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小蓟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小蓟中含有的有效成分酷胺(Tyramine)对大鼠有明显升压作用。水煎剂和酊剂对离体蛙心和家兔心脏有明显兴奋作用。小蓟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有激动作用。

2.  小蓟有止血作用,止血的有效成分是绿原酸和咖啡因。有明显的促凝作用,可缩短出血时间。

3.  小蓟具有抗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4.  小蓟对对平滑肌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对家兔的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猫、大鼠离体子宫和家兔离体小肠有抑制作用。

5.  其他:对大鼠醛性足肿肛胀一定的抑制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    榆(《本经》)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均系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原植物生于低海拔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木丛及疏林中。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壤土及粘壤土最宜生长。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胃、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临床用名有地榆、地榆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妇人乳至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治金创。

《名医别录》:味甘,酸,无毒。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

《药性论》:味苦,平。能治产后馀瘀疹痛,七伤。治金疮。止血痢蚀脓。

《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开宝本草》:味苦、甘、酸,微寒,无毒。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

《本草图经》:古者断下者多用之。

《本草衍义》:性沉寒入下焦,热血痢则可用。若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药类法象》:主妇人产乳,七伤带下。治月经不止,血崩之病。除恶血,止疼痛。治肠风泄血,小儿疳痢。疗诸疮,止脓血。

《药性赋》: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二:主下部积热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经。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甘、酸。苦而酸,气味俱厚,阴也。

《本草》云:主妇人乳产,七伤,带下,月水不止,血崩之疾。除恶血,止疼痛,肠风泄血。

《象》云:治小儿疳痢。性沉寒,入下焦,治热血痢。去芦。

《心》云:去下焦之血,肠风下血及泻痢下血,须用之。

《珍》云:阳中微阴,治下部血。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寒味苦。气味俱薄,体沉而降,阴中阳也。专治下焦血。

《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

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本草经疏》:地榆禀地中阴气,而兼得乎天之微阳,故味苦甘酸,气则微寒而无毒。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入足厥阴、少阴,手足阳明经。妇人乳痓痛者,厥阴肝经有热,以致血分热壅所致也。七情伤于带脉,故带下也。五漏者,阳明大肠湿热伤血病也。血热则肿而作痛。恶肉者,亦血热极则瘀,故肿而成恶肉也。伤则出血,血出必发热而作痛,金疮是也。脓血不止,皆血热所致。诸瘘恶疮,莫不由血热所生。苦寒能凉血泄热,热散则血活肿消,故并主如上诸疾也。性行而带补,味兼甘酸,故补绝伤及产后内塞也。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治肠风者,皆善祛湿热之功也。沉寒入下焦,故多主下部湿热诸病。

简误:地榆性寒而下行。凡脾胃虚寒作泄,白痢久而胃弱,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作泄,法并禁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蒙筌》:味苦、甘、酸,气微寒,气味俱薄。阴中阳也。无毒。恶麦门冬,宜人头发。虽理血病,惟治下焦。止妇人带下崩中,及月经不断;却小儿疳热泻痢,致积瘀时行。止痔瘘来红,禁肠风下血。散乳痓,愈金疮。因性沉寒,故诸血热者可用。倘若虚寒水泻冷痢,切宜忌之。

《本草乘雅》:地,坤道也,至柔而动也刚,煮石成糜,足徵刚而动矣。榆从俞,俞者,空中木,若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故主脉道壅塞,致营血不能分流经隧,而为带下,五漏,乳产,汗出,种种证形,若乘木之有功也。

《药性解》:地榆,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入大肠、肝二经。主下部积热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经。又主金疮,除恶肉。崩中带下得发良。恶麦门冬。

按:地榆沉寒属阴,专入肝肠以理下焦,血症有热者宜之,若虚寒下陷、血衰泄泻者勿用。

《药鉴》:气微寒,味苦甘酸,无毒,沉也,阴也。主下部积热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水。寒痔瘘来红,疗肠风下血。止妇人带下崩中,却小儿疳热积瘀。

《景岳全书》: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清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妇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本草备要》:涩,止血。

苦酸微寒,性沉而涩。《本草》未尝言涩,然能收汗止血,皆酸敛之功也。入下焦,除血热,治吐衄崩中,血虚禁用。肠风、血鲜者为肠风,随感而见也,血瘀者为脏毒,积久而发也。粪前为近血,出肠胃,粪后为远血,出肺肝。血痢。苏颂曰:古方断下多用之。寇宗奭曰:虚寒泻痢及初起者忌用。梢皮行血。得发良,恶麦冬。

《本经逢原》:地榆入足厥阴,兼行手足阳明,体沉而降,善入下焦理血。《本经》主乳产痉痛七伤,带下五漏者,是指去血过多,肝风内生之象。又云止汗止痛,除恶肉,疗金疮者,以其能和血也。若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又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以其能散血热也。烧灰,香油调敷火烫,乃借火气引散血中之火毒耳。梢专行血,不可混用。

《本草崇原》:地榆,一名玉豉,其臭兼酸,其色则赭,故《别录》又名酸赭,盖禀厥阴木火之气,能资肝脏之血也。主治妇人产乳病痓者,谓产后乳子,血虚中风而病痓。地榆益肝藏之血,故可治也。七伤者,食伤,忧伤,饥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身皮甲错,两目黯黑也。地榆得先春之气,故能养五脏而治七伤。带下五漏者,带漏五色,或如青泥,或如红津,或如白涕,或如黄瓜,或如黑衃血也。止痛者,止妇人九痛,一阴中痛,二阴中淋痛,三小便痛,四寒冷痛,五月经来时腹痛,六气满来时足痛,七汗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胁下皮肤痛,九腰痛。地榆得木火之气,能散带漏下之瘀,而解阴凝之痛也。止汗者,止产后血虚汗出也。除恶肉,疗金疮者,生阳气盛,则恶肉自除,血气调和,则金疮可疗。

《本草求真》:[批]清下焦血热血崩。

地榆专入肝、肠胃。苦酸微寒,性沉而涩。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肠风下血,清而色鲜,四射如溅,乃风性使然。《素问》所谓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是也。若肛门射血如线,或点滴不已者,乃五痔之血耳。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歧,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为解热止血药也。但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宜用。久病者宜用,初起者不宜用。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得配本草》:得发良。恶麦冬,伏丹砂、雄黄、硫黄。

苦、微酸,涩,微寒。入手阳明。足厥阴经。专理下焦血分,除下焦湿热,治吐衄崩中,肠风血痢脓血,诸瘘疮疡恶肉,虎犬蛇虫伤毒,及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

得犀角,治热痢。心热下血。配黄芩,治疮痒;火盛则痛,火微则痒。配苍术,治肠风痛痒不止。佐砂仁、甘草,治下血腹痛。

止血,炒黑用上截。其梢能行血。

《本经疏证》:凡物之色,赤应火而黑应水,何以火诚赤而水无色也?人之身,气似火而血似水,何以血反赤而气无色也?夫亦所谓积厚流光耳。星星之然于灯烛,涓涓之盛于杯杓,又何尝赤又何尝黑,惟其勃发燎原,回光返照,斯不胜其赤,幽元深邃,蓦地无见,乃不胜其黑,试分之挹之,犹赤固非赤黑亦非黑,是故无色乃色,有色乃非色也。人色之著于形体,何莫非以赤验火以黑验水,致于周流气血,不有火盛而血益赤,火衰而血遂淡乎?是知有色者系火胎,水中无色者乃水交于火。故气鼓血行,血随气顺,为生人之符;气违血散,血窒气壅,为病人之本。地榆之根,黑外赤内,水火不相入,而偏际风木之极盛时生(三月),遇风木之受制时荣(七月),不似气血之相违,乘间插入风邪以为病,乃转能化风气为生气,以开紫黑色花,遂可验气已入血,血已随气耶。夫紫黑固水火相间之色也,妇人乳病甚多(此乳字当作生产解。汉以前,生产皆谓为乳。曰产后者始自金匮要略也),不被风者不痓(金匮要略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痓),痓不必皆痛。故产后痓,不必尽可以地榆治,惟痓而且痛,乃地榆所专主也。以是推之七伤带下病,亦非风不痛(巢元方曰: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肠鸣腹满,脉紧即肠中痛,脉数则阴中痒痛生疮,脉弦则阴疼掣痛。浮紧数弦皆有风象者也),则地榆者不治别因之带下,并不治七伤带下病之不痛者,惟能为七伤带下病止痛,又可见矣。何况血去气散,风乘虚入而为恶肉,风乘营卫之相遭而鼓荡为汗,他被风而痛不可瘳,不皆为地榆所属耶?别录之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瘊产后风塞作金疮膏,皆于本经推类言之。惟消酒除消渴补绝伤,则其义若别有在者。然气盛而鼓风入血,何异血虚而风乘以入,风入而更耗其血,何异风入而大耗其津液,风横梗于气血之间,何异气血之不相续,则仍是血虚气违为根本,风气搅扰于其间乃为病。而治之以化风气为生气,致气血使调我得巽而相入矣。

《本草新编》:地榆,味苦、酸,气微寒,阴中阳也,无毒。止妇人赤带、崩下及月经不断,却小儿疳热,止热痢,下瘀血,治肠风下血,愈金疮。但治热而不治寒,虚寒之人,不可轻用地榆凉血之品也。血热病,生用之凉血,正得其宜。然而血热则必动,动则必有散失之虞;血寒则又凝,凝则必有积滞之患。过用地榆以凉血,则热变为凉,而阴寒结于肠胃,将腹痛之症生,反致血崩下血而不可止,犹以为地榆之少也,更佐之以凉血之药,势必至死亡而后已,良可叹也!

或问地榆治大肠之血,实有奇功,新久皆可用之否?曰:不可也。大肠有火,则新旧皆宜;无火,则新旧皆忌,此言其常也。大肠前有火而后无火,则前宜而后不宜;久无火而暂有火,则久当忌而暂不宜忌,此言其变也。审常变而察可否,岂特用地榆一味为然哉。

或问地榆凉大肠之血,单用一味,往往见功,而合用他药,反致无效,何也?盖单用一味,则功专而效速,合用他药,未免拘牵矣。倘所用他药尽入大肠之经,则调和于寒热之间,赞襄气血之中,功既速成,而身亦甚健。惟其所用之他药,非尽入于大肠经之味,则彼此异宜,上下违背,安奏功乎。可见用药贵纯而不贵杂,不在单用与不单用也。

或疑地榆凉血,何以能止也?不知地榆亦能补血也。倘徒凉血,则血正不能骤止,惟其凉血又兼补血,所以单味亦成功耳。

《本草分经》:苦、酸,微寒。性涩。入下焦。除血热而止血,炒黑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止血:地榆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2.  抗菌:地榆制剂对多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对烧伤、烫伤及炎症的影响:地榆有收敛、生肌、抑菌,减轻烧伤、烫伤早期组织水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保护创面等作用,兼有利水、防止休克作用。

4.  镇吐:其镇吐效果与肌注氯丙嗪0.25mg/kg相仿。

5.  对心血管系统及血细胞的影响:地榆煎剂低浓度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加强,频率减慢,心输出亦增加。高浓度则抑制。鲜地榆注射有升高白细胞作用。

6.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地榆水煎剂低浓度使离体兔肠平滑肌收缩减弱,高浓度则使收缩加强,甚至呈痉挛状态。地榆水提取物能明显增强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

7.  其他:地榆对脑垂体功能可能有影响,但不一定是抗促性素的结果,使动物动情周期显著延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槐花、槐实(《本经》)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槐角为同一植物的成熟果实。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对气候适应性较强,以湿润、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槐角止血功效较槐花弱,清热润肠功效较强。临床用名有槐花、炒槐花、槐花炭;槐角、槐实。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治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

《名医别录》:味酸,咸,无毒。以七月七日取之,捣取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矢,内窍中,三易乃愈。又堕胎。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

《本草拾遗》:本功外,杀虫,去风,合房。折取阴干,煮服,味一如茶。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胃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洋洋如船车上者。

《药性论》:臣,主治大热,难产。

《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槐花味苦,平,无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本草图经》:折嫩房角作汤,至头风,明目补脑。水吞黑子,以变白发。扁鹊明目使发不落法: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去皮,纳新瓶中,封口二七日。初服一枚,再服二枚,日加一枚。至十日,又从一枚起,终而复始,令人可夜读书。

《本草衍义》:槐实,皆疏导风热。

槐花,治肠风热泻血甚佳,不可过剂。

《药类法象》:利胸中气,消膈上疾。

《汤液本草》:味苦、酸、咸,寒,无毒。

《珍》云:与桃仁治证同。

《药性论》云:臣。治大热难产。皮煮汁,淋阴囊坠肿,气瘤。又,槐白皮治口齿风疳。

《白华子》云:槐子,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皮,治中风皮肤不仁,喉痹,洗五痔,产门痒痛,及汤火疮。煎膏,止痛长肉,消痈肿。

《别录》云:八月断槐大枝,使生嫩蘖,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甚妙。槐花:味苦,无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风,肠风泻血,赤白痢。槐叶:平,无毒,煎汤,洗小儿惊疳壮热,疥癣疔疮。皮茎同用良。

槐花,苦薄,阴也。

《珍》云:凉大肠热。

《本草发挥》:洁古云:槐实苦酸,凉大肠热。槐花亦同。

《本草纲目》:槐花味苦、色黄、气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所主之病,多属二经。

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槐角,《太清草木方》云:槐者,虚星之精。去百病,杏方云久服明目通神,白发还黑。

有痔及下血者,尤宜服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经疏》:槐实感天地阴寒之气,而兼木与水之化,故其味苦气寒而无毒。《别录》益以酸咸,宜矣,入手足阳明,兼入足厥阴经。其主五内邪气热者,乃热邪实也。涎唾多者,脾胃有热也。伤绝之病,其血必热,五痔由于大肠火热。火疮乃血为火伤。妇人乳瘕,肝家气结血热所成。子脏急痛。由于血热燥火。槐为苦寒纯阴之药,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如上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者,血分无热,则目自明矣。热能伤气,除火热则气自益矣。凉血则发不白,热去则阴精不损,故延年也。其花味以苦胜,故除手足阳明、足厥阴诸热证尤长耳。

简误:槐性苦寒而属纯阴,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本草蒙筌》:味苦、辛、咸,气寒。无毒。主五内邪热,去五痔肿疼。止涎唾,补绝伤,凉大肠,消乳瘕。除男子阴疮湿痒不歇,却女子产户痛痒难当。仍理火疮,且堕胎孕。酒吞七精,催产尤良。花味甚苦炒黄,亦凉大肠热。理肠风泻血及皮肤风,止痔瘘来红并赤白痢。去胃脘卒痛,杀腹脏蛔蚘。

《本草乘雅》:槐实,一名守宫。昼合夜开,是得气于阴。故入五藏,入血分,入隐僻之地。若气得出而不得入,阴能阖不能开,舍此无由矣。

冬取槐檀之火,槐当入肾,宜乎偏向于右,右为命门火藏故也。淮南子云:老槐生火,诚极阴生阳之象尔。亦可入肝,槐生惕茂,叶尤可玩,尝有香气,宛若松风,是得木体之柔,诚肾肝之用

《庄周》云: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故从治壮火之侵淫肤肉,五内之真火息而邪火炽。释木云:槐叶昼聂夜炕。故从治太阴开折之不能从阖,而涎唾妄泄,厥阴阖折之不能转开,而乳瘕急痛,及风郁于中,而虫蚀成痔也。则凡能开不能阖,能阖不能开者,莫不迎刃而解。设或差池,未有不反实其实,虚其虚者矣。

《药性解》:槐实,味甘酸咸,性寒,无毒,入心、肝、大肠三经。主五内邪热,肠风五痔,汤火伤疮,男子囊坠肿痛,阴疮湿痒,妇人阴中痛痒,崩中漏下,明目补脑,杀虫去风,黑发延年。酒服能催生堕胎。枝,专主洗湿热诸疮,治九种心疼。皮,主中风拘挛、齿痛疳匿,消痈解毒,止痛长肉。胶,主肝脏风,筋脉抽掣及急风口噤,四肢不收,或毒风周身如虫行、破伤危急。花与实同功,又主心痛及疔肿热毒、赤白下痢、小儿惊痫。景天为使。

按:槐实之苦,能泄心火;酸寒之性,能伐肝邪。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其功主降,故又入大肠以理下焦诸证,且催产难。夫虫之生也因于湿,风之生也因于热,湿热既去,又奚庸虞。花、枝、皮、胶,主治大同小异,尤为痔疮要药。

《景岳全书》:槐花味苦,性寒。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除五内烦热。心腹热疼,疗眼目赤痛热泪。炒香嚼咽,治失音喉痹,止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妇人崩中漏下,及皮肤风热。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大有神效。

《本草备要》:槐实即槐角,泻风热,凉大肠。

苦寒纯阴。入肝经气分。疏风热,润肝燥,凉大肠。治烦闷风眩,痔血肠风,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谷道努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瘘,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凉血,芩、连、栀、柏清热,防风、秦艽祛风湿,芎、归、人参和血生血,枳壳宽肠,升麻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寒凉,须兼补剂收功。阴疮湿痒。明目止泪,清肝,泪为肝热。固齿乌髭。

槐花苦凉。入肝、大肠血分而凉血。血凉则阴自足。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诸血。舌上无故出血如线者,名血衄,炒研掺之。陈者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逢原》:槐者虚星之精,益肾清火,与黄柏同类异治。盖黄柏专滋肾经血燥,此则专滋肾家津枯。观《本经》主治,皆脾胃有热,阴津不足之病。止涎唾,肾司闭藏之职也。下焦痔痿肠风,风热便血,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炼蜜收服。妇人乳瘕,子脏急痛,皆肝家血热之患,用以清热滋燥,诸证自安。上皆指槐角而言。其角中核子,专主明目,久服须发不白,益肾之功可知。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槐枝烧灰涂妒精疮,有清火润燥之功,《千金方》也。

槐花苦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皆用之,目得血而能视,赤肿乃血热之病也。肠血痔血,同柏叶微炒为末,乌梅汤服。肠风脏毒,淘净炒香为末,肠风荆芥汤服,脏毒蘸猪脏日日服之。但性纯阴,虚寒无实火禁用。

《本草崇原》:槐生中原平泽,花黄子黑,气味苦寒,木质有青、黄、白、黑色,老则生火生丹,备五运之全精,故主治五内邪气热,五脏在内,故曰五内。邪气热,因邪气而病热也。肺气不能四布其水精,则涎唾上涌,槐实能止之。肝血不能渗灌于络脉,则经脉绝伤,槐实能补之。心火内盛,则为火疮。脾土不和则为乳瘕。肾气内逆,则子脏急痛。槐禀五运之气,故治肺病之涎唾,肝病之绝伤,心病之火疮,脾病之乳瘕,肾病之急痛,而为五内邪气之热者如此。

《本草求真》:[批]除热散结清火。

槐角专入胃、大肠,兼入肝。即槐实。味苦酸咸,气寒无毒。入手足阳明大肠、胃,及入足厥阴肝。凡因肝经热郁而致风眩烦闷,痔血肠风,并阴疮湿痒,目泪不止者,服此治无不效。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乳,时出脓血,曰牡痔;肛边肿痛,生疮突出,肿至五六日,自溃出脓血者,曰牝痔;肛边生疮,痒而复痛,更衣出清血者,曰脉痔;肠内结核痛而有血,寒热往来,登厕脱肛者,曰肠痔;因便而清血随下者,曰血痔。又曰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谷道弩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漏;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凉血、芩、连、栀、柏清热,防风、秦艽祛风湿,当归、人参和血生血,枳壳宽肠,升麻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凉,须当兼补剂收功。以其气皆纯阴,为凉血要药,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也。至书所云能疏肝经风热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则疏,实因热除而风自息之意。凡书所著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捶碎,牛乳拌蒸。十月上巳采,渍牛胆中,干百日食后吞一枚。明目补脑,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

槐花味苦独胜,其凉大肠血分更甚。凡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舌衄,并皆用之。舌衄,炒研渗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配本草》:槐花苦,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除五内之邪火,祛皮肤之风热,除痢杀虫。

得郁金,解热结溲血。配桃仁,治疔疮肿痛;配栀子,治酒毒下血。佐荆穗,除风热便血。

治喉痹,炒嚼,治舌血,炒研掺。入汤,药微炒;催生,酒服。

槐角苦,寒。入足厥阴经气分。脾胃湿热生痰,内虫隐见莫测,子脏血热致痛,肝气结乳为瘕,非此不能消散。

配枳壳、当归,治肠风。入牛胆阴干,明眼目。

脾气不足者禁用。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清浮游不归根之火。止涎唾,清肺经湿火。补绝伤,阳明主机关,此能滋养阳明也。五痔火疮,妇人乳瘕,皆阳明燥金之痰。子脏急痛。亦阳明经脉之病。

槐当秋而实,得金之令。色黄,得金之色,故其性体清肃,乃手太阴、手阳明之要药也。金衰则为火所侮,凡有余之火,不能归藏其宅,必犯肺与大肠,得此清肃之气以助之,则火不能伤而自归其宅,不治火而火自退。此从本之治,医之良法也。

《本经疏证》:槐实阳淫于上,不与阴浃,则津自不摄,阳实于下,不与阴浃,则血自不藏,而阳则咸化为风,特在上为风虚,在下为风燥,斯其异耳。风虚且津不摄,则五内邪气热而目暗;风燥且血不藏,则五痔火疮而绝伤。然欲求其本,皆当责之于肝,所谓木热则津溢,肝热则血漏是也。肝木之热何以取治于槐?周礼四时改火,冬取槐檀,非以其能生木耶,且开花于阳之极盛,结角于阳之未衰,而得味为苦,得气且寒,可不谓当至阳之化育,得钟纯阴之性味乎?血者源于水而成于火,正与是相肖,故为入肝凉血之剂无惑也。然其花与实之别可在,盖花者开散之告终,实者生发之能始,故妇人乳瘕子藏急痛,病之在内者则于子有专功;治皮肤风肠风泻血赤白利,病之连外者则于花为独效,同为凉血,而用有内外之殊,是其别矣。

《本草新编》:槐实,味苦、辛、咸,气寒,无毒。入大肠。

止涎唾,补绝伤,凉大肠之火,消乳瘕,除男子阴疮湿痒,却女人产户痛痒,仍理火疮,且堕胎孕,酒吞七粒,催产尤良。大约槐树枝、叶、花、根,共同治疗而子尤佳。然止可暂用为佐使,而不可久服,久服则大肠过寒,转添泄利之苦矣。

或问槐实与槐米之功效何如?夫槐米,即花未开之蕊也,其气味与槐子正同,但子味太重,槐米轻清,入汤剂似胜于槐实,若用入丸药之中,槐蕊不若槐实也。

《本草分经》:槐实即槐角,苦寒纯阴。清肝胆,凉大肠,泻风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槐花具有凝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和缩短出血时间。

2.  槐花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3.  槐花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所含活性成分芦丁能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恢复正常。

4.  槐花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皮肤和关节过敏性炎症。

5.  槐花的成分芦丁和槲皮素有解痉和抗溃疡作用。

6.  槐花液对离体蛙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可阻滞心脏传导系统。槲皮素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循环。槐花有短时降压作用。

7.  槐花对实验性动脉硬化症有预防及治疗效果。

8.  槐花所含成分芦丁有抗辐射作用。

9.  芦丁有预防冻伤作用。

10. 槐花水浸液有抗真菌作用。

11.  槐花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过敏、降血脂、利胆、利尿等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23 09:14 , Processed in 0.79866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