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岳全书》:味苦,气辛,善走厥阴,乃血中之气药也。大能行血行气,逐瘀止痛,凡男子女人有血中气逆而腹胁刺痛,或女人经水不通,产后血滞,男子疝气,肠风血痢,冷气恶气,心腹诸痛,身体血痹,胁肋筋骨疼痛,其效甚捷。若女中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止,宜半炒半生,酒调服之。亦治小儿气逆癫痫,杀虫毒,解药毒,行气极速。但此物气味俱厚,辛膻难当,善逐有余之滞,凡血气不足者,服之大损真气,亦善动吐,所当避也。

《本草求真》:[批]入肝行血,破瘀止痛。

五灵脂专入心、肝。即北地寒号虫鸟矢也。时珍曰:曷旦乃候时之鸟也,五台诸山甚多。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夏月毛采五色,自鸣若曰凤凰不如我。至冬毛落如鸟雏,忍寒而号曰得过且过。其矢恒集一处,气甚躁恶,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人亦以砂石杂而货之。凡用以糖心润泽者为真。以其受五行之灵,其矢状如凝脂,故有五灵脂之号。其气腥臭难闻,其味苦酸而辛。惟其腥秽难闻,故能入血凝臭秽之处而疗其病;惟其味苦酸而辛,故能入心与肝而泄其滞。是以心中血气刺痛,妇人产后少腹儿枕块痛,及痰挟血成窠囊,血凝作痛,目翳往来不定等症,皆为血分行气必需之药。宗奭曰:有人病目中翳,往来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也。用五灵脂之药而愈。又有人被蛇毒所伤,良久昏愦。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仍以滓敷咬处,少顷,复灌二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耳。又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风动物也,冲任经虚,治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远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按冲为血海,任为胞胎,任脉通,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无崩漏之患,且易生子。若女子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止,宜半炒半生,酒调服之。亦治气逆癫痫,及解虫毒药毒。但此气味俱厚,辛膻不堪,《纲目》指为甘温,张氏谓非正论,改为性寒,不为无见。故仅可治有余之滞,若使气血不足,服之大损真气。腥更使人动吐,所当避也。

《得配本草》:恶人参。损人。

甘,温。入足厥阴经血分。治痰涎挟血成窠,去胸腹血结疼痛,愈疟痢,疗目翳,驱肠风。

得半夏,治痰血凝结;得蒲黄,治心腹疼痛;佐胡桃、柏子仁,治咳嗽肺胀;合木香、乌药,理周身血气刺痛,酒调,治蛇咬昏溃。

怪症:目中白珠墨黑,视物如常,毛发直如铁丝,能食而不能语,昏昏如醉,名曰血溃。服五灵脂末二钱即愈。

《本草新编》:五灵脂,味甘,气平,无毒。功专生血止血,通经闭,又治经行不止,去心疼,并疗血气刺痛,祛血痢肠风,逐心腹冷气,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善杀虫,又止虫牙之痛,药笼中亦不可缺也。

或问五灵脂长于治血,不识诸血症可统治之乎?夫五灵脂长于行血,而短于补血,故瘀者可通,虚者难用耳。

《本草分经》:甘,温,纯阴,气味臊恶。入肝经血分。通利血脉,生用散血,炒用止血。除风杀虫,化痰消积,治气血诸痛、一切血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五灵脂有抗菌作用。

2.  五灵脂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抗炎作用。

3.  五灵酯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作用。

4.  五灵脂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5.  五灵脂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

6.  五灵脂有增冠脉血流量、降血压、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白细胞、镇痛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乳    香(《名医别录》)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或鲍达乳香树及野乳香树皮部渗出的干燥油胶树脂。主产于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原植物生于热带沿海山地或石灰岩山地。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临床用名有乳香、炒乳香、醋乳香。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本草拾遗》:其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疗诸疮,令内消。

《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下气、益精、补腰膝,治肾气,止霍乱,冲恶中邪气,心腹痛,疰气。煎膏,止痛,收肉。

《汤液本草》:《珍》云:定诸经之痛。

《本草发挥》:洁古云:辛热,纯阳。补肾,及定诸经之痛。

《本草纲目》: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素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矣。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矣。陈自明《妇人良方》:蕲州施少聊,得神寝丸方于蕲州徐太丞,云妇人临产月服之,令胎滑易生,极有效验。用乳香半两,枳壳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三十丸。李嗣立治痈疽初起,内托护心散,云:香彻疮孔中,能使毒气外出,不致内攻也。杨清叟云:凡人筋不伸者,敷药宜加乳香,其性能伸筋。

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完痛伸筋,治妇人产难折伤。

《本草经疏》:乳香得木气而兼火化,《本经》微温。大明辛热微毒。元素苦辛。气厚味薄,阳也。入足太阴,手少阴,兼入足厥阴经。风水毒肿,邪干心脾,恶气内侵,亦由二经虚而邪易犯。瘾疹痒毒,总因心脾为风湿热邪所干致之。脾主肌肉,而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此药正入二经,辛香能散一切留结,则诸证自瘳矣。日华子云:煎膏止痛长肉。陈藏器云:治妇人血,疗诸疮令内消。则今人用以治内伤诸痛,及肿毒,内服外敷之药,有自来矣。

简误: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阳也。无毒。疗诸般恶疮及风水肿毒,定诸经卒痛并心腹急疼。亦入敷膏,止痛长肉。更催生产,且理风邪。

《药性解》:乳香,味辛苦,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祛邪下气,补肾益精,治霍乱,催产难,定心腹急疼,疗瘾疹风痒、诸般恶疮、风水肿毒、中风聋噤。亦入敷膏,止痛生肌。

按:乳香辛香发散,于十二经络无所不入。

《景岳全书》:味苦辛,性温,微热。辟邪恶诸气,治霍乱,通血脉,止大肠血痢疼痛,及妇人气逆血滞,心腹作痛,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舒筋脉,疗折伤。煎膏止痛长肉。

《本草备要》:乳香一名熏陆香,宣,活血伸筋。

香窜入心,苦温补肾,辛温通十二经。能去风伸筋,筋不伸者,敷药加用。活血调气,托里护心,香彻疮孔,能使毒气外出,不致内攻。生肌止痛。治心腹诸痛,口噤耳聋,痈疽疮肿,产难折伤,皆取其活血止痛。亦治癫狂。以能去风散瘀。《灵苑》辰砂散:辰砂一两,乳香、枣仁各五钱,酒下,恣饮沉醉,听睡一二日勿动,惊醒则不可治。《本事》加人参一两,名宁志膏。

《本经逢原》: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要药。诸痛痒疮,皆属心火也。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调血之功耳。凡人筋不伸者,熏洗敷药,宜加乳香,其性能伸筋也。疮疽溃后勿服,脓多勿敷,胃弱勿用。

《本草求真》:[批]入心行气,活血止痛。

乳香专入心,兼入脾、胃、肾。即书所云熏陆香者是也。香窜性温不润。诸书曷言于血有补。讵知血因气逆,则血凝而不通,以致心腹绞痛;毒因气滞,则血聚而不散,以致痛楚异常。乳香香窜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不伸,杨清叟云:凡人筋不伸者,敷药宜加乳香,其性能伸筋。复能入肾温补,使气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气活血之品耳。非如没药气味苦平,功专破血散瘀,止有推陈之力,而无致新之妙。是以书载乳香功能活血调气,托里护心,用入疮孔,能使毒气外出,不致内攻也。生肌止痛,治心腹诸痛,口噤耳聋,口噤,烧烟以熏。痈肿折伤癫狂。治癫狂,用灵仙、辰砂、乳香、枣仁酒下。恣饮沉醉,听睡,或加人参内入,名宁志膏。但遇痈疽已溃,及脓血过多者,不可妄投,恐其复开走泄之路,其意已可见矣。岂若当归辛润,而为补血第一要药也。

《得配本草》:辛、苦,温。入手少阴经气分。去风伸筋,活血除痢。并疗痘后余毒,并治跌打损伤。

得胆矾,烧研,敷甲疽胬肉;得鹿血、真茶,治心腹气痛。配绿豆、朱砂,研调水服,托里护心。毒气外出不致内侵。佐枣仁,治胆虚不眠;佐枳壳,令胎滑易产。

《本草新编》:乳香,味辛、苦,气温,阳也,无毒。入脾、肺、心、肝、肾五脏。疗诸般恶疮及风水肿毒,定诸经卒痛并心腹急疼。亦入散膏,止痛长肉。更催生产,且理风邪,内外科皆可用。大约内治止痛,实为圣药,研末调服尤神。

或问诸痛皆属于火,而乳香性温,宜与痛病不相合,何以定诸经之卒痛耶?盖乳香气虽温,而味实苦,温为热,苦为寒。气温则先入于火之中,相合而不相碍;味苦则后居于痛之内,相制而不相违。此所以能定诸痛,而无不宜也。

《本草分经》:苦、温,辛香。善窜入心,通行十二经,调气活血,去风舒筋,托里护心。香彻疮孔,能使毒气外出,消肿止痛生肌。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没药:气则淡薄,味则辛而微酸,故善化阏瘀以理血。其性皆微温,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疼,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乳香、没药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能流通之。医者但知其善入经络、用之以消疮疡,或外敷疮疡,而不知用之以调脏腑之气血,斯岂知乳香、没药者哉。
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候冷轧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体外实验表明,乳香对结核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2. 单用乳香或以乳香、没药等组成的九分散均有消炎和镇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没    药(《药性论》)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干燥油胶树脂。多系野生。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原植物生于500~1500米的山坡。味苦,性平。归心、肝、肺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临床用名有没药、炒没药、醋没药。

【本草汇言】

《药性论》:单用亦得,味苦,辛。能主打盍损,心腹血瘀,伤折,委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良。

《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

《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本草衍义》: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淤,气壅淤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淤,故如是。

《汤液本草》:味苦,平,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相兼用。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本草经疏》:没药禀金水之气以生,故味苦平无毒。然平应作辛,气应微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入足厥阴经。凡恶疮痔漏,皆因血热瘀滞而成。外受金刃及杖伤作疮,亦绵血肉受病,血肉伤则瘀而发热作痛。此药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热,水属阴,血亦属阴,以类相从,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热诸疮,及卒然下血证也。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经血热则目为赤痛浮翳,散肝经之血热则目疾除矣。

简误:孕妇不宜服。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浮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大概其功善于通滞血,血滞则气亦壅,气血壅滞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发肿作痛,打扑踠跌易伤筋络血分,血气不行故壅滞作止痛也。没药善通壅滞之血,血行则气亦行,气血流通则止痛自止矣。故为诸疮痈,及金疮、杖疮、跌扑损伤、腹中血结作痛之要药,而不主诸虚也。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无毒。主坠堕跌打损伤,疗痈疽疮瘘溃腐。破血立效。止痛如神。

《本草乘雅》:盖人身精血膏液,涕唾汗溺之属,皆归于水,如水中有眚,则灌溉之用不行,致筋不转,脉不摇,齿不生,发不长矣。亦即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之文,不出于中,不散于外矣。没药功力,能入水有取,若眚翳除,而筋转,而脉摇,而齿生发长,成合自徭,岂复有罔发于中,失散于外,为症瘕,为疮疡,为痔漏,为恶血,为翳膜肤赤之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性解》:没药,味苦辛,性平,无毒,入十二经。主破徵结宿血,止痛,疗金疮、杖疮、痔疮、诸恶肿毒、跌打损伤、目中翳晕、历节诸风、骨节疼痛。

按:没药与乳香同功,大抵血滞则气壅游,气壅瘀则经络满,故痛且肿,得没药以宣通气血,宜其治也。

《景岳全书》:味苦,气平。能破血散血,消肿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痈肿。破宿血癥瘕,及堕胎产后血气作痛。凡治金刃跌坠,损伤筋骨,心腹血瘀作痛者,并宜研烂热酒调服,则推陈致新,无不可愈。

《本草备要》:宣,散瘀定痛。

苦平。《经疏》云:应兼辛。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消肿定痛生肌,寇宗奭曰:血滞则气壅,气壅则经络满急,故肿且痛。补心胆虚,肝血不足。推陈致新,能生好血。治金疮杖疮,血肉受伤,故瘀而发热作痛。恶疮痔漏,翳晕目赤,肝经血热。产后血气痛。破癥堕胎。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消肿止痛生肌,故每兼用。疮疽已溃者忌用,脓多者勿敷。主治与乳香同。

《本经逢原》: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为用。凡刃伤打损坠马,并宜热酒调服。若妊妇胎气不安,勿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痈疽已溃而痛,及筋骨胸腹诸痛,若不因瘀血者,皆不可服。

《本草求真》:[批]入心破血,宣瘀止痛。

没药专入心,兼入肝。苦平兼辛。诸书亦载能补心、胆与肝。盖谓瘀血不除,则新血安生。乳香气味辛温,既能行气活血,又有没药之苦以破其瘀,则推陈致新,自有补益之妙。宗奭曰:没药大概通滞血。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踠跌,皆伤经络,气血不行,瘀壅作肿痛也。是以古方,乳香必同没药兼施,生肌散,每每相兼而用。谓其可止疼痛,义由此也。今人明药品气味,动以书载补益,岂不误甚。

《得配本草》:苦,平、微寒。入十二经血分。乳香功专活血而定痛,没药功专散血而消肿。

得虎胫骨,治历节风痛。配血竭、童便,去产后恶血。

痈疽已溃,血虚腹痛,孕妇,三者禁用。

气血疼痛,疮毒壅肿,皆用乳、没治之。盖血滞盖气瘀,气瘀则经络满,故痛而且肿。得乳、没以通其气血,肿痛自除。然气血之瘀滞,亦有气虚不行,血虚不动者;有邪气入于肌肉,致气血凝滞者。宜审其虚实,或补或散,以乳、没为佐,勿专恃散血活血之剂以为功也。

《本草新编》:没药,味苦、辛,气平,无毒。入脾、肾二经。消肿突恶疮、痈疽溃腐,破血止痛如神,疗坠堕跌打损伤尤效。亦内、外可用之药,而外治更奇也。

没药亦有赝者,尤难辨。辨法亦投之水中,立时色黯者为真,否则假物,无益于用,不如勿用也。

《本草分经》:苦,平。入十二经,散结气,通瘀血,消肿定痛,生肌。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没药:气则淡薄,味则辛而微酸,故善化阏瘀以理血。其性皆微温,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疼,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乳香、没药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能流通之。医者但知其善入经络、用之以消疮疡,或外敷疮疡,而不知用之以调脏腑之气血,斯岂知乳香、没药者哉。

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候冷轧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没药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2.  没药中的含油树脂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  以乳香、没药等组成的九分散有消炎作用。没药外用还有收敛和消炎作用。

4.  生没药有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丹    参(《本经》)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和甘西鼠尾草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路旁、林缘或林下草地。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适应性强。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养血安神。临床用名有丹参、酒丹参。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药性论》:臣,平。能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

《日华子本草》:养神安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开宝本草》:味苦,微寒,无毒。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

《本草纲目》: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经。心与包络血分药也

《妇人明理论》: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川芎、芍药故也。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本草经疏》:丹参,《本经》味苦,微寒。陶云:性热无毒。观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则似非寒药。止烦满,益气,及《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及服利人,又决非热药。当是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风生。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癥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

简误:妊娠无故,勿服。

《本草蒙筌》:味苦,气微寒。无毒。畏寒水石也,反藜芦。专调经脉匀,善理骨节痛。生新血去恶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积聚癥坚,止血崩带下。脚痹软能健,眼赤肿可消。散瘿赘恶疮,排脓生肉。辟精魅鬼崇,养正驱邪。更治肠鸣幽幽,滚下如走水状。

《本草乘雅》:丹固指色,入少阴心主。主夏气病藏之邪,驱之使出,亦可指丹曰枢,使从阖之邪,从枢转出,少阴为枢故也。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状,此寒热积聚,症瘕假形,虽属病藏,实枢象耳。

《药性解》:丹参,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经。养神定志,破结除癥,消痈散肿,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治风邪留热、眼赤狂闷、骨节疼痛、四肢不遂,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理妇人经脉不调、血崩带下。

按:丹参色赤属火,味苦而寒,故入手少阳经,以疗诸般血症。

《景岳全书》:味微苦、微甘、微涩,性微凉,无毒。反藜芦。能养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故能安生胎,落死胎;血崩带下可止,经脉不匀可调。此心脾肝肾血分之药,所以亦能养阴定志,益气解烦,疗眼疼脚痹,通利关节,及恶疮疥癣,赤眼丹毒,排脓止痛,长肉生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备要》:补心,生血,去瘀。气平而降,《本经》微寒。弘景曰:性应热。味苦色赤。入心与包络。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后新生。安生胎,养血。堕死胎,去瘀。调经脉,风寒湿热,袭伤营血,则经水不调。先期属热,后期属寒,又有血虚、血痰、气滞、痰阴之不同。大抵妇人之病,首重调经,经调则百病散。除烦热,功兼四物,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为女科要药。治冷热劳,骨节痛,风痹不随,手足缓散,不随人用。经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肠鸣腹痛。崩带癥瘕,音征加。癥者,有块可征,瘕者,假也,移动聚散无常,皆血病。血虚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疮疥肿毒,排脓生肌。郑奠一曰:丹参养神定志,通利血脉,实有神验。畏咸水。忌醋。反藜芦。

《本经逢原》:苦,平、微温,无毒。反藜芦。

丹参气平而降,心与包络血分药也。《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满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按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胎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之神品。然其性长于行血,妊娠无故勿服,大便不实者忌之。

《本草崇原》:丹参、玄参,皆气味苦寒,而得少阴之气化,但玄参色黑,禀少阴寒水之精,而上通于天;丹参色赤,禀少阴君火之气,而下交于地,上下相交,则中土自和。故玄参下交于上,而治腹中寒热积聚,丹参上交于下,而治心腹邪气,寒热积聚。君火之气下交,则土温而水不泛溢,故治肠鸣幽幽如走水。破癥除瘕者,治寒热之积聚也。止烦满益气者,治心腹之邪气也,夫止烦而治心邪,止满而治腹邪,益正气所以治邪气也。

《本草求真》:[批]破心包血瘀,安神志。

丹参专入心包络,兼入肝。味苦色赤,性平而降。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其苦参则右肾命门药也,古人舍紫参而称苦参,未达此义。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癥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时珍曰:《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藭、芍药故也。[批]四物汤亦有产前产后不得妄用,愿医者勿拘死法可耳。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凡妊娠无故大便不实者,切忌。  

《得配本草》:畏盐水,反藜芦。

苦,微寒。入手少阴、厥阴经血分。养血活血,生新血,去宿血。治风邪留热,除产后烦热,开心腹结气,调女人经脉。有孕能安,死胎可落。愈冷热痨,止骨节痛。

配白芷、芍药、猪脂,敷乳痈;配楂炭、益母草,清血瘀,酒炒。

丹参、茯神、犀角、川连、辰炒、赤石脂、淡竹叶、玄明粉,俱治心经之火,而用之各有所当。心血不足以养神,神不安而虚火动者,丹参补之;心怯弱而火气欲发者,辰砂降之;心血亏而心火横发者,赤石脂敛之;心受暑热而脉来混浊者,淡竹叶清之;热邪炽盛而心脉劲急者,川连平之;心火郁结而心脉沉急者,犀角发之;心火燔灼而病多狂躁者,玄明粉涤之。若不分轻重以治,非但治之无效,抑且阴受其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经解》:丹参气微寒,秉初冬寒水之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心腹者,心与小肠之区也;邪气者,湿热之邪也,气寒则清,味苦则燥湿,所以主之。

肠,小肠也,小肠为寒水之腑,水不下行,聚于肠中,则幽幽如水走声响矣,苦寒清泄,能泄小肠之水,所以主之。

小肠为受盛之官,本热标寒,所以或寒或热之物,皆能聚积肠中也,其主之者,味苦能下泄也。

积聚至有形可徵谓之症,假物成形谓之瘕,其能破除之者,味苦下泄之力也。

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者,心火之去路也,小肠传化失职,则心火不能下行,郁于心而烦满矣,其主之者,苦寒清泄之功也。

肺属金而主气,丹参清心泻火,火不刑金,所以益气也。《神农本草经读》:今人谓“一味丹参,功兼四物汤”,共认为补血行血之品,为女科之专药,而丹参之真功用掩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亦走心,故能逐心腹之邪。肠鸣幽幽如走水,心与脾不和则鸣。寒热积聚,破癥除瘕,赤走血,凡血病凝结者无不治之。止烦满,心气不舒。益气。益心气。

此以色为治也,赤走心,心主血,故丹参能走心,以治血分之病。又辛散而润泽,故能通利而涤邪也。

《本经疏证》: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症瘕烦满不必尽由心腹邪气,而冠以心腹邪气者,见诸证若不由心腹邪气,则不得用丹参也。心腹邪气不仅为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症瘕烦满,而首揭心腹邪气者,见诸证外若更有他病,纵系乎心腹邪气,亦不得用丹参也。然则别录所载诸证,若心腹痼疾结气风邪留热,固与本经相应而相发明矣,惟养血及腰脊强脚痹,岂亦可系于心腹邪气耶?系乎心腹邪气者,尚除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症瘕烦满外不得用丹参,况不系心腹邪气,乌乎可用?殊不知养血主腰脊强脚痹,正所以发明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症瘕烦满系心腹邪气所为耳。何以言之?夫腹而冠以心,则非胸中腹中之谓,邪气而揭以心腹,则非表邪里邪之谓。心者主运量血脉,腹者主容受水谷,血脉者水谷精微之所由敷布,水谷者血脉运量之所以资藉,不正之气结于两处,所资既滞,运量遂不灵,而极滑利道远之所,先受其殃,强者强,痹者痹矣,故惟腰脊强脚痹而不发热不酸疼,方可以知病在血脉而系乎心,故有烦,惟心烦而不发热不酸疼,方有以知病在水谷之气滞而系乎腹,故有满,既烦且满,则气之环周不休者,将尽为之痹而寻其治,遂不得不求之于能养血者矣。丹参之养血在取其色,丹参之色外丹而内紫,紫者赤黑相兼,水火并形之色也,水火并形而和,原系太和之象,惟其内虽紫而外则丹,丹不能入,紫不能出,则紫为寒热积聚,丹为致生气于寒热积聚之象,惟能致生气于寒热积聚中,故逢春半而苗茎勃发,数根而共一苗,一苗而发多枝,一枝而标五叶,叶必相对,且皱而有文有毛,是其内引肝脾所统所藏之血,一归心之运量数布于两两相对之经脉,且外及乎皮毛,尤可贵者,三月开花,九月乃已,他物之发扬底蕴无有过于此者,惟其如是,方有合乎血既盛而华遂不易衰,则其能使在内之血,方与热为水谷之气所搏激而为声凝而成块者,无不血复为流动之血,热化为温煦之气,而敷布周浃,岂复有肠鸣幽幽如走水之寒热积聚与症瘕烦满之患哉!曰益气者,正诩其流动温煦之功,否则味苦气寒,安能益气。  

《本草新编》:丹参,味苦,气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专调经脉,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恶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积聚癥坚,止血崩带下。脚痹软能健,眼赤肿可消。辟精魅鬼祟,养正祛邪,治肠鸣亦效。仅可佐使,非君臣之药,用之补则补、用之攻乃攻,药笼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产之前后,大约产前可多加,产后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败少也。

或问丹参世所共用,吾子又亟称之,吾恐损胃伤脾不少也。是言何变余之深也。虽然余誉丹参,一乃曰仅可佐使,再乃曰产后多用取败,非戒之辞乎。可用而用,非教人不可用而又用也。  

《本草分经》:味苦气降,入心与名络。去瘀生新,调经补血,治血虚血瘀之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24 09:55 , Processed in 0.29065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