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实修交流] 交流学习整理帖,祝愿师兄们得获法益、法喜充满,感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人老师《仁王经》讲解中关于忏悔的详示


忏悔业障并不是去认罪、认错,忏悔是要福报!

不是说破戒了就觉得自己是五无间地狱的众生一样,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忏悔到无间地狱去了,不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法界,要学着去平衡自己的法界!
忏悔就是要把自己放出去的福报收回来,把自己的法界搞得平衡点。
别没事找事把自己那个法界搞的上窜下跳的。即使是破戒了要去忏悔,也是向那些护戒的因缘众生护法们忏悔,本来这些护戒的护法是要惩罚破戒的众生的,你的忏悔要让他们消掉对自己的嗔心。


其实很多人也常忏悔,但是却从来不做心相上和事相上的忏悔,只做心性上的忏悔。
要学着去表法影响众生,让他入无余涅磐。当他对你有嗔心的时候,你去忏悔一遍,他嗔心就没有了。
但这并不是说你有错,而是你要用甚深般若表法,影响他入无余涅磐,让他放下惩罚众生的想法,这才是忏悔。
      


那么确实做错了事情该如何忏悔呢?



第一、一定要读一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的忏悔篇:虚空不尽,忏悔不尽,众生不尽,忏悔不尽这个地方。

第二、因要表法影响一切幻众,入无余涅磐,故而要无四相的发心去忏悔。忏悔其实就是把由于干坏事而送出去的福报全部都收回来,并不是去想自己做的坏事,并不是去认错,而是要去代法界一切众生的业障去忏悔,当认为法界所有众生都不再有业障的时候,这个忏悔就算尽了,就算忏悔完了。

第三、打一个小坐,看看是不是上下通气,是不是福报足足,是不是倍精神,以此来检查自己身上还有没有业障没忏悔掉。身上还有业障的话就证明忏悔不到位,福报还没收回来。

  
第四、福报都收回来后该干嘛就干嘛,不要来回想这回事



【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  忏悔业障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慧能大师】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六祖大师说:我有一首无相颂,若你们大家能念熟并背出来,当我说完了就能令你们从无量劫、无始劫、多生多劫到现在所积劫的迷罪,即刻就消灭无余。

颂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    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    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    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    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    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    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    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    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诚合掌至心求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4257&extra=page%3D1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称念佛陀说的这四句偈语,就能灭除五逆重罪了!


若造五逆极重罪  发露忏悔罪轻微
永断相续灭罪根  如壮夫拔连根树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0716&page=1#pid861554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处理烦恼的方法】——净慧老和尚


古人提到烦恼时,常用“断”和“转”这两个字。我们现在对待事情都说要处理处理,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这里就借用“处理”这个词,一㎡语双关,一个是说你要怎么样解决烦恼,第二个意思是你把烦恼当成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我看我们大家就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总是抱着不放,觉得烦恼很好,所以烦恼很多。你们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把烦恼当成宝贝,你就慢慢地去处理,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宝贝分给别人,不要一个人独享;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会看到烦恼不过是个处理品,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自然会认识到不应该保留这个处理品,应该把自己本有的智慧发掘出来。


我说把烦恼当成宝贝,舍不得扔掉,大家不要觉得好笑,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并没有完全觉得烦恼就是处理品,也是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烦恼当成了宝贝,舍不得扔掉。如果我们真是把烦恼当成了处理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烦恼障、所知障老早断掉了,老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之所以从无量劫以来轮回生死,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死死地抱着烦恼不放,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而是把烦恼当成了宝贝。大家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烦恼、看待烦恼,那么我们要转烦恼成菩提会容易一点。



我们往往是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一般人说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没什么法律责任;但从佛教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烦恼,也是生死的根本,也是我们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


我今天讲处理烦恼的方法,重点针对我们人际关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烦恼,因为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不但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


我们一般的人,对待一件事总是在把眼睛盯着别人,看你会怎样对待我,公平还是不公平,总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往往很少来要求自己,很少思考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八风面前不为所动。一般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出家人修了十年八年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刚才开宗明义讲的,把烦恼当成了宝贝,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


烦恼就是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风把所有的烦恼都包括在内。这八风都是一对一对的,一般人都把利看成是好的,把乐看成是好的,把称誉看成是好的。你要那个好的,别人也同样盯着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生矛盾了,觉得分配不公,觉得表扬不公,觉得赞誉不公,我吃亏了。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没有考虑他人,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我们这里有很多年青的师父,十五六岁的、十七八岁的、二十多岁的,应该说涉世未深,心地比较清静,但是在八风面前,照样透不过这一关。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跟我的利益、跟我的面子密切相关。“我”,因为有“我”在,烦恼的根本在这个地方。他不会把“我”当成处理品,把我当成处理品了,那就把我破掉了,如果把我处理掉了,就能证圣果了。可是我们放不下这一点。我们一个人不管是为僧还是为俗,已经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人,因为我们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孤岛上,都是生活在人群当中、人际关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自他关系存在,一切的问题都在自他的关系当中表现出来,而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彼此都是我第一,首先考虑的是我。


所以今天讲处理烦恼的

第一方法就是要求自己。怎样要求自己呢?你不要老眼睛盯着别人,就像我一样,早上一上殿眼睛盯着别人,看今天来了多少人,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是盯着别人,今天怎么只坐了四排?我眼睛盯着别人,如果是在这些问题上面表现出来,对大家可能有一点好处,可以督促大家好好地学、好好地修。如果我们底下的人也这么看一下,今天只有四排了,这么多人没来,我上当了,这就错了。肯定会有这样想的,因为都是人,都有我,都没有把烦恼当成处理品,更没有把我当成处理品,所以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如果没人这样想,那就奇怪了,那就不真实了。


所以要学会要求自己,不要把眼睛老盯着别人,在利益面前、名誉面前,在一切好事坏事、吃苦享乐等等面前,总要先检点自己、要求自己,吃亏上当的事我自己去做,有好事让给别人,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慢慢地在淡化我执,慢慢地在处理我。这样做开始时是很勉强地去做,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我把这种行为叫做优化素质,或者是叫优化自身素质。怎样对待我执,是一个素质问题。我们现在整个国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学佛的人也要不断地来优化素质。优化素质实际上就是提高觉悟,增长智慧,就是在八风面前慢慢地做到如如不动。在八风面前如如不动了,我们的素质就真正达到了优化的标准。


要求自己,不容易。往往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总是从自我出发,怕自己吃了亏,怕自己上了当,怕自己丢了面子。有时候即使占了便宜,也感觉这个便宜还占得不够,会有种种的理由多吃多占,不多吃多占,就好像吃亏上当了。这样的人,我在下放劳动的时候,见得特别多。比如说,现在北方收麦子,麦秸都扔掉了,我在南方下放劳动时,麦秸要分给大家烧火煮饭,分麦桔时还得用秤来称,秤高一点低一点,那些妇女吵得不得了。四十多岁的人如果出生在农村,都经历过这样的事。那固然是一种经济困难的表现,也说明人在利益面前真是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在那种比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一个人被逼得好像非得那么小气不可,你大气了,你就会饿肚子。当然这是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的一种计较方法,现在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计较的方法又不同了,但是作为烦恼,病根子还是一样,还是那个我执作怪,还是我们自身素质没有真正的达到优化的水平,还是一种缺乏智慧的表现。那么,对待人际关系时,我觉得要化解烦恼,要使自己不被烦恼所困扰,首先一条就是要求自己,要优化自身。


第二条,要学会谅解他人。谅解他人,往往跟要求自己一样很难做到。我们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找对方的不是之处,总觉得对方跟我过不去,总觉得任何人都在与我为敌,有很多事情本来是无意的,但是就有那种小心眼的人总要对号入座,自找烦恼。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天下本来是风平浪静的,我们偏偏要去找些事,自找烦恼,那就是由于不能谅解他人。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一种相互的关爱给予谅解,这样的人就会有一种和睦的人际关系。


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又怎样谅解他人。一个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他的生活会是非常痛苦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那个有心挑刺的人听了,自己就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久了,一次二次,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于弄出人命案来。报纸上种种社会新闻的报道,比如因为几块钱弄出一条人命案,一句玩笑话酿成一个悲剧。


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会善待自己,也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圣贤,每一个人都有过失,我们自己老在注意他人的过失,为什么你就不回光返照你自己有没有过失?你自己言谈话语有没有伤害他人?所以能够时常反省自己的人,就是一个能够谅解他人的人,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把很多烦恼当成了处理品,就不会把烦恼当成宝贝。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能够谅解他人。


第三个方法,就是要晓得感恩和奉献。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我们这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大家想想看,全世界一个人都没有,就剩我一个人,你说我还能存在吗?肯定不能。每个人都这样来反问一下自己,没有全人类的人,只有天下老子第一,既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哪里有第一呢?所以,我们要时时感恩所有的人,因为所有人的存在为一个人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所有所有的一切,包括一个人的生命在内。如此说来,我们要不要感恩呢?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自他关系当中出现的矛盾,心态自然会平和下来,自然会有一种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奉献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面对所有的事,面对一切众生,面对宇宙大地。


人类的存在与整个山河大地的存在分不开,而且是要协调和谐的存在,只有和谐的存在,人类才能生存;一旦出现不和谐,人类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为什么9.11事件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时很多人会死亡?就是在世贸大厦起火的那一刻生存环境改变了,因为人的生存受到条件的制约,生存环境改变了,生存就成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感恩,如果没有宇宙大地所有一切和谐的存在,我们的生命也不可能存在。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环保意识,能够把环保意识提高到感恩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提高到人类的存在、个人的存在是和所有的众生——有情、无情的存在分不开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来做环保工作,自觉地来保护生态的平衡。佛教里有一个观念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最高的环保意识。有情和无情都在法界当中,这一法界只有有情不称其为法界,只有无情当然也不能称为法界,只有情与无情同时平衡的存在,这个大智慧才能圆满;如果不能平衡的存在,就圆满不了。所以佛教的这个理论可以说是最圆满的环保理论,不管用到哪个方面都是圆融无碍的。


第四个方法就是要惜缘惜福。我们不但要感恩奉献,还要知道我们同为人类,同生在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空间里,都是无上的因缘,都是种了许多的善根,才有这样的一个无上因缘,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缘份。特别我们今天同为如来弟子,同闻佛法,一起来修行,这个缘份更是不可思议。所以不管是出家弟子,还是在家弟子,我们彼此之间都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佛缘、法缘、善缘、人缘,时时刻刻想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个缘份就能够真正的珍惜。我记得过去学过的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说得很好,同样可以用来鼓励我们大家学习佛法,惜缘惜福。惜缘是指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个缘份要珍惜,惜福是指我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要晓得珍惜。因为一切的物质财富不仅仅是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而且它本身又是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有一些是可以再生的,有一些是无法再生的,即使能再生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再生得出来的。像煤炭、石油开采了以后不可能再生,即使再生也不是我们这一代、两代人、十代人、百代人能够享用得到的。像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或者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再生的资源,总是用一点会少一点,所以我们要晓得节约,晓得惜福。


如果在几十年前说水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会相信,水还用得完吗?如果有人说将来没有水喝,那个人简直就是神经病。但是今天来看现实,没有水喝的日子并不是很遥远。我们从北京坐火车到石家庄要经过多少河流啊!一个河又一个河,所有有桥的地方都是因为有河,这些河流在几十年前都是波涛滚滚的流水,今天呢?沙漠一片。我记得第一次坐火车过黄河的时候,那是在1952年,整整50年前,那时黄河的水呀,与黄河大桥几乎是平的,火车就像在水上走过去一样。今天的火车过黄河的时候,就好像从沙漠上走过,黄河的水基本上断流了。在过去谁说黄河水会断流,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唉!今天变成了现实,原因何在呢?就是我们人类不知道珍惜资源,不知道爱护资源、爱护我们这个地球,不知道惜福。由于过分的掠夺大自然、过度的浪费,造成了河流的干涸,最后就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


我们中国过度地浪费、过度地破坏大自然,应该是从1958年大炼钢铁开始的。那时几乎把所有的古树都砍掉了做柴烧炼钢铁,那是森林的一次浩劫,也是所有铁质文物、家俱、器皿的一次浩劫。那个时候所有铁的门环都敲掉了,家家户户的锅都砸掉了,拿来炼钢铁,一个村一个食堂,大家吃食堂。现在想起来你觉得很好笑,当时我们也很积极做过一些蠢事。那时我们在法源寺中国佛学院读书,我记得我们同学做过一件蠢事,法源寺有个铁宝鼎,大概是清朝的,时代不是很久,炼钢铁可以炼很多,就把那个宝鼎子拿去炼了钢铁。虽然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是我们个人也有责任。这好像是笑话,实际上不是笑话,而是事实。由于不知道节约资源,不知道爱护地球,造成地球资源的匮乏。我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烦恼,要晓得惜缘,还要懂得惜福,有福不可享尽。时时刻刻有一种节约的精神,时时刻刻想到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不可以过份地来享用,总有一天地球上能吃能喝能用的东西会用完。


我在外边走的时候,看到有些地方标语写得非常好,比如“爱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如果我们把这种精神推广到所有的方面,想到我们人类有今天,还有明天;今天的人要生存,明天的人也同样要生存;我们自己要生存,别人也要生存;我们人类要生存,其他的一切众生、一切动物也要生存,我们常常以这种尊重财富、尊重生命的精神,我们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更加祥和、更加幸福。


今天讲的第一条叫优化自身素质,第二、第三、第四条加在一起,就叫做和谐自他关系。这些方法加在一起就是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觉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我们化解烦恼的最好方法。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4055&pid=891246&page=1&extra=page%3D1#pid8912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净慧法师


什么是烦恼?烦恼是从哪里来?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找到根源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出的办法。烦恼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是色,是物质的身体。受到声、香、味、触、法所牵引,而产生色想、受想、想想、行想、识想。色想与受想容易理解,这里不讲。想想即心里产生的无数念头想法,表现为人的气质;行想即由这些念头和想法长时期相续而形成的种种心理习惯、爱好,表现为人的性格;识想既有今生藏入,又有无量劫来积藏下来的种种习气,表现为人的品德。习惯思维无形,却能控制有形身体。所以,才有“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们的身体从久远劫来,生生世世流转六趣,各种习气都装在八识田里,五毒俱全,有好有坏。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就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气是修善、学佛,也有的信仰天主,研修道家,各有因缘。重点说不良行为的表现,杀、盗、淫、妄。在内,习气表现为好酒、好色、贪财、贪名等,受烦恼控制;在外,表现为恩、怨、情、仇,受相有控制。从今生又追溯到无量劫生生世世,各种各类,所结恩、怨、情、仇。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装满这些贪、嗔、痴、慢、疑诸想,通过第七意识,折射到第六意识。

现在世俗的烦恼我暂且不讲。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最深的障碍是什么?是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里,触最难去掉,世俗上说就是淫,能给人暂时的快乐。所以,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最深的障碍是淫习。

怎样转化去除烦恼呢?
简单的说,静坐念佛,达到身心清净。烦恼的欲望总带有一种诱惑力。有人说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为定力不够而怕毁道力。欲望是身体的本能,再加上无量劫来的习气,思维是很难控制的。要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要转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很难把这种烦恼习气去掉、了断。三果以下的人有漏,欲望是最大的漏。四果罗汉无漏,是无欲无求,诸漏已尽。修行人必须把这种漏习去掉,慈悲心生起,才能发菩提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把身体转化;真正有证悟的人,能把欲望空掉。不管男女,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达到身心齐空以后,都能做到。

怎样从根本上把欲望去掉,断除这种烦恼呢?
只有静坐禅行,用身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禅乐来转化这种快乐。不转化只能是思维上的控制,如石头压草。只有证得身心清净,才能彻底转化。

《楞严经》云,修道人如不断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为什么?淫这种习气,来自于身体本能。一是性根用;二是意根想。二者均为天生之魄功能的具体表现。利用天生之魄功能的反面才能转化身体,恢复童身,方可童贞入道。


要想断出这种欲望烦恼,就是去静坐禅行,用身体证得法喜乐身。法喜禅乐是二六时中,常享快乐;证得法喜禅乐的人,宁愿死千百次,也不去淫乐一次,这种禅乐强于淫乐百千万倍。这时才知淫乐是真正的低级趣味,是人生最痛苦的苦本,才能彻底将其断除。而凡夫则执著于淫乐,淫为生死根本;淫心不断,尘劳难出。身体产生的法喜禅乐,从肌肉到骨骼、神经、脏器、肠道,每时每刻都处在法喜快乐当中。有法喜的人是什么境界,“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有证悟的人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法喜充满,没有代替的禅乐产生,即身了脱生死没有把握。因为,苦本拔不出来,烦恼不能彻底了断,往生时业障就来了。

怎样才能证得法喜充满?
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禅、密是通过静坐,走精、气、神、虚、无、妙有的路子。无就是空,任何烦恼都解决了。因为最大的烦恼解决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狂心顿歇。道家也走这条路子,只到了“气还虚”就停下来了。而佛教是虚还无,无还妙有。证得无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达心空时一切烦恼迎刃而解。道家执著有,不能虚还无;无空阶段的因,就不能有往生极乐的果。不论哪种修行方法,都得在此基础上修四加行,每天最低静坐四个小时,长期坚持不间断,才能久禅必定,久定必空,久空生三昧,三昧生智慧,才能达到法喜境界。


法喜充满的人,每天还去静坐,修行没有止境,静坐不空过。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谓:“头轮三十六,功到次第开。晕痛莫惊怖,飞到羽化台。不开无有乐,寒去春自来。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道家证得世间第一法,就有羽化境界。佛教中人是身心融入虚空,化入喜乐;走路如踏棉,行动如清风。修行人不要着急,寒去春自来,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间第一法的人称真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教中人能超越世间第一法,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

菩提之路
报身佛是宇宙当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示现世间,通过静坐与报身佛相通,必然也得到法喜快乐。有修行的人证得四果罗汉时都知道,只是证道不觉道,都不说道;都知用身体来修道,身体是真正喜乐福地。我讲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菩提之路,这就是烦恼与菩提。淫乐转化即法喜,烦恼转化即菩堤;修行人戒行法修,可以转淫乐为法喜,转烦恼为菩堤。证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萨境界,发菩提心的人继续修菩萨行,一定成就佛道。


真正平凡的人什么样啊?
拥有平凡的心态,通过静坐转化六根,不为六尘所利用,不为别人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不为昨天活着,不为名、闻、利、养活着,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只为自己的行道活着,只为当下一念心活着。花钱花得心安理得,贫穷贫得心安理得,只为自己的道业成就而心安理得。只有圣人能平凡,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



感恩yuanjue 师兄布施好文。原帖链接: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09842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才能正发菩提心?(回家人老师如是说)


如何正发菩提心?

“《菩萨地持经》当中的,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且谓发菩提心有四种因缘,佛陀在这个地方告诉你,发菩提心有四种因缘。

第一个是,“诸佛菩萨,见闻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以之为增上缘,乐佛之大智而发心”。

在法界上,这个菩萨发菩提心啊,有一种可能性啊,他机缘非常成熟,看到了佛陀入世,现大神通。降伏魔道,降伏外道,然后摧毁了魔军,然后内心当中啊感觉到非常好,啊,这个佛陀是神通无碍、法力无碍、智慧无碍。愿意学佛之大智慧,所以呢才发菩提心,这一种也是正发菩提心,为什么呀?因为他没有二念,他前面有个榜样,亲自见到这个榜样了,所以才发了菩提心。

第二种,“未见闻神通,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以之为增上缘而发心”。

《金刚经》须菩提,当佛陀讲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问完了名字以后,佛陀给他讲完了以后,他立即哭了,涕泪悲泣,突然间明白,诸法实相。他通过了,没说什么神通,就通过了闻说菩提以及菩萨藏,然后为这个增上缘,他问完了以后,所以《金刚经》他又问第二遍,“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他为什么问第二遍,那就是第二次发菩提心,那个菩提心为正发菩提心,可以说他发完了那个菩提心以后,怎么样呢?须菩提不可能再掉下去,我说这个不可能啊,就是因为他是正的菩提心,所以不会再变化了,他就不会再产生烦恼了,噢,我明白诸法实相了!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啊,应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第二次问时候,那一个为正发菩提心。而前面第一次问的时候呢,那是须菩提正烦恼的时候,烦恼到什么时候?正午,佛陀坐在那,吃完饭打坐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须菩提就跑到佛陀那去问去了,这个金刚经的起源,那个时候那个菩提心呢,不是正发菩提心,因为他不明白什么叫菩提心。

还有一种,“未闻法,而自见法灭相,为护持正法而发心”。这个就是我们末法时期的......大家可以看到好多的邪说,好多的邪师说法。你在去拜师的时候,拜了这个师父,那个师父。但是你内心当中有一部《楞严经》,然后你呢对照,因为这个事情啊,你不应该跟这个师父学习,但是呢,最后呢,你找到了一个东西怎么样呢?感觉到佛法的,这个正法摄入......就是他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把佛法都学邪了,学到最后正法都快灭了,这个时候呢要发菩提心,不行,我不能自己自得其乐,像个小阿罗汉似的,跑去小山洞里面呆着。我要出去弘法利生。

第四种发心呢,“未见法灭,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恼乱,即发菩提心”。这个东西呢,没有见到法灭,但是,看到了末法时期,五浊恶世的众生们,不能理解佛法,而发菩提心。一些像那些大的出家师,像虚云老和尚、寒山德清,这些古代和当代的名僧们,他们当时的发心,成就那种发心,就是怎么样啊?他们学到了佛法。也证到了一定的境界,也证到了自己的本来,然后怎么样呢?因为,看到了末法时期的众生被烦恼困扰,故而发心。这四种发心呢,为正发心。为正发心。这是《菩萨地持经》上讲的。


http://www.bushinet.com/bbs/viewthread.php?tid=21422


感恩自性光明师兄布施好文。原帖地址: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73657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人老师问答集】如何转烦恼为菩提


问:如何转烦恼为菩提?如何能尽快走出自己的负性情绪,不陷在其中?


答:很多修行人在修行到一定时间后,会感觉非常郁闷。这主要是出离心不到家,心在六道上,不明白出离的目的。也就是没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明确人生目标,是一个关键。这也是宣化上人所说的“金轮”。“金轮”在某些意义上讲就是菩提心,也是成佛的心。


有的人不吃肉,是因为认为肉是尸体的一部分。这仅仅是不造杀业而已,只是在为自己修行。但如果是慈悲众生,把它看做一个生命,而不去吃,这就是为众生修行。起心动念应当为着一切众生,如果有一念为自己,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什么是负面的情绪?比如,有人已经结婚了,但身边还有个女孩子对他非常好,他对人家也挺好,但是由于戒律,不能跟她在一起,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再比如,人家发财了,自己却没有,总被家里面埋怨,这也会有负面情绪。


这一切,都是因为着四相,而造成了分别,迷失了人生的正确目标,感到修行是痛苦的,越修行深就越痛苦,由此产生了负面情绪。


因此在度众生的时候,或者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大的分别心,慢慢地变得不再想学佛,不再想去帮助别人了。


要转化负面情绪,先去持戒,把修行提起来。在此基础上,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如果在这百年中,心时时刻刻都在正念上,就会找到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如果每时每刻都在攀缘,看到人家开着宝马轿车,自己还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或者有个过去在学习上,还不如你的同学,现在居然有了一个千万资产的企业,家里人不理解你,父亲骂你笨,老婆嫌你傻。如果你心落在这上面了,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情绪。但如果心在正道上,视这一切均为自性化现,以般若的智慧,念念帮助众生出六道轮回,就能够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生变化了,步入了正确的轨道,有很多的善神在护持着你,每天都活得非常充实。慢慢地没有了分别,在破四相的基础上,显出自己真如本性。


这问题不是个别的,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学佛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有了分别,产生了差别,从而找不到正确的人生目标,故而戒律就成一个痛苦的东西了,开始有了负面的情绪。


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修行无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8f1db0100j4j3.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娑婆无缺,缺的是,来自心灵的多余


叹,简单之处最真实;

做,香茶敬于父母前;


如,随顺渐入寂灭海。


——摘录自:回家人老师【安抚心灵】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79110&extra=page%3D2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娑婆无缺,缺的是,来自心灵的多余”的原因何在?


娑婆以缺为美,不可能通过学佛达到私欲的全部满足。


有人讲,佛法不是任何事情都能满足吗?是的。但娑婆世界是以“缺”为美的,在这里,完美的东西都不长久。越完美的东西,存在的时间就越短。在这个世界,是不能通过学佛,达到自己欲望的极度满足的。


曾见过这样一位朋友,修行也不错,问她:“为什么学佛?”答:“自己找个好工作,让老公好,家里有钱,儿子上大学,然后找一个好儿媳妇,生个孙子……”我说:“你要的这些东西佛法中都有,但就是没有能满足你‘所有’欲望的那个东西。”


因为娑婆世界里任何完美的东西,都是暂时的、一瞬间的,人是追求不到无穷的、极致的完美的。


……

一个真正的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信念就是:要成为心离一切相、能担当的觉悟者。其他的都是一些借口。


——摘录自:回家人老师《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信念》2007年7月的禅七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承担!(转)

  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著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把佛珠链子放在湖中庙,更显现佛珠炼子的珍贵与安全。

  庙里住著一位老师父,带著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菩萨链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这几位和尚潜心修练,直到有一天老师父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

  和尚们都不敢置信,因为庙中唯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佛珠链子不可能不见,和尚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从和尚变成嫌犯。

  老师父安慰这群和尚,说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老师父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所以老师父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因为多了猜疑,彼此间已不再交谈,令人窒息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老师父见没有人承认便说:「很高兴各位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著行囊,准备搭舟离开,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老师父一一向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14210




“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未来早已发生,
一切都还在,只有自己先学会了承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12:57 , Processed in 0.18793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