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82 活水龙

梁山缘观禅师是宋初人,住湖南梁山,付法于大阳警玄禅师,有偈云:“梁山一曲歌,格外人难和,十载访知音,未尝逢一个。”
  有一天一位学僧来向他请示道:“知音难逢,是人生的憾事;但家贼难防,更是吾人的困扰。如何提防家贼,请师道一句?”
  缘观禅师答道:“认识他,了解他,变化他,运用他,何必防他?”
  学僧问道:“家兵家将容易使用,家贼如何用他?”
  缘观禅师答道:“请他住在无生国里。”
  学僧进一步问道:“难道说连安身立命之处也无吗?”
  缘观禅师道:“死水不藏龙。”
  学僧问道:“那么,什么是活水龙?”
  缘观禅师道:“兴云不吐雾。”
  学僧不放松,再问道:“忽遇兴云致雨时如何?”
  缘观禅师下床抓住学僧道:“莫教湿却老僧的袈裟!”并以偈开示道:
  “赫日犹亏半,乌沉未得圆;若会个中意,牛头尾上安。”
  王阳明曾是禅门的高手,他说:“防山中之贼易,防心中之贼难。”“心如国王能行令,心如冤家实难防。”当吾人真正的禅心未找到时,无名的妄心,确实不易预防。但缘观禅师说得好,识他、解他、化他、用他,不必防他!正如国家边防之患难除,而诸葛孔明对孟获七擒七纵,用化他之法,才能永绝后患。
  心,住在哪里里才好,无生国就是无住生心,以无住而住。心不能安住在五蕴之身或六尘之境上,因为这死水里不能藏龙,假如真龙兴云致雨,不可湿却老僧的袈裟,意即干净俐落,不可拖泥带水。“日有升沉,月有圆缺”,你能从生灭中会意安住那不生不灭的真心,也就天下太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83 树的根

有一位刚学佛不久的信徒,在《劝发菩提心文》上看到“……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这句话时,不懂其意,就跑去请示无相禅师,无相禅师道:“在学佛的菩提道上,难免因人的惰性、机缘、业魔等障而有退失菩提心的时候,必须要靠愿力来支撑、鞭策,故历代的高僧大德其道业的成就,无一不是靠誓不退转的愿力完成的,如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阿弥陀佛的四18da愿、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悲愿,无一不是学佛者的榜样。”
  信徒听后,仍不懂地问道:“为什么想成佛,就一定要立下志愿普度众生呢?”
  无相禅师回答道:“如一棵树,众生好比是树的根,菩萨就像树的花,佛便是树的果。要想一棵树开花结果,就必须努力灌溉树的根,并且爱护它,照顾它。否则根部一受到损害,树就要枯萎了,又怎能开花结果呢?所以在《华严经》上也提到‘欲作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信徒听后,也深觉愿力重要,问道:“禅师!您的愿力是什么呢?”
  无相禅师道:“我的愿力不能告诉你!”
  信徒不解地问道:“为什么禅师的愿力不能告诉我呢?”
  无相禅师道:“我的愿力是我的,你为什么不发你的愿力呢?”
  信徒终于心开意解,礼谢而去。
  愿力,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不必问别人愿力,先问自己愿为大众做什么。例如:我愿做一艘船,载运行旅;我愿是一条道路,供人行走;我愿做一棵树,普荫大众;我愿做一只牛,为众效劳。
  当然,吾人可以发愿,成圣成贤,成佛成祖,因为愿力成就,所作一切自然就会成就的!故《劝发菩提心文》又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学佛之本,立愿为先。”即此之谓。
 楼主| 发表于 2010-10-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84 百年一梦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归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搘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发表于 2010-10-9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感恩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85 不得见

曹山本寂禅师初参洞山良价禅师时,洞山禅师问道:“从什么地方来?”
  曹山禅师回答道:“西院来。”
  洞山禅师又问道:“阇黎名什么?”(意思是你大德叫什么名字?)
  曹山禅师答道:“某甲!”
  洞山禅师大声道:“说清楚一点!”
  曹山禅师也大声回答:“不说!”
  洞山禅师问:“为什么不说?”
  曹山禅师答:“因为我不名某甲。”
  洞山禅师满意地称许着,并接受曹山禅师在其座下参学,并时常于个人的禅室中指示他的法要。
  有一天,曹山禅师向洞山禅师辞行他去,洞山禅师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
  曹山答:“不变易处去。”
  洞山问:“不变易处,岂有去也?”
  曹山答:“不去亦不变易。”
  曹山禅师受法后,参学于江湖,众请住于抚州吉水山,改名为曹山,法席越盛,学徒不下千二百人。南平钟陵王,闻其道誉,三请而不应。于是南平钟陵王大怒,便对专使道:“若请不到曹山da师来,就不要来见我。”
  专使不得已苦苦地对曹山禅师要求道:“禅师!您若不赴王旨,弟子一门便见灰粉。”
  曹山禅师道:“专使不必忧虑,我有一偈面呈大王,必保无事,偈云: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见之犹不顾,郢人何得苦追寻?’”
  南平钟陵王看偈后,遥望吉水山(曹山)顶礼道:“弟子今生决定不再妄求一见曹山da师。”
  有的人唯恐他人不知,一直急于廉价出售;有的人唯怕人知,一直隐藏陆沉。如曹山本寂禅师,虽不出山应世,而能影响当道,起恭敬仰慕之心,此亦禅门道风。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86 禅像什么?

 有一位信徒很想学习打坐,但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到寺院去拜访无相禅师,并非常诚恳地说道:“老师!我很笨,自知非参禅法器,但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能否请您告诉我,禅像什么?”
  无相禅师回答道:“五祖山的法演禅师,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他的儿子对他道:‘爹!您年纪已渐渐大了,找个时间教我偷盗的技术吧!免得以后我没有办法生活。’
  “做父亲的不好推辞,便答应了。这一天晚上父亲就将儿子带到一富有人家,用万能钥匙,将衣橱的锁打开,并叫儿子进去,等儿子进去以后,父亲便把橱子锁了,且大叫道:‘有贼!有贼!’转身便走了。
  “富人家听说有贼,赶紧起来搜查,搜查结果,东西并没有遗失,也没有看到小偷,因此就仍然去睡。这时锁在衣橱的小偷,不晓得父亲什么用意?为什么要把他锁在衣橱内?到底要怎么样才能逃出去呢?于是灵机一动就学老鼠咬衣裳的声音,一会儿,听到房内的夫人叫丫环拿灯来看,并说好像有老鼠咬衣服的声音。丫环刚一开衣橱,这小偷便一跃而出,并将丫环推倒,灯吹灭,竟逃走了。
  “富人家发觉小偷后,派人追击。追到河边,这小偷急中生智,把一块大石头抛到水里,自己绕道回去,当回去的时候,还听到河边有人说,真可怜,把小偷逼得跳河了。小偷到了家后,看见父亲正在喝酒,便埋怨为什么要将他锁在衣橱里?他父亲只问他怎么出来的?儿子把经过说了一遍,父亲非常高兴道:‘你以后不愁没饭吃了!’像这小偷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禅的智能是发自自己的内心,不能老是由人带着走路,如无相禅师所说,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想出办法,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便是禅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87 一袭衲衣

有一位无果禅师深居幽谷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女护法供养,由于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难消,故想出山寻师访道,以明生死大事。护法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给禅师。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缝制,并一针念一句弥陀圣号。做毕,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明日动身下山,是夜仍坐禅养息,忽至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执一旗,后随数人鼓吹而来,扛一朵很大的莲花,到禅师面前。童子说:“请禅师上莲华台!”
  禅师心中暗想:我修禅定功夫,未修净土法门,就算修净土法门的行者,此境亦不可得,恐是魔境。无果禅师就不理他,童子又再三地劝请,说勿错过,无果禅师就随手拿了一把引磬,插在莲花台上。不久,童子和诸乐人,便鼓吹而去。
  第二天一早,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引磬,问无果禅师道:“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磬,知是禅师之物,故特送回,只是不知为什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
  无果禅师听后,汗流浃背,乃作偈曰:
  “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
  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作马儿。”
  说后,乃将衣银还给母女二人,一别而去!
  佛教的因果业缘,实在是难以思议的真理,即使悟道,若无修证,生死轮回,仍难免除,观夫无果禅师,可不慎哉?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88 千古楷模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地,百丈禅师年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劳动服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他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哪里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工作,离开生活,哪里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行不是懒惰的借口,希望现代的禅者听一听百丈禅师的声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89 自伞自度

有一位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便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90 了无功德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护持佛教的君王中的楷模,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广建寺院及佛像,修造桥梁道路,福利百姓,当时菩提达摩禅师从天竺来中国弘法,梁武帝礼请禅师,并且问法说:“我这样不断地行善,会有什么功德?”
  “了无功德。”达摩禅师泼了一盆冷水说。
  武帝听了非常不高兴,再问他为什么?禅师不答,终于因为道不相应,遂拂袖而去。
  事实上,梁武帝的善行,岂是毫无功德?禅师所说的了无功德,是说明在禅师的内心,并不存在一般事相上“有无”对立的观念,我们唯有通过了“有无”对待的妄执,才能toushi到诸法“是无是有,非无非有,是可有是可无,是本有是本无”的实相,这种超越向上,是禅家必经的途径,这种境界才是禅家的本来面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8:53 , Processed in 0.14424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