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 灵利daoren

南泉普愿禅师住持河南一所庵堂时,有一位学僧赵州禅师从山东来拜访求道,南泉禅师就对赵州说道:“你今天来得不巧,我要上山去工作,没时间和你谈话,到时请自己做饭吃,并且不要忘记送一份上山来给我吃。”
  南泉禅师说后,就独自上山作务去了,赵州禅师就自己做饭吃,吃后,一时闲散,在床上躺着就睡着了。南泉禅师不见赵州送饭来,就下山回庵,看到赵州正呼呼大睡。南泉禅师也上床躺在他身边睡觉。当赵州醒来时,南泉禅师就对他说道:“我以前曾经看过一个‘灵利’』活泼的daoren,直到现在没有再见过。”说着,便拿起禅杖摇一摇,指着禅杖对赵州问道:“那个‘灵利’的daoren,象是这个吗?”
  赵州回答道:“不一样。”
  南泉禅师再问道:“你看过吗?否则怎知他不一样?”
  赵州答道:“如果您想知道我在哪里里见过那位灵利daoren,请老师先放下禅杖来。”
  南泉禅师非常欢喜道:“我印证了你那对智能的眼睛!”
  停了一会,赵州问南泉禅师道:“老师!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之道?”
  南泉禅师一句也没有回答,拿起拄杖子就朝赵州打去,赵州也不客气地伸手捉住南泉的拄杖子说道:“以后不要打错人了。”
  南泉禅师非常高兴地说道:“龙蛇易辨,真和尚不可欺呀!”
  赵州禅师在童年的时候也曾礼过南泉普愿禅师做师父,再次回来问道,竟然师父工作,弟子休息;弟子吃饭,师父挨饿;徒弟睡觉,师父还不敢吵醒他,真如“三分师徒,七分道友。”
  老师用禅杖打来,不但不认打,还要老师不要认错人,老师到这时才非高兴地说,像你这个真正的禅者不容易遇到啊!
  禅!就是这么不一定,从正面看的,或从外面看的,禅是从内证悟才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3 人的声气

 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
  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
  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若说父母生给你的,你是太不孝了;父母生给你的,只有佛心,其它没有。”
  盘珪禅师一生接待学人,不说佛法,不说禅法,只是要求你自己应具有的佛心和高贵的道德。
  后来,盘珪禅师圆寂后,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对参禅的学僧说道:“我虽是瞎子,看不到对方的面孔,但却能从对方说话的音声判断他的性格。通常,我不但可以在一个人对幸福者或成功者的祝福语中,听出他的嫉妒声气,也可从他对不幸者或失败者所发出的安慰语中,探出他的得意和满足声气,彷佛他可从那些慰祝之言中得到许多的利益似的。但是,在我所有的体会中,盘珪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那种声气,完全从他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那佛心,就是他父母生的。”
  学僧听后,一面否认盲者的话,一面赞美盘珪禅师道:“我们老师的佛心,不是父母生的,那是他本有的。”
  把一切好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会失去自己的本性,把一切坏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也会被说为不孝。好和坏,是习性,不是本性,既非与生俱来,也非父母所生。假设有人问:“佛陀是谁生的?”答以“佛陀是摩耶夫人生的”,此话错也,悉达多太子是摩耶夫人生的,而佛陀则是从般若生也,所谓“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即此义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4 古镜未磨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
  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它一句话也不说。
  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的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禅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有道禅师:“你问吧!”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很快的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以后如何?”
  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
  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我不供养。”说着转身就入店内去了。
  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个店主我都不如,可见其禅道之高了!”于是决下苦心闭门深修,以求开悟。
  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的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有道禅师再回答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店主听后,诚恳的说道:“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呼么道:“伙计!泡茶,泡茶,泡好茶!”
  古镜有否磨过,有道禅师说未磨黑如漆,已磨照天照地。此古镜喻我们自性,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减,本自朗照,何能分别未磨已磨。自性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有道禅师未能认识如古镜之自性,难怪吃不到茶。第二次回答古镜未磨“此去汉阳不远”;古镜已磨,“黄鹤楼前鹦鹉洲”;即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5 浮生梦中

杭州西湖喜鹊寺的鸟窠禅师,本名道林,九岁出家,于陕西韬光禅师门下当侍者而悟道。后来独自到泰望山,在一棵枝叶非常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窠禅师。
  大文豪白居易非常敬仰鸟窠禅师的道行,有一次特地来请示禅师,并用诗偈问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也用诗偈回答道: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暂如朝菌,但是如果体悟到“无生”的道理,超越“去”、“来”的限制和对待,生命就能在无尽的空间中不断的绵延扩展,不生亦不灭。
  后来,白居易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成了在家弟子,遍访名山高僧,晚年素食,并且舍宅为寺,定名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尤醉心于念佛,时常吟诗作偈,表达他信佛有得之心境,如: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日当作此山僧。”
  诗中充满悠闲、飘游的意境,实是生活在禅的世界中。
  白居易皈依鸟窠禅师,不但成为在家学佛的优婆塞,甚至从他的诗还发现他来生出家为僧的意思。白居易不但参禅,他白居易年修习净土念佛更是认真,他有一首〈念佛吟〉说:“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弥陀;朝也阿弥陀,晚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也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白居易从禅到净,再禅净双修,他的生活就更充实丰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6 拖耳耳长

布袋禅师为五代时人,应化于浙江奉化县。自认为自己能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称为“契此”;又因身体肥硕,外号为“长汀子”。
  布袋禅师终日袒胸露腹,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右手提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内,故世人皆称之为“布袋和尚”。
  有一次,浙江天童寺过堂打板时,僧众们陆续排班入座,嬉笑疯颠的布袋和尚,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毫不客气地就往斋堂中央方丈和尚的位置上坐下来,纠察师一见,非常不客气地喊他下来,布袋禅师却视若无睹,行堂师也向前要拉他下座,无奈他稳如泰山,动也不动一下。
  眼看住持密禅师就要驾到,纠察师一急,赶忙走到中央,气呼呼地用手揪住布袋禅师的耳朵,想把他拉下座来,谁知布袋禅师的耳朵被纠察拉了一丈多长,耳朵已经拉到斋堂门口,而身体却丝毫不动地安坐在中央。两旁的大众一见,都吓得目瞪口呆!
  住持密禅见此情形,就对纠察师说道:“让他在上座,我就坐在他后面好了。”
  从此以后,每天受午供的时候,布袋禅师就来了,且老实不客气地总坐在斋堂中央饭桌上。至今各寺院五观堂中,中央还有供奉弥像〈布袋禅师〉的遗风。而浙江天童寺的斋堂,更有偈曰:
  “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
  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五代梁贞明三年,布袋禅师于岳林寺殿前一大磐陀石上,结跏趺坐示寂,遗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布袋禅师,戏人间,因其遗偈,人皆以弥勒菩萨称之。布袋禅师心宽体胖,常露笑容,人皆尊他为欢喜佛。世界各国佛教徒家家正堂之上,均供奉观音菩萨像,此皆因慈悲、庄严,人人要也;弥勒菩萨更能走进异教徒家中,如欧美人士正厅中常有陈列布袋禅师〈弥勒〉圣像,盖因欢喜、大肚量,人人要也。
  佛教能普及人间,走进家庭,观音、弥勒二大士实居功甚伟。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7 飞越生死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二斤半的衣单,计划远行。临走时便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道:“老师!学僧辜负您的慈悲,自从皈投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消息没有。我实在不是学禅的根器,今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去。”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哦!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的再禀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我用功就是因缘不合。反观同参的道友们一个个都契机的回归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处,萌发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大鹏鸟与小麻雀的惭愧。”
  广圄禅师装着不解似的问道:“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的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牠已经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谚云:“人比人,气死人。”比较、计较,这是烦恼的来源,怎能透过禅而悟道呢?聪明、机智,大鹏鸟一展翅千八百里,但不能飞越过生死大海。因为小麻雀与大鹏鸟是比较上有快慢、有迟速,但禅要从平等自性中流出的。所以道岫禅僧一旦除去比较、计较,回归到平等自性中来,就能有所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8 一杯茶

稽山章禅师还是一个云水僧时,在投子禅师座下参禅,并领了柴头的职事。
  有一天,章禅师做完工作之后,在庭院里碰到投子禅师,投子禅师以一杯茶慰劳他,一面斟茶,一面问道:“这杯茶如何?”
  章禅师双手接过茶后,说道:“这杯茶,可以说森罗万象都在这里!”
  投子禅师道:“森罗万象都在这里,如此说来,这是一杯非比寻常的茶,假若随随便便喝下去,谁知有何严重的后果?”
  稽山章禅师有恃于自己对禅的心得,在禅师尚未说完话时,就突然把茶泼掉,并且机锋严厉地说道:“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章禅师自以为表现了灵敏的禅机,而投子禅师这时轻言慢语非常平静地说道:“可惜!一杯茶。”
  章禅师转话锋,道:“这只是一杯茶。”
  投子禅师不放过章禅师,以他的话重复道:“虽只是一杯茶,森罗万象都在这里!”
  稽山章禅师终于无话可说。
  一杯茶的内容,可以说很不简单,先是培养一棵茶苗,要它成长,不断地灌溉、施肥,所谓阳光、空气、水,可说一棵茶苗集合了宇宙万有的力量才能生长,岂非森罗万象都在一杯茶中?当初佛陀于一毫端中现宝王刹,蜗牛角上藏有大千世界,滴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喝一杯茶的后果,岂不严重吗?
  无如章禅师虽有见解,但不肯定,唯有投子禅师彻头彻尾,全始全终,认定宇宙就是一杯茶,一杯茶就是宇宙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9 如此一棒

有一个学僧从定州禅师处〈北宗神秀门下〉到鸟臼禅师门下参学,鸟臼禅师问道;“定州那儿和我这里,相较之下有什么不同?”
  学僧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鸟臼禅师听后不以为然,立即发挥马祖门下的大机大用,说道:“如果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话,那么你就不必留在这里,回原处去吧!”说着,便一棒挥打去。
  学僧回答道:“如果你真具有使棒的眼光,应该要先看清楚了人再打,虽是禅棒,也不可以随便打人!”
  鸟臼禅师道:“我今天发现了真正值得我打的人!”说完又重重地打了学僧三下。
  学僧被打以后,立刻回头要走,心想:大名顶顶的鸟臼禅师的能耐,也不过如此而已,禅门棒喝,尚未入道,怎可乱打?
  鸟臼禅师见学僧要走,说道:“就是盲棒,也应该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学僧听后,于是便又转过身来,以宾位的身分说道:“棒子在您手中,我有什么办法?”
  鸟臼禅师道:“如果你这么想,那我就将棒子给你。”
  学僧听后依言走过去,夺取鸟臼禅师手中的棒子,并朝鸟臼禅师打了三下;鸟臼禅师状似害怕地说道:“屈棒!屈棒!”意思是说,真是太委屈了,真是太委屈了。
  学僧立刻针锋相对道:“虽是盲棒,但也是有甘心接受的人啊!”
  鸟臼禅师终于说道:“对于这样优秀的人才,随便使棒,实在很对不起。”
  学僧听后,立刻礼拜下去。
  鸟臼禅师立刻大喝道:“这就算了吗?”说后,又是一棒打了过去!
  学僧不禁跪下来说道:“使得好!使得好!原来打就是亲,骂是爱!”
  在如此的棒下,师资终于契合。
  我们非常不了解禅师们为什么使棒,原来他们彼此在棒下说法,较量禅功,原来使的不是盲棒,而是慧棒。你越是打我,我越是感谢你。你打得对,我礼拜你;你打得好,我长跪你。原来打是亲,骂是爱!在吾人学习时,爱得了如此的一棒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只为有所以来

药山惟俨禅师,山西人,俗姓韩。十七岁依广东慧照禅师出家,曾在石头希迁座下,密证心法。后又参访马祖道一禅师而大彻大悟。四十一岁时入湖南药山,接化学人。
  一日,有一学僧请示道:“弟子生死大事未明,乞老师慈悲开示!”
  药山禅师说道:“我对你讲一句不难,如果你能体会那就好。如果在言下,让你思量,却是我的罪过。不如彼此都不要开口,免得互相拖累。”
  学僧道:“达摩未到中国来时,此土有祖意否?”
  药山禅师答道:“有!”
  学僧问道:“此间既有祖意,达摩来此又作什么?”
  药山答道:“只为有,所以来。”
  学僧再问道:“老师平常不许学人看经,为什么老师自己却每天看经。”
  药山禅师道:“我只是希望以经书遮遮眼睛!”
  学僧再问道:“学僧想学习老师,用经书遮遮眼可以吗?”
  药山禅师道:“如果是你,牛皮之厚也遮不住你的眼睛。”
  学僧请药山禅师登座说法,药山禅师一言不出口就下座。
  学僧问道:“禅师为什么一言未说,就下座了呢?”
  药山禅师道:“经有经师,律有律师,论有论师,怎能怪我呢?”
  学僧终于在言下觉悟。
  药山禅师家风孤峻,独树一格,他经常用简单语句回答你,要你悟到言外的玄机,真是玄言玄语,机体机用,他这斩断的手法,有时肯定,有时否定,主要他是要禅者在肯定否定之外,找一个安身立命的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打坐非禅

谈到禅宗,大家都以为参禅一定要打坐。所谓老僧入定,要眼观鼻,鼻观心,这样才叫参禅,才叫打坐。
  但我们从六祖da师的思想教导中,可以了解参禅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当时有位官*员,姓薛名简,就曾问过六祖惠能da师:“现在京城参禅的大德们都说,我们要觉悟必须要坐禅习定,请问da师您有什么高见?”
  六祖da师回答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这句话非常要紧,我们必须知道,禅不能从坐卧之相去计较。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一举一动,哪里一样不是禅的境界?寓禅于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才能体悟真正的禅趣!磨砖既不能成镜,枯坐也不能成佛,参禅求道,主要在觉悟真心本性,把握这一点,才能进入禅的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1:13 , Processed in 0.175710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