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順心如意

南怀谨--中庸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孔子不从这一面讲,只从人道修道、见道、教化之道讲。他说舜当然得道了,大智慧成就的,“舜其大知也与!”大智慧成就拿佛家来讲就是大般若,般若成就就是菩萨就是佛了。但是他说,舜的行为是什么呢?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第一个修养我们就做不到,拿行为来讲。舜是在八九十岁的人,老皇帝尧还没有让位给他,还在,那个时候尧一百多岁,不管事了,大部分已经叫他管,不过没有正式地交接。舜已经是等于当传位的皇帝。但是他每件事情都很明白,自己很清楚,还要向不如他的人请教一下。好问——谦虚、请教,多请教,就是好问。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问。比如看你正忙着买一个红薯:哎,你这个红薯是哪里买的呀?新竹的?还是台南的呀?几毛钱一斤啊?……那就是罗嗦了!他不是这个好问。谦虚能够下问。“好察迩言”,迩言就是近的话,那如果照文字这样解释舜不是圣人。因为你们晓得吧?你们年轻人不读历史,读了历史就知道,历代那些个坏皇帝都犯这个毛病,坏的皇帝最喜欢问,好问,都很聪明。


比如我们大家晓得南唐李后主,你们年轻人最喜欢他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那个词作得好,诗作得好,那是没有话讲!(他)就是有这个毛病,小事情绝对的聪明,大事情糊涂透顶!文章作得好极了;政治是一窍不通,军事更不懂。所以后来给曹彬一抓,他只好来投降啊!曹彬打下到江南来,曹彬当大元帅,那个潘美当副元帅。曹彬故意在南京城外,坐在船上,架一个跳板:叫李后主来见我吧!啊,他叫他名字哦,皇帝投降了。李后主上那个船,过那个跳板,木头一跳啊,吓死了!不敢走。曹彬站在船头迎接他:辛苦了啊!派两个副官:你们扶他一下。把他扶过来了。谈了以后曹彬到底很仁厚,就吩咐他,他说:你呀,你宫里头,家里一共有多少人啊?他(李后主)说兄弟姊妹连宫女等等有三百人。曹彬说,你都收拾都带着,都带了跟我到洛阳去,去见宋朝皇帝。曹彬最后告诉他:你这样,我限你三天,把东西都收拾好,我们一起走,现在请你上岸去收拾去,回宫去收拾行李,当俘虏嘛。又吩咐他一句话:到了那一边你就不是皇帝了,用啊、钱啊,都不方便哦!能够多带你就多带吧!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你外汇呀什么都没有喽,你能够走私你就藏一点吧!把他送走了。潘美这个副总司令就向元帅曹彬报告:这是个犯人,你怎么把他放走了呢?他逃掉怎么办啊?我们两个怎么办?曹彬说,你怎么搞的?他上一个跳板都吓得那个发疯,他还敢逃?!他逃不了的,决不逃!就把他看得那么准。但是李后主他平常啊,好问,什么事情都好问;好察迩言——迩言,旁边的人的话;老张跟他讲,老李不对;老周跟他讲,老王不对;宰相跟他讲元帅不对;元帅跟他讲……他都听,这个时候都听——(他有这个毛病)。所以“好问而好察迩言”不是这样解释的啊!这是告诉大家不要解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问”,以能问于不能;自己知道,还向不知的人请教一下:哎!你看看究竟怎么样?就是谦虚。怎么“好察迩言”?最浅近的话,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随便讲一句话他也有大道理,你不要轻视了他。道在哪里?道不一定(只)在《大般若经》、《金刚经》上讲,菜市场里头很多人(也)都在说道,都在传道!我经常说,小心啊!留意啊!——这就是修道啊!哎,沉得住气呦!——那就是做功夫的话。你懂了就是修道,这就是“迩言”,最浅近的话就是道!我们为什么功夫做不好——沉不住气,气浮起来了。所以这就是道啊!这就是好察迩言。这是一个。


第二个,“隐恶而扬善”。我们这句话,中国文化的这句话讲做人的道德,对于朋友之间、社会之间、对于别人的事情,坏的,知道了,算了!都把它丢掉了;对于人家一点好的,某人的好处,要特别表扬。朋友之间,碰到某人问到他:某某人怎么样?虽然很讨厌他,你都要想他哪一点好,没有不好,你就说,哎!他那个鼻子长得好端正诶!也有一点好嘛!总有一点好。鼻子不好,那个牙齿也都掉了,哎,那个牙科给他镶得好好呦!你总抓一点好的来讲讲嘛!可是人同人啊,专门喜欢攻击,讲人家坏的。这是行为道德,几千年来如此。当然这个道德也有坏处,啊,看在哪一方面用,做人应该是隐恶而扬善。


有时候对坏人对敌人就不可以这样了,这就是上面有一句话:“舜其大知也与!”做善事要大智慧做的,不是乱讲的。哎,你说因为隐恶而扬善,某某党坏透了,哎,我们总要想着某某党的好话讲讲,那就错了(众笑)!那就没得智慧了!对坏人也是如此啊!这是行为道德方面。
那么做功夫方面呢?隐恶而扬善,怎么叫(隐恶而扬善呢)?坏念头立刻要丢掉,善念要培养出来。所以慈悲,我们大家学佛的人都讲慈悲,昨天晚上很多同学讨论,几个人真培养出慈悲心来?没有啊!那都是些“糍粑心”哪!糍粑就是台湾话叫“麻鸡”了,大陆上叫糍粑。啊,哪里有真慈悲心哪?都是“麻鸡心”哪(众笑)!啊,“糍粑心”,不是慈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集


但是不能绝对说反派的绝对不对,也不能说正派的绝对对,看两个的意见综合了用其中,致中和天地位焉 ,用其中也。那么后世解释用其中就是模棱两可。你说的:左边跟你说对不对?差不多。右边跟你说怎么样?大概是那个样子。那么大概的差不多,你怎么办?我看看在说吧。那就不是中庸了,可是后世解释中庸都把那个:在说吧 偷一下。所以,那就变成汤圆了,不是中庸了。中庸之道有裁定的作用,正反的意思,正中有反,反中有正,它裁定。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所以,这个执并不一定是讲大舜坚执两端,因为两端偏见的人都是很坚执自己的意见,这个执是执两边的偏见,各有执着的。 那么善于用其中就是至中和了,他把人家的执着,并不让你把执着的意见完全放弃,那是不可能,那不是中庸,即使你完全不对的意见太坚执了,也有他的需要与他的道理,给你保留了一点点,达到你,满足你的需要再来改正你,这是舜。


所以,研究历史,看舜的用人,做事,他的确处理是这样处理。那所以看,非常高明,高明到极点。 舜其大知也与!一个种田出身的,甚至种田,干过陶器,打过鱼,他真不想当皇帝,后来逼得没得办法,尧实在找不到人继承位子了,几次邀请他,他就逃,逃得没得办法再逃,只好请他上去。所以,执跟用两个道理是这样说。那么,因此孔子赞他一句话:其斯以为舜乎!像我们后世赞叹,历史上:舜,万岁,万岁,万万岁!孔子最高的赞叹:这就是叫做舜,舜就是这样叫做舜。你说舜是佛,舜是上帝,舜是圣人,都不能代表他,你说某人同佛一样,不过是同佛样,某人同菩萨一样, 同菩萨样。他舜就是舜,最高的赞叹。 最高的赞叹:某人就是某人!因为每个人各有千秋,这个千秋的本样,并不需要跟谁去学。所以说,我像诸葛亮,我像关公,你不过像而已,不是关公,不是诸葛亮。你说我是谁?我就是我。他有他的千秋,我有我的千秋。孔子赞叹舜这句话赞叹到了极点 其斯以为舜乎!这个叫做舜!所以,叫他圣人都是多余的,这句赞叹他的话赞叹到了极点。因此,就是讲中庸的用。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井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孔子自己对于修道上的感叹。孔子说,有一天,讲他自己,说:别人都讲我很有学问,很有智慧,其实我是天下大笨蛋一个,有人骗我,把我骗到陷井里头去了,把我活埋了,乃至把网子把我套起来,我都不会晓得逃避,我有什么聪明。孔子这个话很深的感叹。如果研究孔子一生的历史,他是有这个遭遇,你不要看他周游列国自己到处跑,有好几个国家都是人家硬弄去的,他明知道是陷井,因为他是个菩萨心肠,救世心肠,圣人的心肠,陷井我要跳,苦海我要跳,这就是菩萨的心肠。苦海跳下去又苦又有咸味的,有什么好跳呀?那你太聪明了。所以,孔子说:别人都讲我很聪明,其实我很笨,你怎么样骗我,我都信,但我不会晓得逃避。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一句话我们要效法。所以,修道的人就是这样,苦难的地方我才来,不苦难的地方要你去干什么?谁不想享受呀,拿菩萨来说,大菩萨的心肠,大圣人都在救世,苦难的事情我来。所以,他不知道回避。孔子讲反面的文章,换别人讲,都说我聪明,你们看看,我哪里聪明,每次都上当,不会晓得逃避,这是讲他的行为。这个行为你懂了,反表衬达出来这个圣人之道,可以牺牲自己,救世为人,救人,这是一个行为上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修道就困难,人皆曰《予知》,孔子说,别人都讲我智慧高明,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他说我的中庸境界,想把它定住一个月都做不到。等于有些人说,我要打坐修道100天,20几天就垮掉了,做不到。这还是讲身体呢,你那个境界,有些人说我得了那个道,你得了?三天就跑掉了,睡一觉那个道就已经跑掉了。期月守也, 一个月,他说能够一个月都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孔子对于他的第一学生颜回赞叹的不得了,大概颜回三个月都在仁的境界,都在这个定境中不变。


所以,他喜欢这个学生喜欢的不得了。其实,孔子谦虚的话,没有说一个月都保守不住,那孔子就叫倥子了,那就不叫孔子了。他是拿自己极谦虚为别人做榜样,说明这个道理,修道行道之困难。所以,他下面又赞叹他的第一学生,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他说颜回呀,那真是不得了。


孔子有时候跟同学两个讲话,与子贡两个在论语上讲,有一天大概坐在那里喝喝茶,不晓得他抽不抽烟,正在那时悠哉悠哉,子贡过来了,他说:子贡呀 汝与回也孰愈? 你看看你与颜回两个比较那个行?子贡说:老师,你不要乱讲。颜回呀,听了你的话,问一而知十,你就告诉他一句,下面十分他都懂了。我吗,问一而知三。他也实在不客气,讲真话。你给我讲一点,三分我都懂了,四分就不懂。可见子贡也真不得了,问一知三呀。我们有些人呀,你告诉他,教十还不懂一呢。


所以,子贡也很了不起。孔子听了子贡那么讲,怎么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他说你讲得对,不要说你不及他,我都不及他。孔子这个教育家,对一个得意的学生赞叹。当然颜回有他的道理,他这里讲,回之为人也, 颜回的修道德,修道做人 择乎中庸 ,随时在这个中庸的境界里。择:为什么叫择,决择,就是这点不对了,超过了,今天不对,这个境界太高了太矮了都不对。择乎中庸 随时决择,,定在这个境界里。得一善, 而且他的行为,不管人家讲一件事,不管人家讲这样做是对的,是对的他马上改。拳拳服膺 拳是形容词,拳拳就是二个拳头叫做拳。拳头捏起来干什么?抓东西吗,是抓住的意思。



所以,中文经常有拳拳服膺, 这句话通用的。你看为什么拳拳?想打拳?那不是打痛了。拳就是抓,现在讲把握。服膺,膺就是胸中,心中。颜回他说,他认为对的,真正选择了后,要证到这个境界,要定住,定在这个境界上,他就把握的很牢。可见心中随时在这个境界,永远掉不了,绝不会掉了。



像我们大家有些同学们有时候打坐一样,有时很不错,你看他来,吱牙咧嘴的,牙齿一咧出来就晓得昨天境界坐的不错,第二天来愁眉苦脸的样子,不到几个钟头。孔子还保持一个月,我们十二个钟头也保持不了。他说颜回永远不掉,孔子赞叹颜回。他为什么?也就是给我们后世做榜样,行为的修行,或是见道的修行,要这样。有些人你把他拼命教一顿,骂一顿,改个三分钟就好了,第四分钟又走样了,他的样子又变相出来了,没有用。所以,得一善而拳拳服膺 啊,此所谓圣贤境界,修道人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 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这是讲修道之难。这几句话连着都是引用孔子的话,说修道之难,行道之难。他说国家天下政治之难,这里有一句话是政治哲学,国家,天下,政治,什么难?均匀难。所以,我们三民主义国父的思想,平均地权,平均资本,都是均。生活财富一切的褔利,享受,能不能平等均匀最难。



如果人人满足,都均匀了,天下太平了。均之难。但是,治天下国家有如此之难,他说虽然难,也不难,可以做到。孔子说也可以做到。爵禄可辞也,爵位,历史上封诸侯,封王,皇帝叫万岁,封你当九千岁那还得了,就是说封王,功名富贵,做官,地位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过去历史上,很多人走掉,逃掉,决不要。尤其是我们上古时代,尧舜的时代,好几个人皇帝不肯当,许由,常复,还有好几个。



你看尧去找许由,请他当皇帝,许由把尧说了一顿,他说:你什么事情不找我,这样的坏事情找我去,赶快把他赶跑了,自己跑到流水边上,山里头当隐士,去洗耳朵,耳朵听脏了。他那个朋友常复,当隐士放牛,正拉牛来喝水:老许你干什么?你今天不洗头发洗耳朵?他说:今天耳朵听一个人讲话听得好脏,来洗一下。什么 ?尧来找我。他找你干什么?他说年纪大了国家交不下去,让我来当皇帝,这不就是脏死了。所以,我来这里洗一洗。常复说:老许你这个家伙真混蛋,你晓得这个地方的水,我牛要喝的,你把我这个水洗脏了,我牛都不能喝,把牛就拉走了,不喝这个水。



这些都是我们历史上有名的,这些高士,这些故事。印度文化里头都很难找出来这样的。所以,爵禄可辞也 宁愿不干。中国这一方面的隐士,好像我们有一位同学写博士论文就是写这一面,写这个隐士的哲学,拿博士的学位。孔子说,这还可以办,换句话,看到钱不要,看到地位、官不想做,什么都不要,这还做得到。第三种 白刃可蹈也 危险的地方,看到刀在那里,炸弹在那里,这一脚下去自己就炸死了,有勇气踏过去了,都做的到。



换句话这些勇气,大智,大仁,天下可均也是大仁;爵禄可辞也是大智;白刃可蹈也是大勇;这三句话代表这个精神,要特别注意。大仁大智大勇都做得到,唯有什么做不到?得道很难。所以,佛家说:学佛乃大丈夫,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 大智大仁大勇可以当帝王,不一定能够成道,中庸不可能也 就有那么严重。



所以,我们很多同学想到这里打坐学禅,你看看你有没有当帝王的材质,是不是爵禄可辞也,大概美钞给你摆个五百万在前面,你坐住坐不住?那就坐不住了。要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以这样的精神,不一定能够入道 ,中庸不可能也 修道之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讲到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说明学问修养,一个学者达到中庸的,内养的,内学的境界,必须要智仁勇兼备。因此,引出来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光看他的原文,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原文是 子路问强 子路提出一个问题来,什么叫强?也可以说强(jiàng),我们这个中国字“强”,个性很强(JIANG)也是这个字,不过读音不同。强就是勇的意思,有勇气,壮大。比如现在报纸上经常说,某某是哪一样的强人,不过我有时经常把它念成强 (jiàng)人,非常强(jiàng),但报纸上实际上是强人。



孔子答复的问题,子路提出来什么叫做强?孔子的答复: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孔子就问他:你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说北方人强的个性?还是南方人的个性?还是说 抑而强与, 整个问题什么叫做强这个原则?强的这个原则,定义。他说换句话说有三种分析的讲法,孔子说: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对人宽厚的,温柔的,重于文教的,注重在教化,不报无道 别人不对的地方,无道,就是非常不对不合理,可以宽容他,原谅他,并不马上采取报复,不立刻报复。这是南方人个性的一种特色 南方之强与,君子居之。比较有教养的这一班人都出在这个地方,在南方的多一点。衽金革 这人衽字古书的解释就是席子,睡的席子。实际上衽也可以解释睡的席子,披在身上挂的披掛。金革,革就是皮做的,比如我们的皮鞋,古文上也称革履。开始皮鞋来,我们几十年前可以看到写,某某青年西装革履,就是穿的西装穿的皮鞋。金革,在古代武士的盔甲,皮做的,重要地方套上铁片防身的。



比如唱京戏的,我们都看到胸口有个亮亮的铜片铁片是护身镜,这个地方是最怕别人打的,尤其是弓矛的时代,有时候长武器一下到这里来,有个铁镜在这里防的很好的,保护胸部的。就是说喜欢争斗,喜欢打斗,非常武士的盔甲,死而不厌,死了无所谓,脾气一来了,打死了算了,北方之强也,这是北方人的个性。而强者居之,我认为这个字可以念成强(jiàng)者居之。



个性特别的。这是两个南北的地方个性不同,以南北来分界限。故君子和而不流, 了解了南北两方面的地方性,民族性,他说,所以,受过真正文化教养的人,那么真正的强,真正的大勇在什么地方,和而不流。同老子的观念一样,和光而同尘。非常能够适应环境,适应一切人。适应是适应,可是自己有他的人格,有他的气节,有他的立场,决不跟人家随便,随流逐波变去走。



所以,和而不流强哉矫,能够做到 和而不流 真正够得上真正的强,顶天立地,是个强人。中立而不倚, 另一种呢,可以做到和而不流是一种做法,一种人生处事的态度。可和而不流,要和几乎会流。要和的人往往就变成,我们经常骂人:某人是个汤圆。汤圆者,那就很滑,很圆滑,不着边际也不得罪人。“你说对不对呀?”“差不多,大概是这样子”“你说某人好不好?”“还不错呀”“那么某人真不对吗?”“也不见得吧”,反正不给你下定义,那么慢慢的习惯了,就变成汤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前在军阀的时代,有个老军阀,我们老一辈的人都讲他,某某人的个性是个水晶汤圆。那就很历害了,水晶,透明的,晶莹得很。可是对人的态度非常和蔼,不着边际。所以,和而不流已经很难,这是一种典型。要和而真正不流才够得上顶天立地的人。


另一种典型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做人做事,有他的修养,有他的人格标准,有他自我的中心。任何事情不着偏向,非常理性,所谓中流砥柱,站在那里屹然而不动,不偏向于哪一面,也不随便跟人家的意见而跑,强哉矫 而且很好。还有一种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两种表面上看,为什么文字上一定把他分开,好几层文字可以构成一条,一个赞叹之词 强哉矫就够了,可他把它分开?


我们往往念书文字很容易看懂,不加思想就被文字骗过去。他又不同,有一个典型,国家有道,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一切都好不变塞焉 ,怎么叫不变塞呢?在安定的社会,安定久了的时候,会得安逸,享受,清闲,把自己变坏了。


所以,我们看自己过去的历史,许多安定的时代,怎么样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平安久了会乱呢,变塞。所以,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经济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孟子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社会没有别的刺激了,人的享福惰性来了,是非常糟糕的事。国有道而不变塞,在富贵中,假使一个人得意了,能够不忘本,还是书生本色,英雄本色。比如,像我们晓得跟我们相隔年代最近,可以说近代,也可以勉强算作现代里头的,曾国番,功业,文章,样样都到了很好,不能说到了极点,几乎到了极点,但是始终保持乡土的气味,自己不变,我来自于乡间,还是一个乡巴佬,就是不变塞也,强者象。


另一种 国无道,至死不变,就是一个社会到达紊乱的时候,一个时代到达紊乱的时候,一般人都喜欢趁火打劫的,有机会。而时代越乱,社会越变得坏,年青人越搞得眼光短了,越注重现实,不注重现实很难生活,注重现实随波逐流,跟着下去了。


所以,国无道,自己有人格思想的中心,自己站得非常端正至死而不变,这个才是真正的强。他分析了很多强,那么我们现在讨论这一点,文字上了解了,下面孔子所讲: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这四种典型,此所谓真正强。


一个人做到如此,真正是大丈夫顶天立地,完成了一个人。过去的教育,我们几千年的教育,完全一个人格,人格就是这样,这四种典型。那么,我们把这四种典型结合历史上,找过去的人物就非常多,不过现在我们大家学校念历史,只念一个纲要,很少真正去研究一个历史的内容,那历史上这一类的人物是非常非常多的。前面是文化的强,真正一个人格完成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提到最有趣的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我们也都晓得,南方人北方人个性的确不同。比如,这一节书正碰到一个问题,我们到了台湾三十多年来,开始一来,哪里人?外省人?本省人?看起来界限很分明,再碰到外省人,哪里人?山东人。北方人骂我们南方人:南蛮子,南方人一听:北方人,侉子。听到四川人:川老鼠,耗子。湖南人:湖南骡子。江西人:江西老表。湖北人:湖北九头鸟。各种地方到处都有个外号,江西人碰到洛汀人:洛汀人老遢。老遢很难听,讲不出那个味道。反正各地,没有一个地方,广东人,我们去了以后包括台湾人都在内到了广东:外江佬。到了四川:脚底人。我们都是他脚底的,四川很高都在他脚底。


这是个大问题,什么问题?中华民族很有趣味的问题,这个民族吃饱了饭没有事,只要坐在那里,一个乡村邻居的,隔一条河,前岸的同后岸的人就不同,他是前岸的,我们后岸的。东边同西边的不同。吃饱了饭没有事,专门闹家务的。


但是有一点,中华民族不同,吃饱了没有事闹的好玩,等于大家兄弟姐妹打架,没有事情都找来吵吵嘴,才能够过这个日子,不然一天到晚很闷。真到了一个国家,民族碰到大事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放弃了,根本没有这回事。尤其到了国外一碰到:日本人?中国人?中国人,好呀,同乡到我家里去。


这些问题,但是你说没有问题,现在一个资料明显的反映出,春秋战国时,已经南方人北方人不同,是有不同。那么你在看这个民族,这就是个大问题,要写一篇专述,博士论文起码要写好几集。历代历史上用人,山东出将,山西出相。


比如,史记上司马迁写的:“秦晋多士,秦晋之人多奸诈”懦弱家都出在秦晋,那个时候,春秋战国的时候。这个话不能拿到现在来说。这一路下来,每一个时代都在闹这个问题,一直到了宋朝非常明显的,宋太祖赵匡胤立了一个碑,不准打开看,哪个儿子就位当皇帝才可以打开看:不准用南人为宰相。


南方人不准当宰相,这是什么理由?那很严重,南人为宰相是不许可的。结果宋朝第一个南人当宰相,江西人:王安石,历史上看,开始使天下乱了。这是赵匡胤哪个和尚教他的,哪个道士教他的不知道。所以,中国历史几乎成一个定理,北方人,黄河人,中原一带的人主持一件事情,南方人为辅助,天下太平。


南方人味道就两样了,文化思想绝对高明。你看老子,庄子,禅宗,历来都出在南方,大部份,十份之八九。思想文化,聪明绝顶。那个宽容大度,稳重气派,包容万象,就南方不及北方了。详细的分起来,各地都有个性。


所以,一路下来,你看满清入关三百年,闹了半天学术上,政治上,就是南北之争。从康熙以后一直到了光绪时代,始终是南方的学者,与北方的学者形成了两个大壁垒。但是,以满清三百多年的政治与文化,北方的当政,南方的做做名仕,做做诗,名气很大,不主政,天下都太平。到乾隆、嘉庆、咸丰以后,南方人的力量起来了,天下要乱了,几乎是呆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清朝的初年,有一位学者,那是一位,真是天下之仕:顾亭林,他写了一部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一部大书。它是讲经世实用之术。顾祖禹做了一部《读史方舆纪要》,把中国历史地理配合起来,研究这个国家,将来也留给后人,你要想如何建国,如何使这个国家民族富强,这两部书不能不读。


一个是顾亭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所以,我们年青的时候,这两部书必读,必保存,叫做二顾全书。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社,很想出这样一部书,各地都去亲自看过,调查各地他的民族性,地方性,有他的性格。第二个问题,人为什么形成一个性格呢?这研究起来很妙,人同植物,同动物,同矿物,人也是物。所以,叫人物,硬有不同。


说哪一省哪一地区比较出漂亮的人物,清秀就是清秀,粗犷就是粗犷。粗犷有粗犷的气派,清秀有清秀的味道,味道跟气派两样。味道只可以看看,气派那硬是可以做一点事情。因此,相法上也讲,看相的说南人北相,或者北人南相,那都是大贵人,都是了不起。这个道理就是说南北的个性,东西的个性,甚至于说每个地区,每个人的个性。


比如人,本省,我也是书读多了,种书毒,到了本省我也问,这里南方人同北方人不同?我以前来的那些本省老头子,现在活的话都九十多了,他说:有呀,南部看北部看不起的,南部的人看北部的人害怕,北部人好厉害,好狡滑。北部的人看文山区最可怕了,文山区就是现在新店一带,又不同。


我说:哪里最好呢?南部一带嘉义,不过日本人又看不起嘉义,日本人叫嘉义人:脏话。那什么道理?抗日的英雄,日本人统治的时候,跟日本人抵抗死的最多,就是脏话嘉义人最多。就是这么一点地方,也是东南西北地区个性不同。


所以,我受了本省这些老朋友的教育,大致看这些同学的面孔个性,十个不离七八个我都问对了。根据于此,就会知道个性不同。南方之强也,强的狡猾。这么个小地方研究这个方位呀,对人的个性不同,甚至于长相还有特别之处。


所以,因此,人物,几乎同物理是一样。水果也好,蔬菜也好,尤其吃中药都知道,中药上写个川什么,那是出在四川的,写个甘什么,那是出在甘肃的,甘枸杞,甘肃的最好,不是甜的意思,不是说甜枸杞就好吃,到处都有枸杞,不出在甘肃那个做药用的效果不大,不是强哉矫,甘枸杞就是强哉矫。 川黄莲,不是四川的没有那么苦,淡淡的苦,那没有意思。


淮山药,一定出在长江淮石一带,长江的下游,山药就好吃,此地的山药吃的像芋头一样,有时硬得像石头一样,就不是那个味道。到处的红薯到了这个地方,所以红薯每个地区也有不同。


所以,这一篇我们是简单零碎的做这么个介绍,不是做精细的研究,精细研究下来这一篇问题很多,也包括了很多的学问,我只是告诉同学们,要研究这一篇里头引出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历史哲学的问题,历史政治的问题,那你必须要读刚才说的两部书,要细心研究《天下郡国利病书》,每一省,每一县,每个地区,他都加以研究了。


顾亭林的读书,他读遍万卷书,他也旅行过全国各地,因为他有志要推翻满清,恢复中国的明朝的江山。所以,学者,一辈子不出来做官,但是他办法高明得很,满清不能允许他不投降,不做官,他的后代儿子,外孙都在满清去做大官,跟在康熙皇帝边上。所以,不会一定逼他出来投降,他也绝不投降。研究这个人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哲学,加上他的学问,著作,都是关于国济民生的,学术上的著作很有名的,顾亭林的。就是说,中庸里头为什么加上了这一段,这完全是讲道德修养的,你们年青人学习应该晓得这个事,为什么加上了子路问强这一段,非常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30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们现在读古书,尤其读史书,让宋儒把他圈开了,一段段把他圈开来,好像变成了一个标语,一个条文。实际上《大学》《中庸》是连贯的一篇文章,中间没有分开的,分章分段是后人分的。所以,在连惯的文章里头,他这里是一个高潮,这个高潮也说明一个东西,练习学写古文的都知道,这个高潮说明一个人要想学修道,或者学问,道德,想完成,必须要坚强的意志,坚强的个性,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才可以完成这么一件事。历史的精神在这里,为什么理由我们这样看法呢,你看到下一章就知道了。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上面先提出来强,坚定的意思,有狠心有毅力,有大丈夫气派,对人,才能够说修道做学问。那么,因此才引用孔子话来说明,素隐,行怪,这是两个名词。


我们现在街上看到某某什么书的索引,对不对,这个名称词句,就是从孔子这里借来用的。所谓街上卖的书,十三经索引,现在后世用这个引,引出来的引,过去不用这个引出来的引,《经楼梦素隐》,大概你们没有看过,几十年前有部老书叫红楼梦素隐。现在索引那是工具书,查这一部书哪句话哪个字在哪。


有些古书用这个素隐,就是说,把本书的作者,同本书的真正含藏的意思特别拿出来,那个叫素隐。有这样的不同,素隐跟索引不同的地方。可这里讲素隐呢,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一个人做的事情,由喜欢研究事情研究到非常古怪的地方,用现代话叫钻牛角尖。


一个读书人钻了牛角尖以后,构成了特种的个性,非常古怪。第二种:素隐,行怪,那个行为特别,在中国历史上把素隐行怪又是一个题目。把历史上素隐的人物,行怪的人物,找出来多得很。比如有名的现代人:齐白石,那个刻图章的,会画画的,有时候行怪起来不得了,那也是艺术家,名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2:43 , Processed in 0.13137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