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延  胡  索(《开宝本草》)

延胡索为婴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多栽培,主产于浙江。原植物生于低海拔旷野草地、丘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怕旱、怕涝、怕强光射,以地势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肺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临床用名有延胡、延胡索、元胡、玄胡索、醋延胡索。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止心痛,酒服。

《海药本草》: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

《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

《药类法象》:主破血治气,止少腹痛、产后诸疾。妇人月水不调,小腹痛,温暖腰膝,破散症癖。

《药性赋》:味苦、辛,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二:活精血,疗产后之疾;调月水,治胎前之症。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苦、辛,温,无毒。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破血治气,月水不调,小腹痛,暖腰膝,破癥瘕。碎用。

《液》云:治心气痛、小腹痛,有神。主破血,产后诸疾,因血为病者。妇人月水不调,腹中结块,崩漏淋露,暴血上行,因损下血。

《本草衍义补遗》:辛温,手足太阴经药。《象》云破血,治妇人月水不调,小腹痛及产后诸疾。因血为痛,皆可疗之。

《本草纲目》:延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荆穆王妃胡氏,因食荞麦面着怒,遂病胃脘当心痛,不可忍。医用吐下行气化滞诸药,皆入口即吐,不能奏功,大便三日不通。因思《雷公》云: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乃以延胡索末三钱,温酒调下,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又华圭年五十年余,病下痢腹痛垂死,已备棺木。予用此药三钱,米饮服之,痛即减十之五,调理而安。《方勺泊宅编》:一人病遍体作痛,殆不可忍。都下医或云中风,或云中湿,或云脚气,药悉不效。周离亨言:是气血凝滞所致。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量频进,以止为度,遂痛止。盖延胡索能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其后赵侍制霆因导引失节,肢体拘挛,亦用此数服而愈。

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本草经疏》:延胡索禀初夏之气,而兼得乎金之辛味,故味辛气温而无毒。入足厥阴,亦入手少阴经。温则和畅,和畅则气行。辛则能润而走散,走散则血活。血活气行故能主破血,及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之所以不调者,无他,气血不和,因而凝滞,则不能以时至而多后期之证也。腹中结块,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等证,皆须气血和而后愈,故悉主之也。崩中淋露,利守不利走,此则非与补气血同用,未见其可。

简误:此药性温味辛,能走而不能守。故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凡崩中淋露,皆应补气血,凉血清热则愈。一切辛走之药,法所应禁。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无毒。专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调月水气滞血凝,止产后血冲血晕。跌扑下血、淋露崩中,心腹卒疼、小腹胀痛并治之而即效也。

《本草乘雅》:名玄而色黄,酝全气也。气温而味辛,秉金制也。以一春而备四气,叶必三之,具木生数,象形对待肝血之非其所藏,而玄为破坚之线索无疑矣。

玄者,象幽而入覆之也。胡者,牛颔垂也。索者,尽也,散也。以言疾疚之证因,以言主治之功力,判属血中之气药,气中之用药也。盖气主嘘之,血主濡之,气之所不嘘,即血之所不濡矣。如腹中结块,募络症瘕之为证,既血留营实之为因。如肪腹气块,盘绕疝颓之为证,即气滞卫实之为因。如崩中淋露,运衄卫暴之为证,即血菀营泣之为因。如奔豚逆厥,百体疼烦之为证,即气弛卫薄之为因。玄胡立鼓血中之气,震中之用,虚则补,实则平,致新推陈,推陈致新之良物也。虽象幽入覆之如胡,凭不厌乎示索之殆尽,命名玄胡索者以此。有是因必有是证,因证既显,尝法已具,始可与言变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性解》:玄胡索,味苦辛,性温,无毒,入心、肺、脾、胃四经。活精血,疗产后之疾,调月水,主胎前之症。一切因血作痛之症并治。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按:玄胡索可升可降,为阴中之阳,故能行上下四经。此理血之剂也,苟非血证,用之无益。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气微温,入肝脾二经。善行滞气,破滞血,血中气药。故能止腹痛,通经,调月水淋滞,心气疼痛,破癥癖跌扑凝瘀,亦善落胎,利小便,及产后逆血上冲。俱宜以酒煮服,或用酒磨服亦可。然性惟破气逐血,必真有血逆气滞者方可用。若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本草备要》:宣,活血利气。

辛苦而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厥阴心包、肝。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通小便,除风痹。治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通则不痛。癥瘕崩淋,月候不调,气血不和,因而凝滞,不以时至。产后血运,暴血上冲,折伤积血,疝气危急,为治血利气第一药。然辛温走而不守,独用力迅,宜兼补气血药。通经坠胎,血热气虚者禁用。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本经逢原》:苦辛温,无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

延胡索色黄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溺血,得五灵脂,同入肝经,散血破滞。《炮炙论》曰:心痛欲死,急觅延胡,以其能散胃脘气血滞痛也。盖当归、芍药,调腹中血虚痛;延胡、五灵,治胸腹血滞痛。又延胡善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与当归、桂心,治一身上下诸痛,及经癸不调,产后血病,往往独行多功,杂他药中便缓。按延胡走而不守,惟有瘀滞者宜之。若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咸非所宜。

《本草求真》:[批]行心肝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延胡索专入心、肝。气味辛温,无毒。入足厥阴肝、手少阴心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凡月水不调,月水或先或后,多因血气凝滞。心腹卒痛,小腹胀痛,胎产不下,筋缩疝瘕,产后血冲血晕,跌仆损伤,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诸症皆属气血凝滞。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往往独行功多。方勺《泊宅编》云:一人病遍体作痛,殆不可忍,都下医或云中风中湿脚气,悉不效。周离亨言是气血凝滞所致,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量频进,以止为度,遂痛止。盖延胡索能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其后赵待制霆因导引失节,肢体拘挛,亦用此数服而愈。然此既无益气之情,复少养营之义,徒仗辛温攻凝逐滞,虚人当兼补药同用,否则徒损无益。气虚血热切忌。

《得配本草》:苦、辛,温。入手足太阴、厥阴经血分。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一身内外上下诸痛。调月经,止痢疾,利小便,破癥癖跌扑凝瘀,善落胎,治产后诸血病。

得乳香、钩藤,治盘阳气痛。配全蝎,治疝气危急;配川楝子,治热厥心痛;并治小便不通。配益母草,行产妇恶血。

破血生用,调血炒用,行血酒炒,止血醋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虚人血逆当兼补药用。

经事先期,虚而崩漏,或经血枯少不利,产后虚运,或气虚作痛者,皆禁用。

《本草新编》:延胡索,味辛、苦,气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又入肝足厥阴。调月水气滞血凝,止产后血晕,跌扑损伤,下血崩淋,心腹卒痛,小肠胀疼,皆能主治。及气血中佐使之品,可偶用见长者也。产后亦宜少用,非曰用之于补气、补血之内,便可肆然多用耳。

或问延胡索乃妇人所宜用,而子曰宜慎用者,何也?延胡索,破气、破血之药也。无气之滞,无血之瘀,用之能安然无恙乎。用之于补血、补气以内,补血而不能救其破血之伤,补气而不能救其破气之损,况全无补剂,其伤损之大,更何如哉。

《本草分经》:辛、苦,温,入肺、脾、心包、肝。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活血利气,治诸痛。生用破血,酒炒调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延胡索乙素对心脏有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调节的作用。延胡索碱对心律有抑制作用。

2. 延胡索总碱、大叶延胡索或延胡索醇提物均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梗死的作用。

3. 延胡索总碱对心律失常有明显保护作用。

4. 延胡索注射液对动物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

5. 延胡索乙素有明显镇静催眠、安定的作用。延胡索粉和延胡索甲、乙、丙素均有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有轻度的中枢性镇吐与降温作用。

6. 溴化甲基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汀对离体肌肉均有松弛作用。

7. 延胡索全碱对多种类型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碱、去氢延胡索甲素能抑制胃酸分泌。

8. 延胡索还有解痉作用。

9. 延胡索乙素对常压和减压缺氧均有保护作用,对垂体肾上腺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郁    金(《新修本草》)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术、姜黄、莪或川郁金的干燥块根。前三种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等地。原植物生于土质肥沃湿润的向阳水旁或田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寒。入肝、心、肺经。功效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临床用名有郁金、玉金、醋郁金。  

【本草汇言】

《药性论》:单用亦可。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磨服之,亦啖马药,用治胀痛。

《开宝本草》: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汤液本草》:味辛苦,纯阴。

《珍》云:凉心。

《局方本草》云:郁金,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药性论》云:单用亦可。治妇人宿血结聚,温醋磨服。

《经验方》云:尿血不定,葱白相和,煎服效。

《本草》云:药用治胀痛,破血而补。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无香,属土与水。性轻扬,能致达酒气于高远也。正如龙涎无香,能散达诸香之气耳。因轻扬之性,古人用以治郁遏不能散者,恐命名因于此始。

《本草发挥》:洁古云:郁金,味辛、苦,纯阴。凉心经。

《本草纲目》: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经验方》治失心癫狂,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庞安常《伤寒》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乱者。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为末,入真脑子(炒)半钱,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气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李巽岩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也。

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蛊。

《本草经疏》:郁金禀天令清凉之气,而兼得土中金之味,故其味辛苦,其气寒而无毒。洁古论气味俱薄,阴也,降也,入酒亦能升。入手少阴,足厥阴,能通足阳明经。辛能散,苦能泄,故善降逆气。入心、肝、胃三经,故治血积。气降而和,则血凝者散,故主生肌止血。其破恶血,治血淋尿血,主金疮者,调气行血之功也。单用亦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积聚。温醋磨服之,入心凉血,故洁古用以凉心。入足阳明,故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其性轻扬,能开郁滞,故为调逆气,行瘀血之要药。

简误: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以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即是火降,而其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不妄行。丹溪不达此理,乃谓其上行治血则误矣。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即用之亦无效。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纯阴。属土与金,有水。无毒。凉心经下气,消阳毒生肌。禁尿血,除血淋,兼驱血气作痛;破恶血,止吐血,仍散积血归经。因性轻扬上行,又治郁遏殊效。名由此得,曾载《本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草乘雅》:金本克木,反为木用,故名郁金。其轻达有金象,其高远似春暄。

经云: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设遏逆于中,则萎畅于四支,为结、为积、为宿、为淋矣。与香薷合其德,略有异同。香薷偏于卫与阳,郁金偏于营与阴。将形藏,弥玄府,敷幽门则一耳。

《药性解》:郁金,味辛苦,性温,无毒,入心、肺二经。主下气破血开郁,疗尿血淋血金疮。
按:郁金《本草》言其性寒,自《药性论》始言其治冷气。今观其主疗,都是辛散之用,性寒而能之乎。夫肺主气,心主血,郁金能行气血,故两入之。丹溪云:属火而有土与水,故人用以治郁遏不散者,故名。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温。善下气,破恶血,去血积,止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及失心癫狂蛊毒。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疼痛,及产后败血冲心欲死,或散或丸,或以韭汁、姜汁、童便、井花水俱可,随宜调服。若治痔漏肿痛,宜水调敷之。耳内肿痛,宜水调灌入,少顷倾出即可愈。  

《本草备要》:宣,行气解郁;泻,泄血破瘀。

辛苦气寒。纯阳之品,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包络,兼入肺经。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行滞气,亦不损正气;破瘀血,亦能生新血。治吐衄尿血,妇人经脉逆行,经不下行,上为吐衄诸证,用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便,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血气诸痛,产后败血攻心,颠狂失心,颠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证属有余。此病多因惊忧,瘀血塞于心窍所致。郁金七两,白矾三两,米糊丸服,名白金丸,郁金入心散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痘毒入心,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煮干焙研末,冰片五分,每用一钱,加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治斑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无脓。下蛊毒。同升麻服,不吐则下。

《本经逢原》: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络。治吐血衄唾血血腥,破恶血血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加入四物汤。一妇患失心风癫十年,用郁金四两,佐明矾一两为丸,朱砂为衣,才服五十丸,心间如有物脱去,再服而苏。以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朱砂安神故也。又能化癥瘕为水,岭南蛊毒为害,初觉胸腹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急痛,以米汤调郁金末三钱服之,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此李巽岩为雷州司理鞠狱得此方,活人甚多。按以上诸治,其功皆在破宿生新,今世误以为诸血圣药,病者不惜重费,医者藉为射利,咸以姜黄代充,为害非浅。凡属阴虚失血,及阴火迫血上逆,咸为切禁。

《本草求真》:[批]入心,散瘀通滞。

郁金专入心。辛苦而平。诸书论断不一,有言此属纯阴,其论所治,皆属破气下血之说。有言性温不寒,其论所治,则有疗寒除冷之谓。究之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震亨曰:郁金属火与土,其性轻扬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服之。如败血冲心,加以姜汁、童便;去心疯癫,明矾为丸,朱砂为衣;与受蛊毒,加以升麻之类。《经验方》治失心癫狂,用真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白汤下。又妇人癫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结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又《范石湖文集》云: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行厌胜法,鱼肉能反生于人腹中,而人以死,则阴投其家,初得觉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则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用长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即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若使恶血、恶痰、恶瘀、恶淋、恶痔在于下部而难消者,俟其辛气既散,苦气下行,即为疏泄,而无郁滞难留之弊矣。此药本属入心散瘀,庞安常伤寒论方云:斑痘始有白泡,勿搐入腹,紫黑无脓,用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水半杯,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末,入冰片五分,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因瘀去而金得泄,故命其曰郁金。书云,此药纯阴而寒者,因性主下而言也。有云是药性温而言者,因气味辛香主上而言也。各有论说不周,以致理难画一耳,因为辨论正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配本草》:辛、苦,寒。入手少阴、厥阴经。凉心,散郁,破血下气。治血气心腹诸痛,妇人经脉逆行,吐血衄血,产后败血冲心,失心颠狂,痰迷心窍,痘毒入心,挑生蛊毒。

得甘草、猪心血、冰片,治痘毒入心;得明矾,治痰痴。配葱白,治尿血、配升麻,治挑生蛊毒。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者,鱼肉能反生于腹中,须此解之。佐藜芦,决风痰壅滞;佐槐花,解热毒;调韭汁、姜汁、童便,治逆经;冲淡竹沥,降痰火。气降火亦降。

阴虚火炎,气虚胀滞,吐血不关气郁者,禁用。

《本草新编》:郁金,味苦,气寒,纯阴,无毒。入心、肺、肝三经。血家要药。又能开郁通滞气,故治郁需之,然而,终不可轻用也。因其气味寒凉,有损胃中生气,郁未必开,而胃气先弱,殊失养生之道矣。至于破血、禁血、止血,亦一时权宜之用,病去即已,而不可恃之为家常日用也。

或问郁金解郁,自然不宜多用,但入之补剂之内,不知可常服乎?夫郁金解郁,全恃补剂,无补剂则郁不能开,多补剂则郁且使闭。故郁金可暂用于补之中,而不可久用于补之内。

或问郁金为血家要药,而朱丹溪又有治血则误之语,何也?夫郁金乃入血分之气药,其治诸血症,正因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郁金能降气,而火自降矣,况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自安经而不妄动也。丹溪之论,唯真正阴虚火动,以致呕血、咳血,非关气分之拂逆者,则宜忌之耳。

《本草分经》:辛、苦、微甘。轻扬。上行入心包、心、肺,凉心热,散肝郁,破血下气。治经水逆行,气血诸痛。耗真阴。

《本草思辨录》:《唐本草》于郁金曰辛苦寒,甚是。于姜黄曰辛苦大寒,其实温而非寒。惟以为大寒,故云除风热。邹氏不察,亦沿其误。并以姜黄主心腹结积,为治在上。郁金主血淋尿血,为治在下。意在求精求切,而不知其实非也。

姜黄辛苦温而色黄,故入脾治腹胀,片子姜黄兼治臂痛,是为脾家血中之气药。郁金苦寒而外黄内赤,性复轻扬,故入心去恶血,解心包络之热。其治淋血尿血与妇人经脉逆行,皆相因而致之效,是为心家之血药。此皆历试不爽者,《唐本草》可不必过执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郁金煎剂、水浸液分别对伤寒杆菌、麻风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郁金所含姜黄素有促进胆汁分泌利胆作用。温郁金能增强肝脏解毒作用,有促进肝细胞损伤修复、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3.郁金挥发油有增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作用。从郁金中提取的镁、钾络合物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

4. 郁金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郁金及以郁金为主药的白金丸有降血脂的作用。郁金所含姜黄素有抗溶血作用。

5. 郁金有利尿、抗肿瘤作用。郁金挥发油有镇痛作用。郁金二酮有明显抑制中枢系统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    黄(《新修本草》)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原植物多为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入脾、肝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临床用名姜黄。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色黄,主破血,下气,温不寒。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

《日华子本草》:热,无毒。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开宝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本草图经》:祛邪辟恶,治气胀,产后败血攻心。

《本草衍义补遗》:东垣云:味苦甘辛,大寒无毒。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消肿毒。其主治功力烈于郁金。又治气为最。

《本草纲目》: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治风痹臂痛。

《本草经疏》:姜黄得火气多,金气少,故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宜其无毒。阳中阴也,降也。入足太阴,亦入足厥阴经。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日华子谓其能治癥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澼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方书用以同肉桂、枳壳治右胁痛,臂痛,有效。戴元祛云:能入手臂治痛,何莫非下气破血,辛增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

简误:凡病人因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逆上壅作胀者,切勿误用。误则愈伤血分,令病转剧。慎之!慎之!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无毒。色比郁金甚黄,形较郁金稍大,论主治功力,又烈过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捷。主心腹结气,并疰忤积气作膨;治产血攻心,及扑损瘀血为痛。更消痈肿,仍通月经。

《本草乘雅》:花茁并出,黄流在中,宣木火之用,夺土大之郁者也。盖风为土所不胜,木乘土中,则黄中废,诸眚成。姜黄力行升出之机,内风宣而外风息,土用行而黄中理,所谓吐生万物而土郁夺矣。固功力烈于郁金,郁金泄金郁,姜黄夺土郁,为别异耳。

《药性解》:姜黄,味辛苦,性温,无毒,经络主治与郁金同,功更烈。

按:姜黄《本草》亦曰性寒,而陈藏器及《日华子》咸称其热,辨之悉矣。能伤元气,用者慎之。

《景岳全书》:味苦辛,性热。善下气破血,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亦治癥瘕血块,通月经,产后败后攻心,及扑损瘀血,祛邪辟恶,散风热,消痈肿。功与郁金稍同,而气味则尤烈。

《本草备要》:泻,破血行气。

苦辛,《本草》大寒,藏器《大明》曰热。色黄入脾,兼入肝经。理血中之气,下气破血,除风消肿,功力烈于郁金。治气胀血积,产后败血攻心,通月经,疗扑损。片子者,能入手臂,治风寒湿痹。血虚臂痛者勿用。时珍曰:入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出川、广。陈藏器曰:郁金苦寒色赤,姜黄辛温色黄,术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别。《经疏》曰:姜黄主治,介乎三棱、郁金之间。时珍曰:姜黄、郁金、莪术,形状功用大略相近,但郁金入心,专治血;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术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

《本经逢原》:姜黄、郁金、蓬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专治心包之血;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蓬术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耳。古方三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曰: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能治癥瘕痈疽,通经消肿毒,功力烈于郁金。但血虚臂痛者服之,病必增剧。

《本草求真》:[批]破脾中气血下行。

姜黄专入脾。味辛而苦,气温色黄。功用颇类郁金、苦寒色赤。三棱、苦平,皮黑肉白。蓬术,味苦色黑。延胡索,辛苦色黄。但郁金入心,专泻心包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脾,既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陈藏器曰:此药辛少苦多,藏器曰:性热不冷。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癥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时珍曰: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元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若血虚腹痛臂痛,而非瘀血凝滞者,用之反剧。

《得配本草》:苦、辛,温。入足太阴兼足厥阴经血分。破血下气。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配肉桂,治心痛难忍,及产后血块痛。

《本经疏证》:血结而气违,血脱而气涩,此其病固在血,而其咎实在血中之气,与大气相混淆也。血中之气谓何?即中焦之营气所以带引血液行于脉中者也。此其气清纯,虽与水谷之悍气同出中焦,然一则直达上下,一则周流表里。设清气混于悍气,随而直达,则上为呕血吐血衄血,下为大便下血;悍气混于清气,不随而周流,则滞为恶血,结为积血,陷为血淋尿血,溢为金疮常破不能生肌。大率血之结且滞者,必与气违,故血积必下气,血之陷者气因之遂涩,故血淋尿血必为痛也。郁金何以能治?盖以其本行血中之气,又其取用者为四畔之子根,固系属于正根,而实不与正根混连者,为清纯与剽悍,原各钟生趣,加呼吸相通而有别也。独郁金主治,并不言能除风热消痈肿;姜黄主治,则云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何也?互文见义,其理可彻也。心腹结积疰忤,不关血分,不为下气。风热痈肿,不结于血,不必冠以破血。此其于姜黄,盖取其根盘结而有节也,气与血相阻,即气与血相违,气因血而盘旋,血得气而固结,一若有节以碍其流行者,殊不知流行自若,转因有节而生气得钟,花在叶前,透达精英甚猛,比于郁金行血中之气者为更速。大抵二物均以春尽方芽,届秋便殒,有花无实,花白而红,皆秉火金之气化而荣,遇土金之气化而归于土,一似心肺之媾于上而生血,遂顺流于中而禀脾之统辖,其能浚血分之源,行血中之气,又何疑矣。特一则既根而盘错,一则离根而圆浑,见其气禀有纯犷之殊,故其趋向有上下之别。大凡气结血中作痛在上而不见血者用姜黄,气陷血中作痛下气在下而见血者用郁金,庶无误矣。  

《本草分经》:苦、辛,温,性烈。入脾肝。理血中之气,专于破血散结,通经,片子者能入手臂,治痹痛。

《本草思辨录》:《唐本草》于郁金曰辛苦寒,甚是。于姜黄曰辛苦大寒,其实温而非寒。惟以为大寒,故云除风热。邹氏不察,亦沿其误。并以姜黄主心腹结积,为治在上。郁金主血淋尿血,为治在下。意在求精求切,而不知其实非也。

姜黄辛苦温而色黄,故入脾治腹胀,片子姜黄兼治臂痛,是为脾家血中之气药。郁金苦寒而外黄内赤,性复轻扬,故入心去恶血,解心包络之热。其治淋血尿血与妇人经脉逆行,皆相因而致之效,是为心家之血药。此皆历试不爽者,《唐本草》可不必过执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姜黄醇提液有降压作用。姜黄素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

2. 姜黄素、姜黄醇提物对血小板积聚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3. 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都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4. 姜黄制剂有明显抗生育作用。

5. 姜黄素有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以及减少动物肿瘤发生、抗癌变的作用。

6. 姜黄素能抑制脏器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7. 姜黄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8. 100%姜黄素对微球菌有抑制作用;姜黄挥发油有抗真菌作用;姜黄氯仿或乙醚提取物体外实验对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都有抑制作用。

9. 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姜黄挥发油、姜黄酮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醇都有利胆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灵  脂(《开宝本草》)

五灵脂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均系野生。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原动物生活于长有松柏树的高山岩石陡壁的石洞或石缝中,白天睡觉,清晨和夜间外出活动,以松柏叶为食,尤其喜食柏树籽。味咸、甘,性温。入肝经,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积解毒。临床用名有五灵脂、醋五灵脂、酒五灵脂。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本草》去: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出北地,此是寒号虫粪也。

《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本草图经》:疗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多用之。

《本草衍义》:五灵脂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尝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而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此物入肝最速。一法: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温酒磨服,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又有人被毒蛇所伤,良久之间已昏困。有老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及以药滓涂咬处,良久,复灌二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止此耳。后有中毒者,用之无不验。

《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此即寒号虫粪也。《本草》云: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甚效。又止血、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

《本草纲目》:寒号虫,其屎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灵气也。

五灵脂,足厥阴肝药。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诸痛皆属于木,诸虫皆生于风。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止惊痫,除疟痢,消积化痰,疗疟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百药不效者,俱能奏功,屡用屡验,真近世神施。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风,动物也。冲任经验,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挟血成窠,血贯瞳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

《本草经疏》:寒号虫,畏寒喜暖,故其粪亦温,味甘而无毒。气味俱厚,阴中之阴,降也。入足厥阴,手少阴经。性专行血,故主女子血闭。味甘而温,故疗心腹冷气,及通利气脉也。其主小儿五疳者,以其亦能消化水谷。治肠风者,取其行肠胃之瘀滞也。凡心胸血气刺痛,妇人产后少腹儿枕块诸痛,及痰挟血成窠囊,血凝齿痛诸证,所必须之药。

简误:五灵脂,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然而血虚腹痛,血虚经闭,产妇去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病属血虚无瘀滞者,皆所当忌。

《本草蒙筌》:味甘,气平。无毒。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去心疼,并疗血气刺疼。驱血痢肠风,逐心腹冷气。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

《本草乘雅》:躯形可冬,腹心无冷矣。疳是食气所积,疫乃天时所致,五灵出入化导,形与时违,唯知通利,宁从闭塞乎。

《药性解》:五灵脂,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主心腹冷气疼痛、肠风、产后血晕、小儿疳匿,去目翳,辟疫气,解蛇毒。生者行血,炒者止血。

按:五灵脂专主血症,心主血,肝藏血,故两入之。行气血最捷,勿宜过用,以伤脏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24 09:49 , Processed in 0.578820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