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在美国,我在一个研究抗结核药的多国部队的课题小组里工作时,一个印度同事送我一盘有声读物的CD《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位同事是个科学狂人,准确地说,是个DNA狂人。他的试验台和办公桌上贴满了结核杆菌的基因谱。他胸怀科研上的伟大抱负,那就是在《科学》或者《自然》这样的最高刊物上发表署着自己名字的生物论文。这样的抱负,他不止一次地在喝咖啡时跟我说起。他看不上自己那些纷纷投奔硅谷的做软件的印度同胞,觉得他们被绿花花的美钞和金融泡沫给诱惑了。这样的一个小伙子,在寻找使自己变得更快成功的技巧,自然,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的这本书闯入了他的世界。
l 如果不止一个问题,以最重要的问题开头。提问时注意技巧,首先要说明,你问这些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这对于奠定你和医生的良性关系很重要。
l 畏惧、尴尬、怨恨……这些情绪会在病人和医生之间筑起屏障。不要害怕张口问,但也要注意有礼貌地问。礼貌地告诉医生你需要点时间,问点问题。如果害怕某种检查,对身体的某些部位检查感觉害羞,你要开口说出来。如在检查过程中感觉不舒服,要及时让医生知道。如果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发出了让你不安的感叹词或者说了让你多疑的话,不要自己猜想,开口说出来,让医生解释清楚。
l 如果你对诊断或者治疗计划有疑问,告诉医生。如果你不愿意进行某种治疗,需要询问医生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可能,再去问问其他的医生。
关于2002年的研究,我特地去网站查到了这篇研究的原文(刊登在Cancer Research 62, 5678-5684, October 15, 2002)。作为一篇研究文章,最后的讨论里提到,“我们的结果提示,从大鼠的情况也许可以推断人对苏丹一号的易感性。特别是苏丹一号对人的致癌性。虽然苏丹一号对大鼠可致癌,但对人的致癌作用目前还未证实。在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的目录里,苏丹一号仍未被归为致癌剂。”这个叫做国际癌症研究所的组织,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它把苏丹红列入第三类致癌物,即“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不足”。 而在1999年,在欧盟对食物危险成分归类说明的会议上,把苏丹一号归为“有可能有致癌作用,对人谨慎使用”和“有可能的致突变作用,对人谨慎使用”。在2002年这篇文章中讨论部分的最后,作者建议鉴于目前没有来自人体的数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那些平时工作接触苏丹一号的工人有什么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