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22 不复再画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这种作风,给shehui人士经常有微词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
  “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以上好的毛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士就对宴桌上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它的善美。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说着便将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脱下,要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
  女士答道:“哦,随便你要多少。”
  月船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要求画了一幅画,画毕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何想法?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他的师父生前发愿建寺一座,但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要完成其志愿。
  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钱,是丑陋的;心,是清净的。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像月船禅师,以自己的艺术素养,求取净财救人救世,他的画不能以一般画来论,应该称为禅画了。因为他不是贪财,他是舍财,可是世间人有多少人能懂得这种禅心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23 护贼度贼

有一天晚上,残梦禅师正在方丈室读书时,突然听到墙壁上有声响,猜想可能是个小贼,于是就叫侍者道:“拿些钱给那凿墙的朋友吧!”
  侍者走到邻室,大声地说道:“喂!不要把墙壁弄坏,给你些钱就是了!”
  小偷一听,吓得转身就逃走了。
  残梦禅师以责备的语气对侍者说道:“你怎么可以大声吼叫?一定是你的声音太大,把他吓着了,可怜钱也没有拿到就跑走;这么冷的天气,可能还没有吃过晚饭,你赶快追上去把钱拿给他。”
  弟子无法,只得奉师命,在寒冷的深夜里,到处寻找不知躲在哪里个角落里的小偷。
  又有一位名叫安养禅尼的,一天夜半睡觉时,小偷潜进来偷窃,把他唯一的一条棉被偷走了,安养没有办法,只好以纸张盖在身上取暖。
  小偷在惊慌之间,被负责巡寮的弟子撞见了,仓惶的将偷到手的棉被遗留在地下。徒弟们捡到这床师父的棉被,赶紧送回师父房间,只见安养禅尼身上盖着纸张,缩着身子直打哆嗦,看到被送回的棉被说道:“哎呀!这条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吗?怎么又送回来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就是他的东西,赶快!拿去还给他。”
  弟子无奈,在师父百般催促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远的小偷找到,表明师父的意思,坚持把棉被还给他。小偷受了感动,特地跑回寺院向安养禅尼忏悔,并因而皈依,从此改邪归正。
  有人说,禅者都是铁石心肠,他们独特异行,不太关心人间苦难。但看残梦禅师和安养比丘尼,他们的慈悲,推己及人的爱心,岂是一般人可比?其实,真正禅悟的人,像佛陀割肉餵鹰,舍身餵虎,大仁大勇,大智大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因是禅悟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24 身心自在

有一年,临济禅师在夏安居〈夏季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三个月中,不得随便外出的禁足修行〉的半途,破禁而出,跑到黄檗山,去找老师黄檗希运禅师。
  到了山上,看到黄檗禅师正在佛前诵经,他觉得很奇怪,便说道:“以前我一直以为老师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但今天一见,原来老师也只不过是一个念经的和尚而已。”
  黄檗禅师不辩解什么,只留临济禅师住下来,但临济认为老师也像一般人以音声求佛,以身相求佛,甚为不满,因此住了几天,便又要告假下山。
  黄檗禅师道:“你在安居的中途就来到这儿,已经是违犯禁戒了,现在夏安居时期还没有结束,你又要离去?”
  临济禅师道:“我来此本意只是想向老师请安,作一个短期的参访,现已做到,不求又何?”
  黄檗禅师听后,举手便打,打后,并把临济禅师驱赶出去。
  临济禅师走了好几里路,心中觉得这样匆忙的离去,确实不好,于是他又回到黄檗山,请老师继续打他,但黄檗禅师立刻将双手袖起来,就是不肯出掌。
  有一天,结束安居,临济禅师要辞别时,黄檗禅师问道:“你准备往哪里里去?”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是河南,便是河北。”
  黄檗禅师听后,举起手来就要打临济,临济禅师立刻用左手接着,并且以右手反打了老师黄檗一掌。黄檗禅师被打得哈哈大笑,随即给与临济印可道:“很好!很好!你有来处,也有去处,现在,河南你可以去,河北也可以去。”
  临济义玄在黄檗希运禅师座下参禅,三年中被黄檗打了三次,后来向大愚禅师诉说被打之事,真是罪过。而大愚则劝慰他道:“黄檗老婆心切,如此呵护你,怎可说是罪过?”临济终于言下大悟,即至后来反打黄檗,黄檗哈哈大笑,意谓临济已了解他的心意,既已印心,则东西南北均可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25 谁是后人

天皇道悟禅师在径山禅师处参学五年后,即到处云游,当他云游到石头希迁的道场时,请示道:“如果超脱定慧以外,请问你还能告诉别人什么吗?”
  石头禅师回答道:“我这里本来就没有束缚和压迫,谈超脱,请问要超脱什么呢?”
  道悟禅师不满意这样回答,道:“你说这样的话,教人如何了解呢?”
  石头禅师反问道:“你是否懂得‘般若真空’?”
  道悟禅师点点头道:“这一点,我早有心得,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石头禅师表示非常失望地道:“想不到你也是那边过来的人!”
  道悟禅师赶快否认道:“我不是那边的人!因为有了‘那边’,就有‘这边’,你意谓我的来处还有踪迹吗?”
  石头禅师肯定地说道:“我早就知道你的来处了。”
  道悟回答道:“你没有证据怎么就诬赖我!”
  石头哈哈大笑,指着道悟说道:“你的身体就是证据,那不是有来处吗?”
  天皇道悟低下头,沈思许久,再问石头希迁禅师道:“你的话虽这样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我现在只请你告诉我,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去启导后人呢?”
  石头大声喝道:“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呢?”
  天皇道悟于言下豁然大悟!
  石头希迁禅师和天皇道禅师两个人所谈的这边那边,主要是指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之意。“我知道你从那边来的”,这是指仍在生死迷妄之中,所谓证据,有漏的业报色身不就是证据吗?天皇道悟经过深思,承认了自己还没有超脱,故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此即生死由他之谓也,但天皇道悟又挂念后人,前前后后,生生死死,此则生死如何得了?虽怪石头禅师要喝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26 借住与你

挑水禅师是禅林寺的住持,但却时常在外云游,过着云水僧的生涯,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叫化子挑水”。
  有一次,挑水禅师云游至京城时,在一位有钱人家的仓库旁,搭了一座小茅屋,贩卖草鞋过生活。对街住了一个赶马车的车夫,一天兴冲冲地跑来对挑水禅师说道:“禅师!昨天我的马车送一位信徒到寺院礼佛,寺院的知客师父,送我一幅弥陀佛像,我想敬奉给您礼拜,跟您结个佛缘好吗?”
  挑水禅师非常高兴地答道:“真是谢谢你的好意!”说着就把画像挂在墙上,并用黑炭题上赞词:
  “虽嫌斗室小如窝,借住与您阿弥陀;
  他日我若到您处,望借莲台作我窝。”
  与“叫化子挑水”禅师一样在乞丐群中修持的大灯国师,因染有痼疾,使得一条腿不方便,终年无法盘坐,临终前说道:“从前都是我听你的,这次你得听我的了!”说完一下子就把腿折断,想要结跏趺坐而往生。正当此时,挑水禅师驾到,把他供养的弥陀佛像送给大灯国师,并对他说道:“知道你即将往生佛国,不知你是否认识净土的主人阿弥陀,特地送你圣像一尊,免得见面不认识,多么可惜!”
  大灯国师用手推开弥陀佛像,说道:“你留着自己纪念吧!我的净土在心中,我的弥陀在性里,你没有听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佛法吗?”
  挑水禅师听后,大喜,说道:“还是让这尊弥陀佛借住我的房子吧!我们还是建设我们心中的净土,本性里的弥陀吧!”
  大灯国师也含笑而逝!
  挑水禅师隐藏在乞丐群中参禅,甚至卖履生活,他挂上弥陀佛像,是借住而非自愿供养,也是窝与窝的互惠关系,也即是每个人有自己的净土,自己的弥陀。大灯国师就这样表示,只自住于心性,只自住于心性,不住于事相,所以不肯接受赠像。原来两个禅者一个鼻孔出气,所以彼此都哈哈大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27 无姓儿

五祖da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祖道信禅师,便祈求能在他座下出家,道信禅师嫌他年纪太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道:“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
  栽松老者辞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纱的姑娘,就请求道:“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求他们。”
  “你必须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
  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到家,竟然怀孕了,父母认为败坏门楣,就把她赶出家门,作佣里中。后来生下一个白胖男婴,这位不幸的母亲想把这个不祥的孩子丢弃河中,小孩竟然溯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以抚养他**。
  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六、七岁的时候,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师,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道:“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无姓儿不悦而如大人似地质问道:“禅师!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
  道信禅师忽有所悟,赶忙问道:“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哪里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说无姓呢?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
  道信禅师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堪称佛门龙象。后来四祖道信禅师便将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
  佛教讲三世因果,五趣轮转,看禅宗五祖弘忍禅师的经历,诚不虚也。说到出家,“太老不要”,“太小不好”,好者无姓儿以“佛性为姓”,因此能成为一代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28 锁虚空

 金碧峰禅师自从证悟以后,能够放下对其它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一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已终,应该把业报还清,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禅师。但金碧峰预知时至,想和阎罗王开个玩笑,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心想,看你阎罗王有什么办法。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到金碧峰;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罗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
  土地公想想,说道:“这位金碧峰禅师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禅师的玉钵,拚命地摇动它;禅师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砰砰地响,心一急,赶快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罗王吧!”
  金碧峰禅师一听,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偈曰: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金碧峰禅师能和业力挑战,能和阎罗王开玩笑,他是自以为有“自受用三昧”,在自受用三昧里,他能灭除时空、人生、生死等一切对待,才不受后有,假如对钵起了爱憎,这是在境界上生起了涉境心,生死就会现前,小鬼就可捉拿,所幸金碧峰禅功深厚,立刻进入自受用三昧,安住在自性无住之内,真心和虚空融为一体,所以他能自豪说“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29 无位真人

岩头、雪峰、钦山等三位禅师,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定上座,岩头禅师问定上座说:“您是从哪里里来?”
  定上座答道:“从临济院来。”
  岩头顺口又问道:“临济老师还好吗?”
  定上座老实地回答道:“已经圆寂了。”
  岩头禅师等三人一听,非常意外,悲伤地道:“我们三个人特地要去礼拜老师,无奈福缘浅薄,未能见面他就走了。请您把老师在世时的教诲,可否说一些给我们听听好吗?”
  定上座道:“临济禅师常开示说:
  ‘在我们肉体中,有一个无位真人,常常从你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出入,换言之,你们看到的时候,听到的时候,思想的时候,都可以产生活生生的活动感觉,没有这种自觉体认的人,就要展开心眼看看’”
  岩头禅师听完之后,不自觉地伸出舌头,但钦山禅师却说道:“为什么不称为非无位真人呢?”
  定上座突然抓住钦山禅师道:“无位真人和非无位真人有什么不同?你说说!”
  钦山禅师无言以对,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
  岩头禅师和雪峰禅师赶快靠近向定上座谢罪,说道:“这个人是新参者,不知好歹,得罪了上座,请原谅!”
  定上座道:“如果不是你们两位说情,今天我便捏死这个初参者。”
  无位真人,这个“位”字是指空间而言,无位真人即是不落空间的绝对真人。那真人是谁?即吾人之佛性。无位真人,即是超越时空的吾人本来面目,委屈地暂住在我们肉体之中,其实这时也可以说他是“非无位真人”,定上座要打钦山,主要怪他多嘴,无位真人已经难寻难觅,非无位真人,又怎么证悟呢?好者岩头禅师的调和,定上座才认为“无位真人”与“非无位真人”没有给钦山禅师斩断!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30 鸟窠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shehui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发表于 2010-10-2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8:29 , Processed in 0.14198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