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42|回复: 5

[般若正见] 悟前悟后诸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u/1353424484




佛心海会2006年11月9日存档摘要
-------------------------------------------------

圆智行者:文殊智慧 与 普贤善愿,两者不可偏废,佛是两足尊,不仅仅是智尊。
慈照:见后起修。

圆智行者:华严宗认为,悟后再修菩提心非常重要,圆智对此是比较赞同的。

祝融:菩提心,是啥?
圆智行者:菩提心就是上求智慧下利众生的心,为利益众生究竟解脱而求无上道果==菩提心。

慈照:菩提心贯穿始终。
圆智行者:悟前修菩提心,只是积累善根的方便;悟后修菩提心,才是真实功德积累。


慈照:所以禅门说当下具足,一般人看以为忽略。
圆智行者:禅宗不是菩萨乘,是佛乘,但不小心,则可能变成罗汉乘、缘觉乘。

慈照:变成罗汉乘、缘觉乘 犹为正道,有的狂慢,可能。。。
圆智行者:修禅宗的,如果是受戒过的和尚,问题就会少一些。

圆智行者:没有菩萨乘的善根积累,是很难直入佛乘的。
慈照:菩萨乘的善根积累是很难.普贤菩萨说:往生极乐世界后,才能圆满成就。


圆智行者:往生极乐世界===证入初地菩萨的极喜地,只是说法方便不同罢了。
          极乐世界===初地菩萨的极喜地,九品莲花(已开者)===二地至十地。



镜花水月:请问几地菩萨可了分断生死?
圆智行者:初地菩萨了分断生死,真正不受后有,需要八地——色身转变才行。八地,又叫不动地,其心能够不受任何感受干扰。

小狼弟弟:请问  破戒  有什么罪报啊  ?
圆智行者:戒律是帮助自己安心和觉悟解脱的。

镜花水月:开悟就是初地吧?以前看书上说开悟离了生死还很远啊?
镜花水月:三关到哪一关才算是初地呢?色身体要变到啥程度?虹光身?

圆智行者:三关有很多种说法,如果严格要求,应以初地=初关、八地=二关,这样较好!八地即有虹光身(报身),生时圆满虹光身,恐怕要十地。因中阴成佛而显现虹光身的另外。

镜花水月:要得八地虹身非配合专修禅定吧?
圆智行者:八地虹身的成就,乃是智慧与福德的成就。禅定,所谓菩萨行的六度之一,只是佛法修行基础,
佛法的根本在于般若(智慧)。

镜花水月:以前看书上说开悟离了生死还很远啊 ??好象不同流派对果位的说法不一样吧?


圆智行者:镜花水月,真正的见道位(开悟)的果报是“七返生死”,“七返生死”==《金刚经》的“须陀洹”就是。

镜花水月:须陀洹,这个知道。
圆智行者:须陀洹,是小乘的见道位。

镜花水月:就是初果罗汉吧。
圆智行者:对,须陀洹就是初果,能够在“七反生死”中只进不退的圣人,也是已经了知生死轮回真相的圣人。

镜花水月:看来开悟简单一些,了生死比较难。
圆智行者:悟,只是真切地看到目标,并不是达到目标。开悟,只是真正无谬的修行的开始。

镜花水月:那象吕洞宾先修成阳神后来再开悟的话应该达到好几地了吧?

圆智行者:阳神有很多种,一般都是我执的显现。出了阳神者,只有经过还虚(回向散功)之后,才有可能体空,而证到“须陀洹”。

镜花水月:几地菩萨有意生身呢?
圆智行者:初地菩萨便有意生身,而且一念可以化现一百个,只是凡人看不到而已,有神通的或许可以见到。

镜花水月:自己能看到吗?
圆智行者:自己可以感知,但这个感知不是“看”。


镜花水月:应该也有开悟直接到禅宗二关的吧?

圆智行者:禅宗的开悟,一箭透三关的,也许都有。不过,六祖慧能好像也没那么快……
圆智行者:六祖慧能第一次的悟,只是悟到偏空,经五祖半夜讲法后,才悟明佛性。

镜花水月:初关是啥样的?和入定有啥区别?
圆智行者:真正达到没办法入定,才叫初关。

镜花水月:啥叫没办法入定啊?

圆智行者:连构成注意力的根结都给勘破啦,连进入定境的把持力都起不来,没办法入执着定——就叫没办法“入定”。

镜花水月:离念灵知,这个念具体指什么?
圆智行者:元音老人所说的“离念灵知”是错的!

圆智行者:六祖说的“对境心数起”,哪里“离念”来着?“念”的本性也是佛性啊,如果是佛性,你说怎么离?


镜花水月:即念离念?

魔魔尊者:您怎吗断章取意啊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圆智行者:佛性本来不生不灭,长什么长?

华严世界:是否有无念出现呢?
圆智行者:六祖坛经说了,无念,只是无妄念,并非无正念。六祖坛经还说,一念绝即死……谁能无念啊?


镜花水月:三际脱空算离念否?
华严世界:前后际断,这个是无念么?念起不随,正念也不随么?
镜花水月:这个好象对念的定义不一样啊?
华严世界:前后际断 是什么状态,难道也是妄想?

圆智行者:念起不随,正念也不随么?——元音老人的这个教授也是错的,依然落在境界分别上。

华严世界:觉性是如何产生念头的?
圆智行者:念头因无明而生,包括正念也是,只不过反其道而行之。

圆智行者:你把前后际断的“际”当成什么?
华严世界:我只知道这个是个禅宗名词而已!据说到此就是开悟了。

圆智行者:际是边际,是心理障碍。

镜花水月:那请问开悟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状态呢?有念还是无念?
圆智行者:知觉障碍的打破,才叫觉悟,觉悟与念没有关系的。


华严世界:念起了,到底要如何修?

圆智行者:如果着在念上用功,那叫着相,是觉悟的障碍。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你说——这个照,与色、受、想、行、识种种心有关么?


镜花水月:如何用功?
圆智行者:先用菩提心修法、或者达摩入道四行观安心为好。

镜花水月:照和观心之观有区别吗?
圆智行者:起码照见自己的行、识两蕴之空,才叫见道。

魔魔尊者:您看来还没见道。
圆智行者:凡夫说佛话者当砸!

圆智行者:如果连粗重脾气都放不下、看不破,见道肯定没门
魔魔尊者:哦,好象是见道以后才慢慢放下的?

镜花水月:报冤行和逆来顺受有啥区别呢?
圆智行者:佛教是修心的,安心才是关键。佛性是没有顺逆分别的。

魔魔尊者:我敢说自己见道拉,你敢吗?
圆智行者:你跟圆智视频,连脸都不敢露,敢什么敢?

魔魔尊者:见道需要定力吗?
圆智行者:定是行蕴、识蕴上用功,见道,是受蕴上看破,你说呢?

魔魔尊者:告诉我下 ,见道就是见法身,对不对.
圆智行者:这要看是大乘的见道?还是小乘的见道?

魔魔尊者:那您给我仔细说说。
圆智行者:小乘的见道,只是偏空,偏空,不是空有不二的法身。

魔魔尊者:大乘见道拉?
圆智行者:你怎么不动脑筋啊?见到空有不二的法性本来就是大乘啊。

镜花水月:一觉即了不施功,是否平时保持觉知就行了?

圆智行者:觉知是没有办法保持的,能够保持的只是即境不迷的理智。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如果想要保持知觉,即成妄想分别。

魔魔尊者: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功寒.
圆智行者:这是外道“有见”。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镜花水月:那开悟看来有点偶然性质?
圆智行者:放下妄想,歇即菩提。这个要不断积累的。

魔魔尊者:达到一心之后才可以说连这个一心都舍掉。
圆智行者:先把妄念把持成一团么?先把妄念把持成一团,肯定是错误的,至少它与心无挂碍的经典开示相违。

镜花水月:六度中的禅定起啥作用呢?
圆智行者:禅定的作用,是帮人看清楚透彻一点。如果能够直接看个清楚透彻,动静都不相妨。——五祖说,抡刀上阵亦得
镜花水月:不修禅定容易陷入乾慧吧?
圆智行者:禅定决定于意愿,意愿决定于智慧。与自己心身行为不能相应的空口道理,才是干慧。

圆智行者:干慧,就是与自己心行不相应的口头禅。就象某些人口上说空,一用工夫,不是什么精气神啊、就是什么妖魔鬼怪啊……这样的人所说的空,就是干慧。

镜花水月:密宗修彻却后为啥又要修脱嘎呢?
圆智行者:彻却,是立断迷惑,脱嘎,是顿超万象。断迷惑,肯定是超万象的基础啊。

镜花水月:脱嘎好象是为了虹身的吧?
圆智行者:超万象,进入不动地,才能成就虹身。


圆智行者:佛法修行的根本目的,乃是心身烦恼的解脱。只有完全解脱心身烦恼,才叫成佛。所谓神通、开悟、意生身、虹光身,那都是解脱烦恼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是佛法修行所追求的对象!!!所以,学佛人在讨论问题时,应当以如何调伏自己心身烦恼为本,应当以如何消除与净化自己的贪嗔痴为本,要不然,舍本求末、好高骛远,都没有实际意义。


圆智行者:能够灭除自心的贪嗔痴,净除烦恼障,才叫阿罗汉;
          能够超越无明、觉悟本心,净除所知障,才叫做菩萨;
          能够同时具足解脱智慧与帮助他人解脱的功德,才叫做佛。



镜花水月:所知障具体指什么呢?佛 是无所不知吗?

圆智行者:所知,就是自己的感受对境;所知障,就是显现在自己感受对境中的感受障碍。佛,是觉者,觉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圆智行者:佛、菩萨、阿罗汉的境界,不是想出来的,不是求出来的,而是不断净除由贪嗔痴显现的烦恼障、以及无明显现的所知障,在不断自利利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结果。如果有所求,便落贪嗔痴。

圆智行者:觉者是心,不是身体,金刚经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果把佛当成某个身体,那就是错误。


镜花水月:打个比方:佛在世的话,能够随便预测彩票的号码?
圆智行者:如果是佛,何须预测彩票,直接跟你变出一座金山多好。

圆智行者:开个玩笑,请别介意。
镜花水月:偶不是开玩笑哦,一个人成佛的话应该具足五眼六通吗?

圆智行者:圆智有点事要忙,先下线啦。
镜花水月:好的 ,下次记得回答这问题哦。

圆智行者:圆智上面的玩笑实际并非玩笑。
镜花水月:佛有这个变金山的能力?

圆智行者:五眼六通对于佛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心能转物,才是如来。
镜花水月:没五眼六通的肯定没成佛?

圆智行者:如果哪个自称是佛、或者比佛更加高明的,没有这些本事,你可以直接指出他是骗子!

----------------------------------

镜花水月:圆智老师在吗?
圆智行者:圆智刚刚上来看了会旧贴。

菩提心:今天应该持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圆智行者:随喜!诵大悲咒、六字大明咒也一样!

菩提心: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圆智行者:南无遍照无碍闻声救苦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镜花水月:老师,看你说没开悟前最好不修禅定,那练气功健身可以吗?
圆智行者:修心——自净其意、放下贪嗔痴,最好!


191001811:各位大师,学密好,还是学显好,有谁能给我答案啊,
圆智行者:显是密之理,密是显之事,显密不可或缺,都好!

镜花水月:涅盘了还有意识吗?还是和石头一样无知了?
圆智行者:这个问题,等你能够进入涅盘时再考虑比较好!要不然,不切实际的妄想太多,便成修行障碍。


镜花水月:六度是通向开悟的技术吧?
圆智行者:六度的般若是根本,其他的五度是方便。

田明鹰:一个道士送给她一个泰山老母,能和佛像供在一起么?
圆智行者:土地城隍山神一类,只能当护法。

圆智行者:不可以与佛相平起平坐。
田明鹰:那应该怎么放?

圆智行者:土地城隍山神一类的护法,不能作为礼拜归依的对象。
圆智行者:可以象佛教寺庙的伽篮殿一样供在侧边,每天给他一点香火,但不能磕头。

田明鹰:没时间上香  怎么办?
圆智行者:不可能没时间上香的。

田明鹰:哦。
圆智行者:如果真的不需要,就送回泰山去吧。


镜花水月:老师:对一般根基的人来说,有禅定工夫配合的话开悟是否比不修禅定纯粹修心要来得快些呢?
圆智行者:如果不是为了便于发现与净除贪嗔痴,修禅定干什么?


镜花水月:老师:汉地佛教如何看待秘宗的修气脉呢?破初关的时候导致身体的变化相当于道家的丹道小周天水平吗?

最好的坏人:撑控别人的欲望的都不是普通人。
圆智行者:真正能够掌控他人欲望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证心空的菩萨,一种是魔。


一林:圆智老师:我在上海学了准提咒,准提咒说可以有酒肉妻子。但是我同时又修大悲咒、地藏经等,又是不能有酒肉的。这样修有效果吗?会不会矛盾?

圆智行者:这个要看你的福报积累。如果你的福报积累够多,吃是你的福,不吃是你的禄——这是祖师说的哦。

镜花水月:有了一定的见地后,修心和禅定配合修起来是否快些?性命双修是否快些?
圆智行者:如果有像金刚经一样的见地的话,什么都不修、无为最好。

镜花水月:那是上上根的人啊,我问的是一般根基的人。
圆智行者:一般根器,老实观照自心、不断放下贪嗔痴最好。


镜花水月:老师:观心如何观?我觉得注意力要么漂移不定,要么放在一处,应如何用心?
圆智行者:注意力一起,就赶紧放下妄想,让它回头。

镜花水月:回哪里?
圆智行者:能把注意力的寻伺打消,便是小乘的解脱。

圆智行者:注意力不自觉外觅时,理智上赶紧提醒自己——不管他。为什么不管他呢?因为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着在无常、着在梦幻泡影,都是没有意义的。

圆智行者:所以,缘起性空、生灭无常的道理见解,乃是修行的基础,不是稀里糊涂打坐啊。没有智慧思维、不动脑筋的打坐,会堕畜生道。贪境界的,就落饿鬼道。


-----------------------------------

圆智行者:转贴《冈波巴的大空》

冈波巴是从达波地方来的医生,每日都要在山洞里禅坐很长时间。他用特制的禅坐布带支撑着身体。
有一次,米拉日巴问他,禅坐时间一次有多久。冈波巴回答说通常是六个小时。

吟唱瑜伽士米拉日巴接着问:“禅坐时有何觉受?”冈波巴回答:“无何觉受,一片大空。”

米拉日巴叫道:“大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怎么样可能禅修六个小时什么感受也没有?愚蠢的人,你在压抑自己,住于无记、漠不关心的状态,这看上去也许是愉悦的。赶快舍去这种所谓的修行,依照我的教导去修吧。”

于是米拉日巴唱了一首有关于真正禅修的歌曲:

究竟见须观自心,务必坚定具决断。佛果不能假外求,唯有思惟汝自心。观照无生之明觉,寻常禅坐何能比。究竟上师即佛性,莫向心外空寻求。一切外境唯心现。认知自性即法身,速证内在之佛果。

冈波巴大感羞愧,他宣布要抛弃褐红色僧袍,改穿像米拉日巴那样的白色棉服。

谁知又遭到了米拉日巴的训斥:“不要模仿他人!你们每一个人必须遵循自己的心灵之道。”之后,米拉日巴唱了一曲,描述原始寺院生活的情形——出离、能舍、质朴、寂静……最后达到无我真理的认识。

米拉日巴总结说:“先治愈你自己,善医师比丘,然后你自然能救治他人。我的教法是我的,你的教法必须是你自己的。要尽其所能地从内心引发它。”

[ 本帖最后由 lilith13 于 2010-11-13 00:27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好长,好长长...
没时间,只能看了前面几段。好象也挺有道理的哈 。不过,悟不悟,证不证,非当事人不能清楚。不能通以有否见地神通辨别。也许,是拾人牙慧做个口头禅的捏 。比如以前的老戆,就最喜欢做下些许多口头业障。
不过,至于佛性、真心等等,与其听人所言,不如也学下禅宗和尚,自己半夜里在心头摸索下。时候功夫一到,自然了晓现前。如果怕这怕哪,又或是思前顾后的,那就不如一心只念弥陀为好。
原帖由 lilith13 于 2010-11-1 21:24 发表
圆智行者:一般根器,老实观照自心、不断放下贪嗔痴最好。

嘿嘿,嘿嘿...
发表于 2010-11-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布施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戆居仔师兄你不该是先入为主,认为这是什么口头禅吧?
发表于 2010-11-1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0-11-1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经·净行品》告诫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不要忘记众生,这就是报恩的实践。

报恩就是修行,修行在报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8:43 , Processed in 0.13515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