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随念

[地藏法门] 竺摩老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主命亦来一个沉痛的报告

主命鬼王,是菩萨示迹来主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生死二时的寿命等事的。因为他的职务是主理阎浮众生生命的,故对这方面的事,别有实际的经验,说来不同泛泛。我们听了他在经中一番沉痛报告,真不知作何感想呢?

主命尊者的报告,文有三段。第一是‘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这不是说得很沉痛吗?接著又说:‘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这是说到妇女生产时有关杀生的问题。生产时应要广修善德,保护母子平安,令诸鬼神欢喜,这是很合理的;而不此之图,反贪世俗口腹,恣意杀生,淫歌艳舞,花天酒地,闹得胡天胡帝,不但鬼神憎厌,亦令母子增罪,这又何苦来呢?杀害一事,今古同怜,无非体天道好生之德,存人生难得之命;况欲增我庆喜,而丧彼生命,于仁慈恻隐的道理上,都说不过去的!莲池大师云:‘生子不宜杀生,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兽,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令他子死,于心安乎?夫婴孩始生,不为积福,而反杀生造业,亦太愚矣!’古书说:‘昔周豫学士,尝煮鳝,见其躬身向上,而首尾就汤;剖之,见腹中有子,乃知躬身避汤者,以爱子故。’可见人畜虽异,爱子心同;明乎此,普告世人,生产杀生,岂不伤仁太忍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段是说:‘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集聚眷属!’这是误了主命及诸神保护的好意。同时亦见得一个人生产时,是有好多魍魉精魅来争食腥血的。平时好多人,都怕人死时有鬼,殊不知生时亦多鬼怪,又不可不慎之了。

第三段是说:这世界的人临命终时,不论善恶,他都一律保护,使之不落恶道;如果人能修善法,则更能增加他保护的力量与勇气。为什么缘故呢?他说:阎浮提有百千恶道魔鬼,专喜引人堕落的;即使你是善的人吧,临命终时,他们亦会变作伪君子,或变为你的父母兄弟乃至诸眷属,用甘言蜜词,引你误入恶道;何况你自己若是本身做恶的,那正逗合他们的口味,自然更危险了。这情形亦与我们现世一样,你看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的伪善君子,阴险诈猾,盗名欺世?又有多少恶人,存心不良,引诱许多良家的青年男女去堕落。‘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于此,可见主命鬼王说的一番话,不但在天道或鬼趣引起作用,就在我们人世──在今日洋场十里,软红万丈,人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亦可发生很大的作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以称佛名号为正行

佛法的修学,分难行道与易行道。难行道是正行,易行道是助行。如六度四摄等菩萨所修的难忍堪忍,难行能行的,都属难行道的正行;如念佛、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等都属易行道,属于助行。但本经的观点不同,推扬因果业报,主张解除众生现实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故以称名念佛的简便之行为正行,以布施修福等行为助道,于是就有称佛名号与校施功德两品的产生。科注谓:‘前来诸品,或发明六道之相,或赞叹地藏威神之力,或广明利益存亡之辈;若不明出苦成佛之因,则初地藏救拔之心,期与众生同成佛果之愿未满。欲成佛果,必须称名,故有称佛名号品之来也。’

第一节 本经所称的佛名

十方世界,都有佛土,众生称念,随愿往生:如欲生东方琉璃净土,则称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欲生西方极乐净土,则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欲生上方兜率净土,则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这几尊佛是与此界众生特别有缘的,故名闻极为普遍;其他十方许多净土许多佛,如能专心称念,都一样地可以往生。又诸佛名号,名实皆真,才举鸿名,万德全备,一称嘉号,众罪齐收;且十方世界,佛佛道同,如能如法如理而念,则称一佛名亦等同称十方一切佛号,固不容拘泥固执于其间,而自生障碍,反而失去了念佛利益的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经所列出应称的佛号,有无边身佛、宝性如来、波头摩胜如来、师子吼如来、拘留孙佛、毗婆尸佛、宝胜如来、宝相如来、袈裟幢如来、大通山王如来、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等。因这些佛都是福慧庄严,与此土众生愿力大,缘力亦大,故能至诚礼念,便得种种利益。或灭重罪,获福无量;或于无上道,永不退转;或得千返,生六欲天中;或得无量诸佛,摩顶授记;或为天上梵王;或永不堕恶道;或得阿罗汉果;或遇恒河沙佛;都成为自己得道的胜缘。又这些佛,在普通经典里,亦是老僧常见的。大宝积经中且举此等三十五佛,说我们众生欲求福慧辩才,每于午夜清晨,沐浴焚香,志诚礼念此等诸佛名号,则一切所愿,必可随所乐求。则此经举此诸佛,自然亦别具胜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第二节 称佛与念佛

净土宗谈到念佛的法门,有持名念、观像念、观想念、实相念。在净土三经中可以见到:如阿弥陀经,是重在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是重在观想念;无量寿佛经,重在广修念佛的功德。现在本经所说的‘称佛名号’,是近于持名念佛。

念佛与称佛,若加以研究,是有区别的。念佛之念,不是专指口念,是指观念之念,约观心而说的;由观心而念佛,才会得到念佛三昧;不然,光指口念,那就任你念佛一世,念到头发胡须都白了,也不易获得念佛三昧。所以从前智者大师,立了四种念佛三昧,通名念佛,都约观心念佛而说的,唯观心才能达到三昧的定境。如慧远大师在念佛三昧中,曾三见弥陀与西方净境。善导大师念佛一句,口放一光。这些都是由观心念佛而获得成就的。而此经为重罪众生从惑、业、苦中获得解放,故特为赞扬称念佛号的功德。在五停心中说:‘多障众生念观’。业障深重的人,无力做别的工失,只有念佛先消宿障,则做起其他行门来,才会渐上规道。故此经为重障罪人,开示称念名号的法门,是很对的!禅秘要法经云:‘有禅难提罗汉,问灭罪法。佛告禅难提及敕阿难:汝等当教未来众生罪业多者,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诸业障、报障、烦恼障。念佛者,当先端坐,叉手闭目,举舌向齶,一心系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既定已,先当观像……’这是由持名念进到观像念,以至于实相念,皆由一心系念,专趋一境(即心一境性),而得成念佛三昧。

称佛,或如本经的称佛名号,即同阿弥陀经的‘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称佛既然亦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则念佛三昧亦是成功的。这样看来,念佛与称佛,又是不分而分,分而不分;其原故或在念佛的念字,称佛的称字,不作口念口称,要作心念心称,那就会异曲同功。其实这都是些实际功用的境界,说多也是无用,做来便知,真是‘法无定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又智者大师说:‘一心称名,有事有理;若用心存念不间,名事一心;若达此心四种不生(自、他、共、离四种性计),与空慧相应,(四性既离,即知无生),是理一心。’念佛称佛,既由事一心而融于理一心,那还谈得到两者分别吗?故念佛宝王论说:‘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则知不论念佛与称佛,都可达到理想中同一的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人生与念佛的关系

人生一定要念佛吗?不念佛不可以吗?当然可以;不过不念佛,就没有那么好──为什么呢?因为人生在世,不懂佛法,胡胡涂涂,造了许多罪业,都不自知觉;若知佛法,明白众生是因业缘而来,你以为自己是一身清白,毫无瑕疵,其实没有业缘罪障,你是不会来的。那么你若懂佛法,当然不会大言不惭,说自己都无罪垢了。既有罪垢,就要凭佛法的念佛忏悔来解决,这就与人生有起关系来了。况人生在世,光景无多,寒暄数十,如驹过隙,其间虽有不少的快乐,却都是暂时性质;那生老病死的无常之苦,却是长久的。佛说四不可得经云:‘世有四事,不可护致:一曰年幼,颜色炜烨,众人爱敬;一旦忽耄,头白齿落;欲使常少不老者,终不可得。二曰身体强健;谓为豪壮;疾病卒至,众患难喻!欲免常安无病,终不可得。三曰欲求长寿,五欲永存;非常对至,如风吹云,冀念长生,终不可得。四曰父母兄弟,恩爱荣乐;宿对卒至,如汤消雪,欲求不死,终不可得。古今以来,天地成立,无免四难之患;以斯四苦,佛兴于世。诸佛兴世,既为解决人生四苦,可见人生与学佛、念佛,还是很有关系的。因为今生的四苦是果报,其由来由于前世的业因,欲忏业因的愆尤,莫过于念佛。经谓:‘念佛一声,可灭八十亿生死之罪。’又云:‘佛灭度后,若众生欲灭罪者,佛虽不在,系念谛观形像者,诸恶罪业,速得清净。’
本经前面说了许多地狱罪苦众生,皆因在生不知佛法,没有念佛,所以堕落;


故学佛念佛,能使自己心念清净,辗转增胜,至于佛位。增一阿含偈云:‘诸有皈依佛,不堕三恶趣,尽漏处人天,便当至涅槃。’佛经里说:我们众生,本具佛性,个个平等,只为业重,积迷不返,生死轮回,头出头没。烦劳了地藏菩萨等费煞苦心,终是度脱不了;如果自己由学佛因缘,一旦觉悟,翻然改图,断惑契真,则众生也当下是佛了。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如贫女舍宝,众物具存,力士额珠,圆明顿在。但未遇智者点示其处,日受贫穷之厄,时怀失珠之忧;才闻指示,即知本有,贫女发藏,受用无穷,力士见珠,欢喜无量。’这又见得学佛念佛与人生的关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 以布施修福为助道

布施修福虽为世间法,亦为修出世圣法助道的胜缘;况依般若大慧,修无相布施,即世间法而成出世法,故菩萨六道妙行中,首言布施。布施有说二种,或说三种。二种即财施与法施:财施包括一切饮食衣服,国城珍宝的外财,和自己身命的内财;法施,即世出世间种种善法,以清净心,为人演说。有说三施,即资生施、无畏施、法施。资生施,即上外财与内财的布施。无畏施:积极的,是助懦弱者以强力,给胆怯者以勇气;消极的,以及持戒不恼,忍辱不报有冤等等。法施即与众生说诸善法,如精进,则说法不倦;禅定,则观机说法;无冤;智慧,则说法不颠倒。这样看来,三施是体通六度、只一檀施、已摄尽余度了。故佛法的行门虽多,布施已可以摄尽无遗。因此本经在以‘称佛名号品’说念佛正行后,又来‘校量布施功德缘品’说助道之行。但布施虽要校量功德的大小,是为引起行者的判别力,使他们知布施应如何施而才合法,如何施而获大福利。综观品中所说的道理,不出就能施的施心和所施的福田来比较功德多少,今略述于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校量施德的主要点

布施何以要校量功德多少呢,地藏菩萨方便权巧,先把这问提出问佛道:‘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我们在未说到佛的答复以前,先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同样做布施功德的人,有的只一生受福,有的十生至百千生受福,功德的轻重距离有如此之远呢?这,主要点完全在乎能施者的施心净和不净,与所施者的福田德或不德而发生出差别。如以能布施者的心地来说,如果能施者的心是清净的,所谓:‘净心者治心故施、庄严故施、为得第一利故布施、为助涅槃故施。譬如新华未萎,色好且香,净心布施,亦复如是。’若怀著这净心好心来施,则虽施少物,功德却是很大。如本经所说的一个国王或大臣能大发慈悲,善言慰喻,亲手持物,施与一个最贫穷下贱的乞丐,其‘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如从前佛在只园,舍利弗以一钵饭供佛,佛看见身旁有只狗,即将钵饭施与狗吃,同时问舍利弗道:‘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利多呢?’舍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故知大福从心,不在于田。但不懂此理的布施者,或以为布施佛不如施狗,那么要佛作甚?那又大错特错了。反之,如施心不净,或为失财故施,或为自己亲爱故施,或轻贱他不恭敬而施,或高傲而施,或为虚荣而施,或为……而施,那么功德就很少,因为你的施心有分别有限量,功德也就有限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从施田来说,那么无论如何,都是以施佛功德为最大,狗子决不能再拿来做比拟了,这完全在观点上的不同。故如四十二章经说:‘施与阎浮提凡夫人,不如施彼仙人得福多;虽施仙人,不如施一须陀洹,施须陀洹,不如施斯陀含;乃至施百辟支佛,不如施与如来得福多。’又大论云:‘布施之福在于田,如亿耳阿罗汉,昔以一花施于佛塔,九十一劫人天中受乐,余福德力,得阿罗汉。’这就因施田妙故,得大果报,则知大福,亦从良田而生。这样看来,从心从田,各得其利,在乎如法,其间固无矛盾之存在,亦不须加以会通;不过据理而论,万法从心,一切功德福利,唯心可以左右之,支配之,心有分别则福少,心无分别则福大,如此,则当以‘大福从心’为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分别施福的差别缘

布施所获的利益,虽以从心从田为主眼,但因布施时的因缘差别不等,故获报亦胜劣有别,因此在本品中,加以比较量度,使爱布施修福的人,可以自己的智慧来抉择取舍的作法。今据经文,略述于后:

(甲) 施卑劣根阙福
卑劣根缺,是指最下贱贫穷的人,或六根不具的如手足不全,癃残喑哑,聋痴无目的人。如果有王臣长者一类的贵人,对这种贫贱下劣六根不具的人,慈悲怜愍,亲自布施,善意慰喻,则施一人虽少,其所获的福利,如施供一百恒河沙佛的功德一样多。这因富贵者多憍慢自尊,平时施几个钱给教化子──乞儿,都要骂他几声,然后把钱掷给他:‘拿去吧!’那里肯虚心下气,亲自布施,还能用软言慰喻呢?唯其难作能作,故功德亦倍增广大了。

(乙) 施塔寺圣像福
佛说末世之中,诸富贵者,遇佛的塔寺,或佛、菩萨、声闻、辟支佛的形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则所获之福,来世三劫为帝释天身,受胜妙乐;如果能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那么未来在十劫的长时间中,常作大梵天王。钟意生天享福的人,于此不可不加以注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1:41 , Processed in 0.25001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