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实修交流] 地藏菩萨圣号念诵共修——至善佛缘 止于佛历2555年,总计162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6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十方三界一切诸佛国土,周遍尽虚空界等微尘诸毫毛端无量佛国土,一切因缘众生一起随喜一切众生修持甚深般若、护佛护国的功德!
并将此功德

回向给中国,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稳崛起,德行文化早日传遍全球。
回向给地球,愿世界和平,经济恢复,环境改善。

回向给地球,愿地球上的人们以无私的爱,摒弃一切文化之间的隔阂,将地球变成一个远离一切战争,永久和平的大家庭;愿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瘟疫、灾难,没有任何贫困、饥饿,愿全世界的经济早日恢复,愿人们开始注重环境,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适合人们居住。
回向给法界一切冤魂孤鬼,愿他们从当下一念皆受三皈依,皆称念阿弥陀佛,皆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愿阿弥陀佛依本愿力皆亲自接引。

回向给道信祖师、弘忍祖师、慧能祖师、神秀祖师、虚云老和尚、上净下慧长老、上能下阐大和尚、上明下哲方丈、上心下现大和尚。

回向给历代弘扬念佛禅、修行念佛禅诸佛、金刚护法、菩萨。

回向给护持念佛禅的伽蓝护法圣众、大檀越和护法居士。

回向给降七难的灾难神与瘟疫神,愿他们以大慈悲心放下对其因缘幻众的惩罚,修学般若,早证佛果,念佛禅定作其成就的大善助缘。

一切功德皆回向念佛禅,皆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皆回向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过去佛 现在佛 未来佛 常说般若波罗蜜 愿一切受持者 比丘 比丘尼 信男 信女 所求如意 常行般若波罗蜜

愿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母有情,都能业障消灭,离苦得乐,灭淫欲火,心得清凉,发菩提心,戒行圆满,现世安稳,命终往生极乐世界圆证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做大事时,那么就先心怀大爱的做些小事”

——漏网之语
发表于 2011-3-1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发表于 2011-3-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地藏菩萨妙难伦,
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
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震开地狱门。
类劫亲姻蒙接引,
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发表于 2011-3-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愿法界的一切众生内心充满无私的爱!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愿世界充满无私的爱,愿所有的家庭都成为幸福的佛化家庭,愿所有的佛子们团结一心共同弘扬大乘佛法,影响我们的因缘众生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证菩提。

愿我对无量劫来做的一切不知感恩、报恩的因果都忏悔,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法界一切众生对无量劫来做的一切不知感恩、报恩的因果都忏悔,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法界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我从当下这一刻始,对一切感恩报恩,生生世世乃至无量不可思议劫永感佛恩、父母恩,永报佛恩、父母恩,永远护持佛陀正法,永不失感恩报恩的心,永不失菩提心。

愿法界一切众生从当下这一刻始,对一切感恩报恩,生生世世乃至无量不可思议劫永感佛恩、父母恩,永报佛恩、父母恩,永远护持佛陀正法,永不失感恩报恩的心,永不失菩提心。
发表于 2011-3-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09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08 编辑 ]

12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09 编辑 ]

16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13 编辑 ]

26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13 编辑 ]

49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15 编辑 ]

52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16 编辑 ]

57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17 编辑 ]

73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19 编辑 ]

81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20 编辑 ]

87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21 编辑 ]

95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21 编辑 ]

103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22 编辑 ]

107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26 编辑 ]

113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27 编辑 ]

118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29 编辑 ]

129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30 编辑 ]

135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31 编辑 ]

144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32 编辑 ]

153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34 编辑 ]

158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35 编辑 ]

162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37 编辑 ]

167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38 编辑 ]

168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40 编辑 ]

174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42 编辑 ]

181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43 编辑 ]

191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45 编辑 ]

194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46 编辑 ]

202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48 编辑 ]

205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49 编辑 ]

227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1 编辑 ]

242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2 编辑 ]

243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3 编辑 ]

249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3 编辑 ]

251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5 编辑 ]

253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5 编辑 ]

272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6 编辑 ]

281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7 编辑 ]

289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8 编辑 ]

290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4:59 编辑 ]

293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5:00 编辑 ]

299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5:00 编辑 ]

301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5:01 编辑 ]

305楼 [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丁 于 2011-3-9 05:02 编辑 ]



赞叹布施论坛管理组师兄工作作风迅速、雷厉风行。

管理员师兄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佛光普照,感恩诸佛菩萨不舍不弃,安慰之言!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慧长老——人生一场虚幻梦境,不为其所转

净慧师公.jpg

净慧长老:人生一场虚幻梦境 不要为其所转(图片来源:资料图)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



所谓修行者,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性,修性也是修心,心性不一不二。禅宗的功夫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所谓: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心性有何差别呢?心有生灭变易,性者如如不动。所以,性是体,心是用。明心用,见心体,这就是修行切要的功夫。



佛教讲的一切法,阐释的一切道理,都是根据世间万事万物本自具足的体和用而宣说的。把体用弄明白了,在修行上,少走弯路,容易见效果。比如说,一盏灯,也有体有用。灯的本身就是体,灯所发的光明就是用。体用结合,才能把世间的万事万物说清楚。体用搞清楚了,在修行中才能真正找到本末,找到究竟的东西是什么。



因为不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本体,就容易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修行的根本,明心见性,找到这个根本了,就不会胡思乱想,找到这个根本了,就不会痴人说梦。



我们修行,不是要在眼前的点点滴滴的奇特现象上去用心,要从根本上用心。点点滴滴的奇特现象不用功的人也会有的,比如说日常做梦,梦境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梦毕竟是梦,一般来讲梦里的事情总是相反的。比如说梦到好的境界,恰恰就是有一件不好的事情会发生;梦到惊险的事情,往往就会有顺利的事情出现。那些解梦的人,圆梦的人,多半都是用这种方法来为人解梦。



相反的,我们修行的人呢,就会迷于梦境的虚幻。在梦中看到有师父给我说法,看到菩萨在点化,这固然反映了一个修行人日常心心念念在追求佛法,追求神异,如果从解梦的角度出发,梦中好的境界,恰恰是消极的现象、不好的现象将要产生的一种征兆。



我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修行人不要在梦幻泡影这些虚假的现象上去用心思,这不是根本,是枝末。修行得好或者不好,有进步或者没有进步,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遇缘逢境来考验自己,在逆境中来考验自己。



逆境现前动心还是不动心,有烦恼还是没有烦恼,信心是动摇还是坚定,这个才是根本。



因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了生脱死,最终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能够作得了主。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作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作得了主。



逆境能作主,能不起烦恼,在顺境中又如何?也是考验修行人的一种现实的境界。在逆境中不能动心,在顺境中更不要动心,顺逆都有方便来对治,顺逆都不动心,修行才有少分相应。



因为人生的烦恼无非是八风,所谓利、衰、苦、乐、称、讥、毁、誉。 在八风中能够不动摇,能够作得了主,在生死中,在生死到来的时候,在腊月三十日才能勉强打发得开。



修行人,就是要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锻炼自己抵制烦恼的力量如何,考验自己定力如何。所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在贪嗔痴的面前,戒定慧能不能起作用,戒有没有力量,定有没有力量,慧有没有力量,戒定慧的力量抵不抵得过贪嗔痴的力量?特别是当一个人无明火起来的时候,往往多少人劝都劝不住,拉都拉不开,多大的力量?戒定慧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养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养成。




发表于 2011-3-9 08:40 只看该作者  

本文发布:心是莲花开




布施论坛原帖: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9445&extra=page%3D1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人为善


作者:远尘    香港佛教月刊609期 
      


佛教一个基本处世原则是与人为善。佛教认为,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而才能有好的人缘。如此,则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戴。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听说在杭州秦望山上有一位鸟窠道林禅师,在一棵树上结巢禅坐,于是亲自前往拜望。白居易见到鸟窠禅师后问:“请问禅师,甚么是佛教?”。鸟窠禅师回答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鸟窠道林禅师告诉白居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佛教的根本宗旨。这几句话落实在生活中,就是要我们与人为善。
  



做到与人为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与人为善,我们首先要具有忍辱宽容的情怀。忍辱就是忍受屈辱,即当自己遭受别人无故的侮辱和责难时,不与他人争论辩解,也不采取极端报复措施的一种忍让行为。忍辱是一种人格修养的提升,也是全身远祸的最好方式。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他人对我们强加的误解和责难之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以牙还牙的方式来报复。但是,当你采用这种方式报复的时候,也许你当时发泄了心头的怨气,但是你却与人结下了更大仇恨,导致他人采取更残忍的方式来加害于你,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所以,你若能够忍辱,不只是可以使自己免受更大的伤害,还会使那些刁难你的人被你超人的忍辱精神所感动,从而放弃前嫌,主动向你认错。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要做到忍辱就应当像弥勒菩萨那样,“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宽容是指为人大度有器量,对别人的过错不计较不追究。具有宽容心的人,是一位有一定涵养的人,也是一位以善待人的人。对一般人来说,当你遇到他人的一些过错行为时,通常都会以一种歧视和批评的态度来对待。常常抓住他人的过错不放,不肯给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以这种态度对待的直接结果,是导致那些有心改过的人也变得破罐子破摔,失去了重新改过的机会。
  



《佛桌开花》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天早上,在一所寺庙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著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吧!”
  



他是一个风流的浪子,二十岁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他,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出色的高僧。令方丈失望的是,就是这位极有培养前途的弟子,却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五光十色的城市遮住了他的双眼,从此花街柳巷,放浪形骸。
  



他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中过了很多年,起初他对这种与寺院清苦生活截然不同的新鲜生活方式十分满足,但是当他享受了世间各种娱乐之后,忽然觉得五欲之乐都是虚幻不实的。于是,他在十年后的一个深夜,陡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幡然悔悟,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他跪在地上请求方丈和尚:“师父,您肯饶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
  



小沙弥以前的行为伤透了方丈的心,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对于弟子的请求,他只是摇头。“不,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除非那个佛桌也会开花。”
  



听过方丈无情的话语,这个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方丈刚踏进佛堂,一下子惊呆了,一夜之间,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蓝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簌簌摇曳,仿佛在焦灼地召唤著甚么。
  



方丈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俗世生活。
  



佛桌上盛开的花朵,只开了短暂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在临终前,他把众弟子召集到身边,对他们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甚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甚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就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在这一方面,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希望你们以后要记取这个教训。”
  



故事中的方丈临终前还在为自己没能宽容弟子的过错而追悔不已,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应当对人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责,则我们就能与人建立起温馨和睦的关系。
  



其次,令人生起欢喜心。人生在世,就是要让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过的更为开心快乐。令人生起欢喜心不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应当具有的品格,也是诸佛菩萨对修道之人的要求。佛教诸多经典中都讲到,一个人若能够使众生欢喜就是使诸佛菩萨欢喜。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诸佛菩萨在度化众生时,若能够随顺众生,就是随顺供养诸佛。佛弟子尊重承事诸佛,应以佛之大悲心为己心,以佛度众生之志为己志。度化众生,必须入于众生之中,恒顺众生,使众生心生欢喜,愿意依于佛法修行入道,则能度化一切众生。此即合于诸佛之悲心与本愿,令一切诸佛欢喜。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在与人相处时,应当多理解宽容别人,多为别人著想,多说赞叹别人的话语,使人能生起欢喜心,这不仅是对别人的鼓励,还是在与他人有所争执时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从上面的故事可见,说一些使人舒心的话语,不仅可以弥补做事时的欠缺,而且还能使人心生欢喜,对你感激有加,与你结下善缘。
  



要让众生生起欢喜心,应当经常以爱语来对待众生。爱语即是温和柔软、欢喜赞叹的话语。爱语是关心别人的表现,也是增进彼此感情的最好方法。当有人生病或遭遇灾难,受到恐怖之时,我们需要用慈爱和悦的颜色和话语去劝勉他,使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这温柔的言语,同情的态度,也可以使他感激你,对你产生好感。不管是甚么人,只要他有优点,有发愿进步的信心,我们都应该赞叹他、鼓励他、激发他,使之欢喜,即是助成他向好的地方发展。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表现良好的人,我们应当及时指出其进步之处,给予及时的柔软之语的鼓励,让他们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再次,要恒顺众生。要想与人结下善缘,就要恒顺众生。所谓恒顺众生是指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想,都应该如父母、师长、阿罗汉、佛一样对待,恒常随顺,按众生的需求去行事。恒顺众生在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让众生欢喜,甚至还要委屈自己。
  



当代著名高僧星云大师就是一位恒顺众生的典范。大师平日经常奔走世界各地弘法,为了恒顺众生,凡是有人前来请法,无论路途远近,他都会欣然应允;凡是信徒有所请求,不管事情难易,他都会尽力化解其忧。星云大师有出家弟子千余人,在家弟子一百多万,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有许多弟子因为遇到了烦恼前来找他为其开示解脱之道,星云大师为了恒顺众生,即使再忙再累也会予以接见,倾听、安慰和鼓励他们,直到他们心满意足地离去。
  



经常有徒众为星云大师精心备办饭菜,为了嘉许弟子的辛劳,即使某一道菜不甚好吃,他也会特意称赞这道菜十分可口。然而徒众常常误解了星云大师的意思,有时一月半月都会吃到同一道他不太喜欢吃的菜。大师问徒弟为何总是给他做这道菜,他们总说是为了随顺星云大师的喜欢,为了不使徒弟失望,大师宁愿自己忍耐,也不愿说出自己的好恶。
  



要做到尽心帮助照应他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能够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善待他人时,别人一定会受到感动,从而与你建立深厚的感情。有时,即便是对你十分看不惯的人,当你能够真心善待他时,也会使他改变对你的看法。有时即便你对人的感情是你假装出来的,也会使人感受到你的热情。




有则故事说,一对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很不好,婆婆对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不惜调拨儿子和媳妇的关系。媳妇对婆婆不满意,经常在背地里说婆婆的坏话。有一次,婆婆生病了,正赶上儿子出了远门。媳妇侍候得不耐烦了,于是去找巫婆。她打算向巫婆要一些慢性的毒药,把婆婆慢慢毒死。
  



巫婆明白了媳妇的来意之后,给他一包自制的毒药,并嘱咐他把毒药放进好吃的饭菜里,面带微笑服侍婆婆吃下。一天三次,服侍得越周到越好,以免婆婆起疑心。半年之后,婆婆就会慢性中毒而死。媳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他按照巫婆的嘱咐,给婆婆做好吃的饭菜,一日三餐耐心周到地服侍婆婆吃饭喝药。
  



一个月之后,媳妇又来到巫婆那里。她一进门就哭著给巫婆跪下,说:“求您救救我婆婆吧,我不想她死了。”巫婆笑著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媳妇热心周到的让婆婆很感动,婆婆改变了原来的态度,经常夸媳妇又能干又孝顺。她觉得拖累了媳妇,坚持下床帮媳妇做事。媳妇发现原来婆婆并不是那么可恶,是自己错怪了她。她很后悔当初毒死婆婆,于是来向巫婆要解药。巫婆告诉她:“我给你的本来就不是甚么毒药,只是一些帮助消化的杂粮粉而已。真正的药是周到的服务和好吃的饭菜。”
  



这则故事弄假成真了,但是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好人缘的人都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喜欢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别人。如果假装喜欢别人,会把自己弄得很苦很累,而且起不到甚么效果。人与人之间的敏感度,比你想象的要强得多,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让别人猜想到你对他的态度,从而让你作出相应的反应。




所以,当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善待他人时,我们不仅能与人建立好人缘,而且还能使人对我们更加尊重。
  



愿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忍辱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人,以令人欢喜的言行去感化别人,以恒顺众生的心态与人相处,以诚心的照顾帮助人,做到时时处处与人为善,则人与人之间一定会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发表于 2011-3-9 15:54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成辰


布施论坛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9478&pid=937815&page=1&extra=page%3D1#pid9378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05:42 , Processed in 0.18807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