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大荷素

印代法师系列讲座———《楞严经》印代法师新注笔录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印代法师新注笔录稿【第061课】

    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

(本稿为法师YY讲座笔录稿,未经法师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法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十番显见之九 显见超情]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suō)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我们上一次学习的是[显见不分],显见不分是说的本性周圆、物我不二、空亦是色、色亦是空。这里面谁还有什么疑问?现在就拿出你的疑问来和大家交流。

047闻思修学员:人和万事万物都具备不生不灭的本性。自性的本性是见闻觉知,万事万物它们自己的本性也是见闻觉知吗? 有情的本性是见闻觉知,万事万物它们自己的本性也是见闻觉知吗?

师父:闻思修他不叫“闻思修”,课他没好好听,好好听都能听明白,闻思修这种问法,讲义根本就前后没有贯通成遍——断章取义,只是断章取义于万物与我是一不是二。我在里面讲的“不一不异”,还有“突破二元,归于一元”,还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些他都没有好好的复习,你把第八番显见的讲义,好好地再看,从头到尾背下来,自己都能够找到答案。

有情的众生有见闻觉知的性能,万事万物——器世间的众生根本都是无自性。佛性不同于木石,你怎么把佛性等同于木石呢?这个课在很久以前就说过,佛性和木石不是一回事,执着,死死的不放,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生灭,有生、有灭它会有见闻觉知吗?本性无生灭,佛性无生灭,万事万物有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怎么可以跟佛性相提并论呢?说“万物与我一体”,是说的唯心所显,说的是心性。万事万物都是心性所显,没有心,便没有物,前面的唯识课,那不是很重要吗?没有见、闻、觉、知的性能,显不出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的显现都是心的功能,所以说是“一体”,没有物体,心去发现什么?去照什么?没有心——没有见闻觉知的这个性能,怎么能够发现万事万物?说“一”,这是从“能”上说的。这节课好多人都没有学好,只知道用妄情揣测,佛法是不思议法,你用的分别,越分别离佛法越远,到了下面第九番显见题目是什么?[显见超情]。[显见超情]是告诉大家“佛法远离我们世俗的见解”,佛法如果用我们世俗的见解、情感去理解,是找不到佛法的。

第九番[显见超情]主要讲破外道的“自然”,破那些没能够明心见性的讲法——说“道法自然”;第二是破“因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是说的“诸法”属因缘生、因缘灭,自性不是因缘生,也不随因缘灭。这一篇主要是向大家声明佛法是“不思议法”,超越世间常情意识的揣测、推理,并非自然,也非因缘。

在这里面[显见超情]分四个大段落:第一、排除佛性是自然的说法;第二、排除佛性是因缘生、因缘灭的说法;第三、说明佛性非是妄情揣测、推理;第四、责备大家妄用情识揣测佛性而不得正知正见。

在[第一、排除佛性是自然的说法]这一大段里面,又分两小段:一、阿难和外道一样怀疑佛性是自然的;二、如来随缘攻破大家的自然说法,随缘攻破大家认为佛性是自然的说法。

在第一小段[一、阿难怀疑佛性是自然的]这一小段当中,又分三个小节:(一)、承上启下,阿难领悟到了自性是周遍常圆的;因为前八番显见主要是讲自性是不生不灭、周遍常圆,到此处呢,也是承上启下做一个续接,阿难听佛陀说了以上佛性周圆,认可。(二)、阿难怀疑自性是自然的,于是滥同外道所计较的说法;计较是否是相同的了。(三)、说明了阿难有这样的认识和想法,违背了自己是佛弟子的宗旨;在佛法内仍旧存有邪见叫“疑违自宗”。

咱们先看第一个部分[(一)、阿难领悟到了自性是周遍常圆的],自性周圆、常住不动请看经文: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阿难向佛说:“世尊,诚如您对我所说,这个见性是遍满十方尽虚空界,是清静湛然常住而不动,没有生灭变化的。”见性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一段是阿难承认自性圆满周遍而不生不灭的,既然是周遍一切处不生不灭的,那就非自然、非因缘。因为见性随缘不变,所以说非自然;它是不变随缘的,因此说不是自然。

因为随缘不变,所以说不是因缘所生,自然和因缘都是识心分别、妄情计执。阿难的怀疑和外道的计较基本相同,下面就到了[(二)、阿难怀疑自性是自然的,于是滥同外道所计较的说法],阿难认为和外道的说法不谋而合。请看经文:

经文【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这个“娑毗迦罗”他们专讲真我遍满十方,不必要肉身修行,所以自己投到大火里自焚,不等这个业报之身报尽,他们就搞自杀;“归真”这样的邪说法,西方是有的。所谓的“梵志”,即是大梵天后裔,认为梵天祖公是宇宙主宰,人死后都要回到梵天去。“梵天”是清净之意,即婆罗门种;“娑毗迦罗”是黄发外道,认为宇宙本体是冥谛,即冥顽不知。【及投灰等诸外道种】,“投灰”是印度一种专修苦行的外道,过裸体生活,时常投身于灰中,或者涂灰在身上;又有修睡钉床外道,说是能修成金刚不坏身。还有修薰鼻、修自饿,或持牛戒、狗戒,或投火自焚等外道,他们都说有真我遍十方,又说有大我、小我和无定我。

阿难问佛所说的“自性遍满十方”和外道之“真我遍满十方”有什么区别?一切外道修无益的苦行,睡钉床,时间久了钉子刺不透,那么牛和大象的皮也都很硬,钉子也都很难刺入,难道这个牛和大家一样也都有道了?告诉大家,练什么功夫有什么功夫,我们天天练当然皮就硬,所以钉刺不透,这是有道理的;就是一味地盲修瞎练,他也能练出一技之长来,但是对自性来说,终究他是找不着的。

阿难是佛弟子,怀疑佛说自性遍满十方和外道的说法是一样的,所以问佛:“你说的‘自性遍满十方’和外道所说的‘真我遍满一切处’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吗?”外道说的真我遍满一切处,是说的大梵天的境界。大梵天,大梵天王是小千世界主,我们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日月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问佛你说的“自性遍满十方”和外道所说的“真我遍一切处”是一样的吗?外道不讲“自性”的,讲“真我”。大梵天王是小千世界主,他那个法身遍满小千世界,于是他就认为“我”是“遍满一切处”的,世界是由我而生,我让它生它就生,我让它灭它就灭,他就有这样的认识。在道家、在民间信仰来说这叫“盘古”,也叫开天老祖,中国的说法“盘古开天地”,开天老祖、混天老祖、清天老祖,三清帝君,这个地方知道是谁吗?元始天尊啊!元始天尊就不介绍那么多了。知道是这么回事:他的那个真我遍满一切处是遍满一个小千世界——大梵天。

外道计我相有三种:一、大我;二、小我;三、不定我。此处所说“真我遍满十方界”类似于法身遍满一切处。现在很多人把道家跟佛家混为一谈,不是一回事,道家最高升到大梵天就升不上去了。99年的时候,我在徐州兴化寺,那个时候权太孟居士曾经就跟我探讨过这个问题:“‘天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那跟我们的这个自性不生不灭不是一回事嘛。”我说:“不是一回事。”他说:“自性是不生不灭、恒久常住的,那不就是自然吗?”我就问他:“这个‘自’到底‘自’在哪里?‘然’又‘然’在哪里?”他说不上来。

由于阿难有这样的疑惑,他自己本身就失去了佛弟子的宗旨——疑违自宗。这就到了[(三)、说明了阿难有这样的认识和想法,违背了自己是佛弟子的宗旨]:

经文【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阿难说:“世尊曾经在楞伽山(楞伽山在当今的锡兰境内。)演讲楞枷经的时候,对当机者大慧菩萨说:一般外道都认为一切万象都是自然生、自然灭,好像最初是谁开海、谁开河?是找不出来的。”中国有大禹治河,但印度可能没有这种人才,所以他们就编说:“谁开河海堆山岳,谁削荆棘画禽兽,一切无有能生者,是故我说为自然。”这也跟中国的传统的说法有点相似: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到后来又有什么进化论: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那也不对。到现在还有这个传说:女娲造人是用泥捏成的人,到现在你不承认这个说法,所以说就会有老人说你:“你啊,就是洗不干净的泥,今天洗了明天用手一搓,身上还有泥,你就是泥人。”老人家不懂我们吃食物就有新陈代谢,有代谢就有食物垃圾从汗毛孔里排出来。

其实最早经典是有记载的:人那里来的?从光音天来的。最早地球没有人,我们祖先是光音天上的天人,身体都特别轻,到地球上来游玩,当时地球上环境还特别好,有地肥,地肥是什么?地肥属于是大地的土壤营养,大地的土壤营养所散发出来的含有营养微量颗粒的微粒子的气体,它含有微量的地大。当时的地肥特别的香,于是天人就分享了地球里土壤所散发出来的地肥,吸入了身体内,这个身体也含有了地球上的微量地大了,于是再想飞飞不起来了,回不去了。走不了那就得找食物,这个大地上水果等等好吃的东西多了,于是最原始的时候,就是靠吃树上的果子,后来慢慢就会取火打猎等等,一步步地演变到现在的,但是科学讲是从猿猴进化来的也不是说没有道理。我们祖先当初是外星人,没有现在进化得标致,挺难看的,现在一说外星人,都知道和地球人不太一样。取火打猎、生火做饭、盖房子,一步步越来越进化,但是那个外道他就说是“自然”,一切都是自然生、自然灭,完全无有因果论,像耶稣教所说的耶和华造天地,这都属于自然的道理。

没有哪一个人开天辟地,没有哪一个人造人,那是不自然的。按自然的说法,天地要有一个人制造,人也应该有个人制造,这就符合了古人说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泥人。这些都属于外道的说法,这些外道的说法还是因缘生、因缘灭。佛在这里说了:“他们这些说法我不承认,我说的‘自性遍满一切处’,自性圆满周圆,不是自然论,也不是因缘论。”【非彼境界】。

经文【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阿难说:“我现在仔细观察世尊所说的觉性,既不生也不灭,那就是自然。但又远离一切虚妄相和颠倒相,好像不是因缘所生,这个和外道所说的自然是一样吗?究竟是自然还是因缘,我实在分不清,故请世尊再开示,使我和在会的大众不入外道邪见,而能够证得真正的妙明觉性。”

这一段的大体意思是讲,阿难对佛说:“就如佛陀你所说,这个真心正觉的自性遍满十方虚空世界,清澈湛然、常住本位,没有生灭的变化。那么外道学者所讲的理论,认为宇宙的本体是本无所有的冥谛,或者其他外道所说的有一个真我遍满一切处,他们的理论和佛现在所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并且佛曾经在楞伽山与大慧等大士们说,外道学者们说宇宙万有都是无因而生的自然存在之物,我说是因缘和合而生,不是外道学者们所说的境界。现在我看这个真心正觉的自性自然存在,没有生也没有灭,在本体上并无一切虚幻颠倒,好像不是因缘所生,这和他们所说的自然,又有什么不同呢?佛陀慈悲,请您开示,怎样才能使我们不致堕入于外道的邪见之中,而使我们得见真实的、正觉妙明的心性呢?”这是阿难听了佛陀讲前七番显见又新产生的疑问,他已经懂得了自性不生不灭、周圆十方,于是他又想到了外道说“天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想到了印度那些外道的种种说法,想到了很多的疑问,求佛陀给他解答,免得堕入外道。

那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呢?告诉大家,我们这样的疑问也不少。关于佛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咱们下一时间再学习。回向下课,阿弥陀佛!大家再见!晚安!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印代法师新注笔录稿【第062课】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本稿为法师YY讲座笔录稿,未经法师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法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十番显见之九 显见超情]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suō)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我们共同学习《楞严经》第九番显见——[显见超情]。

《楞严经》[十番显见之九显见超情]是说明我们的自性是超越了感情的思想认识的,在这一段文字里面,又具体把它分了大段和小段,我们上一次学习了第一段[排除佛性是自然的说法],在这第一段当中主要是阿难问佛,提到了外道的看法,阿难怀疑“佛性是自然的”这种说法,在这一小段当中又分为三个小节,我们上一课都学习过了,接下来就到了第二个段落——[排除佛性是因缘生,因缘灭的说法]。

大家请看经文:【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这还属于是阿难的提问。

阿难说:“我现在仔细观察,世尊所说的觉性既不生也不灭,当然就是自然,但又远离一切虚妄相和颠倒相,又好像不是因缘,而和外道所说的自然也不一样,究竟是自然还是因缘,我实在是分不清楚,请世尊再开示,让我们不要入邪道而能得到真正的妙觉明性。”

在这里面首句判同外道:【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这一句首先阿难和一般的众生观点相同,后面【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三句是说如来显见性之义,以证得之成就【非生非灭】。“非生”者,本来本有;“非灭”者,究竟不坏;既不失又不灭,当然是不动,有动就有还,有杂就有障碍,有分就有合,但是自性不具备动,也不混杂,是没有障碍的,没有分合,计较生灭都属于外道。佛教所说的不生不灭还不是那种自然不动。我们大家要注意这一点,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经文【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

佛告阿难:“我用权巧方便、观机逗教和种种真实的比喻来告诉你,你还不明白,迷惑认为佛性是自然,怎么把我所说的道理和外道的理论来作比较?我所说的道理和外道的理论根本是不一样的。”此处,佛先叫着阿难的名字而责备阿难。【我今】,这是说前面八番开示,到了第九番【如是开示】,前面已经费了很多的唇舌,到这里阿难还是离不开他的分别、执着,在这里佛直现旁通,说白了,佛是一语道破:“阿难,我前面给你讲了八番显见,做了方便的开示,费了很多的唇舌,是在真实的告诉你,你到现在对于自性还没能够认识得到位。”这个地方,佛是一语道破。这一语道破的意思,主要是让阿难回头联系一下前面的八番显见来破自然这个说法。再看下面经文:

经文【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 】

这个地方,佛叫着阿难的名字:“阿难,你说我的道理和外道讲‘自然’道理是一样,那么我问你,你要先分析清楚再来回答我。你若认为‘性’是自然,那么,一定有个自然的本体,好像山是自然生的,山就是自然的本体,海是自然生的,海是自然的本体,见性圆满周遍,不生不灭,如果你认为它是自然的,那么,这个见性应该有个自然之体。”这个地方佛责备阿难,向阿难要一个自然之体的说法。大家要注意,很多人到这里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佛法、本性,讲本性不生不灭,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自然的,其实谈到自然,必须有一个自然体,如果没有自然体,它就不是自然,刚才也和大家说了,山是自然的,山有个自然体,海是自然的,海有个自然体。看经文:

经文【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佛问阿难:“你现在用心来观察,在我们的妙明见性之中,用什么作为它自然的本体呢?这个见性是能见明、能见暗、能见空、能见塞,这个见性是以明为本体?还是以暗为本体?是以空为本体?还是以塞为本体?”这两句当中是总结“妙明的见性遍见诸缘”,你仔细观察,此妙明见性中,以能见为本,所见为缘,既然说本性是自然的,它就有个自然体,是以见明为自然体呢?还是以见暗为自然体呢?所以佛在此地逐一的作了辩解,让大家明白“自然”是有个体相的,“佛性”是没有体相的。再看下面的经文:

经文【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这段就更好理解了。

佛再向阿难解释:“假如你要用‘明’作为自然的本体,就应该看不见暗,看不见暗,这个暗就属于断灭相,只有明没有暗。若以‘空’为本体,那就不应该见到壅塞不通,我们照这个道理分析下去,如果用暗相为自然的本体,那么有光明相对时,见性应该是看不见光明的,也属于断灭相,那么它既然落在一边,怎么还能看到相对呢?落在明这一边,看不到暗,落在暗这一边,看不到明。”这个地方主要是破自然这个说法,没有自然之体。自性不是自然,它没有自然之体。这样大家能听明白吗?说自然呢,必然有个自然体,如果找不出个自然之相,怎么说是自然的呢?山、海是自然生、自然灭,但是高山大海它都有个自然之相。

我们继续再说因缘生、因缘灭,下面就是破因缘生、因缘灭的说法。破因缘生、因缘灭,在佛教里面有一种说法,叫做“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讲的是因缘性,“佛性”非因缘,这里面必须要搞清楚,在小乘教里面“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它说的是法是因缘生,法是因缘灭,并不是说佛性因缘生,佛性因缘灭,佛性和法性是两回事。请看经文:

经文【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对佛说:“佛性非常的微妙,这个微妙的见性,没有自然体——【性非自然】,我现在又想出了一个道理——【我今发明】(“发明”是我想出来的),见性既然不是自然的,当然应该是从因缘而生的,要说是因缘而生的,但是在我心里还是不太明白,所以请问世尊这个道理是怎么回事?这个见性是怎样和因缘性相合而生的呢?”此地阿难站在自然的角度说佛性已经站不住脚了,于是转念说佛性是因缘而生。这个地方,【我今发明】阿难用的不是本性,用的是聪明,用的是世智辩聪,既然不是从本性而出,所以他就见不到本性,认识不到本性的根源,于是认识不到本性的根源,所以他的问题在于“既然佛性不是自然而生,那当然是因缘而生,但是以什么因缘而生的佛性?实在搞不清楚,所以请佛开示。”再看下面如来是如何回答的:

经文【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佛说:“你认为见性是因缘而生,它既然是从因缘而生,那么我再问你,你现在看见明、看见暗、看见空、看见塞这些相,明、暗,空,塞、见性都在你的面前,我现问你,你看见的见性,是因为明而有?还是因为暗而有?是因为空洞而有?还是因为堵塞而有?”接着佛又叫着阿难的名字,问阿难:

经文【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阿难啊,假如见性是因明而有,那么明相就是生出见性之原因。等见到暗相生的时候,明相当然就断灭了,你的见性就应该随着明相而消灭,就不应该看到黑暗之相了。如果是因为黑暗而有你的见性,有明就无暗,和上面所说的道理是一样,有了光明,你的见性也和黑暗一起消灭了,不应该看到光明了。照这个道理分析下去,如果我们的见性因空而有、因塞而有,我们本有的见性,当然在相对的情况下都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的本性,遇明能见明,遇暗能见暗,遇通达能见通达,遇壅塞能见壅塞,那么我们的见性到底是因哪个因缘而有的见性呢?所以说“因缘生”这个说法又不成立。

经文【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上面已经说了原因,现在佛又问阿难见性是什么因缘所生出来的?“阿难我再问你,这个见性是因为明而生出来的?还是因为暗而生出来的?是因为空而有的?还是因为堵塞而有的?”

经文【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阿难,假如见性是因空而有,那么空就是生起见性的根本,等到遇到堵塞的时候,就不应该有我们本有的佛性、见性了。那为什么壅塞之相现前时我们照常还能够见到呢?如果见性是随着壅塞而有,那么遇到通达的时候,我们的见性应该没有了。”不管怎么说,只要是说因缘生,只能是随一种因缘而生起,在相对是见不到的,它应该是灭绝的,但是我们都能够见到相对,明、暗、通、塞都能够见的到,这说明因缘生是不能够成立的。下面,佛做了总结:

经文【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

(此处因为卡没有声音)我们妙用的本性是随缘的。遇到什么缘能见什么,它也不是自然的,讲自然,自然是属于物质的,所以佛性非因缘、非自然,【非因非缘,亦非自然】。再看下面的经文:

经文【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

在我们的本性——见精元明上,连自然这个说法都没有,哪里还有是?哪里还有非呢?根本上是没有是与非的。没有是,也没有不是;没有非,也没有不非;没有真,也没有妄这些说法,所以说本性是空,不能用我们的思想妄心来计度、揣测。这个地方直接说了自性的真妙,妙中之妙,玄中之玄,森罗万象,现在其中,寻之不见有根源;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森罗万象,现在其中,妙就妙在这里,明知找不到,你寻找本性的根源找不到。佛法讲到这里,就说明了佛法超常情,不是思议法,超出了我们世间人感情上的思议、推断、计度。自性,就是一个“无”字,无形、无相、无为,应该是四个“无”字,无非,不非,非与不非,这是四个“无”字。

【无是非是】这是双关,意义双关。你说是,也不是,你说不是,它还是,你说有它还没有——找不着,你说没有,它还存在,“无是非是”、“无非不非”就是这个意义,我们的佛性找不着,你说它没有——确实能闻、能觉、能知,我们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但是还没有,佛性【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是说的离开我们一切分别、执着、妄想、揣测、计度的心相,就是妙法。此处所说的是情尽法真,到这个时候,妄想尽了,一真法界现前了,相,还是宇宙间森罗万象,所见、所闻、所觉、所知完全都是宇宙间森罗万象,只是没有了我们感情上的分别、执着和计度,诸情荡尽,法法元真,到这个时候,我们应当知道“法本无法”,为什么有的法?是大家感情上产生的,如果把主观的我相去掉了,这个时候就一真一切真,万法皆如如了。“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到这个时候可以明确的告诉诸位,我们往往修行人求静,排斥六尘,其实,六尘并未干扰我们本性的清净,我告诉你,关键是你用没用情感、用没用分别、用没用执着,如果你用了情感、用了分别、用了执着,六尘就成了干扰了。

在我们的感情上,很多时候有好多的不愿意、不喜欢,别用这种取舍,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你别不喜欢、喜欢,如果你用取舍用得多了,你的烦恼就多。有人说修行要闭关,怎么修行啊?怎么闭关啊?人在关里心在外,千年不出独枉然。西方极乐世界,二六时中常常念佛、念法、念僧,它是清净的世界,我们娑婆国土何尝又不是呢?我告诉诸位,释迦佛国,在十方诸佛口中,也是十分清净的,释迦佛国、娑婆世界也是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是时时觉而不迷,念法是时时正而不邪,念僧是时时净而不染。我再明确的告诉诸位,娑婆世界没有净染,全是清净的世界,山河大地,森罗万象,皆是妙宝庄严,在六尘当中,常出美妙宝谐之音,让证道者常得清净;你相信,我这样说,你不相信,我还是这样说,我这样说,十方诸佛他也是这样说,为什么呢?在迷者当中有好坏、有取舍、有垢净、有增减、有生灭,在觉者来说没有生灭、没有取舍、没有垢净,没有“喜欢”、“不喜欢”,自性是常常清净的,是时时觉而不迷的,我说的这个话,等你体会到的时候,这都是真的。特别是修行人,哪有真修行人啊?真正的修行人,生活当中便是修行,所谓的住深山、闭关啊,那都是一些错误的概念——逃避,真正的修行在哪里呢?觉而不迷,无取无舍,无憎无爱。

现在的修行人通犯的一个毛病——喜静不喜闹,追求安静。如果喧闹,他的心就浮躁了,这不是修行人,为什么呢?修行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认识,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修正我们错误的言语,别管是静还是闹,你觉而不迷就对了,别那么取舍,别那么在意,自性本来没有动静,动来知动,静来知静,你何必废动而求静呢?知,知道的明白,知道的清楚,那多自在啊!好多人落在这错误里面还不知道。有的时候修禅知道到哪里去修吗?哪个地方乱到哪个地方去修禅,现在的街上车水马龙是修禅的好地方,哪地方尘土飞扬,那是修行的好地方,有些人捂着鼻子:“这地方好脏啊。”臭水沟边真是坐禅修静之地,为什么呢?你在那个地方不在意它了,就不臭了,那就是要去我们的执着;车水马龙乱糟糟,我们喜欢修清净,对那种环境不排斥了,那你的心稳定了。以前祖师们到哪里去修禅定呢?唱戏的戏台子下面,上面锣鼓喧天,演员在上面走来走去,他就在下面练觉知清明,修不排斥,我们这一次要是打禅七的话,可能我要选一个最好最好的地方去锻炼,看看哪条河、哪条沟脏去捞泥巴,看谁捞得多。你不是怕脏吗?那个脏泥巴谁得多,谁得的分多,你就不脏了;看到大街上拉大粪的车子,我们要锻炼跟它并排走,那是修禅的好地方。脏,那是你排斥它就脏,我告诉你,你不排斥它,它就不脏了,人家那个掏大粪的工人,他天天干那个活他不嫌脏,为什么?因为他不排斥。你自己想一想有没有这个道理?我让你适应,这就是说的超常情,常情是什么知道吗?常情就落在取舍、分别、执着。

佛法身遍满一切处,我告诉你,你说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难道那些垃圾上面就没有佛的觉知性了吗?他要排斥的话,法身遍满一切处,他怎么排斥啊?他只能适应,慢慢的你没有排斥感了;你那个计较,你在意,肯定是落在一边的。有些人说:“我不适应。”没有那回事,这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六尘不恶,只不过是我们对六尘太排斥了,我们的取舍太严重了,如果能够离开一切分别妄计之相,那么我们的本性——清净就现前了。一切诸法,无非是全体法界,大家记住了,如果我们离开了分别执着,一切诸法都是全体法界,到那个时候,一界一切界,一法一切法,那个时候就能够在一毛端现无量世界,一毫厘原为妙法音,那样就恢复到一真一切真了。但是我们对什么都在意的时候,就不能够恢复到一真一切真,所谓的在意、注意,就是分别、执着、计较,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唯识课里面的遍计所执,遇到什么便执着什么就叫做遍计所执,如果明白了本性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你排斥它也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你不排斥它,也是能够清楚地觉到、清楚地听到、清楚地见到,它是这么一回事,当体即是圆成实性,这就是离妄证真了。

经文【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汝今”你现在为什么还是在妄想中用功夫,用世间的自然和因缘,用不实的戏论、名相来分别我无上的妙法呢?为什么用世间的戏论名相来分别我们妙明的大定呢?这就好像用手来捏拿虚空,终是徒劳无益,虚空哪里可以随你捉的住呢?

从前有一禅师,名叫邓隐峰,他参禅参得有点定力,有一天,寿限到了,无常鬼就要来捉他去见阎王,他便对鬼说:“朋友!请你等一等,我有些事要去办,办妥之后即跟你去。”鬼以为反正都可以捉到他,便给他一点方便,他便把腿盘起,对鬼说:“你今捉得虚空去,回头再带邓隐峰”也就说你能够把虚空捉去,再来带我去见阎王,说了以后,说后便入无相定,鬼到处找他也找不到,最终也没有办法捉到他。所以我们修行,这个定力是最主要的,什么是定力?就是不被物转,而能够转物,上面经文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遇到什么境界,不被境界所转,不要落在:“我喜欢。”、“我不喜欢。”不要落在这里面,你要对于这个事物觉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识清它,应该怎样对待?不迎,不斥,这样便能转境。参禅,我们一定要修得有定力,有了定力,这是第一步功夫,特别是不要被情欲所转,不要被情执所转,这里所说的被情欲、情执所转,是说的主观思想和概念,不要感情用事,如果感情用事,就落在取舍里面了,要检验是否有定力,告诉你,必须要看你的行为,有些人在说话方面,老是说:“我喜欢这,喜欢那。”你就投其所好,给他不喜欢的。要看定力,不是说的,要做的,要面对境界如如不动,不为所转,才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这一段主要是训斥阿难,学了佛了,通过佛前面八番讲解本性、见性,不但对本性、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还老是用世间的戏论、外道的说法,来执着佛法,其实当今这个社会学佛的人,还都没有脱离这一段,你看他是佛教徒,但是他的理论还都是在外道的戏论上着相。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辛苦了,阿弥陀佛!下一时间再见。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楞严经》印代法师新注笔录稿【第063课】

    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

(本稿为法师YY讲座笔录稿,未经法师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法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

这一段时间由于面授课,网络课堂晚上暂停讲课,今天恢复正常上课。在面授课当中我们特别回顾复习,重新学习[十番显见],我们学佛——学觉,学觉而不迷,学正而不邪,学净而不染;修正错误的认识、修正错误的见解、修正错误的行为、修正错误的语言。《楞严经》是修行路上正信的经,是一部实实在在的修证经典,要落实在行为上,但是呢?信、解、行、证,“行”首先要做到理解,“解”如果不到位,解得乱七八糟的,你这一世遇到佛法,也是空到宝山行一回。

我们学佛,主要是找回我们的佛性,运用好我们的佛性,回归到我们本有的佛性,也就是经典里面所说的证得般若智。要想证得般若智慧,对般若智慧首先要有个明确的认识——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如果老是落在分别、执着、妄想当中,永远见不到超情离见的般若智慧。

在这一次面授学习当中,主要学习的是[十番显见],十番显见叫什么呢?它叫“带妄显真”,也就是佛陀在众生的错误的知见当中,给大家指导显示出元真的佛性。这个不是搞学问能搞得懂的,在般若当中有三种般若,一者是文字般若,第二是观照般若,观照般若它是离文字相的,观照般若是通过文字引导自己对于般若的正确认识,只有真正的把观照般若认识到位了,方能够证得实相般若。大家一般都是死在文字相里面的,不能够认识到观照般若,便谈不上实证般若,差得太远了,原因在哪里呢?众生轮回世间,都是因为分别、执着所产生的妄见所执,由于分别执着产生虚妄的见解,便入不了不二法门,所以便会产生“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下面就到了[剖妄出真]这个环节了,[十番显见]是[带妄显真],接下来便是[剖妄出真]。

在[剖妄出真]这里面分三个段落:第一、迷情请法;第二、佛慈许宣;第三、分别开示。咱们看第一部分: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这一段紧接着[十番显见],阿难对佛说:“世尊!你为我们宣讲自性本体,既不是因缘所生,又不是自然本有,更不是它们和合与不和合的形相,我们虽然听过了,但是心里还没有彻底明白,特别是听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种‘见见非见’的理论,更加增加了我们的迷惑,唯愿佛陀以大慈悲心,赐给我们智慧的眼睛,为我们开示妙明清净的本觉真心。”阿难说完这些话后,一面悲伤流泪,一面向佛顶礼,希望承受佛陀的教诲。这一段是[迷情请法],有了众生的请法,接下来便是佛许宣说——[佛慈许宣]。咱们看一下原经文:

经文【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阿难请完法以后,此时世尊怜悯阿难及在座的众人,将要开演大陀罗尼(大陀罗尼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所有三摩地的微妙修行之路,都包含于大陀罗尼之内,就是楞严大定)。佛陀怜愍在座的众人,将要开演大陀罗尼所有三摩地的微妙修行之路,于是对阿难说:“你虽然记忆力强,但这只能增加你的见闻分别,也就是增加我执、法执。”这是众生的通病,学的东西越多,我执、法执就越严重,先入者为主,自以为是。本来学知识是为了知识更渊博,心胸更开阔,但是有些人知识越渊博,心胸越狭窄,为什么?他死在知识的文字相上。

佛说:“阿难,虽然你的记忆力强,但是只能增加你的见闻分别。而你对于真正的般若,妙奢摩他微密观照的实证功夫一点都没有,心里还没有真正的了解,你仔细静听,我现在就为你详细地分析讲解,同时也使将来那些还没有证到无漏智慧的修行人获得菩提的圣果。”因为佛法是妙奢摩他路,奢摩他是止,是修止,止妄念、现正观,现前得到般若正观,合在一起讲叫什么呢?叫止观。为什么叫“妙奢摩他”呢?妙就妙在不思议,不用分别,不用执着,不用思,不用想,对于万事万物都能够清楚、明了。妙在不思议,微密,密是大家不知道,运用不上,很微妙;微是微妙,这个功夫很微妙。

佛陀对阿难说:“我现在就为你详细地分析讲解,同时也使将来那些还没有证到无漏智慧的修行人获得菩提的圣果。”下面会四科主要就是讲这些。“阿难!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在世间轮回流转,都是因为两种颠倒的分别心而形成的,轮回是颠倒的分别心而形成,颠倒的分别心形成的虚幻、妄见。所有的成见都属于虚幻不实的妄见,它们随时随地地产生,随时随地地造业,堕轮回。那么什么是两种颠倒的虚幻妄见呢?第一、是众生个别业力所形成的虚幻妄见,这叫别业;第二、是众生共同业力所形成的虚幻妄见。”

在这里佛陀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有两种业力使大家堕在六道枉受轮回。哪两种业力呢?一个是个别的别业,就是个人自己的成见、认识、分别、执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成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认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别、我执和法执,它就形成了个人的业力。因为他落在意识里面,也就是所谓的主观我见,就是因为有主观我见,所以才是每个人的别业。我们前面讲小乘基础课的时候,给大家说得很清楚了,有什么样的认识,过什么样的生活。认识不同,他的生活、环境质量都不同,这是“别业”。“同业”就是大家共同犯下的我执,也就是大家共同在认识上的错误,这错误错在哪里呢?不识本心,妄用分别、执着这个虚妄的意识心,认不透根本的自我,反而在由我见的我相上产生自私自利而去造业,所以便受轮回,佛陀怕大家不明白,于是便做了比喻分别解说。请看经文:

经文【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这是说第一种别业,也就是个人所产生的虚妄不实。第一种:“什么是个别业力所形成的幻有妄见呢? 阿难!如同世间有一个人,眼中长了红色的翳膜(红眼病),(“眚”是翻译《楞严经》时造的字,指目有了毛病而生出来的病相。它属于形生字,翻译经典的时候造了好多字,就连这个“佛”字也都是翻译经典造出来的,“弗”旁边加一个人,以前“弗”旁边没有人,后来呢?“佛”是人成的,就加了个单人旁。)得了红眼病的人,夜里看见灯光,就会觉得另外有一个的圆形的光影,五色重叠,你说现在这个灯光上所现的圆影,是灯光自身产生的颜色呢?还是你能见的见性产生的颜色呢?阿难!假如认为是灯光自身产生的颜色——五色圆影,为什么没有眼病的人不能同时看见?而这个圆影却只有患眼病的人才能看见?如果它是能见的自性所产生的,那么这个能见的自性已经变成圆影和颜色了,那么患眼病的人所看见的圆影又叫做什么呢?再说,阿难! 假如这个圆影离开了灯光仍旧单独存在,那么看屏帐桌椅等别的东西,也应该有圆影出现!如果圆影离开了能见的作用,依然单独存在,应该不是眼睛所能见到的,为什么只有患眼病的人才能够看见呢?”这种情况,佛陀是比喻的虚幻,我也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在农村,还没有供电,那时候是点的煤油灯,有时候睡眼朦胧的时候睁开眼睛,就看到这个煤油灯灯光周围有个圆影,还有时候会看到两个灯光,每个灯光上都有圆影,我相信大家可能都有这个体会,你说那个圆影是灯光产生的?还是我们见性产生的?那个圆影属于什么?它是属于虚妄不实的,佛陀这是说的虚幻。

经文【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所以你应当知道,光色的显现确实是由于灯的存在,同时也因为眼睛不正常有病的原故,所以才见到圆影。事实上圆影与妄见,都是因为眼睛有病的缘故,那个能够知道眼睛有病的自性却没有病,所以你不应该说圆影是灯光的作用,还是能见自性的作用;在这之中,也不能说不是灯光的作用,也不能说不是见性的作用,这就象捏目看有第二个月亮。”你捏你的眼睛,小时候我们也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食指和拇指合起来,套在眼睛上看月亮,那就形成两个月亮了,那就叫捏目观月,你要不相信的话,你现在食指和拇指形成一个圈去看灯光,就看到两个灯光。

“这就象是第二个月亮,它既不是原有月亮的本身,也不是月亮的影子,为什么呢?这第二个月亮是用手捏住眼睛时才看见的。凡是有知慧的人,当然不说这种捏住眼睛造成视线分裂所见到的第二个月亮是有形有质的?还是没有形没有质的?是你眼睛能见的性能造成的呢?还是不是你能见的性能造成的呢?圆影的道理也是这样,就是眼睛生病所成的,你还要把谁当做是灯的作用,或是见的作用呢?更何况再去分别它是不是灯的问题,或者是不是见的问题?”它本来就是错误,它说明了我们的分别和执着这些虚妄的我执、成见,这都属于错误和虚妄,它到底是不是自性产生的呢?它是不是自性呢? 它是自性当中的虚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错误认识,这就叫别业,由错误认识产生错误的行为,由错误的行为造成错误的结果,结果形成就形成业力了,就是这么简单,这是说的别业。



今天时间到了,回向下课,大家下一时间再会。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64课】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64课】

    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

我们上一时间学习的是【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世间所有一切众生在这世界上生死流转,有时生天、有时为人、有时为鬼,老是在六道轮回里流转而不息,这都是被二种颠倒——分别妄念所支配。”

颠倒即迷真起妄,真妄颠倒迷而不知,致妄生二种分别见妄,什么是二种分别见妄呢?就是认识上的错误,一种是我人现在之身境——现在所得之身、现在所处的环境;这个原因是惑业所现,迷惑而造业,造业便有受报之身、受报之境。“迷”迷在哪里?迷真执妄。也就是自己不同别人的业力,这叫“别业”。别业是怎么产生的呢?是迷真执妄,妄生分别执着外境实有,犹如在梦境中妄生苦乐执着,这便是“别业妄见”。比如每个人有不同的业力和业障,它是怎么来的?由不同的认识而感召的,由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行为,由不同的行为造成不同的结果,每个人所犯下的贪嗔痴各不相同,所得的结果也不相同,这叫“别业”。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众业所感。我们的受报环境是众业所感,由于大多数的众生迷真执妄,众业所感就叫做“共业”。所有的众生妄生分别,执着心外实有,好像执着空华实有,这便是“同分妄见”,共同的。

分别执着【当处发生】,即是本处发生,“本处”指的是真心,妄不离真,因真起妄,因妄生惑,因惑造业而受果报,造善业就生天,造恶业就下地狱,【当业轮转】,造什么业就轮回受什么果报!

实实在在来讲,读到这篇经文我是不寒而栗,实在令人惊心,所以说经书上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稍微有点觉悟的人,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我在初级课的时候已经给大家说过,我们学佛最起码要做到三个步骤:一、改恶修善;二、转迷为悟;三、转凡成圣。我们第一步应该要知道我们“修”怎么修?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是起的贪嗔痴?还是起的戒定慧?我们要十分地注意,所以要小心,检查自己不要让起心动念都起贪嗔痴,千万不可造恶业,免得将来受恶报。

佛法是很微妙的,在佛法里面好多人感觉不到有什么好处,他在佛法外面也不觉得有什么坏处,可是在佛教里面一分功一分过,丝毫都不会有差错。佛教特别讲自由平等,没有专制,毫不偏袒,为什么说最平等呢?因为一切众生无论恶鬼、凶神、恶兽、恶人、坏人,如果肯发心改恶修善,发心修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都可以成佛;只要是知道自己以前做错了,都可以回心转意,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有些人一辈子都修不好,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有错,不知道错在哪里。佛教讲平等,一切唯心造,不像外道所说:“坏人永远都坏,无法可度,猛虎恶兽性情残暴也不可救。”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即使最恶的恶兽,像狮子猛虎这样的恶兽,皆能够修行,这大家相信不相信啊?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六祖在归隐的时候,放过很多獐豹野鹿等大小野兽,它们都得到六祖的度化去修行了。明朝的时候,有个莲池大师,他也收了一只虎徒弟,长随左右,可是虎是恶兽,人见人怕,莲池大师就教老虎出入不要直行,不要直接出直接进,虎便遵命,出入便倒行,先进尾巴、屁股,老虎不是以它那张兽面示现人间,进出都是倒行,后来大家都知道是只善虎,也就不害怕了;老虎还会到各地为莲池大师化缘,口里叼一个口袋,人们见到这个善虎还争先恐后供养法师,所以说虎等野兽都能皈依三宝,觉悟修行,护持佛法,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佛教是最自由的,因为佛教里面劝人行善不要作恶,劝人觉悟,时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行,作了恶以后会自作自受,自取其报。佛教里不强迫人去行善,也不会说你不听话、你造恶业,我会管制你,不会的。佛教里面讲自作自受,你做好了,修好了,你自己去享受自己的修为;你做错了,犯贪嗔痴,你要去接受你残酷的后果。“自作自受”这个词是双面词:自己做好了自己享受,自己做不好自己有苦受。所以说这个修行不离本处,不离本处说的是什么?不离当下的本心。我们学佛是学的觉而不迷,我们当下的行为,自己要时常去注意、去检点,是觉而不迷还是迷而不觉?是善的还是恶的?是起的贪嗔痴还是戒定慧呢?要讲当下。

这个二种颠倒妄见,第一个是众生的别业妄见,也就是每个众生各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认识。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认识便产生自己独立的行为,有了独立的行为即单独制造了业力,这是个别的,和众人不同;自己的见解和别人总是有区别的,行为和别人也是有区别的,在任何场合当中都是与众不同的,自己要明确:第一、损人不利己;第二、不要好高骛远;第三、要转迷为悟。记住了所造之业自作自受,别人是替不了的。第二个共业呢?由众生共同的业力所感召的,有时候一些人有共同的认识,有共同的贪嗔痴。比如现在的钓鱼岛问题,日本一些右翼党分子极力提倡钓鱼岛是日本的,但是咱们中国公民和台湾公民就共同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大家的共同意见呢?对方你不承认,就想要和你兵戎相见,这就是“共业”。为了共同的一点小的事和物,便起了共同的贪嗔痴,甚至造成共同的杀业。它和别业是不相同的,比如有一些天灾人祸,这一死就是数千万人,这就是共业。大家以前共同作恶,到了一定的时候共同地受报。

举一段我们共业所感的真实的事,在我们中国发生的。在民国33年,也就是阳历的1944年,有些老人还记得,中国河南省、山东省整年无雨,土地干旱,闹蝗灾,蝗虫来的时候满天都变黑,就像下雨似的,所有的农产品都被吃光,甚至一草一叶都不生存。当时有一个小童看见空中有一个老人,将一袋一袋的东西从天上倒下,落地即变成蝗虫,遍数千里,积厚盈尺,蝗虫灾很大。人们因为太饥饿,所以想要拿蝗虫来充饥,以为蝗虫是吃农产品的,不会有毒,想不到将蝗虫煮熟后,蝗虫都变成了人粪,人们再饥饿也不敢吃,因此那些饥民便逃荒,便逃亡,由山东、河南往西逃亡至西安一带,相距八九百里。一路上是尸骸遍野,奇怪的是饿死的那些尸骸都作狞笑状,形貌令人惊心,这便是大家同分妄见,共业所感之报应。像南京大屠杀,像战场上一死多少人,那都属于共业的问题。我告诉你,就三几年闹饥民这件事情,我们家里好多人都逃荒到了西安陕西一带,到现在在陕西扶贫,那个寨子叫什么我忘了,我去过那里,那里还有我们家的窑洞呢;我爷爷带着我们全家人逃荒要饭,走到那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安了家,后来灾荒过去了老人就带着家人回来,但还有一部分人就落在了那里,我同族的亲人不少人还待在那里。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一路上逃荒饿死的人很多,这都是共业的问题。咱们昨天主要说的是别业。

为什么造业?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静的,从来没有病,就是被无明所熏,转本有的智光成了能见的妄见,这是根本病。『见精映色,结色成根,随有胜义根。』这几句话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说本来清静的自性,转成第八识的见精,于是便产生分别、执着,认为心外有法,不知道一切皆是唯心所现、唯心所显。就像佛陀比喻的如目光生病的人,看灯光会有圆影,这个圆影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个圆影是真实的吗?这个圆影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我们习惯了用分别、执着,这个“分别”、“执着”是真实的吗?“分别、执着”这些虚妄的见解都是不真实的,所以称为“妄”。“妄”在哪个地方?妄在不真实。怎么才知道它是不真实的呢?那你只能够在面授课里面去体会,在网上我也讲不明白;网上我怎么跟你讲,你就落在一个怎么样的文字里面,即着文字相,要当面指导。佛法不同世间法,佛法是讲师承的,你看文字和老师给你当面指导不是一回事,如果每个人都看文字都能够有真才实学的话,那也不用讲师了,也不用大学的教授了,自己看看书本就搞懂了,还用讲师、教授干什么呢?所以说佛法是讲传承的。当面受过面授指导的学生跟只在网上听课的学生,他所领悟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差距很大。

下面继续学习同分妄见。看经文: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什么是众生共同业力所形成的幻有妄见呢?阿难,这个世界除了大海以外,中间的陆地上大约有三千多个州,正中央的大洲从东到西包括两千三百个大国,其余的小洲在各个的海洋当中大约也有两三百个国家。”小国就是岛国。“如果在某一个小岛上只有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的人共同感受到恶缘,这个国家的人便会看见种种不祥的景象,或者看见两个太阳,或是看到两个月亮,或是看到混乱的彗星,”混乱的彗星叫作彗孛bèi。“以及看到日食月晕,或者流星飞逝,或者彩虹当空等种种不平常的天体现象,但是只有这一个国家的人方能看见,另一个国家的人,根本就看不见这些现象,而且也毫无所闻。”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眚shěng读三声)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阿难,现在我把上面所举出的两种道理归纳作一个说明。阿难!这个业力所形成的妄见,就像那个眼睛有病的人,看见灯光中所现的圆形光影,虽然同眼前的实际境界相似,但终究是那个人眼睛有病所形成的,因为眼睛有病,才使人的视觉模糊而形成妄见,并不是灯光所造成的圆形的光影,然而能够知道眼睛有病的真性,终究不会有见性上的错误。”见性上是没有错误的,能见没有过错。看经文:

经文【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同样,你现在用眼睛看见的山河大地以及眼前的一切众生也都是无始以来能见的自性病态所成。”不是纯净的本性了。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能见的作用、功能与所见的一切,好像是眼前实有的境界,”这里面要注意“好像”两个字。

【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好像’是眼前实有的境界,但实际上都是妙觉灵明的自性病态所形成的妄见,”它是自性所形成的妄见,不是精纯的见性了。

【觉见即眚。】“这时能见和所见都成了病态的妄见。”有能、所了——有能见、有所见。只要有能见、所见,它就不是纯净的能,纯净的见。就像前面[十番显见]所说的“文殊菩萨只有一个文殊菩萨,没有‘是’文殊、‘不是’文殊。”就是说这个能见,“见到”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见到,它没有一个能见到、所见到,只要有能见到、所见到就落入二元相对,二元相对就落在分别、执着当中,是见不到“真”的,你找不到根本。只有在面授课里面学习这些才能学习得清楚,你离了面授课,用思议法(思想),越用相对论你离自性就越远。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而能觉知此妄见的本觉明心,却没有变态的病象,见性它还是见性,它没有病态。因为可以感觉所见是变成病态现象的那个能觉的妙觉明性所产生的,我们能见的那个妙觉明性,并不在变成病态现象之中。”这次我们在面授课的交流当中,特别是讲到第八番从相对归向一元,我问大家:“分别、执着是不是本性?分别、执着的时候是不是也觉知清明?”好多人在这个地方就被我问懵了。他们仔细又回想一下,分别、执着的时候觉知也是清明的,只不过是由广大回向渺小了,着相、着点、着处了,对周围觉知的功能就被限制了。但是本觉明心没有限制,限制的是意识,意识把本觉明心给限制了。

【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这实在就是能见的性能,它也就是自己的本性,你又怎么能够再把变成了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这个病态不健康的现象称为自性呢?”这个现象知道它变成什么了吗?落入了第六意识,第八识一转第七识,第七识一转就是第六意识,落入了感觉、听闻以及观见等等,落入了受、想、行、识五阴区域了。落入五阴区域,它和般若智慧本来妙明的真心是一样吗?不一样。由听闻观见感受而发起来的和我们纯净的般若智现前——所见、所闻、所觉、所知那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知见上生毛病了。

经文【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所以你们现在看见的我与你们自己,以及世间种种不同种类的众生、事物,都不是原有的自性功能,而是原有的自性功能所产生的病态。”什么病态?就是错误的分别,错误的认识,错误地受、想、行、识,错误地分别执着,错误虚妄的不实的见解,病就病在这些方面。

经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这一段后面应该还有四个字“本自现前”。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阿难,众生共同业力所形成的幻有妄见,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别业里所形成的幻有妄见,用一个眼有病的人来比喻一个国家的人共同有眼病。一个人看见的灯头的圆形光影是眼病形成的,那么把这个人比喻成一国的人,一国的人共同所见的灾厄恶相,当然也是共同业力的恶缘。”由于不健康的认识,不健康的受、想、行、识,不健康的分别、执着,也就是不正确的分别执着所生起、所引起的。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也都是无始以来,本来清静觉明的见性,变成了病态的现象。”因为不健康的认识,不健康的受、想、行、识,不正确的分别、执着,这就属于错误的病态。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再如阎浮提世界里三千洲兼四大海,娑婆世界,还包括十方所有的有漏国土以及这些土地上所有含灵的众生,都是无漏的妙明真心所幻现,见闻觉知的虚妄病象为缘,”由于错误的认识,不正确的见解,不正确的分别、执着为缘,就称为妄缘。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妄缘合和便妄生妄死,如果能够超越远离一切相互的合和,以及能够认清自性本来是不合和的这种错误认识、见解。这便是灭除一切生死的虚妄根本之正因,那么我们就能归还到圆满的清净正觉,由病态转入到健康,那么不生不灭的自性本体,自然便证得清净本然的真心、本然常住的正觉。”

所以说,到这个地方就很明确地告诉诸位,学习《楞严经》它是一环扣一环。从[阿难示堕],为什么示堕?是不认得真心自性。佛陀让阿难找心,阿难便找出了七处,认为是心之所在,但是佛陀没有否认,只是破处,佛陀没有说不是心,而是说心在此处的说法不能成立——说法不究竟,于是佛便说出了二种根本——真、妄两种根本,众生修行不能够证得无上菩提,甚至成为天魔外道,皆因为不认识真心、妄心两种根本。接下来便是[十番显见],帮着大家从妄心当中分析出真心来。[十番显见]叫[带妄显真],如果[十番显见]学不好,后面听课你就有十分大的障碍。

[十番显见]第一番,大家错误地认为“无眼不成见”,见暗不认为是看见,于是佛陀从这些错误的见解当中作比喻、做分析:盲人没有眼根,他的见性还是能见,见到漆黑一片,那也是能见到啊——无眼能见。见黑暗常人认为不是看见,但是佛又作了比喻:盲人见到的黑暗和有眼睛的人在黑暗的地方见到的黑暗是不是一样?大家都认为是一样的,所以见暗也是见。这就说明了“明”、“暗”是相对的外境,“能见”是能见“明”和“暗”的中心,进一步说明了“见是心见”,它是中心的性能所见到的,见是心见,不是眼见,是能见明、能见暗的这个“能见”的中心性能见到的明与暗,不是眼见。紧接着说见性自己具备的自性功能——它是不动的;接下来第三番又说了见性——自性的功能它是不灭的,色身有生灭,见性无动摇。

到了第四番,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见性时刻没有失去,只不过是众生颠倒,“颠倒”就是认识上有错误。我们能见的性能时刻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在我们周围发挥作用,只是众生落在了分别、执着里面,不知道本性不失,所以众生名为“性颠倒”,诸佛如来是“正遍知”。到了第五番[显见无还],再进一步突出见性——我们具备的本性是独立存在的,与万事万物是相对的。到了第六番[显见不杂],更明确了“见性是独立的”这个主线,更明确了“主”、“客”的关系。第二番是憍陈如尊者证显主客的关系,到第六番是明确主客的关系,这个地方明确“能见”、“所见”。

到第七番便开始引二归一,还是以主客的主线凸显主性能。凸显主性能显出唯心所显、唯心所现,能、所归一,引片归圆,用“无碍”——自性是遍满法界没有障碍的。于是到了第八番便直接用[显见不分],显见不分说明了自性本空。自性本空,一切唯心所显;所见到的、所闻到的、所觉知到的一切皆是本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又说能见、所见都是根本的心性,于是文殊菩萨作了比喻:“只有我一个文殊,没有‘是’文殊、‘不是’文殊,没有真文殊与假文殊,如果有真文殊与假文殊就两个文殊了。”如果有能见、有所见,就落入相对论了,落入相对论就有能、所了,那就不是纯净的般若智现前。见相离相了,所以才有【见见之时,见犹离见】,如果你在见相的时候,你离开了“我能见”、“我所见”,你只是见到什么,见到清楚,知道是什么,这个时候便是【见见之时,见犹离见】,归一真了,归一真无上的一真法界。但是这个境界不是一般人用思想能够认识到的,于是便有了第九番[显见超情],“情”,是世情,世间的人和一些外道,他们都以世间的常情——相对论来说的,佛法超出世间常情的一些说法,不落相对论。世间人除了说相对的能所——能见所见、能闻所闻、能觉所觉,他就讲自然,再不然他就讲因缘,但是佛法不是自然,也不是因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那是说的“法”,不是说的“本性”。本性不是自然也不是因缘,要说自然,自然是有现象的,大海是自然的,高山是自然的,它有没有现象呢?黑夜是自然的,白昼也是自然的,黑夜过去便是白昼,这都是有现象的,大海有现象的,高山也是有现象,黑夜是黑咕隆咚的现象,白昼是光照千里、日光遍洒,这都是有现象的。但是自性它有什么现象?你找不出形象。找不出现象,它唯是能显能现,物来显物,物来现物。自性是理性身,本来空,理上来说它有——显物、见物、现物,所以般若空性,它性质是空的。自性为什么不是因缘所生呢?自性它不是有原因形成的。比如有高山就有大海,这些自然现象它是有原因形成的,有白昼就有夜晚,这也是有原因形成的。能见的见性,我们本觉的性能,它是有原因形成的吗?没有。见到高山现高山,见到大海现大海,黑夜来了现黑夜,白昼来了现白昼,这个能显能现的性能是因缘生成的吗?不是。所以说非自然非因缘。世间人说自性是自然的,是因缘所生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所以到了第九番[显见超情],超出世间人的见解、认识这种常情,世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大多数人认识都是错误的;咱们以前也提过这个问题,世间制定的法规是最合理的,但是合情不合理,合理它就不合情,世间人常用感情、情感这些认识,所以第九番用[显见超情]。咱们学佛学什么?首先要学理,不要凭自己的感情,凭自己的感情是错误的。到了第十番[显见离见],[显见离见]第一个超出了世间人的见解,第二个般若见而无见。本性见到万事万物的时候清楚、明了,知道是什么,但是没有我见,没有“我见到”这个概念——显见离见。一般世人见到事物以后,都有一种“我见到”这个概念,他有我见便有能、所,这个第十番显见离见,“见”是真见,当下清楚,当下明了,清楚是什么,明了是什么,但是没有“我见”这个见解在里面,所以叫作“显见离见”。“带妄显真”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众生对于自性认识不清而存在的虚妄错误,佛陀从我们这些虚妄错误的见解当中,给我们分析出了真实的本性。

    再接下来,就是我们这两天所学习的“别业”和“共业”,分析我们为什么有这些错误的认识?大众为什么有这些错误的认识?为什么有个业?有别业?有共业?就是因为不知道本来妙明的正觉明性。因为大家不知道本来妙明的正觉明性,所以用意识去分析判断它:“它是自然形成的不生不灭。”再不然就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不生不灭。”为什么这个段落叫做“剖妄出真”呢?原因就是销除我们的错误虚妄的见解认识,而让我们真正的认清楚自性真实的本来面目。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明天我们再继续往下学习“能见的自性不是和合而有,也不是和合所生”。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晚安!再见!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65课】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我们再继续共同学习《楞严经》十番显见,

从第一番显见到第二番显见,第一番显见“见是心见”,是中心的性能能见。第二番显见就要让大家进一步的认识见闻觉知是主要的,所见、所闻、所觉、所知都是属于客尘。我们学习必须要认清主、客关系,憍陈如为什么要出来证说?原因就是必须认清主、客,我们修行才能够走上正路。“主”是什么?主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主要性能,这个性能它又是空,因为性能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对于本性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像最后佛陀所说的,我们【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那样的话就遗失了我们本有的真心,那样就颠倒行事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主、客的观念。

憍陈那尊者出来证说,佛的意思主要是要憍陈那尊者说出客、尘、主、空,以他实修的经验报告给大家谁动?谁静?令阿难及在会的大众和未来的众生识得眼中见性不动,身、境与前七识都是摇动的。憍陈那的证说有两种含义,这两种含义有通、有别,别者如憍陈那所分析,我们的见惑分别是生生灭灭不住的,所以比喻如客;我们的思惑任运摇动,所以比喻为尘,见惑、思惑。通者呢?实际是说的我们的烦恼和所知两种障碍,我们的分别和俱生我执,随境生灭,它不是真常的本性。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就因为这二障、二惑污染了我们妙明的心性,扰乱了本空的了义。在这里[显见不动]用“客、尘”比喻二障、二惑分别、执着和妄想,它是动的,它是时刻生生灭灭的;“主、空”是显不动义,自性本不动,妄念起生灭,狂心顿歇时,菩提本在前,佛问客、尘即是回答阿难寂常心性常住不动。寂常心性常住不动,佛陀在这里,又分了两个部分来给大家做开示:第一、对生灭多变的外境,显出我们自身不动的本性;第二、对自身变幻的多动显示不动的本性。咱们先看对于生灭多变的外境显出我们自身不动的本性是怎么显的?对于多变的自身显不动的本性是怎么显的?在此地,佛陀用手开合和放二宝光,让大家认清楚真正不动的本性方是真我,如果认不清真我,对于修行毫无进步,要想证得圣果,必须要认清真我。

经文:【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这里照应前面的主题——主、客,憍陈那尊者为什么能够证得阿罗汉?就是因为他认识清了主、客,我们修行不得力,原因是没认清主、客,所谓的“主”就是真正的我,这一段既说出了客、尘,又明确了我们本具的性能是主。

这一段主要是讲对身外的客、尘——对外境,外境是多变的,本性是不动的;通过佛手的开合,代表一切外境——身外的一切环境,佛手有开有合,而我们的见性呢?佛手伸开,我们见性是能见,佛手合掌我们也是能见。不但是佛手的开、合,天明、天暗也是一样,天明我们能知道天明,天暗——天黑了,我们能知道天黑了;向外伸展,我们出门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了什么都知道,人、汽车从身边过去了也知道,我们走到哪个地方,经过了哪些地方,我们的见到,我们的知道,它有没有“过去”呀?它时刻保持着能见到、能知道,它没有动,物来现物,人来现人,动者——流动者是客,不动者是主,物来见物、人来见人、明来知明、暗来知暗,这个能见的性能和能觉、能知的性能,也就是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自性,它是如如不动的,它才是主。这是对身外来讲的。

于是【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问阿难:你对身外这些所见到的,即佛手开合,谁动谁静啊?阿难回答说:佛手不住的开合,相对来说,我们所见到外面的环境、境缘是不住的在变幻,我也给大家说过,我们往左看,看到左边环境;往右看,左边的环境不存在了,右边的环境现前了;你再往左看,右边的环境不存在了,左边的环境现前了。你在家里见到自家的环境,你打开房门,走到楼梯里面,见到的是楼梯的环境;出了楼道,见到的是楼下公共的环境,你走到大街上,那又是马路上的环境。就从你家走到大街上,外面的环境有多少的生灭?有多少的转换?由这个环境转到那个环境,它就是一种生灭。同样来说,你的能见到、能听到、能觉察到、能知道它有没有生灭?你时刻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谁是主呢?我们自己具备的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性能是主,我们所见、所闻、所觉、所知道的都是生生灭灭,这都属于客。

【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见性虽然没有生灭,它静止了没有?没有。既然没有静止,谁为无住?它没有静止,它也没有动,所以阿难在这里回答佛陀:“谁为无住啊?”明来知明,暗来知暗,从家里一直到大街上这一路走来,自性没有生灭,但是所见有生灭、有替换,自性无动,时刻能知,它不是静止的,所以说“谁为无住”?

【佛言。如是。】在这里阿难的见解与第一番完全不相同,他已经领略到了见性不动,亲自体会到了见性不动之义,所以他知道身外的环境是多变的、是动的,见性没有间断,见性是不动的。

我们要知道此处以佛手代表一切外境的变化,我们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它与我们本有的性能不相干。外在的一切万事万景任由它生灭、转换,但是我们都时刻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外面是多变的,我们的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是不动的,恒常不昧,动来知动、静来知静、明来知明、暗来知暗、香来知香、臭来知臭,它绝对不会被境界所夺走,你在厕所里闻着臭,给你拿个香水瓶放在你鼻子边上,你马上就能闻到清香。

所以我们学佛,如果找不到我们应该主要修什么,这是方向性的大错误,我们学佛——学觉,要找到能觉的根本,找到能觉的根本依觉起修,我们不能依妄起修、依尘起修;依妄起修、依尘起修,修到最后那还是外道。一切万法不离心性,一切万法不离中心的见闻觉知的这个性能,一切万法都是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万法归一,归到一心,归到一个中心。一个中心是什么?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由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才显现所见、所闻、所觉、所知,这是说身外。由身外的多变来显出不动的本性,为了让大家亲见主人,我们的见闻觉知能显、能现多变的外境,而我们本有自性是不动的。再看下面的经文是对自身显不动:

经文【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这是讲自身的,这是说身有动,自性无有动,佛放一光在阿难右,阿难转头右看,佛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便转头左观,左观右看,头自摇动,这是说的自身有动相。前面说了外境多变,自性不动,大家有了认识了,这个地方则说自身,我们要在自身上找一下不动的本性。

为了让我们在自身中亲见本有不动之性能,所以佛陀放光在阿难一左一右,让阿难回首左观右看,并且问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阿难回答说:“因为左右看光,所以头自摇动。”佛又问阿难:“你左右动头去看佛光,是你的头动?还是你能见的见性在动啊?”阿难回答:“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啊?”

前面在身外这个环境上,让大家认清楚见闻觉知这个性能是不动的;此处是佛让我们在自身上体验头动,我们本身具有的见闻觉知性能不动。世间人认为见是眼见,所以说他会摇头转眼,好象是能见的性能也在动,在此处阿难明白了见不属于眼,并且佛陀让他自已试验,让他自己体会到头摇动与见闻觉知的性能不相干,于是阿难直接回答:“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静止,谁为摇动?”这里是说:“我的见性,我的见闻觉知的性能无有静相可得,怎么会有摇动这个说法呢?”头是我们自己的头,见性也是我们自己的能见,同在一个人份上,也就说在自身上,这里转头转到左边是能见,转到右边也是能见,这个能见有动静吗?没有。那动的是什么?动的是头。头动见不动,头动知不动,头动觉不动。左边有人叫你,你转头向左,右边有人叫你,你转头向右。你的头左右摇动,你能闻、能听的这个闻性有摇动吗?这就是说明了见性脱根离尘,它离缘独立。

前面憍陈那解说客、尘、主、空之义,在这里更进一步明确不动之性与能动、能摇的自身来说,我们能见闻觉知的性能它是不动的;再扩展一步,冷了知冷,暖了知暖,这也是自身的,这个冷、暖是动相,暖了冷不存在了,冷了不觉得暖,但是冷、暖我们都是能觉能知,冷知冷,暖知暖,这个能觉、能知的性能有没有动呢?它时刻是能知。饥知饥,饱知饱,饿了知道饥,吃饱了知道饱,饥、饱它是动相,和冷、暖是一样,我们能知道饱、饿的这个觉知,它有没有动相呢?

这个地方,从我们自身来说,让我们悟解真正哪是主?哪是客?觉知不是从身内发出来的,这个身只是觉知当中之物,我们要找到真实不生不灭的本有性能,身不是真我。很多修行人,多向根身求,不向本性奔,他们学什么呢?打打坐,身体得点轻安呀、有点灵感了,一些酸麻胀等舒服的感觉了,那都不是主,那都是在客上。有点经络反应了、有些气感了,认为他们是修行有道行了,那都是门外汉;又是炼精化气、炼气还虚了,都是盲修瞎练,都是不归本根,那都是在搞什么的?玩感受、玩分别、执着:“今天修行不如前天殊胜。”、“今天好象不轻安。”、“今天好象没有气感。” 他们就追求这些,那都是反客为主了。

我们自性是不动的,冷知冷,暖知暖,饥知饥,饱知饱,左边有光看左边,右边有光看右边,左边有人叫你,你转头向左,右边有人叫你,你转头向右,多动的自身,有不动的性能。为什么我把这个课讲得这么细,就是为了让大家要掌握清修行的方向,要修什么?要修本觉,只能依本觉起修,方能证得清净法身。我们平时都是以客为主,随境所转,真正的主人,本具的性能,当不了家作不了主,而是随客流转。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这里如来普告大众,意在令大众都知道客、尘、主、空之义。如果大家都明白了客、尘、主、空,修行就找着方向了,摇动者、生灭者是客尘;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是主,这个性能不但是主,它还是空,用有体空,作用有,但是这个作用你要拿出个形相来,你是找不到的,所以佛陀再进一步的总结,令大家见到本有的自性,令大家明白现前的主要的空性——真我。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这是佛陀对于我们主、空本性的开示。为了让大家转变观点,依性起修,不要在外在的变化、生灭上再去无关紧要的去执着,还恐怕大家不理解、认识不清常住不动的本性,所以对阿难的体验再作解释:“你们观察一下阿难,头摇动,这是尘相,他的能见的见性没有动。他头摇到左边,又摇到右边,他头转到左边,见到左边,转到右边,见到右边,他能见的见性没有间断、没有生灭。”又进一步说明:“你们再看看我,我的手有开有合,是客。阿难和大众你们能见的这个性能——见性它没有卷舒,我伸开掌,你们能看到掌伸开了,我卷(quan)上手指,阿难和你们大家能见的性能,它没有舒卷。”这样主、客关系历历分明,能够认清了真我主人翁,修行便有了方向,便不会被客尘烦恼所误。把客尘、主、客给分析清楚了,于是下面佛陀责备大家,你们为什么不能够成圣成贤,皆因为是自取流转。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jì)终。念念生灭。】“云何”是责怪之词,联接上面客、尘、主、空之义,因为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主人翁——真我,什么是客尘,我们是应该舍客尘,不要去执着动摇生灭之身、之外境,清楚它,明白它,正确面对它,理智处理它,应该是取主、空不动之本性。但是呢?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不舍客尘之身境、外境,而从始洎终执着客尘。

比如说高兴、心烦,人不顺心的时候,他就对人不耐烦,特别是忠言逆耳,虽然别人提出了对你有益的意见,能使你进步、提高,但他觉得不舒服,刺耳朵。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贪好吃的,好吃懒做,自己理智的觉性往往站不住脚,遇到符合自己贪嗔痴的,那个理智就没了;所以念念随着外境,被外境所转,不知道万法唯心,念念都是随我执、法执,二执、二障,自取流转。这里面的身是什么?身是主,以外面的动相为主了,最明显的“美丽冻人”,特别是现在的小年轻,他是以动为主的,不是以身为主。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天气冷的时候,年轻人不多穿衣服,为了保持他的外表美观,他就真正的形成了一个美丽冻人了,不愿穿厚一点的棉袄,穿得十分单薄,外表确实很冻人,冻得他哆里哆嗦的,问他:“冷不冷?”“不冷。”他以什么为主?不以自身为主,以外观的外表为主,以动为境。最明显的,我前面也给大家说了,以我们的贪嗔痴为主,喜欢听赞美的话,只要赞美他的就是好人,是好朋友,这就是以动为主,这个身是主的意思。赞美你的、说好话的远离他,经常给你提意见的才是你的好朋友,你要做主人,你不要做客人啊!你被别人赞美的话给拐走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不是你的真朋友,你不要被客拐走了,我们被外在的所谓的喜欢自由给拐走了,自身的本性站不住脚了,以动为境,依赖外在的贪嗔痴去了,念念生灭所以才自取流转。这样做下来便遗失了真性,遗失真性称颠倒,叫迷惑颠倒,认妄遗真。前面给大家说了,很多修行人搞气感、搞灵感,追求舒服、轻安等等,他是追求五阴里面的色受,色受是什么?是见闻觉知所觉所知范围以内,它是所,它不是真正的本性,这样就颠倒了,此是惑。不但在修行上、在做事上也是颠倒迷惑,执着心外之境妄自取舍,就造业了,这样颠倒行事,性心便失真了,失去了真心自性本有真实的性能,用在了执着外境虚妄上去了,于是认物为已,主人翁当不了家,随外面的物镜而去流转了,这在后文中叫做“趣外奔逸”,于是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我们为什么有轮回呢?是因为我们认不清主、客,反客为主,就是因为执着自性本性以外的客尘,拿客尘为真实。执着不放,便起七情六欲,所以才有轮回,这是自找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时间再共同学习,阿弥陀佛!大家晚安,再见。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荷素 于 2013-1-23 19:52 编辑

[table=98%]
[tr][td]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66课】
  2012年11月8日星期四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
我们学习《楞严经》,把十番显见已经大略的学习过一遍了,反过头来,我们再重新学习《楞严经》十番显见,第一番显见是心、第二番显见不动到底说的是什么?佛陀讲这两段经文的用意是什么?
第一番显见是心,说的是破解众生的三种根本错误认识,点出了每个众生本自的中心性能,见闻觉知是中心性能,与有眼、无眼、明、暗、灯光等无关。第二番显见不动,进一步说明中心性能是主,所见都是客尘。遇到什么见什么,什么变化什么生灭都能见,这个主性能不为一切境相所动。
《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典,开悟的楞严,它是一部理、行双进修行的重要宝典。理不明,则不能重行,不知道着重在哪里修行,《楞严经》从第一卷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是纠错、破识;第二卷是明心,明确什么是心。第一卷是引申明心见性,第二卷至第四卷半主要是明确什么是心,以见性为代表,让大家见到本有的性能。《楞严经》有两处征心、七番破处,既然征心大家回答不上来,佛陀必然有一个回答,请打开《楞严经背诵手册》第十七页,上数第六行: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这里阿难是怎么回答的?佛陀发问:“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这是佛陀第二次征问阿难什么是心。【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阿难回答:“我能推想、推测的能推者是心。”【佛言。咄。】咄:责备之词、呵吓之词。【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轮回)。】这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67课】

    2012年11月9日星期五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师父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大家晚上好!

我们学习《楞严经》,从开始学到现在,真正学的什么?我们要学有所得。

今天有几个同修已经上交了作业,我也大体看了一下,有的对于“本具的见闻觉知性能是万法的核心”认识并不深刻,如果对于“我们本有的性能便是万法的核心——万事万物的核心”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对于当身成就、即身成佛,修行有所成就是非常大的一个障碍。此地十番显见已经涉及到了实修的见地,后面菩萨二十五圆通章,这就说明了我们要想成就,必须要认清的核心是什么?好多人依文解字,看经、听经只死在片面文字上,不能够前后贯通,所以说在理解如来真实义上大打折扣,甚至错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在讲课前,我看了一个同修的报告,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我们此处强调的是性能,他在报告里给我说的如来藏;性能是一回事,如来藏是另外一回事,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广狭度不一样,说性能是说的最基本的性能,说如来藏就包括了能所全有。这个人太傲慢,如果都象这种人学习的话,别说佛法了,什么事情都会让他弄个面目全非。自以为对佛法很精通了,学得很到位了,告诉你,你还差的太远了,《楞严经》,你可以翻开每一个人的讲义作一个对比,你才学了几天啊?

佛陀第二番征心,既有征,必有解。佛陀第二番征心问阿难:“什么是心?”阿难回答:“能推的是心。”于是佛陀呵斥阿难:“此不是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大家认为这个识心——思想是心,那便如佛陀所说的认贼为子。于是佛陀告诉阿难和在会大众:“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并且说出了“性一切心”。

我一再强调“性”是性能,性能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核心。于是才有佛陀十番显见第一番的总结【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这里明确地告诉大家,十番显见是用“见性”来代表我们自己本具的性能,能见者,大家认为是眼,其实眼只能起到显色的作用,眼能显色,而能见的是什么呢?非眼。“见性”才是核心,不是眼。

为了进一步的证明我们本具的性能是核心,才有下面的憍陈那证说,憍陈那证说是证明给我们:他已经认清楚了什么是核心,所以他才能够证得阿罗汉。如果在这里搞不明白,理论弄不清楚,不管谁有多狂、有多傲,你修行是不得成就的。

憍陈那尊者作的比喻:“主”不动,“客”有往来、有生灭,【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于是才有佛陀对于身外和对于自身的两番开示,佛手开合代表着身外之境,昨天我们已经作了详述,今天不再重述。佛又放光在阿难左右,阿难转头左观右看代表佛性在自身不动,这都是讲的什么?这都是讲的“性能”,讲如来藏是讲万法,讲核心是讲性能,一字之差,意义全非啊!学东西来不得半点傲慢,也来不得半点疏忽,一定要到位。说灯的性能是能发光、能照亮,再扩展一步,灯光所照一切都是灯的性能所发挥的作用,这能是一回事吗?道理没弄清楚,还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了。

真正的学生是老师指到哪,你学到哪,尊师重教,我在此地没谈如来藏性,那当然如来藏性就不应该在这里出现,我这里说的是性能,说的是核心,讲八识说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像那个灯光,灯能发光,能照万物,灯所照到的一切,也是灯的性能所扩展出来的;但是要说到灯的性能的时候,只能说它是能发光,所照的万物虽然与灯光不离,但是已经不一了,乱谈如来藏性,那不是一个概念。带妄显真主要讲的是本有的性能,剖妄出真才说藏性所含。一个一个都有先见之明,你们不懂,我跟你说得很清楚了,我指到哪你学到,方向我已经给你们领得很清楚了,以后希望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认为自己学得不少了,乱用名词。

说真的,教出一个真徒弟来是很难很难的,学了一点就觉得会了,懂了。为什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原因是没有真正的认清真我本性。比如说大家写的主客论都还是生搬硬套的,根本没有领悟的东西,什么是主?我们的见闻觉知是主,我们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是客,我们常常是“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以动为身”是什么呢?把变动的当做主了。这个“身”是什么意思?在此地“身”是主宰的意思,我们做什么事要亲身去做,这就说明了这个身是主。“以动为境”的“境”是什么?“境”是所依赖的环境,我们去依赖了生灭变化的动相了,所以才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在这一块大家根本没有较深的认识、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说修行是永远不会上路的。

什么是主?什么是客?怎么样把主变为客?打个比方,我们有贪嗔痴,喜欢听好听的,喜欢吃好吃的,喜欢偷懒,也就是喜欢好吃懒做,我们在单位上班,拿人钱财为人干活,这是应该的;几个同事坐着在那里聊天,老板过来叫到你,叫你去干什么?很简单的小事,那边地不干净,点名要你一个人去拖地,清扫垃圾;没有叫到别的人,你心里就会不高兴,你为什么不高兴?因为你贪懒惰的心,在道理上来讲,拿人钱财为人干活这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叫我不叫他们呢?你是你,他们是他们,你拿一份钱你就应该去干这个活,自己老板叫到你,不但不想去干,而且还生嗔恨,自己还暗自嗔恚谩骂,甚至在人前背后说老板不是个东西,什么叫性心失真?这就叫性心失真。你本有的见闻觉知,我们明明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打工的,打工的拿人钱财就应该为人做事,但是,同有几个同事在一起,叫到你不叫他们,你心里就不愉快,甚至生嗔恚谩骂,这是什么原因呢?把本有的觉知遗失了,正念遗失了。正念是什么?拿人钱财为人做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明白的事情啊,他不以本有的正觉知为根本,而是以自私、以贪嗔痴为根本,他执着到叫他不叫别人了,他执着到这个事上去了。这个事情是有生灭的,觉知是没有生灭的,于是,在他的第八识当中,便种下了贪、嗔——贪舒服不想干、嗔恚、怨气与老板和管事者为敌,这样他以后便有轮回,轮回是怎么回事?是自取流转的。把这个事做颠倒了——不应该偷懒,把真正的正觉正知失去了,拿事为主了,不是拿自己的正觉正知为主了。

这只是简单的举这一个例子,自己依赖到这个事上,论是非去了,而不是以本有的正觉正知去正确对待,理智处理,所以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以动为主了,这就叫做不觉、迷惑颠倒,“觉”觉的是什么?觉是按常理走,拿人钱为人做事,拿人工资还不想为人做事,这就是迷惑颠倒,犯贪嗔痴。所以说现在的人堕落啊,他不按理走,按自己的贪嗔痴走,按好吃懒做走。

比如说现在的父母养孩子,父母辛辛苦苦地从孩子一出生,一直供孩子到上大学,再帮他找事业,再帮他买房子,帮他结婚,再帮他带孩子……现在的孩子不觉悟啊,错得太离谱,从小孩一出生,一直到抚养成人,送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吃”要跟人攀缘,不能比别人差;“穿”要讲牌子,花钱不能比别人小气,他就不知道他的父母怎么样的辛苦,把钱节约、减省攒下来供他的开支;到了大学毕业了,他不但不想着父母辛苦拉扯他成人不容易,自己将来要有出息、要有一番成就来回报父母,反而大学毕业以后,依赖父母给找工作,他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不想将来怎么样的出路,反而依赖父母再花钱给自己去找工作,如果不符合他的心理,他还抱怨父母没有本事,不能够象人家当官的父母,有钱的父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收入非常好的事业;他都是想的不劳而获,甚至怨恨父母,没能够给自己一个不劳而获,收入很高的工作岗位,没给自己买下几套房子,没有给自己买上车,留下存款讨一个非常好的老婆,反而生抱怨、怨恨。

我告诉你,辛辛苦苦把你养成人已经很不错了,还要给你提供什么?你应该自己争气,自己有个上进心,不能老是依赖别人,人要独立、自强,男人要做男强人,女人要做女强人,强人后面要坚强自立,别人给的东西不长久,自己有一技之长便可吃遍天下,你不但孰生孰养,好吃懒做,没有上进心,无有一技之长,即使给你找到了一个吃饭的工作,你也会丢的,最后牢骚抱怨、怨天尤人,这就叫自取流转!世间的道理很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起这个话来这个词还很熟悉。我们在道理上会这样说,但是你看看现在的孩子,都是不努力,他也不伤悲,他是什么?他是抱怨父母,抱怨社会,他自己不求上进,不学一技之长,这叫什么知道吗?佛祖后面说的这几句话:“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道理懂、明白,行事颠倒,清楚明白的本性,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依赖的是好吃懒做的习气,认物为己。“认物为己”是什么?认为侥幸就能够变好,慢慢地就自取灭亡。

我们性心失真,迷惑颠倒,我们拿什么作主了?拿好吃懒做为主,拿贪嗔痴为主,拿多变的动相为主,我们本有的觉性和真正的常理失去了,主客颠倒了,我们应该觉悟,学习上书山无路勤为径,生活上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今天交的作业,你看你们都学了什么?我告诉你们了,我们不要死在文字上,我们也不要死在哪一点上,我们学习要灵活运用、全面掌握,我们要学到文字背后的真实义。第二番显见不动,其实就是主要让我们认清“主”“客”的问题,我们能知、能觉、能见、能闻的性能是不动的,我们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由于习气的原因,它是常动的。我们常依的是习气,从来不依不动的性能,我们应该依的是什么?我们要依能闻、能觉、能知的性能为主,我们要依真理,不依习气,我们要觉悟,不能迷惑、不能颠倒,所以佛陀用佛掌开合代表外面的一切外境,放光让阿难左观右看,代表自身有动,性能——见闻觉知的性能无动,我们迷,于是才有第三番显见——显见不灭。

我们学习第三番显见“显见不灭”。

经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这是序言,由于前面佛陀告诉了大家“主”“客”,通过憍陈如的证说,佛陀又开示了一番,让大家认清了我们应该掌握的核心,应该以什么为主,所以大家才身心泰然。

为什么大家前面没能够身心泰然呢?就是前面第二番征心佛陀问阿难:“以何为心?”阿难说能推者是心,佛陀告诉阿难:“此非汝心。”并且告诉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大家都很矍然。以前用的就是这个能推求寻逐的心,用的分别执着、推求寻逐的意识心,都以它为主,突然间佛陀否定了这个分别执着、推求寻逐的不是核心,大家都很矍然,于是才有佛陀下面的开示:万法唯心、因心成体、性一切心。还有第一番显见,佛陀直接说出了“能见”不是眼,而是见性,它才是核心;第二番憍陈那尊者证说动者是客,不动者是主,主才是核心;到了第三番开始,大家才身心泰然,疑惑顿解:“噢,原来见闻觉知这个性能——我们自己本具的性能才是我们的核心,才是我们的中心。”

【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以前我们都是妄认缘尘分别影事,被境所转,趣外奔逸,随着心外的一切事物去转,把心外的事物——贪嗔痴慢疑、取舍、爱憎恚当真为主了,没有拿能觉能知的性能为主,而是依事为主,依物为主,在物相上起贪嗔痴,在事上起爱憎恚。

【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这一段是叙述如来对阿难第二番征心一直到“自取流转”,就包括这所有的这些内容,终于有所明白了,我们原来是错误的,我们还是在见闻觉知性能以外的事、相——事物相上去执着,产生贪嗔痴、爱憎恚,没把核心当作主要的,在核心以外去计较。什么是核心?见闻觉知的性能是核心,我们是在见闻觉知以外的事物相上去执着,产生贪嗔痴、爱憎恚。大家为了更进一步的在我们这个身心当中认清主、客,所以才有显见不灭,主要的性能它是永远不会有生灭的,“二发明性”是什么?在我们现前身心当中有生灭、有不生灭,请佛陀明确地给我们指出,显出肉身和核心性能,哪是真如不变的?哪是虚妄生灭的?于是才有波斯匿王请佛开示,波斯匿王是怎么说的呢?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我以前没学佛,没听过佛的讲解。【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波斯匿王请示佛陀说:“我以前没有学佛,接触的是外道迦旃延、毗罗胝子,他们说人死如灯灭,死了便是涅槃,我今天听佛讲解见闻觉知性能是主,这个见闻觉知的性能是不动的,他是不是也有生灭呢?不但我有狐疑,我相信在会大众都有这个疑问——【咸皆愿闻】”

佛陀并不直接回答,而是问波斯匿王:【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沈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这一段是说明了我们现有身心的生灭相,有生必有灭,从年龄,从身体,时时刻刻都有新陈代谢的变化,由少变老,由壮变衰,故知此身终从变灭,这是生灭相。这是二发明中的身相,是生灭相。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在这里,佛告诉波斯匿王,我们变化迁改不停的自身当中,有不生不灭性。佛问波斯匿王:“你什么时候见到的恒河水。”王言:“三岁时。”那么二十之年衰于十岁,现在波斯匿王已经六十二岁了,和三十岁、二十岁、十岁时无法相比,但是波斯匿王三岁见恒河水和六十二岁见恒河水,能见的见性有无有异?波斯匿王回答说见性没有变化。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这个地方,佛又告诉波斯匿王:“你发白面皱和童年不能相比,但是童时能见恒河之水的见性,和发白面皱之后见恒河水的见性有没有变化?”波斯匿王回答没有,童年见精能见的性能和发白面皱这个时期能见的性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什么呢?变化的是自己由童年变成了发白面皱,变者是生灭,不变者是不生灭,要说死后一死百了,这是没有道理的,为什么呢?要知死后,当知死前,人还没有死,他的性能就没有变化。当然死后舍生趣生这个见闻觉知的性能也不会有变化,所以说自性不动,自性也不生不灭。

我们所具有的见闻觉知的性能,它是不动的,是不生不灭的。这还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核心,不要单单理解成显见不灭,这还是主要突出我们见闻觉知的核心性能它是不动无生灭的,生前色身有不停的变化,有童颜,有发白面皱,有时时刻刻的新陈代谢,但是我们的性能有没有变化?没有。所以《心经》里面讲“无生亦无死”,它是没有变化的,它时刻是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人死后有中阴身,人死后有六道,这个是所有的宗教都知道的,印度婆罗门教、中国的道教都承认这个事情,有天人、有地狱、有畜牲。如果人死一了百了,那谁又投生趣生呢?所以有人问我:“师父,人死了以后本性是不是有生灭?”如果有生有灭的话,它就没有核心了,核心是不动的。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大家再见!



回向偈
愿以此听经闻法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千百万亿火首金刚护法菩萨摩诃萨
原帖来源网址    印代法师佛学园地http://1277595347.qzone.qq.com
YY ID频道:86537757  YY群:5679092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82445237

楞严经专研专修群(新浪微博):http://weibo.com/i/lengyanjing
本频道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晚上 8—10 点在线讲《楞严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晚上 8 点诵《在家菩萨戒仪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笔录稿【第068课】

    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本稿为《楞严经》研究学习现场YY讲座笔录稿,未经审核,仅供渴望求法的同修,自己临时参考。由于现场打字时间仓促,错别字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修及时反馈错字、错句和矛盾的语句!请勿转载发表!如转载发表未经老师审核的讲义,如有误导别人,后果自负。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请合掌请法!(发愿文:)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请放掌!请法师慈悲,为我等弟子开示法要!

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居士,我们再共同学习《楞严经》。

我们学习《楞严经》十番显见已经学习到了第三番,第三番显见不灭主要还是强调“主”“客”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三番显见是加强我们对主、客关系的认识。第三番显见阿难的问题是【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才引出了波斯匿王代众请法。

我们平时执着的是什么?我们平时最执着的主、客关系——肉身是我,即肉身是主。当我们认识肉身以外的事物的时候,已经确立了什么关系了?主、客关系,确立了肉身是我这个主的关系,肉身以外的事物都属于客尘关系。第三番显见难道只是你们说的那么简单吗,这里是佛陀进一步强调我们在主客关系上的认识错误,主要是纠正这个问题,我们以前总习惯的认为我们的肉身是真我,肉身以外的事物,都是我身外之物,我们以前的主客关系都是这样的,到现在大家对这个主、客关系的错误认识还没丢掉。

提到主与客的关系,咱们再回头看看,从『阿难示堕』到佛陀第一次征询阿难,如来是怎么说的?阿难心爱佛陀庄严相好所以出家,佛告诉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之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佛做了比喻【比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这是大前提,大前提是什么呢?佛告诉阿难如果不能认识到心目所在,这里说心目所在其实是说到底核心在哪里?心是什么?要认清心的真面目,才能够降服尘劳。如果不能够认识到真心所在,则不能降服尘劳,于是才有阿难对心的七种认识的回答,佛陀便进行了七番破处,也就是七处破妄,告诉阿难和大众那都是妄识,妄识非心。经七番破处之后,佛才有第二番征问阿难:【以何为心】“什么是你的心?”阿难回答:【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呵斥阿难:【此非汝心。】阿难及大众矍然——不知道什么是心了!于是世尊开示阿难:【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告诉阿难:【何况 清净 妙净 明心。性一切心。而无自体,】“何况这个清净妙明的性能,它是一切的中心,怎么会没有个自体呢?”佛又告诉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这个地方又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执着在哪里?执着生死妄想。妄想是什么?是不是思想?妄想是我们的认识和思想,拿着思想误认为是真实的真心,所以才有下面【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1:36 , Processed in 0.16176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