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61|回复: 12

[素食与佛教] 试谈佛教的饮食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谈佛教的饮食观  (转)



佛教作为一种流传久远的文化,它对我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详尽的论述,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


仅就饮食方面而言,佛教也有一套完整的饮食理。


作为佛子,明了佛教的饮食观,对我们培养慈悲之心和促进道念增长很有帮助。本文现拟就佛教饮食观分述如下:




一、佛教提倡清心素食


作为一个佛教徒,(特别是出家人)戒杀素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佛教之所以提倡素食是出於以下理由:




(1)培养慈悲心。


佛教认为,食肉即是杀生。虽然食肉之人没有亲手杀生,但由於他们的食肉,导致了屠者多造了杀业,从而也间接犯了杀生戒。《沙弥律仪》云:“或自杀、或教他杀、见杀随喜,均犯杀生戒。食肉之人,亦复如是,若人食肉,即是断了慈悲心。”因为凡是有慈悲心的人,都是使一切众生和睦共处,不相侵害。而食肉的人却使一切众生相互结怨,不得安乐。食肉之人不仅断了慈悲心,他们与道相违,防害道业,虽百千劫修道,却一事无成。而人若食素,不仅可以使人不造杀业,而且能够培养起我们怜悯生灵的慈悲之心。





(2)免造恶业。


素食不仅可以使我们培养起慈悲心,而且可以使人远离恶业。如前所述,若人食肉,即是造作了杀业,同时也是为自己种下地狱的种子,来世不但会受到短命的苦报,而且还会在地狱中受诸苦难。苦报受尽,转为人身,还常遭受贫穷冻饿,相貌丑陋,身体残疾,常为人轻贱等果报。


食素则是间接的放生,放生之人,将来会得到诸种善报。现世放生,来世可得长寿的善报,而且生富贵之家,容貌姣好,受人尊重,因此,素食是使人远离恶业的最佳途径。





(3)远离怨怨相报的回圈。


若人食肉,则会引起永无休止的怨怨相报。因为我们啖食众生之肉,会使众生生起怨恨之心,将来众生也会以此相报。若人啖食众生之父母子女,众生也会以啖食其父母子女相报复。不仅如此,有的众生有可能是我们多生多劫的父母兄弟,若食其肉,无异於自食其六亲眷属。《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以经云,食众生之肉,实即食自己多生多劫之父母兄弟,明白此理,我们又怎能忍心为之。


不仅杀食人之父母会引起众生的憎恨,食自己多生之父母,亦会引起他们的怨恨,将来他们会以同样的手段相报偿,如此怨怨相报,生生不已,实可悲哀。只有食素,我们才不会造作恶业,最终才会跳出怨怨相报的因果回圈,从而使自己清心寡欲,增进道心。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佛教主张饮食调和。




对於出家人食素,要不要吃得六味调和,香甜可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主张出家人的生活应尽量可口一些,以滋养色身,成就道业;也有的人主张,出家人应当远离美味佳肴,以食粗饮淡度日,以防贪心生起。其实,从佛教诸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出,佛陀是赞同佛弟子食六味调和之食,只不过是反对佛弟子一味地贪求美味而已。





我们都知道,每天中午,出家人在念诵供养咒时,都会唱言:“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其中“三德六味”即是在告诉我们作为供佛和僧人的饮食,一定要六味俱足,方为合法,否则便是对佛和僧有失恭敬。





所谓“三德六味”即是清净、柔软、如法三德,淡、咸、辛、酸、甘、苦六种味道。若厨中之人,备办僧人之食,能够拣择乾净,便合於清净德;食物若能精细甘和,便合於柔软之德,若能应时置办,制造得宜便合於如法之德。对於“六味”,紫柏大师在其《示厨》一文中指出:“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於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脏腑之热,故味啬者为苦。”





紫柏大师认为,寺中饮食应按“三德六味”之理来备办,以使三德俱足,六味调和,令诸佛菩萨及大众僧伽生起欢喜心。紫柏大师在《示厨》中云:





“三德无阙,六味无私,此等饮食,若入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内调和,百毛畅悦,身适心安,显资色力,显资心力。色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则观智易成。若饮食不如法,则身得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而又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





紫柏大师的这段论述则是让我们明了出家人的饮食,必须六味调和,只有这样,出家人都会身体健康,专注於道业,设若让一个生命不保的人来修道,无异於痴人说梦。佛教中也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不是让我们放弃美味,专注苦行的宗教。早在佛陀初出家修道之时,他曾误认为修道即是修苦行,他“前後就外道问道一年,以无所得故,入伽闍山苦行林中,端坐思维,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如是六年,极苦行已,形体赢瘠,有若枯木。”(《佛教各宗大意》P10)六年苦行,佛陀不仅形容枯槁,甚至几乎为此丧命。





在经过六年苦行之後,佛陀才终於“悟知苦行非菩提因,亦非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佛陀於是从座起至尼连禅河澡浴,并接受牧女乳糜供养,随之身体光悦,气力充足,从此安心修道,终证无上菩提。





由此可见,佛陀通过亲身经历说明减饮食,食恶食於修道无益。真正的修道是由心而悟,而不是通过食粗劣饮食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我们现代寺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为僧众备办“三德俱足,六味调和”的饮食,使大众身心安适,道心增长。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5-19 21: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不非时食。




不非时食是佛制基本戒条。佛制从清晨明相出现至日正午(中午十二点钟)为僧食时。从日过午至次日天未亮之前为非僧食时,故名非时。若出家人非时而食,名为破斋,往往结罪。《毘尼三昧经》云‥“瓶沙王问佛,何故佛日中食?佛言:早起诸天食,日午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牲食,日暮鬼神食。”由此可知,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牲午後食,饿鬼夜食。为佛弟子,诚应以诸佛为准,不过午食。





不非时食,是为了怜悯饿鬼的痛苦。一切饿鬼,都是由前世悭贪不舍而招得的果报。这些饿鬼腹大咽小,时常为饥渴所苦。假使饿鬼听到碗筷之声,咽喉饥火燃烧,痛苦莫名。午後是饿鬼进食之时,假使诸佛弟子在午後进食,饿鬼听闻碗响之声,会倍感饥渴难耐,加重了它们的痛苦和嗔恨心。修行之人当修菩萨行,常念饿鬼之苦,坚持不非时食戒,以免动诸饿鬼的念头。
对於身体健康的出家人,佛制皆应持不非时食戒,但对於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无法做到日中一食,必须少食多餐者,允许为其开方便。如《五分律》云:“时诸比丘,服吐下药,不及时食,腹中空闷,医教令食。诸比丘问佛,佛听以囊盛谷,煮汁令服,不能得瘥;佛听以囊盛米,煮汁服之,稍有起色,但不能愈,佛乃慈听,以米煮粥,画不成字,令屏处服之,病癒即忏悔。”





古人称晚食为药石,意即药石能治疗脏腑内科病及众生饥饿。晚食对佛子身体有益处,但当身体康健之後,则不应再午後进食。





诸佛弟子,因病的缘故,午後进食,应当生起忏悔之心。经常念及饿鬼之苦,生起慈悲之心。虽允许午後进食,但不应多食,不应美食,不贪求适意之食。





持不非时食戒的人,能得诸多殊胜功德。《处处经》云:




“佛言,中後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少下风,五身得安稳,亦不作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四、食存五观。



食存五观主要是对出家人而言,出家人临食时,当存五种观想: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所谓计功就是计算作食的功劳。我们所吃的食物,从种植、耕耘、收获、加工、炊煮,其中饱含了农夫的血汗,我们若贪心,当堕地狱,地狱期满,转为畜生,偿人之债。我们常作如是观想,便会真切地感到,只有真实修行,才能消此饮食。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出家人若饮食时,应当仔细思量自己的道德与行持,看自己的德行是否符合佛制要求,假使不持戒、坐禅、诵经、行三宝之事,便是德行全缺,便不应受此饮食。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众生的过患,以贪为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则诸患不生,出家之人,常念心中过患,使其远离过恶,恶念不生。《明了论》云:“出家人先须防心三过,谓於上味食起贪心,下味食起嗔心,中味食起痴心,以此不知惭愧,堕三恶道。”经常作此种观想,方可少犯过错。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我们的生命仰赖饮食得以存活,若无饮食,则会变得形容枯槁,疾病缠身,无力办道。对於饮食,我们视之为对治身体枯瘦的良药,只要其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即可,不必刻意去贪求美食。




(5)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我们每天维持新陈代谢,需要从饮食中摄取热量及营养,以保持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促进道业增长,为了成就道业,我们因而受此饮食。若饮食时,应当默念: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所修善根,回向众生,共成佛道。



对於饮食,我们不宜妄加评论其好坏,若评论好时,人易生贪心,若说不好时,容易生嗔心,如此评论将来会遭受愚痴的果报。正确的态度是对美食不贪心,对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则是如理如法之行为。



佛教的饮食观,系统而全面。其中不仅有对佛弟子素食观念的阐释,而且还有关於饮食就“六味调和”的论证。对於出家的佛子而言,不仅在饮食时坚持不非时戒,而且还应食存五种观想,如此则会身体康健,道念日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弘扬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香积厨的由来


寺院中的斋堂厨房有个诗意的名字——香积厨。



这源自《维摩诘所说经》,经书上说,维摩诘居士病了,世尊派弟子们去探病,维摩诘居士借机宣讲大乘佛法。临近中午,舍利弗起了吃饭的念头。维摩诘居士骂他,你是求解脱的,怎么能念念不忘吃饭?既然你想吃饭,就给你吃从没吃过的饭。维摩诘告诸大众,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于是凭借神通入三昧,化作菩萨,升众香国,稽首众香国世尊,愿得余食,“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维摩诘居士在遥远的香积佛国,向香积佛求来一钵香米饭,馥郁、清冽的饭香,弥漫了整个城市,饭看起来虽少,却使在场的大众都得以如愿满足,很多人因饭香而悟道。




而寺院中也一直流传:“香积出祖师、大寮出高僧”的说法。





可见,厨房也是修行的重要场域,是将佛法融入世间、将禅法贯穿生活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素食文化,传承大爱,延续感恩,承载希望,我们一起来努力

愿素食文化与理念得到顺利推广弘扬!
愿所有的生命得到平等的珍视与尊重!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
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愿人们能慈心不杀,研究、推广、喜爱素食
愿一切众生皆发愿食素、天下素食版块得大弘扬
愿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加入到推广弘扬素食文化与正确生活方式的家园里
永远做一个低碳素食主义的推广与践行者,用无私的爱将正确的生活方式传播延续

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稳崛起,德行文化早日传遍全球。
愿世界和平,经济恢复,环境改善。
愿地球上的人们以无私的爱,摒弃一切文化之间的隔阂,将地球变成一个远离一切战争,永久和平的大家庭;
愿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瘟疫、灾难,没有任何贫困、饥饿,
愿全世界的经济早日恢复,愿人们开始注重环境,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人们居住。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常说般若波罗蜜 愿一切受持者 比丘 比丘尼 信男 信女 所求如意 常行般若波罗蜜


一切功德皆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
一切功德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功德皆回向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三)老僧晒香菇摘录)     【全文点击打开】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驼著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不忍心的说:“长老,您年纪这麽大了,为什麽还要吃力劳苦作务呢?请您老人家不必这麽辛苦,我们可以找个人为您代劳啊!”
 

 

老禅师回答:“别人并不是我呀!”
 

 

道元又说:“如果一定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啊!”
 

 

老禅师答:“大太阳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到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道元禅师是一寺之主,指导万方,可是遇到这位老禅师,也只有认输了。
  



禅者的生活,无论什麽,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 别人不是我”,“现在不做,要待何时?”这是现代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布施论坛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0311&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以感恩的心,将甚深般若的光明和佛陀的慈悲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五)茶饭禅  (摘录)      【全文点击打开】
  



唐朝时代有位龙潭崇信禅师,他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除了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
  



一天,他向师父请法:“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从来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要心要。”
  



崇信讶异的问:“弟子愚笨,不知师父您传授给我什麽?”
  



道悟禅师答:“你端茶给我,我就喝;你捧饭给我,我就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这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
  



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
  



从这一则师徒问答之中,可以了解“禅就是生活”。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无限的禅机。







布施论坛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0311&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布施精品文章!

愿素食文化与理念得到顺利推广弘扬!
愿所有的生命得到平等的珍视与尊重!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
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愿人们能慈心不杀,研究、推广、喜爱素食
愿一切众生皆发愿食素、天下素食版块得大弘扬
愿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加入到推广弘扬素食文化与正确生活方式的家园里
永远做一个低碳素食主义的推广与践行者,用无私的爱将正确的生活方式传播延续

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稳崛起,德行文化早日传遍全球。
愿世界和平,经济恢复,环境改善。
愿地球上的人们以无私的爱,摒弃一切文化之间的隔阂,将地球变成一个远离一切战争,永久和平的大家庭;
愿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瘟疫、灾难,没有任何贫困、饥饿,
愿全世界的经济早日恢复,愿人们开始注重环境,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人们居住。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常说般若波罗蜜 愿一切受持者 比丘 比丘尼 信男 信女 所求如意 常行般若波罗蜜

一切功德皆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
一切功德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功德皆回向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阿弥陀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9 00:07 , Processed in 0.207254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