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38 覆船生死
  有位学僧去参拜雪峰禅师,雪峰禅师问他道:
  “从哪里里来?”
  学僧回答道:“我从覆船禅师那边来。”
  雪峰禅师故意幽他一默:
  “生死之海还没有渡迥去,你为什么先要覆船呢?”
  这个学僧不了解雪峰禅师的意思,便回去把经过告诉覆船禅师。覆船禅师对这个学僧说道:
  “你真愚笨,为什么不说我已超越生死苦海所以才覆船呢?”
  于是这位学僧又回到雪峰禅师的地方来,雪峰禅师又问道:
  “既已覆船,还来做什么?”
  学僧胸有成竹的说道:“因为既已超越生死,还不覆船做什么?”
  雪峰听后,就不客气的说道:“这句话是你老师教的,不是你说的,我这里有二十棒请你转给你的老师覆船,告诉他,另外还有二十棒,就留给我自己吃──这一切与你无关。”
  雪峰禅师给覆船和尚二十棒,自己也甘愿挨二十棒,这个公案至为明显:禅,应该无言说教,所谓言语道断,不应在语言上传来传去,两个人都卖弄了禅,所以各挨二十棒!这不关学僧的事,学僧还不够资格挨二十棒哩!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39 得意忘言
  洞山禅师走到(水+防)潭的时候,看到一个职僧对大家说法,他不引经据典,只听他自言自语的道:
  “也大奇!也大奇!”
  佛界,道界,不思议!”
  洞山禅师听后,走上前便问道:
  “我不问佛界和道界,只问刚才在这里说佛界道界的是什么人?”
  那位说法的人,在本寺是一位很重要的职事,是一位首座法师,人们叫他初首座。
  初首座听后,默然不作一语。
  可是洞山禅师不饶过他,一直追问道:
  “为什么不快说呢?”
  初首座不甘示,弱答道:
  “快了就无所得。”
  洞山不以为然,反驳道:
  “你说都没说,还谈什么快了就无所得?”
  初首座又默然。
  洞山禅师这才觉得遇到了对手,因此就温和说道:
  “佛和道都只是名词而已,我问你的,你为什么不引证教义来说呢?”
  初首座好像遇到好的机会,迫不及待的问道:
  “教义是怎么说的?”
  洞山禅师拍掌大笑回答道:“得意忘言!”
  禅者与禅者对话时名为机锋,有时听起来,不知两人说些什么,好像牛头不对马嘴,但当事者彼此,实有至理在焉。如洞山禅师要他快说,初首座沉默以对,初首座反问他怎么说,他说“得意忘言”,实则忘言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禅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0 答禅非问
  有一位禅师写了两句话要弟子们参究,那两句话是:
  “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们得到这个话题便议论了起来。
  第一个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不淋雨,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
  第二个说:“那是一个局部的阵雨,有时候连马背上都是一边淋雨,另一边是乾的,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不淋雨,却是乾的,那有什么稀奇。”
  第三个弟子得意的说:“你们都说错了,明明是绵绵细雨嘛,怎可说是局部阵雨,那是一定有一个人走在屋檐底下。”
  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好像都有理,都没有个完。
  最后,禅师看时机已到,就对大家揭开谜底道:
  “你们都执着于‘不淋一人’的话题,且也执着得过份厉害,那当然争论不休。由于争论,所以距离真理越来越远。其实啊,所谓‘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人都在淋雨吗?”
  所以,要谈禅,不要从问的方面回答,要从不问的方面去体会。禅门语录数千卷,看起来都是问答式的教学。其实,有时间的并不要回答,回答的也不是要问的。问答有争论,自悟无争论,问答不是猜谜语,在回答之外,还有这个也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41 成见不空
  有位学者,特至南隐禅师处请示什么叫做“禅”?
  禅师以茶水招待,并在茶倒满杯子时,并未停止,仍又继续的注入。眼看茶水不停的一直往外溢,学者实在忍不住,就说道:“禅师!茶已经满出来了,请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禅师说道:“你心中满是学者的看法与想法,如不事先将自己心中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自满、傲慢,一直怀着成见的人,就算天降甘露,也无法流入他的心中。
  器皿要装入真理的法水,一要空而无物,二要清洁无染,否则即使再好的饮料,也会变质。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42 洗面革心
  良宽禅师,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他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玩乐,快要倾家荡产,家乡父老,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从新做人。
  良宽禅师终于为乡情所感,就不辞辛苦,走了三天的路程,回到童年的家乡。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非常高兴与他的和尚舅父相聚,并且特地留舅父过夜。
  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次晨离去的时候,就对他的外甥说道:“我想我真是老了,两手直是发抖,可否请你帮忙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他的外甥非常高兴的助了他一臂之力。良宽禅师慈祥的说道:
  “谢谢你了,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一天衰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乘年轻的时候,要把人做好,要把事业基础打好。”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对于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一句不提,但就从那天以后,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去浪荡了。
  禅宗的教学法,有时当头棒喝,有时反诘追问,有时有无不定,有时暗示含蓄。总之禅的教育,就是不说破,不说破的才是自己的全部。
  天下爱护儿女的父母们,你们能懂得这种禅心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43 老僧何似驴
  传承仰山禅师禅风的光涌禅师,有一天,从他乡弘法回到仰山禅师处来,仰山问他道:
  “回来作什么?”
  光涌先合十,再顶礼,并说道:
  “礼拜和尚亲教师之义!”
  仰山禅师用指指自己,问道:
  “还见老僧不见?”
  光涌肯定的答道:“见!”
  仰山禅师非常严肃的再问道:
  “老僧何似驴?”
  光涌毫不犹豫:“和尚也不像佛!”
  仰山禅师再用一指指自己说:“像什么?”
  光涌不以为然的道:
  “如果有所像,那跟驴有什么分别呢?”
  仰山禅师听了弟子光涌的回答,哈哈大笑,乃赞歎道:
  “这句话,我已经用了二十年,用它来考验人,没有一个人能彻悟了的。我也等了二十年,没有一个说得出的,今天你所回答我的,真是凡圣尽情,不从分别上去认识世间,乃从无分别上去体悟世间,真是太好了,善护持之!善护持之!”
  像什么?用一句真实话说,其实像什么的,已经不像什么,不像什么的其实像什么。还见着么?其实见着的都没有见着,没有见着的都已见着了。
  这个世间所有,都是生灭变异之法,一切无常,能像什么呢?而真理法身,如同虚空,虚空虽说无相,其实无所不像,你有见到虚空吗?虚空像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44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
  “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担枷带锁者。”
  学僧:“如何是邪恶为非的人?”
  峻极:“修禅入定者。”
  学僧:“学僧根机愚昧,禅师的开示,颠倒难明,恳求禅师还是用简明易晓的言辞开示吧!”
  峻极:“所谓恶者,恶不从善。善者,善不从恶。”
  学僧如堕五里雾中,仍然茫然。良久,峻极禅师问学僧道:“懂了吗?”
  学僧:“不懂。”
  峻极:“行恶者无善念,行善者无恶心,所以说善恶如浮云,无所生也无所灭。”
  学僧于言下有悟。
  善恶,在世间法讲,做好事名曰善,做坏事名曰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世因果,历然俱在,在事相说,一点不虚。但在本性上讲,善恶之名都不立,若能不思善不思恶,即名见性(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所谓“罪恶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空”。行善是枷锁,作恶名禅定,这不怪禅师颠倒,在真理上讲,作福行善,一味执着人天福报,岂非为枷锁所囚?作恶为非,虽要恶道流转,但本性仍是如此。故峻极禅师兴大慈悲,发此高论,乃要吾人莫为善恶所迷。应该知道,为善上生时,就一味执着有为法,以为是究竟解脱,这就错了;作恶下堕时,就心灰意冷,以为人生无望,这也是错的。实则“善恶是法,法非善恶”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45 谁是后人
  天皇禅师参访石头禅师,一见面就问道:
  “如果超脱定慧以外,请问你还想告诉别人什么?”
  石头:“我这里根本没有人束缚,谈什么超脱?”
  天皇:“你这样说话,叫人如何了解呢?”
  石头:“你知道‘空’吗?”
  天皇:“我对‘空’早有心得啦。”
  石头:“唉!不料你还是从那边(指迷的世间)来的人。”
  天皇:“我不是那边的人。”
  石头:“我早知道你的来处了。”
  天皇:“你怎么毫无证据就诬赖我呢?”
  石头:“你的身体就是证据。”
  天皇:“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可是究竟应以什么去启导后人呢?”
  石头终于大喝一声,斥责道:“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在这一喝之下,天皇豁然大悟!
  在真理实相中,本来一切如空,没有相对的是非好坏。例如束缚与解脱,空与有,前与后,这些相对法,与禅是不相应的。禅,离四句绝百非,无论什么,甚至都不许有此一概念的,学者若能空诸所有,不悟而何?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46 嫌什么?
  龙牙山的居遁禅师,为求大彻大悟,就诚诚恳恳的到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一住多月,均未蒙翠微禅召见开示,有一天鼓起勇气,走进法堂问道:
  “学僧自到禅师座下参学以来,殿堂随众,进进出出,不蒙开示一法,不知为什么?”
  翠微禅师不在意的反问道:“嫌什么?”
  居遁因得不到要领,只好告别翠微禅师,就前往德山亲近宣监禅师,又经多日,请示宣监禅师道:
  “学人早就心仪德山的一句佛法,但我已来了多日,事实上身在此处却得不到禅师一句佛法。”
  德山禅师好像和翠微禅师约好的一样,回答道:“嫌什么?”
  此二位宗师所答均不谋而合,居遁不得已又转往洞山良价禅师处参学。一日问道:
  “佛法紧要处,乞师一言!”
  洞山禅师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道:“等洞水逆流的时候,再向你说。”
  龙牙居遁禅师于此言下大悟。
  用疑心参禅,用体会参禅,用问道参禅,其实终不及用平常心参禅。吾人在世间生活,其实均在颠倒矛盾妄想之中,所谓随生死之流而不息也,如能明白洞水逆流,那即是平常心显现,千疑万问,终不及一颗平常心耳。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47 佛心是什么?
  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璘供奉(僧官职称)道:
  “供奉学佛多年,‘佛’是何义?”
  紫璘不假思索,随口回答道:“佛者,是学悟之义。”
  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
  紫璘不以为然,忍耐着反问慧忠禅师:“已经成佛,怎会迷呢?”
  “既然不迷,觉悟作什么呢?”
  慧忠禅师的反诘,紫璘供奉无语可对。
  又有一次,供奉在批注《思益梵天所问经》,慧忠禅师就说道:
  “批注经典者,必须要能契会佛心,所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才能胜任。”
  紫璘不悦的答道:“你说的不错,否则我怎么会下笔呢?”
  慧忠禅师听后,就要侍者盛一碗水,水中放七粒米,碗面放一双筷子。问紫璘供奉这是什么意思?
  紫璘茫然不知,无语可对。
  慧忠禅师终于不客气的训诫道:“你连我的意思都不懂,怎说已烃契会佛心呢?”
  慧忠禅师的水米碗筷,已经说明,佛法者不离生活也,离开生活,则要佛法何用?紫璘供奉远离生活批注佛经,则离佛心远矣。
  六祖法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希望参禅论道者,莫离“世间、人生、生活、本心”之外,另有所谈论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10:07 , Processed in 0.13588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