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26|回复: 3

索达吉《金刚经》讲解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如来所得的法,既不是实有,也不是虚无。”

一般人认为不虚则应是实有,不实亦应是虚无,实际并非如此。“如来所得法”,是指如来在因地千万次舍弃自己的肉身,历经诸多苦痛然后获得的甘露妙法。“此法无实无虚”,一方面是指如来所得诸法实相,其本性并非实有。因为若为实有,则应以胜义理论观察也无倒存在,然而在胜义理论观察时,得不到丝毫实有之法故,此法非实。另一方面,则是指此法也并非虚无断灭。虽然实相本体并无实质性,但在众生迷乱心识面前仍可以总相方式显现,就如因果不虚、轮回痛苦及人生难得的道理在世俗中的显现一样。

不仅是如来所得的法,其实任何法都是不实不虚的本性。《中观四百论》云:“宁在世间求,非求于胜义,以世间少有,于胜义都无。”在能取、所取未消于法界之前,诸法如幻如梦地显现,业与因果也不会空耗;正在显现的同时,以佛的智慧观察,因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存在,这就是佛所说万法无实无虚的甚深教理。《入中论》亦云:“若谓安住世间理,世间五蕴皆是有,若许现起真实智,行者五蕴皆非有。”世间角度诸法皆无欺存在,而以出世间真实智慧衡量时,圣者自身的五蕴亦不存在。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如果菩萨心耽著于名言法行持布施,则如同在黑暗中行路的迷茫者见不到任何法一般,得不到任何功德。如果菩萨发心时未住任何法相,以三轮体空方式行持布施,就象一个有眼之人,在日光明照的白昼,能一清二楚地看见各种色法一样,其功德究意圆满。”

包括布施在内的五度必须以智慧波罗蜜来摄持,无智慧摄持的五度则如盲人一样不能到达涅槃的波岸。《大智度论》云:“五波羅蜜如盲,般若波羅蜜如眼。”《入中论》亦云:“如有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摄取,无眼功德趣圣果。”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论善解密义疏》、《般若摄颂释》中亦引用此教证:成千上万盲人无有明眼人的引导,难以到达目的地,如果有一个具眼之引导者,则可以到达所缘的任何地方;同理,不具智慧度,布施就会落于相状执著,不能到达究竟彼岸。永嘉大师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由此可知,无般若摄持的有相布施虽有功德,但如盲人行路一样,并非究竟。因此,因此应以智慧度摄持前五度,方可究竟到达彼岸。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未来世界中,如果有人对此经生起信心并受持、读诵,那么皆为佛陀以智慧眼无余了知、无碍照见,知此人因此而获不可衡量无边无际的功德。”

佛有不可思议的智慧,以其智慧眼完全能照见受持此经者的相续。佛陀不仅清晰了知经典所具有的不可思议功德,而且,对于将来受持此经者所获之无边功德也都可以彻见无余。根据《俱舍论》中所说:佛陀不同于声闻独觉,佛能于一刹那中不混杂地照见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并且,能将尽未来际中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在佛的慧眼中,现在每一个持经者都必定显现得非常清晰。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佛经中说缮写、读诵、受持等十大法行的功德不可思议,如果实在没有修行正见的能力,最好是念诵真实的金刚语。因此,如果修行人每天读诵此经,则能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福报。

真心希求解脱的人,应该立下坚定的誓言,对于自己发愿终生持诵的经典不能放弃,无论遇到任何违缘痛苦,也不能改变此誓言。唐代有一位蔚公法师,他每天念诵五十遍《金刚经》从未间断,后来临终,阿弥陀佛与眷属亲自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经典是佛的金刚语,尤其般若经是佛经的精华,佛陀的加持力和佛法的殊胜性不可思议,依靠持诵此经可获得无量功德。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如果世间一些善男善女早晨以恒河沙数身体作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数身体作布施,下午仍以恒河沙数身体布施,如是在无量百千万亿劫中作身体的布施,其所得的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但如果有人听闻到此经生起不退信心,此功德已胜过前述身布施的功德,更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了达后为他人解说,功德更是无法衡量。”

身布施一般是一地以上菩萨的修法,如《大圆满前行》所说:极大布施的行为除了得地菩萨之外,普通凡夫人不能实践,故其功德非常殊胜。无数劫中如此作无量的身布施,功德当然是不可思议。因此,若将一地菩萨所造百千万身布施的功德与凡夫人相似信心相比,凡夫信心不会超胜。信心分有三种,最殊胜的是不退信心,而不退信心也有两种:凡夫相续中的不退信心与菩萨的不退信心。菩萨现见法界本性,其信心功德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会退转;凡夫相续中的不退信心只可承认即生不退,后世退不退转难以确定。故凡夫不退信心的功德不可能超胜于登地菩萨以三轮体空摄持的身布施功德。

但仅就身体布施本身而言,以凡夫人听闻《金刚经》信心不退,其功德绝对超胜前者。若说凡夫人单凭听闻《般若经》,生起一个不退信心功德就胜过登地菩萨无数劫中以恒河沙等身体布施功德,这种说法有智慧的人应该观察。但假设身布施不以智慧度摄持,则无法与听闻此经所生功德相比。正所谓“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凡夫以真实确信之心可以遣除、远离世间自相烦恼,能使相续生起坚定不移的般若智慧;以坚定的信心可以得到加持离开疑惑心,并通过修行成办一切所愿,获得一切功德。从这一角度来看,凡夫生起真正信心功德也可胜过菩萨以身布施的功德。如经云:“如是一切布施中,法施最胜我宣说。”

听闻此经生起不退信心功德尚且如是,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优婆塞戒经》云:“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古代经书的手抄本较多,现代印刷业发达,不需手工抄写,但提供纸墨让他人书写、印刷经典或送给别人读诵,这也是真正的法布施,功德非常大。并且,不管遇到任何违缘,书写、读诵、为人解说《金刚经》都可以遣除。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世尊告诉须菩提:“总而言之,此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无边功德。”

以上内容归纳而言,是佛对须菩提以金刚语宣说此经无边无际的功德。于般若功德,众生之寻思分别念无法分别思维,以语言无法表达,即使是圣者声闻阿罗汉的智慧也难以测度。佛功德不可思议,法功德不可思议,僧众功德不可思议。而对不可思议的对境产生一个信心,也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随念三宝经仪轨》中云:“如来功德不可思,佛法功德不可思,僧伽功德不可思,若信不可思对境,则生不可思功德。”另外我们应该知道,佛是从般若中产生,而众生若能见到《般若经》,则不仅来世,暂时今生也能得到利益。

具如此广大功德的经典,佛为什么人宣说呢?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经是如来对已发大乘菩提心,行最胜大乘道者而说。如果有人能受持读诵为人宣说,此人将获得不可称量、无有边际、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乃至获得无上正等觉果位。如来以慧眼全部知晓、彻见这样的人,此人所作即是荷担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事业。”

此经主要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佛母的密义,一般众生无法理解接受。如来观察法器时,说:唯发大乘愿、行菩提心的人可以接受,如来专为他们宣说此经。许多经典中指出,须菩提虽显现为小乘阿罗汉,而实际都是大乘根基。所以,以须菩提来提问,正说明佛为发大乘菩提心,行最无上乘者宣说般若法门。如来从未对小乘根机的人宣说大乘般若,因为大乘菩萨戒中限定一般小乘者不能强迫引入大乘。

对于能读诵传讲《般若经》者,如来以尽所有智完全了知此人根机,以及其读诵、受持的不可思议功德。佛经不可思议,因为佛陀的加持力和佛法的殊胜性不可思议;而读诵、受持佛经者亦不可思议,因为依靠佛经能生同等功德。例如从前世亲菩萨念诵《般若颂》时,屋顶常有一只鸽子听经。以听经闻法的功德,鸽子死后脱离恶趣,转生为王子,后来出家修持成为大法师,即安慧法师。另据《五台山志》记载,一老和尚念诵《金刚经》获得成就。他加持而流出之泉水具有殊胜功德,有谁饮用则可以开启智慧,此即现今五台山之般若泉。

因为一切诸佛菩萨的来源即是般若,而读诵宣说此经者必定会得到无量无边功德,并于将来成就菩萨、成就佛果。因此,对于此经能够受持读诵,为人广说之人,即为荷担如来家业。

“何以故?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为什么呢?如果是喜欢小乘法的人,就会执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并且,他们首先不肯听受此经,中间不能读诵,最后更无法为人解说。”

与大乘相比较,小法即是指仅希求自己个人解脱的法门。而“乐小法者”,即是指执著我见的外道与平凡众生;以及只求自利的小乘行者。外道与平凡众生执著人我存在,并且具有深重实执。他们连人无我见都不能接受,更何况说大乘见解呢?因此,由于不具有内道见解,所以他们不可能获得任何解脱果。如《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而小乘行者虽不执著人我存在,但对诸法仍有强烈实执,所以也不能信受大法。如《经观庄严论》云:“有小信界伴,不解深大法。”小乘行者以微弱的信心,卑劣的根性,以及周围又有众多恶友,所以对深广如海的般若法门不会生起信心。因此,如果有人执著相状,则不是真正行持波罗蜜多的法器,而是下根者、卑劣者。

佛陀不会对钝根、性劣、乐欲小法人宣说究竟一乘的妙法。因为他们根性下劣,即使宣说,他们也不能听受。因此,我们在弘扬佛法时,应观察所化根机而授与相应法门。比如在整体信仰大乘的地方,因为极少人不信大乘,所以应尽可能宣讲弘扬空性法门。而在其余边地,如某些大城市中,因为周围全是不学佛、谤佛法、持邪见的人,所以那些佛教徒也难以接受甚深广大的空性法门;即使他是上根者也不一定接受,更何况是具有相执及傲慢的低劣根性之人呢?如《法华经》云:“钝根小智人,著相骄慢者,不能信是法。”因此,在这些佛法边地传法,我们一定要非常谨慎。如果不经观察,直接授与空性法门,可能就害了他。因为劣者听受大乘空性法门不仅不信,反成诽谤正法之因从而堕落恶趣。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佛继续对须菩提说:“不管任何地方,如果有此经,一切天、人、阿修罗应予供养,应该了知此处即为佛塔所在,人、非人等皆应恭敬、作礼、围绕,并以各种烧香散华方式作供养。”

佛塔是诸佛意所依。释迦佛示现涅槃后,遗有装佛舍利的八大佛塔,于八大佛塔所在地方顶礼、转绕有殊胜的功德,如《入行论》云:“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而经典所在之处如有佛塔,一切天、人、非人等也都应恭敬。古代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非常赞叹持诵修持《般若经》的人,认为其脚踏过的灰尘是帝释天、梵天恭敬顶礼的对境;而仅仅宣说空性法门一个偈子的地方,诸天也应修建佛塔恭敬供养。《法华经》云:“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宣化上人讲记也说:“《妙法莲华经》、《般若经》等宣讲之地,天人、非人都应恭敬供养,乃至演说一个偈子所在的地方,诸天人也应建修佛塔,因为这里是一切世间的供养处。”

关于“则为是塔”有这样一则公案。明朝弘治年间,嘉兴府真如佛塔频临倒塌。有一位慧林和尚,广行募化,二十年后佛塔重又修葺一新。缘起是慧林在一次苦修时,突然一个鬼使来临,拿长绳套在他的脖子上,令其即刻去见中阴法王。乞求鬼使宽限七天,等作完焰口佛事之后再去阴间。待鬼卒同意后,他集中弟子说:“阎王让我七天后离开人间,怎么办?”弟子说:“离此处一天船程远的苏州承天寺,寺中有一位禅师专修《金刚经》,威力盛猛,可以求他解救。师父到那里一定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于是慧林去苏州拜见禅师,禅师说:“如果你答应修复寺中将要倒塌的佛塔,我有办法令你七天后免于死亡。”慧林答应以后一定化缘修塔,禅师令其七天中住于禅房不断念诵《金刚经》,念一遍经后即云“当知此处,则为是塔”以此消灾免难。慧林和尚依教非常精进。七天后,两个鬼卒来问禅师慧林和尚的去处,禅师说:“就坐在我的房间里。”两个鬼卒一起进去,慧林和尚正在念经,每念一遍就诵“当知此处,则为是塔。”这样念诵时,两个鬼卒只能见到一光芒万丈的大佛塔。因无法捉到慧林交差,只好去问禅师:“我们与慧林和尚约好今天带他离开人间,但现在根本看不见他,怎么办呢?”禅师说:“般若所发的威光力量令你们无法接近,只能放弃离开吧。”两鬼听后怏怏而去。禅师对慧林说:“我已救你一命,现在你应对现诺言,化缘好好修塔。”慧林由于被鬼套上了绳子,没法解开,所以只好天天拖着绳子去化缘,二十年后他终于修成了一个非常庄严的佛塔。

从以上公案我们可以看出,《般若经》所在之处确实与佛塔无异,此处常为龙天护法所守视,一切邪魔外道不能加害,是故世间一切人天等皆应作礼围绕。另外,不仅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即使是随身携带本经,也有很大功德;并且在有人恭敬、顶礼时,也不致于承受不起。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又对须菩提说:“善男善女受持、读诵本经,如果被人轻视、小看,这表明此人前世所造应堕恶趣的罪业,因为今世被人轻视,前世罪业灭尽,很快会得无上圆满正等觉。”

通过念诵《金刚经》可以使罪障全部清净,因为这部经是一切诸佛菩萨智慧的结晶,通过闻思修持此经,可了达业障的本性而清净业障。永嘉大师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了达业障的本性是空性,不需再受痛苦,不达其本性,始终需偿还受报。平时修行中遇到一些违缘,不能一味地认为对修行不利,也许此违缘已将来世的痛苦解决,若今生没有遇到此违缘,未来的修行过程中会有更大的障碍。很多学佛人的经历中,极少有人能一帆风顺地踏上解脱大道,而是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了挫折与痛苦才生起出离心,因众苦所逼而对佛法生起信心。藏地的拉西堪布经常引用此经做教证说:“大菩萨受到极多损害是以后必定能得到解脱的标志。”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遇到违缘时应泰然处之,不要认为是不吉祥,虽然人生的违缘痛苦非常难忍,但通过遇到这些违缘即生中就可将来世堕地狱、饿鬼之痛苦灭尽。按照此经,受别人歧视、诽谤是最好的,受他人欺侮之时最重要的是护持正见,应当生起欢喜心:“今天有人欺负我,这是在消业,后世不用堕恶趣了。”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接着说:“须菩提!我能回忆起过去无量劫中,在值遇燃灯佛之前已经遇到无数如来,我皆作供养作过承事,从未漏过一位,依此善行所积的功德无法想象;但与末法时代能够受持、读诵此经者所得功德相比,百分不及他的一分、百千万亿分不及他的一分、乃至无法算出之分与无法比喻之分,于他的一分亦不能及。”

供养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如《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对一佛的供养尚且如是,而对无量佛作供养的功德更无法想象。虽然供佛功德无量,但于末法时,持《金刚经》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于此。即使对无数佛作供养的功德,也比不上持此经功德之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无法算分之一与比喻无法比喻分之一。因此,应知持诵本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凡夫分别无法想象。

佛语谛实无虚,但凡夫往往不能信受。然而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以凡夫的粗浅智慧岂能了达佛陀的行境?如《四百论》云:“观现尚有妄,余义更不知。”一般人对世间简单的因果规律尚不能知,更何况佛经的甚深含义呢?因此,在佛陀的智慧与凡夫分别心之间,我们应信受佛智,真正相信:持诵证悟了此经,其功德的确胜过供养千万如来的功德。

为什么持此经有如是大的功德呢?《宝积经》云:明珠和妙药秘方,缘起力量不可思议,诸佛菩萨的方便、等持、神变行境功德不可思议。佛的智慧是七不可思议之一,故依佛智而说的本经,其功德必定不可思议。通过持诵此经,自相续中将获得无量智慧,并将证悟大平等的境界,这远远超胜世间形相上的有漏功德。憨山大师也云:“悟般若者,一念顿生佛家,生生世世永不离佛,故此功德最为殊胜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佛又告诉须菩提:“善男善女在后来末法浊世,若读诵和受持此经,所得功德不可思议,我如果详尽地说出持经功德,或许有人听闻以后,心意狂乱怀疑不信,甚至诽谤。”

世尊说得很清楚:对般若法门无有真正信心之人,虽能少信我已宣说受持本经之殊胜功德,但我一旦详尽宣说此中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或许有人便会因怀疑不信而生诽谤,心不正常,显狂乱态。按世亲论师注释之意,由于佛陀宣说了持诵此经所能获得之世出世间两种果报,有人便会耽著世间之果,并对能否获得佛果生起狐疑,犹豫不决。

佛语真实无虚,不会有丝毫相违和矛盾之处。但少智之人总以分别心妄加揣测,难生正信。因此有智者对于佛陀的语言,应有坚定的信心,应经常以佛语作为依据赞叹佛的智慧、境界。并且,修行人以佛语主谈至关重要,而缺乏智慧的人会经常谈论一些世间琐事,诸如“今天冷不冷”、“早上吃什么”等无义之语,以此无法增长智慧,对深奥的佛法也难以生起信解。若生疑惑,则不但不能成就,而且过患极大,如佛经说:“弥勒,若生怀疑,即将堕落。”

佛陀完全知道万法的真谛,学佛人应对佛语生起很坚定的信心:佛语肯定正确,有甚深密义,愿我早日开悟佛陀的密义。经常这样观想,以上师三宝的加持,自己相续中一定会生起殊胜智慧。凡夫人习气严重,无始以来串习成熟,习惯于接受世间法,而对佛语感到晦涩陌生,只有通过串习,才会接受乃至证悟佛的智慧。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佛又说:“须菩提!佛经的意义内容的确不可思议,所得果报也不可思议。”

佛经所述的内容有内外密各层意义,如果有人对佛经经常虔诚的祈祷、作意,则佛法的加持可以常常感受,其果报也无法思维想象。《龙王请问经》云:“众生不可思议,其发心之功德亦不可思议。”《功德经》中云信仰佛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小小的因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众生的根机不可思议,三宝的力量也不可思议。由此可见,经义与持经果报不可思议,修行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念经有心念、默念、金刚念等六种方法。诵经必须思维经义,一刹那思维经义也有极大的意义。有的人对闻思修行不重视,对一些琐事有很大兴趣,应知即使生命只有一天,看一天经论的功德果报也不可思议。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求解脱的修行人呢?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行持大乘法的善男善女,已发非常殊胜的无上正等觉菩提心,尔后应以何方法安住所缘,又以何方法继续修持菩提心、六度万行,以何方法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八万四千法蕴主要为了调伏自心。每个众生的心有所不同,如一般的凡夫人与研究学习宗派者相比较,学宗派者较胜一筹;而一般行人与阿罗汉相比,阿罗汉的心更寂静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较,佛的心最寂静调伏。

学佛发菩提心,最究竟的目的是调伏自心,这首先则应了知自心依何安住。此经主要强调降伏自心,如何调伏呢?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心者,应生如是心:我应度化一切众生得到佛的涅槃果位。虽于世俗中灭度一切众生,而在胜义中,能灭度者与所灭度的众生都不存在。为什么?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真正的菩萨。原因是什么呢?须菩提,发菩提心的无上正等觉者实际并不存在。”

佛陀所说调伏自心,令心安住法界本面的方法非常多。但在八万四千法门中,菩提心最为殊胜、最为根本。相续中具有菩提心,佛法就已全部具足,不再需要其它的修法;若无菩提心,修其它任何法也没有多大意义。华智仁波切在《如何发菩提心》中说:“有者此足够,无者不可缺。”嘎当派的《加行宝鬘论》中,也叙述了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并引用了许多经论的教证。

只在形象上发菩提心,则不可取,一定要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才可调伏自心。所谓世俗菩提心,即发心观想:三界中所有的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他们现在沉溺在轮回的苦海,我应想尽一切办法救度这些可怜的众生,使他们得到佛的果位,获得究竟的大安乐。在名言中依讽诵、修持、积累资粮来调伏自心,依胜义谛言自心不执诸相以达到寂灭的境界,得佛的果位,即是调心的方法。《入行论》中将世俗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世俗所有的调心法中,发菩提心最为殊胜。就胜义而言亦如前所述,实际是无有灭度一个实有众生,所灭度、能灭度的形象也不存在。

作为修行者,必须以世俗与胜义次第分析万法,若不如是,则不能令见解到达究竟。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云:“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因为能见到诸法的真与妄,故结论也有二种:一是胜义谛,一是世俗谛。通过二谛分法,菩提心也可以分为二种:即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为了令众生易于了达胜义谛,我们须依次第为众生说,先令了解世俗名言谛,再深入诸法实相胜义谛。如《六十正理论》云:“于求真性者,初说一切有,通诸义无贪,然后说寂灭。”因此,圆满世俗菩提心并非万法的究竟实相,也非究竟的发心,应以空性般若智慧摄持,如是发心才堪称究竟,依此发心才必定可以使自己的心调柔寂静。

为什么所灭度的众生不存在呢?依发大心菩萨而言,若认为实相中世俗菩提心依然实有存在,这种发心则不究竟,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执著,此菩萨也非真正的菩萨。诸佛经中一再宣说:一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如《中论》云:“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以般若波罗蜜多来抉择,发菩提心的菩萨不应有四相执著,如果有相状分别则不能称为菩萨。

本来智慧前,任何相状也不成立,若实相中有相状,则以胜义量抉择时也应存在,诸佛菩萨应能见到,但他们未见,胜义量抉择也不存在,实相中没有发无上正等觉心的菩萨存在。同理,菩萨发的菩提心也不存在,以无实质发心存在称为胜义菩提心。胜义中,有无一切法都不成立,发心者不存在,所发的心亦是无生无实的。释迦佛因地发心,最终获得正等觉如来的果位,这一切实相中皆不成立,以下以比喻说明。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前有没有获得无上正等觉心之法?”须菩提回答说:“世尊,根据我对佛所说深意的理解,您在燃灯佛面前没有得过成就无上圆满正等觉之法。”佛称赞说:“非常对!非常对!实相中如来没有法得无上圆满正等觉。”

此处两个“如是”,与一般凡夫的语言不同,凡夫如果重复什么话可能无有意义,但是佛陀说一句重复一句都有甚深的密义,需要用智慧仔细思维才能通达。此处的两个“如是”,其一说明在世俗谛中世尊在燃灯佛前得过法,其二是说胜义中未曾得法。

根据《贤劫经》,以前释迦佛因地时在大释迦佛前供养妙衣,发菩提心时说:如来您的身相如何,将来我成佛时也如是,您的寿命、眷属、刹土等的一切相状,将来我成佛时,也如彼等。以上佛在因地时发心所求诸法,因为全是形相上的存在,所以是就世俗而言;在真正胜义中,如来什么法都未得过,因为一切远离四边相状,无生无灭故。正如《楞伽经》云:“大慧,有无不生,是故诸法无有生。”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须菩提,如果有殊胜正等觉菩提心获得的相状,那燃灯佛根本不给我授记:‘你于来世,当会成就佛果,名号为释迦牟尼。’”

在九十一个大劫以前,世尊为法云比丘,有的经典中也说为贤慧婆罗门,当时得无生法忍而得到燃灯佛授记:将来你在娑婆世界作佛,号释迦牟尼,度化无量众生。名言中虽有此事,而如果执著在胜义中真正有一个所得之法,燃灯佛即根本不会予以授记。因为如果真正有一法是实有存在,则其本性应永恒不变,不会有未来如梦如幻的显现,也不可能有当时的示现。正因为名言中有了燃灯佛授记,恰恰说明万法并非实有,因为以诸法性空才有缘起,而以种种缘起显现方知法性本空。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正因为万法无一法实有存在,得不到一个成无上圆满正等觉之实有法,所以燃灯佛给我授记:‘你于来世,定当作佛,名号为释迦牟尼。’”

当时世尊初见燃灯佛即得无生法忍,并在燃灯佛前发愿,燃灯佛双足踏过世尊头发,一边加持一边授记:你将来于娑婆国土作三界导师,号释迦牟尼佛(详见《百业经》)。燃灯佛之所以如是授记,是因为世尊当时已悟入无生大空实相,了知无有一法实有存在。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在所有的所知法中,如果有一法是成实之法,那么形形色色的所知法,全部不可显现,正因为无成实法的缘故,无边的所知也能够显现。宗喀巴大师亦说:如果万法真正于实相中存在,则不会显现。如镜子里山河大地的实体不存在,若真实存在,则不可能显现在小小的镜子中。整部经有时说有,有时说没有,看上去一句话中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出现,一会儿得授记,一会儿又未得授记,如果胜义谛和世俗谛没有分开分析,讲解或研究修学《金刚经》确实很困难。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为什么呢?如来者即是诸法的本义,真正证悟了真如称为如来。”

如来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为佛的十种名号,代表佛的十种不同功德。如来的“如”即指真如之意,真如是一切诸法的本相,也可称之为法界性,“来”指已经到达了这种境界。藏传佛教的一些高僧大德把“如来”解释为已经如理如实地来到了真如之地。《成唯识论》中云:“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即真指真实,如指如常,表示不容易衰变意即达到了真实的地位。《摄大乘论释》中云:“言法味者,谓契经等无上法味,谓证真谛所得理味。”所谓的法味即真如,真正如来的证相叫真正的法味,通达了真如的本性,才得到真正的法味。如来同真如实际是一个意思,声闻罗汉、菩萨未究竟通达,最后到佛陀果位时才究竟通达真如本性。

为什么说释迦牟尼佛不实有能得授记,如果实有不能得授记?原因是真正的佛陀并非表面所看到的有鼻有眼的具体形象,在胜义实相中,佛乃一切诸法的本相,一切诸法真如实相才是真正的如来。此处清楚地指出真正的如来、真正的法是什么。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世间有人说:如来已经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之果位。须菩提,在实相上,佛从未得实有之法,以获得圆满正等觉之果。”

此处鸠摩罗什大师译文与玄奘、义净三藏译文不同,但意义没有差别。玄奘大师译为:“若如是说如来、应正等觉能证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当知此言为不真实。”义净大师译:“若言如来证得无上正等觉者,是为妄语。”

未通达般若密意的分别寻伺者,认为如来真实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但这并不正确。虽然佛陀自己在菩提树下入定,获得成就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在名言中释迦牟尼佛很明显的宣说了,他确实得到了无上正等觉。在众生面前世尊确实显现了先发菩提心,中间修六度万行,最后现前色身与法身的果位。但此处佛陀从胜义实相的角度,对须菩提说:佛于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在实相上,如来的身相也非实有存在。
发表于 2011-6-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的法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4:11 , Processed in 0.14734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