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觉净

点燃您的激情,觉醒您的生命,期待您加入六祖寺基建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宁静,人就更有智慧,
能直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常能一语中的;
心绪动荡,如同风中的蜡烛,
照出的景物恍惚不清,
自然决断起来犹犹豫豫,
说起话来更是语无伦次、喋喋不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总认为自己付出太多、
得到太少,计较公平与否。

潜意识里都是把感情当作了一种交换,
我用心待你,也希望换来你的关心;

我付出多少,就希望得到相等的回报。
如果长时间付出与回报不平等,
内心就会很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做菩萨那朵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在感情之外,要有其他令自己有力量的梦想,
不要把感情当作生命的全部。
凡夫把执着当作爱,
所以总觉得斩断了执着就是无情,
其实是内心不具智慧之故。

不要把幸福寄托在无常的感情和人身上,
自己的幸福要靠善业来创造。
不要幻想自己没有的,
多珍惜自己拥有的,把握自己能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你念念不忘的过往,终究会过去的。
我们这一路走来,失去过很多东西,曾经最喜欢的礼物,曾经最肝胆相照的伙伴,曾经最喜欢的人,曾经,我们以为永远过不去的青春。或许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在失去里渐渐学会了释怀,知道了,没有什么是永远不会离开,明白了,有很多人,说了再见,就不会再回来。
时间真的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沧海一次次变成桑田,也见证了每一个小小的平凡的我们的所有改变,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彷徨,我们的痛苦失望,我们那些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往。所以我们总把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交给时间,似乎它本就有这样的魔力,去见证人心,去检验真情,去抚平所有的创伤。它会把所有记忆都镀上一层温柔的光。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时间改变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罢了。当我们攒够了勇气回首来时路,终于可以笑着面对曾经撕心裂肺的过往。我们终于知道了,所有的爱与恨,都终将变成那天边的一缕风或一片云,淡淡的悬在心上,不悲不喜。
“都会过去吗?”
“都会过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懂得无常,
心就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缚,
能够看淡得失成败;

懂得无常,
要好好珍惜生命的时光,
勤造善业;

懂得无常,
要在一切境界中善待他人,
温暖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人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种生理结构暗示我们应少说多听。但是,在人际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一点也不顾对方的感受,以致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人为何偏爱讲话?佛门有一个词叫“乐说欲”,即非常欢喜讲话,这是人的本性之一。
曾经有个新闻: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吃穿不缺,却天天在家门口摆摊卖自己缝的鞋垫,除夕也不例外。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的答复让天下儿女动容——“只想找个人说说话!”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说,当他一个人乘着无动力单人帆船穿越太平洋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寂寞,那种想向人倾诉却无人听的难受劲儿,不亚于瘾君子发作时的煎熬,骨头缝像是被小虫吞噬一般。每当靠近大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家中国饭馆跟人聊聊天。看来嘴巴不仅要完成“吃饭”的生理功能,还要满足人“说话”的欲望。
所谓“言为心声”,言语是我们心灵世界的外化。心静如水的人一般很少讲话;喋喋不休正是内心躁动不安的表现,名为“躁人多辞”。安静的心就像一间收拾得井然有序的房间,再多东西放进去都能合理布置,找个不起眼的零件也毫不费时;躁动的心就像堆满各式物件的库房,东西都挤到了门口,就是搅个天翻地覆也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
内心宁静,人就更有智慧,能直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常能一语中的;心绪动荡,如同风中的蜡烛,照出的景物恍惚不清,自然决断起来犹犹豫豫,说起话来更是语无伦次、喋喋不休。
向别人倾诉就是排泄心灵的垃圾,虽然一时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但终究逃不出扬汤止沸的轮回。止口不如静心,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如何让自己的心听从安排?佛教里解决这一问题有个妙招:如同大禹治水,一时堵不住就疏导。说惯的嘴巴先不要闭上,而是改变说的内容——念佛。凡夫说话都是“烦恼心”驱使,越说越躁动,越说越烦恼。改成念佛号,虽然开始还是烦恼心,但佛号是清净的。好比一个躁动的人,让他不断重复说“安静”,借着佛力让烦躁的心转向安详,想必很快会安静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问

现在人际关系纷繁复杂,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与冲突,让人很疲惫,请问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什么?与人相互应该提倡哪些,避免哪些?

学诚法师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换位思考。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认识别人,也要常常反过来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看看自己。
3.要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要总认为自己最正确。
4.不说是非,多感恩和赞美。“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学习与思考


深入理解学诚师父的话,并落实于行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快能建立起来,我们分析一下行动的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很讨厌被人指责,但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指责过别人?当我们诚心的指出别人的问题的时候,很讨厌对方反驳,试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反驳过别人?
2.换位思考。当别人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平时我们有没有积极成就别人的心?
3.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我们有没有学会倾听?倾听是理解对方的唯一途径,我们不顾及对方的情绪,说一大堆自以为是的话,别人能不能听进去?
4.不说是非,多感恩和赞美。想想我们是否能看到别人比我们强的地方?看到以后是不是发自内心的随喜和赞叹?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别人对我们的慈悲,试着换一下位,如果我是TA,我能以TA对我的方式对待TA吗?
做到这些的确是不容易,但内心深处若能够意识到核心问题,做起来就并不难。这一切归咎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为对方做一点点事,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意识不到,不懂得观功念恩。
不要被“自我意识”包裹的严严实实,放下“自以为是”的心,全然的感知环境对我们的恩泽,只要活着就是环境对我们的恩赐,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
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家庭和睦、同事团结、社会稳定的前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划重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认识别人。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不说是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十九日,乃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值此殊胜日请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平安喜乐、得闻正法、自利利他!

相传古代有一个小国,叫兴林国,国王生了三个女儿,幼女妙善自小慈眉善目,生得一副好心肠,特别讨人欢喜。妙善的母亲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妙善独自在房间思考,要是让世人都摆脱死亡的痛苦那有多好啊,忽然屋子里金光四射,佛陀现身对妙善说‘在遥远的须弥山上有两件法宝,分别是白玉金瓶与白莲花,如果你能取之加以修行,就能修成正果,普渡众生。妙善与她的好友永莲收拾好行装後,就往须弥山出发。一路上佛驼化身饥饿的乌鸦,受伤的野人考验妙善的善心,妙善把自己的乾粮分给饥饿的乌鸦,把自己的鞋子分给脚上受伤的野人,自己却挨饿受冻,光着脚走到了须弥山顶上,当时正值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妙善的脚都被石头磨破了。


佛陀被妙善的善心打动,将白玉金瓶及白莲花交给妙善,并说’等到白玉金瓶中生出水,水中又生出杨柳枝之时,就是你得道生天之日‘妙善回家後正式出家,把白玉金瓶供放在佛像前,把白莲花供放在水池里,每天都有大批的善男信女到庙里供奉这两件佛器,当时庙里有一个叫沈英的顽童,听到妙善要让空瓶生水,水中长枝,就想作弄她,沈英趁着庙里没人,把白玉金瓶倒满了水,又在水上插了根杨柳枝,就在这一刹那,天空上传来了天籁般的乐声,池中的白莲开的像车轮般大,妙善闻声见状,就把白玉金瓶拿在手中,赤脚站在白莲上,白莲花徐徐上升,妙善得道升天,称为观音,而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十九日,昔日的好友永莲与顽童沈英就成了观音旁边的金童玉女。


人们为了纪念观音得道升天,就定了这天为观音的成道日。在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很多信众都会在这天特意选购一串佛珠,诚心向观音祈福,并在佛像前戴上佛珠,除了有观音赐福的意思外,也祈求观音的佛法可以加持在佛珠上,时刻提醒自己为善不为恶的念头。

观音,后来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当时宝藏如来为转轮王授记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禀白佛陀说:“世尊,今日我以广大音声,告知一切的众生,我所具有的种种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愿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若有众生遭受到种种苦恼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的时候,没有可以求救保护的人,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着我,称念我的名号,而那个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者,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当为了众生的缘故,发起最上殊胜的大愿,期愿假使当转轮圣王(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安乐世界,作完种种诸佛度化众生的胜事,入于无余涅盘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时,我将在那时,修菩萨道利益众生。当无量寿佛正法,在初夜分灭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果,继续度化一切众生。”


观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号“正法明如来”。其后又以菩萨的身份乘愿再来,到普渡众生。正法明如来是古佛中的古佛,他所教化的和菩萨摩诃萨无穷无量从亘古至如今,在法界宇宙无数的银河系中,己培育出数不尽的菩萨摩诃萨成就佛果,是十方如来之师。


“正法明如来”,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带果行因,倒驾慈航,成为了观世音菩萨,一方面化身千百亿,度于一切国土六道,他无刹不现身,是千处祈求千处应的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能救度一切苦难,听一切世界声音,没有一点厌倦,不辞奔波,毫无怨言,就连他的眼泪也化成了21度母,一起度生,慈悲智慧不可思议。若有一众生没有成佛,观音菩萨则依从誓言,决然不会成佛。在无量劫后,阿弥陀佛灭度,西方国土正法无人护持,观音菩萨就会在当日下半夜成佛,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运持西方极乐世界正法。


另一方面,观世音菩萨本觉妙心,与如来佛同一慈力,又下化众生,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众生,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又帮助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为一切众生说法,大雄愿力无边无量……观世音菩萨一生都在为众生奉献自己,所以至今最被崇拜。

释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说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经》中这样告诉观世音菩萨: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於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乐,等到因缘成熟时,会遇佛授记,他日必将成佛的。(具体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使至理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迹;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观音菩萨在现实娑婆世界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
“观自在”的含义(阿旺上师开示)

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的《心经》开头有“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这个“观”是看的意思、观察的意思。“自在”这里面讲的是八自在。“菩萨”就是梵文菩提萨埵,简单的讲就是菩萨。

“观”字里面有一个故事,简单地讲一下这个故事:

观音菩萨未成佛之前,是凡夫的时候发菩提心,他发菩提心的时候就是阿弥陀佛拜为师父,在阿弥陀佛面前发菩提心,观音菩萨发誓我要度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全都度完了我才成佛,一个众生度不完我不成佛。如果我这个菩提心退了,我的这个头就裂开十个,身体裂开一千个,他就这样发誓。

然后观音菩萨去度众生,首先度的是饿鬼道,观音菩萨几千年度饿鬼道,天天度饿鬼的众生,度很多很多饿鬼道的众生。有一次在须弥山的南边度众生,好像饿鬼道的众生都度完了,观音菩萨想:现在饿鬼道都度完了,差不多了,我去须弥山顶上再看一下,饿鬼道减少了没有。到须弥山顶上看一下饿鬼道,好像没有减少,好像以前那么多,很多很多没减少,这时观世音菩萨退心了,我发这个菩提心,众生是度不完的。那什么时候度完他们以后我才能成佛呢,我是没办法成佛了,我不发这个菩提心了。菩提心一退,头裂开了十个,整个身体裂开了一千个。

这时候阿弥陀佛用神通马上飞到观音菩萨的面前,跟观音菩萨讲,你不要退心,反而要更加地发菩提心,我帮你度众生,我帮你加持。那么头部裂开了十个,加持了十个头部,这上面再加持阿弥陀佛自己的一个头,就是十一个十一面。那身体裂开了一千个,就加持了一千个手。一千个手中加持了一千个眼睛,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十一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就是这样的。

这是“观”字,观音菩萨用一千个智慧眼睛日日夜夜每时每刻都在看六道众生,看六道众生有什么样的烦恼,有什么样的痛苦,那消痛苦的机会到了没有,断烦恼的机会到了没有,清业障的机会到了没有。观察这个,一旦机会到了,观音菩萨马上加持到这个。这个就是观。


“自在”,身口意自在。

身体自在,你化什么都可以,身体就自由自在。身体化成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也可以,身体化一般的众生都可以,身体自由自在。我们这个身体不自在,所以就一直就这样,没办法改变它。那就是不自在,观音的身体自在,身自在。

语自在,语自在了可以讲所有众生的话。所有人的话都可以讲,想讲英语很流利,想讲马来语很流利,想讲藏语也是很流利的,讲什么语言都可以很流利地讲,这个就叫做语自在。密宗里面讲的是解开金刚语。

心自在,心自在是什么样的呢,心放在哪里它就定在哪里,那就是心自在了。心一直放在菩提心大慈大悲这上面或者度众生上面,那一直心放在那里,那就心自在。现在我们的心不自在,所以就想很多烦恼的事,很多痛苦的事。不想那些东西,但是没办法,一直会想那些事,心不自在。那观音菩萨就是心自在,身口意自在。

事业自在,做什么事都是自自然然的,自己发愿的愿力自自然然会成功,那就是事业自在。

愿自在,发愿,自己想发什么样的愿,这个愿全都如意,那就是愿自在。

业自在,也是一种事情,对众生做事情,也很自在。

功德自在,等八自在。这个八自在也有不同的八自在,佛的八自在,菩萨的八自在。菩萨的八自在里面讲的也有不同的自在。那这个就是自在的意思。

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


念观音心咒的功德是:得慈悲心。观音是诸佛如来的慈悲化身,念观音心咒能得到慈悲心,能超度亡灵。念嗡嘛呢叭咪吽,如果过世的父母亲或长辈堕了三恶道,念这个咒语会把他们超度到人间,超度到善道。如果他们在人间,念这个咒语他们会顺顺利利的,有这个功德。还有心愿如意,有什么心愿念六字真言会心愿如意。比如说:求子的人念嗡嘛呢叭咪吽,能够得子,非常殊胜。

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叫六字真言。

嗡:能证大的果位——佛的果位、得吉祥、得圆满、得财、得世间成就;

嘛呢:是如意宝的意思,四臂观音手中拿的如意宝,求什么得什么;

叭咪:就是莲花,观音手中拿的莲花,莲花代表出离心;

吽:就是能够得到解脱,能成佛。

嗡嘛呢叭咪吽每个字都有功德。嗡:能消除天道众生的痛苦;嘛:能消除阿修罗道众生的痛苦;呢:能消除人道众生的痛苦;呗:能消除畜生道众生的痛苦;咪:能消除鬼道众生的痛苦;吽:能消除地狱道众生的痛苦。



嗡嘛呢叭咪吽的功德:

听闻的功德:听到嗡嘛呢叭咪吽,下辈子能往生净土,或不堕三恶道,能得到善道。

念诵的功德:念诵嗡嘛呢叭咪吽,消业障,消掉堕三恶道的所有的业障,心愿如意。

思念的功德:想念嗡嘛呢叭咪吽,生生世世造的业障可以消掉。

触摸的功德:触摸嗡嘛呢叭咪吽,得到诸佛如来和一切菩萨给你灌顶的功德。

携带的功德:携带嗡嘛呢叭咪吽,能除病,能除掉身上所有的病,然后可以排魔。

抄写的功德:抄写嗡嘛呢叭咪吽,相当于抄写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

有些小动物临死时,对动物的耳朵念嗡嘛呢叭咪吽,会超度它们,下辈子不堕三恶道。

若有人临终要断气的时候,念三遍嗡嘛呢叭咪吽,这个人肯定不堕三恶道。

经常转嗡嘛呢叭咪吽的转经轮,杀父的业障,杀母的业障,杀阿罗汉的业障,破坏僧团的业障等等五无间罪的业障都可以消掉,或有什么磨难,有什么灾难全都可以消掉,地水火风的灾难可以全部消掉。

六字真言这个咒语的意思很广很广,里面包括了很多经文,八万四千法门都浓缩到了六字真言里面。
观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

在佛教文化中观世音菩萨的意思是“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苦难众生只要诚心念诵观世音的名字,菩萨就能立”观“到这个人的声音并会马上前去拯救,给他解脱苦恼”。在我国观音名号的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简称“大悲观世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有其特定的内容,“慈”指“与乐”,“悲”指 “拔苦”。大乘佛教认为,观音菩萨为了广化众生,经常要示现各种现象,称为’普门示现‘,一共有三十三种化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21:40 , Processed in 0.157978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