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48|回复: 7

[实修交流]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强烈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佛的弟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伟大的佛陀的一生以及佛陀是如何教化世人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纪录片《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一生》
《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一生》是“华藏光明经典工程”的作品之一,片长8分27秒,由容榕编辑撰文,束庸后期制作,崔涛监制。
姓名释义
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他所属的部族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文”、“仁”、“寂默”,所以汉译又作能仁寂默[注 1]释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诵诗中,曾经记载一种出家修行者,称为“牟尼”,他蓄长发、著褐色的脏衣、可以飞行空中,喝饮毒汁而无事,所以“释迦牟尼”,可意译为“来自释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释迦族的圣人”。“悉达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吉财”、“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萨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arthasiddha),意为“意义成就”或“一切义成”[注 2]
传统上认为“乔达摩”或“瞿昙”(Gautama)是释迦牟尼的氏族名称,即释迦族祖先姓氏[注 3]。但这应非他的姓氏,而是依照当时印度贵族的习惯,由《梨俱吠陀》赞歌的作者仙人家族乔答摩[注 4],所取的另一个名字[注 5]。此外,大乘佛教对他又有不同的尊称,如《华严经》中又称他为毗卢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注 6]
[编辑] 生平事迹早期三藏典籍中,并未包括释迦牟尼佛生平历史的任何全面记载,虽然佛经的缘起部分介绍讲经说法的环境细节时,偶然也有些类似传记胜的叙述。佛陀生活对早期佛教教义关联性并不强,所以并无引起三藏编者的重视;相反,佛陀言行则是记录的重心。然而,后来对发现教理创立教团者的卓越人格在佛教徒中逐渐发生兴趣,更详尽的叙事文字遂在流行经典和变化多端的传说中而有所阐述[1]
[编辑] 诞生
佛陀诞生


佛陀时代,印度北部有十六个大国,都是君主制国家;释迦族统治的是东北部边缘四小国之一的,属于刹帝利阶级迦毗罗卫国[注 7],采取共和制[注 8],以憍萨罗Kosāla)为宗主国[2][注 9]。释迦摩尼即出生于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ū),于释迦族。父亲为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其生卒年代,北传佛教现在根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中“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前486年,[注 10]南传佛教则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也有传说农历五月十三诞生乔达摩·释迦牟尼。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又传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灭之说。
根据巴利文中部123经·稀有未曾有法经》和梵文佛所行赞》的记载,佛陀的母亲摩诃摩耶王后在梦中受孕的经过以及他的成长。
四个守护天使来到,把她连床提起,带到喜马拉雅山。……然后这四个天使的妻子们前来,把她带到阿诺达蒂湖,为她沐浴,以除去所有属人的污垢。……不远之处便是银山,其中有一座金色的大宅。天使在宅内铺好一张圣床,床头向东,扶她躺在床上。当时,未来的佛陀已变成一头壮硕的白象。……他爬上银山,……绕着母亲的床游行三次,右边向着那床,从她的右侧碰她,看来进入了她的腹内。她于是在这个仲夏的节日怀了孕。

王后把这件事奏告她的国王丈夫。国王于是召集了64名显赫的婆罗门教僧侣,赐衣食给他们,叫他们解释这梦。他们的回答是:“王上不必忧虑!……你将会有一个儿子。他如果继续在家里生活,就会成为转轮圣王;但如果他厌世出家,就会成为佛陀,驱散罪孽的云雾和这个世界的愚昧。”
[编辑] 早年生活释迦牟尼,根据经典记载,在母亲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生于兰毗尼园无忧树下。降生七日后,母亲过世,由姨母大爱道Mahāprajāpati,音译为摩诃波阇波提,又叫瞿昙弥 Gautamī)抚养成人。阿私陀尊者是净饭王的国师,在听闻太子出生后,立即来到王宫。阿私陀以天眼观其未来,起初面露微笑,但一会儿,却又显出悲伤。在一旁围观的人都被他的怪异神情弄得不知所措[注 11]。他解释说,他微笑是因为太子必定觉悟成佛;他悲伤是因为他自己不久于人世,往生无色界,如此他就无法获益于觉者超人的智慧[注 12]
他从八岁开始,向毗奢婆蜜多罗学习文化,向羼提提婆学习武艺,从小在宫中过著舒适的生活。成年后,先后娶三个妃子为妻,并建三幢宫殿安置她们,第一宫纳善觉王之女,他的表妹耶输陀罗妃,第二宫纳摩奴陀罗妃,第三宫纳瞿多弥妃;以耶输陀罗为正妃,并与她生有一子罗睺罗[3][注 13]。在差不多13年的幸福婚姻期间,他过着豪华的生活,对宫门以外世界的沧桑变化一无所知[4]
[编辑] 出家成道随着时间过去,真相逐渐显露。29岁那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的儿子罗睺罗在那年出生。他在外出巡游时,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5],经常在阎浮树下沉思,但是不得离苦之道,于是在29岁时的某个月夜乘马出家修道[注 14]
为了寻求解脱,他遍访名师,遇阿罗陀迦兰Alara Kalama[6]。阿罗陀为沙门师,日后的佛陀要求按照阿罗陀的教义和教规过梵行生活。这种教义主张通过一系列禅定功夫,达到“无所有处”,即是意识上一切空无所有,进入甚深的静虚状态。不久释迦牟尼达到了阿罗陀所教导的一切,使后者大为叹服,建议合作领导他的沙门团体。然而释迦牟尼却不满足于这种学说而选择退出[7]。仍未成道的他接着又跟随郁陀罗摩子Udraka Ramaputra)修行,得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但是他认为这仍然不是解脱的境界,然而释迦牟尼已经找不到老师[8]
[编辑] 觉悟成佛
佛陀证道


于是释迦牟尼与五比丘苦行林苦修6年[9],忍受饥饿痛苦[10]。35岁时,意识到苦行无法达到解脱,转而前往菩提伽耶,后在菩提树禅定,并发愿不成正觉,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晓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陀[11]
[编辑] 初转法轮
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


佛陀悟道之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为憍陈如五比丘宣说“四圣谛”,称之为“初转法轮[12]。此为出家僧团的开端。
后来波罗奈国长者耶舍,成为佛陀弟子,僧团在此扩张,超过百人,也开始有了在家居士的护持。佛陀教团以此为中心,逐渐扩大教化。净饭王听到佛陀的消息,派遣侍者前往,邀请佛陀回国说法。释迦族的贵族子弟,如富楼那尊者、阿难陀提婆达多等人,纷纷加入僧团。
[编辑] 传播佛教此后说法住世四十五年,度化了许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13]。他为了宣扬佛教,走遍印度各地,以摩揭陀憍萨罗拔沙三国为中心,曾在憍萨罗舍卫城的祇园精舍说法25年[14]
[编辑] 进入涅槃[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arinibbana.jpg][/url]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arinibbana.jpg][/url]
佛陀在婆罗双树间进入涅槃


八十一岁时,佛陀在毗舍离城,结果已成,雨季过后,偕弟子向西北行走[15],后因食物中毒[注 15],佛告知弟子们将入涅槃,弟子们都守候在身边,聆听佛陀的最后教诲。夜里须跋陀罗Subhadda)去求佛开示,成为佛陀的最后弟子。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中间铺下卧具,头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侧偃卧,左足置右足上,佛在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入灭[16]。火化后的舍利(人体火化后的遗留物)由摩竭陀国王阿阇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即舍利塔)供养。
[编辑] 身后事迹佛陀进入般涅槃后,弟子们汇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通过几次结集,形成经、律、论“三藏”。随着佛法传播范围的日益扩大,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关于释迦牟尼基本的教义,后世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但是无论是大乘佛教部派佛教都同意保存在《阿含经》中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是释迦牟尼最初的教义。
[编辑] 言行与教义

健驮逻国公元1世纪的佛像,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编辑] 时代背景在佛陀时代之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带来了他们的宗教,称为婆罗门教。雅利安人与印度当地的居民战斗,经常会呼唤神灵的协助。在战胜之后,则需要感谢神灵的帮助。他们并不怕死,认为光荣战死之后可以上升天堂。因此,婆罗门教之中,充满了许多祭祀的仪式,以及赞颂神的赞美诗。这些仪式及赞美诗都收在《吠陀》经典之中,梵文是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唯一语言。负责宗教仪式的人,称为婆罗门。负责战斗的武士阶层,则称为刹帝利
但是印度当地居民信奉的土著宗教,他们的代表人物,则是沙门。沙门崇尚出家苦行,在原野独居,修道时不结婚生子,整日端坐不动以求进入禅定。他们不相信吠陀中记载的神祇以及升天之说,但他们相信轮回转世,认为今生所做所为(称为),会影响到来世的好坏。要脱离轮回,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苦行而得到解脱。《梨俱吠陀》中所说的“牟尼”,也是属于沙门中的一种。
在公元前第七、八世纪,兴起了奥义书信仰,它与婆罗门教信仰不同,受到沙门传统的影响,他们相信轮回业报,崇尚禅定苦行,但是他们也相信婆罗门经典,追求梵我合一。奥义书信仰以秘密传授的方式,主要流传在刹帝利阶层中,后者对婆罗门阶级不满,认为宗教特权不能由他们独占。在后世,逐渐形成了婆罗门六派信仰中的数论、瑜伽二派。
在佛教兴起之前,印度具有许多不同的宗教流派,但基本上属于婆罗门、沙门这两种传统。佛陀本人曾经向阿蓝迦蓝学习不用处定,向郁头蓝弗学习非非想定,也曾加入苦行沙门,一天只食一颗麻麦。因此佛教兴起之初,也被认为是属于沙门团体中的一个分支。在教义上,佛教与耆那教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也是因为他们同属于沙门传统所致。
[编辑] 语言释迦牟尼佛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恒河两岸的憍萨罗国Kosāla)、摩揭陀国Magadha)和毗舍离国Vaiśālī)之间,所以他说法使用的语言很可能是印度东部的方言摩揭陀语Māgadhā nirutti, Māgadhikā bhāsā)。佛入涅槃后,弟子们编纂佛典时使用的语言,也应该是摩揭陀语;但是随着佛教传播地区的逐渐扩大,在各种方言的影响之下,佛教语言不可能保持纯正不染,学者又称呼此为半摩揭陀语。在阿育王石碑出土之后,学者对于半摩揭陀语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
根据南传佛教的说法,现存的巴利文就是摩揭陀方言,也就是佛陀所使用的语言。但是古印度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巴利文应该是来自印度西部的方言,与源自东部的摩揭陀语不同,但它很可能受到摩揭陀语的影响,从而接受了它的某些特征。
佛教的理论是关于解脱的理论,语言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所以佛陀拒绝弟子要求依婆罗门传统以梵文为统一的传教语言,而允许弟子以自己的母语来传播佛教[注 16]。因此早期的佛教经典也不以梵文写成。
[编辑] 四圣谛与三十七道品参见: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编辑] 戒律与僧众佛陀在世说法时,有著名的十大弟子,他们是:大迦叶(头陀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迦旃延(议论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比丘尼众中的皎皎者,则有大爱道比丘尼莲花色比丘尼等。
在佛陀灭度后,大迦叶阿罗汉继承佛祖衣钵,带领大众继续精进修行、弘扬佛法。

[ 本帖最后由 艺娜 于 2011-6-22 12:47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9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0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1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就想哭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愿弟子不再沉沦,像佛一样,化度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1:13 , Processed in 0.18369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