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个人原创] 【原创&香积】礼敬诸佛,知恩报恩,常随佛学,最胜吉祥——为般若奥运加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加班,回到家非常饿了,一下子就塞了很多东西进胃去,发觉时,已经太撑了。
嘻嘻,要是我吃的是至善师兄提供的美食,肯定会斯文好多,用心去慢慢品尝!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善好,期待善因缘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上俺一个!

点评

善好。愿法界更多有情因饭香而悟道:)  发表于 2011-9-16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觉醒与超然 (转)

作者: 净慧     来自:《法喜》   已阅:327   时间:2011-9-8

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又是什么呢?

中国禅宗特别是四祖开创的禅风形成了祖师禅,可以说中国禅的特质就是祖师禅。

祖师禅的特点是把禅修的生活与日用事融为一体,所谓日用事,即今人所说的生活,当时禅宗僧团通过农耕生活,农禅并重,以农养禅,走出了禅宗的一条路,也走出了中国佛教的一条路。

这是祖师禅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一个最大区别。

从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从未中断过,也由此引发出搬柴运水无不是道的禅修方式,在种种劳动场面中展现了无限禅机。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提到中国禅宗的特色时说,禅宗的要义有四点:

一、第一义不可说;
  
二、究竟无得;
  
三、佛法无多子;
  
四、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所谓“第一义不可说”,就是内证的境界只可体验,不可言说;究竟的真理不可思量,不可言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去做,才会有亲切的体会和受用。
  
所谓“究竟无得”,有得就有局限,就有执著;只有无得,才可以超越一切局限。为什么说无得,因为“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不假外求。好比一个人久客他乡,而今回到家里,肯定不会坐在家中再去想家,找家。家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精神生命的家园,就是我们的菩提自性。家在哪里呢?家就在当下,家就在你每时每刻的观照与感觉中。这就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也就是禅宗的“究竟无得”。
  
所谓“佛法无多子”就是佛法没有说别的,就只讲了一件事——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除此没有第二件事。禅宗则更彻底——“达摩西来一字无”,一件事也没有。为什么呢?一切都是你本有的,只要指出你本有的东西,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佛法无多子”这句话是临济义玄禅师说的,他刚开始在黄檗禅师座下参学多年,却无所悟入,后来黄檗指示他去大愚禅师那里参学;经过大愚的指点,临济言下大悟,当时感叹:“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这也就是说,佛法的根本要义,只要机缘成熟一点就破,没有多余的话。

至于“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这是禅宗特有的精神,它把禅机和佛法完全融入生活当中,一切日常生活都是参禅悟道的好因缘。唐朝庞居士有首偈语说“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运水搬柴就是灵明不昧、亘古长存,清清朗朗的明澈之心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把日常生活和灵明不昧的一念心融为一体、打成一片,那时你才觉得这件事就那么简单;也才晓得,不但是黄檗佛法无多子,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也无多子啊!
  
禅宗的四个特点,最后归结到“砍柴担水,无非妙道”,就是说,开悟、禅机一定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佛法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四点就是禅宗的本色,尤其第四点,正是禅不离人生日用的亲切处。

信息来源:《法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佛门法宝】彰显盛唐佛教文化的剪影:供奉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 !

1.jpg
八重宝函是唐懿宗赐赠的,函内盛放着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录皿)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

层层相套的宝函其质地分别为金、银、玉、木,每层宝函外均用银锁锁上,并以丝带或绢袱包裹,金塔基的银柱就是套放供奉舍利的地方。


2.jpg
宝函和金塔,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世所罕见!

其价值不仅在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及盝顶这些古代工艺,还在于刻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来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蕴的深刻表现,是密宗文化艺术史的一幅剪影。


一九八七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的凌晨一时佛指舍利被发现。

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彰显盛唐佛教文化的剪影:供奉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
全文全图: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776&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恒久本草禅茶香】百草甘露味,饮水思源不忘本
茶.jpg
不诵读经典,不明智、知理,所以,佛陀教诲我们“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而明理,却不奉行实践,无异于空花水月,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困顿,“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是在世间与生活中不断的去践行、印证得来的。

而在世间,生存、生活、修行、表法……都要用的到这个色身。


人,活世间一日,都离不得饮食。

身心的健康、喜悦、自由,需要健康的身体为依托、为基石。


而诸多的庄严妙佛国土中,大都有:愿一切众生皆得俱足妙饮食的相似愿力。

中国流传:“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神农是祖国传统中医药的始祖。以及有关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这是中国文献中有关茶最早的记载吧?
祖师西来:嗯,俺不解祖师西来意。但俺知道,茶叶与达摩祖师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还流传着达摩眼皮变茶叶的传说呢!

都是始祖,又都不约而同、巧合一般的,与一片小小的茶叶有了关联——


神农让俺知道,哦,茶叶能解毒啊;

达摩祖师让俺知道,嗯,茶叶还能解困呢;

哈哈,当然还有赵州古佛从谂禅师,一句“吃茶去”,让俺知道,茶,还助能解脱呀!

其实,俺愿去相信,这小小的一片茶,融汇了东西,贯通了古今!


西来的祖师遇见了这片“东方的树叶”,就如禅宗应机传入震旦,也在这里遇到了茶,相互的成全,拥有了弥漫恒久的“禅茶一味”,至今仍在熏染、荡涤着我们的身心

……

恩.jpg
源远流长,说不完,道不尽,都是祖师们的慈愍悲愿,无尽慈悲,无尽感恩!

一盏茶,延绵一诺,渊源流传、无尽慈恩!饮水思源不忘本!

图文全文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673&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慈恩师长六时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素好,好吃素
人天俱欢喜
诸佛都高兴
有情无情,同体大悲

弘扬素食文化,愿一切众生皆发大慈悲心,戒杀吃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念经、诵咒,或者抄写经书时,当内心有无穷大的感恩的心:这不是为自己做的,而是为一切因缘众生的幸福而做,那么这就是佛陀所说的:吾法,念无念而念,行无行而行。
也只有这样才能不丢失真正的菩提心,同时也可以慢慢地破掉四相,见到真正的自己。

点评

感恩回家人老师慈诲。感恩您的布施分享。感恩你对素食的关注与支持。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2-27 2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20:11 , Processed in 0.19235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