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tomchalie

[实修交流]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布施取宝利众

大布施取宝利众
久远以前,此世界为一大国王统治,其上师名为婆罗门烈卓达,受到众人爱戴恭敬,财富广积同于多闻天子。释迦牟尼佛那时为婆罗门之子,名大布施,年岁尚小时便相貌端严、具足相好,且精通一切学问及技艺。因他财富非常圆满,一次出门赏玩时看见贫穷困苦者后便生悲心。回家以后就对父母请求能允许自己广行布施,蒙父母开许后便行广大布施。他将库中三分之二财物尽皆施舍,只余三分之一时,管理仓库者便告之于大布施父母:“万勿再行布施,否则定会使仓库空虚。”父母因感羞愧而不愿当面数落儿子所为,便对仓库管理者说道:“我们无法直接明示,你可关闭仓库大门,对其言我忙于事务,不为他开门便罢。”

结果当大布施还欲广行布施时,因库门紧闭已无法满足乞讨者愿望。大布施心中暗想:管理仓库者不开门也许是受父母吩咐,况且儿子把父母所有之仓库全部布施也不应理,我最好能想一万全之策以得到如意财宝,如此便可把无量财富布施与无数众生。想及此,大布施便到众人前询问有何方便可令自己如意布施。如是问时,有人说你欲得财定需耕地,有说步行可积财,有说经商能致富,亦有人言取宝需向海中去。大布施内心思索:如我行耕地等事务恐不合适,最好之策当以前往海中取宝为上。大布施想完便向父母请求开许,父母恐其一去不返便坚决不同意。大布施便以决绝态度在父母面前斩钉截铁说道:“如我不能实现此种愿望,则我必将不吃不喝、长伏于地、在你们面前誓不起身。”言毕即按其所说,于六日之中绝食明志。

父母先以种种好言善语迭相规劝,奈何大布施心意已定,绝无妥协之意。万般无奈之下,父母不得不听之任之,大布施此时方才进食。

他与五百人便相伴前往海中取宝,走至路途中间就遇上强盗,全部钱财被洗劫一空。又走至大西巴城时遇一婆罗门嘎西拉,大布施便往其家向其讨要三千两黄金。当大布施张口要金时,嘎西拉家一金色美女闻其声后非常高兴。此金色美女头发呈蓝色,已有四千国王太子欲娶其为妻,但家人皆不赞同。此时金色美女于门口听到大布施声音后,便对父母说:“我愿为此人之妻,他乃为我丈夫。”待嘎西拉打开门后一看,更见大布施身相庄严、与众不同。于是当大布施讨要三千两黄金时,嘎西拉便将黄金与女儿一起赐予大布施。大布施则说道:“如我能从海上顺利归来,我则可带此女人一同归家。”嘎西拉便将三千两黄金及其他路途中所需物品、资具一一备齐交与大布施。正当大布施于岸边即将登船之际,嘎西拉对其又千般叮咛道:“你去海中取宝定有利益,但同时亦含藏风险,你务必千万小心。”大布施点头答应后便登船起航,直往海中驶去。

众商人一路同行,其间大布施因精通探宝术而屡屡通过观察发现众多珍宝。众人从海中捞取后堆放于船上,各种奇珍异宝竟挤满整个船舱。眼见所获甚丰,众商人便欲归去。大布施则独排众议说道:“从龙宫获取如意宝前决不归家。”商主们听后心里非常痛苦难受,便对大布施说:“你若不回,我们也不肯回去,不如我们一起漂泊四方。”他便劝解他们道:“你等实不该如此,你们理应归家,我发愿定加持大家顺利回去。”大布施说完便手捧香炉供养四方,并说谛实语,以此功德愿众商人皆得以顺利返回赡部洲。

大布施则继续向龙宫进发。他先于水中探寻七日,此时水已漫过双膝;过七天,水淹大腿;又七日,水已浸到腰际;再七日,水过双肩。大布施随即在水中游弋七日,后终抵一山下。他又手攀草木、脚蹬悬崖,爬行七日后到达山顶。于山顶休整七日后,大布施又用七日爬到山下一河边。河里清晰可见毒蛇缠绕之金色莲花,他当场就以跏趺坐入慈悲等持,顿息毒蛇嗔恨心。之后,他足踩莲花又行七日,安稳越过毒蛇阵营。

路途之中又逢罗刹,罗刹觉察到人味袭来立刻猛冲上来。大布施悲心大发,罗刹便转而以温和语气问道:“大士,你从何而来?又欲往何方?”他回答说:“我欲取如意宝。”罗刹闻言心中暗想:此人定有大福报。但如此步行恐始终难以到达,因路途实乃太过遥远。加之一路奔波劳累,我应予他一些方便。作是念已,罗刹便将他带上虚空,过四百由旬后又放至地面。

大布施再继续前行。走不多远,便见一白银宫殿,他当下想到:这里必是龙宫。

当他向龙宫迈进时,忽然发现龙宫外面有一七层大坑,内里遍布毒蛇。他又发慈悲心,再次息灭毒蛇嗔心,然后踩于毒蛇上径向龙宫挺进。刚要进门,就见龙宫门口有两条巨龙守卫,缠绕迤逦,头置于地。两龙抬头见到大布施后,立即准备施放毒气。他则慈心顿发,两龙倏忽低头而眠,他乃得以踩其头而入。

进得龙宫就见一龙王住于七宝宫殿中。龙王见到来人后恐惧、紧张非常,心中想到:我宫殿外有七层毒蛇大坑,任谁也无法进入,此人到底是谁?龙王边想边起身迎接,恭请大布施坐于宝座之上,并供养各种饮食,然后便询问其来此缘由。

大布施回答道:“赡部洲众生因生活穷困而屡造恶业,死后必堕恶趣中。我为他们而生悲心,万里迢迢赶赴此地只为向龙王索要如意宝,因如意宝能以满众生愿而利益众生。以此寻宝福德,愿我究竟成佛。望龙王能满我愿。”

龙王应声答言:“此如意宝稀有难得,你既为寻宝而来,理应于此小住一月。我供养你全部日用所需,如你能为我说法,我定将如意宝奉献于你。”

大布施于是同意讲法,龙王则每日供养种种上妙饮食、乐器。他于一月之中为其宣讲四念住法门,传法完毕便欲离去。龙王就以欢喜心从头上卸下如意宝送与他,且庄重发愿道:“待你成佛时,愿我能做你最好侍者。”

他拿到如意宝后便问龙王:“此宝到底有何功德?”龙王回答说:“此如意宝在二千由旬之内能赐予你一切所需。”大布施言下心中暗想:这如意宝虽具大功德,但还不足以满我愿望,我当再去找寻。

与龙王和眷属告别后,大布施又独自踏上探宝之旅。

走过一段路程又来到一座蓝宝石龙宫前,如前一般,龙宫前有一七层深坑,毒蛇遍布其中,宫门口两条巨龙缠绕迤逦如故。大布施又以慈悲心息灭毒蛇、巨龙嗔恨心,踩其头昂首进入龙宫。

此龙王如前龙王一样起身相迎、恭敬有加,他于是又向这位龙王索要如意宝。龙王趁此机会请求道:“希望你两月之内为我宣讲佛法,我供养你一切日用所需。传法结束时,我定当奉献如意宝。”他就于两月之中向其传四神通法,随后龙王就将能在四千由旬之内赐予所需之如意宝供养他,并同时发愿道:“愿你成佛时,我能做你最好侍者。”

大布施心中再次想到,此如意宝虽较前功德增上一倍,但还是不能满其所愿,便又继续向前找寻而去。经过一段时日后,他最终看见一黄金龙宫,外面依然有一七层遍布毒蛇之大坑与两条巨龙缠绕守护之宫门,大布施以渊远不竭之悲心,第三次息灭毒蛇与巨龙嗔心。进入王宫后,龙王恭敬请法如前。结束对其四月传法后,龙王将顶上如意宝奉献大布施,并发愿道:“待你成佛时,愿我能成为你最好侍者。”龙王并且说明此如意宝能在八千由旬内降下珍宝和一切所需。大布施至此方感心满意足,他心下暗想:赡部洲方圆只有七千由旬,如意宝此回满我愿矣。

他拿到如意宝后便用布包裹准备返回,此时诸大龙王与眷属皆来相送。大布施手捧三如意宝发愿道:“如此三宝实为真正如意宝,则愿我即刻飞上天空。”

大布施言毕立即直飞入天,越过大海直抵岸边。上岸后因连日奔波劳碌、略感疲惫就随地而眠。海中诸小龙看到后就商量说:“我们所居大海中,如意宝仅此三枚,岂能让此人全部携之而去?我们应窃回此宝。”商量完后,诸小龙就悄悄偷走此三枚如意宝。

大布施醒来发现如意宝被窃,心知此举定是海中小龙所为,于是发下大愿:宁可竭尽全力舀干大海之水,也要讨回如意宝,决不空手而回!

他于是开始日日以一龟壳往岸边舀水,海神测知大布施想法后就劝说道:“大海深广无边,有三千三百由旬,即便赡部洲全体人众齐来舀水亦无法舀干,你又如何舀尽?”大布施意志坚定地回答说:“一人如能持之以恒以精进心行事,则任何事皆可成办。何况我用珍宝不为自己,只为利益众生,并以此福德欲证佛果。如此心永不退转、永不怯懦,大海为何不能舀尽?!”

当此之时,遍入天等天人从远处观见大布施为一切众生而舀干大海水之苦行后,心生感动,互相纷纷辗转相告,最终所有天人相伴齐来大布施前。看到他精勤不辍、勉力舀水之时,众天人各个脱去天衣扎入大海中。等其第一次从海水中浮起时,大海分明下降四十由旬;待其第二次出入后,海水又下降八十由旬;第三次时,海水则降低一百二十由旬。

此时众小龙均感恐惧,便至大布施前请求道:“祈请你万勿舀干大海。”他这才停止舀水。小龙们又问他:“你要此如意宝究有何用?”他则说道:“我乃为利益众生而需用此如意宝。”众小龙随即反诘说:“你为利益众生需用如意宝,岂不想我们大海中亦有众多众生,为何偏要将能带来利益之如意宝只让你拿去?”大布施闻言反驳说:“大海中众生尽管也属众生,但绝无贫穷痛苦之忧;而赡部洲众生因穷困所致,为财富不惜互相损害、造作十不善业,如此一来,他们死后必堕地狱诸恶趣中。故我才生大悲心,要用此如意宝满足赡洲众生所愿。”

诸小龙闻已释怀,便取出所藏如意宝供养大布施。海神亦发愿说待大布施成佛时欲为其侍者。他就又带着如意宝飞向虚空,并终回大西巴城。问城中诸人原先一同探宝之同行商人去向,答言均已安全归来,于是大众皆感稀有难得。

大布施又来到嘎西拉家门前,众人都欢呼雀跃道:“大布施已从海上归来!”嘎西拉也感高兴非常,随即就为他及以前同行之众商人举办盛大宴会,为其接风洗尘,大布施此时则用如意宝顷刻充满嘎西拉钱库。嘎西拉命以种种珍宝严饰之美女手捧珍宝水器为他沐浴洗脚,并将此美女也赐予他,大布施则随顺接纳。嘎西拉婆罗门欢喜异常,又将女儿及五百女仆赐予大布施,并及五百头以珍宝装饰之大象,再加各种能出欢乐音声之乐器,一并交与大布施后,方才依依惜别。

大布施率众回归故里,到家方知父母思儿心切,自从儿子离开后一直伤心哭泣,以致哭瞎双眼。大布施以虔敬心恭敬顶礼父母,当其手握父母双手时,父母方知儿子已归。父母埋怨道:“你离去之后,我们已哭瞎双眼,不知你从海中到底获得何种宝贝?”

大布施便将如意宝放于父母手中,且欣喜说道:“我已觅得如意宝。”父母手拿如意宝不屑说道:“此等石块遍满我家仓库,你却为之不惜千辛万苦、冒死寻觅,所作所为有何意义?”他也不辩解,只用如意宝擦拭父母眼睛,父母双眼即刻便似风散乌云般双双复明。父母高兴不已地说道:“此乃真如意宝,果然能遣除一切烦恼疾患。”

大布施此刻手捧如意宝发愿道:“愿父母脚下能生宝垫,头顶变出华盖。”发愿已,宝垫、华盖皆如愿生出。大布施又以如此发愿令家中仓库全为宝物充满。

国王此刻便派人骑能走百千由旬路程之大象向大众广为宣告:“赡部洲所有大众,大布施已从海中取回如意宝,再过七天,众人便可随意享用一切财富。”

大布施沐浴更衣之后,在清净草地平原上将如意宝置于胜幢上,手拿香炉发愿道:“赡部洲众生恒处困厄穷苦中,我必须饶益他们。如此如意宝真实不虚,则愿天降众生各自所需之财物。”话音才落,四方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刮走大地上所有不净之物。然后降下雨水,接着又开始降下百味甘美饮食,随即又落下粮食、妙衣。最后则降下珍宝雨,整个赡部洲大地遍布珍宝,如同满地石子、瓦片一般随处可见。

正当众人心满意足之时,大布施谆谆开示道:“因大家生活贫困、造恶不止,恐你等日后堕入恶趣,我方发大悲心历尽千辛万苦、冒死赴海求得如意宝珠。故而你等实应心生安乐,且将身、口、意全部投入行持十善道中去。”他如是千方百计劝请大众行持十善法,以此因缘,赡部洲众生多有死后转生善趣天界者。

大布施之父母乃现今净饭王、摩耶夫人;而白银龙宫龙王为舍利子,蓝宝石龙宫龙王为目犍连,黄金龙宫龙王为阿难,他们三人那时全都承侍过大布施;海神则为后来之芒嘎巴尊者。其他佛经中所记载的后成为世尊之义成王子前往大海取宝经历亦与此叙述吻合。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义太子为众取宝

善义太子为众取宝
很久以前,有一宝盔国王统领五百小国,娶有五百王妃。怎奈妃子虽多,但皆无育有子嗣。情急之中,宝盔国王便多方祈请日、月天神,不过种种手段最终均无济于事。国王内心焦灼万分,痛苦无奈当中日夜揪心:自己百年之后如无太子继位,国必大乱。忧心如焚之际,一日于梦中,一天人托梦给国王道:“如欲求子,当前往王宫外之园林,那里有两位仙人,其中一位遍体金色,你即可向他祈祷,他则会变现为你之太子。”

国王急速赶往仙人住地,找到仙人后按天人所述至诚祈请一番,仙人终于答应可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另一仙人也说愿于死后转生为国王太子。国王高兴难抑地说道:“希望如是,但愿如此!”

金色仙人死后不爽前约,即刻入于国王大王妃胎中,九月怀胎过后,大王妃产下一遍身金色太子,头发呈现蓝色,相貌非常端严。宝盔国王为新生太子行盛大贺诞仪式,并请看相师观察占卜太子命运,看相者仔细端详后为其取名善义。此时另一仙人也于死后入于另一王妃胎中,待其生育后,国王同样为之举行贺诞仪式,并请看相者为其取名恶义。

善义太子长大后精通十八种学问,一日请求父王能允许他到外面玩耍。得父王开许后,善义则以大威风出宫巡游,众人皆争相前往观瞻。目睹太子风采后,众人均赞叹善义威严实如梵天。而善义则趁出游之机亲眼目睹众多贫穷者、着破衣烂衫者、杀生者、耕地者、渔夫及猎人。善义问其何以从事此等营生?这些人回答道:“我们生活贫穷无着,实在难以维持生计,万般困窘中只得做此低劣活计。”

太子闻言心中难过不已,对他们之悲惨境遇自然流下伤心泪水。他在心中感叹道:“呜呼!此等众生命运可谓从黑暗到黑暗,永无光明之期,真乃可悲可叹!”

回宫后,他便请父王作广大布施,蒙国王开许后,便广行布施之举。及至仓库布施至只剩三分之一财物时,仓库保管者便请求宝盔国王停止太子如此布施。国王便以方便法令其关闭库门,如此一来,善义则无法再满足广大众生求乞之愿,他便想依其他诸种方式随意满众生之愿。此后之种种经过,诸如询问众人、想去海中取宝等等,皆与前文所述大布施经历大致相同。

五百商人与一老年商主,尚有善义太子便一同前去海中探宝。恶义此时则想道:我也要帮兄长前去。宝盔国王则想如若派别人陪同太子,还不如派弟弟帮助哥哥,便同意恶义前往。善义就取了三千两黄金以作盘缠,一千两补贴日用,两千两用于救急。

出发之时,国王、王妃咸来送行,当其离开本地正欲扬帆出海时,所乘轮船开始依次砍断系船绳缆。此船由七根绳子拴在岸边,每天都有人大声宣告:“大海航行危险异常,种种险难不一而足。自古以来去者众、回者寡,故而所有尚有疑虑之人均可自行离开。如不顾及身家性命、父母家庭敢到海中取宝者,所取宝物定可使本人七代当中财富圆满。”此番话语每天皆宣读一次,并砍断一根缆绳。连续七天后,绳断船启,轮船飞快驶离岸边,前往海中行去。

到达宝洲后,因善义王子精通探宝术,他就指导众人如何寻觅宝物。众商人随后皆安顿于宝洲,善义则与老商主划小船又驶往别处。

当他们越过金、银、蓝宝石山下,抵达金沙后,老商主告诉善义道:“我已无力再往前行,恐必死于此处,唯愿你勇往直前,直抵七宝所成之龙宫大殿。如大门紧闭,则可取门上金刚杵用力敲开,那时门内五百天女皆会一一供养你珍宝。其中有一天女会供养你蓝色珍宝,此乃真正如意宝,得到后万勿舍弃,定要将之带回。其他美女所供养之珍宝亦需带回,且需牢记切勿与众人提及此事。我死于这里后,望你莫负我恩,请将我一把朽骨埋于金沙之中。”

老商主言毕命丧,按其吩咐,太子将他身躯埋于金沙里。然后善义又循其指示,直往前行。终至七宝龙宫后,他用门上金刚杵敲门,五百天女应声而出,其中一天女果然将蓝色珍宝供养于他,善义将之包裹于布中带回。

恶义太子此时正令其余商人多携珍宝准备回家,结果因贪心所致,船载过量,行于大海之上时,一遇风浪即东倒西歪、时沉时浮。多亏善义带有如意宝才未沉于大海,其余商人则几乎全部溺于水中。恶义顿生恐怖,抓住善义连喊救命,善义就帮他安稳过海。恶义上岸后惊魂未定地说道:“我们兄弟离父别母前往海中探宝,如今珍宝未得、同伴已死,空手而返岂不大煞脸面?”善义本乃一心性淳朴之人,听罢弟弟所言,为安慰恶义,使之不至于过分沮丧,善义就将老商主临终遗言对弟弟和盘托出:“我们其实已得如意宝,有何羞愧难当之处?”“此话当真?”恶义欣喜若狂:“如意宝到底是何等模样?能否让我端详?”

哥哥便从布里取出如意宝交予弟弟仔细观看,恶义看罢贪心大长,内心愤愤不平地想到:父母原本对我就不如对兄长那般关爱有加,如果我空手而归,哥哥却携宝返回,他们定会更加鄙视、恶劣待我。不如趁哥哥熟睡之机将之诛杀,我自己携宝面见父母,到时只说兄长已被淹死即可。想到这里,恶义就对哥哥说道:“若两人带着如意宝休息恐不安全,不若一人佩戴其睡觉时,另一人巡视,二人轮流,不知你意下如何?”善义便同意了恶义所提建议,两人开始轮番佩戴、巡逻。恶义睡眠时故意长卧不起,以致善义看守、巡视颇费时间。待到兄长安眠时,因劳累过度便沉沉睡去。趁其熟睡之机,恶义以遍布荆棘之两根树枝突然刺入善义双目中,然后带上如意宝仓皇逃窜。

善义太子惊恐非常,大声惊叫:“有强盗!有强盗!”但荒山野外无人知晓。后有一树神告诉他道:“抢走如意宝之强盗正是你弟弟恶义太子。”善义心痛、眼痛,一时悲痛难忍。他只得边爬边走,后至一处名为乐西瓦之地。到达时,正逢一牛群,约五百头左右。群牛中有一极聪明牦牛,又善解人意,知道太子眼痛后就用柔软舌头舔善义眼睛,其它牛见状也渐渐围拢过来。放牧者看见后急忙赶过来,只见一人眼里插着两支树枝正痛苦不堪。放牧人便缓缓将树枝拔出,又将太子带回家中,喂以牛奶、敷以牛油,悉心照料,善义病情基本好转。善义于是对放牧人说:“我现在欲离开这里。”放牧人不同意。待王子眼睛创伤完全痊愈时,善义就对放牧者说道:“我现在欲往城市方向去。”

牧人于是送其至城边,善义则要求说:“我以后生活无有着落,你可否送我一件乐器?”牧人便交给太子一件乐器,太子从此便于街头巷尾以卖艺为生。因其技艺高超,所弹乐曲美妙动听,人们就常常将各种物品、饮食送予他,以致城中五百乞丐都依赖他得以生存。

一次,一看管王宫外园林之人前往城中,听到乐声后内心非常欢喜,便问眼前之盲眼艺人道:“你能否到我们那边看护园林?”善义闻言满怀哀痛说道:“我乃一盲人,如何看管园林?”来人善意解释道:“你眼睛虽失明但无关紧要,你可手拉系有铃铛之绳子,一闻鸟鸣即刻拽绳,如此行事即可。”善义听后方才答应下来。

此时恶义已回到父母身边,宝盔国王问他为何丢下善义。恶义回答说:“兄长与诸商人都已沉溺于水中,幸我会水才得逃脱,否则必死不疑。”国王、王妃听罢即刻昏厥倒地,所有臣民闻听太子死讯后也哀哭不已,众人均对恶义说:“你若似善义那般死去才为善妙。”

善义曾育有一只天鹅,宝盔国王此时便在天鹅脖颈上系一纸条,放其四处寻找太子。此天鹅飞越众多地方,最后降落于善义所居之园林。听到善义所发音声后,天鹅急急赶去送信。善义听到熟悉亲切之天鹅鸣叫,于是取下天鹅颈上信件请别人代读,至此真相终于大白。

太子给父王回信写道:“恶义用长满荆棘之木棍刺瞎我双眼后抢走如意宝。”写完就将此纸条系于天鹅脖颈上。

当时乐西瓦国王有一公主,相貌美妙秀丽、倾国倾城。她一日到园林游玩,看见善义太子头发零乱、衣衫破烂、满面泪水坐于树下行乞。尽管如此,公主仍一见倾心,贪心顿起,撇下众人不顾,只愿陪同太子说话。日近中午,国王派人唤公主回宫用膳,岂料公主答言:“将午饭送至此处,我不回去。”等侍者将饭送到,公主便对善义说:“我们一起用餐可好?”

太子诚挚说道:“我乃一瞎子,又是乞丐,与公主吃饭实不应理。如国王发现,定会降罪于我。”而公主则再三劝请道:“如若你不与我共进午餐,我也绝不进食。”善义无奈只得与公主一起用餐。

二人一直叙谈,公主对太子之贪心更是愈益强烈,久久不愿离开太子身边。直待日薄西山,国王再次派人催请公主回宫,公主此时便回答说:“我欲与此看园人共同生活,我不会再喜欢任何人,只对他留意。望父王勿改变我心,也勿干涉,敬请开许。”

国王听到女儿所言内心十分尴尬,虽不好当面制止,但确感离奇稀有。国王心想:我原本欲将公主许配于宝盔国王太子,怎奈太子一直未从海上归来。谁料我家公主偏偏选中如此一名乞丐,真为我高贵种姓丢脸,叫我以后如何在众人面前抬头?国王于是再三派人催请公主回宫,但公主心意已定、拒不听从。国王无可奈何之际,兼以平日对公主宠爱非常,最终只得将二人接至王宫,且允二人成婚。

公主婚后经常昼出夜归,善义日久生疑,便对公主说:“我们已结为连理,奈何你整日早出晚回,让我不得不起怀疑。你是否心上另有其他中意男子?”公主坦然答道:“除你之外,我心中无有任何其他男子,如你不信,则愿我话语之真实力能使你一只眼重新复明。”公主话音刚落地,善义一只眼顿时恢复如初。

善义以前从未对人谈起过自己,二人共同生活后不免相互之间多有询问对方身世。一日,公主问道:“你父母亲属尚健在否?你是何地人氏?”善义答言:“不知你是否听闻过宝盔国王大名?”公主答以“听说过”。善义坦白承认说:“此宝盔国王就是我父王。另外,不知你是否又听闻过善义太子?”公主再次答以“听说过”。太子便将实情完全告之:“你既已听说过,那不妨将真相告诉你,善义太子就是我。”公主听罢惊讶万分:“你既为善义太子,又为何落此痛苦境地?”王子便将前后经过细细道来。公主听后就问道:“恶义对你迫害至此,整个世间亦难以想象。如你们兄弟二人再度相逢,你欲如何处置弟弟?”善义挥之一笑答道:“弟弟刺瞎我双眼固然不对,不过我无一丝一毫仇恨及报复心。”“他对你这般残忍。你居然还以欢喜心对之、无有嗔恨,实难让人相信。”公主惊讶语气更胜刚才。太子则坚定发愿道:“如我对恶义无有丝毫不满之态度确属真实,则愿我另一只眼也即刻复明。”太子刚刚说完,以话语谛实力,眼睛瞬间就恢复如初,且相貌较前更为庄严。

公主内心欢欣无比,立刻就往父王处奔去。一见父王就问道:“父亲,你是否知道宝盔国王太子善义?你与他是否相识?”国王回答道:“当然相识。”公主便说:“你想不想见你相识之人?”国王略显惊讶地问:“我想见他,你是否知道他在何处?”公主满心欢喜地说道:“我夫君正是善义太子。”国王听罢哈哈大笑,以讥讽神色对女儿说道:“小公主你是否头脑错乱?胡思乱想有何意义?善义太子一直杳无信息,眼前乞丐岂能冒充善义?”公主正色答道:“父王如若不信可亲自前往鉴别。”

在公主鼓动下,国王终至善义面前。一睹双目复明之善义,立即确认此人即是太子无疑。国王诚惶诚恐伏于太子脚下请罪道:“我未能认出太子实乃惭愧至极。”

于是众人假装太子刚刚从海上归来,便将善义拥往大街之上,四处宣扬说:“善义太子真正从海中归来矣。”诸王公大臣齐来迎接,将王子接入宫内,又重新把公主正式许配于王子,使之公开、真正做王子妻子。

此时,带有王子所写纸条之天鹅已飞回宝盔国王宫里,宝盔国王见信后方知善义尚活于人世,深感欣慰、庆幸同时,就将造孽者恶义关进监牢。宝盔国王立即派人前往乐西瓦国,并语于乐西瓦国王道:“我善义太子据说在你国家内正受大痛苦,你们以前未将太子送还已铸成大错,现今应即刻将太子与大象、骏马等一并送回,否则我定将亲赴你国收拾你等。”

这时,善义太子又回忆起牧人救疗之恩,便与乐西瓦国王协商,赐予他众多骏马、大象、衣物、田地、牲畜、金银财宝及仆役,如此多之奖赏足够牧人一辈子尽享幸福生活。

乐西瓦国王又将五百头珍宝严饰之大象、五百名仆人、五百名仆女、五百架马车一并赠与善义太子,国王自己则和诸位大臣及成千上万臣民以种种乐器,极尽炫耀威风之能事将他们送回。

派出之人先回宫禀报,宝盔国王与王妃闻讯后双双出宫迎接。见到父母,善义立即从马车上跳下,恭敬顶礼双亲。随后又执父母双手问讯请安、祝福问候,三人一同在欢迎乐器声中喜回王宫。

途中,善义问道:“弟弟恶义现在何处?”父母愤愤答言:“已被关在牢狱。”善义听罢就恳求父母能将弟弟释放。父母大惑不解地说:“他自己犯下大错,如何能放?”善义坚持说道:“如不释放弟弟,我不愿再回王宫。”父母无奈,只得传令释放恶义。

恶义从监牢获释后,径直前来迎接兄长。兄弟二人见面后热烈拥抱,关系更胜从前。善义太子愈加慈爱弟弟,众人均感稀有。

善义回宫后问起弟弟如意宝之事,恶义回答道:“回来路上,我将之埋于地里。”善义于是让恶义取回如意宝,但恶义却未能找到所藏如意宝。二人便一同前往,一到埋宝之地,善义就发现了如意宝。

回到王宫后,善义赠与五百小国一国一个小如意宝,自己则留下那枚真正如意宝,并以之发愿道:“愿父母脚下、头顶能生出宝垫、宝伞。”以如意宝之力量,果如其愿。他又发愿道:“我以前从国王、大臣宝库中所取财物,以此如意宝之力,愿全部圆满补齐。”言毕即用如意宝往宝库方向一指,整个宝库顿时被珍宝充满。

宝盔国王则派人四处宣布道:“再过七日,善义将以七宝布施大众。众人应需集中,到时可随意享用。”七日后,善义将如意宝珠放于宝幢上,手捧香炉顶礼四方,且发愿道:“此如意宝若真实不虚,则愿降下金银财宝。”话音刚落,就见狂风大作,刮走一切不净之物。接着又开始降下清净雨水,洗涤一切灰尘污垢。然后降下粮食、衣物、珍宝等,整个大地于是到处充满珍宝,众人均感心满意足。善义王子又趁此机会开导说:“从今往后,大家不会再有贫穷之忧,故而人人都应励行善道,将身、口、意三门投入十善法行持中。”善义以此等方式令众人行持十善,结果人人死后均得以转生善趣天界。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久远之前为善义太子时,如是以布施、安忍、精进利益众生;当时之父母为以后之净饭王与摩耶夫人;乐西瓦国王后为迦叶尊者;当时之妻子后为众生主母;当时之恶义后即为提婆达多。

此外,《毗奈耶经》所载善作、恶作太子之公案,与此处情节大同小异;《报恩经》中所述大王妃、中王妃所生太子善义、恶义之公案,与上文所叙亦大致相同。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力王布施血肉

慈力王布施血肉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统领赡部洲之慈力国王,治下有八万四千小国。慈力王乃一大慈大悲之人,一贯以四无量心教导臣民行持十善法。以此缘故,专事危害众生、散播瘟疫、挑起战争之饿鬼,以及以人血肉维生之恶性魔鬼,皆无法获取饮食,因而身体日渐羸弱。此时尚有五夜叉亦无法损害众生,并因之而愤愤不平。五夜叉一日于一寂静处见一牧童,就详细向其描述饥渴难耐之近况。牧童闻之则言:“我等国王慈力王慈悲心切,他定可解除你等痛苦。”

五夜叉便前往王宫,问国王道:“我们本应以人之精气血肉滋养身命,怎奈国王令人民皆行十善,使我等再也无法找到饮食。眼见我们身陷痛苦之中,国王能否多加慈悲怜悯?”

慈力王听后立即对这些夜叉生起真实无伪之大悲心,他随即出自身血,又用器皿盛之喂饱五夜叉。布施完鲜血过后,慈力王又挥起锋利宝剑割掉自身骨肉以布施夜叉。五夜叉喝饱吃足慈力王血肉后心满意足,并从此息灭危害众生之暴虐心。王又令其行持十善法,五夜叉均依教奉行,并在慈力王前猛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慈力王又发愿道:“我现在以血肉满足你们,待我成佛时,愿我能以清净戒律、等持、智慧遣除你等贪嗔痴三毒,使你等夜叉皆获安乐涅槃。”

后来当释迦牟尼佛成佛时,五夜叉就成为当时之五比丘。因释迦牟尼佛曾发愿无论转生何处,都要调化他们,故而当世尊第一次转法轮时,五比丘就同获圣果。

慈力王布施过后之身体,后依帝释天奉献之药物而得以愈合,身体又恢复如前。赡部洲普天同庆,众生皆感安乐。

其他经中又说,当释迦牟尼佛有一世做金刚力国王时,曾专门砌成用作布施之房屋,广行布施以利益众生。同时也用自身血肉布施五夜叉,大致经过与上文基本相同。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以前有一牙瓦国家,国王善妙以佛法治理国家,下辖六十小国,统领八十城市,拥有五百头大象、四千大臣、两万王妃。众王妃开始均无生子,后有一王妃终于怀孕。待太子降生后,两万王妃乳房均流出乳汁。见此瑞相,大众皆感欢喜,就为太子取名义成。

义成王子十六岁前已娴熟掌握文字、战略战术、工巧、音乐,所学技艺无不精通。王子经常承侍于父母膝下,国王、王妃亦为爱子单独造一宫殿。

义成王子从小就喜布施,恒愿飞禽走兽等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并常造布施赞叹文。后王子长大,娶另一国家公主曼德为王妃。曼德秀丽端庄,嫁于义成后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童。

一次王子出宫巡游,看见帝释天所幻化之众多贫穷者,回宫后便向善妙国王请求作广大布施,布施干净所有国库财富。国王欢喜开许,义成王子乃得以大行布施。

牙瓦国有一宝象名斯达亚,与牙瓦国比邻之一敌国对此大象觊觎已久,因此大象具有能战胜与之作战之敌人等不共功德。敌国派出八位婆罗门前往义成处讨要,义成答应给他们其它大象,但均遭八婆罗门拒绝,他们只求能得到斯达亚大象。义成王子无奈说道:“此大象乃国宝,父王待它与我无二无别。如我将大象赠与你等,父王定会将我驱逐出境。”

义成王子说完心下暗想:我以前行布施时从未违逆过众生心愿,现在为得无上菩提又有何物不可布施?我可将大象赠与他们,然后令其马上离开便罢,否则父王一定会将大象抢回。想到这里,义成便将大象送与八位婆罗门,又命他们快快离开本国,八位婆罗门就牵着大象飞快跑掉。

闻听斯达亚大象被送与敌国后,牙瓦国臣民均感恐惧异常,众人议论纷纷道:“有此宝象,国家方能繁荣昌盛。更何况这头大象实在与众不同,它之强劲力量能抵六十头大象。如果将之布施给敌国,敌国则可凭之轻易摧毁我国。这可如何是好?大象已经赐予敌国,加之国库又已被布施一空,如此看来,义成王子将来连妻子、子女亦可一并布施。”国人议论到沸沸扬扬之时,善妙国王也有所耳闻。他问王公大臣道:“此事当真?”大臣回答说:“太子确已把斯达亚大象送与敌国。”听到这番话,国王立刻从宝座上跌落于地、昏死过去,王妃也感震惊、恐惧不已。

众大臣此时则商议如何处置王子,有人道:“应将义成双脚砍断,只因他依靠双脚走到象群中去之缘故。”也有人说:“因他手牵大象将之送与敌国之故,应砍断他双手。”还有人言应砍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国王闻言,心生不悦,乃道:“我太子义成喜行布施,且对善法有信心,如此残害实不应理。”当此之时,恰有一大臣建议道:“如是打、砍、杀皆不合理,不如让太子十二年中不得回国,将其流放在外以作惩罚,同时又可令太子羞愧难当,不知此计能否称意?”国王点头称是,便接纳了这项建议。

国王又召太子进宫询问道:“是你赠与敌国大象?”太子答言:“是。”国王又问:“为何不经我开示就将之擅自布施与敌国?”太子辩解说:“父王以前确曾答应过孩儿可任意布施一切,难道父王已忘自己之开许?正因已得到父王同意,故我未再请示。”善妙国王掩饰说:“我所开许仅限一般财物,谁又同意你将宝象布施?”太子抗争道:“所有财宝既然均属国王,又为何单单要把宝象开列出去?”

国王至此已理屈词穷,便强辩说:“我已下令要惩罚你,你必须前往丹得山居住十二年,这期间绝不许你回宫!你尽快启程吧。”义成仍以慈悲心祈请道:“父王如此决定,我毫无怨言。唯愿再开许我行七日布施,待布施圆满后我自会离开。”国王狠心说道:“不能让你居留过长时间,你应即刻启程。”义成只得无奈说道:“父王既如此,孩儿也只得不违教言。”

此时两万王妃皆替王子求情,善妙国王终于答应给王子七日时间以作布施。义成随即派人四方宣说,广集众生后又连行七日布施。

临近分别之时,义成对妻子曼德说:“国王已将我驱逐出境,令我十二年中住于丹得山。”曼德听罢义成所叙情况,坚定果敢地对丈夫说道:“我们应于此地发愿,愿一切吉祥和平。为此,我欲与你同上丹得山。”义成王子善义劝解道:“丹得山环境恶劣、条件困难,加以山上又常有凶暴猛兽出没,而你一直安享富贵、快乐生活,故而理应呆在王宫继续享用美妙生活。你如何忍受丹得山之艰苦:那里无有妙衣、甘美饮食,只能以草为垫,以山中泉水、水果充饥;那里无有任何妙欲,只有狂风暴雨肆虐、严寒酷暑煎逼;大风起时,飞沙走砾、灰尘蔽空、不见天日;尚有毒蛇时时侵扰。所有这些,你将如何承受?”

曼德则从容应对道:“妙衣美食于我有何利益?我只愿永不离开你,能长久与夫君相依。我欲与你一起离开此地,因我一心一意依赖你。我们最好一路同行。”义成为不连累妻子,还欲劝说曼德打消此念,他又接着说道:“我性喜布施,如有人索求,不论妻子儿女我都会舍弃。那时,你恐会对我布施制造违缘,不知你能否信守不对我布施制造障碍之承诺?”曼德则以坚决态度说:“如果你要布施,则我定会随喜,直至命难也绝不为你义举制造任何违缘,望你再勿怀疑。”义成最终只得答应曼德请求:“你既如此坚决,那我们就一起出发。”

义成夫妻携儿女准备上路,临行前与母亲告别时,义成顶礼母亲且说道:“请母亲方便时多多奉劝父王以善法护持国家。”母亲则感悲痛交集:“我唯有一子,与你分别实乃令我伤心欲绝,我心何能似金刚那般坚硬、冷酷!祈请诸天尊务必保佑我子,尽快让其归来。”母亲发完此愿,又有两万王妃各自献上珍宝项链、四千大臣一一献一朵七宝莲花以为赠别礼物。

太子妻儿离开王宫,欲从城中北门出发。北门外聚集众多可怜众生,义成于是便将七宝莲花、珍宝项链全部布施给此等众生。当时此地有数万人前来为王子送行,众人痛苦万分,纷纷说道:“如此贤善之太子实为我等无偏亲友,为何要被驱逐出境?”王子一边安抚众人,一边使其各自归家,自己则带曼德与一双儿女离开牙瓦国。

一路上,妻子与两小孩坐于马车内,义成则为其驾车。走过一段遥远路程后,一次于一树下休息时,走来一位婆罗门。他直接向义成提出索要马匹之要求,义成便爽快布施与他。驾车之马既无,王子便亲自拉车,曼德也于后推车相助。四人又走过一段漫长路途后,一婆罗门又前来索要大车,王子再次以欢喜心满其所愿。

马、车皆无,四人只得步行。又逢一婆罗门求乞时,王子已无可施财物,最终便将自己所着新衣交予其人,自己则以破衣烂衫遮体。继续上路后再逢一婆罗门讨要,王子便将曼德新衣尽皆布施。当又一个婆罗门继续前来乞讨时,义成就将一双儿女之新衣完全布施干净。行如此布施时,王子未生起一刹那之后悔心。

所剩路途中,义成背负儿子,曼德背负女儿,一家四口欢喜充满、其乐融融。此时尚距丹得山有一千由旬路程,可谓遥远至极。一次走至一寂静处,四人唇焦舌干,实难继续前行。帝释天便幻化出一城市,城中众人多有迎接、供养王子饮食财物者。稍事休整,四人又继续上路。

由于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加之四人疲乏劳累、困顿之至,曼德便对义成建议道:“我们已行如此远之路途,不如就地住下可好?”王子认真答言:“父王命我至丹得山方可居留,如停于此处实乃违背父王教言,且不为父王好太子,我们还是继续前进为好!”

四人如是又往前行,长久跋涉之后,快接近丹得山时,眼前一条深广、汹涌之河流突然挡住去路。行至岸边,曼德面有难色说道:“河水如此汹涌,不如索性住于此处,勿往前行。”义成仍坚持道:“父王乃命我行至丹得神山,故而我们怎可于此地长久滞留?”言毕即入慈悲心等持,河中刹时现出一座大山、截断水流,王子、曼德携儿带女挽起衣服直跨过河去。上岸后,义成回顾河中大山转念想到:此山如果仍继续存留于此处,则河水势必不往下流,许多众生将因此而死亡。于是王子一边注视水面,一边发愿道:“愿此河流能恢复从前样貌,流淌向前、一如往昔。若有人前来过河,也望他们皆能顺利渡过。”话刚说完,河水即恢复旧时状态。

王子一行最终抵达丹得山时,但见满目萧条、一派贫瘠景象。不过因山有鸟语花香点缀,加之山溪水甜甘美、山上水果鲜艳诱人,整个环境倒也安适清和。王子不觉说道:“看此山中,参天巨树高耸云天,无人砍伐、亦无人搅扰;溪水则长流不断,且清冽透彻;而瓜果又丰饶肥美,真乃一绝佳修行之地。”

义成入此山中之后,所有飞禽走兽均欢喜迎接。此山原本已住有一俄兹达比丘,年逾五百,此人具有殊胜功德。义成闻听后便前去俄兹达处顶礼问候,且说道:“我们准备长住此处,可否请长老指点何处有水源清净、水果鲜美之圆满修行地?”俄兹达缓缓道来:“此山乃一真正具足福德之山,一切皆完备不缺。你住于任何一方都胜妙适意,所有地方均清净无染。你是否欲与妻子在此求学佛法?”

义成正欲答言,曼德则插话答道:“大比丘,你在此处已修行多少时日?”俄兹达回答说:“我来此山中已四百多年、快近五百年矣。”曼德又问道:“你现在仍有我、我所执,如此修行何日方能证道?于此山上久住,如能像土木石块一般弃绝我、我所执,那时才可谓真正证道。”俄兹达谦虚说道:“我不大明白你所谓之真实道理,因我尚未证悟。”王子此刻则接上话题:“不知你听闻过牙瓦国义成太子名声否?”俄兹达说:“我经常听人说起,只是无缘亲睹其容。”义成就坦白道:“我正是义成太子。”俄兹达比丘惊问道:“你到此地欲为何求?”义成认真答言:“我欲得大乘圣道。”俄兹达满怀敬意地说:“你未来定可得大乘圣果,到那时我愿为你座下神通第一之弟子。”

俄兹达比丘带领他们于清净地安住下来,依比丘教言,义成将辫子打成发髻,全家以饮净水、食瓜果为生。义成后又用草木搭建成一小茅棚供自己居住修行,又为曼德、儿女一一各搭小茅棚遮身。

义成儿子此时已过七岁,名为牙日,年纪虽小,已会自己穿衣,整日跟随在父亲身后。女儿名为牙娜,年纪六岁,常身着兽皮,跟于母亲身后。山中禽鸟野兽在见到义成王子后均欢喜依赖,义成于此山中只住一日,第二天,就见干涸泉水又充满清澈水流;已干枯衰败之树木重又萌芽、开花、结果;较凶猛之野蛮众生尽皆消散;互啖、残忍之猛兽亦开始食草;整个环境中之草木皆全部返青;种种飞鸟各出悦耳动听之鸣叫。曼德常在山野采集水果,供义成、儿女食用。两小孩则经常暂时离开父母,到一水泉边与各种小动物嬉戏玩耍,有时甚至乐不思归、整夜不回。

一次,义成王子看见牙日在骑一头狮子时,不小心从狮背上跌下,轻微擦伤皮肉,又稍稍出血。一只伶俐猴子见到后就过来舔舐血迹,又用树叶擦拭伤口,还陪小牙日到河边清洗伤处。

此时,革拉地方有一婆罗门,年已四十方才讨得一妻子。妻子秀美非常,而此婆罗门却极其丑陋,具足十二丑相:脸黑如煤;生三横肉;鼻梁歪斜;眼球斜视;嘴唇耷拉;声音啁哳;肚皮凸出;屁股撅起;脚又跛行;皱纹满面;头顶生疮;丑如魔鬼。妻子自然不愿正眼瞧他,常当面数落道:“你如死去,该有多好!”

一日,妻子去河边提水,恰遇一群年轻男子。他们看见她后就开始嘲笑她丈夫,众人边模仿婆罗门行状,一边放肆讥笑:“你如此美丽,怎会嫁与那么难看的丈夫?”婆罗门妻子无奈答道:“我家丈夫就如晨霜一般白发苍苍,我亦希望他能尽快死去,怎奈他一直苟延残喘、活到如今,这叫我又有何方?”

待妻子挑水回到家中后就对婆罗门说道:“我挑水时凡遇年轻人均会遭到他们耻笑,你如能找到仆人,则我也无需挑水,如此一来,也可免遭众人讥笑。故而你务必为我找到仆人。”婆罗门闻言面呈难色:“我们生活贫穷若此,怎能雇得起仆人?”妻子则毫不让步:“你若不找,那我就绝不与你共同生活。”妻子说完又补充道:“我听说义成王子性喜布施,现今正遵父命居留丹得山。他有一双儿女,你不如直接讨要过来。”

婆罗门满心不情愿地说道:“丹得山离此有六千余由旬,何况我以前从未去过,现在前往着实困难。”

妻子厉声说道:“如你不为我找到仆人,我立刻吊死在你面前!”婆罗门惊恐万分:“千万勿寻短见,宁可我亡,也毋须你死。你快为我备好干粮及路上所需,我即刻动身。”妻子发泼说道:“要去就去,有何准备可言?”婆罗门只得自己找些干粮上路出发。

婆罗门一路步行,先至牙瓦国王宫,向守门人询问义成下落。守卫将此情况禀报国王,善妙国王闻听后恰如火上浇油一般顿起嗔恨,他心中想到:这些婆罗门以前就滋事甚多,我驱逐太子实是因他们而起,不知现在为何又来此处?国王内心非常不满,不过还是接见了他。

婆罗门则对善妙国王说道:“义成王子美名现已传遍天涯海角,我此次来就为恳请太子能满我愿,我要找到他。”国王闷闷不乐回答说:“义成太子现在一寂静深山中居住,已无任何财物随身,他能以何物布施与你?”婆罗门趁机巧言道:“王子既无资财,则也无需怕我讨要,我只想见见太子而已。”

善妙国王便遣人指路,告诉他义成大致方向。

来自革拉之婆罗门从此就踏上千辛万苦寻找义成王子之旅途。他经过长时间颠簸后终至丹得山近旁之大河边,此时,他一心一意观想义成,结果终于顺利渡过大河。

到达丹得山时,婆罗门先遇一猎人,便问猎人道:“你于此山中是否见过义成王子?”猎人心中暗暗思量:王子素喜布施,结果被这些婆罗门拖累,以致被逼离开父王。想到这里,猎人心头怒火猛然升起,他一把抓过婆罗门将其拴于树上,然后狠狠抽打,以至于婆罗门身上多处受伤。猎人又警告他道:“你问义成王子下落到底有何居心?若不如实道来,我立刻用箭射杀你。”婆罗门心想:如将实情告之,此人必会杀死我,看来只能以妄语相答。想到这,他便做出生气状,且委屈说道:“你为何如此待我?你这样质问实在不好!”猎人一时不明所以,就再三询问他事情究竟。婆罗门就打妄语道:“牙瓦国善妙国王极欲见太子义成,便派我前来接太子回家。”猎人听罢此言,后悔不已,就再三向其道歉,忏悔因不认识婆罗门而致误打之过,同时又为其指明太子住处。

婆罗门立刻向太子处进发,义成很远看见他后就恭敬迎接,且欢喜说道:“你从何处远来此地?一路奔波,想必辛苦不已。”婆罗门趁机说道:“我千里迢迢赶来,不顾身体衰老、又饥又渴。”王子听后就将其带入茅棚,请他坐于坐垫上,又供以净水、瓜果。婆罗门随意享用后直接开口询问道:“我从革拉地方来,早就听闻王子慷慨好施,乐善美名传遍四方。而我正好一贫如洗,故而特意长途跋涉前来乞讨。”王子面露愧疚说道:“如我有财物可布施但却不布施与你,则我实已为一贪婪吝啬之徒。怎奈我确已布施完所有物品,此身现已一无所有,又谈何接济你?”婆罗门紧追不舍道:“你既已无可布施之物,那就干脆将一双儿女送与我当仆人,不知你可否愿意?”

婆罗门如是讨要三次后,王子最终答应道:“你既从远道而来,那我不得不按你意愿将两个小孩布施与你。”此时,两小孩正在外面玩耍,义成将之唤回家后说道:“这位婆罗门专程从遥远地方而来讨要你俩,我已答应他之请求。从今往后,你们应跟随他一道生活。”两小孩听后恐惧异常,他们躲在义成腋下齐声说道:“我们虽曾见过不少婆罗门,但从未碰到过如此丑陋之人。他哪里是婆罗门,分明是饿鬼或食肉鬼。何况我们母亲上山采水果尚未归来,她未回来之前,请父亲万万不要将我们送给眼前这位饿鬼,否则他定会吞吃我俩。再者说来,母亲又不在身边,我们未与母亲道别就离开,恰如牛犊离开母亲一般,母亲定会痛苦哀伤。”义成王子宽慰两小孩道:“我已将你们布施给他,因而你们兄妹不能再居留此处。况且这位婆罗门也绝非饿鬼,他乃一真正婆罗门,哪里会吃你们?你们还是跟他上路吧。”

婆罗门则趁机说道:“不如我现在就离开此处,否则孩子母亲归来又会阻拦儿女离去。如此一来,她必将给王子布施制造违缘,并从而毁坏善根。”义成王子则坚定表白道:“我无论布施什么,从开始至结束,从未生起过一刹那之后悔心。”

王子说完就以水为婆罗门洗净双手,然后将儿女小手交于他手上,这时大地开始震动。

两小孩根本不愿跟着婆罗门走,便又回到义成身边,双膝着地,边顶礼边哭诉道:“我俩以前造何恶业,竟至遭此大难?我们虽已转生国王种姓人家,却还要替别人当奴仆,这到底是何道理?我们愿在父亲面前忏悔业障,以忏悔之因缘、福德,愿我们兄妹二人再勿遭遇如此痛苦!”待两小儿说完后,义成王子立刻开示道:“世间所有聚合、同情怜悯最终皆会分离消散,一切法均无常,皆无任何可靠之处。待我证得无上菩提时,定会度化你二人。”孩子们又接着哭诉道:“子女离开母亲时本应顶礼告别,而我俩却未见母亲就得离开,这真是我们各自业力所致。这样一来,母亲必定痛苦万分。”两小儿边说边哭。

婆罗门就进一步要求道:“我已年迈体衰,孩子如若跑回母亲那里,我何能赶上?你务必捆住二人。”义成王子听罢就将儿女双手反绑起来,然后再将绳索交与婆罗门。

婆罗门牵着牙日、牙娜正欲前行,而哥哥、妹妹均不愿离开,他就开始用鞭子抽打孩子,直至他俩流血倒地。义成王子眼见儿女受人鞭笞,伤心泪水不觉潸然落下。泪珠落地后,大地又开始震动起来。

义成与飞禽野兽送别孩子,一直到孩子消失不见、再也寻觅不到踪影时方才归来。各种野兽送别牙日、牙娜后回至过去经常玩耍嬉戏地方,各个倒地哀号、伤心欲绝。

婆罗门牵着两小儿走出很远路程后,来至一棵大树下。他就将他俩拴在树上,自己则在一旁休息。休整妥当后,婆罗门复欲前行,但孩子思母心切,便躲在一棵树后不愿前进。

婆罗门再度以鞭子狠狠抽打,可怜小孩儿皮稚肉嫩,如何经受得了这等毒打,便双双哀求道:“不要再拷打我们,我们与你同行便是了。”牙日、牙娜抬眼望见碧蓝天空,就满含哀怨诉说道:“天啊!山神啊!树神啊!你们难道不慈悲我们吗?难道见不到我们在受苦吗?我们要赴他乡异地充当别人奴仆,离开母亲时,母亲恰好在山上采摘水果。我们实在渴念母亲,你们能否帮忙让我们如愿见到她?”

这时,曼德正在山上采摘水果,突然间便有不同感应阵阵袭来。她左脚掌开始抖动,右眼皮也跳动不止,同时两只乳房自然流出乳汁。曼德心想:今日频频现出恶兆,此种情况以前从未出现,小兄妹定在遭遇违缘,一定有不吉祥之事发生。曼德于是停止采摘,飞速归家。

帝释天此时担心曼德会为义成布施制造违缘,于是就变现成一头母狮挡在道上。曼德看见母狮后说道:“你是兽王妃子,我乃人王之妻,我们在此山上之生活实质并无差别,请为我让路。我尚有两个未成熟孩子,他们从早到晚还未吃任何东西,他俩一定在家等着我,我一定要前去探望,请勿挡我去路。”母狮眼见婆罗门已走出很远路途后,才给曼德让出一条道路。

义成妻子回家后,只见义成未见小孩,便急忙往两小儿平日所居木棚里探视一番,结果一无所获。又去牙日、牙娜平日常玩耍之地搜寻,亦无有任何收获。但见孩子平日所喜欢玩耍之同伴黄鹿、梅花鹿与其它猛兽,诸如狮子、猴子等都痛苦不堪,倒地难过。她询问义成儿女下落,但义成却沉默不语。

曼德疑惑顿生:“我每次从山中采摘水果归来,两小儿很远就欢快蹦跳不已。他们甚至因喜悦而致趴倒在地、撒娇叫喊:‘妈妈来了。’而当我一旦坐下,他俩便会在我前后左右、肩上肩下来回跳跃,且为我抖落灰尘、擦去汗滴。现在他们都在何处?你是否已把他们送与别人?未见孩子,我心似肝肠寸断。我那可怜的孩子到底在哪里?求求你告诉我吧。”曼德如是祈请三次,但义成均不回答。曼德伤心欲绝:“未见孩子我心难过,你哑口无言,我更伤悲。”义成这时才答话道:“今日,革拉地方有一婆罗门前来向我讨要孩子,我已将牙日、牙娜布施与他。”

义成妻子听罢顿时倒地痛哭,义成便善言劝解道:“你勿哭泣,难道你已忘记我们前世发愿之经历?你过去于燃灯佛出世时所发誓愿尚能忆否?当时我为一婆罗门子,你为一婆罗门女,名森达日嘎。你手拿七朵莲花叫卖,我便用手上仅有之五枚银币从你手中买下五朵以供养佛陀,而你则将剩余两朵莲花也一并送与我,且在供养完佛陀后又与我一起发愿,愿生生世世做我妻子。那时我就向你表白过,要当我妻子,必定不能违背我之愿望。我素喜布施,除父母以外,我会布施掉所有财物,你不能为我布施制造任何违缘。我当时就叫你发愿,你也发下大愿,言不会为我布施制造违缘。你那时如是说过,现今我将两小孩布施,你又为何要扰乱我心?”

曼德听完此番话后,自然以清净心回忆起过去发愿经历,她立即随喜,并希望王子发愿圆满。

后来,帝释天有一次幻现成一具十二丑相之婆罗门,并向王子索要曼德。义成答应布施与他,曼德则说道:“我如跟随别人,谁又来承侍你?”王子回答说:“我若不行布施,又怎会得无上菩提果位?”说罢就用净水洗涤婆罗门双手,然后将妻子交与他。如是做时,义成未生刹那后悔心。

帝释天了知义成未生后悔心后,与诸天天人齐声赞叹,时大地震动不已。帝释天将曼德带出七步后又送回,将其送还王子时说道:“拜托王子万勿将妻子交与其他任何众人。”义成王子惊问道:“你为何不带走她?她在人间女人中非常贤惠美丽,又乃一国王之公主,并为我做饭及从事一切事务。我相信,她性格、操守都非常适合你,是故你应带她离去。”

婆罗门这时便回答说:“其实我并非婆罗门,实为帝释天,只为观察你布施心真伪才如此行事。”他一边说一边就现出帝释天身相,且问义成:“你们有何请求?”

曼德恭敬顶礼帝释天后提出三项请求:“第一,愿带走我儿女之婆罗门能前往牙瓦国;第二,愿我一双儿女不遭受饥寒交迫之痛苦;第三,愿两小儿与我俩能尽快回到王宫。”帝释天听罢当场答应帮助曼德满此三愿。

王子此时则提出自己愿望:“我愿一切众生均能摆脱生老病死之苦痛。”帝释天闻言又感敬佩又感无奈地说道:“你所愿实乃广大无比。若转生善趣后欲获日、月果位,或得世间国王地位,或希求健康长寿,我皆能赐予此等悉地。但王子所愿早已远超三界,故我实难满你愿望。”

义成只得说道:“如你无法达成我之愿望,则望你暂时助我成为富裕之人,能令我布施超胜从前,除此之外,还望你能让我与父王、大臣早日相见。”帝释天听到这两个愿望则爽快答应道:“这二者定可帮你实现。”帝释天说完就泯去踪影。

来自革拉之婆罗门此时已将两小孩带回家中,谁料家中悍妇非但不满意,且严词训斥道:“看你带回两可怜小儿之骄傲神态,不以为羞,反以为荣,其实有甚可夸耀之处?这两孩儿本属国王种姓之人,而你对他俩却无有任何慈悲之意,反虐待他们,以致两人皆遍体鳞伤、浑身滴淌脓血、身体肮脏不堪,你怎会做如此伤天害理之事?你速将两小儿卖掉,重新买一堪作仆人之别家小孩。”

婆罗门只好又将两个孩子带往集市,帝释天就幻化成一名商人告诉他说:“你这两个小孩卖价太高,在此地恐难以卖出。”此时牙日、牙娜已是饥渴难耐,帝释天又巧用幻化法使其吃饱喝足。婆罗门则通过帝释天之加持威力而不欲再呆在本地,于是便带着两小孩向牙瓦国进发。

到达牙瓦国之后,国中大臣与民众皆认出牙日、牙娜乃义成子女,善妙国王之孙,如今却沦落至如此田地,众人不免伤心感叹不已。他们问小兄妹:“为何会落到婆罗门手中?”婆罗门不满地抢白道:“这两孩儿皆属我所有,你们多嘴多舌又为哪般?”国中一大臣正色斥责道:“你在我们牙瓦国内,我们理当询问询问,你又有何不满之处?”另有一些大臣及百姓商量后认为应从婆罗门手中夺下孩子,而有一施主却另有看法:“此乃义成王子布施之举,我们如若抢来夺去,王子了知后定会内心不悦,还是不抢为妙。不如直接禀告国王,他肯定会将孙儿买下。”众人纷纷称善,就一起前往国王那里说明、请求。国王满心焦急:“速将这婆罗门及孩子带到王宫。”

见到牙日、牙娜后,国王、王妃、大臣均痛哭伤心,国王问婆罗门:“你欲将此小儿以何价钱卖出?”还未等婆罗门答话,牙日抢先说道:“我之价钱为一千银币外加一百头牛,妹妹价钱为一千金币外加二百头牛。”国王颇感奇怪,便问孙子:“世间惯例都为男子值钱、价高,何故你们却颠倒行事?”牙日振振有词道:“有人原本不属于国王种姓,且又性格恶劣,但却可以被招至王宫,并受众人尊敬,还要穿着种种珍宝衣裙,恒享百味甘美饮食。而自己唯一之至亲太子倒无法享受王室生活,无权享受快乐逍遥皇宫自在,加之众人对他也毫不在意。以如此之颠倒规律看来,男儿理当价低,女儿就应价高。”闻听孙儿如此表白,善妙国王满怀伤心,他痛苦落泪道:“我如今想念你们,你们为何不投入我怀中?你们是因对我不满意还是害怕婆罗门?”两小孩答道:“我们既非对国王不满,也并非害怕婆罗门。只是我们原先被人认为是大国王孙子、孙女,而今却又成别人奴仆。于此世界中,何来仆人扑入国王怀中之理?既无此规矩,我们又怎敢破例?”

国王听罢更觉伤心难过,便如牙日所说如数将钱交与婆罗门,然后将两兄妹同揽入怀。他摩挲着孩子们的头说道:“你俩在山上如何解决吃穿?”孩子们回答说:“我们以野菜、水果为食,树叶、兽皮为衣,整日与小动物欢快嬉戏,无有丝毫痛苦心。”

国王此刻命婆罗门立刻离开,孩子们又请求国王道:“这位婆罗门一路忍饥耐渴,现在应赐予其吃喝,使其愿望得以满足。”国王满心疑惑问孩子:“你们对此人难道不生憎恶、仇恨心?为何更欲赠其吃喝?”国王语气已略带不满。牙日、牙娜则颇为懂事地说道:“我们父亲一向喜行菩萨道,他已将财物布施尽净,就将我们兄妹布施与他做仆人。只是我们未能满父亲所愿,未对此婆罗门行一天仆人义务。何况他本人尚要忍受饥渴痛苦,此种烦恼谁能承担?我们父亲不惜以儿女布施与他,你作为大国王难道如此吝啬,以致不愿施舍一人饮食?”

国王顿生惭愧,便送与婆罗门许多饮食,婆罗门心满意足、高兴离去。

善妙国王又派人前往丹得山接义成回宫,派去之人在到达丹得山脚下时,无法渡过那条汹涌大河。来人便一心观想王子,以此得以顺利抵达丹得山。到山后便请求王子按国王意愿速速回宫,但义成却让其捎口信给父王道:“父亲让我居此地十二年,我现今还差一年就将圆满,待我期满后再回宫不迟。”

使者回国后就向善妙国王禀报了义成王子所说原话,善妙国王就亲笔写信并再次派人给王子传信道:“你为人中具慧之人,去时能去,归时亦定能归来。孩儿是否还对我不满?我如今只想与你同桌共食、再续父子情缘。望你火速回宫!”

使者再上丹得山,义成王子见信后便将之放置头顶之上恭敬顶礼,又绕转七匝后始动身返回。

待王子即将告别丹得山时,所有飞禽走兽听到消息后均痛苦难过、倒地哀叫;众多泉水也突然干涸;一些小动物也不欲再吸吮母亲乳汁;许多飞禽发出凄惨、哀痛鸣叫声……

王子穿上能出门见人之衣衫,便与曼德一起启程回宫。

此时敌国国王听说义成王子要回来,便派人带着已配金鞍之斯达亚大象,及盛满金子之银盘与盛满银子之金盘,前去迎接义成,并令人传语于义成王子道:“我自己曾被无明遮蔽,以致向王子索要大象,以此缘故而令你被驱逐出境。现在我已明白事理,并后悔不已、忏悔不迭。听闻你欲归国,我就将大象、金银供养你,望你接纳并宽恕我之罪过。”

义成则宽容地对来人说道:“譬如有人已享用百味甘美饮食,食已呕吐不止,所吐之污秽脏物又岂能再次食用?我已做过布施之物同样也无法收回。希望你把大象再送还国王,并对国王言,我义成对你们能派人迎接我,并对我说这番话已欢喜不尽,感激之情充溢于胸。”

来使回国后将大象又交与国王,以此宝象之威,举国上下人人皆生起慈悲之心,大家和睦共处,同庆国泰民安。

牙瓦国善妙国王此时则乘骑一头巨象,率领王公大臣与民众齐来迎接王子回宫。义成看到父王后恭敬顶礼,便跟父王一道回宫。当地百姓各个笑逐颜开,纷纷供上各种鲜花、供品,且洒水除尘,欢迎王子归来。

到达王宫后,义成先去母亲那里恭敬顶礼、问候请安。善妙国王于是便把所有国库宝藏、财富交与义成,让其随意布施。义成终于满了布施之愿,所行布施更胜从前。

释迦牟尼佛如是为义成王子时就广行布施。当时之父母后为净饭王、摩耶夫人;当时之妻子曼德后为耶输陀罗;当时之俄兹达比丘后为目犍连;当时之帝释天后为舍利子;当时之猎人后为阿难;当时之牙日后为罗睺罗;当时之牙娜后为姨母郭达嬷;当时之婆罗门后为提婆达多;当时之婆罗门妻子后为婆罗门女匝玛姿亚娜。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普度王子行布施

普度王子行布施
普度王子行布施之公案与上文所述义成王子布施公案内容大致相同。

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西步瓦的地方有一位普胜国王,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他太子,名叫普度。

普度向来乐善好施,广行布施时甚至将本国最珍贵的如雪山一般洁白的大象送与利红国王派来的一位婆罗门。当时,所有西步瓦民众均感不满,便纷纷将之告于普胜国王处。国王尽管内心不情愿,但迫于民众压力,无奈之中只得将太子驱逐出境。

王子之妻名为玛直,一子名查瓦江,一女名智娜增,此时便与普度王子一同启程离开家乡。

一路之上,多亏有四匹健马拉车前行,但不久就被一婆罗门全部讨要而去。普度欢喜布施后,便自己亲自拉车带路。后有四名夜叉望见王子疲累不堪,便化作红色野兽形象帮助拉车,这让妻子玛直顿生欢喜心。

走不多久,又逢一婆罗门前来索要大车,普度王子就将车子完全布施与他。剩下路途中,普度背负查瓦江,玛直背负智娜增,一家四口艰难步行迈向目的地。

诸夜叉看见普度王子劳累难支后,就再次显示神变缩短了原先遥远路途,将他们快速、安稳送抵一处能望见所流放之山的地方。这样,四人很快就抵达了最终栖息地。

来到山上后,他们发现了一处悦意舒心之茅棚,便决定定居于此。

一晃又是半年飞逝,其间,王子一直苦行不辍,而玛直也辛勤承侍。恰在此时,从遥远地方又来了一位婆罗门,受其妻命令前来讨要两小孩以做仆人,王子未加犹豫就答应下来。听到二人对话后,两小孩异常恐惧,便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父亲,眼里充满祈求与哀怨。普度看到后心生悲悯,但还是不忘向他们晓之以理:“我并非狠心将你们送与他人,与你们分别亦令我痛心难过。不过为获无上菩提,父亲才将你二人布施与他,希望你们兄妹不要难过、怨恨。”

普度说完又转向婆罗门:“我将两个小孩均已布施给你,只是孩子母亲尚在山上采摘野果,希望你能等她归来,明日再带小孩上路也不为迟。乘此机会,也可为他们略作装饰。”婆罗门则心下思量:此女人恐为狡诈之徒,如这样等下去,她若回来必定障碍王子将儿女布施与我,我岂能坐此等她、自丧良机?!此时普度王子为安抚婆罗门又说道:“我妻子实为我修行之最好道友,她绝不会障碍我行布施。不过如你定要此时出发,我也只能悉听尊便。”言毕,普度又补充道:“我这两个孩子不大会当仆人,我尽管将他们布施与你,只恐你日后未必满意。何况我父王若发现他俩,也必会将孙儿赎买回去。”婆罗门放肆说道:“诸国王就如毒蛇一般野蛮、暴虐,我又怎敢亲近?万一不幸被国王发现,他定会从我手中抢走两个小孩,要么就会严加惩罚我。故我只能将他俩交与妻子,不让任何人发现。”

普度王子将两小孩叫至身边,慈悲说道:“到婆罗门那里去后定要好好当仆人。”婆罗门则不耐烦地对孩子们恶狠狠说道:“快点出发!”接着又用粗暴言词将他们驱赶上路。

两小孩离开父母自然痛苦万分,两人纷纷流下滚滚热泪,他们一起请求父亲道:“可否等母亲归来再让我们离去?”婆罗门则又一次以歹毒心态想到:如若孩子母亲回来,她肯定会因疼爱子女而不肯再将这两小儿送我,这岂不坏我大事?想及此,婆罗门便捆住小孩双手,又将他俩拴在一起,边抽打边强行拽着兄妹俩上路。

小兄妹一边回顾父亲,一边不情愿地跟着婆罗门。女儿智娜增边哭边说道:“父亲啊!如此无情鞭打我之人,哪里会是真正婆罗门,分明是食肉鬼。跟他前去,他定会将我杀死。父亲怎会把我们交与眼前这魔鬼?”儿子查瓦江忍悲含痛说:“他痛打我俩倒非大痛苦,最让人痛心者乃是母亲采集野果归来后见不到我们,母亲那时之揪心痛苦又该向谁诉说?真希望父亲能好好安慰母亲,并代我们给母亲顶礼,劝解她万勿伤心。我们与父母将来怕是再难相逢了。”查瓦江又告诉智娜增道:“父亲已送别我俩,我们就跟着这位婆罗门走吧。”儿子又对婆罗门说道:“我俩年岁尚小,又不懂得事理,如果对你及家人有所触犯,请你一定原谅、宽恕我们。”

送走儿女,普度王子不觉心生悲悯,同时心里也焦灼不安。他想到:两个孩子均为赤脚,而毫无惭愧心之婆罗门一路之上又必鞭打他们。待他们以后充当奴仆时,生存境遇只会愈发痛苦不堪。他们如若饥渴难耐,恐连一乞讨饮食之地都了不可得。我布施之心虽很强烈,但两小儿确实是在遭受痛苦。

就在王子如是思维之时,妻子玛直也遭遇一系列不吉祥之征兆。她不再采摘野果、野菜就向家中飞奔,但沿途却碰到许多凶猛、令人恐怖之野兽挡住去路,使之无法及时回家。终于到家后,儿女以前常常迎接她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嬉耍之地都不见两小孩踪影。玛直不安地想到:孩子们是否在玩耍时已熟睡?还是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或者嫌我归来太晚而心生怨恨?要么就是在躲避我?他们会不会已被淹死?就算被其它猛兽吞食,也该有鸟鸣以示端倪,为何现在却音信皆无?我忧心如焚,这可如何是好?想到这,玛直顿感天旋地转,整个森林也好像在发生震颤。玛直感觉恶兆连连,于是更加焦虑不安。她又如是思维到:但愿夫君与儿女均健康平安、一切吉祥如意。

玛直将采摘的野菜、果子放于一处,就问普度孩子们到底在哪里?王子暗想:妻子对孩子如此疼爱,如我直接挑明,她断不会接受。于是王子就沉默不语。

玛直未见小孩,问普度,普度又不说话,玛直预感到定有不测之事发生。于是她边哭边说:“不见我们儿女,你又默不作声,这真令我伤心难过。”言毕即昏厥倒地。

普度将她放于草垫之上,不断用凉水浇洒她身体,不多久,玛直又苏醒过来。

王子这才说道:“我怕你承受不了,故未向你明说。今日从远道来一婆罗门向我讨要孩子,我已把儿女全部布施与他,望你了知后万勿痛苦,亦无需伤心。如有人索取,我连自身生命也在所不惜。希望你能随喜我之布施。”

玛直听罢稍感宽慰,她对丈夫说:“我原本担心孩子已死,听到他俩尚存活于世,我方感安慰。”言讫,玛直就将孩子过去常玩之玩具抱于怀里。此时,玛直又望见与儿女经常嬉耍之小动物,情不自禁就边看边哭起来。她又看见地上零乱脚印,立刻猜想这定是婆罗门以凶暴方式将儿女拖走所致,一想到这里,便又忍不住再三哀叹一番。

王子劝解道:“我们布施一双儿女非为获取轮回安乐与世间名声,纯粹只为获得无上圆满佛果。”听完王子此番真心表白,玛直方感心又重回平静,她之心态渐渐清净、稳固起来。为让王子生欢喜心,玛直便说道:“你这种布施实属稀有难得,将来如你要布施我,我也会心甘情愿。”

此时,整个山河大地开始震动,诸天人观察大地震动因缘时,方才了知此乃普度王子布施儿女所致。

帝释天为深入观察普度后面之布施行为能否持久、稳固,就于第二天幻化成婆罗门之形象向普度索要妻子。普度欢喜布施,帝释天则现出身相,并未领走玛直,且安慰他俩道:“无需担心,两小孩已平安回到你父王那里。”

原来当婆罗门把两个小孩带到西步瓦国后,国中人民亲眼目睹普度王子行常人难行之布施义举后,均对普度王子生起信心。国王则立刻买下两个孙儿,又令普度王子火速回宫,并让其登上王位。普度王子这下乃得以行广大布施利益众生,人们均称赞他为“大施主”。婆罗门则因卖掉两个孩子而大发横财,以致他朋友纷纷趋炎附势道:“你真有福分,你已依赖上普度王子。”婆罗门却厚颜无耻地说道:“普度王子并未赐予我任何福分,是我自己成为殊胜婆罗门高贵种姓供田的缘故,才致广积财富。”如是忘恩负义之徒就是后来的提婆达多。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力王有大福德

福力王有大福德
以前有一明力国王,其王妃名隐姆。王妃先产一庄严之子名色力,后又连续生下三个小孩:精进、裁缝、智慧。不久,王妃又有身孕,怀孕当天,在其所住宫殿附近突然降下各种黄金雨,王妃头顶上,以珍宝所饰之天人华盖自然出现,众人咸感稀有难得。明力国王便向相师询问原因,相师答言:“大国王,这种瑞兆乃表明王妃胎中有一胜妙孩童,以此因缘,他福德力将会广大非常。”

此时隐姆心中想到:我欲坐于狮子座上,头顶有白色宝伞,宝珠做柄之拂尘亦自然出现,且有人为我执持。若能实现此等景观,该为何等善事!想到这,隐姆便将想法说与国王。结果王派人按其意愿一一实现,如此一来,隐姆心中自然不复再生此类念头。

有时隐姆心中又暗自梦想:自己应坐于金银宝座上,且亲手以财宝布施、周济天下穷人。有时隐姆又想到:我应将所有关进监狱之人尽皆释放。隐姆有时还想逛逛花园。她甚至想到:以我谛实语之力,愿我能坐在天人狮子座上对众人宣说佛法,天人要是再能帮我广宣佛法该有多好!这个念头刚一出生,天人立刻帮她满愿:她端坐狮子宝座上,宝座自然腾空而起至七人高之虚空安立。此时大地震动,又现出各种珍宝所成之天人华盖。很多人都目睹了王妃福德力,便用香、花以作供养,到她面前恭敬合掌。王妃亦前所未有地作偈庆贺:“积福得安乐,故人当造福,精勤常积累,对福生信解。”

作偈完毕,虚空中传出“善哉!善哉!”等善妙音声,又自然传出天人乐器美妙之音,且降下天衣雨。

明力王等众人皆欣喜若狂,天人又将自己身上天衣、饰物取下,用以装饰宝座。众人亲睹之后,都赞叹隐姆福德之力。

九月过后,一日阳光普照大地之时,王妃产下一相貌端严太子。此刻,大地震动六次,天降七种宝雨于王妃所居宫室附近,王宫其他地方也降下妙衣雨,明力王治下国土遍洒悦意花雨。所有草木均开花结果,和风细雨适时出现。待太子降生后,四大天王将天人狮子宝座送来供养,帝释天也用绸缎包裹宝伞、珍宝手柄拂尘立于太子面前。三十三天天人则以天衣制成之华盖供养,还有些以珍宝供养。亦有天人供养天衣、鲜花、香水、花鬘,虚空中阵阵传出天人种种美妙乐音。

如此广大之城市中,沙砾石子自然消失;彩旗鬘、飞幡、胜幢相继树立;檀香水遍地洒满;众人手中多捧香炉;鲜花种种而为装饰,所有这一切均使明力王治下国土与天人花园无有任何差别。

森林中又自然出现一百头大象;一百匹母马亦同时生出马驹;所有粮食不经耕种即自然成熟;宝座下现出五种珍宝宝藏,人们无论如何取用也享之不尽。

所有在场众生心境此时全部处于慈悲状态中。而隐姆所生之孩童,从小就具大神变,且能回忆前世。他常常眼望四周,高声念诵其母所作之偈:“积福得安乐,故人当造福,精勤常积累,对福生信解。”诸天天人为庆贺此王子降生之福德,也纷纷造偈赞叹。国王、大臣、百姓皆谓生下一如此具福德之人实为稀有,明力王欢喜莫名,立刻开始广行布施以为庆贺,结果国王财富反而因之迅速增上。

为新生王子行贺诞仪式时,明力国王正式为王子取名福力,并将福力太子交与八位姨母喂养。福力在众人精心呵护下,就如水中莲花一般飞快生长。稍稍长大后,福力即开始学习文字语言,并很快精通。又学习太子所应掌握之五明学问,亦轻松驾驭、无所不精。不唯智慧超众,王子天生就具清净信心、善良心地;恒愿自利利他;深具广大悲心;又尤喜行持善法,慈爱关照一切众生;还性喜布施,愿将自己一切身、命、财物尽皆布施与众生,真可谓毫无贪心与吝啬心。特别是当其目睹贫穷之沙门、婆罗门等众生时,就连自身血肉也愿舍弃供众。

有时面对乞讨者,福力王子就以悲心观想他们,同时心中祈愿:若虚空中能降下财物该有多好。结果因其福德之力,所愿财物自然降下。大众咸感神妙难测,百思不解其中密意。一时间,福力王子多次凭依此种方式圆满众生愿望。以此缘故,王子美名传遍龙宫、人间,乃至梵天世界。

一日,福力王子与四位兄长一同前往一处园林游玩,途中突遇饿鬼,此种饿鬼嘴小如针尖,肚大如高山,整个身躯犹如白骨骷髅一样阴森恐怖,且周身大火炽燃。数量约有数千之多,全在福力王前合掌、哀求,他们围绕着王子久久不散。不过除福力王子外,其余四位兄长及众人均未看见这些饿鬼。众饿鬼对福力王子祈求道:“童子福力太子,以你福德之力与巨大名声,兼以对众生悲悯不尽,望你能赐予我等一些食物以解燃眉之急。我等皆因吝啬心而转生饿鬼世界,数百年中无曾听闻净水之名,更何谈食物。”

福力王子闻已生悲,他立即开始眼观虚空,同时在心中观想、祈请,结果各种天人饮食立刻就从虚空中降下。但饿鬼因业力所感,根本见不到任何饮食,于是他们便埋怨道:“你为何不满我等心愿?”福力王子诚恳答言:“我确已将天人饮食赐予你们,你们为何不吃不喝?”饿鬼以痛苦、惭愧之心答道:“我们由于业障所覆,故而见不到任何饮食。”福力王子以悲悯心观想眼前这些饿鬼后说:“若我有福德力,则愿以此真实力让此等饿鬼见到食物,并能享用天人饮食。”话音刚落,以此谛实力加持,所有在场饿鬼均现见各种饮食,并尽情享用一番。原先细若针尖之嘴唇、喉咙此刻也能吞食天人饮食,因可自由进食,这些饱受饥渴折磨之饿鬼便放开肚皮猛吃海喝起来,以致最终纷纷撑爆自己肚子。不过因他们死时皆对福力王子生起欢喜心之故,死后就相继转生到兜率天成为天人。成为天界善趣众生后,他们都不忘福力王子布施恩德,经常感恩忆念道:“多亏王子使我等转生天界,我们从内心感激不尽。从今往后,我们也欲依你福德力广行布施,积累福德资粮。”王子连称“善哉”,随后便跟随其他王子同往园中赏玩。

众王子落座园中后,就“世间最好之物是什么”为题展开激烈争论。大王子色力首先发言:“美色乃为世间最好之物,此不需观察即可明了,纵览世间人对美色如痴如狂之重视程度就可见美色实为世人最爱。从未见过美色之人一望美人即刻就生欢喜心;平日愁眉苦脸之人眼见美色也会心开意解;曾有诸仙人说过,如能获得美色,也即获取世间一半财富。你们应详加观察,凡遇长相美妙端严之人,无论何等身份人众,见之无不像值遇佛法一般恭敬有加。”

精进王子则反驳道:“美色岂值得赞叹,精进方为世间最可珍贵之物。有人虽有美色,如不精进,则今生来世一切事都不能成办,以美色为世间最好之物只是愚痴之见。若能具足精进,则今生不论从事农、商业,或当仆人、做大官皆可顺意圆满。此外,如欲精通论典,或修禅定之人要得今生禅定等成就,又或者欲求来世安乐、圆满受用及最终解脱之果位,皆离不开精进。精进乃一切功德源泉,有精进方能遣除一切危害,有精进才可成就一切事业。”

裁缝听罢笑而答言:“你们所谈观点及理由,我皆觉其多有不合理之处。如果不会裁剪只知精进,则任何果位都难获得,也绝无可能做成任一事情。只有懂得如何剪缝,才能获取一定成果。因此,我以为裁缝才是世上最好之物,尽管其职位卑贱、种姓低劣,国王亦因离之不得而恭敬赞赏。一人如懂裁缝技艺,人天都会尊重、高看。”

智慧则面露自得笑容答道:“美色、精进、裁缝皆不足取,这几种特征、技能焉能与智慧比肩?拥有智慧便能得到美色、精进、裁缝所可能带来之所有财富,众人一切安乐及所有善妙境界凭依智慧可全部具足。”

听到几位兄长所言,福力王子最后议论道:“若无智慧,美色、精进、裁缝皆不足喜,因而智慧得到人们赏识也在情理之中。但假如没有福德,人们又从何而来智慧?最值得人喜爱、最重要者,看来非福德莫属。所谓福德,众人皆爱,依之而能令人得满足、内心欢喜、愿望实现,福德功德我如何宣说也言之不尽。为令诸位兄长易于理解,我今简述一番福德功德威力。

依靠福德能获美色;福德可使人具足清净戒律;有福德之人能得吉利,且随意受用财富,还可获取智慧。”

兄弟之间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承认、接受别种观点。最后,福力王说道:“我们不如隐名埋姓前往别处,观察了解另一地方之人对我们兄弟各自恭敬、赞叹程度大小差别,以此判断孰为人间最胜之物。”

兄弟几个同意采纳福力王子建议,未经父王开许,他们很快就穿过众多国家地区到达一陌生国土。于其国臣民中,五王子隐匿身份、安住下来。

色力王子恃其长相殊胜,因众人见他皆生欢喜心之故,而凭此维持生活;精进王子看见水流湍急河水中常有檀香木飘来,别人望而生畏,而他独能以无畏心精进捞取,王子凭此亦可安稳过活;裁缝则靠其手艺维生,日子倒也消停;智慧有次碰到两商主为利益而发生冲突,便赖其智慧为之调解。纠纷化解后,二人各赠以财物鸣谢,智慧王子即如此凭其聪慧维持生活。

至于福力王子,则依然靠其殊胜福德力广济众生。一日,王子为检验其福德力大小便前往一贫穷人家,刚跨入家门,其家当天就涌出众多财富,金银珠宝随处充满,此贫家之人自是兴奋难言。福力王之所以能令此贫穷人家广聚财宝,皆因其具足不可思议福德力所致。福力王命其随意享用家中财富,这一赤贫人家俄顷就变得富贵满堂。家人认定福力王子有大福德,理应恭敬供养,随即就时常恭请承侍。当地人闻听后皆议论纷纷:“某某家原先一贫如洗,自从来一闻所未闻之孩童后,即刻就发家致富。”消息传开后,众人皆对王子之福德欣羡、爱慕不已,一时大街小巷全在赞叹福力王子之功德。整个国家亦因王子福德力之故,而呈现树木开花结果、谷稼丰收、风调雨顺、大地现出吉祥之事等种种瑞兆。多有众生前来观瞻小王子,有人心下思量欲得珍宝,有人欲要奴仆,凡此种种,只要作意观想,王子即能依其福德力令希求财物众生现前满愿、立即获取。此种景象真乃稀有无比,故而众人都对福力王子恭敬不已,王子也即以四摄法广泛摄受此等众生。

后来,某地国王因手下欲将毒物掺进药中而大发雷霆,他严厉惩罚了作恶之人:砍断那人四肢。受罚之人唇焦舌干、身体血流如注,望见福力王子就凄声哀嚎:“大哥救救我!”王子顿生悲悯,立刻刺出自身鲜血喂饱其人,待其稍稍好转,又砍断自身手脚补其所缺。王子眼望虚空,对一切众生皆生起慈悲心,并说谛实语道:“从出生到现在,我实在忆不起自己干过何等罪恶之事。以此话语真实力,愿眼前之人能手脚恢复、恰如从前。并能因我福德力加持之故,使这人欢喜雀跃,愿他所得安乐善根,皆回向无上菩提。”

言毕,此人四肢立刻完好如初,同时大地亦开始震动,帝释天宫殿也震颤不已。帝释天便化现成一婆罗门形象来到福力王子前说道:“你为何要砍断自己手足?”王子当时并未认出眼前之婆罗门便为帝释天,就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全部告之,并说:“好朋友,别人伤心难过时我痛哭,别人幸福自在时我安乐。眼见有人受苦受折磨,我甘愿为他献出一切,承受所有本该属于他之痛苦。看到此人手脚被砍断,我便发愿要代他受此罪报。后我又宣说谛实语,即成如今之现状。”

帝释天深感此事稀有难得,便对福力王子说:“你舍弃自己手脚,有无生后悔心?”“我无任何后悔心!”福力王子坚定答道。“我不相信。”帝释天所化之婆罗门面呈怀疑之色。王子愈加诚恳、坦白地说:“我可以谛实力作证。”说罢即以慈悲心观想众生,又发愿道:“如我被砍断手脚时未生后悔心,则愿我手脚又恢复如前。”

福力太子刚说完,手、脚果然恢复如初。此时天降花雨,并传出美妙乐音。

帝释天立即对其生信,且说道:“你如此精勤行布施,到底所求为何?”福力王子回答说:“我只求所有众生都能因摆脱轮回大海而获无上佛果,此为我唯一所求。”帝释天感慨不已,连称“善哉”后就返回天界。

童子福力回到自己住地,此时因当地国王虽已死去,但其生前却未曾育有儿子,故而举国上下都在议论并寻找王位继承人。王妃与众大臣一起聚会并忧心忡忡商议道:“我们当为谁举行加冕大典?”有些大臣建议说:“谁福德大,谁就应被举为国王。”此种建议很快得到众人认同,于是大家便着手准备按这条标准广泛搜寻。

福力王子则被自己前世当国王之业风催动,一日便与几位兄长前往花园游玩。步入花园后,福力便现出种种吉祥之兆:天降清净之水于其顶上;五彩缤纷之禽鸟右旋飞绕其身;男童、女孩均称呼他为“国王”。王子此时心生快乐,并且汗毛直竖、全身毛孔顿然张开,而遍地石子瓦砾也尽皆消失。福力身体变得轻松畅达,心情悠闲自在,且时时听到悦耳之音。王子本来就善观各种相兆,此时一见此等现象便心领神会:看来我不久之后就会当上国王。

兄弟几人于花园中依次享受各种美妙风景,后见一无忧树,枝繁叶茂、花朵盛开,福力王子便于树下安然而眠。其他兄长眼见风光如此秀丽,便一心专注于赏玩,于是就撇下小弟,前往别处转悠。福力王子则因其福德力所致,感召得诸大龙王从龙宫中自然供养他一朵天人大莲花。此莲花艳丽无比、美妙非凡、具足千叶,且从龙宫水底径直窜出水面、直向上长。龙王们悄悄将王子放于莲花之上,又以加持力令王子暂时难以醒来。时近下午时分,其他树叶影子均开始偏向东方,唯独无忧树叶阴影一直未放弃王子,始终没有转向、挪动。整个花园中所有树木花草宛若以恭敬心顶礼无忧树,弯腰曲背亦与人同。野兽、飞鸟则发出声声吉祥鸣音,且以寂静、调柔之行为围绕无忧树。

福力王子则于睡眠中感得一梦:梦中,他坐于不净粪上,且身染不净秽物;还用舌头舔舐虚空;又端坐莲花之上;并爬上山顶;后受众人顶礼。

此时寻找新国王之人经过到处奔波后渐渐向花园聚拢,他们看见福力王子天人般福报景象后,皆生极大稀有心,且各个赞叹道:“此人真有大福报。”于是便将此讯息于寻觅国王之众人中传开。福力王子醒来后,因他自己精于解梦,便开始自我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坐于不净粪上,乃表明我定会获得大国王王位;不净秽物沾染身体,乃表明我得王位后定会有大财富缠身;舌舔虚空并坐于莲花上,实乃说明我必将坐于高广之狮子座上;爬山表示我乃为众人最高领袖;而受众人顶礼,则象征我接受国人恭敬礼拜。整个梦境应如是分析。福力王子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解梦,看来我不久即将登上王位。

寻找国王之众人互相告之花园中所见,于是所有重要人物即刻便集中起来。他们将国王加冕大典上所需用具准备齐全后便往花园进发,待亲眼目睹福力王子似天人般庄严财富后,大众皆感稀有难得,他们均看见福力王子以金刚跏趺坐坐于天人大莲花宝座上。

此时以福力王子大福德力之加持,四大天王供养王子狮子宝座;帝释天则供养白色宝伞、宝柄拂尘;三十三天天人则以天人种种天衣所成华盖而为装饰;诸天天人从天宫中降下花雨;四天王天天人降下珍宝花雨,且弹拨天人乐器、撒下天人天衣;国王王宫附近、森林、花园等处之不清净飞沙走石全部消失,宝幢、飞幡纷纷树立,中间加以彩旗鬘;诸天人手捧香炉为大众供香,其间又撒下与天界无别之鲜花;诸天子受帝释天命令,为福力王子受用无穷,便为其幻化出一胜妙宫殿,均由四宝组成……寻访国王之人无有丝毫怀疑、顾虑,立即让王子坐于狮子宝座上,为其举行盛大加冕典礼。仪式完毕,福力王子周身放光,光芒隐没太阳光辉,周遍一由旬距离。从此以后,福力王子更名为光明国王,亦有人仍称呼其为福力王。福力王携带人天财富回到王宫中去,帝释天等诸天人也跟随承侍。

福力王正式成为国王后,便以佛法治理国家,于是全国上下财富圆满,人民安乐无比,庄稼丰收,人丁兴旺,争斗、辩论尽皆息灭,纠纷、争执全部消失,强盗、疾病、饥荒一去不复返,稻芽、甘蔗发芽生长,人们具足牦牛、犀牛等牲畜。福力王如母对儿一般,如理如法治理国家。在其治下,花果繁茂,天降花雨,五谷丰登。

诸位兄长听到此事后均感稀有,他们了解后说道:“福力王自己发愿力及福德力已超胜我们,看来我们已彻底失败,因他已凭自己福德力成为国王。在其未提及我等之前,我们应主动找到他,好让他生欢喜心。”诸王子便一同前往王宫,且异口同声对福力王说道:“愿你获取胜利,长久住世。”几人一边说一边就坐在福力王身旁,然后又接着说道:“善哉,大国王。你所发誓言坚定稳固,你之福德、誓愿已击败我们,因凭你福德力,你已稳获大国王之位。”

福力王闻听之后,恭敬有礼地从狮子宝座上起身,以尊敬、彬彬有礼之行为让几位兄长坐于宝座上。待他们坐定之后,福力王自己则又坐于狮子宝座上,并向几位哥哥讲述了全部经过,令众兄长欢喜不尽,同时还赐予他们大财富,使其皆心满意足。

其后,为使兄长与众人都能凭借方便法而积累福德,福力王一日告诉众人道:“非福德能致地狱痛苦,非福德能致饿鬼痛苦,非福德能致畜生痛苦,非福德恒受仆役痛苦。”他随后又向众人广宣了非福德所能导致的具体危害:“非福德能致人哑、聋,面目丑陋,身相粗糙、缺乏光彩,眼根等六根不具,体多病患、难以治愈,相貌不端严,手指被砍断,声音难听,身心愚笨,执持邪见,心不快乐,意识颠倒,疯狂错乱,贫穷困苦,常受人造谣、诽谤、歧视、污蔑,种姓低劣,遭人嫉恨,树敌太多,无情法亦成怨敌,饿鬼、大腹鬼、罗刹恒欲加害,良药反成毒饵,与亲友不合,恒时感受各种痛苦,语言贫乏无力,财富被国王享用、被大火焚烧、被盗贼偷抢,虽欲求财而当雇工、做生意,但反而耗尽资财,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顺利、成功,长久感受畏惧,所转生之地多为朽木、荆棘覆盖,世间所有不悦意之事、无利之事、堕入恶道之事,都乃非福德所引发。”言毕,福力王又作一偈赞叹福德功德:“福德令人得护佑,福德令人得精进,福德能救寒热苦,福德引来雨水和。福德正如如意牛,亦如获得如意宝,福德功同如意树,一切所欲皆成办。化缘因之而圆满,福德令人悦意生,福德喜成吉祥事,福德稳固好心情。福德孕育善种姓,福德能致美名声,福德令人得广闻,福德使人多财富。福德增进人闻思,福德灭除种种病,福德摧毁死阎魔,死主闻之生恐惧。”福力王最后又总结道:“福德不仅能具足无畏,而且无量天人对有福德之人也皆赐予天界安乐。三十三天、离诤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等诸天天人,皆会为有福德之人赐予吉祥。有福德之人甚至能够统治天人,天人亦会赞叹任意一位有福德之人,并帮助圆满其一切所欲、所需,连无情法也会处其手下听命。”

福力王将有关今生来世福德所能带给众生的利益如是广宣后,这些人自此之后就开始广积福德。

福力王为令众生对福德彻底生信,就眼观虚空、发心说道:“愿我王宫内外能到处降下各种珍宝、妙衣。”随其话音落地,虚空中顿时降下天人天衣与悦意花雨,随即又降下天人珍宝,不大功夫,整个王宫内外便已遍满珍宝。眼见福力王不可思议福德力,多有众人立即对福德重视起来,他们开始滔滔不绝地赞颂起福德功德。

利红国王听到此事后,对福力王信心倍增。为承侍福力王,便即刻率领四种部队共同前往福力王治下国家。刚一见面就说道:“你为真正具大福德者,我甘愿效力于鞍前马后。”利红国王说完后就自觉自愿地于福力王手下听差。福力王则对其及其眷属赐予大奖励与种种珍宝,使他们人人皆得到满足。福力王又趁此机会,对利红国王及眷属广宣佛法,使其都能行持十善法,然后才送其返回。

此时明力国王也对儿子之行持有所耳闻,他先派使者前去送信,然后便亲率手下臣民与眷属浩浩荡荡向福力王国中进发。一见儿子容颜,对小儿疼爱无比之国王马上泪流满面。他颤颤巍巍从大象上下来,与前来迎接之福力王紧紧拥抱,长久不放开。父子相见未过多久,明力王就对儿子说道:“我儿福力,你应了知:现如今我已是风烛残年,年迈体衰、不堪重任,国王职位理应交予你继承。”明力王边说边卸下头上王冠、头饰、臂饰,将之统统交到福力王手中。不唯明力国王主动让位,未用多少时日,整个赡部洲国土渐渐全部由福力王统辖。

福力王遂用金银财宝满足赡部洲所有众生愿望,然后再引导他们各个行持十善法。以此缘故赡部洲再无任何穷苦者,人人快乐幸福,各个拥有势力。众人全都诸根具足、无残无缺,又享有丰饶财富、受用圆满,金银珠宝充斥仓库。不仅个人安乐若此,庄稼亦喜获丰收。同时,争斗、强盗、灾荒全都远离,瓦砾石块尽皆消失,鲜花、水果四季常具,风调雨顺、欣欣向荣。众人具足犀牛、牦牛等牲畜,且安乐增上、福德广大、性喜布施。除此之外,人民尚能自觉守持八关斋戒等戒律条目。

以此广积福德因缘,赡部洲众生死亡后即刻全部转生天界,其中大多数转生在四天王天中。福力王令无数众生获取了今生、来世之安乐利益,于其死后,数千众生、眷属与他一同转生兜率天中。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那时即以福力王形象如是应化世间。当时之父母即现今净饭王、摩耶夫人;当时之色力王子即为现今之阿难比丘;当时之精进王子即为现今之昼辛吉比丘;当时之裁缝即为现今之芒嘎巴比丘;当时之智慧王子即为现今之舍利子比丘;当时之帝释天即为现今之罗睺罗比丘;当时被砍断手脚之人即为现今之郭芒牙那比丘。因此可以说,整个世间中,以福德力能利益一切众生,福德具无与伦比之功德利益。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胜者王求福德

胜者王求福德
在场比丘听完佛陀所述福力王殊胜福德后,纷纷请问释迦牟尼佛:“福力王以何因缘能成国王?且又具如此广大之福报,可满一切众生所愿?”

释迦牟尼佛于是开始为众人细说原委:“久远之前有一如来正等觉,号尊胜如来者,出世说法、广利众生,此如来于事业圆满后示现涅槃,众人为纪念如来便为其造一遗塔,塔成之后又行盛大开光典礼。当此之时,数十万人众聚集一处举行仪式,中有一比丘便趁此机会于每日午后为大众宣讲佛法。

离王宫不远处住有一赌徒,名为胜者。其妻名胜姆,其子名胜他,一家三口因赌徒嗜赌如命而艰辛度日。胜者日日在外狂赌,赌至最后,所有家当仅剩两件衣服、一把伞、一双鞋及五枚贝壳,除此之外,所有家当已被他输得一干二净。胜者面对家徒四壁,痛苦哀号道:‘呜呼!不积福德以致沦落受苦,真乃人间可叹可怜之事。’他边说边长叹不止。

尽管未从赌场捞着任何利益,赌博成性之胜者依然再次穿上仅有鞋履,随身携带此身仅剩之贝壳、伞,又一次前往赌场进行最后一次赌博。途中经过那位比丘讲经说法处时,胜者耳旁亦偶或飘来数句比丘言词。不料胜者无意听到后倒生起些微欢喜心,受好奇心驱使,赌徒胜者欲听个究竟。于是他便脱鞋坐于地上,又将伞放下,以恭敬心认真闻法。

当时说法上师亦宣说此偈:‘积福得安乐,故人当造福,精勤常积累,对福生信解。’赌徒闻听之后心中想到:看来唯有造福之人方能真享安乐,而我之所以如此痛苦,皆因从未积福之故。不过欲造福德,我又从何做起?想到这里,胜者便上上下下将自己打量一番,除却两件衣衫、一把伞、一双鞋、五枚贝壳之外,此身已一无所有。胜者转念想到:如将贝壳、衣服供养上师,我自己定会饿死;若不供养,我又会因不积福德而致死于困厄,更何况来世还要遭受更大苦痛。不如干脆先造福德,而后即便饿死也不足为惜。如此一来,尽管饿死但却可因之积累福德;如无福德,来生痛苦不知又要如何承受?还是供养上师为妙。赌徒终于下定决心要将衣服、贝壳等物悉数供养。

正前思后想之际,说法比丘又宣说一偈:‘造福勿迟延,否则成罪业,速速广行善,断除造恶心。’胜者听罢又想到:上师已说行善万勿拖延,务必尽快做到,我又在这里踌躇犹豫做甚?我应立即供养!想及此,正当上师于狮子宝座上说法之时,他便将伞供上,又把一双鞋放于上师脚旁,五枚贝壳也放在上师足上,还将一件衣服也脱下搁在上师脚上。如此做时,胜者内心于上师生起极大信心,以至全身汗毛竖立。

赌徒又于上师足下以恭敬心猛厉发愿道:‘以我今天供养、发心之功德力,愿我自此以后永离贫穷之苦,生生世世拥有大福报,且能成为人天尊主;愿我一切所欲所求皆能从虚空中降下;愿我将来转世降生时能现出种种瑞相,并现出五种宝藏,大地遍满珍宝。’

此时,说法上师也同时为胜者念诵偈颂以为回向。然后,所有在场眷属依次离开,仪式即告结束。

赌徒胜者穿着唯一所有之衣衫,心中观想着法布施之功德,以欢喜心返回家中。妻儿看见后不觉内心暗暗叫苦:瞧他如今除一件衣服外已赤条条无有任何寸物随身,想必今日又已输光所有。如此看来,我们娘俩日后也难保自身,说不定哪天就会被他抵押与别人。

胜者已约略揣摩出妻儿心思,于是顿感羞惭难当。为诉说贫穷过去,他便口占一偈:‘贫苦极难忍,巨苦即贫穷,贫穷如死亡,我死亦不穷。’胜者一边说一边长长叹息,随后便沉默不语。

胜姆则到院中水井旁汲水,水桶置于井中后却无论如何也提不上来,似有千斤之重。胜姆唤来丈夫相助,依然提不动水桶。再喊来儿子,三人齐心协力后总算将水桶拉离井面。待将水桶放于地上后才发现,桶中竟有一铜质大锅,里面盛满金银。胜者立刻明白此乃自己刚刚供养之果报马上现前,于是喜不自胜地说道:‘奇哉断恶业,行善即良田,我今播种子,现今果成熟。’

妻子不明所以,便问丈夫此说为何。赌徒便向其详述供养、发愿经过,一家人对福德果报现前、造福德能致安乐果报等事实深感稀有难得。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流传开来,最后亦传至王宫里,众人也感稀有难闻。

赌徒胜者突然发财后,更以猛厉信心供养三宝。他每日都要于如来遗塔前作广大供养,并常于比丘前听法闻受。不仅日日将上妙饮食供养比丘僧众,同时每遇可怜之沙门、婆罗门、贫穷者、病人及其他乞讨者,都用财物随意满足他们所愿,又用装满财宝之殿堂供养十方比丘僧众,凡此种种,皆使其名声传扬整个世界。

当地国王无有太子即已离世,王公大臣此时皆已知晓赌徒胜者拥有巨大福德,于是他们便推举他继承王位。此后,胜者之‘赌徒’名号无人再叫,众人尊称之为胜者国王。

胜者国王对福德有大信心,故常行布施以积累福德,还恒时守持清净戒律,并令王妃、大臣、国中所有民众都积福累德。后当胜者国王去世时,以此缘故,他即刻转生为他化自在天天子。此时从天空中降下天人珍宝、妙衣雨,他化自在天天人也感稀有。

赌徒胜者以对说法上师供养鞋、伞等物之功德,今生即得以获五种宝藏、王位。随后又以此果报,三十六次做他化自在天天王、三十六次做化乐天天王、三十六次为三十三天天主、三十六次为离诤天天王、三十六次做四大天王天主,并数百次成为转轮王,胜伏四方、威震天下,且具足七轮宝及种种受用、财富、妙欲、美色,拥有一千太子,尽享种种威力,统治整个赡部洲。国土之中无有任何刀兵劫与危害,以如理如法之方式令众人安居乐业。”

释迦牟尼佛最后作偈总结道:“世间怙主因,乃为此福德,利众诸佛说,此世之福德。若闻广神变,稀有此事等,智者高尚士,谁不起信心。故欲自利者,或欲广行者,当念佛教法,恭敬微妙法。”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部国王施身

吉祥部国王施身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转生为此赡部洲吉祥部国王,生下来时就能回忆前世,且相貌庄严。吉祥部国王以佛法治理国家,因此之故,国土中树木繁茂、谷稼成熟、雨水调和。

国王有一王妃名胜光,美丽贤淑,且对国王欢喜非常、执著深重,吉祥部王也对胜光恩宠有加。当时,整个赡部洲众生都无需向国王交纳赋税,吉祥部令其皆得以安居乐业。国王又喜行布施,只要能令众生欢喜,他连自身血肉亦可布施尽净。吉祥部国王一贯以珍宝、卧具、用珍宝严饰之美女等物、人,各按众生所需布施与他们,分别满其种种愿望。凭此广大布施,国王令整个赡部洲众人财富圆满、生活富裕。

国王手下有一万两千大臣,中有一大智慧大臣,对国王尤为尊敬。国中臣民普遍对国王恭敬、爱戴,每每见王而心不生厌。因吉祥部普令人民行持十善法之故,众人死后多转生欲界六天。众多天人均明了此乃国王让其行善所致,故而天王也赞叹不已,天人闻听后更对吉祥部国王生起信心。

此时,胜光王妃又感得一梦,她于梦中取出眼睛后又恢复如初。胜光大惑不解,于是便向国王讨教。吉祥部心中明白此乃有人欲索要王妃之象征,但为安抚王妃故不肯明说。他只告诉妻子“诸法如梦如幻,有何可执著之处”之类语句,尽管内心早已洞彻无遗。

第二日晚,大智慧大臣也做得一梦:国王整个王宫已被摧毁,一切建筑物均被人席卷而去。不过,后又恢复如初。大智慧醒来后,深感此梦可能预兆有人将要索要国王身体,于是就找到相师解梦。相师答以“所言正是,确有其事”。大智慧心感不安,决定将此事暂隐心中。

第三日晚,一万两千大臣同时梦见一只鹞鹰将国王王冠夺走,而后又将之送回。又梦见所有赡部洲人民均将眼睛取出,然后又恢复如初。做如是等五种梦后,众人皆担心国王会遭受危害,便找来相师占卜。相师再次答言:“所言正是,确有其事。”

如此一来,众人皆为国王处境担忧不已,大家议论纷纷、痛苦不堪。而吉祥部国王得知此事后却高兴难抑地想到:现今有人欲要我身体,这实在是千载难逢、善妙殊胜。

当此之时,北方有五百仙人汇聚一处,有一仙人远远望见胜光王妃正前往花园中赏玩,便因自己前世曾与胜光做过夫妻之串习引发而顿生贪心。他回住地后,恰遇自己一位婆罗门弟子前来上交学费,便趁机对弟子说道:“我所需要者乃为胜光王妃,你不必向我缴纳学费,只把王妃替我要来即可。”婆罗门弟子闻听后内心矛盾不已:一方面担心自己无法要到王妃,一方面又害怕自己违逆仙人心愿。而仙人则鼓动怂恿道:“你前去索要无有任何困难,因国王甘愿布施一切,故你直接前去就可为我要来王妃。”婆罗门弟子踌躇不满地想:我若不去,仙人定会以恶咒咒骂我,还是谨遵师命吧。想到这,婆罗门弟子便起身前往吉祥部国王那里。

见到国王后,婆罗门弟子一言不发,因恐惧、惭愧而不敢说话。国王以柔和语气问他:“婆罗门,你欲何求?不妨直接说出,我定会满你所愿。”婆罗门弟子这才敢将前后经过一一道来,并为仙人索求王妃。国王因对胜光也宠爱非常,当下内心多少感到有些不安。他内心思索:王妃离开我后,未必能够生存,这轮回世界真乃痛苦之源。吉祥部便沉默不语,但转念又想到:如我难舍妻子儿女,则无上菩提又从何而得?想到这里,国王便以断除爱别离苦之决绝态度走下法座。

胜光本如天女一般美丽,如果离开丈夫就会泪水沾满双襟,并从而感受人生之极大痛苦。但吉祥部此刻依然抓住妻子左手,又用自身右手以金瓶之水洗涤婆罗门弟子之手,然后就将王妃交于婆罗门手上,并庄严发愿道:“以此布施功德愿我能得无上菩提之果。”当时大地六次震动,并现出种种稀有瑞相。

婆罗门弟子将王妃带给仙人,而王妃离开国王就如鱼离开水一样痛苦难耐。她日夜思念丈夫,备受煎熬到无法忍受之时便开始绝食。此时,大地又开始震动。诸天人了知此乃为吉祥部国王威力所致,于是便纷纷赞叹。

此时帝释天则与四位天子一起降临到离国王不远处之一城市里。于其附近森林中,帝释天化现成一婆罗门,下半身被全部砍断,浑身鲜血淋漓。

四天子化现成四位婆罗门子,将被切断一半身体之婆罗门放于担架上,一路哭叫向吉祥部国王处进发。沿途之上,有众多老鹰、乌鸦前后跟随。一行人抵达城中后,臣民皆感稀有罕见,大家议论纷纷道:“此人下身已断,为何还能活至现在?恐怕此人非人,只一食肉鬼而已。”众人大多见而逃窜,具有英雄大无畏气魄之人则说:“此乃食肉鬼以人之形象出现,最好向他询问询问,如能答话,倒也稀有难得。”

有人便问道:“你是人是鬼?又是谁砍断你身躯?你又从何而来?”

以婆罗门形象出现之帝释天则哀痛难耐地呻吟说:“希瓦巴国人勿恐惧,我是婆罗门非罗刹,只因前世恶业感召,才成如今凄惨模样。”

众人将之抬到王宫门口,多有好奇之人紧紧跟随。而龙、天、夜叉等众生眼见他被带到王宫门前,纷纷哀叹道:“看来国王要遭遇不幸事了。”他们不觉在担心中伤心痛哭。

此时,赡部洲已全部沉入黑暗当中,流星坠地等种种恶兆频频出现,众人目睹后皆恐惧落泪。

胜光王妃自从离开国王后一直绝食,且身陷痛苦之中。仙人与之相处一段时日后,渐渐也对国王及王妃生出信心。他眼见王妃痛苦若此便安慰她道:“你既如此痛苦,我还是将你交还国王为好。”仙人也目睹了各种恶兆,就又对王妃说:“整个赡部洲已陷于黑暗之中,这表明将有众多大士于不远之将来会离开人间。”

吉祥部王已从王宫看见这位半身婆罗门,待二人相见后,婆罗门便开始向国王索要下半截身体。大智慧大臣向国王进谏道:“国王,此人非人,定为食肉鬼,否则何以一半身已断,居然还能存活下来,并开口讲话?”婆罗门则辩解说:“我非食肉鬼,实为婆罗门。我生活贫穷至极,本想将妻儿老小留在家中,自己前来向国王讨要财物。谁料来到你吉祥部国王城门口,太阳已落山,因城门紧闭,我无法进入,只得到一破屋栖身。哪曾想半夜三更钻进来一只猛虎,用利锯般锋利牙齿,将我下半身齐齐咬断。我虽承受极难忍之猛厉痛苦,但因前世罪恶业力感召,始终无法痛快死去。正当剧痛之时,忽听虚空中有天女声音告诉我说:‘你可速去吉祥部国王那里讨要身体,他肯定会将身体布施。’我自然希望能存活下去,故而向你讨要。但我一半身体已去,又如何能爬到你面前?正受痛苦煎逼之时,在太阳刚落山之际,这四位亲人正巧来到我面前。他们见到我之悲惨境遇后便放声痛哭,我即将天女言词告诉他们,他们就将我放于担架之上,一路辛苦来到你这里。”婆罗门一边流泪一边苦苦哀求。

吉祥部立即施与其无畏安慰,告诉他说可将身体完全布施,随即就命人拿来锋利铁锯。帝释天马上加持此人,使其很快就将锯子拿来。国王则对大臣们要求道:“趁此婆罗门未死之前,务必迅速锯断我下身。”闻听此言,众人齐声哀号。大智慧大臣边哭边劝解国王万勿如此行事。吉祥部则果敢说道:“你不可对我获取无上菩提制造违缘。”大智慧听罢即刻昏倒于地。

吉祥部国王立即招来两位木匠,吩咐他们说:“你们二位为助我圆满布施波罗蜜多,请将我身体锯断以满此婆罗门心愿。”但两位木匠无论如何也不敢下手,帝释天就再次加持他们放胆去做。

国王以欢喜心愿意布施身体,当其从狮子宝座上下来欲行布施时,整个赡部洲宝伞、胜幢、飞幡纷纷弯腰鞠躬,宛如向王宫表示敬意一般。众人痛哭流涕,国王为获无上圆满佛果,就一头倚靠一人,同时伸出两脚、身体仰卧,开始发无上菩提心。此时,大地震动,王妃及臣民均捶胸顿足、哀号不已。他们纷纷祈请国王不要如此布施,但吉祥部国王更加坚定地说道:“一切可爱之物均会分离,你们因此更要谨慎行持善法。”国王说罢就令两个木匠快快动手。

大智慧大臣此时已清醒过来,他劝阻两位木匠道:“如此大慈大悲之尊主,你们如果杀死他,则所有天龙断不会饶恕你们,绝不可能再让你们生存于世。你们这些愚痴之辈,大悲尊主以往像对待儿子一般善待你们,难道你俩皆已忘记?”大智慧大臣边说边按住二人所用铁锯。

吉祥部国王正色对大臣说道:“大智慧,你无需如此痛苦,原本一切可爱之物都会分散。别人欲索要我身体时,你不可制造违缘。过去亦曾有人讨要我身体,天女也为我布施造过违缘,因她们为我得无上菩提制造障碍之故,她们也因此而有非福德之过。如其当时未为我设置违缘,则我很快就能获取菩提果位。在此地,我亦曾将自己身体布施与饥饿母虎,以此缘故,我可提前四十劫成就佛果。我原本应在弥勒菩萨后面成佛,就因此布施果报,我将在他前面成就佛果。过去我为西瓦巴国王时,曾将自己青莲花般双目布施与一老年婆罗门;为月光国王时,又将自己头颅布施与凶目婆罗门;当西吾国王时,为救护鹞鹰爪下鸽子,曾割下全身身肉布施与它。此外,在此地,为获无上菩提,我上千次布施自己手、脚、妻、儿。如是做时,任谁也未曾给我布施造过违缘,故而你也万勿造诸违缘。”

大智慧大臣听后,对国王如此之菩萨行生起大信心,他边想边说:“大法王要舍弃我们了。”

刚才受帝释天加持之木匠,此时便开始用利锯割锯吉祥部身体,锯至肚脐部位时,国王开始大出血,一时血流如注。大智慧大臣见此惨不忍睹之象,立即昏厥于地,众天人也放声痛哭,凡见此种悲惨景象者无不失声痛哭。帝释天目睹这些众生对国王身体担忧、痛哭,就暗自思索:“我如再让如是受人爱戴之大尊主受苦,恐非应理,我应保其性命,使其存活不死。”

两木匠在锯国王身体时,吉祥部感受到剧烈疼痛。但他一边受苦,一边对前来乞讨之婆罗门生大悲心。他心中想到:我尽管已了知轮回过患,但以精进心布施我身体一部分时都有如此痛苦,那些身陷地狱、身心全部要蒙受剧烈苦痛煎熬之众生,又该如何承受地狱折磨?我现发心:愿以我受之苦断除一切众生之痛!作如是思维已,锯断身体之痛当下就消失无遗。国王疑惑不解地想到:为何我现在感受不到痛苦?他们是否已停止割锯?国王于是起身看其割锯,同时心生不悦,身体当时就颤动起来。

婆罗门看见后就问国王道:“你为何如可怜之病者一样浑身颤抖?整个大地之上,你本能布施一切,如今是否有后悔之意?你不该后悔,否则你之布施大愿岂不成大妄语?”

吉祥部国王坦然答道:“我根本不是因后悔布施自己身体而发抖,我只是担心这锯子不能割断我身体,如此就无法圆满我布施决心,也不能满足你愿,想及此我才发抖不已。我岂是不愿让其锯断我身体?!”听罢国王所说,婆罗门深感稀有,便不再多言。

两位木匠手拿利锯继续割截国王身体,最后活活将吉祥部下半身拦腰截断。当国王半截身体落地之时,所锯断肉身在地上依然颤动不已。国王根本不顾自己身躯被割截之痛,他急忙命令这两位木匠速将自己下半身接于婆罗门身上。两人按国王意愿飞快将其肉身与婆罗门身体接合,刚一接触,国王下半身立即就与婆罗门上半身融为一体,且看不出丝毫伤口痕迹,两人肤色也完全一致,真可谓融合无间。

为令国王生欢喜心,婆罗门即刻就从担架上走下,随意行、住、坐、卧一番。吉祥部见到后深感欣慰,为自己终能满足乞讨者之愿望而备受鼓舞。他内心觉得自己所受之巨痛终于没有白费,故而心下欢喜不已。吉祥部心中想到:我所受痛苦总算换来大利益,我如今可谓心满意足矣。他如是思维,同时又发愿道:“我之布施身体,已使婆罗门从生命危险恐怖状态中获得救助。以此善根,愿我能获无上菩提,并使眼前婆罗门解脱轮回痛苦,度化他且令其获欢乐涅槃。”当吉祥部所承受之猛厉痛苦与内心大愿交汇碰撞时,国王自然而然闭上眼睛陷入昏厥之中。

帝释天马上以自己加持力使国王恢复体力,同时又给国王敷上药物。此时,大千世界发出六次震动,并出巨大音响,令人恐怖之乌云也布满虚空。加之流星坠地、天人擂鼓,整个世间顿陷黑暗之中。接下来,天人又撒下鲜花、妙衣并弹拨乐器,整个虚空一片喧嚷之声,赡部洲众人暂时皆处于迷惘状态。这时,大城市中成千上万众生也看见了国王所布施之躯体,他们异口同声感叹道:“我等人天之主已被残害,这真令人大感悲悯。”有人因之而倒地昏厥,有人因之而痛哭不已。

这时,帝释天与四位天子均以原来面目显现,帝释天对国王说道:“我是帝释天,非为婆罗门。大国王,你之精进布施实在令人感慨不已。你不贪恋自身一切,为悲悯所有众生而甘愿舍弃肉身、喜行布施。遇到如是猛厉痛苦,以大悲心仍不退转布施,真乃稀有难得。我今问你,你如此苦行,到底希求什么?”国王则回答说:“帝释天,我布施只为能获无上圆满菩提,度化陷于轮回中之众生。”帝释天又问道:“你舍弃自己身体,现如今已变成不如其他众生一般模样,你有无生后悔心?”国王坦诚答道:“绝无后悔心。”帝释天有些不相信:“你自己说绝无后悔心,又以何为凭?”吉祥部乃从容、平静说道:“你可把我被切断之身躯放置一边。”帝释天如是做已,吉祥部则对一切众生观想慈悲心,同时说道:“我为获无上菩提才以大悲心舍弃身体,我如是做时无有畏惧、后悔、吝啬心。若我当时确无后悔心,则凭此真实力之加持,愿我身体恢复如前、诸根具足。”随着吉祥部话音落地,残缺躯体即刻完好如初。

诸天天人与在场众生目睹之后皆感叹不已,大家全感稀有难见,因而纷纷以欢喜心赞叹贺喜。帝释天此时也对吉祥部赞不绝口,因感动而致流泪不止,如雨滴洒落一样。帝释天惭愧说道:“我给大菩萨增添了诸多痛苦、烦恼,请国王原谅、宽恕我。待你将来一旦成就佛果,请务必垂念我。”国王听罢谦虚说道:“我对你何来抱怨之心?若我成佛,定会垂念、关照你。”

自此以后,大国王以发无上菩提心之加持力,令天降珍宝雨、妙衣、财富,天人光辉照耀整个世界。住于山上之仙人看到此等奇观后,深感奇怪,他于内心苦苦思量到底是何原因令世间现出此等瑞相。此仙人信奉一天神,天神即向他讲述了整个经过。仙人听后对国王之菩萨行立刻生起信心,他浑身汗毛直竖,认定国王乃为一真正大菩萨,于是便带着五百仙人与胜光王妃一起赶到吉祥部面前。来到现场后,他与帝释天等众生一起祝愿吉祥部国王超胜一切、恒久住世,同时又将胜光王妃还与国王,并真诚祈请道:“国王以后万勿再将王妃送与他人。”如是祈请后,吉祥部国王点头默许。

帝释天命令天人陈设狮子宝座,并向他们解释说:“我欲为国王行加冕大典。”天人就幻化出以种种珍宝所成之狮子宝座。此时,帝释天亲手扶起国王,让国王端坐狮子宝座之上。成千上万天人即刻手拿乐器,为吉祥部国王行盛大加冕仪式。当此之时,大地震动,天降花雨。仪式完毕后,诸天人各自返回天界,仙人赞叹完国王后也回到自己住处。广大民众均从内心恭敬吉祥部国王,国王也因势利导,在很长时间内以佛法治理国家。他以财富满足赡部洲贫穷者、低劣者生活所需,令其行持十善法,使其死后均得以转生欲界六天。后来,国王本人与万千众生则于死后转生兜率天中。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如是为吉祥部国王时,其王妃胜光即为现今之耶输陀罗;大智慧大臣即为现今之舍利子比丘;帝释天即为现今之色藏国王;当时之三十三天天人即为现今与色藏国王同得圣果之八万天子;当时大城市中诸人即为现今与色藏国王一起,在芒嘎达城亲往释迦牟尼佛前闻法之施主与婆罗门;当时之仙人即为现今目犍连比丘;当时替仙人索要王妃之婆罗门子即为现今之释迦女沙措玛;当时之两位木匠即为现今之提婆达多与郭嘎乐嘎。以如是因缘,释迦牟尼佛成就佛果时,此等众生皆成为世尊之眷属。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色国王施舍口粮

金色国王施舍口粮
久远以前,人寿八万四千岁时,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那时显现为金色国王,相好庄严,权势显赫,财富圆满。国王恒以布施满众生所愿,且免除国人赋税。

当时有一婆罗门名黑西巴,通过看相占卜得知国家未来运势,便预测说:“我国未来十二年中将不降滴雨,因而会有大饥荒流行。”国王闻听后内心顿感不安,他如是思维:如果真是这样,富人当然可安稳度过饥荒,而穷人又如何过活?想到这,金色国王便心生一计,他命令国中所有民众均需将财富堆积一处,同时又命精于算术之人仔细演算如此多之财物,如举国上下之人平均分配,则十二年中人人可各得多少。这些人先统计出全国人口,然后再计算人均占有量。国王即如是安排国人平安度过十一年大旱岁月,所有臣民中无一人饿死。

即将度完十二年艰苦岁月,已熬至十一年又十一个月时,国中开始出现饿殍现象,因整个国家已将所有食物吃光尽净,唯金色国王手中尚剩一小斗粮食。

此时,一已修持四十劫菩萨行之人来此娑婆世界。他目睹于一森林中,儿子正对母亲作不净行。看到此种景象,他非常悲哀地感叹道:“呜呼!娑婆世界众生真是烦恼深重,儿子住于母胎长达九月,又吮吸母乳方得以长大,而现今还要作此不净行。以贪心行此非法行,我怎能为如此众生行持菩萨道?看来我还是自己先行解脱为妙。”想到这里,此人不觉退失了菩提。他来到一树下后,静观自己五蕴之生灭法,并最终获缘觉果位。此时,这位缘觉心中又想到:我虽为众生行众多苦行,但从未利益过众生。现今,我如对哪位众生生起悲心,我就到其面前化缘讨饭。想完后,缘觉便开始以天眼观照整个世界,他发现全世界食物均已被消耗干净,只有金色国王还留有一小斗粮食。缘觉心中暗想:看来我应对他生起悲心,向他讨饭。

思虑及此,缘觉便示现神变,似天鹅一般飞于空中,并最终降落于金色国王王宫顶层。金色国王正与五千大臣聚集于顶层,缘觉见之便说道:“我为化缘而来此处。”金色国王闻后不觉心生痛苦,他想到:我虽拥有整个世界,但却连一前来化缘之缘觉都无力供养。金色国王越想越觉悲伤,不过他还是唤来管理财物者对其说:“如王宫里尚有饮食,请一定拿来供养这位缘觉。”管理财物者为难说道:“大国王,你应了知,除你有一小斗口粮以外,国库已空无一物。”

国王听后暗自思忖:如我享用此口粮,则我今天应能存活下来;如我舍弃,那我必死无疑。但国王转念又想到:我即便吞下此一小斗粮食,日后终免除不了一死,不如将此粮食供养眼前这位缘觉,以此所种殊胜福田,方能让此口粮发挥价值与意义。

国王随后就集中起所有眷属说道:“呜呼!此乃为我金色国王最后一次行布施,你们均应随喜。我以此供养缘觉善根回向整个世间,愿所有众生都能断尽贫苦。”说完就将自己口粮倒入缘觉右手所拿之钵中。缘觉拿到粮食后即刻飞走,国王一直合掌眼望虚空,直到缘觉飞逝不见,国王才命令众眷属各自散开:“无需饿死在此处,各个归家吧。”众眷属皆满怀深情说道:“大国王,你兴盛之时,大家皆欢聚于此。现在国运衰败,我们怎能忍心抛下你。”金色国王听后深受感动,但他还是一边流泪,一边再三要求他们各自散去。众人则一直在他脚下恭敬顶礼道:“我们此次恐为最后一次面见国王,祈请国王一定宽恕我们以前违背你教言之处。”

缘觉回去后享用国王所布施之口粮,刹那间,东南西北乌云密布、冷风四起,大风席卷走大地之上一切不净之物,随后又天降食物,诸如大米、面粉、饼子、肉,以及萝卜等蔬菜,尚有芝麻油、粮食等。金色国王喜不自胜,唤来所有眷属后说道:“真是罕见稀有!诸位请看,仅供养一小斗粮食现在就现出如此多之苗芽,布施之真正花、果未来定会繁盛无比。”

后从第二天至第七天,虚空中又降下财物、粮食雨与稀粥;随后七天,又降下酥油;后面七天,则降下芝麻油;又七天,连降绸缎、布匹;接下来的七天中,降下食物;随后又连降七日金、银、水晶、蓝宝石、红珍珠、石精宝、冰珠石等种种珍宝。一切众生贫穷困苦如是依金色国王布施之力而得以全部灭尽。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久远之前,赡部洲人寿无量岁时,有一国王名为长净,统治八万四千小国,拥有八万王妃、数万大臣。

长净国王后于头顶生出一肉蛋,此肉蛋内外透明、光滑轻软,国王毫无病痛之感。随后肉蛋逐渐增大,长至瓜般大小时自然裂开,从中现出一小孩。此孩童相貌庄严,头发呈现蓝色。相师观其相后认为此小孩相貌稀有,实乃具功德之相,并授记他将来定能成为统治四大部洲之转轮王。小孩后被取名为顶生,当其降生之时,许多王妃乳房皆自然流出乳汁,她们都说道:“让孩子吮吸我之乳汁。”于是,此小孩又被叫做自乳。自乳生下来便享受国王自家财富,同时亦尽情参与孩童嬉戏,如是欢快度过如六个帝释天寿命一般之时日。

待王子长大后,因其精通各种学问,父王长净便任命自乳为一小国国王。自乳于其国中,执政如六个帝释天寿命一般之时日。长净国王后即将去世之时,曾说过欲令自乳住持王位,并想为其行加冕大典。众小国王都祈祷自乳能当大国王,而他却说:“父王现已去世,我去哪里都了无实义。如我确有成为国王之福德、威力,则愿四大天王与帝释天皆至我面前祈祷并为我行加冕典礼。”刚刚说完此话,四大天王即刻亲自现身于他面前,手执宝瓶,把香水洒在他头顶,以此方式为其行加冕仪式。帝释天也为他所戴王冠做种种头饰,并赞叹其所具之稀有功德。在人间众生尚未将宝座、头饰准备齐全之前,天人已为自乳做好一切装饰。其他小国也纷纷祈祷自乳能到国土中部承袭王位,自乳则说道:“如我有当国王之福报,则愿中部地区、地上一切所有均能来到我面前,若我逐地而居恐不应理。”如此说完后,中部国土上之王宫、花园、水池等等一切所需全部自然出现在他身边,此地也当即成为首都。金轮宝等七轮宝也随即显现,自乳终于成为统领四大部洲之转轮王。

此后,他又育有一千勇敢、相好、能摧毁敌国之太子。他本人也依佛法如理如法治理国家。

当时,在广严城附近一森林中,具有神通之五百仙人正在坐禅,而很多马鸡却在四周喧嚷一片,嘈杂声响使五百仙人难以入定。五百仙人中有一人名为丑面,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便厉声咒骂它们:“你们这些马鸡真应该翅膀全部脱落。”结果以其咒骂之力,马鸡翅膀果真脱落下来,再也不能飞翔,只能靠双足行走。

国王有次出游时看见这些不能飞行之马鸡,便询问左右大臣此中缘由。大臣皆说此乃仙人咒语所致,国王听到后内心不悦,他于是对手下说道:“不许这些对众生无慈悲心之仙人住于我所统治之地。”按其吩咐,手下便将仙人全部赶走。众仙人皆知国王实乃统领四大部洲之主,就想前往须弥山中层居住,后终于随其心愿到达那里安住下来。

自乳国王因关心民生疾苦便常常私访国中各地。他先对工巧技艺行业作详细观察了解,以此之故,民众皆称其为力生王。国王又到外面广泛视察,看到有人辛勤挖地、耕种,便向左右大臣问道:“这些人在做何事?”下属答言:“众生都需依赖饮食而存活,这些人即以耕地维生。”国王闻言不觉发愿道:“如我真正拥有国王所应具之福德,则愿这些劳苦众生停止一切辛苦劳作,自然具足百味甘美饮食,愿他们所欲均能得到满足,不受任何饥渴之苦。”说完这番话,种种饮食立刻自然出现。国王又问:“此是谁福德所致?”在场众人全都说:“这是国王福德与众生福德共同感得。”

国王随后又下去视察,看见有人正在纺线,有人正在织布,便问左右:“这些人在做何事?”左右答言:“这些人虽已有饮食,但尚缺衣服。”国王闻言便发愿道:“如我真正拥有国王所应具之福德,则愿这些众生毋需纺织,能自然具足一切布匹衣物。”发愿完毕,从树木中便自然结出种种布匹、衣物,人们无论怎样享用都受用无尽。国王又问:“此是谁福德所致?”在场众人全都说:“这是国王福德与众生福德共同感得。”

国王不久之后又看见制作乐器之人,他问左右大臣道:“这些人在做何事?”大臣回答说:“众生虽有饮食、衣物,但为欢庆及恒享欢乐故,这些人正准备制造乐器。”国王听后自然又发愿道:“如我真正拥有国王所应具之福德,则愿这些众生停止造作,能自然具足种种乐器。”如是发愿已,所有乐器自然完备,大家可直接享用,众人听到悦意乐音后皆生欢喜心。

后来,依靠国王福德力,虚空中又降下七宝雨,珍宝遍满整个大地。国王又问:“此是谁福德所致?”众人依然回答道:“此是国王福德与众生福德共同感得。”国王则说:“如此福报显现实乃众生福德所致,则愿珍宝普降所有地方;如此福报只为我功德所致,则愿珍宝降于王宫附近,王宫以外不要降下任何银币、珍宝。”随其话落,各种珍宝果然只降在王宫附近,王宫以外不降任何珍宝财富。国王便又问道:“此次是谁福德所致?”众人心服口服答道:“确乃国王福德所致。”国王惋惜说道:“你们所言谬矣!如你们最初就能知道此乃我之福德所致,则我可令整个赡部洲广降珍宝。现在缘起已被破坏,故而珍宝只能落于王宫附近。不过,如你们愿意享用,那就在王宫附近随意取宝吧。”

国王随后又以妙欲令整个赡部洲众生尽享欢乐,并于数万年中为众人宣说利乐之道。如是又过相当于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国王有次问住天夜叉:“世间是否还有我未统治之众生?”住天夜叉闻言请求道:“你应前往东胜身洲,那里众生财富丰饶,国王理应前去。”国王听罢也想立即前往,于是顷刻之间就做好动身准备。他依金轮宝之力腾身虚空,并携带各种轮宝并及八千余万眷属、一千太子,一起腾空向东胜身洲飞行而去。

东胜身洲众生欢喜迎接,自乳国王便于那里也做起国王,且受到国人普遍恭敬。自乳于其处呆了有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后,住天夜叉又请求说:“国王应到西牛货洲。”于是自乳国王便又前往西牛货洲,并住了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后又受住天夜叉请求,国王又来到北俱卢洲。到达此洲后,无需耕种之庄稼、白色香稻、如意宝树等皆自然涌现。国王为众生指点此等瑞相,并于此处也做国王,安住有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

住天夜叉又请求道:“国王应再前往三十三天。”自乳国王便应允下来。前去三十三天之路途中,首先要经过山王外之七座宝山铁围山等,国王便与眷属于铁围山上安住下来,共享一切快乐。如是度过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后,国王与眷属又前往七金山等处,于每一山上都与眷属安住六个帝释天寿命之时日,然后又从持双山上开始腾空飞去。

当此腾空之际,国王之骏马、大象从天空中往下拉屎,粪尿落于被驱逐之五百仙人身上。仙人开始时不明此中原委,后方才得知此乃国王骏马、大象所为。仙人便议论纷纷道:“此斗狠国王到这里欲为何事?”仙人中一丑面仙人则以嗔恨心念起恶咒并结手印,还往手掌中倒水,并洒向虚空中国王与其眷属。国王与眷属便无法前行,只能停滞于虚空。

当时因国王拥有大臣宝,大臣宝见状便告诉仙人道:“你们理应放弃此种嗔恨心,因你等所为实际无法伤害任何人。此国王非为一般平庸之徒,他乃自乳大国王,不似你们所能加害之马鸡。”自乳国王此时也问诸人道:“谁阻挡我之队伍?”大臣宝答言:“此乃仙人所为。”国王便接着问大臣宝:“诸仙人于所有事物中最喜爱何物?”大臣宝告诉国王:“他们最执著者乃自身发髻。”国王随即发愿道:“愿此等仙人发髻统统毁坏掉,愿他们均能速到我眼前。”国王刚刚说完,所有仙人发髻便尽皆灭尽。他们虽手拿弓箭,但其神通却全部失坏,只能乖乖来到国王面前。玉女宝则趁机进言道:“大国王,这些仙人均在苦行修法,应释放他们,不要如此行事。”国王听其所言,便将仙人全部释放。众仙人自此之后便重新开始精进如法修行,后又全部具足五种神通。

国王与大队人马继续前进,最后终至须弥山山顶上。此时住于水面上之大龙又挡住他们去路,国王问众人:“又是谁挡住我们队伍?”众人回答说:“是大海中之大龙。”国王正色说道:“若如此,我定要与这些旁生宣战,愿此大龙能如仆人一般统统到我面前来。”国王说完后,大龙自然而然便来到国王面前。

大龙后又跑至持盆者面前,持盆者问道:“慌慌张张跑来做甚?”龙王答道:“人间国王来了。”持盆者便拦住国王去路,自乳国王又如前一般发愿,持盆者又逃至持鬘者面前。持鬘者问他:“你急急忙忙跑来做甚?”持盆者答言:“人间国王来了。”持鬘者便挡住国王。国王又如前一般发愿,持鬘者便跑到常醉罗刹那里。常醉罗刹问他何故来此,持鬘者答道:“人间国王来了。”常醉罗刹便挡住国王去路。国王再次如前发愿,常醉罗刹就又跑到四大天王跟前。四大天王问其到此为何,常醉罗刹答以“人间国王来了”。四大天王知道自乳国王福德广大,根本无法阻拦,便不再阻止国王前行。这样,国王便与眷属直接到达三十三天,并向三十三天天人广宣道:“人间国王来了。”

自乳国王站在须弥山山顶上,眼望一片绿油油园林问住天夜叉道:“此乃何物?”住天夜叉回答说:“此为大香树林,是诸天天人在夏季四月中尽享妙欲、感受一切欢乐之地。国王不妨前往一游。”国王便对众眷属说:“此绿色园林正是大香树林,你们也应前去安享五种妙欲。”

这时,山顶上又聚集起似白云一般之物,自乳国王便问住天夜叉:“此又是何物?”住天夜叉说道:“此乃为诸天天人坐禅静虑之善法堂,此地环境美妙,国王理应前往赏玩。”自乳国王同样向眷属如实介绍,众眷属均欢喜前往。

国王随后又向天人城市进发,端妍天城长二千五百由旬,周围一万由旬,外有七层黄金园林围绕,内含天人种种善妙之物。众天人、天女皆于此城中享受五种妙欲,各个欢喜悦意。当国王与眷属抵达城边时,诸天人因深感恐惧而迅速关上城门,并用铁杵将大门顶住。自乳国王则张弓搭箭,同时又吹响海螺,结果天人宫殿六十二扇大门自然打开。

帝释天与众眷属不觉心中想到:这人为人间自乳大国王,极富威力、福德,无人可挡。众人便欲用各种物品迎接,在其种种供品队列中,国王一人进入帝释天王宫。天人们为天王、众大臣准备好坐垫,然后又给自乳国王备好。自乳国王马上心中暗想:这最低之坐垫定是为我安排。想到这里,他便发愿:“我若能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才为善妙。”随其心愿,帝释天立刻就分自己座位一半与他,于是国王便与帝释天平等坐于一个坐垫上以示二人地位平齐。此时,众人看到人间国王与帝释天王无论相貌美丑、功德大小、说话方式均无有差别,只不过帝释天王眼不眨、行走稍快一点而已,其余皆无任何差异。自乳国王如是与帝释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种妙欲,时间为三十六个帝释天全部寿命集合。

当三十六位帝释天中最后一位执政时,非天向天人发起攻击。天人宫殿外五层护墙均已被非天军队层层攻破,诸夜叉急忙请示帝释天,帝释天立即率天人部队与非天展开决战。怎奈帝释天无法打赢非天,最后只得仓皇跑回宫殿、紧闭天宫大门。

自乳国王则自告奋勇对帝释天说:“你安住这里,我去迎战。”说罢,国王便率领八十万眷属腾身虚空,手执弓箭、口吹海螺。非天听到声音后互相询问道:“执弓箭、吹海螺者是谁?”众非天中有答话者说道:“此是自乳国王与其部队所出音声。”非天闻言顿感恐惧,同时也深感稀有,他们又与天人继续作战起来。

平日交战时,双方皆是面对面对打,而自乳国王此时则腾身虚空、立于非天之上。非天不觉纳闷问道:“我们上面虚空中统领浩浩荡荡队伍者是谁?”有非天答说:“他乃人间国王自乳王。”非天无奈想到:在我们上面、坐于马车上之军队,具相当威望与福德,看来我们根本无法赢得胜利。想到这,所有非天都害怕异常,于是就纷纷往回逃窜而去。

眼见非天已遭受失败,自乳王便问众人:“是谁夺取胜利?”大臣们全都回答说:“毫无疑问,肯定是国王得胜。”自乳国王闻言就沾沾自喜地心生一念:看来三十三天天人皆无法与我相比。他随即又想到:我已成四大部洲转轮王,帝释天亦分一半座位与我,我之威力已超胜一切人。如此看来,我不应再与帝释天同坐,我应赶走帝释天,成为人、天唯一怙主。刚生起此等心念,国王便将自己福报全部自行失毁。以此缘故,自乳顷刻就堕落到赡部洲以前所住之旧王宫门口。

坠地同时,自乳便患上严重疾病,已近临死关头。国中大臣、医士、咒士便全部来到他面前问道:“如果国王不久即告圆寂,众人若问何事发生在国王身上,我等该以何作答?”自乳国王气息微弱地回答说:“他们若如此询问,你们即可如是回答——自乳国王原本具足七轮宝,统领四大洲,圆满拥有人间一切财富。后至三十三天,更是享尽五种妙欲。但他自己不知餍足,才致最终落此地步。”国王随后又宣说一偈:“虽降银币雨,贪者无满足,智者于妙欲,知苦多无益。天人之妙欲,亦不生欢喜,如来正等觉,声闻喜灭贪。虽具如雪山,高大之金山,然仍不满足,智者知此理。明此苦因后,谁乐世妙欲,世财为苦根,为断当精进。”国王又广行上供下施,随即又作一偈:“痛苦短命在来世,故应积福广行善,求福之人多布施,今生来世享安乐。”

城中之人全部听闻自乳国王即将入灭消息,成千上万众生便相继赶来看望。国王为他们宣说贪欲过患与在家之种种过失,并谴责贪著世间法之各种过错。众多臣民闻言后即远离自己家庭,与很多仙人一道前往清净山林中出家,并精进修持四梵住。远离贪心后,此等众生皆得以转生梵天天界。

自乳国王从孩童长至到达三十三天期间,经历过一百一十四位帝释天统治之时日。帝释天寿命应如此计算:以人间一百年为三十三天一日,若三十三天一月有三十天,一年有十二月,则一个帝释天寿命等于三十三天天人一千年寿命;以人间寿命推演,则一个帝释天寿命等于人间三千六百万年;一百一十四位帝释天寿命即相当于人间四十一亿零四百万年,自乳国王即于此时日内恒享人、天妙欲。

有律藏言,自乳国王经历过八十四位帝释天统治时日,此乃文字错误,并不可取。有些公案与其他历史记载与本传记也不尽相同,此中原因在于本传乃结合广与略两种文本之故。

如上所述自乳国王在天界经历过三十六位帝释天之统治,其中第一个分与国王一半坐垫之帝释天,即为后来之迦叶比丘;国王欲赶走之帝释天即为后来之迦叶如来。因他当时乃为一了不起之具威德大善知识,而自乳国王那时却对他心生恶念,以此之故,自乳国王福德即刻灭尽,立堕赡部洲中,且患上严重疾病;当时之自乳国王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

至于自乳国王为何能在天界享受妙欲,此中缘由如下所述:

拘留孙佛出世时,有次到王宫花园赏玩。当时有一卖粮食之商人望见佛陀相好庄严、令人视而不厌,便用手抓起豌豆,以供养心向佛陀身上撒去。其中有四粒豆落入佛陀所捧钵中,一粒落在钵边沿上,还有一粒落在佛陀头上。以此因缘(四粒落入钵中),此人(即后来之自乳国王)得以在四大部洲享受安乐;又因一颗落在佛陀头顶,此人便得以升至天界享受妙欲。

而自乳国王令天降七日金银珍宝雨之因缘则为:久远之前,有一威严如来出世,当时一商主之子正行婚嫁。当地有一规矩:女人嫁与男人时,应携带娘家所送嫁妆,而此女人家中所给嫁妆乃为由四宝做成之花。商主之子携妻子及四宝花前往自己家中,上路之时,正好碰到威严如来出游。他看见如来相好庄严后顿生信心,立刻就从乘骑上下来,将四宝花供养佛陀。威严如来则马上显示神变,将这朵四宝花变为如车轮一般大之鲜花,且始终跟随如来行、住而不离去。商主之子信心大生,就将刚才所行供养功德普作回向。以此异熟果报成熟,此人先成善见国王,所居王宫纯由金子制成,与兜率天宫毫无二致。后又转生为自乳国王,还是依此因缘而令天降七日金银珍宝雨。

释迦牟尼佛曾对胜光说过:“你应了知,在此世间,以五种妙欲皆得满足后死去之人实属罕见,不能满足而死之人则人数众多。”

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之经历、故事,善巧方便地向众人说明了福德之力、业力感召、贪执妙欲之过患等等不可思议之理。因此若想自己得乐者,就必须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断恶行善,而且绝对不能对贪欲起贪执。应减少妙欲追求,尽量不生贪心。

《父子贤慧经》中所记载之胜誉王故事,与此处自乳王故事大致相同。此经中所述圣天国王之公案,也与本公案基本相同。另外,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时曾为善见转轮王、善财童子、知时婆罗门、革夏王子、三橛恶王、大天国王、轮辐王等人时,也是依靠大势力、大布施利益众生,这些行持均在律藏典籍《律本事》第四十三回中有详细介绍。

七金山:担木山、持轴山、持双山、善见山、马耳山、持边山、象鼻山。

大香树:三十三天善见城外东北隅,有诸天会聚之如意树,称为毕集穿地之树,根深五十由旬,树高一百由旬,枝叶旁蔽五十由旬,广袤一百五十由旬,周四百五十由旬,花瓣盛开逆风香溢五十由旬。


--------------------------------------------------------------------------------
返回《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目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9 11:11 , Processed in 0.16055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