生素给我用(广东顺德制的),原来这药的制药厂也有来源于不同的地方,我当时所在的地方只能买到当地制造的。不知道是因为制药厂不同的缘故还是别的,她说用了就好,我用了也没觉得效果很好,只能说是勉强可以接受,不能说痊愈。偶尔还是痒,而且用了后皮肤肤色会变深或变紫黑色,爱美的师兄或者要穿裙子上班啥的师兄慎用。

后来泡脚的时候,突发奇想,就把艾草水泼到湿疹患处,连番几次后,湿疹倒不再向大腿上蔓延了,而是开始按兵不动。现在用艾草水治疗湿疹的时间虽不长,但总算控制住。我想,如果泡脚的时候,能泡到膝盖附近的话,如是坚持,应该会很快好,而且对身体也会很好。治疗和养生结合。

我相信湿疹是属于内病外现的内科疾病,虽然表现在皮肤上,其实,病在身体内部。有脏腑原因;有皮肤脉络微循环障碍,使机体应排泄的内毒素积聚于皮肤而发生的可能;也可以是体内某些地方失衡;也可以是潮湿环境引致;也可能是……最好还是找个好中医详细检查一下身体,防范于巍然,治标治本。

湿疹发痒的时候记得千万别抓,如果实在忍不住了,可以用吹灸,大概要灸20-30分钟,就见效了,不会再痒。如果抓破了,水流到的地方据说也会长起湿疹来。所以要特别注意。

现在想来还是挺不可思议的,因为本人的皮肤打小很少会长这些东西,但就这一两年开始毒素不断现发,我觉得也是与修行有关,把体内的病毒排出来后,身体会健康点。不过碰到这样的情况,真的最好找个好中医检查身体。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浮世莲花 于 2011-7-1 00:53 编辑 ]
感恩本文原创发布者:浮世莲花

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852&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得大医一妙方,据说因如利器,用之需慎
(大医严谨,俺觉得没那么严重似的,关键在于比例,比重对了就无妨)

俺在自身实践了。感觉,真的挺不错的。尤其是服下之后,再打坐片暇,有趣的受益,可以体验一下。

方如下:

皂角1克,红枣10颗(1:10)枸杞4至7粒。煮水。温热服饮。

夏末金秋正适时,简单之极,妙不可言

因人而异,还看自身具体状况,不适即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贪心重则湿生

偶贪心也重,破贪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因为气候、污染、压力大等等一切外在的因素,与内在的心理、心相上的因素,湿气大、长湿疹已经很普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复发性专用药,如含有康洁净肤成分的药物,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01.jpg 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秋季节防湿气(转)

传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
  
中医认为,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

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

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

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

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3:29 , Processed in 0.378503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