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2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抗奶”是否安全?
专家表示,现在无抗奶都是添加一种解抗剂,若是混入了工程菌,也可能引发细菌耐药
在人们的食物链中,可能摄入抗生素残留还有另外一个渠道,牛奶。
奶牛在每年换季时易患乳腺炎,并且采用机械榨乳也容易使乳牛患乳腺炎。
有专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治疗的方法就是打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一般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
农业部农产品(14.40,0.14,0.98%)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程金根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正常情况下的原奶是不会有抗生素药物残留,但当奶牛得病时,就会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期间奶牛的产奶会携带抗生素残留,目前规定患疾病的奶牛必须有7天的消药期。
这7天内产的奶怎么办?程金根曾表示,由于目前无更有力的监管制度,一些含有抗生素的原奶依然被部分奶农拿来销售。
有专家认为,因为抗生素难以分解会在牛奶中形成残留,长期饮用这种牛奶人体势必形成耐药机制。
对于牛奶中的抗生素,光明乳业(8.58,-0.24,-2.72%)曾提出“无抗奶”概念,国内多家乳业紧随其后,先后推出自己的无抗奶,商家大肆宣传无抗食品的健康安全。
2009年5月,国家卫生部6部委联合发文叫停“无抗奶”的宣传,并责令相关奶品立即下架。
专家解释,光明乳业所宣传的“无抗奶”只是在牛奶中添加了某种“解抗剂”,并不是从奶源上保证没有抗生素。而“解抗剂”并不在中国的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奶制品添加解抗剂已是行业“潜规则”。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曾在2006年5至8月间,对五个厂家生产的牛奶样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63.2%样品含有β—内酰胺酶(解抗剂)。
赵志军称,牛奶中添加的解抗剂,基本上是通过基因工程使微生物发酵来获得能水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不够纯化的解抗剂可能混入生产β-内酰胺酶的工程菌,该菌进入人体后通过细菌间的传播,完全有可能架起了直接通往一个又一个”超级细菌”的桥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