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48|回复: 2

佛教的养生与养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中提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对治我们的烦恼,舒缓身心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人们在感叹时光飞逝,沧海桑田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脆弱的身体,养生方面的书籍也随之畅销起来。

  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而“生”,即是生命、生存、生长。
  我国传统医学的观点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然后医其身”。在养生方面也是如此。俗话说:“养生不如养心”。养心、养性可以说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它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就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古人说:“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很多医学实践证明,善于养生的人一般都会有一颗善良、高尚的心灵,养生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关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者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中外卫生要旨》)意思是说,能做到善良、温润、宽宏、幽默,是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的内在要素。
转载
发表于 2010-8-3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
发表于 2010-8-3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戒淫》顺利圆满入世,法界众生恭敬欢喜而得大利益,正发并不舍大菩提心,破除淫心,早入法身圆觉。
愿我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法界一切众生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我生生世世永断邪淫,愿一切与邪淫有因缘的众生永断邪淫。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远离邪淫之因,不造作邪淫之恶业。
愿我生生世世皆以童子身入道,直至法身圆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6 04:37 , Processed in 0.97770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