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353|回复: 25

吃素应从修心做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6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桥旦曾堪布

一般说来,整个佛教都非常重视吃素,尤其是在我们汉地佛教地区吃素的习俗非常广泛,历史也很悠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感到非常敬佩。因为吃素就是我们对自己制定的一个修行的戒律,这也是不伤害生命的一个最直接的手段。正如大——宝法 王所说:“最好的放生就是自己做到吃素”。佛教徒吃素本身就是一种戒,但能否保持正确的态度,则要取决于保持什么样的动机和心态。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个角度而言“戒”分为三种:一、救难戒。二、善愿戒。三、出离戒。它们的分别并非是戒体的差异,而是动机的不同。畏惧恶趣的动机而守戒,此戒为“救难戒”。追逐人天享乐的动机而守戒,此戒则为“善愿戒”。

为个人超三界、出轮回和获得解脱的动机而守戒,此戒就成为“小乘戒”。

为普度众生、六度万行和追求证得佛果的动机而守戒,此戒就成为“大乘戒”。

前两者属世间法的戒,即是获得增上生的因。后者才是出世间法的戒,即是证得决定胜的道。增上生是暂时的安乐,决定胜则是究竟的解脱。解脱有两种,小解脱和大解脱。“出离戒”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是属于小乘的“出离戒”,也是获得小解脱的因。

如果有菩提心摄持的话,它就成为与菩提心一体的“出离戒”,是大乘的“菩萨出离戒”,也是证得大解脱的道。按照大乘佛教的要求,吃素最好的态度应是以菩提心摄持的心态来吃素。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所有吃素的人是否都能保持这样正确的态度。因为吃素本来就有很多原因存在,有的是因为健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有的则是因为道德、动物保护和环保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吃素的情况存在。比如:有些人怕堕入三恶道而吃素,这比较类似于“救难戒”。有些人为追求人天果报而吃素,这比较类似于“善愿戒”。前者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堕恶趣而吃素,后者是为了自己享受人天果报而吃素。这种吃素的态度比较狭隘,也很自私。因为这些吃素的态度并不是为了爱护生命或尊重生命而吃素。

如果仅以“救难戒”和“善愿戒”的态度去吃素的话,那是世间法,不叫真正修行。就好比佛陀的弟弟难陀,刚开始学佛时,他所持守的戒就是“善愿戒”。当时佛陀对比丘们说:“谁都不允许与难陀交往。理由是难陀为得人天果报而守戒,我们比丘们是为获得解脱而守戒,他和我们道行不同,绝不可以和他相处”。从这则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持守“善愿戒”的前提下所作所为都不属于真正的修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有些人是为自己获得解脱而吃素,这比较属于小乘的“出离戒”。虽然是属于出世间法,但还是小乘的佛教范畴,这种态度不符合大乘佛法修行者吃素的态度。在汉地,有些人是由于民族传统和习俗的原因而吃素,除了社会团体和民俗环境不允许外,没有为别的理由而吃素,以这种态度吃素更谈不上是真正的修行,只不过是“无记业”罢了。有些人为了美容、保健和身材而吃素。如果这些以站在佛教的角度看这些人,是不符合修行人吃素的态度。但站在世间的角度而言,是非常好的行为,也是很清净的生活。关于吃素,根据科学和医学一致的解释对健康和长寿有非常大的好处。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世界上大多数的健康长寿的人,都是长期吃素的人。世界上其它宗教里也有很多吃素的人,吃素并非是佛教所特有,我们也不应该给这些为健康等原因而吃素的人增加更多的负担。其实这些为健康美貌而吃素的人,很有可能透过吃素的因缘自然而然的进到佛门里来,能够与佛教结上善缘。所以仅仅是“吃素”也会是一个引领大众结缘佛教的方便之门。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佛教徒吃素的最正确态度应是以发起菩提心来吃素,这是大乘佛教的博大精深之所在。

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态正确并不是指我是大乘佛教徒所以大乘佛教吃素是最正确,而是指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很博大,慈悲智慧很高尚。所以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态是最正确。大乘佛教的思想和精神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和自度度他。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谁的自相续中具备大乘的思想和精神,谁就是伟大的。大乘行者吃素的态度纯粹是为了爱护和拯救生命的利他之心,是大慈大悲之心。大乘行者吃素的态度是对众生生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而吃素,也是对众生生命极其高度尊重而吃素。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佛教徒为什么要对众生生命生起难忍的慈悲和高度尊重呢?

理由有三:一、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二、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三、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首先我们应认知: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我们的父母亲,包括牛、羊、老鼠、螃蟹、蟑螂、蚂蚁等等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杀害它们就等于杀害父母,吃了它们就等于吃了父母。

《毗奈耶经》中记载说:有个人特别疼爱儿子,为儿子造了很多很多的业。临死时,由于放不下儿子,竟转生成了一头自家的牛。后来他的儿子把这牛杀了,吃了牛肉。牛死后,再次转生为自家的牛,儿子又把它杀了。第三次他仍转生为自家的牛,当儿子再次准备杀它时,舍利子出现在他家的门口。透过神通观察:发现牛一直在自言自语说:“我已经来两次了,都被你杀了。我最爱的儿子啊,现在你又要杀我,我非常难受,实在是忍受不了,又没办法抵抗啊。”尊者将此话告诉了“牛”的儿子,后来儿子就把这头牛放了生。根据这个公案,我们毫无疑问的获知,当下我们经常吃的肉,过去生曾是我们的父母亲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我们应认知: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

所以,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若以修行所依的助缘来说,佛和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我们修行人必须平等的去尊重众生,因为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无法达成六度万行等等的福慧资粮。没有福慧资粮,成佛岂不是空谈。

正如《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心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一切众生是行者趋入菩提的根本因,如果想要成佛的话,应当将众生与自己的上师一样地恭敬承侍。所有的众生对我们的恩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杀害或吃掉它们,等同于我们对它们恩将仇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我们应认知:未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由于一切众生生命皆有佛性,它们都将是未来的佛,伤害它们就等于伤害诸佛,吃了它们就等于吃了诸佛。正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即现佛”。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说:“所谓法性真如无有差别者,佛陀的真如和众生的真如没有贤劣、大小和高下的差别故,众生具有如来藏”。第三世大 宝法-王在《大手印祈愿文》中说:“众生自性即是佛,然而迷故漂轮回,于受无穷苦有情,愿生难忍大悲心。”巴珠仁波切也说:“我们闻法众眷属也同样具有如来藏,已获得了珍宝人身,并遇到了善知识以方便教言摄受,所以是未来佛”。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教证理证和实践例证的详实资料,此处不再详细说明。根据大乘佛教的观点,从上述的过去、现在、未来时等三个角度去思维而不杀害生命,并在严格要求吃素的前提下,爱护生命、救护生命,尊重生命。即便是在健康情况不佳为了补充身体的营养而吃肉时,也要加倍地为它们做回向和超度。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很多佛经中,都曾以教证和理证充分证明过一切有情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他们现在是我们修行的助缘,未来是成就的佛陀,但这种说法不一定会被所有人能理解或接受,这是佛教特有的主张。因为唯一佛陀的遍知一切的智慧,方能通达众生曾是父母、现在是修行之助缘以及将来他们是佛陀的深奥道理。

其它的宗教都没有这样的理念,包括基督教的慈悲也仅仅是局限在人类,而不是对所有生命。所以对于半信半疑、甚至不信佛的人而言,佛法的道理讲得再精彩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即使你不承认这些道理,但也不应该杀害众生生命。至少我们应该从人性珍惜自己生命的角度去思维,所有一切生命都有珍爱自己生命的本能,任何一个有情众生都不愿意被别人或其他物种所杀害,都有存活的希求和生存的权力。如同我们的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一般,它的生命也是它自己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它们也不愿意遭受痛苦,也一样的需求得到快乐。就像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经所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寻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所以我们怎么可以只尊重人类而轻视其他的生命呢?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连地球上的一方一土,一草一木,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和使用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这地球上一切资源,并非是为独一无二的人类所提供,而是为一切生命众生而提供。我们人类不应该过度贪婪,更不应该杀害无辜的生命,否则其后果是非常悲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2:35 , Processed in 0.16327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