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renren

金刚经心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伍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见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是否可以根据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呢?”

  “不可以,世尊。不可以根据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体相状,并不就是真实的身体相状。”

  佛陀告诉须菩提:“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如果你能观照到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的,那么,就可以证见如来了。”


  陆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语译】

  须菩提对佛陀说:“世尊,芸芸众生听到您所说的这些话,能够产生坚定的信仰心吗?”

  佛陀告诉须菩提:“千万不要这样说。在我灭度之后的第五个五百年,会有持戒修福的人,对这些话产生信心,并以这些话作为真实的教法。这些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善根前缘,而是在无限遥远的前世,在千万位佛处种下了善根。因此,一旦听到这些经文章句,就会在一念之间产生真正的信仰。须菩提,我完全知道,也完全能够看到,这些众生会获得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已经不再有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心,也没有有与无的分别心。为什么呢?这些众生的心如果感知并反映存在的形相,那么,就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如果对于存在的形相作出‘有’的判断,那么,就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如果对于存在的形相作出‘无’的判断,那么,也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所以,不要执著于各种形相,也不要执著于空无。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如来常常说:你们应该知道,我讲佛法,就像用筏把你们渡过河,到了彼岸就要舍弃筏。连佛法都要舍弃,更何况那些迷妄的见解。”


  柒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所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如来真的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真的说了什么法吗?”

  须菩提回答:“按我理解佛所说的,并没有绝对的什么法叫无上正等正觉,如来也没有绝对地说了什么法。为什么呢?如来所讲的佛法,都是不可执著,也不可言说的,既不是法,也不能说不是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圣贤所证悟的都是无生无灭的无为境界,只是证悟的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捌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语译】

  “须菩提,在你看来,假若有人用无数的珍宝去布施,所获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回答:“非常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福德,并非根本上的福德,如来只是从世俗的意义上说福德很多。”

  “假如又有人能够信守奉持此经,哪怕是其中四句偈,并向他人宣说,那么这个人的福报,就比用无数珍宝布施获得的还要多得多。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所有的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门,都来源于这本经的大智慧。须菩提,我告诉你吧,所谓佛法,只不过一种方便的法门,从根本上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佛法。”


  玖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为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须陀洹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须陀洹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也就是预入圣者之流,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可以进入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尘境界,才是真正的须陀洹。”

  “须菩提,斯陀含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斯陀含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即达到斯陀含果位的人,还要托生天上一次,托生人间一次,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往来的,才是真正的斯陀含。”

  “须菩提,阿那含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阿那含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即达到阿那含果位的人已经断绝欲望,不再托生欲界。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来,才是真正的阿那含。”

  “须菩提,阿罗汉可不可以自己以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了?”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阿罗汉的意思是不生,心中不再有任何法相的执著和分别了。如果阿罗汉产生‘我已经达到阿罗汉果位’这样的念头,那么,就是陷于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种法相。世尊,佛说我已经达到了因着空性的理解而无欲无念、不起争辩的境界,是修行最高的人,是彻底断绝了欲念的阿罗汉。但是,世尊,我自己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阿罗汉的境界,如果我这样认为的话,世尊就不会说我是乐于寂静、无诤的阿兰那行者了。因为须菩提已彻底舍弃分别执著之心,也不执著于自己的一切功行德相,所以才称须菩提是乐于修阿兰那的修行者。”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拾

  〔原文〕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语译】

  佛问须菩提:“你说从前如来在燃灯佛那里,有没有得到佛法呢?”

  “没有,世尊。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在佛法上没有得到什么。”

  “那么,须菩提,你说,菩萨有没有使得这个世界更为庄严?”

  “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庄严佛土,不是实在存在的庄严,不是假借庄严之名。”

  “因此,须菩提,诸位菩萨应该这样产生清净的心:不应当执著于色上产生心念,也不应当执著于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尘产生心念,应当对于存在的一切都不滞留不执著而心念流淌。须菩提,比如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说这样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

  须菩提回答:“是非常的高大,世尊。为什么呢?佛所说的非身,也就是离开了身体的假相,证悟得不生不死、不增不减的法身,这里只不过假借一个名,姑且叫做大身。”


  拾壹

  〔原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语译】

  “须菩提,恒河里的沙子是不是很多?像恒河沙子那么多的恒河,所有这些恒河里的沙子,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回答:“很多很多。世尊。那么多的恒河已经多得不可胜数,更何况那么多恒河里的沙子。”

  “须菩提,我再问你,假如有善男子和善女人,用了恒河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世界的七宝去布施,所得的福报功德是不是很大?”

  须菩提回答:“很多很多。世尊。”

  佛对须菩提说:“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人,能够从这部经里面,哪怕只是信守其中的四句偈,并且向别人宣说,那么,他的功德就大大超过前面布施珍宝的人了。”


  拾贰

  〔原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语译】

  “再者,须菩提,凡是解说这部经的地方,即使只解说了四句,那么,这个地方是世间一切善道众生,包括天、人、阿修罗等都应该尊敬、供养的地方,把它看做佛的塔庙一般。更何况有人把这部经全部领会诵读。须菩提,你应当知道,这样的人,成就了世界上最高的、第一等的、稀有的事。凡是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应该像尊重佛或佛的弟子那样尊重这个地方。”


  拾叁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语译】

  这时,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应当用什么名字来称呼这部经呢?我们应该如何信守奉持这部经呢?”

  佛陀回答:“这部经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你们用这个名字信奉就可以了。为什么呢?须菩提,佛说到彼岸的智慧,其实,法无定法,并非到彼岸的智慧,只是名为到彼岸的智慧。

  须菩提,你觉得如来真的说了什么法(道理)吗?”

  须菩提回答:“世尊,如来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

  “须菩提,你觉得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尘,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回答:“很多很多,世尊。”

  “须菩提,所有的微尘,如来说并非微尘,才名叫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所以称为世界。须菩提,你觉得可以依据三十二种身体特征来认识如来吗?”

  “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依据三十二种身体特征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三十二种身体特征并非如来的真实本质,只是方便假名而已,所以称为三十二相。”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人,以恒河中沙子那么多的身体和性命来作布施,又有人能够信守奉持此经,甚至只是信守奉持其中的四句偈,并且广为他人宣说,那么他的福德远远超过以身命布施的福德。”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拾肆

  〔原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语译】

  那时,须菩提听了佛陀解说这部经典,深深地领会了它的意旨,从内心涌出欢欣的悲泣,恭敬地对佛陀说:“真是奇妙啊,世尊。您把最深的道理说得如此明白。我从过去以来,修行成了洞察一切现象皆空的能力,却没有悟到这部经所讲的道理。世尊,假如有人听到这部经,能够深深领会,脱离了观念与形相的羁绊,摆脱了二边分别的见解看法,因而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那么,这个人已经成就了第一稀有的功德。世尊,所谓实相,其实是一种假相,只是名之为实相。世尊,我今天听到这样的经典,信奉、理解、领受、持行,并不困难。假如到了佛灭后的末法时代,也就是佛灭后第五个五百年的时候,有人有缘听到这部经,能够信奉、理解、领受、持行,那么,这个人实在是难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已经达到了无我、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证悟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种相并没有自足的自性,是因缘和合而成,是幻相,也就是非相。总之,如果能够洞察一切形相的真如实相,不再执著于任何形相,那么,就是佛的境界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假如有人有缘听到这部经以后,不再惊疑,不再恐惧,不再害怕,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难得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明白,如来宣说的最彻底的解脱智慧,并不是真的实有的最彻底的解脱智慧,只是假借之名的最彻底的解脱智慧。

  “须菩提,用忍辱的方法达到解脱也是如此,如果执著于方法本身,以辱为难忍而强迫自己忍受,那么,不可能获得解脱;只有当一个人不再觉得辱是辱,而让他在自己心中消失于无形,这才叫以忍辱的方法达到了解脱。为什么呢?须菩提,就好比我在过去世被歌利王割肉喂鹰,我在当时完全没有去想什么是我,什么是别人,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寿命。为什么呢?如果那时我在被节节肢解的时候,心中有什么是我,什么是人,什么是众生,什么是寿者的念头,就会产生怨恨;一旦产生怨恨,就无法得到解脱。

  “须菩提,不要以为我只是在歌利王时代才实行忍辱,其实,在过去的五百世中,我已经作忍辱仙人,已经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执著了。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去除一切分别的看法,产生追求至高无上觉悟的心愿。菩萨的心是活泼的,不滞留在任何有限界分别的概念和形相上,不滞留在任何有形有色的物质事物上,不滞留在任何声音、气息、味道和道理上。菩萨应当产生一种对一切都不执著的心。有了不执著一切的心,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住在任何地方,住着,其实也可以说,并没有住着。我说菩萨的心不应该滞留在任何事物上,并以这不执著的心向人行善,就是这个意思。须菩提,为了成就一切众生的利益,菩萨应该这样布施。我说的是,一切的形相或现象,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假设的名称,并不是真的实有这种形相或现象;同样,众生也只是个假名,其实并无孤立自足的自性。

  “须?提,我讲的解脱的智慧,是真而不妄、实而不虚的,它不是自欺欺人,也不是奇谈怪论。须菩提,我所领悟的道理,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假的。须菩提,假如菩萨的心执著于法相而布施,就好像一个人走入了黑暗的地方,什么都看不到。假如菩萨的心不执著于法相而布施,就好像一个人有明亮的眼睛,在阳光下能够照见到各种形色。

  “须菩提,将来的世代,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信守、奉持、理解、读诵这部经,我凭着广大无边的智慧可以判定,这样的人能够修成佛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拾伍

  〔原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语译】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善女,为了求取福德,早晨把恒河沙一样多的身命来牺牲,中午又把恒河沙一样多的身命来牺牲,下午再把恒河沙一样多的身命来牺牲,这样经百千万亿劫以身命来布施。假如另有一个人,听到这部经典,便产生了贯通的领会,深信不疑,他的福德就比前面那个人还多,更何况抄写、接受、读诵、为别人加以解说。

  “须菩提,要而言之,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功德。如来是为那些发菩提心的人说的,为那些追求最终解脱的人说的。如果有人能够领会接受、读诵,以教育的热忱向大家解说,如来都清楚地看见并了解这个人,他一定会得到不可称量、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样的人,就能像如来一样具有无上正等正觉,就能担负弘扬佛法的重任。反之,如果一个人乐于小乘佛法,就不免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实际存在的见解,那么,他就不能信守奉持、读诵此经,并向他人宣说了。

  “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典存在,所有的天、人、阿修罗等一切众生都自然应该供养这部经典。因为有经存在就等于有佛同在,有经之处相当于佛身之塔,所以大家都应对它尊重恭敬围绕示礼,并以花香什物供养。”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拾陆

  〔原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语译】

  “还有,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和善女人信守奉持并且读诵这部经典,但还是遭到别人的轻贱,那么,说明这个善男子或善女子在过去罪业深重,本来应该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因为奉信这部经典,过去的罪业得到消除,只是被人轻贱,从此也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回想无数无数劫以前,我在燃灯佛前,遇到了无数无数的佛,我都一一供养,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假如有人在未来,能够信奉受持这部经典,那他得到的功德,和我供养无数无数佛的功德相比,我的功德还不及他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乃至无法以任何数目、比喻来说明。

  “须菩提,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久远的未来,能够受持读诵这部经典,他所获得的功德,我一旦一一细说,或许有人听到就会心里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你应当明白,这部经的义理不可思议,受持读诵这部经的果报也不可思议。”


  拾柒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

  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语译】

  这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善男子和善女人,发愿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成就最终的解脱,应该如何保持这种菩提心常住不退?如果生起妄念,又如何去降伏呢?”

  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愿成就最高的解脱,应当这样起念:我立志救度一切众生,使他们离苦得乐。一旦度化了一切众生,心中又毫无使一切众生得以救度的念头。为什么呢?须菩提,假如菩萨执著于自我的相状,执著于人的相状,执著于众生的相状,执著于寿者的相状,那么,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从根本上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你去追求彻底的解脱。须菩提,我再问你,当年我在燃灯佛那里开悟时,真的得到了一个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法吗?”

  须菩提说:“不,世尊,按照我理解佛所说的意思,佛在燃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一个叫无上正等正觉的东西。”

  佛说:“是的,是的。须菩提,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彻底的觉悟。如果我是依赖某种方法觉悟的话,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你在将来之世会成佛,号释迦牟尼。’因为实在不是凭借什么固定的方法得到觉悟,所以,燃灯佛才为我授记,并说:‘你会在将来之世成佛,号释迦牟尼。’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就是真如,就是万法都是真如的意思。假如有人说:如来佛在燃灯佛那里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佛法,须菩提,你应当明白,如来本身无形无相,因此佛开悟时,并没有得到一个叫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

  “须菩提,如来所得到的无上正等正觉,根本上是非有非无、即有即无的,所以佛说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谓一切法,就是非一切法,所以才叫一切法。须菩提,这就好比说人的身形高大。”

  须菩提接着说:“世尊,如来说人的身形高大,就不是真正的身形高大,所以才叫做身形高大。”

  佛说:“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啊。如果有菩萨说:我应当灭除众生的一切的烦恼,救度一切众生,那他就不是菩萨了。为什么呢?彻底摆脱了对一切法的执著,才是真正的菩萨。因此佛说一切法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相状。

  须菩提,如果有菩萨声称自己要用种种功德去庄严佛土,那么,他就不能算作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的庄严佛土,其实真正的庄严是了不可得的,没有一物可得,心念清净,不起分别,这才叫做庄严。须菩提,若菩萨能够明白无我的道理,如来就说他是真正达到菩萨的境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拾捌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语译】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能够见到一般的色相吗?”

  “是的,世尊,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能够见到很远很广很细微的事物吗?”

  “是的,世尊,如来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万法的空相吗?”

  “是的,如来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一切的法门吗?”

  “是的,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的眼睛可以见到一切的一切吗?”

  “是的,可以见到。”

  “须菩提,你认为如来会认为恒河中的所有的沙是沙吗?”

  “是的,如来认为是沙。”

  “须菩提,像恒河沙子那么多的恒河,所有这些恒河里的沙子都是佛土,是不是很多?”

  “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你所处的国土里众生的种种不同的心念,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如来说的种种心,不是真正的心,只是假借心之名。为什么这么说?须菩提,过去的心是不可得的,现在的心也是不可得的,未来的心也同样不可得。”


  拾玖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语译】

  “须菩提,如果有人用了数不清的宝贝去布施,是不是会因此而得到很多的福报?”

  “是这样的,世尊。这个人因为此因缘而得到很多福报。”

  “须菩提,假如所谓的福报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来就不会说福报很多。因为福报本空,如来才说得到的福报很多。”


  贰拾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我们能够通过圆满的色身去了解佛吗?”

  “不能够,世尊。我们无法通过圆满的色身去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说圆满色身,并非是圆满色身,只是名叫圆满色身而已。”

  “须菩提,你觉得能够通过具足的种种相去认识如来吗?”

  “不能够,世尊。如来不能以种种的具足相好得见。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种种相好具足,并非实有具足可得,只是叫做相好具足而已。”


  贰壹

  〔原文〕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语译】

  “须菩提,千万不要以为如来会这样想:我应当有所说法。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假如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就是诽谤佛,是没有真正理解我所说的。须菩提,说法的人其实并没有法可以说,所以叫做说法。”

  这时,尊者须菩提又对佛说:“世尊,在未来,是否有众生听到这样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呢?”

  佛陀回答:“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也非不是众生。所谓众生,如来说并非是众生,只是叫做众生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贰贰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语译】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难道佛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也是无所得吗?”

  佛陀回答:“是的,是的。须菩提,我对于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佛法一无所得,心里一点也没有得法的念头,只是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罢了。”


  贰叁

  〔原文〕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语译】

  “再者,须菩提,这个名为无上正等正觉的法,一切平等,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所以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摆脱了我、人、众生、寿者的区分,来修习一切的善法,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善法,如来说并非善法,只是叫做善法罢了。”



  贰肆

  〔原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用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语译】

  “须菩提,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须弥山王堆积而成的七宝,来进行布施;而另外有人拿着这本《般若波罗蜜经》,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受持读诵,并且向他人宣讲;那么,前面那个人布施所得的功德,还不及后一个人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直到用算数、譬喻都不能比拟的程度。”


  贰伍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大家不要以为如来会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去度脱众生。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因为实在是没有如来可度的众生,假如有如来可度的众生,如来就有了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实质上并没有我,但一般的凡夫以为有我。须菩提,所谓凡夫,如来说并非是凡夫,只不过名为凡夫而已。”


  贰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语译】

  “须菩提,你觉得可不可以凭借三十二种相去认识如来?”

  须菩提回答:“是的,是的,可以凭借三十二种相认识如来。”

  佛陀说:“须菩提,假如凭借三十二相就可以认识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了。”

  须菩提对佛陀说:“世尊,按我理解的佛所说的道理,不应该凭借三十二相来认识如来。”

  这时,世尊说了一首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贰柒

  〔原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语译】

  “须菩提,假如你有这样的想法:如来不因具足一切诸相的缘故,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这样想:如来不因为具足一切诸相,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更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是在说一切法断灭。千万不能这样想,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对于一切的法不会以断灭相去判断。”


  贰捌

  〔原文〕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语译】

  “须菩提,如果有菩萨用满恒河沙数一样多的世界七宝布施,而另外有人,明白一切法没有自性,达到无生无灭的大乘境界,那么,此人的功德远远超过了前者。为什么呢?须菩提,真正的菩萨是不接受有为福报的。”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为什么说菩萨不接受有为福报?”

  “须菩提,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没有任何执著贪求,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


  贰玖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语译】

  “须菩提,假如有人说:如来或来或去,或坐或卧,那么,这个人并不明白我所说的义理。为什么?所谓如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所以叫做如来。”


  叁拾

  〔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语译】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碾碎成微尘,你说这些微尘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微尘很多是实有的话,佛就不会说微尘很多。为什么呢?佛说微尘很多,其实并非微尘很多,只是名为微尘很多。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虚幻不实的,只是假名为三千大千世界而已。为什么呢?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实有的,那么,它不过是很多微尘积聚而成的一个所谓整体,这个整体本身并没有独立的自性,因此并非一个实在的整体,只不过名为一个整体而已。”

  “须菩提,这个积聚而成的整体,实际上是无法言说的。但一般的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对这样一个虚幻的整体执著。”

  叁壹

  〔原文〕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语译】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在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你觉得怎样呢?这个人理解我所说的道理吗?”

  “没有,世尊,这个人没有理解如来所讲的道理。为什么呢?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并非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是名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于一切的法,应该这样了知,这样观察,这样信解,不起分别心。须菩提,所说的法相,其实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是名为法相。”


  叁贰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语译】

  “须菩提,如果有人用充满不可胜数的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而另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寻求彻底的解脱,受持、读诵、并且为别人解说这部经书,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所获得的福德远远胜过前面那个人。那么,应当如何为别人解说呢?应当不执著一切的法,如如不动。为什么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圆满地宣讲了这部经,须菩提以及在场的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听了佛的说法,皆大欢喜,切实奉行。
发表于 2011-4-2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3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2:02 , Processed in 0.150311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