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39|回复: 5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七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8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天
如人欲行兴趣行 差别如何易了知
如其次第愿行别 智者当知亦如是
“如人欲行兴趣行,差别如何易了知。”如颂文中说,好比渴望去拉萨却尚未动身,这便是愿菩提心;“兴趣行”,便是已动身上路,此即是行菩提心。这样便显出差别来,由此而很容易了知愿、行菩提心的差别,正是一个想去、一个直接动身。
愿菩提心虽亦能 于生死中与大果
然不如行菩提心 出生福德恒无尽
方才讲了一下愿、行菩提心的体性及其差别,此处便先说愿菩提心的功德。
“于生死中与大果”,愿菩提心在生死轮回中能给予你无量的果报,哪怕只是发个“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誓愿,它也能给予你无尽的功德。此处引用《圣者弥勒传》中的一个典故:善男子犹如金刚宝石,即使碎裂也胜过金银的碎片,且能除垢一切的贫乏。同样,若发起菩提心这样的金刚宝心,便能隐蔽一切生死怖畏、去除生死中一切痛苦匮乏,而且能得到且不舍菩萨之名。
佛教的经文中讲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内涵是什么?就是断除一切的恶业,圆满清净地完成一切善法,把所学的佛法内涵用于调伏自心,将一切佛法均回归到内心中来。佛陀开示给我们的教法主要便是这几个方面。
一切无量无边的法门均为调伏内心的方便,我们所讲的《入行论》也是大乘圆满修心的一个方法。所以,大家应在此发起这样的心愿:我要好好调伏心相续,为利益众生而愿成就佛境,同时也希望一切有情也获得这样圆满的境界——应怀着这样的心来听闻《入行论》。《入行论》是将大乘佛法中最精华的核心抽出来阐述,我们现阶段所学的第一品便是赞叹菩提心的利益。昨天我们讲到愿菩提心的利益,“愿菩提心虽亦能,于生死中与大果”,至这个颂文。
此处有引用弥勒菩萨《解脱经》中的一段文字来赞叹愿菩提心的功德。稀有的金刚钻即使碎裂后也比金子好很多,也仍是金刚宝石,哪怕仅只是一点点碎片也可以去除别人的贫穷和困苦。依此金刚钻石来比喻什么呢?就是对一切众生发起的菩提心。它正如金刚钻一般,只要你发起这样的愿力,即使没有受菩萨戒及行持菩萨的广大行,但也能超越声闻缘觉的金庄严具(声闻缘觉圣者的功德正如金子一般)。我们即使初发心步入资粮道,也是菩萨(他们亦不能不承认你是菩萨),也能在生死轮回中得到圆满的果报。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比喻:初发心菩萨如同太子一般,尽管尚在襁褓之中,但他因是国王种姓而超越那些功高年迈的老臣。尽管太子的智慧、功德尚未超越大臣,但他的种姓却注定其凌驾于大臣之上。同样,初发心菩萨虽然在智慧、功德方面比不上阿罗汉,但身为佛的种姓成为菩萨(佛子),所以亦超越于一切声闻缘觉圣者。另有将初发心菩萨比作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刚出生时不会展翅飞翔,然而一旦长大便能振翅高飞,超越雄鹰及一切鸟类。尽管幼时不能翱翔高空,但它的种姓却非常殊胜。同样,初发心菩萨虽然各方面的功德尚未具足,但他身为佛陀家族的种姓,成为法王子,未来的功德便不可限量。便是以这样的比喻来赞叹初发心的菩萨。
诸如此类的菩提心的功德,佛经里一再宣说。所以我们对于这样的菩提心要生起清净无染的证德。。如今我们身与心的条件都已具足,只要励行精进,很容易便能实现。因此应尽力发起菩提心,一旦生发后便如摩尼宝一般,令自己一切的功德得以生长,一切的过失由此净化。
于佛法功德上,我们尽己所能让它生起一些,并间接地让它圆满,否则就像得到暇满人身却不去发心修行一般,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损失。自己若不珍惜抓住可以修行的机会,在修持上又不励行精进的话,是极可惜的。正如文殊化身的贡唐大师所说:出家人离乡背井来寺院修法,如果没在修持上用功,只是去结识一些不善友,随随便便就把光阴浪费掉,这样的人实在很可怜。因此一定要珍惜当下,励行修持。
“愿菩提心虽亦能,于生死中与大果。”此二句颂文是说愿菩提心尽管能在生死轮回中给予我们非常广大的果报,但还不如行菩提心,“出生福德恒无尽”。行菩提心更深一层,即是受持菩萨戒、行持菩萨行。愿菩提心所感之果不如行菩提心所感之果——让我们获得更广大的功德,且无有穷尽。
下面即是行菩提心的功德,有两个颂文,共八个句子:
普为无边有情界,悉皆解脱安隐故。
发心坚固无退转,何时真发如是心。
即当从于彼时起,从令倚卧行放逸。
福德势力流无尽,量等虚空遍出生。”
什么时候能发起行菩提心,行菩提心又是什么形象?“普为无边有情界”,普遍为救度无量无边的有情,令他们悉得解脱。此地所说之解脱,即是不陷轮回,亦不去证得小乘寂灭的涅槃,远离此二边,让有情均能证得佛陀的果位。为令一切有情成佛故,“发心坚固不退转”。不退转,即是轮回未空之前一直住世,解脱一切有情。“何时真发如是心”,何时能毫无造作地生起真实的行菩提心,功德便从何时开始,无论是梦寐中也好、行为放逸也好,都是“福德势力流无尽”——福德的势力如大河一般源远流长,一直在无尽地增长。“量等虚空遍出生”,其量大小等同虚空般,遍生不断。在《勇士请问经》中说道,假使菩提心有体积、形色的话,便是连虚空也盛不下,菩提心比虚空还要广大。
此有经文可为证,出于妙臂请问经。
为利小心有情敌,如来欢喜亲宣说。
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有这样殊胜的功德,依何来证明呢?一方面依靠教证,即佛经中所讲内容来证明;另一方面用道理也可以证明。
“此有经文可为证”,这是用经教方面的证据来证明。愿、行菩提心所感福德真有这么大么?这不是别人随便说的,而是以佛陀的圣言量亲口讲述——“出于妙臂请问经。为利小心有情敌,如来欢喜亲宣说。”
很多经典说释迦佛为了利益那些不定种性的有情,而广泛地赞叹菩提心的功德。且我们应顶礼弯弯的月牙而非圆满之朗月,就是说明初发心的菩萨功德更为殊胜。以各种经文来赞叹菩提心功德,此便是“经文可为证”。
下面即是通过思维道理来推论菩提心的功德。共五个颂文,从“若人但略一思维”,到“空前稀有始诞生”,来证明愿、行菩提心的功德。
先:
若人但略一思维 欲为有怀除首疾
亦为具足饶益想 所有福德亦无量
这四句颂文所阐述的乃是一个公案。昔年在印度有一位商人,生育了许多儿女却都半途夭折。后来诞育了一个儿子,为好养活故取名为“亲友女”。一次商人出海寻宝,在风暴中遇难。按印度习俗,应子承父业。但商人之妻唯恐儿子亦重蹈其父之遭遇,就骗他说其父所做的生意是有亏无盈的。然而亲友女因具福报故,做任何生意都会赚钱。他第一笔生意挣了四个金币,第二笔挣了八个,第三笔十六个,次次都有盈余。亲友女将所得盈利均用于供奉其母,偶然一个机会,他得知自己父亲是在大海中寻宝时遇难的,便发起心愿要继承其父未竟之事业。正好有一队商人要出海寻宝,亲友女便一定要随同。其母不愿让儿子赴险,晚上便睡在门口挡住他去路,然而亲友女去意已决,当母亲拽住他不让他走时,他嗔心顿起踢了母亲的头一脚,接着骑毛驴追赶商队。由于着急,亲友女大力鞭驴促驴前行,驴被打得晕头转向,走错路进入另一个空间。经过一个城堡时,有四位天女殷勤侍奉他;下一个城堡,即有八位天女殷勤侍奉;再下一个则有十六位天女……此均是亲友女从前供养母亲的果报现前。然而再往前走,他便因踢母亲之果报堕入地狱。亲友女见到一个罪人为铁轮击打得脑浆迸裂,继而舔食自己的脑浆,便问其为何如此?罪人答道自己从前踢过母亲一脚,如今果报现前,故在此处受苦。亲友女想起自己也曾做过同样罪业,不觉心里生起大怖畏,此刻他头上也出现一个铁轮飞快地击落。那一刹,亲友女发起一种广大的心愿——愿众生踢母亲头的果报,悉皆承受在自己身上!这样广大利益他人的心愿刚发出,他头上的铁轮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亲友女发现自己已远离地狱,正站在家乡熟悉的街道上。“欲为有怀除首疾”,说的便是这个典故。
况为别别众有情 各欲为除无量苦
无量功德各成办 其为福德何待言
这段颂文我们再讲一下。“若人但略一思维”,“若人”便指亲友女,他只是略为想了下代有情头痛这个小小的范畴;“亦为具足饶益想”,这样也具足了一颗饶益他人的心,所得福德无量无边,如亲友女脱离地狱,回到家乡;“况为别别众有情”,何况为了去除每个有情无量无边的痛苦、让他们具足一切的功德呢?“其为福德何待言”,那此人所感得的福德就更不必说了。此颂依前面事例说明,为祛除一切有情之痛苦、成办一切有情之功德,那此人的福德我们是无法说清的。
纵令若父或若母 孰有如斯饶益心
诸天仙人梵行者 宁有何人心似此
“纵令若父或若母,孰有如斯饶益心”。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世间慈爱孩子的莫过于父母,然而纵使是父母,又哪有这样广大地利益他人的愿菩提心啊。为去除每个有情无边的痛苦、成就他们无边的功德,这样的饶益心全天下的父母也是没有的。尽管父母对子女充满了饶益心,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溺爱,本想让孩子得到幸福快乐,却因教导无方反而让孩子感受各方面的痛苦、走上邪路。
发表于 2011-6-18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你为什么会没有福报?就是因为有很多鬼神掐(阻碍)着你,因为你宿世间作过很多的错事。一读《仁王经》,鬼神自然不掐着你,福报自然就上去了。并不是说:我没有福报,就拼命求,求因缘众生一碗水,到时因缘众生要回二碗水去,不是那样的。
    是你所做的坏事掐(阻碍)着你,因此,你当不了大官,不能发财,事事不顺……

    而《仁王经》能把这个敞开,当那些人看你读《仁王经》,觉得经书说的挺在理的,也不掐着你了,也都去读诵受持《仁王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常说般若波罗蜜;愿一切受持者,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所求如意,常行般若波罗蜜。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南无仁王经 南无仁王护国坛城 南无地藏菩萨 永报佛恩 师恩 父母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愿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常说般若波罗蜜;愿一切受持者,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所求如意,常行般若波罗蜜。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南无仁王经 南无仁王护国般若坛城 南无地藏菩萨 永报佛恩 师恩 父母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17:08 , Processed in 0.16242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