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07|回复: 0

明安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直解》 (正释经文——序分)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译为“不动”,这是尊者的名字;“颇罗堕”译为“利根”,是尊者的姓。这位尊者现在还没有入灭,还住在世间,为众生作福田,所以他是“福田第一。他为什么没有入灭呢?这是因为佛住世时,在王舍城有一位树提长者,用旃檀木做了一个钵,用高杆挂在院子当中。长者说:“如果有沙门、婆罗门是阿罗汉有神通者,不借助任何工具方便,能取到这个钵,我就以七宝和种种饮食供养他。”当时宾头卢尊者和大目犍连尊者在石头上静坐,他们以天耳听到了长者的话。宾头卢尊者对目犍连说:“你是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快去把钵取来啊!”目犍连说:“你也是阿罗汉,你也可以去把钵取来。”宾头卢尊者连同大石头一起飞上虚空,在王舍城绕了七圈,到长者家中上空,伸手将钵取下来。长者看到后,非常欢喜的说:“尊者您是真正的阿罗汉,请您下来,我将供养您七宝钵器,盛满种种珍宝。”宾头卢尊者说:“我们出家比丘不捉持钱宝。”长者说:“您把钵给我,我供养您精美的饮食。”宾头卢尊者得到饮食后即腾空而去。其他的比丘把此事告诉佛,佛就很严厉的呵斥宾头卢尊者说:“你为了一个钵就在白衣面前显现神通,就像淫女为了一枚钱在大街上卖弄淫相一样。”佛罚宾头卢尊者到西牛货洲去,后来有些尊者的弟子想念他,乞求佛陀,佛这才让他回来,但不允许他灭度,要为众生作福田。只要法在,就不许入灭,所以尊者受末世供养,是“福田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列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净土行人不要希求灵异神通,要修福。《观无量寿经》上提到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小乘福;第三福是大乘福。三福是我们净业行人的修学纲要,一定要落实。
“迦留陀夷”翻译为“黑光”,此尊者身形粗黑有光。他本是迦毗罗卫国的一个大臣,后来出家,受佛教化,证得阿罗汉果。他是佛的使者,到各处办事,趁办事的机会,教化众生,在佛的声闻弟子中是“教化第一”。
有一次天快黑的时候,迦留陀夷入城乞食,当时的天要下雨,所以很黑暗。迦留陀夷到了一位长者的家门口,这个长者的妻子正怀有身孕,听到他在外面乞食,所以出门供养。迦留陀夷身上的颜色很黑,加上天气暗又有闪电,长者的妻子看到后非常害怕,以为是鬼,长者的妻子因惊怖的缘故就流产了。佛知道后,就制定出家人晚上不准许随便外出走动的戒条。诸佛都是日中一食的,所以出家比丘晚上一般也不可以吃东西。
据《大宝积经》卷六十一记载:释迦牟尼佛想让迦留陀夷去教化净饭王。因为由于往昔的因缘,只有佛和迦留陀夷能教化净饭王。佛说迦留陀夷是“我诸声闻弟子中,汝能教化诸邑聚落,最为第一。”佛对迦留陀夷讲了他们过去的因缘:在过去有一个大国王叫增长实,国王有一个儿子叫妙坚慧。 妙坚慧出家时,国王的一个臣子叫月施,也跟随出家了。由于妙坚慧的出家,国王很生气,月施到国王的地方,用种种善巧的言语说服国王,令国王生欢喜心。当初的妙坚慧就是释迦牟尼佛,国王就是净饭王,月施就是迦留陀夷。因为这个因缘,只有佛和迦留陀夷能教化净饭王。迦留陀夷听到后,就去前往迦毗罗卫城。当时净饭王确实很生气,但迦留陀夷用种种的善行方便,教导劝化净饭王。净饭王从此对佛法生起敬信心,并且主动要求见佛、供养、闻法。佛就赞叹迦留陀夷说:“善哉、善哉,汝于今日得大福德,以净饭王得敬信故”。当时佛又告诉诸比丘说:“迦留陀夷度化净饭王的功德,十方世界恒沙佛刹所不能容受”。由此可见,佛教教化的功德不可思议。迦留陀夷堪称“教化第一”。
此经列出尊者的名字,这就表明净土法门是“教化第一”的法门。念佛法门,上至文殊、普贤菩萨发愿往生,下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称名,也可得生。乃至于畜生、地狱中的众生都能往生。如夏莲居老居士在闭关时,成天绕佛念佛。后发现有一个老鼠也跟著绕,等老居士盘腿坐在位上,鞋放下去后,那老鼠就端坐在两只鞋当中。等到绕佛,这个老鼠又跟着绕,天天如此。后来有一天,老居士起来了,但那只老鼠没有动,再一看,老鼠端坐往生了。在往生传当中,还有鹦鹉往生,公鸡往生的例子。还有经上说的,地狱的众生,只要他肯念阿弥陀佛,在业障消除出地狱的一刹那,就成就清凉华菩萨。所以净土法门统收万类,并且诸佛称赞,是“教化第一”的法门。尊者是佛的使者,这就是告诉我们,念佛的人要作阿弥陀佛的使者,代佛宣化,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夏莲居大德讲:“谁能自念劝人念,是即名为报佛恩。”
摩诃劫宾那”:“摩诃”译为“大”, “劫宾那”译为“房宿”, “房宿”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他是父母向房宿星祈祷而生的,因此得名。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以前尊者想跟随佛出家,走到半路时,下起了大雨,于是他就寄宿在制陶器者的家中。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比丘共住,这个比丘实际上是佛的化现,来度化他的。比丘为他说法,他就开悟证果了。由于他与佛共同住过一间屋,所以称“房宿”。 在《贤愚因缘经•卷七》记载:尊者本是是金地国劫宾宁王的太子,国王驾崩后,太子继位。太子非常聪明,天生神力,勇健无比。所带领的军队也很强大,威风远振他国。他想兴兵攻打舍卫国,舍卫国的波斯匿王非常惊惶,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佛,向佛求救。佛以种种方便,度化劫宾那。劫宾那因此对佛法心生敬信,后来随佛出家,证阿罗汉果。这位尊者,是天文学家,是“知星宿第一”。
此经列出摩诃劫宾那尊者,“知星宿第一”,“星宿”代表空间,表明净土法门的弘扬遍满十方国土,跨越空间,后面经文我们可以看到六方诸佛各于其国的称扬赞叹,因此净土法门是十方流行的法门。又因为尊者曾住在陶家,见佛化身的比丘,为他说法而证果,他的表法义趣在《无量寿经甄解》上说:“显心念阿弥陀,应时为现身也。”就是我们念阿弥陀佛,佛马上就为我们现身。在《观无量寿经》的下品上生章我们看到:“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善导大师解释此段为:“行者正称名时,彼弥陀即遣化众,应声来现。”善导大师还说过:“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还有古大德讲:“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确实如此,只是我们业障深重,佛现身我们看不到而已。但我们也要清楚,佛号与佛本身是一样的,只是显现为音声而已,所以只要念佛,佛就在我们身边,所谓“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薄拘罗”译为“善容”,相貌善良庄严。这位尊者是“寿命第一”。 他在过去毗婆尸佛时,曾经是卖药的。他很恭敬出家人,遇到有病的出家人,就布施医药救疗。他曾经以药物布施众僧一年之久。还供养众僧一个呵梨勒(
大如枣,味酢苦,服便利)。因为这个原因,他于九十一劫中,都在人间天上享福,没有堕落恶道。又因为多生多劫中持不杀生戒,所以感得五种不死的果报(火烧不死、水煮不死、水淹不死、鱼咬不死、刀割不死)。这位尊者出生时是个肉球,滚落在地。父母认为不吉祥,所以就用火烧,但烧不死;用开水煮还不死。于是丢入大海,水淹不死;后来被大鱼吞下,还没有死。最后被渔夫打渔捞了上来,渔夫把鱼剖开时掉出了肉球,于是把肉球劈成两半,结果蹦出个小孩,渔翁老年得子,非常欢喜!他长大后,随佛出家,修行证得阿罗汉果,“寿命第一”,活到一百六十岁。我们要知道,种善因得善果,想要健康长寿就要常常做无畏布施,要经常放生、吃素、布施医药等,则必定福乐绵延!
尊者“寿命第一”,寿命代表时间,此经列出薄拘罗尊者表明:净土法门源远流长,超越时间界限。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不仅度现在的众生,也度将来无尽的众生。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寿,寿命第一,所以一生成佛。
“阿耨楼陀”或者称“阿那律陀”,就是阿那律尊者。翻译过来是“无贫”“如意”的意思,他也是佛的堂弟,“天眼第一”。
在无量劫以前,他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那位辟支佛现得是老比丘的样子。老比丘是七天下一次山,化七家门户的缘,如果七家无人供养,他也就不再化缘,而回山去。七天前,他就没有化到饮食,而这次也是如此,于是又要托著空钵回山去。那时候正好闹灾荒,大家的生活都有问题,哪还有余粮布施给出家人。阿那律在当时是个穷农夫,每天耕田很辛苦,他所吃的米饭乃是最不值钱的粗米。这天中午,他看见老比丘没有化到缘,于是很同情的说:“你们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饥荒年,没有饭吃太可怜了。您若不嫌弃我的这袋粗米饭的话,我供养您。”老比丘说:“我很乐意接受你这供养,但你自己吃什么呢?”阿那律说:“我今天不吃不要紧的。”于是老比丘辟支佛就把粗米饭吃下。吃完后,辟支佛就显神通,现十八变,说道:“我受了你的供养,你以后生生世世再也不会贫穷。”老比丘为他回向后,阿那律仍继续耕田,不一会儿从田里跑出一只兔子来。兔子很奇怪,直绕着他蹦来蹦去,一下就跳到他肩膀上不下来。阿那律想摆脱它也没有办法,故马上赶回家,叫他妻子把兔子拿下来。一拿下来,活兔子早已变成一只光耀闪闪的黄金兔,于是他就把金兔的前脚剁下,拿去卖换钱,虽然金兔子的前脚被剁下来,但等一下又回复完整如初。所以从此以后,阿那律不但在此生成为一个富翁,而且在九十一劫中不受穷贫之报,得如意乐,所以叫“无贫”“如意”。
他在佛说法时好睡觉,有一天佛就呵责他:“咄咄胡为寐,螺蛳蛤蚌类,一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他被呵斥了一顿,就发愤用功,七天七夜不睡觉。因为不睡,就把两只肉眼弄瞎了。以后佛怜愍他,教他修金刚照明三昧,他用功修行,得到了天眼通,看三千大千世界犹如掌上的庵摩罗果,所以他是“天眼第一”。
阿那律尊者是“无贫”“如意”,此处列出来,就是告诉我们净业行人,要像尊者一样,克己为人,宁愿自己不吃也要供养别人,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念佛求生西方也不是为了自己去享福,而是为了有能力更好的度化众生而求生净土。此外《甄解》上说:“阿那律之得天眼离障碍者,显无碍光明破无明暗也。”就是说,阿那律尊者是天眼第一,没有任何的障碍,这就表明阿弥陀佛的光明能破众生的无明黑暗。此经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念佛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能得到“天眼第一”。如四十八愿中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眼又代表智慧,就是告诉我们要念佛,念佛才能开真实的大智慧,所谓“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是阿那律尊者的表法义趣。
四、总结:【如是等诸大弟子】“如是”是指十六位长老。“等”是指没有列出来的人。“诸大弟子”, 弟子以“大”来称呼,就是指“大比丘”“大阿罗汉”,什么叫“弟子”呢?学在师后称“弟”,解从师生称“子”,所以亲近师长,学识修行都是来自师传就称“弟子”。这些“大弟子“本是法身大士,甚至是古佛示现。如舍利弗尊者,实际是金龙佛的示现。他们之所以示现为佛的声闻弟子,是来助佛弘化的,他们是影响众。《要解》上说:“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也。”就是说,这些阿罗汉,今天听到净土法门,就能得第一义悉檀之益。什么叫第一义悉檀呢?悉檀是遍施的意思,佛以四法遍施众生,这就是四悉檀:一、世界悉檀,佛先恒顺凡情,随众生所乐,说世界法,令听到的人欢喜;二、为人悉檀,佛根据各人不同的根机,宣说各人相应的法,令发起正信,增长善根;三、对治悉檀,佛普遍对治众生的烦恼,,多贪众生教以不净观,多嗔众生教以慈悲观等,讲种种法对治众生的烦恼;四、第一义悉檀,佛看到众生的根机成熟,为说诸法实相,令众生证入真如之理。世界悉檀欢喜益;为人悉檀生善益;对治悉檀破恶益;第一义悉檀入理益。与会的阿罗汉听到净土法门后,念佛往生净土,就能得到第一义悉檀之益,经上说“众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阿毗跋致是不退转,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是从容中道,念念流入佛的果觉智海,不再是声闻乘圣人的偏真涅槃了,这是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就是中道法身,第一义谛;“损生”就是损无明生长增道损生就是说证一分中道,损一品无明。这是说他们听到净土法门后能得到的利益。他们都是净土法门的当机众,换句话说他们也要求生净土,所以此经到最后“舍利弗及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我们来看与会大众的第二部分——菩萨众:【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是承前声闻众而言,法会中不止声闻众,还有很多菩萨众。“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为“觉有情”。“觉有情”有三个意思:一、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不像凡夫没有觉悟;二、菩萨能够去觉悟其它有情的众生;三、“觉”是指佛,“有情”是指的一切众生,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摩诃萨”是“摩诃菩提萨埵”的简称,摩诃”是“大”的意思,“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这里说明与会的菩萨不是一般的菩萨,而是大菩萨。为什么叫“大”呢?《清凉疏》上说:一者愿大,求大菩提故;二者行大,二利成就故;三者时大,经三无数劫故;四者德大,具足一乘诸功德故。这四种也含摄《法华》上说的六大:一、信大法;二、解大义;三、发大心;四、趋大果;五、修大行;六、证大道。具备上面所说的这些条件才叫大菩萨。
菩萨众列了四位:“文殊师利法王子”,就是文殊菩萨,菩萨众中“智慧第一”。“文殊师利”也叫“曼殊室利”,只是音译的不同而已,译为妙德、妙吉祥、妙首。一、妙德,曾为七佛之师,具微妙功德。在《放钵经》上释迦牟尼佛自己说:“我今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由此可知,文殊菩萨不仅是过去七佛之师,更是诸佛之师。二、妙吉祥:文殊菩萨出生在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有十种吉祥瑞相:1、光明满室;2、甘露盈庭;3、地涌七珍(七宝);4、神开覆藏(地神开启地下宝藏);5、鸡生凤儿(生凤凰);6、猪娩龙豚;7、马产麒麟;8、牛生白驹;9、仓满金粟;10、象生六牙。三、妙首,智慧深妙,恒居众首。文殊菩萨现在北方的常喜国成佛,叫宝积如来,过去是龙种尊王如来,将来成佛叫普见如来。
“法王子”,在《法华经》上说:“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菩萨承佛家业,弘法利生,是法王之子,将来一定会成佛,就像世间上的国王太子一样,所以叫“法王子”。这是大菩萨之通称,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等都可以称为“法王子”。
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上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五台山就是清凉山,文殊菩萨在此领众修行。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这是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实际上菩萨有无量的相好庄严。
文殊菩萨与我们众生的缘分很深,有缘的人就可以见到。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是唐朝人,他于大历二年在衡州云峰寺挂单。一天在斋堂吃饭,钵中忽现彩色祥云,云中有魏峨辉煌的寺院叫大圣竹林寺。两天后吃饭时,在钵中又现出辉煌的寺院景象,还看见大智文殊菩萨与很多圣众在其中,直到吃完饭才隐没不见。法照大师就向众僧询问,当时有到过五台山的师父告诉他说,这是五台山圣境。法照大师兴起了朝礼五台山的念头。大历四年,法照大师在衡州湖东寺又看到圣境。后来大师朝拜五台山,入于圣境 ,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各据狮子高座,宣说妙法,左右围绕闻法菩萨圣众大概有一万多。法照大师顶礼二位菩萨问:“末代凡夫,去圣遥远,未悉该修何法门?”文殊菩萨回答:“诸修行门中,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最为径要。忆我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门,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为诸法之王,汝当念诸法之王,无令间断。”法照又问:“当如何念?”文殊菩萨说:“此世界西,有极乐世界,彼土佛名阿弥陀,彼佛愿力,不可思议,后世众生,有称其名号者,命终之后,决定往生彼佛国土,速证菩提,永不退转。”接着二位大士,各舒金手,为法照大师摸顶授记。后由二青衣童子送出门外,瞬间不见圣境。法照大师以后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传于世人,令生起对佛法的信心。这是文殊菩萨开示法照大师念佛的公案,历代的感应很多,证明文殊菩萨与我们的缘分深厚。
这里列出文殊菩萨,把他摆在菩萨众的第一位,就表明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不是文殊菩萨的勇猛实智,不能够相信证解。文殊菩萨在菩萨众中是“智慧第一”,代表实智,也就是根本智,这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智慧,所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舍利弗尊者在声闻众中“智慧第一”,代表权智,以权实二智为净土法门自化化他的根本。
“阿逸多菩萨”就是弥勒菩萨。“弥勒”是姓,译为“慈氏”;“阿逸多”是名字,译为“无能胜”, 合称就是“慈无能胜”。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在过去生中,弥勒菩萨遇见大慈如来,他也发愿,愿意跟佛一样的名号,当时他就得了慈心三昧;还有他在过去生中当婆罗门的时候,号称一切智,在八千岁里头修习慈行;又在弗沙佛的时候,跟释迦牟尼佛一块儿发菩提心,修习慈定,所以今生弥勒菩萨在母胎中就有慈心。在《思益经》上说,众生见到慈氏菩萨,都能得慈心三昧。在《悲华经》上说,弥勒菩萨发了大愿,要在刀兵劫里头拥护众生,因为他慈悲心超胜,因此得名。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一样,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代,他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我们在寺院看到的弥勒菩萨,实际上是我国五代时的一个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今浙江宁波)奉化县人。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游化。他体形肥胖,肚皮很大。因为他总带着一个布袋,故被称为“布袋和尚”。他示寂前留下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千百亿化身,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大家才知道他是弥勒菩萨化身,后来就把他的形象供奉在山门口,今天的弥勒菩萨形象是这么来的。
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现在兜率天内院,当来下生到我们人间成佛。至于下生的时间,我们一般听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在《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上说的:“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这大概是根据兜率天的时间来算的,兜率天一天相当于人间四百年,寿命是四千岁,若以人间一年360天整数来算,应该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古代印度有十万为亿;百万为亿;千万为亿三种。经上的说法应该是千万为亿,现在是万万叫亿。还有一种计算方法,我们现在正处在贤劫中住劫的第九小劫,处在减劫中。佛住世时,人寿平均一百岁,每过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只有十岁,第九小劫尽。再每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这是第十劫的增劫,再每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八万岁时(距离现在大概是八百八十万年),弥勒菩萨由兜率天降生人间,在龙华树下示现成佛,三会说法度无量众生。凡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未得解脱的弟子,到那时全部得度。我们唱的佛宝赞:“龙华三会愿相逢”,就是祈愿在龙华法会上,亲近弥勒菩萨,得大解脱。有人说咱们现在不成就不要紧,现在修过佛法的人,以后在龙华会上都会解脱。但中间这么长时间,我们不成就,又不知道到那里流转生死去了。更何况饿鬼、地狱的时间与人间又不一样,若在地狱受苦一天,感觉就像无量劫。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修行,尤其遇到净土法门,今生一定要往生成佛去。
有让人想求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知道想要往生兜率内院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当中把这个问题剖析的很清楚。如果我们只修上品的十善,也不一定能生到兜率内院。在《弥勒上生经》上说:“行众三昧,深入正受”,才能得生,没有方便接引之义。我们想一想,现在谁能修上品的十善,恐怕很少。即使能修上品的十善,又有谁能深入正定正受,几乎找不到。这就比不上阿弥陀佛有接引的本愿了,我们只要信愿念佛,阿弥陀佛就摄取不舍,在临终时接引我们往生净土。兜率内院是净土,但外院是欲界天,若生到外院很容易迷惑,因为天上微妙快乐的境界远远不是人间可比的。《西国传》上说:有三菩萨,一位叫无著,一位叫世亲,一位叫师子觉。他们三人都发愿要往生到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并且相约好,谁先往生见到弥勒菩萨就来通报一声。师子觉先命终了,但一去很多年没有他的消息。后来世亲快临终时,无著对他讲:“你去见到弥勒菩萨,一定要来通报。”世亲命终后,三年才下来。无著问他:“你怎么那么长时间才来相告?”世亲说:“我到了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讲了一座法,马上就回来相报了,因为天上时间长,所以这里已经三年了。”无著又问:“师子觉现在哪里呢?”世亲回答:“师子觉生到了外院,正享受天上的五欲之乐,从去一直没有见到弥勒菩萨。”智者大师说:“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我们也要衡量一下自己,能不能升到兜率内院。其实,我们想亲近弥勒菩萨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到极乐世界去。在《普贤菩萨行愿品》上讲:“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就可以见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法身大士,他不仅在兜率内院,也在极乐世界。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就“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同为阿弥陀佛的弟子,这不是更好吗!
再说,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弥勒菩萨是当机众,佛将净土法门付嘱给弥勒菩萨,所以弥勒菩萨将来也宣说净土法门。我们今天就念佛往生净土,岂不是更直接快速吗?
乾陀诃提菩萨”:翻译为“不休息菩萨”,就是历劫常修六度万行,广度众生,尽未来际,不暂停休息。

“常精进菩萨”:就是多劫修行,自利利他,没有疲倦,恒常精进不退转。在《宝积经》上提到,这位菩萨为了度化一个众生,经过多劫,但这个众生还不接受教化,而菩萨却没有一念的舍弃之心,所以他是度化众生的“常精进菩萨”。

这里所列的四位菩萨有很深的表法意义,代表净土法门信、愿、行三资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若不是大智慧,不能相信深入净土法门,所以文殊菩萨代表“信”。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以究竟庄严净佛国为要务。弥勒菩萨在过去生中,遇到大慈如来,发愿和佛一个名号,即证得慈心三昧。我们念佛,愿生极乐世界,愿和佛一样无量光寿,愿和佛一样广度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愿”。“不休息菩萨”“常精进菩萨”,就是告诉我们念佛要执持名号,念念相续,精进不疲倦,一心不乱,所以两位菩萨就代表“行”。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是总结,“如是”是总结上面列的四位菩萨,“等”是说明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大菩萨,这些菩萨都来参与法会,听佛说阿弥陀经。
这些深位的大菩萨,也一定是求生净土的。他们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就能很快的成就圆满的佛果。我们看文殊菩萨的发愿偈:“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在《佛说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为什么这些大菩萨也求生呢?我们要知道,虽然他们有很多已居于等觉之位,还剩最后一品无明没破,在他方世界修行也能破掉,但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一般从初发心到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无央数”劫。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劫才是一大阿僧祇劫。初发心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圆教初住菩萨。从这里开始算起,第一个阿僧祇劫完成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祇劫,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三个位次,就是八地、九地、十地。再往上还有等觉菩萨位,等觉菩萨再破最后一品无明就成佛了。需要经历那么长时间,而且越往后,无明烦恼越微细越难破。而到了极乐世界,就很快了。我们往生后都是不退转的菩萨,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但“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十劫就成就了那么多的补处菩萨,可见成佛的快速。所以这些大菩萨也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迅速的破尽无明,快速圆满佛果。
   我们最后来看与会大众的第三部分——天人众:【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及“是并及的意思,与会的不仅有声闻、菩萨圣者大众,也有诸天和凡夫大众,这两句总括所有人天众。“释提桓因”翻译为“能为主”,就是忉利天主,也称帝释,一般人称为玉皇大帝。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是欲界的第二层天,在须弥山顶。天上一天合人间一百年,寿命一千岁。忉利天主住在中间一天,东南西北个八天,共三十三天,这是就忉利天横着说的,若竖着说,三界共二十八层天,忉利天只是第二层天,我们要清楚,不要混淆了。忉利天主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在过去很久以前,有迦叶佛出世。迦叶佛入灭后,当时有一个很贫穷的女子,四处乞食为生。有一天,她经过一座寺院,看到迦叶佛像年久失修,身上的金都剥落了,于是发心为佛像装金。可她也没有什么钱怎么办呢?后来又有与她一起的三十二个女子共同发心,终于把佛像修补好了。她们以此功德,命终后上升忉利天。这个女子就是后来的帝释天王,其他三十二人就是其他三十二天的天主。“等”就是下等四天王天,上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色界、无色界天,所以叫“无量诸天”
“天”是六道最高的一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初禅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的无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欲界都还有男女饮食欲望,只是越往上越轻微而已!色界没有欲界的男女饮食欲望,但还有形色,很精微美妙!无色界没有形色只有心识,住在禅定中。

很多人都想升天,但要知道,升天也在六道轮回中。虽然天福很大,但一旦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的。《法句譬喻经》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帝释,他的五衰相现了,也就是天人要命终时现的五种衰相,衣服脏了,头上的天花枯萎了,腋下出汗了,身体臭秽,不乐本座等等。他知道自己要命终了,于是用神通观察,发现有一户陶人家养了一头驴,知道自己即将堕入驴胎,非常恐怖!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的依靠,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间已到了驴腹里;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挣脱绳索四处乱窜,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制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并伤及腹内的幼胎,帝释因此逃过一劫。帝释感念佛陀的威德力,精进的奉持解脱之道,成为佛教的护法!
所以有首偈颂说:“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就是说六欲诸天天人,福将尽时,有五衰相现,很有可能堕恶道。色界十八天,在世界坏时,初禅天有火灾,二禅天有水灾,三禅天有风灾。纵使生到无色界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但还在轮回中。不如往生西方,我们纵然是下品下生,也永远不会堕落,也能很快成佛。所以,我们学佛要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不要求生升天,天福不究竟。
“大众”就包括人和天龙八部,一切众生。“俱”就是说声闻众、菩萨众、人天大众俱会一起。人天大众也在法会中听佛说阿弥陀经,把人天大众列在最后就表明,人天大众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都是净土法门所摄受的对象。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在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摄生三愿当中,开头都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就包括一切种类的众生,都在阿弥陀佛的大愿摄受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1:32 , Processed in 0.14335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