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159|回复: 17

[实修交流] 各师兄好,请问关于打坐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师兄好,

末学2年以前曾经练过打坐,可是当时,一坐下就满脑子的纷念杂飞,后来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没有再继续。

后来,持过准提神咒,六字大明咒。。。目前为止,在抄“僧伽吒经”的第4遍,“地藏经”已经抄完一遍,读“地藏经”136遍,
持诵”地藏菩萨“圣号50多万遍。。。

今天早晨,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打坐。

盘腿坐下后,立即就感觉完全和以前的感觉不一样。心静如止,提不起一念一字,似有似无。
人很舒服,好像有一种满足感。

我很快就结束了打坐。

其实我是有一些顾虑的,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练习打坐,练习打坐要不要有师父指导?
我人在国外,一直是通过自己在网上学习佛法的。2年以前回国时作了皈依。但是一直不能得到皈依师父的直接指导。

不知练习打坐需不需要指导?会不会走火入魔?

有哪位师兄有这方面的经验?能否交流一下?

谢谢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
发表于 2011-6-2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好,打坐时坐姿要注意,下边要垫一下。打坐念阿弥陀佛。无论有什么境界都不要去执着,一心念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感恩布施

打坐是应该坚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谢谢两位师兄的回复

我想我可能是在经历入定的过程,所以我比较谨慎,修行的事还是事先多做功课的好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


入定修炼法
要离五盖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感觉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老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专有的,外道也会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起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原因是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初禅到四禅是什么。

不是等待机会 
 刚才说,入定过程有呼吸的变化,心念的变化,还有身体感觉受乐的变化。许多人不懂得怎样利用这些变化来认识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后继续坐、坐、坐,时间久了,他不知不觉地进入定里面了。到底什么时候入、怎么入,他不知道。这样的修行人往往认为必需坐得很久很久,总之,坐久了就一定会入定。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
入定与出定  懂得怎么静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禅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每一次他坐下来时,总想体验他上一次静坐的觉受,然后就等、等、等时间到了,他所期待的体验又出来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数的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期待上一次静坐的体验而入定,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间也能入定。为什么他不懂呢?原来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过程,由于不观察入定过程最重要的讯息,只好等待所体验过定中的舒服感觉,当那体验出现时他才认为:哎呀,我又在定里面了。这说明他没有观察入定的过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觉地入禅定。

最重要三事 
 在禅定里面,有快乐的感受,呼吸很细,心念也很微细。就凭这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你入定时,呼吸一定是从粗变细、心念从粗变细、身体从没有乐受变成有乐受。就是说,入定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变,你要小心观察它变化的过程。

观察三事变化  
每次一静坐,你就要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初学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须坐一段时间,坐到乐受快出来了、没有杂念了、心念微细了、呼吸微细了,这时候快点退出来。一退出来了你就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这时你一定办得到。在入定过程要观察三件事在变化:心念、呼吸和乐受。
  要什么时候观察这三件事呢?当你静坐时,一旦觉得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出现时,你不要留恋在里面,要快点退出来。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当你发现身体快乐,心念变细,呼吸变细的时候,你就能在退出时观察它的变化。你会发现,心念变粗,呼吸变粗,快乐的感受在退。当乐受完全退时,你就快点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后再度集中于修法。如此,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原来的觉受。也就是说,你刚刚从初禅下来,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禅。你再度集中的当时,就快点注意观察三件事的变化,呼吸变细,心念变细,还有乐受又出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为这过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观察心念怎么从粗变细,呼吸怎么从粗变细,怎样从没有乐受变得有乐受。这就是你自己要去认识的道路,什么时候观察此三件事?时机(火候)就是当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时。

重复练习 
 这样小心重复观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乐受,你就会懂得原来入定过程是这么回事。必须重复训练,上去,下来。再上去,再下来,做越多次越好。以后,你就会越来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后,才来加强定力,所谓加强定力就是进去了不要马上出来。在练习加强定力时,要在定里多久呢?
初学者入初禅  初学者入初禅千万不要太久,五分钟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钟就要出来,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进去五分钟后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初禅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会更细而离开初禅。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细,心念更细,也更快乐。于是你对初禅心念的粗细混乱不清。也就是说练习加强初禅定力时,他在入初禅半小时内,要出入定六次。这样不但修了半小时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进。当每次出入定五分钟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十五分钟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时。就这样地加强定力。当你觉得这个定很稳固了,然后才能设法进入另外一个禅定。这就是所谓入定的技巧。不思,物我两忘,是达到入定关键!
编辑本段

[ 本帖最后由 renee209 于 2011-6-28 11: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是一道光 于 2011-6-27 16:02 发表
师兄好,打坐时坐姿要注意,下边要垫一下。打坐念阿弥陀佛。无论有什么境界都不要去执着,一心念阿弥陀佛。

师兄好,我打坐时,是追求的一念不起,所以,连“阿弥陀佛”圣号都没有。
可能已经是属于坐禅入定了。所以我有一些害怕,怕魂识出去了,不知怎样回来。也许是多虑了。
heh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enee209 于 2011-6-28 11:10 发表
我想我可能是在经历入定的过程,所以我比较谨慎,修行的事还是事先多做功课的好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


入定修炼法
要离五盖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师兄精进实修!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不要追求一念不起,也不要怕念起。
否则易落空亡,昏沉。
静坐,关键是要了知自己的身体内外一切动静,而又不存了知的念头。
若做不到这一点,则可能要有个所缘的东西,比如修出入息,念佛号,抱话头,观音法门等,先得止。
关于静坐,我最近得益于以下这篇文章,推荐您看一下,洪文亮老师所讲其实如楞严经一般,先明心,再修行,修行的过程可以对照楞严经。

只管打坐——成佛捷径

1999年吉隆坡鹤鸣寺七日禅  节录   洪文亮老师主讲   罗医师整理

五灯会元~药山惟严

师坐次,僧问:「兀兀地思量什么?」

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

僧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

师曰:「非思量。」

有人问药山惟俨禅师怎么打坐?

药山说思量个不思量底。

思想那个不思想的?!问的人傻了,那个不思想的怎么样去思想?

思想了就巳经动了思想,用思想去思想那个不思想的,那怎么可能啊?

药山禅师回答,三个字:非思量。

打坐就是要你在这个非思量境界,做到了就是真正打坐。

那么非思量是什么境界呢?


非思量是个真实不虚的状态,并不是虚构的,假想的或理念的状态。这就是叫做无念之念,是分别意识不动以前的境界。那么分别意识发生作用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大家都忘了在小婴儿的时候,念头还没有起分别之前;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分别意识发生了作用,开始知道这个,知道那个。这些我们都忘了。如果能够恢复到这个状态,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真正的面目。千万不要以为这个状态能用推想可达到,这个思想不动以前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用思想去追求,那可又弄错了。

那怎么办?你可以向你的耳朵、眼睛讨教,向它们学习。请问各位,当耳朵听声音时,它有没有分别这个好还是不好才听?没有啊!眼睛对到什么就看到什么,它有没有分别这个喜欢那个不喜欢,这个要看,那个不要看?没有啊!所以六根对境分别意识还没有动之前的状态,这个就是非思量境界。不是什么都没有才是非思量。你怎么知道什么都没有?当你知道个什么都没有时,那还不是你的意识动吗?

佛在阿含经说:“看就是这样看,听就是这样听。”我们的六根本来就是自由自在的。所以静坐时就只是这样的坐,六根本身在自自然然的状况下来去自如。千万不要去管它们,甚至不管也不管。总之不是有一个我在那里看那里听。所以坐禅就是让万法来证明没有你,不是有一个你来证明没有你。关键就在这一点,千万不要搞错了。因为当你自己去证明没有你的时候,你已经有一个“我”去证明了,这个还是叫忘我吗?没有吧!

那么如何让万法来证明没有你?万法指的又是什么?

看到的色相,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尝到的味道,感受到的冷热,来去的念头。这些万法处处都在告诉你,没有我啊!没有我啊!

例如坐久了脚会麻,当然是麻嘛,因为你平常不打坐嘛,这是自然的关系。你说现在我来修行,我要坐得好,不要让它麻,我一定要忍耐住,这样坐已经是在玩起“我”的游戏来了。你平常不练习打坐,坐一下会麻,那当然嘛!因为这就是缘生之法。修行就是要忘掉这个我~假我。千万不要玩弄这个“我”去修行。

这个关键的地方我再三的讲明,希望各位不要拿我去忘掉我。很多人以为打坐时要没有念头才对,所以打坐的时候有很多念头,就觉得我这样念头纷飞不好,要把它去除掉。请问各位这样对不对?你想我是个用功的人,打坐功夫好,怎么今天念头这么多,不要!不要!其实如果这样坐这样想的话,你自己已经在胡搞了,在卖弄自己了。这里请各位自己细心反省一下,念头来,你知不知道那个念头要来?念头去,它要去的时候也有没有请教你可不可以去,对不对?因为念头本身就不属于你的啊!它是缘生之法。什么念头要来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跑掉你也不知道。所以当念头来了之后你才知道:“啊!念头”,那是你的分别意识在事后去知道的。如果还以为有一个你在知道,那就是你自己的妄想。这就是所谓的根本无明,修行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当打坐的时候念头来念头去,你千万不要以为有个不动的在知道你的念头来去,就以为这个对了。以为有一个不动的对着一个来去的念头,好象有两个个别的念头,那是不对的。其实,来的念头本身就是你法身的用。很多人不晓得这个,误以为有一个“我”知道念头来,念头去。明来知道明,暗来知道暗,那个不动的就是真的了——唉呀!错了!这是外道的说法。你有一个不动的在你的概念里头,拿这个不动的当宝贝,然后觉得这个就对了。那不是你想象出来的吗?如果没有你,还要那个不动的做什么!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作用,通通都在无我的、真正的实相里头自由自在的活动。我们就是误会了,把那个能分别思虑的当作是我。其实它本身只是法身的作用而已。分别思虑这个东西太灵了,一起分别作用的时候我们就自动的把能分别的当作是我。其实意根和眼根、耳根一样,对到什么缘,那个在,皆是实相。当你对到石头就是石头,对到馒头就是馒头,你不会在讲石头和馒头这二个名字后,才知道是石头是馒头吧!文字语言的分辨,是事实发生以后的分别意识活动。这个以前,石头在,馒头在,那个在,是分别意识还没有动以前,本身已是了了清楚的分别的了。无分别的分别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把“我”加进去,我们的意根本来就了了分明。

当我们的眼睛对到相,相跟见,是一体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念头的升起跟那个无我的知,也是一体的作用。所以来的念头本身就是你意根的作用,其实就是你的实相。修行能够知道这个就好了。能够了解到这个,噢,你就进步了,你在打坐时就不怕念头的来去,因为念头本身就是你的实相啊。你以为另外有一个念头能让你知道吗?不可能的啦!因为在每一刻的当下能和所、根和尘、心和境、念头和你,本来是不可分开的,永远同时用,同时起,同时灭。本来就是一体的。是我们把一个东西硬硬分开两个来说明,这就是事后的聪明,事实之后的意识分别。

啪!(拍桌子声),迷也是因为它,认为“啊!我听到他拍桌子”;悟也是因为这个,“噢!噢!噢!原来不是你在那里敲,我在这里听,声音跟能听的是一体的东西啊”。啪!(拍桌声),悟也是这个,迷也是这个。同样一个声音,一个迷一个悟。不是悟了就把这个声音听成别的声音,或者一般人以为悟了就等于入定时什么都听不见,那你当石头好了。这也不是说你悟了,就会把馒头看成金刚石,把草茅棚看成宫殿,把厕所看成饭店。不是这样的,那是神经病!

告诉诸位,迷在何处?如果把一个相对的色相,当作真正有一个色相在那里;而我这里呢,也是真正的有一个我在看到那个色相,这就是迷。而开悟就是假我的误认没有了。那里不是有一个相对的色相真正的存在,而是无相而显现那个样子,无而有的那个样子显现。而我这里呢,也是无而有的缘所生的存在而已,不是真实的有一个叫做“我”的存在。能看的功能和所看的相,都是无自性对无自性,在缘生缘灭。这就是所谓的缘所生法,了无自性。把这个弄清楚了,一样看一样听,这一切就是法身,遇缘则显,即生即灭,变化无碍。

没有见性的人,永远是我听到那个声音。我和声音是相互分开的,我(根)是跟外面的存在(尘),是永远相对而隔离的。这样永远没有办法成佛,也不是佛的好学生。如果有一个我在求佛法,我拜了会得到加持,我要成佛,我要开悟。以这样的方式来修道你就一直都是在修那个假我。结果会使得自己的我见越修就越多越大,离道愈远。

正传的坐禅是那么的重要,能让各位自己去发现真正的自己。怎样去发现呢?不是“我”去知道,去发现这个不是我。如果这样做,那你已经拿一个假我想去发现真正的自己。

那怎么办呢?——放任六根兀兀的坐。

六根本来就是那么的实实在在,如如的在那里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六般神用空不空。那么自然啊。这是必然的关系嘛。这就是说唯有在真正坐禅的当下,就会悟到我们的心量本来是很广大的,应用无穷。六根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应身知触,应意知法,一切施为运动,皆是法身。六根本来毫无挂碍,无爱无憎,平等平等地随缘生灭,皆自然解脱。

释迦牟尼佛亲自讲,如果你能够真正让万法来证明根本没有你,这样子老老实实的去坐禅,这样子去修持的话,只需要像蚂蚁从你的鼻头跑到你的额头这样短的时间,就胜过你用一个我去坐十年一百年。如果用自己去求法一百亿年都没有办法的啦,永远没有办法的。因为有一个“你”想要成佛啊!

“只管打坐”这个法门,是正传的坐禅之法。坐的当下就是行佛威仪,就是佛的行履。没有妄想的当下就是佛的行仪,所以这个叫做大安乐法门。

发表于 2011-2-11 20:12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平常如是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0:01 , Processed in 0.13977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