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58 佛的烦恼
  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
  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
  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后,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者:“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信者于言下似有所悟。
  凡夫众生的烦恼,是从无明妄想生起,而佛陀有烦恼,是从慈悲心生的;佛陀无烦恼,是从般若上说的。各位读者!你有烦恼吗?你的烦恼是从慈悲生呢?抑是从般若生呢?
  怕只怕就是从烦恼生烦恼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59 骨裹皮
  有一学僧在庵侧旁看见一只乌鸦,就向大随禅师请示道:
  “众生都是皮裹骨,为什么乌龟却是骨裹皮呢?”
  大随禅师听后,并不作答,仅将自己的草鞋脱下,覆盖在乌龟背上。
  守端禅师曾为大随的举止,做了一首偈颂,颂云:
  “分明皮上骨团团,卦画重重更可观,拈起草鞋都盖了,这僧却被大随瞒!”
  佛灯禅师也跟着做了一首偈颂云: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
  宝峰禅师更明显的指出:
  “明明言外传,信何有古今?”颂云:
  “掷金钟,辊铁骨,水东流,日西去!”
  吾人生在这世界上,到处都有好奇心,即此好奇心,求知则可,悟道则远。悟道者乃由平常心也。学僧见龟骨裹肉,即起好奇心,大随以草鞋盖覆,即盖覆此一虚妄之根源的好奇心。佛灯禅师的“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这是多么平常的事!宝峰禅师的“水东流,日西去”,这又是多么平常的事!可是在平常里,有一个世间上不平常的原则:缘起性空!明乎此,则佛道也,禅心也,解脱也,均在此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60 棒与喝
  古代的禅师大德们,喜欢手持禅杖,作为领众的威信象征。禅师们的棒,不是用来时常打人的,只在研讨问的时候,有时轻轻表示一番,作为赏罚的象征。后世的宗门,以及学禅的人,若是在老师那里碰了钉子,受了批驳都叫它做“吃棒”。而“喝”便是大声的一叱,表示责罚的意思,和“棒”的作用是一样的。
  有师兄弟二人一起至无德禅师处学禅,但于每次小参请示时,总例行似的老是吃棒,不管他们两人躲得多快,棒棒都落实的打在身上,无德禅师举棒之快与准,实在是百发百中。有一天,师弟就对师兄说道:
  “我们来此参学多时,却老是吃棒,仍不能开悟,真想他去,可是要找一位比无德禅师有道行的禅师实在不容易。”
  师兄也无可奈何,不过他建议道:“这样好了,以后我们小参问法时,我们就站在法堂外,不要进去,任凭禅师的棒再怎么快,也不至于打得到我们。”
  于是,第二天师兄弟二人,就在法堂外恭谨的问道:
  “请问如何是西来意?”
  无德禅师大喝一声:“你两个慢法者!”
  师兄弟二人一听到此喝,如雷灌耳,吓得屈膝下跪,不约而同的说道:
  “想不到禅师的‘喝’比‘棒’更来得迅速而有威力!”
  参禅求道,不可存侥幸的心理,亦不可求速成,看起来禅师一语能使学者开悟,但学者若无穷年累月的积聚功行,不说禅师一语不能给你开悟,即千言万语,甚至棒喝亦无功也。当然,积聚功行,棒喝亦能助其悟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61 一尊佛
  有兄弟二人,一起学道参禅,师兄谨守佛戒,丝毫不犯;师弟生活懈怠且喜喝酒。有一天,师弟正在喝酒时,师兄刚好从房门经过,师弟就叫道:
  “师兄!进来喝一杯吧!”
  师兄不屑的看了师弟一眼骂道:“没有出息,已经出家为僧,仍不戒酒!”师弟听后,非常不服,也大声回道:
  “连酒都不会喝的人,不象是人。”师兄听后气愤不已,反责说道:“请问:我不像人那像什么?”
  “你像一尊佛。”师第答道。
  这是多么妙的回答,禅师的幽默,一字一句,都能化干戈为玉帛。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62 击碎虚空骨
  梦窗国师年少时,千里迢迢的到京都一山禅师处参学,有一天至方丈室请示道:
  “弟子大事未明,请师直指!”
  一山禅师严峻的回答:“我宗无言句,亦无一法与人。”
  梦窗再三恳求道:“请和尚慈悲方便。”
  一山更威严的道:“我无方便,亦无慈悲。”
  如此多次仍得不到一山禅师的开示,梦窗心想:既然与禅师无缘,长此下去也无法开悟。于是忍泪辞去一山门下,往鎌仓的万寿寺叩参佛国禅师,在佛国禅师座下却遭到更无情的痛棒,这给殷殷求道的梦窗,实是一大打击,终于他伤心地对佛国禅师发誓道:“弟子若不到大休歇之地,绝不复见禅师。”便辞去了佛国禅师,日以继夜专与大自然界做静默的回答,一日,坐庭前树下,心中无牵无挂,不知不觉至深更,入庵房欲睡,上床之时,误认无墙壁之处为墙壁,糊里胡涂把身子靠了过去,不料却跌了下来,在跌倒的一刹那,不觉失笑出声,就此豁然大悟了。身心开朗之余,脱口做了一偈:
  “多年掘地觅青天,添得重重碍膺物;
  一夜暗中扬碌砖,等闲击碎虚空骨。”
  梦窗心眼洞明之后,感恩之余,便去会见一山禅师和佛国禅师,呈上自己之所见,机智密契,佛国大为称赞,立刻为他印证云:“西来之密意,汝今已得,必善自护持!”
  时梦窗年三十一岁。
  古今中外禅师有一特色,大都语冷心慈,一山禅师的无方便,无慈悲,实则即方便,即慈悲;佛国禅师的棒喝,更是大方便大慈悲,设无此二师,何有后来的梦窗国师?故春风夏雨,能使万物生长,而秋霜冬雪,更可使万物成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63 一无所求
  宋朝雪窦禅师在淮水旁遇到学士曾会先生。曾会问逆:“禅师,您要到哪里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的回答道:“不一定,也许往钱塘,也许往天台方面去看看。”
  曾会就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很好,我写封介绍信给您带去,他定会好好的待您。”
  可是雪窦禅师到了灵隐寺时,并没有把介绍信拿出来求见住持,一直陆沈在大众中过了三年。曾会于三年后奉令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云水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才找到雪窦,便问道:
  “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你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不敢,不敢,因我是一个雪水僧,一无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邮差呀!”
  即从袖里拿出原封不动的介绍信交还给曾会,双方哈哈大笑。曾会即将雪窦引进与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嗣后苏州翠峰寺欠住持时,就推荐雪窦任其住持。
  今日**上为求职小事,经常攀亲带故,请托之风比比皆是,如雪窦禅师者,虽有晋升之阶,但弃而不用。吾人若能精勤修学,一日自然瓜熟蒂落,龙天推出,所谓“何患无位,患所以不立”耳。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64 寻羚羊
  有六位学僧一起来到黄檗禅师处参学,初见面其中五人皆虔诚恳切地作礼,只有一人故意表示自己是一禅者,他就提起坐具(坐卧的布垫),仅作一个圆相,一句话不说,站立在一旁,黄檗禅师见状就对此学僧道:
  “我听说有一只猎犬非常凶恶!”
  学僧学者禅语回答道:
  “一定是寻羚羊声而来的。”
  黄檗:“你有听到羚羊声吗?”
  学僧“那一定是寻羚羊的足迹来的。”
  黄檗:“你有看到羚羊的足迹吗?”
  学僧:“那是跟踪在羊后面来的。”
  黄檗:“你有看到羚羊的踪影吗?”
  学僧:“那是只死羚羊。”
  黄檗禅师便退下,第二天在法堂里仍旧事重提,道:
  “昨天找羚羊的那位学僧出来!”
  学僧快步走出。
  黄檗:“昨日公案未了,你怎么解说呢?”
  学僧一时无语,不知所对。
  黄檗:“本想说你是个到家的禅僧,原来只是个义学沙门,知解宗徒。”
  黄檗禅师说完,大众认为此一学僧不知强为知,不悟强装悟,冒充禅僧,便将此学僧驱出山门。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无法学。自古禅僧,你莫以为他举止怪异,言谈奇特,但怪异中有真实,奇特中有常理。若非禅僧,只要一开口,行家面前就知有没有。
  禅悟不是装的,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65 贵耳贱目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俨禅师的德行,一天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仍无起迎之意,侍在旁提示,仍然专注于经卷上。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
  “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俨禅师至此,才冷然说道:
  “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
  “如何是道?”
  惟俨禅师以手指上下说:
  “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回说不会。
  惟俨:“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
  “链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今日**上,人与人初见时,常说“久闻大名”,其实心中可能在想“不过如此耳”,此皆贵耳贱目之人。见面不如闻名,闻名不如死后说好,此皆人之劣根性耳。李翱居高官,性倨傲,以儒者自居,何能忍受药山禅师之冷漠,此即禅与儒深度不同之明证。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66 不信是真谛
  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
  “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
  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故经本不定法,法本无多子。”
  学僧听后,仍不明白,再问道:
  “此中消息,信者为是?不信者为是?”
  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
  “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
  学僧大擎道:
  “不信者讥为邪见,禅师怎可说为真谛?”
  “不信者目不信,真谛目真谛。因其真谛,故凡夫斥为邪见。邪见者,何能语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
  佛陀初证悟,既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67 禅的妙用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听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
  “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夫妻仍然继续吵架。
  丈夫:“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人!”
  妻子:“你杀!你杀!我就说你不像男人!”
  仙崖:“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啊!”
  路人:“和尚!大声乱叫什么?夫妻吵架,关你何事?”
  仙崖:“怎不关我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就要请和尚念经,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路人:“真岂有此理,为了红包就希望杀死人!”
  仙崖:“希望不死也可以,那我就要说法了。”
  这时,连吵架的夫妇都停止了吵架,双方不约而同的围上来听听仙崖禅师和人争吵什么。
  仙崖禅师对吵架的夫妇说教道:
  “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溶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会煮熟;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温暖别人;做柴火,成熟别人。希望贤夫妇要互相敬爱!”
  仙崖禅师就这样活用“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9:34 , Processed in 0.14881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