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随念

[地藏法门] 【梦参老和尚专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善业道品第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人天都亲近你,对你这个人,对你的语言,没有猜测,没有顾忧,诚恳的信乐,你自己的身心也安乐。所有的言词,“皆成义利”,不是无义利语,所有的言词,使众生一切有情能得到利益。如果你将要命终的时候,你的身心都不受忧悲苦恼的缠缚,也不为苦难折磨逼切,苦是迫逼性的,要迫逼你身心不得安乐。身心得了安乐,这种迫逼性就没有了,每个人都希望在死的时候,自己六亲眷属,最爱的妻子,都围绕在你的身前。


  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很多人死的时候,妻子没有在眼前,或者死于车祸,或者死于外地。能得到寿终正寝,在死的时候,最亲爱的人都能够围绕,这是很幸福的,走的也很愉快。虽然是最后的别离,还是很好的别离。你也没有见着可怖的剡魔王使,黑无常,白无常,他们是勾魂使者,就是勾你的,你也没有见到。


  当命终的时候见到这个,会产生恐怖。不过你所见到的都是可意的,都是调顺的善法,所见到的都是具戒富德有真实福田的善知识;使你的身心很欢喜,很快乐,很欣悦。同时,对这个善知识,深生敬信,这样你走的时候,会走的很好。


  如果你没有修行,仅仅一个离杂秽语,因为成就这一业的关系,你还能生到人中来,就不是前面那个十恶业轮里头所说的,一生到人中来,诸根欠缺,肢体不具足。这个是生到人中来,诸根圆满肢体具足,“随所生处,言必饶益”,随你所生,到了任何地方,你的发言都能饶益于人家,每个人都生欢喜,你的相貌,“端正聪明,安隐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遇可意成调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依彼修学离杂秽语,能断一切恶不善法,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居佛土,远离一切无义利声,种种上妙菩萨藏摄,大法音声周遍国土,成就无边大愿妙智,能善辩说种种法义,如是有情来生其国,如来自身寿命无量,为诸有情如应说法,般涅槃后,正法久住,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远离杂秽语轮。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故,于声闻乘得无误失,于声闻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于独觉乘得无误失,于独觉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于其大乘得无误失,于其大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常能炽然三宝种性。于诸如来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须发者,得无误失。于大乘法常得升进无有退转,利慧胜福常得增长。于一切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速得自在无有退转,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厌足,所得果报广说如前。”


  这是说你再来了人间,也跟前面临终的时候一样,也遇到可意的善知识;他把恶法都调了,没有恶法,都成了善法,具足了清净戒,富有福德、智能之相。真实的福田是指着出世福田说的,真实的福田,就是称自己的理性福田,不是虚妄的福田,像那善知识来给你作依止,你跟他学习什么呢?学习离杂秽语,就是不说无意义的话,这个十恶业跟这十善业,两者是相对的。十善业好好学习,那十恶业就变成十善业了,十善业的好好学习,十恶业就没有了,就断了。


  过去我们认为十善业只说人天福报,如果进一步,以十善业为基础,向前进步,一切善法都能够成长,一切恶法都能离开。你就能够成就一切殊胜的善法,这就包括四谛、十二缘、六度。这时候你如果求大乘法义,能够修菩萨的愿,发菩萨的愿,行菩萨的行。你渐渐的就得入般若智能,深入深广的智海,乃至直至成佛,证得无上菩提。那么,你所居的佛国土,远离一切无义利声,听都听不到那无义利的语言。那么,种种上妙的“菩萨藏摄”,所闻的法义都是微妙的,都属于大乘的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法音声周遍国土”,这种的法音遍布全国,遍布你所居的佛国土。这个的国土不是一个小洲,而是佛的世界,我们的娑婆世界,就是所有的法音遍娑婆世界。“成就无边大愿妙智”,这个只说大乘,有时候,佛说大乘就是该摄二乘。如是有情来生其国,形容这个佛国土什么样子呢?这个佛国土非常庄严,尽是大乘所摄,极乐世界也是,到那儿去直至成佛。但是这个莲花池里头,也有声闻,也有缘觉,都是趣向大乘的,并不是娑婆世界那些断菩提种子的声闻,而是有菩提种子的声闻。



  佛的寿命呢?自身如来的寿命,无量无量,如来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无量佛,每位诸净佛国土佛的寿命都是无量的。为了诸有情如应说法,是什么机,给他说什么法。佛涅槃后,那个国土的“正法久住,利益安乐无量有情”。没有像法、末法,正法永远住世的。


  “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培植善根的话,永远没有满足的,直至成佛。“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厌足”,千百万亿愿,千百万亿行,永远没有满足的。所以地藏王菩萨还在发愿的,十地菩萨还在发愿,他发的利益众生愿,“所得果报广如前说”,这些话说了第七遍,总共要说十遍。


  身业的杀盗淫,口业的虚诳语,就是妄语。这部经翻译的名词,有些变化,虚诳语就是妄语,两舌就是离间语,他不叫两舌,叫离间语;恶口,他叫粗诳语;绮语,他叫杂秽语。虽然名字不同,意义是一样的,大家要知道,这个名词在各个经上不同,但是他的意义是一样的。这以下还有三轮,都是重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贪欲,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诸染浊。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贪欲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无贪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由此远离贪欲轮故,皆悉辗坏,摧灭无余,不受果报。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身心安乐,其心清净,离诸染浊。将命终时,身心不为忧苦逼切,所爱妻子眷属围绕。临命终时,不见可怖剡魔王使,唯见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身心欢悦,深生敬信。既命终已,还生人中,诸根圆满,肢体具足,随所生处,其心清净,离诸染浊,端正聪明,安隐快乐。复遇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依彼修学离贪欲法,能断一切恶不善法,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居佛土,地平如掌,众宝充满,种种宝树行列庄严,种种宝衣宝庄严具宝幢幡盖,金银真珠罗网等树,处处皆有,甚可爱乐,远离憍慢,颜貌端严,诸根无缺,其心平等。如是有情来生其国,无贪功德圆满庄严,如来自身寿命无量,为诸有情如应说法,般涅槃后,正法久住,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远离贪欲轮也。”




  离贪欲很不容易,离贪欲到究竟离贪欲了,就是断除无明了。这个贪欲,分成好多层次。当我们业很重的时候,缘念三宝的时候,就是对的,到了究竟的时候,缘念三宝也成为障碍。缘念三宝还是有法,若到了毕竟空,善法恶法都没有了。善法三宝,三宝就是学戒定慧,因为恭敬三宝学戒定慧,就是灭除贪瞋痴,对治贪欲的。贪瞋痴没有了,戒定慧你也不要执着,再执着就成病了,那就属于执着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例如我们设间佛堂,我们要是请到佛像,极为恭敬的,本来有一个纸像供在那儿,一样的,乃至供着几万块的,或者十万块钱的,都表示尊敬,这里头有善的贪念。有时候我也是这样,这种贪念很重,要克服那个贪念,就是念佛,拜佛,总想数字多,没有求内心的清净。


  佛者,觉也。觉的意思就是去掉,总认为我念的数字愈多,佛加持我的力量愈大。念地藏王菩萨圣号一万声不行,十万声不行,那就念一百万声,这个里头有折扣的。我念这十万里头有很多妄想,我念一百万里头也有妄想,那么把这一百万折成了十万清净念,十万折成了一万清净念,一万折成了一千清净念,一千折成了一百,该有了吧!一百也没有,十声都可以,有一声清净念都不可思议,这是以多盖少的意思。


  贪欲的要求很多,真正的般若智能,就彻底断了,究竟清净。但是现在还不行,因为要对治这个贪欲。当你离开这个染浊,善根成熟了。所以你前际的轮转五趣,没在生死河里边,是因为贪欲的缘故,这是生死根本。


  《大集十轮经》上所说的十轮,都是平等的,杂秽语就是绮语,戒制的本来很轻,没有事,就算是站在那儿说句闲话,一句闲话里头就含着有是非。你到佛堂里道友一见着,总是这个对,那个不对,议论别人,那就是两舌。或者谁也没有议论,就在这儿摆摆。摆摆不合乎法,不合乎义,跟佛法无关的事,都叫杂秽语,这个错误容易犯。


  实际上我们最难断的是贪欲,因为你离贪欲了,身心安乐,其心清净,离诸染浊,将命终时,身心不为忧苦所逼切,所爱的妻子眷属围绕。在临命终时,你也看不见阎王差的小鬼,勾魂使者黑白无常,不会来的。“唯见可意” ,心意高兴的,都能见得着。不高兴的、不喜欢的,见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遇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依彼学习,离贪欲法”。这是学习的,跟善知识学离贪欲法,也能够断一切恶不善法,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只有《大集十轮经》是这样说,其它经论就不是这样的涵义。



  贪欲是根本烦恼,那比离秽语,粗恶语,还严重得多。杀盗淫,这只是现生,贪都包括了。十业是以贪欲为根本,你想所有说杂秽语的,说惯了,说惯了就成为习气。他贪欲的习气,他顺口到那儿一站着,没有事,他就要说。有些人,他的话多,没人跟他说,他自己在屋里还是跟自己说,这个事是有的。我们所说这类人,就说鬼话。怎么说鬼话呢?没人跟他说,他自己要说。尤其是老太太年纪老了,特别啰嗦,你听她一天都在说话,这是根本习气。


  《大集十轮经》平等对待十恶业,文字都是一样子的,别的经不会这样说。他是说十恶轮,十恶业的恶轮。而十善业的善轮,他就把前面名字全标了,说一遍就可以。这部经为什么说了一遍又说一遍,说一遍、十遍都如是,这是怕你不注意。这是佛的大慈心。


  如果是给佛学院的学生讲课,是不能这样讲的。在佛学院讲课就是讲义理,很少讲经。讲义理的时候多,讲经的时候少。讲论,〈摄大乘论〉、〈现观庄严论〉、〈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讲论不讲经,很少讲经。经是教你做,论是辨论,是开智能的。佛学院是学知,禅堂就不成。禅堂,你少说话,你参就好了。念佛堂,你也少说话,只念阿弥陀佛就好了。学戒的一天当中就做羯磨,把这个戒相摆着,每天学习,你怎么能保持清净戒。一个丛林里头,一个大庙里头,除了学戒堂、念佛堂、禅堂、学堂,还有个如意寮。你要是害怕的时候就进如意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轮经》上讲,这是专为这个大集会讲的,这个法会是从菩萨到凡夫都有,很多的凡夫犯了这个错误的。所以佛嘱托又嘱托,嘱托又嘱托,一般情形,佛嘱托三遍就可以,《大集十轮经》是十遍,同类的语言,同类的话,他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重复,就是这个涵义。


  是不是说十遍就记住了呢?心不在焉,一百遍,也还如是。学法得学到心里,这是照镜子,你照照,这十轮我有几个?有的全有,有的我只有两三个。那你就是善知识。若知道你的业障不重,你自己可以对照一下,这段文字全是同的,所以前面讲两遍,以后就不讲了。


  说“能成一切殊胜善法,能求一切大乘法义,能修一切菩萨愿行,渐次趣入深广智海,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所居的佛土“地平如掌,众宝充满,种种宝树,行列庄严,种种宝衣宝庄严具宝幢幡盖,金银真珠罗网等树,处处皆有。”这就是极乐世界,净佛国土都是这样子。“甚可爱乐”,你还贪什么呢?因为你必须离了贪欲,摧毁这个贪欲轮,之后,你才能得到这个果报。


  “远离骄慢,颜貌端严,诸根无缺,其心平等。如是有情来生其国。”这个国土的众生都是这样子,没有骄慢的。每个人的相貌差不多,也没有怎么丑的,都是颜貌端正的。美丽有几种,有德者的美丽,谁见到她都恒存恭敬心,没有轻慢心,没有侮辱心。说她有德,过去我们说的大家闺秀,她有福德,也很端庄,也很美丽。但是她跟妓女的美丽,绝不可同日而语,没有人会对她生起轻慢心。


  地藏王菩萨以前做婆罗门女也好,做光目女也好,谁见到她都生恭敬,连鬼见到她,都生起恭敬心,这是德。要是我们见着观世音菩萨,跟见着一位美女,两个绝对不同。我们见着观世音菩萨,不论你信佛的不信佛的,对她都产生恭敬心,没有懈慢心;我还不说佛菩萨,就说天人,妈祖是个女孩子,祖庙在福建蒲田,这几个县的妈祖相,画的很美丽,没有人敢对她起轻慢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个故事,九天玄女娘娘庙,殷纣王到那庙里进香,九天玄女的像塑的太好了,他生起污染心,生起贪欲心,那个神会有愤怒,菩萨就没有。九天玄女就派了九尾狐狸精,九尾狐狸精变成妲姬,一念间就把江山葬送了。


  有德的人,他的功德圆满。所以讲六根全,“颜貌端严,诸根无缺,其心平等”,涵义就在这里,就是因为无贪欲了。这是他的德,他所生的国土,都没有贪欲的功德,是“圆满庄严”的。没有贪欲的功德,无贪欲本身就是功德,无杂秽语本身就是功德。这个佛国土的如来,寿命无量。这十轮的所有如来国土都是寿命无量,不是报身,是化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般涅槃后,正法久住。”也没有像法、末法,“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远离贪欲轮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故,于声闻乘得无误失,于声闻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于独觉乘得无误失,于独觉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于其大乘得无误失,于其大乘补特伽罗得无误失,常能炽然三宝种性。于诸如来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须发者,得无误失。于大乘法常得升进无有退转,利慧胜福常得增长。于一切定诸陀罗尼诸忍诸地速得自在无有退转,常得值遇诸善知识随顺而行,常得不离见一切佛及诸菩萨声闻弟子,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于诸善根常精进求心无厌足,常于菩提种种行愿心无厌足,所得果报广说如前。”




  这里只讲了离贪欲轮,后面还有两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瞋恚,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诸垢秽。由此善根速得成熟,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因瞋恚故,造身语意诸恶业障,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诸无明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由此远离瞋恚轮故,皆悉辗坏,摧灭无余,不受果报。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爱,无所猜虑,其心清净,离诸垢秽。将命终时,身心不为忧苦逼切,所爱妻子眷属围绕。临命终时,不见可怖剡魔王使,唯见可意成调善法具戒富德真实福田为善知识,身心欢悦,深生敬信。既命终已,还生人中,诸根圆满,肢体具足,随所生处,其心清净,离诸垢秽,端正聪明,安隐快乐。”


  这段经文就多了一句,摧毁“诸无明障”,瞋恨有大有小。瞋恚,有的人要是发脾气,一怒,好多人民就遭殃了。像国王、大臣、将军,一念之差,他会造很多的业。像秦将白起,秦国跟赵国打仗,他一虏赵国长平战俘四十万人,他都把他们挖坑活埋了,他本身的果报,受不尽的。


  在上海有一年报纸登载着,在猪肚皮底下,有一个红的名字,叫白起,佛菩萨就是在示儆。还有姓程的,这名字我们不说他,他是当过专员的,让他去放账,他吞没了几万两的白银,他也变猪了。那一胎生下有三个小猪,底下都有名字,一个白起,一个叫姓程的,还有其它的也是上海地区的人。这是业报,在那个肚皮底下,红颜色的名字,清清楚楚写的是白起。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果报。上海报纸就公开登了,以这个来教育人。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好多年了,这个时间还是很短,他要受报的。一战功成万骨枯,不只万骨,有四十万人,历来的记载,无论什么地方,不杀降卒,投降就算了,放下武器就算了。他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都活埋,事实上若人家要是真的拼命,也很难得打。骗了之后,放下武器,他挖坑把他们都活埋了,他当然有种种的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9 15:03 , Processed in 0.28283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