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尘客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 我也有舌头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依止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白天负责厨房典座的工作,晚上则以诵经作为修行的功课,一日,真觉禅师问他道:
  “你看什么经?”
  元琏回答道:“维摩经。”
  真觉再进一步问道:“经在这里,维摩居士在哪里里?”
  元琏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深愧自己所知有限,反问真觉禅师:“维摩在哪里里?”
  真觉回答道:“我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就是不能告诉你!”
  元琏觉得非常惭愧,就辞别真觉禅师到处云**脚,亲近的善知识多达五十人以上,但是仍然不能契悟,一日去参访河南首山省念禅师:
  “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去之时如何?”
  首山禅师道:“拾取自家宝藏!”
  元琏当下大悟,说道:
  “我不怀疑禅师们的舌头。”
  首山问:“为什么呢?”
  元琏回答:“我也有舌头。”
  首山很高兴地说:“你已经了悟惮的心要了。”
  舌头人人都有,但真正懂得舌头的妙用不多。舌头会说话,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这就是看会不会运用舌头。有人以舌头做功德,有人以舌头造罪业;有人舌璨莲花,有人嚼舌根子,禅师的舌头,大众能会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21 思量不思量
  有一次,药山惟俨禅师正在禅坐的时候,来了一位行脚的出家人,看到静坐中的禅师就问:
  “你在这里孤坐不动,思量一些什么事情啊!”
  “思量不思量。”禅师回答说。
  “既然是不思量,又如何思量呢?”这位行脚僧不放松地追问。
  “非思量。”禅师针锋相对地回答。
  这则公案从一般的理论上看,既思量,却又不思量,似乎互为矛盾,其实有它的道理,意思是说:禅虽然不是文字知解,主张言语道断,但是通过文字知解,可以把握不可言处的真髓,也唯有超越知识见解上的执着,才能探骊得珠,体会真正的禅味。
发表于 2010-8-31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8-3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22 佛法无二般
  韩愈韩文公因谏迎佛骨表,被贬潮州,因当地文化落后,无人论学谈心,不得已,有一次去参访大颠宝通禅师,问道:
  “禅师春秋多少?”
  宝通禅师提起手中念珠道:“会吗?”
  韩愈答道:“不会!”
  宝通补充一句:“昼夜一百八。”
  韩愈仍不知其意,因为无法对谈,不得不回去,后来越想越放不下,为什么一个和尚的对话,自己会听不懂?第二天再来时,在门前碰到首座,便请示首座,昨天与宝通禅师之对话,意旨如何?
  首座听完后,便扣齿三下,韩愈更是茫然不解。
  韩愈到法堂内见到宝通禅师,再重问道:“禅师春秋多少?”
  宝通禅师亦扣齿三下。
  韩愈忽然像明白了什么,说道:“原来佛法无二般。”
  宝通禅师问道:“为什么呢?”
  韩愈答道:“刚才首座的回答,也跟禅师一样。”
  宝通禅师像自语似的道:“佛儒之道无二般,我和你也是一样!”
  韩愈终于有省,后皈依大颠禅师,执弟子礼。
  韩愈问春秋多少,其实人生岁月何用挂心,要紧的是人天合一,心佛不二,所谓道的大统,儒也佛也,一以贯之也。是故禅师以手珠示意,佛儒一统也,及昼夜一百八,意指岁月无多,莫为佛儒争论,佛道儒道,共襄携手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23 见与不见
  佛监禅师听完学僧守珣禅师的见地后,道:
  “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接着又举灵云禅师的诗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灵云的不疑之处?”
  守珣立刻回道:“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佛监又问:“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未彻任’,哪里里是他未彻处?”
  守珣恭谨地道:“深知禅师老婆心切。”说完便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监禅师认为守珣悟了,但圆悟禅师不以为然,想再勘察一下守珣禅师的见地,就与他游山,在一潭边,忽然将守珣禅师推入水中,问道:
  “牛头法融未见四祖时如何?”
  守珣:“潭深鱼聚。”
  圆悟:“见后如何?”
  守珣:“树高招风。”
  圆悟:“见与未见时如何?”
  守珣:“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禅师听后大为读歎,认为守珣真的悟了。
  禅者有没有觉悟?这是可以经过考试得知的,“行家面前一开口,便知有没有”,悟与不悟,禅师一勘便知。守珣禅师的悟道,一考又再考,总要见出真章才能通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24 不许为师
  兜率从悦禅师,参访密行的清素禅师,非常礼敬,有一次因食荔枝,经过清素禅师的窗口就很恭敬地说道:
  “长老!这是家乡江西来的水果,请你吃几个!”
  清素很欢喜的接过荔枝,感慨的说道:“自从先师圆寂后,不得此食已久了。”
  从悦问道:“长老先师是何大德?”
  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忝为职事一十三年。”
  从悦禅师非常惊讶赞歎道:“十三年堪忍职事之役,非得其道而何?”说后,便将手上的荔枝全部供养给清素长老。
  清素即以感激的态度说道:“我因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传人,今看你如此虔诚,为此荔枝之缘,竟违先师之记,将你的心得告诉我!”
  从悦禅师具道所见。
  清素开示道:“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
  从悦禅师得到印可以后,清素禅师教诫:“我今为你点破,让你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是承嗣我的!真净克文才是你的老师。”
  “要学佛道,先结人缘”,荔枝有缘,即能悟道。“佛法在恭敬中求”,从悦对前辈的恭敬,恭敬中就能得道。古人一饭之思,终生不忘,如清素禅师,一荔之赐,竟肯道破心眼,此乃感恩有缘也。“不可嗣我,当可嗣真净克文禅师”,师资相助相信,亦禅门之美谈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25 也是恁么
  法庆禅师的侍者因读了《洞山录》这本禅书以后,感慨的说道:
  “古人在生死中那么任性,实在好奇怪!”
  法庆禅师因而答道:“我坐化时,你可用话唤醒我,若叫得回来,亦即生死自在之士,奇怪,也不奇怪。”
  侍者看看禅师,禅师作yu yan颂云:
  “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将离本主;
  白骨当风扬却,免占檀那地土。”
  时光迅速,到了五月初五,禅师就将所有的衣物交给侍者供僧结缘,刚听到初夜的钟声,就跌坐圆寂,脉搏停止,呼吸全无,侍者记取当时的谈话,就唤道:
  “禅师!禅师!”
  许久,法庆睁开眼睛,问道:“做什么?”
  侍者:“禅师为什么不将衣帽鞋袜穿好而去?”
  法庆:“当初来时,我根本就不曾带什么呀!”
  侍者一定要将衣服给法庆禅师穿上。
  法庆:“一点都不肯留给后人。”
  侍者:“正恁么时如何?”
  法庆:“也只恁么。”并又写了一偈──
  “七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铁牛(足+孛)跳过新罗,撞破虚空七八片。”
  说完俨然而化。
  若有人问:“禅者有生死没有?”答曰:“禅者或有生死,但禅者在生死中非常自在耳。”**裸的来,**裸的去面对生死,而能从容放下,正恁么时,亦即是解脱自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6 将军的忏悔
  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着佩刀拿着鞭子的将军,大喊道:
  “等一下,船夫!载我过去!”
  全船的人都说道:“船已开行,不可回头。”
  船夫也大声回答道:“请等一下班吧!”
  这时,梦窗国师说道:“船家,船离岸未多远,给他方便,回头载他吧!”
  船夫看到是一位出家师父讲话,因此就把船开回头让那位将军上船。将军上船以后,刚好站在梦窗国师的身边,拿起鞭子就抽打了梦窗国师一下,嘴里还骂道:
  “和尚!走开点,把座位让给我!”
  这一鞭打在梦窗国师头上,鲜红的血汨汨地流下,国师不发一言就把位子让出,大家看了都非常害怕,不敢大声讲话,都窃窃私语,说禅师要船载他,他还打他。将军已知道刚才的情况,但仍不好意思认错。
  船到对岸,梦窗国师跟着大家下船,走到水边默默地、静静地把脸上的血洗掉,这位蛮横的将军终于觉得对不起梦窗国师,上前跪在水边对国师忏悔道:“禅师,对不起!”
  梦窗国师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太好。”
  世间上什么力量最大?忍辱的力量最大。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露者,不名为有力大人”。世间上的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不能服人,唯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诸葛亮七擒孟获,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此皆忍辱所化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7 一切现成
  浙江的法眼文益禅师,往闽南参访时,行脚途中遇雪,就暂在地藏院中借住,因为风雪多日,与院主桂琛禅师相谈甚契,雪停后,文益辞别桂琛禅师,拟继续行脚。桂琛想送法眼一程,两人走到山门外时,桂琛禅师指着路边一块大石头问道:
  “大德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知道这一块石头在你心内或心外?”
  法眼文益毫不考虑的回答道:
  “依唯识学讲,心外无法,当然是在心内。”
  桂琛禅师抓住了话柄,就问道:
  “你不是在行脚云游吗?为什么要放一块石头在心内?”
  法眼文益瞠目结舌,不知回答,因此就决定留下来解开这个谜团。法眼在地藏院中的岁月,每天都向桂琛禅师呈上自己的见解,但桂琛禅师总认为法眼的见解不够透彻,有一天,桂琛禅师就对他说道:
  “佛法不是这样子的!”
  法眼不得已,再从另一个角度报告自己的心得,桂琛禅师仍然否定说:
  “佛法不是这样子的!”
  法眼经过多次呈报,均不蒙桂琛印可,只得叹道:
  “我已经词穷意尽了。”
  桂琛禅师听后,补充一句道:
  “若论佛法一切现成!”
  在这句言下,法眼文益禅师大悟,后开法眼宗,门徒千余,得法者八十三人。
  在佛法里,所谓马上长角,头上安头,总是多余的事;“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是多美妙的境界。吾人心上负担岂止一块石头,所谓金钱、名位、爱情、生活等,已经压得喘不过气,还有那是非、得失、荣辱、苦乐等,更是奇重无比。如果明白一切现成,何用劳烦于唯心与唯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9:37 , Processed in 0.13056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